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性执法的论文题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人性执法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一、行政执法人性化的内涵

“人性化”是指使事物合乎人性的需要, 有利于规范和协调人性的冲突。1人性化是一种价值理念, 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以人为中心, 着眼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 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性化不等于人情化, 关系化, 是一种更为高尚的充满道德的人文关怀, 这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更体现出人类自由平等的高尚品德。人性化也不同于绝对的法制化, 但又不会与法制化造成冲突, 在现实的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复杂的人际交往形成了一张复杂的网络, 我们需要法律来理清社会主体间发生的矛盾、冲突等, 但仅仅依靠法律来维系社会的运转显然是不行的, 社会个体并非是冷冰冰的机器, 也并非是流水线上批量化生产的商品。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为执行法律、法规依照法定的行政职权和执法程序, 实施各种行政管理行为, 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行为中占最大的比例, 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关系最为密切, 是行政法规范的最重要的对象。”具体的来说, 行政执法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政执法的目的是执行法律、法规。行政执法无论是直接执行法律, 还是直接执行法规、规章, 其目的都是用于解决社会问, 调整社会关, 通过将法的规范具体化从而实现法对社会的调节。二是行政执法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包括国家的行政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也可以进行行政执法活动, 但法律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三是行政执法以合法为前提和基础。行政执法的权限来源必须合法, 执法行为在行政主体的行政权范围内, 不得侵越其他行政部门的权限。行政执法需要遵循一定正当程序原则, 执法行为须符合法定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等。人性化行政执法是指“执法主体在执法与司法各个领域, 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 以人权为核心, 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 以仁慈、人道、温情的方式进行非歧视的、理性化的执法活动, 最终实现执法公正。”人性化行政执法要求行政执法充分考虑人的根本属性, 而不是机械教条的照搬法律, 刻以严格的处罚, 更不是为了追求执法的效果而进行粗暴执法。人性化行政执法作为一种新的执法理念, 已经成为当今的行政执法领域中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人性化行政执法是执法为民和依法行政的有机结合,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人性化行政执法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平等理念为基础, 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 给与对方应有的人文关怀, 促使行政相对人更加自觉地配合行政执法, 进而解决执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 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 积极的推进人性化行政执法, 对于建立法治社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性化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

(一) 人性化行政执法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人性化行政执法已经提倡很多年, 但对于如何做到行政执法的人性化, 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一些人认为人性化行政执法等同于办人情案, 给予最轻的处罚或者不处罚;一些人认为人性化执法就是不能对执法对象采取强制措施, 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式的软弱执法;还有一些人认为, 人性化执法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治理模式, 类似于“无为而治”, 是对违法行为的放纵, 法律的强制功能要求的就是要用严格的执行来处罚一部分的不法行为, 人性化执法只会使得违法行为更为的猖獗, 因此需要大力禁止而非倡议。正是因为存在这样那样一些对于人性化行政执法的认识误区, 行政执法的人性化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讨论。

(二) 行政执法机制运行不畅

行政执法机制运行不畅主要表现:一是行政执法机构之间的职责界定不清、分工不明、重复执法现象大量存在, 尤其是重复执法往往会出现监管的真空, 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这样不仅无法做到人性化执法, 反而会引发执法对象的不满和激烈冲突;二是行政执法评价机制存在失当, 存在逐利性问题, 甚者将执法主体、执法工作人员的业绩、奖金等与罚金数额相挂钩, 这无疑会助长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为奖而罚的行为, 进行不公正不合理的处罚, 不利于人性化行政执法方式的落实。

(三) 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有待提升

行政执法人员作为人性化执法的主体, 本身就应该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 较为丰富的经验。作为直接与执法对象打交道的主体, 如何实现执法过程的人性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报道中频频提到的暴力执法现象说明我们行政执法人员的个人素养仍然有待提高, 暴力执法现象仍然十分显著。

行政执法权力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正确有效地执法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是如果错误执法, 只会加重矛盾。在各种行政执法中, 城管暴力执法现象比较突出, 部分城管执法人员不恰当地采用过激的强制措施侵犯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有的无法定授权而采取强制措施;有的不依照法定程序采取强制措施等, 不仅仅没有做到相互平等, 尊重对方的人格, 反而利用权力肆意践踏别人的尊严, 这都加剧了行政执法机关与执法对象的紧张关系, 不利于推进人性化的行政执法, 更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人性化行政执法的完善建议

(一) 重塑人性化行政执法理念

针对当前人们对人性化执法仍存在诸多的误区, 我们需要重塑人性化执法的理念, 统一思想, 真正做到人性化行政执法, 实现执法为民的目的。人性化行政执法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理念, 是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的理念, 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理念。人性化行政执法要以依法行政原则为前提和基础, 不能突破法律的限度。在实施人性化行政执法理念的过程中, 办关系案、人情案, 对执法对象广施宽缓处理或者将人性化执法理解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式的懦弱执法, 是对人性化行政执法认识上的偏差, 忽视了合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大前提。人性化执法是运用恰到好处的柔性行政执法方式达到刚性执法、守法之目的, 是合理行政基本原则的要求, 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要求, 是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

(二) 完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

建立畅通的行政执法机制, 是人性化执法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一是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 避免这种多头执法现象的发生, 真正做到具体领域由具体部门分管, 具体问题由具体行政人员解决, 避免出现重复执法、一事给予多次罚款现象的出现。二是要完善行政执法评价机制, 将执法主体、执法工作人员的政绩、业绩、奖金等与罚款的金额挂钩, 真正做到人性化执法, 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文明。三是, 建立完善的三位一体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即完善现有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健全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体系, 提升社会力量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参与度和水平。

(三) 提高执法人员法治素养

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与执法对象直接联系, 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高低直接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的成败。因此, 建立一支守纪、为民、懂法、高效的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 有助于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人性化执法的实施。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前提, 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方能领会执法为民的理念, 理解法治的精神, 做到人性化执法;二是提高道德素养。拥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才能做到坚持严以律己, 保持廉洁, 抵制不正之风, 树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三是提高法律素养。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才能做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做到在法治之下人性化执法。

摘要:人性化行政执法, 是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 是坚持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要求。当前, 我国人性化行政执法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影响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因此有必要界定人性化行政执法的内涵,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执法,人性化,执法为民,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段红弘.关于人性化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9) .

[2] 应松年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107.

人性执法的论文题目范文

人性执法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一、行政执法人性化的内涵“人性化”是指使事物合乎人性的需要, 有利于规范和协调人性的冲突。1人性化是一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