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范文
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震;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病人在心理、生活、社会、灵感上达到愉快的状态和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在收治地震等突发灾害性事件造成的批量伤病员的过程中,病员伤情复杂,心理创伤大,且在异地接受治疗,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甚至语言沟通障碍带来的不适更为突出。舒适护理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生理舒适,心里舒适,社会舒适及灵魂舒适4各方面[2]。我们在护理4.14玉树地震藏族同胞过程中,充分关注伤员的心理、生理、社会甚至宗教信仰方面的需求,提供舒适护理,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0年4月15日至6月3日我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0名,其中男性 8名,女性 12 名;年龄7-83岁。伤员中有夫妇1对,有具有亲属关系的2组,母亲和4个月大婴儿一对。1例伤员为土家族,18例伤员为藏族,仅有2例可以进行简单汉语交流。损伤分部见表1,骨折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1例,骨折和并先兆流产1例(孕4月)。
表1地震伤员损伤分布
1.2 舒适护理方法和内容
1.2.1 满足生理舒适①迅速完成伤员的清洁护理。玉树地处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水源稀缺。我们所接受的病员卫生状况极差,伤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为预防进一步感染加重病情,我院成立由外科护士长组成的生活护理小组,在经过志愿者翻译,与伤员沟通,取得信任和合作后,在接诊伤员后1小时内完成伤员的床上沐浴,更衣,清洁梳理头发,修剪指甲等生活护理。②提供规范化的全面生活照顾。坚持每日晨晚间护理时间为伤员梳头、洗脸,协助刷牙,取得合作和理解后清洗会阴。③提供饮食个体化舒适护理。由于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在仔细询每位伤员的饮食习惯,包括喜好和禁忌后,我们制定出每位伤员的简单食谱如:酸奶、油茶、牛羊肉汤以及砖茶等,提供老年人的软、烂流食,孕妇高营养饮食和婴儿奶粉。④提供温馨、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病室每日通风2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护理和治疗措施集中完成,确保伤员安静修养。⑤打破常规病房设置,以家庭或亲属为单位安置病人,将夫妻、母子或有亲属关系者安置于同一病室,减少由于环境陌生和沟通不便产生的焦虑和孤独感。
1.2.2 个体化心理舒适护理①护理人员在志愿者帮助下用温柔、亲切地语言介绍自己的姓名、伤员目前所处环境和设施等,介绍伤员的病情及处理措施,避免训问受伤经过,以免引起伤员痛苦的回忆,减轻伤员心理伤害。②每位伤员配1名志愿者翻译,护士鼓励伤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使伤员感觉到安全、满足和被尊重[3]。③提供特别心理护理和照顾。在护理1例7岁的下肢开放性严重骨折可能被截肢小患儿时,患儿有较严重的心理受惊吓表现,易激惹,不愿进食,我们在精神心理科医师的指导下,特别布置了单间儿童病房,色彩温馨、病床周围放置适合儿童特点的玩具;由具备儿科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师专门陪伴患儿,与患儿做游戏,共同进食、休息,很快取得患儿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最终保住下肢,康复出院;护理有先兆流产的孕妇伤员时,特别鼓励母亲利用A超自己听胎心,有产科专业护师随时监护,将胎儿健康的信息及时与准妈妈沟通。
1.2.3 促进社会舒适护理社会舒适包括家庭、学校、人际、职业等社会关系带来的舒适[4]。地震伤员遭受巨大的生活事件变故,失去家园或亲人的痛苦使他们对未来感到茫然,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关心可以带给他们希望。护士是治疗期间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随时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捐助转达给伤员,做好沟通和桥梁工作,积极帮助联系、寻找失散的亲人和朋友,是帮助伤员获得社会舒适的尝试方法;在和伤员密切接触过程中,我们表现出对藏语的好奇心和积极学习的热情,伤员们在教护士学习藏语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人际交往的快乐,护士也通过这种途径获得更多的治疗护理效果信息,增进了护患关系。
1.2.4 灵魂舒适护理在护理伤员过程中,注意维护伤员宗教信仰方面的追求。对于伤员随身的用物、饰品,妥善保管,不做随意处置,尊重藏族同胞的饮食和生活禁忌、习惯;在他们每日手摇经鼓默默诵经的固定时间,护士尽量不去打扰,并表达理解和尊重。
2 小结与讨论
2.1 将舒适护理的理论应用于本组2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护理,充分关注伤员的特殊心理、生理、社会及灵魂方面的舒适需求,可以帮助伤员尽快熟悉环境,积极配合,保障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本组20例伤员均顺利康复出院,无1例院内感染,压疮、泌尿系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
2.2舒适护理始终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的所有活动中,并体现患者的参与,更能增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本组病例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达到100%。
参考文献
[1]王桂珍,李红. 舒适护理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33-34。
[2]张宏. 舒适护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5-16。
[3]甑鹰,孙孝琴,孙楠等 .舒适护理在脊柱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222-223。
[4]张宏,朱光君. 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410。
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内科患者的抢救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16例急诊内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减少临床护理风险。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内科
急诊科室中患者大多为急症和危重等情况[1]。如果不及时急救会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2]。随着医疗改革制度不断深化和落实,使传统型的急救模式得到不断改善,同时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发展需求护理模式,并找出目前传统护理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来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人性化护理,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6例急诊内科患者,收治时间: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其中男性136例,女性80例;年龄在22~78岁,平均为(53.5±1.0)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40例、呼吸系统疾病60例、创伤60例、脑血管疾病52例、其他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年龄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急诊内科患者在进行抢救和治疗时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如下:
护理人员在接到相关的信息之后,要做好相关的接诊准备,并安排好抢救设备。此外,护理需要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尽快地收集,并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及时的判断和评估。对于I和II类患者,需要将患者立即送入到抢救室进行及时的抢救。由于I类患者主要为危急重患者,患者的生命体征十分不稳定,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比如患者出现休克和大出血以及急性重度中毒、昏迷等。II类患者主要为一些急重症患者,患者存在一定的潜在性危险,同时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出现急剧性的变化,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这些患者主要为严重性创伤和烧伤以及突发剧烈头痛等。
搶救的护理人员要与医生进行积极的配合,保障各项抢救顺利地进行。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给患者及时地吸氧,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并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对抢救的记录要进行详细记录。要加强对危重患者进行管理护理,要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同时使得管道保持稳定,不能出现扭曲的情况。要做好标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在进行操作前,要严格执行洗手制度,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需要对患者做好相关的检查准备。根据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情况来准备好相应的药品。比如可以准备氧气瓶和呼吸机等。并与相关的科室进行及时的联系,让相关科室做好相关的准备,安排专职人员陪同患者转运。在转运之后,要与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接,并在交接单上进行签字确认。
1.3评价标准
抢救成功率:采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3]。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平稳并且安全转运到其他科室。
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测量。采用标尺上的10个刻度来进行表示。0~100mm,0则表示不满意;100表示十分满意。由护理人员发放给患者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采用X2或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加强了与救护中心的及时联系,使得患者在没有到达医院之前,医护人员已经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做好了相关的准备。使得患者的抢救时间得到缩短。在患者到达医院后,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来陪同患者进行救治和检查等。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治疗。尤其在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格的评估,并且准备好相关的抢救物品。在转运之后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和知情权,同时对患者个人隐私进行有效地保护,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护理和其他各项护理工作,比如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等。此外,在患者进入到抢救室之后,患者存在恐惧和烦躁等心理不良情绪,进而使得其不配合治疗工作。此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和鼓励,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并且对患者进行关心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温馨和亲切。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 廖水珍.老年患者急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4:125-126.
[2] 崔苏敏.循证护理在急诊科人性化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28:93-94.
[3] 马香玉,康东红,刘静.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0:979-980.
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患者80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满意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总满意率及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既可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總满意率,还可提升门诊护理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门诊;护理管理
引言
门诊患者相比于住院患者虽然就诊时间较短、与护士接触较少,但是患者就诊体验却是医院护理质量的真实反映。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时愈发重视主观感受的改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道德观念,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重视患者主观感受、尊重患者权利,使其充分感受到自身健康、情感、人格等受到尊重。本研究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指导门诊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患者80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2.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4.6±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管理。包括门诊分诊、叫号、静脉输液等。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思想和技能培训: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要求全体门诊在岗护士参与,护士长任组长,聘请护理专家、资深教授、总护士长进行进行人性化护理教育(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共举办3期,每期3d,共30个学时。营造人性化护理氛围:①人性化护理设施。便民服务台配备轮椅、充电器、老花镜、拐杖、助听器、雨伞、开水、水杯、吸管、糖块、纸巾、针线包等贴心用物;采血室提供一站式服务,可采集所有就诊科室采血项目,避免多次穿刺;儿科采血区墙面上贴动物卡通图案、植物,以减轻患儿紧张情绪。②重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与肢体表达技能,重视交流时措辞、手势、表情的应用,防止用生硬、强制性语气,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与相处氛围。③人性化护理细节。预检分诊是门诊护理第一步,护理人员应具备敏锐观察力、分析力,并注重患者心理变化,从患者性别、文化差异、年龄、职业特点、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等评估疾病发展因素,提高分诊准确率,根据患者需求及季节不同,门诊大屏循环播放健康教育讲座,增加科普病种常识及急救知识;给患者提供与护理人员独处时间与空间,提供发泄机会,提高其接受力、适应力,消除不良情绪;加强各类应急预案学习,以有效处理突发紧急状况,做好抢救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心理评分:采用Zung制定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做出评估,各项分值0~60分,分值越低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估,包括四个因子,即躯体生活、社会生活、睡眠情感、精力;③比较两组患者总满意率:对患者发放自制量表做出评估,分为不满意、满意、一般,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见表3。
3讨论
门诊患者病种繁多、就诊环节多、流程复杂、就诊时间短及患者精神紧张,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怀。而长期以来,门诊管理者多关注就诊环境、后勤、窗口等的服务,对患者人性化感知体验缺乏重视。有研究指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人性化护理行为是提高门诊优质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可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关系的融洽性,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提升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不断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从而降低各种不良事件,进而提升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注重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发病的原因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然后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干预。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潜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月,王永锋,高丽娜,陈紫叶,安楠,庞玉玲,李贤.门诊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11): 1088- 1091.
[2]周小玉,王艳玲,马超.人性化服务管理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05):571-573.
[3]唐晓华.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502-3503.
[4]刘熙林.人性化服务在中医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护患关系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83-85.
[5]李建荣.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104.
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医院护理方法需求越发提高,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人性化护理联合临终关怀护理在肿瘤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可知人性化护理联合临终关怀应用于肿瘤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可改善患者消极负面情绪,克服对癌症的恐惧,降低患者病痛,提升患者治疗的顺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肿瘤晚期;人性化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应用价值
基于晚期肿瘤患者在临终期间,除了身体上的折磨与痛苦之外,更为恐惧与害怕的是面对死亡,这也造成晚期肿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于远超于肉体的折磨。由此,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在控制机体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的一同,更应该重视患者临终心理关怀。
一、人性化护理与临终关怀护理概述
(一)临终关怀护理理念
临终关怀是专注于在患者临近逝世前几周或几个月时间里,为减轻患者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速度的一种医疗护理方法。其目的是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维护其尊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尽可能的让患者舒适、祥和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二)人性化护理理念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于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力,其工作重点不仅局限于基础的护理操作,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心理感受。且既往研究指出,在人性化护理基础上联合临终关怀能够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二、人性化护理联合临终关怀应用方法
(一)病房环境护理:
医院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供给一个病房干净、整洁,维持温度26℃左右,湿度50%~60%,保持空气流通,不强硬限定与约束患者物品摆放位置,创建优良舒适的治疗环境,促使患者能够在温馨环境中度过余下的生命时光,提升其睡眠质量。并且,准许家属陪伴,为患者与家属供给一个优良的沟通场地,以降低患者焦虑感、失落感。
(二)健康宣教
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如疾病发生发展及恶化的原因、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告知患者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
(三)疼痛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常伴有疼痛发作,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差别止痛方式。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可根据三级止痛疗法实行按时送药,应遵守医生嘱附经过口服、肌内注射止痛药物或者硬脊膜外腔安置阵痛泵等,从而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疼痛。针对疼痛轻者可通过音乐、触摸、按摩、热敷等方式缓解。
(四)营养支持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多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及高热量食物,如瘦肉、鱼类、豆腐、新鲜瓜果蔬菜等。对于无法进食者予以静脉营养补充。
(五)心理疏导
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开导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内心正当需求,对于心理状态较好,能够接受病情现状者应将病情、治疗方法及初步预估预后情况告知患者,对于心理状态较差者,应告知家属,并让家属做好思想准备,让家属多陪伴患者,让其得到关心、照顾,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应加强社会支持力度,成立癌症公益机构,为患者提供医保支持,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三、人性化护理联合临终关怀应用价值
晚期肿瘤一旦确诊,绝大多数患者已失去了手术治疗良机,主要通过化疗药物维持,而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患者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尤其是当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症状时,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甚至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轻生行为。因此,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护理工作就与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生命、维系健康及救死扶伤等崇高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紧密相连。且目前人性化护理服务也已在临床各个领域广泛推广、应用,并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及赞誉。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需求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其不主张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的或者無意义的临床治疗,但要求控制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剩余生命中的生活质量,主要通过消除或减轻患者病痛及其他不舒适症状,排解患者心理焦虑、恐惧、厌世等消极情绪,让患者能够内心平静的直面死亡。临终关怀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控制疼痛、缓解心理负担、家庭护理,提高生活质量等,因此,临终关怀需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家属、心理医生、营养师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经实验表明将人性化护理与临终关怀结合用于晚期肿瘤护理工作中,已获得了显著效果。由于晚期肿瘤患者大多存在负性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心理活动,并评估患者对死亡的接受能力,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并在精神和感情上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疏导,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降低其对死亡的恐惧;另外,人性化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应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体谅患者住院期间在生活上的不便和经济困难等情况,设身处地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能够让其了解疾病的同时,明白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继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一步说明人性化护理结合临终关怀对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正面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联合临终关怀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可改善其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治疗顺从性以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痛疼程度,提高患者面临死亡的接纳接受程度,且能够提升家属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人性化护理联合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具备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慧.老年癌症晚期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与临终关怀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39-40.
[2]张慧贤.护理程序在肿瘤晚期病人临终关怀中的实施[J].人人健康,2017(14):213.
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主要以2017年3月-2018年8月在我院医治的5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28)与研究组(n=28)。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而SAS评分、SDS评分却远低于参照组,且最终检验结果为P<0.05,具有一定的讨论分析价值。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應用效果
手术室是我国基层医院的治疗科室之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等特征,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1]。本文主要对我院医治的56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56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纳入标准为患者没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28)与研究组(n=28),研究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4±11.23)岁。参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6±11.24)岁。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呈现的实验结果不具有差异性(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本文主要对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1.2.1术前人性化护理
在术前,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查看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与合并症。其次,患者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在病痛的影响下,在术前难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的心理情绪,这时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相关的疾病知识、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麻醉情况、主治医生、治疗效果等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患者的顾虑[2]。
1.2.2术中人性化护理
在手术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调节到最佳的状态,并且需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除此之外,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3]。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不安的情绪波动,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另外,医护人员要严格的实施无菌操作,避免手术过后并发症的发生[4]。
1.2.3术后人性化护理
在手术之后,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消毒与包扎,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动作的轻柔性,以免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述术后体位、饮食、输液管等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的快速的恢复身体机能[5]。最后,护理人员也要将手术效果告知患者,使患者可以安心的接受术后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心理状态,在比较患者护理满足度时,主要采用的是我院自制的评分表(百分制),从关爱患者、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医疗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满意率需在70分以上。在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时,主要采用的是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越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6例手术患者的所有临床数据输入到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在该统计学软件中采用χ2检验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的形式进行呈现,采用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以( ±s)的形式来表示,P<0.05则说明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讨论分析价值。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关爱患者、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医疗环境几方面相较于对照组,结果明显更优,且两组对比后最终的检验结果呈现为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且两组最终呈现的检验结果为P<0.05,具有一定的探讨分析价值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手术室是基层医院的重要科室,为了有效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就需要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负面的心理情绪进行疏导,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手术,使患者快速的恢复到健康状态。
本实验中,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8月进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8例,对研究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关爱患者、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医疗环境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优。而研究组SAS评分(28.58±2.31)、SDS评分(27.76±2.13)却远低于参照组的(37.33±3.09)、(39.43±2.98),且两组对比后的最终检验结果均为P<0.05,此结果与阿力江[6]等人的研究结论相符,表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快速的恢复健康,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晓爱.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7):66,69.
[2]杜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2):121.
[3]郝雪梅.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8):186-187.
[4]青栩如.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8,5(2):242-243.
[5]何玲.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18,11(8):75-76.
[6]阿力江·阿不都卡地尔,艾克拜尔·艾尼.基层医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7(4):87,90.
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评价并探究人性化护理对泌尿外科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基本对象,患者的入院确诊及治疗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并以护理方法为标准,将其分为每组各50例的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方法,比较并评价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疗效以及各自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全部都明显的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具有实践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1]。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泌尿外科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泌尿系统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疗技术以及护理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对护理水平和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泌尿疾病的护理,更是提出了希望能够得到人性化的护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化护理随之出现,不仅有效的满足和迎合了人民群众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同时还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法和手段。这种护理方法的出现,对泌尿外科患者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通过开展人性化的护理,能够为泌尿外科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其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特围绕人性化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的应用效果开展分析[2],现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基本对象,患者的入院确诊及治疗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并以护理方法为标准,将其分为每组各50例的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全部被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已经知情,并签署了接受研究的同意书。其中,常规护理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32:18,患者的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64岁、29岁,平均(50.18±11.85)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5.4±1.1)个月;人性化护理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27:23,患者的最大最小年龄分别为69岁、30岁,平均(50.48±12.31)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5.9±1.3)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泌尿外科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的病情、常规检查等等。
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在临床上应用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文化以及认知水平,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生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相关知识以及疾病的了解,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一些基础性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不断的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2)心理护理,泌尿外科患者由于病情带来的不适以及对其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再加上发病部位比较隐私,会在心理上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焦虑不安等,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和疏通,从而克服心理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讲解一些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更好的接受治疗;(3)手术护理,对所需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讲解手术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所需行手术的类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护理人员要适当的鼓励和安抚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人员要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排尿情况以及出血情况,并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4)饮食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1-2天内,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清淡饮食为主,禁止喝浓茶,应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食物。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总结,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全部都明显的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详情见表1、表2。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对其临床治疗以及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由于发病部位比较私密等因素,很多患者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而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其治疗有明显的帮助。本次研究显示,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
总之,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3]。
参考文献
[1]陈娟,何向阳,常新.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8期):151-152.
[2]沙莎,刘思文,马继红,郭云萍.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5,11(3):202-203.
[3]倪琳,赫丽杰,丛辉,卢德祥.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18):138-139.
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