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抚小班幼儿情绪范文
如何安抚小班幼儿情绪范文第1篇
分析幼儿午睡问题的原因,从家庭中看: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带的或由保姆带的,过分的宠爱,在睡眠时间上由着孩子的性子,高兴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早上懒得起来,来园时间不仅晚,影响学习,还影响了午睡质量。也有的是因为照顾孩子的父母或保姆对正确的睡眠姿势认识不够,忽视其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平时目视无睹,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改善幼儿午睡现状的对策
我们着重从如何改善幼儿的午睡状况进行探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改进午睡时间
根据个别差异,调整其午睡时间:
不同的孩子由于年龄、生活环境、先天素质、健康等原因,都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并由此带来每个孩子不同的个体需要。午睡时发现,有的早睡晚醒、一觉睡足的,像Ashley,戴燃,子优,明明,诚诚,天天,能很快入睡,到起床时还是睡得较香,老师会先请醒了的小朋友起床,后叫他们;言言是属于早睡早醒的,她可能上次厕所后就难以再入睡了,安静地躺床上,可是静不下心闭眼再睡会,就等着先起床。晚睡早醒的有范路易、张兆顺、竺子宸,等到要起床时,就迫不及待等老师来。晚睡晚醒的像沈嘉良、赵容凡等等,一旦到起床,老师便不忍心叫醒他们,非要到最后两个再叫起来。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老师就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和需要作出个别的对待,或者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对晚睡早起,中午不想睡觉,精力还特充沛的,我们可以采用让孩子自己安静躺床上静下心,或者让孩子在活动室里做些安静的活动,在过程中,要求孩子学会控制自己,避免发出声音。总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对个别孩子个别对待,一方面体现了成人的认可和接纳,满足睡眠少的孩子,带给孩子一份安全和尊重;另一方面,孩子从中获得自信和自爱。
(二)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1、 改变幼儿的睡眠姿势。
幼儿的睡眠姿势千姿百态:有张着口的,有像小狗似趴着睡觉的,有蒙着头睡觉的。但从卫生学角度看,一个人的睡眠姿势对人体睡眠的生理效应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医学卫生资料都告诉我们:俯卧睡眠会压迫心脏,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张口呼吸睡眠,会因呼吸浅,肺部扩张,久了易引起"漏斗胸";而蒙头睡觉,会因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致使醒了也不解乏。因此,我们把培养正确的睡眠姿势列为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关键。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形式引导幼儿能自然地以正确的姿势睡眠,并充分利用图片让幼儿直接观察错误的睡眠姿势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予经常性的提醒,在巡视中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姿势。
2、 采用及时补强法。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多伯森曾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并且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可以说,成人的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表扬是幼儿阶段学习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因此,在班里开辟一些用于鼓励表扬的专栏,我做到了吗?并根据一个阶段的生活常规教育要求进行评价记录。小朋友能遵守午睡纪律规则,就在午睡那一栏上贴上一个小标志,作出及时的鼓励,并用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许:"你睡得真好,希望明天还这样。"及时的补强使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满意,奖励了良好的行为,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会努力地使自己能坚持让老师感到他还在不断地进步,从而使这种行为得到强化而加以巩固下来。
3、 采用个别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班上有个孩子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尿床。通过了解幼儿在家的时候就有这样现象,家长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正常情况,没有给予过多指责,还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这样情况,会影响情绪、伤害自尊心。当然,老师也会体谅,会安抚孩子情绪。老师的义务,不是仅帮助孩子换衣裤而已,更需要在幼儿园里给予及时教导。在他尿湿后,老师绝不大声宣扬,及时帮助更换衣裤时,也会好好和孩子讲道理,你已经长大了,自己能知道什么时候想小便,睡觉前先去小便,睡醒还想小便,就及时告诉老师或自己下床去厕所。我们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耐心和他说,通过次次鼓励与督促,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非常棒了。每次上厕所,能自己主动起来,不再尿湿了。通过这样的个别教育,我们既尊重了孩子、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也教育了他,可以自己及时去上厕所,不再经常尿床。
(三) 做好睡前准备工作
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睡眠,这中间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教师和家长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调查中看:有的认为睡眠前做什么跟睡眠无关;有的虽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重视,实际上,在睡前营造一些睡眠气氛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在平时,我们不难发现;个别具有典型"午睡问题"的幼儿,常因为是贪玩,强打起精神,直到实在太乏了,情绪就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困闹。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兴奋过度,抑制过程受到破坏,常听说:困大发了反而难以入睡,有一定的道理。
1、 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温度光线适宜。
2、 合理安排午睡前的活动,睡前过分的运动易引起幼儿兴奋、神经紧张。
在午饭后,我们注意为幼儿安排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使入睡时情绪安定:看书、折纸、玩娃娃家等。或分组按幼儿的意愿活动,自己选择图书角、音乐角、美工角、娃娃家的活动区,组织幼儿散步等。
3、 睡前入厕工作。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个别的幼儿因睡前玩得太开心而忘了小便,午睡不到两、三分钟就叫:老师,我要小便。而其他某些调皮的孩子也就跟着凑热闹:老师,我也要小便,我也要小便,结果,影响了整个班的睡眠。因此,我们在午睡前10分钟,做好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的工作。对个别不想或不愿意者,教师作好细心观察,及时督促。幼儿大小便后,要求他们轻轻地进午睡室,自己安静地上床,对个别情绪易激动者,教师更多的采用亲切柔和的言行态度,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头,使幼儿转移注意力,使他自然地安静下来,以保持一种安静的氛围。
4、 营造午睡气氛
采用场景、音乐催眠法。在睡觉前可以让幼儿听着和缓优雅的旋律、节奏舒缓宁静的音乐:摇篮曲,红河谷等,轻声进入午睡室,并用手势代替语言,暗示幼儿尽快入睡。多用鼓励性的动作夸奖他们,翘翘大拇指,轻轻地安抚他们的头部 ,使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温馨感。另外在午睡室的墙面上可以布置一些符合午睡环境的星星,月亮,小动物,小朋友睡觉动态等等,来增强幼儿睡觉的欲望。
(四) 加强午睡管理
1、 建立合理的午睡制度,并严格执行。
幼儿午睡期间,闲人不得入内,不得在午睡室里聊天,做到走路轻,说话轻,保持一个祥和的午睡室。
2、 加强午睡管理
教师随时认真地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的举动。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时常会反映在睡眠上,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个别孩子好动好奇,不知深浅,常常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特别在睡前和睡醒后的那段时间,因耐不住安静,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我们曾发现过安安在睡觉时,玩回形针;仔仔在睡觉时,嘴巴里吃着小玩具;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老师要及时劝阻,并给予教育。因此,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教师及时作好午睡记录,并与配班老师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幼儿有时睡前喝水喝得太多或个别有尿频症的,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对个别孩子加以观察,耐心地督促、在一定的时间轻轻地提醒他,共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
(五) 加强家园合作
如何安抚小班幼儿情绪范文第2篇
金丽丽
摘要: 探究内容: 每年新入园的幼儿在开学的一段时间都会有哭闹现象,特别是小班幼儿,因为他们年龄小,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身边,接触新的事物,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势必会有担心恐慌;就会哭闹,会有一段不适应期。当我们成人离开熟悉的环境换一个环境都会有不适应感,更何况是26岁的孩子。如何更好地促进帮助安抚新入园的幼儿适应新环境和人,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更快地渡过适应期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方面:
1、在新生刚入园的时候,给他们找朋友,比如住在一起的认识的。如果不认识就让尽快熟悉认识,介绍他们之间的姓名,让他们成为朋友。接下来要让他们熟悉老师告诉他们老师姓什么,是什么老师。每天早上微笑着站在门口接他们,给他们一种亲切感。
2、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带他们参观幼儿园,让他们看看幼儿园的新玩具,看中大班大大班小朋友们的上课游戏活动做操,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告诉他们来幼儿园要干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放学。
3、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从座位吃饭上厕所等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入手。新生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家基本上生活都不能自理,由父母或是爷爷奶奶包办了,所以来到幼儿园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容易导致孩子的哭闹。所以训练他们简单的常规可以使孩子有一种成就感新鲜感。如给座位毛巾杯架贴上标记或是照片,让他们先找到标记,然后让他们根据标记找到自己的座位毛巾杯子。最后让他们按标记取物品。这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即训练了常规,又让他们动静交替,转移他们的视线,从而调动他们的情绪,达到稳定的效果。
4、在生活方面多些耐心与细心。新入园孩子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穿鞋子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引导他们的同时多些耐心与细心。比如教他们上厕所教他们吃饭要不厌其烦,多说多帮助。在平时多留意观察适应力差动手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觉得老师与父母一样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从心里依赖老师信任老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1、保证每天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丰富的活动教具,吸引孩子。通过活动的开展减少它们的哭闹,避免它们因无事可做而情绪波动。
2、组织新鲜有趣的游戏活动。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将每天的活动安排的动静交替,丰富多彩。比如:讲完故事可以他们来做会儿游戏,拍皮球,开火车等。玩完大型玩具回教室唱会儿歌,念会儿儿歌。让每一天的活动紧紧相连,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做游戏,让他们觉得幼儿园比家好玩,这样他们就会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色或是有进步的孩子我们可以亲一亲他;抱一抱他,让他们互相学习,促使每个孩子的发展,满足每个孩子的心情。
三、家长工作方面:
(一)家长日常工作事项:
1、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答应孩子几点接送一定要准时,千万不要拖延时间,否则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的父母来接了,自己父母还没有来,孩子容易焦虑和害怕,也会因为对父母信任感减低和渴望回家而哭泣。父母最好迟送早接。
2、开始几天,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不要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没有规律上幼儿园更让孩子不适应。此外,孩子在家里处于家庭的中心,受到所有家庭成员全部的关注和照顾,但是在幼儿园,孩子要学会和别人分享老师的关注和爱,这种状况让孩子很失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孩子在幼儿园哭泣很多时候是希望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要经常表扬孩子,谈起老师也表扬宝宝,说宝宝在幼儿园懂得照顾弟弟妹妹,是老师的小帮手,让孩子感觉他不哭老师也在关注他,而且因为他不哭闹老师更喜欢他。
3、切记不要追问孩子。家长总是十分关心孩子刚入园的情况,但是刚入园的日子里,孩子常常很不喜欢幼儿园,不要追问孩子“幼儿园好吗?”“老师好吗?”“老师喜欢你吗?”等问题,这往往会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负担。
4、切记不要打破孩子的生活规律。幼儿园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定时午睡,定时午餐。如果孩子在家休息时,父母打破了这些规律,孩子再回到幼儿园时,会需要再调整回原来的休息时间,很容易感到不适应。
5、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积极轻松的情绪去感染幼儿。 (1)用愉快的口气谈论与幼儿园有关的人或事,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
(2)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 “一个人玩不开心,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真多,玩起来一定会很开心!”让孩子对上幼儿园有期待向往心理。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可以多让孩子与邻居或朋友接触,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有利于孩子入园后的合群。
(二)教师与家长:
1.对待家长要热情,尽量让家长放心,做好家长的工作。新生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在园的情况,到他们送孩子入园时看见孩子的哭闹,就会认为孩子一天都在哭,所以及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请讲清注意的事项,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2.利用一切机会手段,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早上幼儿来园时下午放学时进行交流,减少家长的担心。
3、当大部分孩子都基本适应后,个别幼儿还在哭闹时,教师就进行个别指导,可以让家长协助,了解在家基本情况,与家长多交流,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或是熟悉的玩具用具到幼儿园来,增强他的安全感。老师可以在游戏活动时将他安排在自己身边或是将他拉在跟前,让他有一种被重视感,转移他的注意力,分散他的情绪,从而更快融入集体生活之中。
四、班级老师的配合:
如何安抚小班幼儿情绪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