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二、成品食品进入配餐间出售之前,必须对配餐间空气进行半小时以上紫外线消毒。

三、做好配餐间操作台、工具的卫生清洁工作,保证工具的无毒、洁净,严防食品二次污染。

四、工作人员进入配餐间之前,必须经二次更衣室进行更衣,洗手消毒,方可进行配餐工作。

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定,配餐人员严禁接触现金。食堂承包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二、工作人员服务时不能对着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耳。

三、每天配餐前后必须将紫外线灯开启30分钟,对配餐间进行空气消毒;

四、配餐间内的一切食品容器、用具、餐具必须每餐洗净、消毒;

五、配餐间要每餐清洁,保持室内干净卫生,杂物及非直接入口食品不得进入配餐间;

六、成品饭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台上。

七、出售食品的工作人员的手不得接触钱币等污物。

八、出售剩余食品必须专柜冷藏存放,隔夜或隔餐食品必须充分加热后方可出售,不出售感观异常或变质食品。

九、未经允许,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换岗,非配餐间工作人员不能在配餐时随意出入配餐间。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热情接待病人,预约检查时间,向病人宣传窥镜检查的知识和检查前注意,解除病员思想顾虑,使患者配合检查。

二、按预约时间准时给病员检查 , 如遇特殊情况更改检查时间,应检前通知病员。

三、严格执行检查操作规程,准确书写检查过程单,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恶变情况,注意性医疗。

四、加强与各科室联系,互相探讨临床病例的有关问题,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做好各种记录。

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院内交叉感染,爱护医疗仪器,定期保养维修,注意安全,防止差错。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治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 、定上午检查胃镜,下午检查肠镜,胃镜和肠镜清消毒工作的设备分开。

3 、工作人员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规范中清洗、消毒或灭菌原则。

5 、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事项。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卫生洁具数量不足

学校卫生间的使用具有人流高度集中使用的特点, 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第6.2.8条男生应至少为每40人设1个大便器, 每20人设1个小便斗;女生应至少为每13人设1个大便器。与1986年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第4.2.6条规定 (小学教学楼学生厕所, 女生应按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 (或1000mm长大便槽) 计算;男生应按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相比数量略有增加, 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经常会出现排队等候厕位的情况, 因为学生的如厕时间都集中在课间10分钟内, 而这段时间还要扣除从教室到厕所的步行时间, 如果碰到考试前学生集中如厕, 必会造成厕位数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许多学生不能及时如厕,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2017年3月河南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考试前集中上厕所时就引发了踩踏事故, 这一事故除了暴露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 也反映出厕位数量设置不足, 使用紧张;卫生间在建筑内布局不当等问题。

其次, 中小学校的使用主体年龄跨度大, 从6岁即入学的小学新生到18岁的高三学生, 卫生间采用一个标准设计, 不能适应低年级学生的需求。对比最新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卫生间的规定:幼儿园中每个班级均设有卫生间, 并至少有6个大便器和4个小便器, 而幼儿园每班的最多人数仅为35人, 并且在使用上也不存在集中使用的问题;这与中小学校的卫生间厕位设置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除了厕位数量远少于幼儿园, 在配置形式上从每班配置卫生间到每层楼几个班集中设置卫生间, 而且是在课间时间使用, 这将致使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学新生很难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另外, 目前在许多城市热门学校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现象, 也是造成厕位数量紧张的原因。《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规定完全小学每班的定额人数为45人, 但在许多重点学校, 每班50多人是非常普遍的, 有的班甚至达到60多人, 如果每个班增加10人, 那么一个24班的完全小学将会增加200多人, 设计如果仍然按照45人计算厕位数, 那么厕位数量必然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1.2 布局不当、功能滞后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人们对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中教学空间成为设计的重点, 而卫生间的设计历来被公众所忽视。在建筑布局中通常集中设在距离教学空间服务半径最短的部位, 虽然缩短了如厕的时间, 但同时也造成了人流的拥堵。在功能上仅限于便溺、洗手, 对于学生在校可能进行的活动如大扫除、增减衣物等未做考虑。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也是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场所, 学习的空间不再仅限于教室, 而是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扩展到学校的各个空间, 卫生间的设计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2 解决途径

2.1 合理配置卫生洁具

合理配置卫生洁具的关键就是根据学生使用卫生间的时间特点适当地确定卫生洁具的数量, 使其能满足考试前、课间等高峰时段的使用;如果靠单纯增加厕位满足特殊时段的需求, 则会增加经济投入、浪费空间;采取以下途径则可经济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综合考虑教室和学生的厕位需求, 在学生卫生间设置教师的专用厕位。现行《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要求学生和教师的卫生间应分别设置, 由于教师如厕时间并不是集中在课间休息时段, 在课间学生厕位紧张的时候, 教师卫生间基本闲置。在学生卫生间设置教师的专用厕位可以缓解特殊时段学生厕位紧张的局面, 而且没有增加建筑面积和设备投入, 利用学生和教师在如厕时段上的错峰进行了使用上的平衡。

另外, 应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结合其生理特点设置专用的卫生间, 使其能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

2.2 人性化地布置功能空间

小学校的卫生间设计应考虑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需求, 不能简单地采用前室加厕所的传统布置方式。根据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 学生在校不仅要进行知识的学习, 还要全面发展促进素质的提高, 学生除了在教室的学习外, 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 设计者应适应教育发展形势, 结合学生在校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别化设计。例如提供专用更衣空间、设置卫生设备和空间方便学生清洁打扫校园等, 不仅完善了功能, 也丰富了校园空间的层次。

2.3 灵活地处理与教学空间的关系

卫生间在教学楼中的设置不仅受到本身管线设备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教学空间形式的影响。目前中小学通常采用长外廊串联普通教室的空间组织形式, 卫生间的平面位置基本上与楼梯、交通枢纽空间等组合集中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也是造成考试前、课间等时段交通空间人流拥堵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新教学方法

不断出现, 原有的教学空间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要求, 随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空间组织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的新格局, 教学空间也逐渐向卫生间等生活服务用房渗透, 卫生间的布置应适应教学空间的发展,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3 结语

当前, 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下, 中小学校的教学空间成为设计者关注的重点, 而卫生间等生活服务用房的设计常常受到忽视, 设计者应根据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目前义务教育发展方向下教学空间组织的新特征, 针对具体的使用对象, 合理确定洁具数量、优化功能空间布局, 营造人性化的公共卫生间的空间, 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针对当前小学建筑内公共卫生间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使用对象的特点以及现行设计规范, 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学校,公共卫生间,洁具数量,功能布局,设计

参考文献

[1] 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2] JGJ 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S].

[3] 田宝军, 穆冬雨.小学阶段“大班额”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1.11~13.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二、成品食品进入配餐间出售之前,必须对配餐间空气进行半小时以上紫外线消毒。三、做好配餐间操作台、工具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