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盘扣脚手架技术交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盘扣脚手架技术交底范文第1篇

2、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靴。

3、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的高处作业。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4、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门式脚手架以及其它纵向竖立面刚度较差的脚手架,在连墙点宜加设纵向水平长横杆与连接件联接。

5、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1)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的杆件均应为平稳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打于1.5m。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2)架上作业人员应做好分工和分配,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互相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4)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5)每次收工以前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6、架上作业时,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1)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2)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3)在进行橇、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4)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取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5)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6)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或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7、在脚手架上进行电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8、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运送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或悬挂滑轮提升,并绑扎牢固。尽量避免用人工层层传递。

(2)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1-2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走房屋楼梯或另设安全人梯。

(3)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4)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9、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10、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并遵行如下要求:

(1)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法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既结构脚手架不超过3KN/㎡;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维护脚手架不超过1KN/㎡。 (2)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3)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4)架面上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5)过梁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6)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11、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超出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的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12、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13、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注意事项如下:

(1)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架面材料、先铺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后附墙件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2)拆卸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必须要两个人或多个人一组进行。严防把执杆件不稳、失去平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3)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互相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4)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 (5)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拆卸作业区内。

(6)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14、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设于坑边或台上区域,立杆距坑、台的上边缘不得小于1m,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作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脚手架立杆之下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15、搭设和拆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

(1)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对尚未形成或已失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

(3)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拉设安全网。 (4)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

16、作业面的安全防护:

(1)脚手架的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cm。脚手板应与脚手架可靠栓结。

(2)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合适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挡脚板加二道防护栏杆。

盘扣脚手架技术交底范文第2篇

2、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靴。

3、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的高处作业。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4、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门式脚手架以及其它纵向竖立面刚度较差的脚手架,在连墙点宜加设纵向水平长横杆与连接件联接。

5、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1)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的杆件均应为平稳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打于1.5m。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2)架上作业人员应做好分工和分配,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互相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4)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5)每次收工以前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6、架上作业时,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1)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2)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3)在进行橇、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4)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取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5)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6)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或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7、在脚手架上进行电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8、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运送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或悬挂滑轮提升,并绑扎牢固。尽量避免用人工层层传递。

(2)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1-2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走房屋楼梯或另设安全人梯。

(3)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4)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9、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10、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并遵行如下要求:

(1)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法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既结构脚手架不超过3KN/㎡;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维护脚手架不超过1KN/㎡。 (2)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3)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4)架面上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5)过梁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6)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11、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超出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的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12、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13、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注意事项如下:

(1)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架面材料、先铺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后附墙件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2)拆卸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必须要两个人或多个人一组进行。严防把执杆件不稳、失去平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3)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互相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4)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 (5)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拆卸作业区内。

(6)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14、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设于坑边或台上区域,立杆距坑、台的上边缘不得小于1m,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作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脚手架立杆之下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15、搭设和拆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

(1)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对尚未形成或已失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

(3)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拉设安全网。 (4)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

16、作业面的安全防护:

(1)脚手架的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cm。脚手板应与脚手架可靠栓结。

(2)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合适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挡脚板加二道防护栏杆。

盘扣脚手架技术交底范文第3篇

2、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靴。

3、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的高处作业。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4、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门式脚手架以及其它纵向竖立面刚度较差的脚手架,在连墙点宜加设纵向水平长横杆与连接件联接。

5、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1)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的杆件均应为平稳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打于1.5m。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2)架上作业人员应做好分工和分配,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互相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4)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5)每次收工以前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6、架上作业时,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1)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2)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3)在进行橇、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4)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取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5)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6)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或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7、在脚手架上进行电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8、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运送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或悬挂滑轮提升,并绑扎牢固。尽量避免用人工层层传递。

(2)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1-2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走房屋楼梯或另设安全人梯。

(3)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4)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9、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10、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并遵行如下要求:

(1)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法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既结构脚手架不超过3KN/㎡;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维护脚手架不超过1KN/㎡。 (2)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3)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4)架面上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5)过梁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6)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11、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超出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的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12、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13、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注意事项如下:

(1)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架面材料、先铺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后附墙件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2)拆卸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必须要两个人或多个人一组进行。严防把执杆件不稳、失去平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3)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互相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4)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 (5)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拆卸作业区内。

(6)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14、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设于坑边或台上区域,立杆距坑、台的上边缘不得小于1m,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作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脚手架立杆之下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15、搭设和拆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

(1)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对尚未形成或已失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

(3)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拉设安全网。 (4)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

16、作业面的安全防护:

(1)脚手架的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cm。脚手板应与脚手架可靠栓结。

(2)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合适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挡脚板加二道防护栏杆。

盘扣脚手架技术交底范文第4篇

起点YCK33+313.5~YCK33+760.305为石碁站配线段,设计有四联,桥面宽度为9.3~13.3m 的现浇连续梁,跨度别为230+29m、430m、430m、330+27.76m,总长446.805m。

其中DZ1~DZ3为9.3m宽单箱单室箱型梁,DZ3~DZ

4、DZ15~DZ16为9.3m渐变至13.3m过渡段,DZ4~DZ15为13.3m单箱双室箱型梁。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我们区间3标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成立项目副经理周来印为组长的高支模安全领导小组,并在今后的施工生产中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具体的组织分工如下: 组

长:周来印

施工作业队长:何勇 支架搭设、拆 除:黄发席

现场安全负责:张思亮

1.施工特点、重点

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期紧

本标段包括75个桥墩的下部结构、4联现浇预应力连续梁及165孔桥梁整孔架设,工程量大,加之前期征地拆迁及施工大电等因素影响,工程开工较晚,要求兑现合同工期,施工压力相当大。

2、安全控制的重点

由于现浇梁施工,均为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是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重点。

3.支架的施工方法

现浇段墩高7~8.5米,在承台回填及地基处理完成后,实际净空高度为5.7~6米,故现浇段采用碗扣式满堂红脚手架。 1)、支架地基处理

一般地段地基处理,首先对支架布设范围内的表土、杂物及淤泥进行清除,然后填筑40~50cm厚,宽度为对应部位梁宽的片石后用18吨压路

1 机进行碾压。鱼塘地段抛石挤淤,填筑砂石后进行碾压。

2005年7月26~7月29日项目部委托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于对现浇段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了原基及换填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三个点位分别为YDK33+388.0(位于DZ3与DZ4之间),YDK33+477.0(位于DZ6与DZ7之间),YDK33+687.5(位于DZ13与DZ14之间)。三个试验点的试验成果汇总见附表(工程质量检测报告,NOL0601)。

试验结果表明:该地段试验点的土层在用片石回填处理后均能达到的最大试验荷载为300Kpa且在承载力特征值150Kpa时对应的压板沉降量与压板直径的比(S/b)小于0.015,判定三个试验点的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50Kpa。在地基土层达到要求后,在地基表面铺设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并在四周设排水沟以便支架地基表面排水。 2)、支架搭设及拆除

1、支架搭设:

⑴、我标段拟采用碗扣式多功能满堂脚手架支架,碗扣式脚手架支架全部为定作加工的全新支架,确保支架的安全可靠性。搭设作业时,先在处理合格的地基上沿桥轴线方向布设纵向地梁(30cm16cm枕木)。支架底部承托均座在沿桥轴线方向布设纵向木地梁上,支架顶部设置顶纵梁(10cm12cm)和横梁(10cm12cm),其上铺设梁体模板。立杆间距布置为60cm60cm,步距为120cm。支架纵横向设置剪力撑,剪力撑横向布置间距为3m,纵向布置间距为5m。顶部设单向风缆(靠墩方向),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支架上端与墩身间用方木塞紧。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高支架从其中的一下角落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

2、支架拆除:

高支模拆除作业前,对参加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

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附件后结构件的顺序,一件一件的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拆除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它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

2 必须要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并加强指挥、相互询问和协调作业步聚,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禁止单人进行拆除作业,防止把持杆件不稳、失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进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

拆卸现场设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拆卸作业区内。

严禁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原材料检测试验措施

⑴、对所有购进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说明书进行验查,并登记记录。 ⑵、对有合格证的材料进行复检,复检合格的材料方准使用。 ⑶、各种原材料的检查项目及试验方法根据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 ⑷、复检不合格材料,做出标记隔离堆放,并停止使用,限期清出施工现场。

2、雷电期间作业安全措施:

⑴、施工场地的支架及所有临时设施场设置防雷设施,定期检查接地电阻,防止雷击。

⑵、雷电来临时,立即停止现场施工,将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将雷电来临和雷电已过的信号通知施工人员。

3、支架搭设及拆卸作业安全措施:

⑴、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城河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高支架两侧采用安全立网完全封闭。

⑵、大雾、大雨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高支架上的高处作业。雨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⑶、在架上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为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架,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 3 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持的杆件均应为稳定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5m。位于立杆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⑷、架上作业人员应做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和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⑸、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⑹、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⑺、架上作业时,,不得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架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⑻、架上作业时,不得随意拆除安全防护措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⑼、高支模拆除作业前,对参加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附件后结构件的顺序,一件一件的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5、 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1、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四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什差,危险因素多。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达40%,这种事情对外会影响较大,要作为全建筑行业的问题抓紧工作。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同时,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⑴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际,对于恐怕发生坠落事故等事故的特定危险施 4 工,在施工前,制订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①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耍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

②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

③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④不得攀爬脚手架。

⑤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⑥卸料平台外侧边,必须设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

⑦所有操作层均张挂一道安全平网。 ⑵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②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柑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③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扳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④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立用夹扳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应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扳、竹头等,在无材料

5 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⑤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1/2处(靠近心脏似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问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l分钟。

⑥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种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2、 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件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⑴防止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①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存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②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期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③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④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⑤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⑥吊运一切物抖部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绑码,散料应用

6 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⑦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⑧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向下丢弃。

⑵发生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世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左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②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同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 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随着建设规摸的扩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机械伤害事故的增加。机械伤害、起重吊装伤害已排在“四大伤害”之中。应引起安全、设备营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机械伤害事故原因虽比段复杂,但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按机械的特点和工程特点提出危险环节和重点部位,多方把关。

4、高支模坍塌事故的急救援预案 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王民洲

付组长:王小华、周来印

组员:徐伟权、党寅、许道存、何勇 人员:100人

配备机械:吊车2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 救治中心:番禺市人民医院

①坍塌事故由组长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救援,并立即通知救治中心医务人员到现场待命,随时准备救治。

7 ②坍塌区应立即设置安全线,以免伤害的进一步发生。

③施工作业队就立即对施工人员进行清点,核实人数,以确定救援方案。

④有组织的清理塌体,吊车等机械配合作业,首先寻找受伤者。

⑤发现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⑥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同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送往医院治疗。

⑦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扳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⑧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立用夹扳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应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扳、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在地铁总质安室及石铁院监理的指导下,依据穗铁建总体[2005]693号文关于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及四号线区间3标的实际施工情况,编写了本标段的高支模安全施工方案,敬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指导审查。

盘扣脚手架技术交底范文

盘扣脚手架技术交底范文第1篇2、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靴。3、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