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测试题范文
品德与社会测试题范文第1篇
1、合作就是(),合作要建立在()的基础上。
2、()推动了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3、()年,在邓小平爷爷视察特区后,党和政府做出了开放大连、()等()各沿海城市的决定。
4、()年()月()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号发射成功。
5、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阐述了()原则。
6、世界要(),人民要(),国家要(),社会要()。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7、奥运会会标五环相连,象征着()、()。
8、环境()、人口()、资源()种种难题令人类()。
9、未来()在自己手中。只要拥有自信,拥有(),拥有(),我们就可以拥有()。
二、 选择
1、关于“对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手是我们的敌人B有时候,真正促使你坚持到底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对手C多手也是朋友
2、我国的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的老人指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4、2003年10月15日,()飞船发射成功。
A“神州”四号B“神州”五号C“神州”六号
5、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上海B海南C深圳D珠海
6、2007年7月1日,是香港的回归祖国()周年 A,8B,9C,10D,11
7、()年,()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A,2002B,2003C,美国D,法国
8、下面关于“理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是我们前进的风帆B,理想是虚无缥缈的,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C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三、 连线
3月21日世界水日邓小平著名数学家
3月22日世界森林日杨利伟近代护理学创始人 3月23日世界环境日陈景润中国飞天第一人 6月5日世界气象日毕加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6月17日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南丁格尔“和平鸽”的作者
四、 简答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介绍你所知道的联合国
4、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什么?
5、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与成功有约?
品德与社会测试题范文第2篇
期末测试卷
一、 我是小法官
1. 我们春节收到的压岁钱可以任意消费,别人不管。 ( ) 2. 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覆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 3. 元旦、春节、中秋节、元宵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4. 傣家人对竹楼的建设非常重视,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5.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元宵节,又叫花灯节。( )
6. 城区有了公共自行车,我们可以骑着公共自行车上学啦( ) 7. 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
8. 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肇事造成的。( ) 9.灾害发生时,我们要首先采取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在危险中不忘救助别人。( )
10.商店为了多挣钱,可以多想一些便民利民措施,使人们切实感到实惠,以增加收入。( )
二、下列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那达慕大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盛会。( ) A 维吾尔族 B 蒙古族 C 彝族
2.没有人行横道的路口应该先看( )边,再看( )边。
A 左、右 B 右、左 C 左、前 3.关于买东西的观点,你不赞同( )
A 不买三无产品 B 货比三家 C 广告说的好就是好的产品 4. 如果你打开家门时,发现家中煤气轻微泄露,你的正确做法是(
) A 关闭煤气开关,开窗通风
B 开灯检查
C 点燃煤气灶 5.遇到发生火灾时,应该拨打电话(
)
A 119
B 110
C 120
6. 吃粽子、赛龙舟是(
)的习俗。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7. 我国有(
)个民族
A
54
B
55
C 56
8.火把节是( )传统节日
A
傣族
B 彝族
C 黎族
9. 在庆祝婚礼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开适当的玩笑
B 向新人祝福
C 向新人大量讨要喜钱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广告上说好的东西,我们就可以买
B 降价的东西就可以买
C 我们要买适合自己的东西
三、简答
1.你在马路上见过哪些交通标志,请画出来三个不同类型的的交通标志,并说出他的意思,不用涂颜色。
2.平时你们家里有多余的钱,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支配的?
3.春节快要到了,你知道我们这里有哪些习俗吗?请写出至少4条。
4. 怎样才能避免火灾?
出题单位:漳河小学
答案
一、 判断
√ √ √
√ √ √ √
二、选择
B A C A A
B C B C C
三、简答 1.略 合理即可
2. ⑴爸爸为我办理了教育储蓄。⑵妈妈资助了一名失学儿童。⑶妈妈为奶奶交了人寿保险金。⑷我买了一些学习用品。⑸我们还向灾区捐了款。
3.放鞭炮、贴春联 拜年 吃水饺 长辈给压岁钱 4. 怎样才能避免火灾?
品德与社会测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中小衔接 教学方法
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入中学大门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于影响学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工作,可以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内容,有意识地强化使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服务于衔接工作的需要,体现常识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教材的使用上,可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调整教学顺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思想品德》基础性与适应性的特点,从而有效解决中小学衔接中的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挫折适应等问题。
一、思品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必须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思品活动,通过视频演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时事报导、思品小论文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延伸教育空间,提升《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部署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时候,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促进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开展。《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结合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提升《思想品德》在这项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1.重视向常规教育工作的延伸。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思想品德》发挥在其中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借助各种常规工作,如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布置墙报等,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向班级相关主题教育延伸。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思想品德》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
3.向家校合作教育延伸。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课中与家长配合,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共同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
三、常规教育工作的衔接。
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落实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思想品德》要发挥在其中的作用,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借助各种常规工作,如仪容仪表检查、打扫环境卫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认识新同学,建设班集体工作,教师可在教学《融入新集体》一课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四、班级相关主题教育衔接。
很多人认为班级的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的事,是班主任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思想品德》要发挥在其中的作用,也需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教学,可以改变往常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置于主题班会中以竞赛形式进行;也可以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既教育学生,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又落实《悦纳自我》一课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思想品德》开展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认识,实现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升华和内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探究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组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促进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会用在《思想品德》中学到的知识对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更重要的是不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针对问题对学校、老师、同学和自己提出要求,涵养自己的人文关怀,实现《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羚.“案例教学”与政治课教学融合的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04(5):37-39.
[2]阮学松.从理论走向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探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8(6):47-49.
品德与社会测试题范文第4篇
)رۈٍوّ 17(.رلاڭۇرۇذىوت يّرلاّۇروئ شوب : هبئوس1 -
.ۇذىتىسرۆم يّرلا )(،)(،)(،)( بسىوب رلاٍۈٍوب لىىرەھەز1)
.رۇذىرىيىچۈغرۈق ڭىْىتىَىرۈھٍۈج قىەخ اۈخڭۈج رلاىچپلاىقْىئ ًەدەقطىپ قىىربتبق )( ، )( ،)( ،ڭۇذېزۋبٍ2)ەۋ )( ۈَىگسىَىزۆئ ،ًبَىبق لاپىيېم پىيېئ )( ەۋ قىيىبضۈخ ەم )( ،بغرلاىقضبب ،شۈىوبلىيپەدەئ)( ڭىٍْبئارغوت : هبئوس2 -
.()ُەٍَەَّەَىئ سىگرەھ بغڭىّۈئ ُەٍ ىذٍەئ ، ىذىبق ِىذٍەچّەطىئ ڭىْېٍ ٌىتېق ۈب ۈئ1)
.()ىذيىرېب
پۈٍوق لىيتەَىقىپپەۋۈٍ ٌىتېق يجىۈت يسىَېم ًەىبئ لىيٍەدبئ ُبغىسبٍ پىيىق قىقتەت بغىذىبئ زۆئ سىَىتىىۆد اذٍبئ10 ڭىٍْبئ.()ىذىۈٍوق بغىوٍ ٌىَسەر يّۈم1 ييىٍ -1991 يّۈّبق شاذغوق يّرەيّەگىَتەٍ بغىٍاروق4) .()قوٍ يْىَىز قاذّبقچېھ ەگسىب ڭىّۈئ ، يتىَىىبئبپ تەھارىتسىئ وىخ رىب شبٍْوئ ڭبَجبٍ5)
)رۈٍوّ15 (. ڭلاىبت يْىسىرغوت ، ارغوت لاىسرىب تەقەپ ڭىّرلاپاۋبج ينىذّەۋۆت : هبئوس3 -
()يتخەتٍبپ ڭىْىَىيىگّەئ1)
ٌىر: Cژىربپ: B ُوذّوى: A()تەىۆد ڭوچ ڭەئ يَىىۆم قۈيقۇرۈق ينىدبَّۇد2)
ادبّبمەَىسسور: B وگڭۈج: A
.يترۈٍ ڭىّرلاقىيىقىرفبئ بسىوب3) ()
بقىرفبئ: Cبَىسبئ: Bبپۇرۋبٍ: A
.ىدرۈق يْىسىزبب چّبٍبت ٌىبلاىقْىئ ُەطڭبگڭىج ،پىرېب ەگّەطڭبگڭىج پۈىوب ِىَېمييىٍ: B1928 - ييىٍ: A1926 -
()تەىۆد ُبغىذىيىق دبقىتېئ پلاغۈىۈئ يْىىبم ينىدبَّۇد5) ەَىزوّوذْىھ: Cروپبگْىس: Bُبتسىذْىھ: A
)رۈٍوّ 23(. ڭىرېب پاۋبج ەچىقسىق بغرلاىبئوس : هبئوس4 -
)رۈٍوّ 30(. ڭىرېب پاۋبج بغرلاىبئوس : هبئوس5 -
)ُۈسىَىوب زبئ ِىتضەب ( ؟ۇذىْىىرىگىچ ُەيىب رەيتەىۆد يسٍبق ينىذىپارتەئ ۈئ ، تەىۆد ڭەم يْىَېز سىَىتىىۆد1 .
)ُۈسىَىوب زبئ ِىتچۈئ( ؟سىسىيىب يْىرىيىسٍبق ِىدرلاضۈىۇرۈق قىيڭاد ينىدبَّۇد 2 .
品德与社会测试题范文第5篇
曹杰
一、参加测试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检测四年级共有38名学生参加,这些学生总体素质较好,对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也十分感兴趣。这次测评,人平61分,其中60分以下19人,60-69分7人,80分以上5人,针对这些情况,特对试卷进行细致分析。
二、对试题的看法
本试题共分五大题,题型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能根据书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及平时搜集整理的资料,做得比较不错。从整体上来看,本试卷对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全面、题量适中,范围广泛,同时侧重双基,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
本套试题考试,共分为五大题。第一题,选择题,共10个小题,20分,主要从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出发来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大部分的学生会做,有少数学生出现错别字或记忆不牢,导致失分。第二题填空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小题2分,共15分;第三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第四题,知识积累题,共10分。考察学生的对孔子名言的了解。第五题,社会实践题,考查学生生活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出错的原因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不愿记忆导致丢分。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有38人参加考试,合格率达50%,优秀率13.8%,最高分92.5分。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判断题
本题学生得分率也较高,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选择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该题出现错误较少, 问题大多数出现在第
2、
7、9小题。第2小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正确答案为A,有许多同学误选了C,原因可能出在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能够清楚的分辨说法的正确与否。第7小题是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的问题,问:家里最好采用什么方法净化水,许多学生选择沉淀。看来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待提高。第9小题“下列植物,我们吃的哪些是根。学生的错误太多,还是知识掌握不扎实。”
四、改进办法及措施
1、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丰富多彩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
3、强化知识与能力的训练。 4、严格管理,加强学生的记忆。
品德与社会测试题范文第6篇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低年级强调活动型,而高年级更注重综合性。基于此,本学科的课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活动型、实践体验型和综合学习型三种基本课堂形式。我校经过反复地实践探索,根据不同课型研究了品德与社会学科“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设置,兴趣导入自主合作、交流信息精讲点拨、知识整合结合实际,有效拓展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一、情景设置,兴趣导入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每种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展示目标的方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
二、自主合作、交流信息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大不一样。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体验型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树立大课堂观、大社会观。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专门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条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区域和环境。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通信的种类和发展》一课时,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到邮局寄一封信,或寄一张汇款单,让学生体验通信的快速发展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就是说,凡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的内容,就要放开手,制定周密计划,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银行、保险公司,办理一次存款、取款业务,填写一份存款单、保险单,或成立“社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综合学习型教学:高年级教材中涉及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和法律常识的内容,对于这类型教学内容,要实现多种学科的整合,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务。一般的课文内容,放在前一周进行;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收集社会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阶段在出示教学目标后进行。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级内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教师深入小组合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会引导、提升事例深度,让学生了解其深意,通过汇报交流,将大家掌握的知识都说出来和大家共享,以此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的理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讲在学生不会之处,二要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要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单项讲述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四、结合实际,有效拓展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训练是多种多样、而且贯穿整个课堂。此处所讲的训练是指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信息之后,教师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达成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训练累计时间在20分钟左右,巩固练习(或目标检测)占用5分钟即可,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五、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双基、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
2、回顾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3、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品德与社会测试题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