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第1篇

孩子缺乏自信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那么,病根从哪里找呢?我想家长朋友们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对孩子过度的关爱和保护,或是对孩子斥责和批评过多,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家长的这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不同,其教育结果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第一种情况:过度保护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独苗苗”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聚焦中心,太多的眼睛同时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加上小孩子的能力本来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动起手来越俎代疱。久而久之,孩子变的什么也不会干了,于是家里的六双手便更“有理由”抢着为孩子包办代替,从而也就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一切权利,导致孩子无从学习和动手做事,他的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比比皆是。家长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手段。比如,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偏说什么“外面有大灰狼”,“有坏人要把你带走”之类的谎言,使孩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这样孩子是变得听话了,可是,他的自信心也吓得没有了。

第二种情况:过多批评

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一人身上。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当然实现不了,于是,孩子常常挨骂:“你真笨!”“你怎么样样不如别人”甚至我们班里有一位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竟然和自己的亲生女儿说:“你怎么也不让人贩子把你拐了去呢!”如此一些不堪入耳的语言,都能从孩子的亲生父母嘴里冒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孩子来呢?

找到了病因,我们就要寻求治病良方。在多年教学生活中,针对以上出现的这些情况,我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种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1 要多给孩子一点鼓励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蒂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和家长的激励、引导会逐步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孩子学习的成功可能性。因此,在教学过程和家庭生活中,老师和家长都应当会运用激励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这将不仅有利于孩子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预防厌学情绪。激励的方法有很多,如在孩子做事之前,家长就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后,再对他说:“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从孩子学步时起,就注意肯定和鼓励,但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又如,对于回答了问题的孩子老师就要多用表扬词“很好”、“真棒”、“非常精彩”、“有创意”等等,或奖励给他们一些“小红花”、“智慧星”“金话筒”等小物品,孩子们会变得非常积极、主动。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正面强化,即使回答错了,也不应该完全否定,如“有勇气”、“离最佳答案不远了”等等。另外,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光的赞许,对孩子都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要让孩子看见和体验到他的成就。不要让孩子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低人一等。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努力的方向。

2 把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换个说法

孩子拣起了一块石头,高兴地拿给爸爸看,说:“爸爸,你看我拣的石头多么美丽。”爸爸如果说:“看你弄得满身是泥。”孩子会不高兴地扔掉石头,垂头丧气地走开了。爸爸要是说:“这石头是漂亮,你去把它好好洗洗,那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发展。改变思路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成功上,而不是先考虑失败了怎么办。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他扬己之长,勇敢地去尝试,逐渐习惯于考虑各种达到成功的途径与可能性。

3 多点耐心和童心,坐下来倾听一下孩子们的梦想

有很多时候,孩子们会突如其来的说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想法,这时,如果做家长武断地打断孩子,甚至粗鲁的对孩子说:“什么乱七八糟的啊?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别胡思乱想!”久而久之老是这样的话,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和你交流,而且孩子新奇的想法就被你轻而易举的随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就这样随便地被你埋没了。当你将来非常纳闷的自言自语说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如别人的孩子聪明的时候,就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耐心和童心了。笔者六岁的孩子就经常这样说出一些奇思妙想s,前天竟然提出回家要和爸爸一起做一辆钻地车,问他干什么,他说要去地下看看到底有什么宝藏,到底有什么怪兽。笔者哈哈笑过后,首先夸奖孩子说他想法很好,只是现在还小,要想自己造出这辆车,必须好好学习、积累很多知识。孩子听后,略有失望但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说:“唉、、、、、我只有快点长大了。还得好好学习才行啊。”稍后又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个发明家。”听到这里,笔者笑得更得意了。儿子说出的梦想不知道有多少个了,有警察、有医生、有教师、有航天员,今天这样的梦想她同认为孩子是很认真地说出来的,不管是梦想还是理想,在我们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总会留下一点值得他去奋斗的力量。所以,有些时候,咱们做家长即使认为孩子说的是梦想,也应该耐心倾听,并尽可能的帮助他去变为现实。

4 时常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

家长应该经常让孩子拿自己当前的表现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比如,今天写得字比昨天工整了,今天自己整理的房间非常整齐。通过对比,让孩子看到他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从而激发他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我们一定要告诫自己:教育孩子如何充满自信的、快乐的健康成长,远比考取几个一百分要重要的多。

摘要:现在的孩子由于过度的保护与过多的批评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危害之大让人堪忧。本文针对以上出现的这些情况, 我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种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要多给孩子一点鼓励、把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换个说法、多点耐心和童心, 坐下来倾听一下孩子们的梦想、时常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

关键词:自信,保护,批评,鼓励评价耐心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选信.肯定性评价:培养孩子自信的良策[J].中华家教, 2006 (12) .

[3] 柴建庆.肯定性评价, 让学生喊出“我能行”[J].小学教学参考, 2006 (09) .

[4] 晨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从一点一滴做起[J].家庭与家教, 2003 (11) .

[5] 高利霞.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02 (04) .

[6] 邵长学.让孩子自信起来[J].山东教育, 2005 (33) .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第2篇

孩子在3~5岁时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家长被问得张口结舌,有的则会不耐烦,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

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家长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引导孩子看专门给幼儿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还要主动给孩子讲,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也能了解许多知识。孩子们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家长们不能忽略从小对孩子的教育。

第二,家长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两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当孩子做得好时,应适时表扬,可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

第三,对于因学习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第3篇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

二、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1、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故事书,我们要有选择的帮孩子挑选故事书。小班幼儿可选择画面大、文字少。故事简短、有趣易懂的儿歌和故事。 小班幼儿喜欢倾听故事,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有的幼儿不能理解语义内容,从而影响了倾听。

其次,可利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很投入,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说话,幼儿也容易接受,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

如,在阅读活动《气球》中为了让幼儿对颜色有直接感知的认识,设计了为幼儿准备红、黄、蓝、绿的气球让幼儿自由的游戏进行找朋友,然后字宝宝与相同颜色的气球找朋友。在愉快的游戏中,幼儿不知不觉地对倾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三,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幼儿对鼓励很敏感,总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夸奖。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和表扬是我们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所以家长可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2、幼儿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1)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于的关键。 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如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以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我们会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故事、轻音乐的录音等;在幼儿散步或外出参观时,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倾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的叫声、蝉鸣、虎啸等)、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汽笛叫、喇叭响、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等),幼儿听后,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上周,我们小二班开展了“会唱歌的车子”,活动中我选择了三辆有代表性的车子如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通过聆听他们的声音,学学车子唱歌的声音,了解这些车子对于我们生活的不同作用。

(2)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学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幼儿模仿。 (3)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的榜样

有兴趣地做好幼儿的听众,耐心、认真地倾听幼儿的述说,并对他们所说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成人给予幼儿最好的鼓励,也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榜样作用。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第4篇

一、父母要感谢孩子,孩子才能感谢父母。

事物都是两面性的,相互影响的。作为父母,是个有思想的成年人,我们的行为就是孩子很好的道德教科书,我们如何待别人的一举一动,将深深地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如果我们也是相互关心感恩的夫妻,如果我们也很孝顺我们的父母,经常看望他们,为他们添衣添食,给他们挂挂电话问侯,为他们过生日一起过节等等,那么我们的孩子能不受到影响么?这一点,在我们家就特别有体会。我和先生都是孝顺的儿女,常常在孩子面前问侯父母亲,让孩子和老人家隔三差五视频说说话,孩子的家庭观念就形成了,我们家要有大家才是完整的,如果哪个人不在,他都会问,某某干嘛去了?在孩子帮我们一起做家务比如帮忙倒水、倒垃圾,我们也感谢他,孩子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个人价值的认可;孩子在接过我们为他端

的水或是添的衣服时,他也开始说谢谢了,然后我们表扬他真懂礼貌,接着就有了下一次。在教他读《三字经》时背一段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开始他不大懂,后来我们在和孩子一起暖被窝时告诉他,他嘿嘿地笑着说,嗯,我也帮爸爸妈妈暖被窝。好样的。

二、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关爱的活动,比如支助贫困地区的家庭,比如去孤儿福利院看望孩子,去之前要让他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回来后可以谈个感想。往往通过对比,孩子更能看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幸福,更会珍惜和怜悯,也渐渐从对亲人的爱转向对社会的爱。想想我们从小不也是这样么,或许在我们那个年代有更多的事迹教育,有更多来之不易的生活体会,才得以今天这样谦卑感恩。

三、通过一些书籍或电视教育,还有名人故事和身边的例子。现在的大学生常常难以找到工作,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有学历了,但品德品质落后了,心高手低了,自以为是的,用人单位不想要;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抱怨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唉。学习如何做人,还是当今社会的最基本要求。这些大学生如此,是否我们可以找到我们孩子未来的影子呢?所以,现在中国有相当素质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德育,检审

父母自己的行为,近几年满大街又开始流行《弟子归》、《三字经》之类的,或许那些浅薄的道理谁都懂,却经常被忽略了。

四、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时间。比如这次的感恩节,孩子的学校发了一份作业,说写下你的感谢。孩子认真地写了还大声读了:我感谢爸爸每天接送我上学,每晚陪我读书。我感谢妈妈每天给我做好吃的饭菜,给我洗衣服。我感谢爷爷奶奶陪我一起玩耍。比如在母亲节,父亲带孩子一起送花给母亲;在父母亲生日的时侯,和孩子一起做生日贺卡感谢父母;在孩子生日的时侯,和他说他如何出生的情况等等;在教师节时赠贺卡给老师。

五、注重孩子和伙伴在一起的细节。孩子最喜欢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玩,而现在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好吃好玩的东西肯定想自己先占有,即使是好朋友的都要霸占,这些礼节在平常学习时就可以贯穿起来,比如孔融让梨等寓言故事就是很好的教育例子,平常在家时父母就要找机会试探锻炼孩子的行为。还有主动去关心其他小朋友比如生病时的问侯,多找孩子和伙伴一起合作的机会,让孩子懂得他再强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对朋友施给的恩惠即使再小也要铭记在心,从小培养孩子的善恶美丑观。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第5篇

摘要:当前的社会对待教育事业是非常重视的。当一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来自外界的胎教,因此,接受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所以才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是否真的当与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80后在成长过程中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听话”,现如今80后已经步入中年,也开始作为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本文对“要听话”的80后父母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当前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80后父母;孩子;要听话

引言

当80后群体开始走进婚姻,然后成为父母就开始承担起父母的职责了。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重中之重的环节,家庭教育的影响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家庭教育的作用开始不断地被弱化,从而暴露出了很多问题。80后群体大多数都是从小被父母教育“要听话”,现如今自己做了父母也要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本文对“要听话”的80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1.80后父母教育现状

1.1多代教育会产生思想碰撞

很多80后父母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的孩子具有“独二代”的特点。在“4+2+1”的家庭结构中,六个大人来看护一个孩子,对这个孩子的会倾注全部的精力。80后父母大多是都接受过高等的教育,面对众多的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理解和应用,他们会根据时代的发展,接纳最新的教育理念并进行实施。 由此80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自己父母的思想观念会发生碰撞。再加上80后又有自己的工作,使得80后父母单独教育孩子的机会减少了很多。为了避免孩子被过度的溺爱,80后父母的担忧也会不断地增加,教育的难题也会逐渐地增多。并且很多80后的思想观念中潜意识里还是要听父母的话,有的时候会恳切地和父母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不愿意和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发生不愉快,但是收效甚微。这也是当前80后父母面对了一个难题。

1.2教育方式大多按照标准化模式进行

在家庭教育中,80后父母有比较高的学历,有比较强的家庭教育意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十分的重视,对教育方面的学习也比较积极主动。80后对孩子的培养非常重视,比如说胎教、早教、各种兴趣辅导班等等。80后从优生阶段就开始进行准备,当孩子出生后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让孩子参加早教课程,并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对孩子成才的期待是非常迫切的。

1.3个人取向更加明显

虽然80后父母从小就接受“要听话”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们从小接受的理念是要完全遵从父母的意愿。因此,很多80后父母对待孩子教育的时候在听话的基础上也重视培养孩子的個性和特点。80后父母认为的“要听话”是要听大人的劝导,但是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允许孩子和大人进行辩论,把孩子当作成人来看待,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并从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1.4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80后父母在儿时经常会被问“你今天听话了吗?”“你今天乖吗?”;当80后成为父母后,经常会问孩子“你今天开心吗?”“你今天学了什么?”“今天班里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等等,80后的父母在重视孩子心理感受方面明显要优于其他年代的父母。80后在儿时受到老师批评并且向家长告状的时候,80后群体的父辈会不听孩子的解释,会一味地责怪孩子。但是80后成为父母后会认真地聆听孩子的解释,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起因和影响,告诉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当如何应对。80后父母会在自己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保护孩子,维护孩子的合法利益,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地对孩子的心理不适进行沟通和疏导。

80后父母普遍比父辈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源于他们对自身成长经历和心理路程的反思与学习。1999年各个高校开扩招,大多数80后都接受过高等的教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心理变化与无奈的心情在他们的岁月中有了很深的印记,也是他们更加注重孩子心理的一个原因。很多80后父母觉得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比事业更加重要,因此,80后父母会对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格外的珍惜,更愿意陪孩子出去玩,陪孩子进行亲子活动。

1.5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过于“奢侈”

80后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教育方面甚至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尽所有为孩子配备最好的物质条件,别的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应该要有。80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高度的重视,在“4+2+1”的家庭模式的影响下,他们会尽力地为孩子投入更多的资源,使得经济开销不断地上升:比如说孩子的奶粉要买进口的,商店买不到就去找代购从国外购买,更甚者会请国外的亲戚朋友从国外邮寄奶粉;80后父母不再使用尿布,而是用纸尿裤来代替;孩子的衣服以及各类用品都力求名牌;玩具买起来也是毫不手软。80后父母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更多,书籍买了一大堆,各类的教育课程也积极地报名参加,以至于在孩子的吃穿用度方面出现了攀比和过度奢侈的风气。父母之间不光要进行比较,甚至把孩子包装成产品进行炫耀从而满足自己的功利心和虚荣心。

2.80后父母教育子女的建议

2.1正确的对待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有些家庭中,通常存在很大的“隔代教育”。因此,80后父母要正确的处理隔代教育,取长补短,才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80后父母的生活重心在工作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老人有充足的时间,并且在照顾孩子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人的很多观念已经过时了落后了,并且他们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容易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因此很容易对孩子形成溺爱。并且很多老人认为,照看孩子仅仅就是“照看”,只要让孩子不受伤,让孩子吃饱饭能够不生病就足够了,在孩子很多错误的行为不能及时地进行纠正,甚至觉得“孩子小,以后长大了就懂事了”。所以,80后父母要积极主动地与长辈进行沟通,潜移默化地向长辈灌输最新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方式,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共同解决,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目标。并且,80后父母要在工作之余多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互动,更多的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2.2改变教育观念

80后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观念上更加侧重于智力培养、性格培养、心理健康培养以及社交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在“4+2+1”的家庭模式下, 孩子会受到父辈和祖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从而弱化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80后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愛护孩子的程度上适当的放宽,给孩子自主生活的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自理能力。西方儿童教育家指出,在幼儿阶段要重视孩子的动作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因此,动作教育是培养孩子自己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要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和实践。让孩子有机会自己主动操作,通过父母的指导能够不断地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2.3倡导正确的教养方式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父母的教育以及采用的培养方法的不同,会对孩子的生活能力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及影响。因此,80后父母要积极地采取能够提高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首先,提倡民主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中充分的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和面对各种问题。并且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对各种知识的求知欲。第二,80后父母对于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脱离家长专制的模式和家长包办的模式,适当的让孩子进行独立,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成长的意识。帮助孩子培养处事的胆量,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要摒弃放任不管和过度溺爱的模式,这两种模式比较偏激,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巨大的阻碍作用,会造成孩子自理能力缺失或不足的情况。第四,要避免向相反的教育方法,父母之间要私下达成一致,不能在一方教育孩子的时候提出相反的意见,即便是出现教育瑕疵另一方也一定要表明支持的态度,然后父母进行私下沟通,并改进教育方法,切忌父母在孩子面前由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发生争执。同时,80后父母要和老人统一立场和思想,在进行孩子家庭教育的时候,不要和老人发生不愉快,要私下进行沟通。

2.4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0后父母在对待孩子方面有些“奢侈”和攀比的风气,因此,80后父母要在物质方面要控制购买的力度,减少名牌大牌的倾向,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减少孩子之间的攀比性,在对待孩子物质要求时要把握住分寸,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对物质的要求。让孩子正确的对待书本、玩具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条件也越来越丰富,更多的80后90后已经迅速地成长起来,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既是家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听话”的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在越来越多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相信80后父母能够在教育孩子方面会越来越完善,对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 魏运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03)

[2]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 张文新,林崇德.  心理科学. 1998(06)

[3]浅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 伍惠姗.  中华少年. 2018(22)

[4]拟剧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夏令营的启示研究[J]. 易婧.  市场周刊. 2020(02)

[5]贫困山区青少年心理资本培育研究[J]. 王天依.  教育现代化. 2016(35)

[6]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学校教育的应为与可为[J]. 朱仲敏,桑标.  当代青年研究. 2017(02)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第6篇

家长学校

如何培养孩子的几何空间思维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几何图形最基础的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观察、演示、操作等感知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

要认识几何形体,必须理解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几何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后得到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例如怎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没有给长方体下定义,而是通过课本中图形的观察,指出某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但是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所组成的立体不一定都是长方体,所以在教学时,就要拿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如装食品的纸盒、铅笔盒、保健箱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的面、棱、顶点的情况。然后把作为教具的空纸盒展开成平面图(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课前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见图47),让学生观察、比较一下,着重加深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认识,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里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使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更加深刻。接着再引入正方体的知识,学生通过对实物和平面展开图的观察,突出正方体这一属概念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属概念的性质是长、宽、高都相等,并且能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有些几何形体的概念,不仅要借助教具的演示,而且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和测量,来理解它的本质涵义。例如“体积”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先验性的。教学时,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里墙角的书柜之类的物品,想一想,这块地方不把书柜搬走,还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能放别的东西吗?还可在讲桌上出示一个盛水的玻璃容器,把一块金属块放入容器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通过这样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这是因为书柜或容器中的金属块占据了一定大小的空间,把抽象的概念转换成看得到摸得着的感知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空间”“体积”的实际意义,获取一定的空间观念。又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贴上彩色纸条后,再拉直展开成相连的4条线段(长和宽用不同的颜色区别),让学生到黑板前实际测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计算,让学生思考:一个长方形有几条长和几条宽?怎样计算周长比较方便?从而使学生获得长方形“周长”的表象,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某些实物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如教室中的玻璃窗、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等。

学生要得到一个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需要借助于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来完成。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之前,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表象已有所认识。我们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便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教材中是通过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方格,再将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但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好的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不一定都是两个锐角三角形,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摆时,学生完全可能由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拼摆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见下列三组拼摆图形,图

48、

49、50)。所以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知识的完整性和方法的多样性,最后再归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二、在运用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在学生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分解、组合、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加深对几何形体的感知,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例如,“计算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学生从图形的直觉感知中,已知图51中4块小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相等的,空间观念较弱的学生一般只会从两个角度去思考,或按步就班地先算出1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再算出4块阴影部分的面积;或者从大长方形面积里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但这样就不能两次计算十字空白交叉处的面积(22)。如何化静为动,从运动的观点出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图形中空白十字的移动,使它们变换成图52的样子,从而就可以较简便地计算出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0-2)(10-2)=144(平方米)

分解、组合平面图形和进行图形的变换,不仅对学习、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重要的,而且在测量、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水平。如果学生掌握了图形的本质特征,不论图形的形状、大小、方位等如何变化,都能正确地求得解答。

又如下面一题,“如图53求图中两个圆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差。”

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圆面积的求积公式,但是大圆和小圆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不易于直接求得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特别是对空间关系的知觉与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平移小圆或翻转小圆的实践活动,变成下面三种情况:见图54,小圆向右平移,两圆相切,缩小相等的空白部分,同时扩大相等的阴影部分。

小圆向左平移,圆心重叠,扩大相等的空白部分,同时缩小相等的阴影部分。

小圆向左翻180°,扩大相等的空白部分,同时缩小相等的阴影部分。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虽然两圆的相互位置关系起了变化,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大小边起了变化,但是可以看出,两个圆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差实质上就是两个圆的面积之差。所以答案是(32-22)3.14=15.7(平方厘米)。

再如,我们在圆柱和圆锥知识教学之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55:

“在一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瓶中,水深8厘米。要在瓶中放入长和宽都是8厘米,高是15厘米的一块铁块,

(1)如果把铁块横放在水中,水面上升几厘米?

(2)如果把铁块竖放在水中,水面上升几厘米?(得数保留整厘米数)”

对此题的解答,需要引导学生实验演示,或让学生想象出铁块浸没在水中的两种情况之下的不同的形状、方位、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1)小题,学生容易理解把铁块横放在水中,将会全部浸没。上升的容积就是铁块的体积。若用算术方法解:

1588÷(1023.14)≈3(厘米)

水面上升的 圆柱底面积 水面上升

容积 的高度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也就是铁块体积)

第(2)小题,学生首先要考虑,把铁块竖放在水中,铁块能全部浸没吗?显然不能。因为横放在水中,水面只上升了约3厘米,而竖放在水中,铁块的体积不变,底面积变小了,所以水面不可能上升到15厘米这一高度。进而再考虑,把铁块竖放在水中,水面是肯定要上升的,因为有部分铁块将浸没在水中。若用方程解:

解:设把铁块竖放在水中,水面上升到x厘米。

1023.14x- 82x= 1023.148

水面上升后的浸没在水中的那水面上升前的

容积部分铁块的体积容积

x≈10

10-8=2(厘米)水面上升2厘米。

三、沟通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综合运用,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

在学生掌握了部分几何知识,且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后,如何进一步沟通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我认为还应抓住综合运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利于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

如在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之后,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下题:

“求平行四边形ABCD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见图56)

(单位:厘米)

首先,平行四边形中的阴影部分不是直接可以用求积公式计算的基本图形;其次必须先对整个图形的结构作粗略的视觉分析,找出可分解为哪几个基本图形;然后再寻找出各个小图形(基本图形)中各自隐蔽的条件。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具有整体的空间观念。此题有两种解法是可取的,可以从直接相关连的有紧密联系的几何图形中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并且可以减少计算步骤。即:解法一: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从梯形ABCE的面积中减去△BCF的面积求得:

解法二: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从△ABD的面积中减去△EFD的面积求得:

又如“一个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圆柱体,如果高缩短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是一道几何形体的应用题,难度较大。对立体图形的认知(且不说是完全用文字抽象表示的应用题),光有空间知觉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空间想象能力。感知只能涉及立体图形局部的明显的部分、已知的条件,而对某些隐蔽的部分、未知的条件,必须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假设推理等思维方法,产生出丰富的空间想象,才能完整全面地认识它。并且在解题过程中,把构成几何形体的诸要素沟通起来,依赖已有的空间观念,求出答案。此题的思考过程如下:

第一步:已知条件“如果高缩短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这是假设,题目要求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圆柱体的原有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第二步:理解“表面积减少了12.56平方厘米”实质上是指减少了高为2厘米的这样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

第三步:抓住底面周长、高和侧面积三者的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假设高是2厘米,侧面积(即题中所指表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就可以求出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也就是这个圆柱体的高)。

12.56÷2=6.28(厘米)

第四步:要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还必须知道底面积。根据“半径23.14=圆周长”,先求出底面半径。

6.28÷3.14÷2=1(厘米)

第五步:根据公式“底面积高=体积”,最后求出圆柱体的体积。

123.146.28=19.7192(立方厘米)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四、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开阔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研究中有两种思维,一种是收敛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收敛思维是从若干已知条件中探求同一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集中于同一方面,即向同一方向进行思考。这种思维形式能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逻辑化、严密化,是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所必不可少的。另一种是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从同样的已知条件中探求不同的(包括奇异的)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向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这种思维形式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灵活,具有创新意识。

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实际水平,设计出一些数学题目,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活跃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略举两例,作些说明。

例如图57是由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组成,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道题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通过“割”“补”“移”的方法,思维向多方向扩展,从而得到以下一些解法:

(1)阴影三角形加上阴影梯形。

(2)从整个图形中减去空白三角形。

53+33-(3+3)5÷2=9(平方厘米)

(3)添辅助线,从三角形中减去一个长方形。(见图58)

65÷2-3(5-3)=9(平方厘米)

(4)阴影三角形旋转到空白三角形位置,则正方形面积就是阴影部分面积(见图59)。

33=9(平方厘米)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例如某铁路线上,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原有7个车站(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现在新增加了3个车站。铁路上两站之间往返的车票不一样。这样,需要增加几种不同的车票?

这道题目可启发学生按照文字叙述的题意先构思出图形(一条直线上有若干个点,求点与点之间的线段数)。学生一般的解法是利用求几个连续数

需要增加90-42=48(种)车票。但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启发学生寻求最佳解法,让学生凭直觉、猜想等思维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以求得最优的解答方法。可以这样设想:

(1)原来有7个车站,如果增加1个车站,应该增加几种车票(如图60)?

72=14(种)

(2)现在有3个车站了,如果再增加1个车站,又应该增加几种车票?(想象图,仿图60,略)

82=16(种)

(3)已经有9个车站了,如果再增加1个车站,又应该增加几种车票?(想象图,仿图60,略)

92=18(种)

(4)这样,一共新增加了3个车站,增加了几种不同的车票呢?

14+16+28=48(种)

所以此题的解答,只要列出下面的算式就可以了:14+16+18=48(种),或(7+8+9)2=48(种)。

五、在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首先,应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精心设计练习。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几何知识水平,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精心设计出适合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练习的题目。形式上,也可以采用系列题组的形式出现。练习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于大部分学生可要求完成一些基本题(A题)和综合题(B题),以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优等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灵活题(C题),使思维更加活跃和发展,使他们的空间观念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里略举几组题目,以作抛砖引玉之用(见附表)。

其次,练习题的设计编写,或引用现成的几何题目时,要注意数据的科学性。

例如,有这样三道题目:

1.用40厘米长的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选择适当的底和高,分别算出图61,图62两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求图63中直角梯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

这三道题目的命题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题目中的有关数据均不确切,不符合实际情况。第1题,要求围成的是一个最大的长方形,且长已确定为12厘米,那么宽只能是8厘米,无选择余地。但事实是,若在整厘米数范围内计算,长应该是11厘米,宽是9厘米,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99平方厘米;若在小数范围内计算,长应该是10.1,10.01,10.001,相应的宽应该是9.9,9.99,9.999,长和宽都应该是一个无限迫近10的循环小数。第2题中的第(1)小题(见图61),找出底边和相对应的高后,用两种方法求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计算的结果却不相同:第(2)小题(见图62),编写者忽 书人教育

家长学校

视了“两条平行线之间所作的几条线段中,以和平行线垂直的线段最短。”这一重要性质,斜线的数据5厘米小于垂线的数据6厘米。第3题是要求出直角梯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法一:阴影部分的面积,从三角形ACD的面积中减去三角形AOD

但为什么计算的结果不相同呢?

原来问题发生在题中的数据不符合科学性。据图可知△AOD∽△BOC,

FO=1.6厘来,那么EO的长度应该是1.2厘米而不应该是1厘米。改正数据之后,两种解法的得数就相同了。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

培养孩子经验交流范文第1篇孩子缺乏自信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那么,病根从哪里找呢?我想家长朋友们首先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