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班额工作方案范文
破解大班额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通过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城区学校大班额化解攻坚战取得了预期效果,我校的大班额问题也因此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实现了市区提出的化解目标。现将我校化解大班额的相关情况向各位做个简要汇报。
一、 化解的基本情况
我校的大班额问题主要集中在初中。据最新数据统计,化解前的上学期,全校有初中班级56个,初三至初一班级数分别为18个、20个、18个,各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1371人、1424人、1623人,总人数为4418人,年级平均班额分别为76.2人、79.1人、81.2人,全校平均班额高达78.89人。而化解后的下学期,我校初中班级数为60个,三个年级的班级数分别为初三18个,初二24个,初一18个,各年级学生数分别为1415人、1621人、1096人,总人数为4132人,各年级平均班额分别为78.7人、67.5人、61人,全校平均班额68.85人。两相比较,班级总数增加4个,即上学期的一年级本学期的二年级扩充了4个班;全校总人数由上学期的4418人减至本期的4132人,减少学生286人;全校平均班额由上期的78.89人降至本期的68.85人,同比下降10.04个百分点。化解的班级重点在初一和初二,初一与去年同期相比,班级数不变,但学生减少527人,初一平均班额减少20.2个百分点;初二同期平均班额减少11.6个百分点。从化解的情况看,初
一、初二化解后,无论班级人数还是平均班额,都达到了上级化解的要求标准。
之所以能实现党委政府提出的化解目标,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决心大,态度硬,措施实。今年,龚武生书记、易鹏飞市长几度来我校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彭健初书记、周世光主席、颜新和部长、李力副区长,多次来校现场办公,为我校真心实意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彭健初书记拍板由政府全额出资为我校修建新教学楼、综合楼,24间教室的新教学楼只用了短短88天即修建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综合楼正在建之中,预计年底将建成。二是学校坚决执行上级指示,严格规范办学。本学期初一招生,学校不再举行任何形式的拔尖考试,严格尊照教育部门关于按区域招生的制度,坚决不招收区域外学生,有关领导以身作则,不打招呼,不写条子,没有招收1名“条子生”。三是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二、 问题和困难
大班额化解到位了,但有些问题依然凸显,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一是师资问题。(为满足扩班之需,本期调入引进了一定数量的老师,但有些老师的编制正在解决之中,加上三中教学任务重,目前学校待遇不高,一些新进教师思想有所动摇,有离去之意,影响教学)
二是经费问题。
三是下艾组与学校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今年在修建新教学楼的过程中,原先打算从南门围墙开口作为物质运输通道,并已经打通了口子,后因故口子没有使用,也没有封闭,如果不处理好,必将成为新的问题所在。同时,早几年在与中诚公司合作办学中,对方为我校修建了一栋群英楼。当初市里在组织有关会议中达成了在我校南门开通进出口子的协议。现在该楼早已投入使用,但学校出于多种考虑,没有开通口子。如果开通,不但将增加学校管理成本和难度,更重要的是,下艾组居民将会以此为由,要求在东墙也开通进出口子,这样势必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
三、 几点请求
1、协助解决教师编制。
2、加大经费投入。
3、帮助解决校群矛盾。
破解大班额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工作机构
(成立永兴县xx学校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二、工作目标
中心学校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所,班级
个,学生
人。其中56人以上义务教育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2018年消除56人以上义务教育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2019年消除56人以上义务教育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2020年消除56-65人义务教育大班额
个;2021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下义务教育大班额;2022年全面消除56人以下义务教育大班额。
三、工作任务
(一)大班额分布情况
中心学校所辖56以上的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具体分布情况如下:xx学校一年级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写明具体班级名称,下同)、二年级
个、三年级 个
(二)大班额消除进度及途径 1. 2018年度:
(1)
六、九年级毕业自然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 写明具体班级名称);
(2)增加班级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写明具体 班级名称);
(3)分解到xx村小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
(4)就近分解到xx学校(租借其他学校校舍或其他场地办学)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
(5)通过项目建设增加学位(限碧塘、马田、水南、龙山四个学校)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
2. 2019年度:
(1)
六、九年级毕业自然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写明具体班级名称);
(2)增加班级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写明具体班级名称);
(3)分解到xx村小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 (4)就近分解到xx学校(租借其他学校校舍或其他场地办学)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
(5)通过项目建设增加学位(限油麻、悦来、洋塘、樟树、大布江、高亭、湘阴小学七个学校)消除大班额
个(其中超大班额
个)。
3. 2020年度:
(1)
六、九年级毕业自然消除大班额
个(写明具体班级名称); (2)增加班级消除大班额
个(写明具体班级名称); (3)分解到xx村小消除大班额
个;
(4)就近分解到xx学校(租借其他学校校舍或其他场地办学)消除大班额
个。
四、工作措施
破解大班额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精神,切实解决好我市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以下简称“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扩增教育资源总量,优化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到2017年底,解决我市大班额问题。
二、目标任务
坚持市域统筹、以县为主、一县一策,以新建、改扩建学校为主,扩增优化城镇教育资源。20152017年全市计划新建城镇中小学83所(其中小学52所、初中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普通高中7所),改扩建104所(其中小学61所、初中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8所),新增学位183080个(其中小学102780个、初中56700个、普通高中23600个)。新增学校用地7436.1亩,新增建筑面积249.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5.06亿元,招聘教师10101人。城镇普通中小学班额达到标准班额。
2015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5所,改扩建10所,新增学位8490个,新增用地779.6亩,新增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9亿元,招聘教师497人。
2016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21所,改扩建46所,新增学位60020个,新增用地1929.7亩,新增建筑面积72.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7.94亿元,招聘教师3652人。
2017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57所,改扩建48所,新增学位114570个,新增用地4726.8亩,新增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3.53亿元,招聘教师5952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三、保障措施
(一)扩增优化城镇教育资源。
1. 科学调整完善城镇中小学布局和建设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依据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大班额的现实状况、计生政策和户籍政策调整、未来城镇化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等因素,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确定20152017年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计划,明确解决大班额问题时间表和路线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优化学校布局,扩增城镇教育资源总量。
2. 确保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教育设施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已建成的居住区,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未载明建设投资来源的教育设施,由政府负责建设,在2017年底前建成后,及时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因开发企业原因未达到配建要求的,责成开发企业完成学校配套建设,否则记入不良信用记录,重新审核开发资质,限制或停止其承接新的开发项目。违反规划在配建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上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依法实行追责,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责令其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学配套建设。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教育部门应列为各县(市、区)规划委员会和规划联审会成员单位。实行教育设施“交钥匙”工程。对违反规定、不能如期交“钥匙”的居住区项目,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和不动产登记。加强建设监管,把城镇中小学校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精品工程。
3. 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支持社会力量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办学模式,支持名校办分部、托管薄弱学校,鼓励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建立学校联盟。采取派出公办教师支教、购买学位、落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同等待遇等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小学。
(二)保障学校建设用地。
1. 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调整完善市、县土地规划,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挤出”规划空间,将未纳入规划的新增中小学校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用地指标、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节余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未正式下达前,可预支部分计划指标保障各地急需开工的中小学项目。老城区、已建成居住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新增适龄儿童学位必须与新建住宅区统筹解决。
2. 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支持利用现有学校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中小学教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鼓励各地采取城区高中(职业高中)外迁办学,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小学利用初中校舍梯次补位办学的办法,扩大城区学校办学空间。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置换、再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增减挂钩等试点政策,有序开展废弃教育用地的复垦利用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城镇中小学发展需要;在保证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余的指标可以调剂使用,产生的收益用于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三)足额配置师资。
1.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编制部门定期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状况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备案。撤并、改企转制等方式收回的事业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新设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中小学有空编的县(市、区),原则上按照中小学申报情况足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及时招聘教师,做到有编即补,到2017年实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位。新建中小学按照办学标准和招生规模确定教师编制;暂不具备条件的,依托现有学校设立分部或教学点等形式予以统筹调剂。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问题。 2. 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按照教师“退补相当”的原则,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保证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县(市、区),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1. 保障财政投入,强化金融扶持。20152017年,市财政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各县(市、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财政奖补资金比例综合考虑各县(市、区)学校建设计划、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进行分配。各县(市、区)要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切实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大额长期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规模,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积极筹措学校建设资金。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土地校舍,由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收储并处置,所得收益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城镇廉租住房保障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国有土地储备资金、教育资金后,全部用于中小学校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主动争取社会力量自愿捐资建校。探索灵活融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可以另外申请贷款贴息。
2. 以优惠政策支持城镇学校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落实中小学校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限度减免建设规费、减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为学校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教育厅《关于减免中小学校舍建设有关收费的通知》(鲁财综〔2015〕63号),中小学校规划建设规费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属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并且有浮动的,按规定标准的3050%收取,有上下限的,按不超过下限的标准收取,有条件的可以免收。
(五)强化教育管理。
1. 严格招生管理。以初中招生服务范围为基础设立义务教育学区,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对口入学为适龄儿童入学基本方式,以学区为单位实行小学与初中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完善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政策。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入学管理平台,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监管,坚决落实义务教育学校“零择校”政策,全面实行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工作公开透明。根据学校规模和国家规定设定学校在校生总数和班额上限,按照实际生源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对未经批准突破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不予注册学籍,对在校生数和班额达到规定上限的学校,无学生转出的,不准接收学生转入。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相对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2. 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学区制度,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与小学结合成片统筹管理,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均衡配置,促进教育管理模式、设施设备、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全面提升学区内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方面优先支持薄弱学校建设,在教师增编和选调工作中优先考虑薄弱学校的需要,在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方面对薄弱学校给予倾斜。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内教师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积极推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走教,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和“三支一扶”支教等,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六)加强组织领导。
破解大班额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 学校现状
随着入住人数的扩大,子女入学问题摆在了面前,由于我校现有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正常的教学活动,对部分班级进行了合班,导致部分班级出现大班额现象。
三、 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扩大学校规模使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破解大班额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小學消除大班額の方案及措施
一、指導思想
大班額問題嚴重影響學校の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和師生の身心健康,已成為學校安全穩定の一大隱患。我校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了大班額問題の危害性和解決大班額問題の緊迫性,制定了相關工作の詳細規劃,明確了工作職責。
二、現狀分析
學校有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微機室、會議室、心理咨詢室、體育器材室、少隊部、音美室、勞技教室等部室,教學設備齊全,生活設施完善。
三、消除措施
1、規範招生
近幾年我們按照“就近入學”の原則,嚴格招生管理,規範辦學行為,防止隨意轉學插班現象。為此,我們每學期開學都對照戶籍進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納非本學區生源,逐步減少外學區學生。學校每個學期錄取新生認真執行適齡兒童、少年の戶籍與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戶籍相統一;適齡兒童、少年の戶籍與實際居住地相統一の原則,嚴格按照本校學區招生,不拒收學區內學生;嚴格按照計劃招生,有效控制班額;嚴格控制借讀生,在近區內生源全部招滿;嚴格控制非適齡兒童入學,從而有效控制班額增大の態勢。
晴晴
晴晴
2、嚴格控制學生留級
學校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正常學生不得降級の原則, 嚴格把關,落實原則;因病休學必須有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從而有效地遏制變相留級和轉學,同時也減少班額大の壓力。
3、學校狠抓學生學籍管理,規範班額行為。通過學區校對,學校負責,班主任把關,落實新生建檔、轉學變檔の學籍管理辦法。
4、學校積極聯系當地戶籍部門,及時掌握適齡兒童信息,統籌規劃,適時打算,做好一切應對措施,既不讓學校班額過大,也不讓一個學生無學可上。
總之,學校定能夠定班、定額、部室完善、功能齊全,一定是一所標准化、規範化の小學。
破解大班额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相关工作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
二、现状分析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微机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少队部、音美室、劳技教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三、消除措施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在近区内生源全部招满;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 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4、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破解大班额工作方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