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精选12篇)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1篇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课程论文文稿格式要求

1.论文提交打印版(A4纸)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4号黑体、三级标题5号宋体,正文5号宋体,固定行距24磅,页眉横线上加标题,页脚:1.75页码1、2、3---居中,提交时间为课程结束前两周之内;

2.参考文献应在5篇以上;3.课程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4.论文书写(装订)格式(安顺序)如下:

●封面:包括论文标题,班级,姓名,完成日期等;●论文摘要(小四楷体);●关键词(3~5)(小四楷体);●正文;●参考文献(小四楷体)。

5.参考文献目录格式:(1)文章引用格式:[顺序号]作者:文章标题,杂志名称,年代,卷号(期号)页码;(2)书籍引用格式:[顺序号]作者,书籍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代。评分标准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准确、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附题。(5-10分)

2.摘要:客观地概括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避免写成引言、序言或提要。摘要在150字以内。(5-10分)

3.关键词:一般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可以直接从题目和摘要中提取,尽量准确反映论文的主题、研究角度和特点。(5-10分)

4.正文:这是论文的核心和主体。尽量做到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论证充分,语言规范,专业词汇准确。要求紧扣主题,有自己的评述、观点。(30-60)

(1)90-100:格式规范,符合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内容主题明确,符合课程教学内容,有明确的综合分析论点。参考文献充分、正文引用恰当,文献引文格式符合文献标准;无摘录摘抄痕迹,能恰当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素材,论点正确。

(2)80-89:格式基本符合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内容主题明确,符合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分析论点。参考文献充分、正文能够对文献进行引用,文献引文格式基本符合科技期刊论文文献标准;正文主体大部分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素材,论点正确。

(3)70-79: 提交文档基本符合课程论文写作要求;有集中讨论的内容主题,符合课程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论点。列出一定的参考文献,文献引文格式基本符合技期刊论文文献标准;论点基本正确。

(4)60-69 提交的文档能够反映一定的主题内容。观点基本正确,基本符合课程论文的结构组成要素。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2篇

标题:说明商务谈判的内容,如《关于xx项目的谈判计划书》

引言:由于。。,双方定于x月x日在xx(地点)举行正式洽谈

一.谈判主题

二.谈判团队组成1.说明谈判中的角色、姓名、主要职责(高度概括,不必细述);

2.人员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

主谈:公司谈判全权代表;

决策人: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

技术人员:负责技术问题;

法律顾问:负责法律问题;

三.谈判前期调查(1.信息收集程度;2.把握分析市场、对方及自身企业的准确性)本行业的背景:(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价格变动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我方企业的背景:(企业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生产能力等);对方企业的背景:(同上);

四.辩题理解(1.对谈判议题的理解和把握;2.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程度)

1.双方希望通过谈判得到的利益及优劣势分析(可以不必如此细化,但一定要清晰)我方利益:

对方利益:

我方优势:

我方劣势:

对方优势:

对方劣势:

2.谈判议题的确定(即谈判可能涉及重点问题及其分析):

问题1.分析。。

问题2.分析。。

依次类推(问题不限)

五.谈判目标(谈判目标设定的准确性,对方的接受程度).目标:

(1)最理想目标:

(2)可接受目标:

(3)最低目标:

目标可行性分析:

2.底线:

六.开局及谈判策略(开局方案的设计;谈判策略的设计;谈判技巧的运用;谈判结果的长期影响)

1.开局

开局方案一:采用哪种开局策略及分析

开局方案二:(准备不同方案,防备意外情况)

2.谈判中期策略及分析

3.休局讨论方案(即总结前期谈判,如有必要根据原方案进行改动)

4.最后冲刺阶段(策略和分析)

七.应急方案(谈判中可能遭遇那些困难,如何解决)

如遇谈判僵局该如何处理;对方故意拖延时间改如何处理等问题

八.准备谈判资料

相关法律资料:

备注:

评分标准

一、谈判前期调查(10分)

1.信息收集程度

2.把握分析市场及自身企业的准确性

二.辩题理解(10分)

对谈判议题的理解和把握

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程度

三.谈判目标(10分)谈判目标设定的准确性对方的接受程度

四.开局及谈判策略(50分)开局方案的设计

谈判策略的设计

谈判技巧的运用

谈判结果的长期影响

五.应急方案(10分)对谈判现场的预测性

问题的合理性及解决问题的手段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3篇

一、A-Level课程介绍

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简称A-L e v e l课程, 自1 9 5 1年就被正式启用一直延续至今, 被誉为英国的金牌教育方式。它包含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会计、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等十余门课程。英国学生一般在1 6岁或再大一些时 (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 开始学习这种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三或四门主科课程并参加毕业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所选择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以及将来所要学习的学位课程。

A-L e v e l课程体系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考试分别由英国的四个主要考试局C I E、O C R、A Q A和E D E X E L设计并组织, 其权威性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迄今为止, 全球已有5 0 0 0多个教育机构开设了A-L e v e l课程, 每年有数百万学生参加由这些考试局组织的统一考试。由于该课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新加坡甚至直接将该课程考试作为大学入学的全国统一考试。香港地区也将该课程引进, 作为大学入学的测试标准。现在我国大陆地区许多城市也设有A-L e v e l考试的办事处, 使希望能够去英国高校深造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在国内就可以参加考试。

二、A-Level试卷及评分标准的分析

I C T课程的A-L e v e l考试采用笔试方式, 按照课程大纲所划分的四个单元分别命题, 每单元为一张试卷,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一作答。该考试秉承了英国考试一贯的风格, 即试卷科学严谨而且判分标准极人性化。I C T课程的A-L e v e l试卷满分为9 0分, 其中试题总分是8 6分, 另外4分将根据考生在答题时拼写、标点和语法等方面的准确程度酌情给予。本文将以O C R考试局编写的2 0 0 7年6月U n i t 2 5 1 2与U n i t 2 5 1 5中的部分试题为例进行分析。

(一) A-L e v e l试题类型

题型是反映考查内容的形式, 它服从于考试的目的和考试内容的要求, 充分发挥各类题型的功能, 对于试题的质量以及考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A-L e v e l试卷摒弃了考试中惯常使用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全部采用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简答题

简答题是一种建构型的测验题目, 题目设计采用直接提问的方法, 学生可以用一个词、短语或句子来做出回答。简答题要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及简单的组织、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

提问结构严谨且指向明确, 学生必须自己回忆所需的信息或在脑海中回想已有的相关操作经验以解决提出的问题, 实现了对知识的过程性考查。针对简答题所具有的答案客观存在, 但是并不是唯一的特性, O C R在编制评分标准时作了充分的应对。

2.论述题

论述题也是一种建构型的测验题目, 与其他题型相比较, 这种题型更具开放性, 即学生的回答可以自由、多样与不确定。论述题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回忆、组织和整合观点, 用书面语言清楚表达自我, 以及创造性地解释和应用信息, 而非仅仅识别这些信息的多种综合能力。

论述题提问简洁, 给学生留出了自由回答的空间, 这一自由性增强了论述题的评价价值, 同时也增加了评分的难度。许多教师认为论述题区分度不明显, 评分主观性较强、信度不高, 不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考试, 对使用论述题一直比较谨慎的原因。

(二) A-L e v e l试题的设计

命题最重要的任务, 一是选择合适的试题情境材料, 二是根据情境材料的内容设计合适的试题。试题要求学生完成的思维任务或操作活动都是置于一定的情境中的, 因此学生对情境材料的理解, 对其能否完成试题要求的任务至关重要。

我国信息技术课的考试也很重视试题情境的选择与设计, 但是笔者发现目前试题的情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情境的材料与考查内容无关或相关度不大。二是情境设计生硬或晦涩难懂, 与现实生活脱离。三是情境描述冗长, 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给人舍本逐末的感觉等。那么A-L e v e l试题的设计有何不同呢?

1.情境的设计

A-L e v e l的试卷情境设计通常是以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依托来进行的, 并涉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U n i t 2 5 1 2全卷的内容都基于一个情境, 即一家旅游公司要组织境外旅游并拓展相关业务。全卷共有1 0道大题, 总共包含2 8道小题, 全部由此情境发散开去, 层层递进, 步步拓展, 形成网状的覆盖结构, 将所有的考查内容紧凑、密实地编织在一起, 而且情境材料的描述语言也非常精炼。

整张试卷的提问在同一个情境下展开, 开篇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 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来逐步完成, 而且所有的试题之间转承自然, 却又相互独立。由于该任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却又不同于学生日常生活, 可以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及其创造力。

如何将考试大纲中的考查内容自然、流畅地编织在情境中是试题设计最大的难题, A-L e v e l的试题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其实这种“任务驱动”的方法在我国信息技术课堂上屡见不鲜。我们可以将A-L e v e l的启示与已有的“任务驱动”设计经验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课考试中情境的设计方面需要再多下一番工夫。

2.内容的设计

英国A-L e v e l试题与G C S E试题在内容的设计上有相通之处, 比如在内容的取舍方面, 超越教材、超越具体工具;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过程化、贴近生活的原则等。这些特点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笔者阐述具有A-L e v e l特色的探究性题目。

探究性学习最突出的就是探究性和开放性。在我国物理、化学科目的笔试卷中探究性题目早已出现。这些试题实际上就是“微型研究课题”。学生解答此类试题的过程相当于研究性学习或者模拟性研究的过程。学生的答案可以被看做是研究性学习或模拟性研究的成果, 而且因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及题目本身具有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在答案的组织上必然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

李艺教授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新课程中的“技术”是这样解读的: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首先是动手的技术, 然后是如何做的技术, 即设计的技术和规划的技术;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即技术思想是什么;还要了解技术的价值, 即为什么要有技术, 技术之于社会、生活的意义如何等, 这才是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重新阐释的内涵丰富的完整的技术。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 选取源于生活以及工作的实际需求, 并且能够体现这些技术思想支撑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同时适当触及信息技术的前沿动态,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考试作为教学的延续与保障, 当然也要力图将新课程的技术思想渗透其中。

通过对A-L e v e l试题的分析, 笔者发现目前在命题和编制评分标准时所遇到的“瓶颈”其实是可以突破的, 已经比较完善的部分也是可以更加出色的, 所以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给广大教师打开一种新的思路,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英国A-LEVEL课程介绍[DB@OL].http:@@goabroad.sohu.com@76@60@article204026076.shtml.

[2]Robert L.Linn&Norman 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3]Unit2512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s[DB@OL].

雅思写作概述与评分标准 第4篇

Task 1要求考生在20分钟内完成150字以上的文章。培训类要求考生针对题目要求写一封信来询问某方面信息或阐释某种状况。到目前为止,出现较多的书信种类有投诉信、请求信、建议信、寻找失物信、邀请信等。而学术类则以考核图表为主,出现较多的有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表格等,流程图和示意图也偶尔考到。

Task 2 要求考生在40分钟内写作一篇不少于250字的议论文。学术类和培训类在Task 2方面非常相似。考生可能需要对某个观点发表支持或反驳意见,或者讨论针锋相对的一组观点,或者解释某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雅思评分按9分制。基本上,移民或读语言学校起码要5分(Modest User),留学需要6分(Competent User)以上。如果读的是名校的法律、传媒、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的话,写作最好达到7分(Good User)。但考生最后写作成绩并不是Task 1和Task 2的简单平均,而是以Task 2为主。

雅思写作的评分标准不象四六级或托福采用整体式的评分,而是分项式评分。也就是说,考官给考生并不只打一个分数,而是根据具体的评分细则分项给分。

书信或图表评分标准

Task 1(书信或图表)按照以下三方面评分:Task Fulfilment(完成任务);Coherence and Cohesion(连贯与衔接);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词汇与句子结构)。

Task Fulfilment指考生能否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完成题目的指令。具体说来,书信作文应该完成书信的使命,题目里的每一项要求都不可或缺。图表作文应该在对于图表所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图表的总体趋势和走向,并点明与总趋势不相吻合的特殊之处,而且还要有数据的支持。

Coherence and Cohesion指的是文章通过一定的衔接手段来表明上下文的连贯性。衔接手段或语篇纽带,经常用的有逻辑、语法和语义三方面的连接词。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指的是文章的语言表达。5分或5分以下的作文一般语法错误较多。6分作文则一般没有致命的语法错误,用词和句子基本准确。而7分以上的作文用词丰富、句子结构复杂。

议论文评分标准

Task 2(议论文)的三方面评分标准是:Arguments, Ideas and Evidence(论证,论点和论据);Communicative Quality(交流质量);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词汇与句子结构)。

Arguments, Ideas and evidence涉及对议论文的内容要求。具体说来,应该是内容切题,论据合理,论证充分。

对于Ideas而言,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跑题。有的考生由于词汇量有限,导致题目中的单词不认识,从而写作的时候写离题了。比如:Nowadays,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 the biggest industry in the world. Unfortunately, international tourism creates tension rather than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如果考生不懂international tourism是什么意思的话,这道题是没法写的。但是,雅思写作涉及的词汇量并不是大得令人生畏,大概有六七千左右。考生万一碰到个把单词不理解的话,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加以推测。比如上面这句话中tension可能是个生词,但是如果考生能想到rather than表示对比关系的话,可以推断tension应该和understanding(理解)形成反义词,那就应该是接近于误解,即紧张关系的意思。所以,对于单词,考生应该平时注意积累,应试时根据上下文推断。

有的考生题目里面每个单词都认识但依然写跑题,那可能是因为对于所涉及的题材不了解,没话可说。比如:When a country develops its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skills and ways of life die out. It is pointless to try and keep them aliv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opinion? 如果考生毫不了解所谓的传统技能和生活方式的话,肯定对此束手无策。雅思议论文涉及contemporary social issues of common interest(人们普遍感兴趣的当代社会问题),考生应该平时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和主动思考。

另外,还有的考生不但认识题目中的每个单词,而且也熟悉话题,但依然写跑题,那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抓住写作重点。事实上,绝大多数考生写跑题都是因为这个因素。比如: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Analyze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offer some recommendations. 许多考生都会注意到这道题考的是青少年犯罪话题,而且应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但是,如果原因只写了一段而建议写了数段的话,那么就是犯了忽略重点的错误。因为,如果没有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而贸然提出建议的话,这种建议是缺乏依据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原因写二至三段,结果写一段。其次,考生还应注意到这道题考的不是泛泛的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解决方法,而是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犯罪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和建议。由此看来,考生应该仔细审题,防止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对于Evidence来说,关键要合理,并且能够证明论点。比如Wild animals have no place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rying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 is a waste of resources.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有同学这样写道:We can hardly imagine what our life will be like without wild animals. For example, if there is no cat, there will be more mice.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ice will result in the reduction of food resources and the spread of diseases. Thu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tect animals. 这里,猫的论据是不合适的,因为猫不属于wild animals(野生动物)。再比如,The university should not provide so much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give students more practical training.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有同学在论证这道题的时候举了赵括“纸上谈兵”的例子,说赵括就是典型的有很多兵法等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带兵打仗的实际经验,导致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兵大败,自己也命丧沙场,这充分说明了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经验的恶果,所以应该重视实际经验。但这个论据也是不得体的,因为题目涉及的是大学应该怎么做,而赵括明显没有上过大学。事实上,古代的例子通常不适宜在雅思作文中出现,即便出现了,许多情况下只是作为反面例子与现今状况形成对比。

好的Arguments(论证)应该是充分并且有力的。这就需要运用多种论证手法。常用的论证手法有:explanation(解释说明),emphasis(强调论证),exemplification(举例说明),cause and effect(因果论证),comparison and contrast(比较与对比),facts and statistics(事实和统计数据),concession and refutation(让步与反驳),classification(分类),definition(下定义),analogy(比喻)等。论证手法的运用还应该和关联词结合起来。

Communicative Quality大体上与Task 1的Coherence and Cohesion相同,也涉及文章中代词,关联词,同义反义词等的运用。常用的关联词有:对比however, although, but, nevertheless;结果as a result, as a consequence, therefore, because of this, otherwise;附加in addition, additionally, and, as well as, furthermore, also, moreover;举例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including;强调in fact, indeed;时间after, following, before, until, during, between, while等。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5篇

一.谈判主题

二.谈判团队组成举例:

主谈:公司谈判全权代表;

决策人: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

技术人员:负责技术问题;

法律顾问:负责法律问题;

(人员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谈判前期调查

本行业的背景:(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价格变动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

我方企业的背景:(企业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生产能力等);对方企业的背景:(同上);

四.辩题理解

1.双方希望通过谈判得到的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我方利益:

对方利益:

我方优势:

我方劣势:

对方优势:

对方劣势:

2.谈判议题的确定(即谈判可能涉及重点问题分析):问题1.分析

问题2.分析

依次类推(问题不限)

谈判细则

五.谈判目标

1.最理想目标:

2.可接受目标:

3.最低目标:

目标可行性分析:

六、谈判程序

七.开局及谈判策略

1.开局

开局方案一:采用哪种开局策略及分析

开局方案二:(同上)

2.谈判中期策略及分析

3.休局讨论方案(即总结前期谈判,如有必要根据原方案进行改动)

4.最后冲刺阶段(策略和分析)

七.应急方案(谈判中可能遭遇那些困难,如何解决)

如遇谈判僵局该如何处理

对方故意拖延时间改如何处理等问题(自由发挥)

注:上述罗列的七个要点必须写到,其他要点可适当补充;要点具体内容除上述提到内容,其他可自由发挥。

八.评分标准:

一、谈判前期调查(10分)

1.信息收集程度

2.把握分析市场及自身企业的准确性

二.辩题理解(10分)

对谈判议题的理解和把握

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程度

三.谈判目标(10分)

谈判目标设定的准确性

对方的接受程度

四.开局及谈判策略(50分)

开局方案的设计

谈判策略的设计

谈判技巧的运用

谈判结果的长期影响

五.应急方案(10分)

对谈判现场的预测性

问题的合理性及解决问题的手段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6篇

一、课程论文撰写要求

《有限元分析》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日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数值方法。本课程的主要对象是非力学专业的工科学生。通过介绍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中较复杂的力学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主要是针对非力学专业的工科学生在学习了材料力学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创新性和设计性的设计制造,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1、撰写格式

论文撰写内容包括:

(1)论文题目;

(2)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3)设计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4)计算结果(要求有有限元模型图、变形图、应力图、应变图以及数据

结果);

(5)总结。

2、撰写字数(包括图文):至少2000字。

3、A4纸双面打印,不超过4页。

4、设计范围:工业产品,民用产品均可。

二、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1、未达到课程撰写基本要求,评分小于60分;

2、达到撰写基本要求(见课程论文撰写要求),语言通顺,文字清晰,原理基本正确,模型图及应力图、变形图基本正确,评分60—70分;

3、在1的基础上论文思路清晰,原理正确,模型图及应力图、变形图全部正确,评分70—80分;

4、在1、2的基础上,论文设计思路有创新性,而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将已学或未学知识综合应用,评分80—90分;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7篇

一、目的:

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考查同学们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起同学们对该门课程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的关注;锻炼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理论素养。

二、内容:

与本门课程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热点、焦点问题或者前沿问题。

三、要求: 1.观点正确。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

3.论文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个人独特的语言、感受或材料。4.内容充实,字数在1200左右。

四、格式:

论文一般由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三部分组成:

1.摘要:100字左右。关键词3-10个字。2.正文:宋体,小4号。

层次标题 : 一级标题用一、二、三……编号。

二级标题用

(一)、(二)、(三)编号。三级标题用1.2.3……编号。

3.参考文献。

五、选题(两题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只记第一题分):

1.围绕《军事理论教程》课程中某一理论观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论文。

2.谈谈学习军事课的心得体会(格式不拘,字数1200字左右)。

六、封面(封面可打印;若不打印,此要求免除):

页面设置:纸张:A4;页边距:上下3.8cm,左右3.2cm;装订:一律左边装订。

1.论文题目(宋体,3号,加粗,居中)。

2.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宋体,4号,加粗,居中)。3.课程名称(全称;宋体,4号,加粗,居中)。4.班级(宋体,4号,加粗,居中)。5.学号(宋体,4号,加粗,居中)。6.姓名(宋体,4号,加粗,居中)。7.年、月、日(宋体,4号,加粗,居中)。

七、评分标准:

优秀(90-100分):选题新颖,有好的理论、实践价值;资料掌握翔实;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文笔流畅,写作规范。

良好(75-89):选题比较新颖,有较好的理论、实践价值;资料掌握比较充分;论点比较有新意,论据比较充分,论证思路比较清晰,逻辑性比较强;文笔较好,合乎写作规范。

合格(60-74):选题一般,有一定的理论、实践价值;资料掌握能够满足论文需要;论点清楚,论据尚可,论证思路尚能合乎逻辑;文笔一般,基本合乎写作规范。

不合格(60以下):观点明显错误;有剽窃行为;选题不恰当,缺乏理论、实践价值;资料掌握不充分;论点不明确,论据不足,论证思路不合乎逻辑;写作能力差,不合乎写作规范。

八、备注:

1.论文直接手写在作业本上。

2.论文如打印,封面则按照上述第六条要求执行(打印的论文折叠夹在作业本内)。

3.论文应独立完成。写作可以参考相关文献,但必须注明出处。4.防止抄袭或剽窃。专家解释,一段话如果有20个汉字完 全或者90%以上文字相同,没有注明出处,可以算雷同。一部著作若有5处以上文字雷同,则可以算作轻度抄袭;10处以上可以算作严重抄袭;20处以上雷同,应算作剽窃;30%以上雷同的,是严重剽窃。学术性作品的观点意思相同,文字相似,但没有注明出处的或引用别人观点或文字,没有加以注明,但在参考文献或者前言等地方提及所参考作品的则可能存在变相剽窃。但引用数据、新闻、名人明言、语录、标语、文件和法律规定、工作报告等产生的相同文字不能算作雷同。

5.数份论文相同或者基本相同,视为抄袭或者剽窃,均为不及格。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8篇

雅思不同于国内的中高考英语考试,不是针对学生相关的英语单词、语法记忆是否牢靠,而是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应用之上,即实现与人的交际之中,是这一目标的考察,其对英语应用的考察实现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影响,雅思也有相关的作文考察,这也是对大学英语作文教学的方向引导。

二、雅思作文的评价标准分析及影响

雅思写作测试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涉及两个文章的写作。作文一主要是设置一些图表,让考生从这些图表中分析出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逻辑合理、语言流畅的文章,作文二主要是一类议论文,题目将设置相关的问题和观点,让考生去围绕这一问题开展讨论。不论是作文一,还是作文二,它们考查考生的英语能力还是主要集中在语言是否连贯流畅,词汇使用是否丰富、多变化,语法是否实现多层次使用。这两类作文的整体要求是一致,都是针对考生今后使用英语与人交流的时候,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和能力,雅思作文考试评价标准都是人际交流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雅思作文评价标准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层次要求:

(一)提高学生应变分析能力

雅思作文时间就只有短短的一小时时间,考生需要完成两篇文章的写作,需要从相关图表中找到相关的信息,需要从相关问题、观点中找到突破口,引发自己的论点。这些都是需要考生应对考试作文的一种沉着冷静的态度。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更加注重这种信息快速提炼、观点迅速形式的练习,这是对学生平时应用英语进行写作,交流的基本要求。

(二)掌握多元化句式

雅思作文要求考生组织语言需要连贯流畅,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学会总结梳理相关的句式、语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分类梳理相关的句式,加强句式多样性的练习,这样才能应对雅思作文中语言连贯流畅的基本要求,句与句之间需要有逻辑、段与段之间也需要有逻辑,同时这些句子的使用需要注重多元化,因为这也是雅思作文考察的一个方面,多变化的句式可以说明考生在英语语法、句式上掌握的情况。

(三)丰富词汇量

雅思考试重在英语的应用,英语词汇量的丰富是其实现交际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雅思作文也对单词量的要求有着具体的考察标准。单词使用是否正确,单词记忆是否准确等都是需要在雅思作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雅思作文评价标准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雅思作文的评价标准更多注重的是基础性、应用性的英语作文要求,这些要求都是考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素养和能力。近年来,出国深造、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参加雅思考试的人数也是逐年递增的,因此,雅思作文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关注以下方面:

(一)增加多元化的阅读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英语阅读模式的构建需要多读一些英文材料。朗文国际英语教程、新东方英语等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收集了不同经典话题的英文短文。同时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写作能力的英文材料,给学生进行阅读,就文章的题材来说,可以是一些短小的笑话,也可以是一些欧美的童话故事,也可以是一些诗歌等,这些不同的文章题材和来源,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阅读的广度,更好的提升学生对英语作文技巧的有效认识。

(二)开展情景教学实践,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设置不同的英语交流情景是开展英语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设置,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交流,这样实现学生对不同情境下英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例如在与美国人交流汉堡式的快餐文化时,可以用一些诙谐幽默的句式和单词;在跟英国人交流西餐文化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的严肃性,不该开的玩笑不能开……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交流体会这些文化不同点,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及时做好梳理总结,把握语言写作技巧

学习需要及时进行整理,只有不断梳理相关的知识,在阅读过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之后,需要梳理出相关的句式和常用单词,这样给今后再写作这一类话题提供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梳理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话题描述的不同技巧,学习的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学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好不同话题的句式和语法。

大学生的组织语言进行写作的水平提升需要由系统化的、多元化的教学过程来辅助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组织语言写作的技巧,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进行写作的一种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9篇

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任务描述

完成一个介绍自己作品(包括作业、文章、个人图片、个人所拍视频、所获奖励等)的个人网站,网站主题为“我的个人作品展”,具体题目自定。

二、作品认定

网页设计的作品最后发布到本机的IIS上,网站的最终结果以在IE浏览器中打开http://localhost 的实际效果为准。

三、设计要求

总要求:根据要求,将自己的作业、作品(含自制或自己处理的图片、照片和动画)组织、整理、加工成既符合规范、又富有创意、能充分展示个人网站设计能力的网页作品。其网站的内容充实,页面设计合理,图文并茂,配色和谐,界面美观,应用各种网页制作技术。具体要求:

1.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加拼音姓名建立工作目录。

2.以自己的“汉字姓名+的个展”建立站点,指定工作目录为本地根文件夹,各栏目有对应的文件夹(比如有关Photoshop作品、作业的网页放在PS文件夹中,其图片放在PSimages文件夹中, 有关字体设计的作品、作业的网页放在Font文件夹中,其图片放在Fontimages文件夹中);

3.要求具有三层逻辑结构,页面在10页以上;

4.首页包含logo,banner,导航栏,logo、banner意义准确导航清晰有效;

5.合理选用自己作业中的文本、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并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软件自己现场设计、制作、加工一些素材。比如,用PS将图片进行分割以便网页制作;

6.每一个网页要有“出入链接”且链接有效;

7.内容充实完整,页面设计合理,有一定的创意;底层网页用模板生产,所有网页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8.网页中必须要有自我介绍,个人信息要详细,要包括QQ号、手机号等。

9.各页面均要有标题设置,与正文不符者等同于没有设置;

10.各页面均要有版权说明:比如,版权说明包括以下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99999999@qq.com

经营许可证:苏A2-20110026 苏ICP备11017770号

copyright© 2013-2014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11.未用到的素材不可以放在站点文件夹下,站点中不存放未使用的孤立文件;

12.作品总体积不超过10MB

13.个人网站制作总结报告(word),介绍制作思路及网站所运用的技术。

四、评分标准评分细则

(一)页面(满分15分)

1、使用DreamWeaver CS3/CS5.5软件,创建目录、站点,文件命名规范0-2分

2、布局(0-5分)

(1)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规范

(2)布局新颖,有创意

3、美观性(0-5分)

(1)文字清晰

(2)背景恰当、美观;背景音乐协调

(3)整体效果(字体大小、颜色搭配、动画在整个页面的效果等)

4、主题(0-3分)

各个页面均有主题

(二)层次(满分23分)

1、页面(0-6分)

(1)15个页面以上(页面没有完成或只有文字、只有图片,则该页不计在内)0-3分

(2)层次清楚、合理(0-3分)

2、链接、导航(17分)

(1)首页有导航条,设置正确0-5分

(2)各个页面可直接返回主页 0-2分

(3)各级分页面可以互相链接0-4分

(4)鼠标悬停时有链接提示 0-2分

(5)所有页面能在同一窗口显示0-2分

(6)给首页加入水平线和版权信息0-2分

(三)图片(满分18分)

1、能正确显示图片(动态、静态)0-3分,一处不能正确显示扣1分,最多扣3分

2、图片选择恰当,符合主题 0-3分

3、主页有logo、banner图片0-3分

4、鼠标悬停时有图片说明 0-15、有自制静态图片(注意制作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含背景图片)0-4分

6、有自制动态图片或Flash动画(注意制作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不含没有合成单一图片的动态效果)0-4分

(四)技术(满分24分)

1、框架结构、层、表格的使用,能完整浏览网页内容(含利用滚动条浏览)0-8分

2、自制动态效果(0-8分)

(1)使用字幕、按钮、翻转、浮动图片、时间轴等单一技术手段制作动态效果4分,多一种效果加1分。

(2)动态效果使页面重点突出,且无杂乱感 0-3分

(3)合理使用CSS样式 0-3分

(4)使用的表单元素种类丰富(有3类或3类以上给全分)0-5分

(五)总体印象(15分)

创意:主题明确,内容健康,思路清晰,新颖独到3-5分

美感:色彩合理,布局得体,视觉清新,美感独韵3-5分

技术:运用合理,表达通顺,节奏流畅,视听一体3-5分

其他:不合理,错误链接,不完整等3-5分

(六)设计报告(5分)

设计报告详实 5分

五、扣分细则

1.在网站内的文件名(网页名、目录名)中不允许出现汉字(下载对象除外),每出现一个汉

字扣1分,最高上限为10分。

2.在网站中不允许出现不可使用的文件(如.PSD、.TIF、.fla)(下载对象除外)或没有使用的文件,每出现一个这种文件扣1分,最高上限为10分。

3.在网站中超级链接所链接地址要正确,不正确的扣1分/个,最高上限为10分。

4.网站中的图片地址必须准确,上交时显示不出的图片扣1分/个,最高上限为10分。

5.文字排版规范,没有错误汉字及不完整标题和内容,每发现一个扣1分,最高上限为10分。

6.首页不少于一屏,首页内容不充实扣5分,每个子页面内容也不得少于一屏,每不足一屏扣

2分,最高上限为10分。

7.期初作业未提交或未通过期初检查者扣5分。

8.中期作业未提交或未通过中期检查者扣25分,最终作业与中期作业完全不同者扣20分,最

终作业与中期作业差异较大者扣15分。

下列情况一经发现,成绩不予评定,按不及格论:

1.网站不超过10页的;

2.各网页之间没有设计导航,不能正常浏览的;

3.不是使用Dreamweaver软件进行设计的;

4.不是自己设计的,而是请人代做的;

5.抄袭其它网站的网页或者抄袭其它人的网页的。

6.逾期不交作品者。

六、作业提交要求

1.作品上交后,应自备一份备份,以备教师手中的作品因故无法正常读取时补交。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10篇

不能书写

不能

书写…………………………………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11篇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社会调查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在假期利用二周左右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符合要求的调查报告。没有社会调查报告者,不能参加本课程期末考试。

二、社会调查参考题目(任选其一)

1.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

2.家乡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

3.当地群众对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看法(感情)调查

4.当地群众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调查

5.“大跃进”时期或人民公社化时期家乡的状况调查

6.当地群众医疗状况调查

7.当地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

8.当地某一国有企业改革调查

9.当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调查

10.家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11.家乡农村税费改革调研

12.家乡农村医疗改革调研

13.当地居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

14.当地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5.当地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三、书写与装订要求

1.文体必须是“调查报告”,不能写成其他文体。

2.调查报告要有标题,要有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单位)和调查内容以及作者对调查事物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或结论等。

3.稿纸手写,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书写格式要求如下:

⑴装订顺序:封面——正文。

⑵封面。标题应“居中”,若有副标题从主标题下一行以破折号领起;封面中要有***年级***专业***姓名。

⑶重要资料要有出处,要求按顺序以脚注形式注明。

四、成绩评定

1.分为优(≧90)、良(≧80)、中(≧70)、及格(≧60)和差(≧40)五个档次,具体分数在各档次内给定。

2.凡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或简单拼凑或抄袭者,一律评为“不及格”。3.不是调查报告文体、或字数3000字以下、调查地点不具体不可行的,均评为“不及格”。

4.不及格的调查报告,一律退回重写,并在两周内交回,过期不予受理,并且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五、社会调查报告上交时间

本学期期末由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自行安排时间和地点。开学后两周内,由各班级学习委员收齐,并按学号排好后交给任课教师。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12篇

关键词:本科口译课程测试,评估体系,评分标准,参数

1、Introduction

Interpretation means an extempore oral reproduc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Zhong Shukong, 1999:1) It is a“bridge”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Nowadays, contrary to growing and urgent demand upon professionals in interpretation field and its significance, the status quo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is worthy of concern.What is to be done to improve colleg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then consequently to meet the great demand for qualified interpreter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achieving this goal.

2、Existing problems

Currently in many universities its interpretation test takes the form of adopting two passages, respectively for English-Chinese interpretation and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 through either taperecording or oral reading of the original tests by teachers, who mainly grade students’performance by subjectivity and impression without a comparatively scientific grading standard, resulting in the large subjective proportion in the final grade of this test.

The unscientific, non-standardized and irrational interpretation tes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its effectiveness, correctness and reliability, which has set an obstacle to the fast improvement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quality.To avoid unfairness due to personal and subjective factors in interpretation tes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ormulate a set of feasible grading standard to regulate examiners’behavior, to enhance openness of tests, and to ensure objectivity, fairness and accuracy.Some pioneers in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have taken the initial step to establish grading standard system of their own.So let us make a critical analysis on the grading system they have set up, aiming at helping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tandard for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3、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ree Grading Criteria for Interpretation Test

3.1 Liu Heping’s Mode

In her monograph Interpreting Skills---Thinking Science and Reasoning Methodology of Interpretation, Liu Heping puts forward her evaluation system on interpretation test.She combin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tandards together and grades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speed of response and attitude toward released information, completeness, accuracy, clearness and logicalness of interpreting information, and capacity to handle change and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Her idea can be clearly represented in the chart for interpreting evaluation designed by herself. (Liu Heping, 2001:53)

Figure 1.Chart for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ly for reference)

In her chart, she supposes that,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 average testee, if there is no loss of information, no misunderstanding and no wrong expression, the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 can be graded as 70 to 85.If the testee does well in good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 and source language speaker, and in extremely good language competence, the highest mark 90 can be given.The remaining mark would be determined by testee’s performance in good capacity to handle change and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

Liu’s chart for grading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 with the pioneering significance contributes to the formulation of unified test criteria, an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arency of test.But these outstanding grading criteria still have their own disadvantages.Liu does not give the detailed mark each grading item occupies, which makes these grading criteria infeasible to some extent.And consequently in practice examiners still find it difficult to avoid subjectivity.

3.2 Chen Jing’s Mode

To better measure testee’s interpretive competence, and to avoid the possible vagueness and subjectivity, Chen Jing (2001) proposes that a concrete and detailed evaluation standard is completely necessary.The following chart presented by her explicitly expresses her idea on this issue.

Figure 2 Chen Jing’s quantitative chart for evaluation of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Chen Jing gives some elaboration on her quantitative chart for evaluation of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in her article.Upholding Bachman’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 Chen concludes that knowledge command, skill competence and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 are the three main focus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Sinc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determine that skill training should be the focal point in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Liu Heping, 2005:112) , skill competence takes the largest rate in the whole grading system.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college students usually begin their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in grade four, at which stag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have obtained a good command of language knowledge, so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and syntax occupy only 5%.This decision by no means implies that these parts are unimportant.

Compared with Liu’s grading assumption, Chen’s mode is more detailed in grading items and in mark ranking.While to execute Chen’s mode, she has insisted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test should take the form of interpreting on the mock spot for authenticity and video recording for repeatedly watching afterwards to give accurate mark.This suggestion is definitely constructive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accuracy of evalu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presents tremendous challenge to examiners with extremely hard work on the spot and after it.If encountering hundreds of students in college interpretation test, this method would be difficult to carry out considering the time consumed, labor and material resources.On the other hand, some items in her grading chart are hard to give marks on.For example, discourse ability and pragmatics are difficult to grade.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item---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has not appeared in her chart.Without the complet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how can we assess whether the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 is a success or not?

3.3 Band Eight Oral Test Mode for College English Majors

Since the first execution of Band Eight Oral Test in 2003, and experiencing the growth in its popularity within 6 years, now more than ten thousand students from seven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articipated this exam in the year of 2009.In this exam, English-Chinese interpretation and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 are the two task types out of three.

Take English-Chinese interpretation part in 2006Band Eight Test as an example, the grading criteria and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unit are as follows:

Figure 3 Grading criteria and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unit

As it is in its tentative stage, this exam experiences some weak points in its grading work.With a general view on its evaluation system, the grading criteria definitely neglec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retation skills.Not any tiny consideration on these skills can be found in the grading criteria.For example, if the testees’interpretation is full of hesitation and pause which indicates that he/she is lacking in public speaking skills, would it be more scientific to subtract some marks?Another problem exists in its dealing with information.These grading criteria put too much weight on the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Even if this disposal is acceptable, its concrete grading attracts criticism.As figure 3 has shown, 2 or 4 mark will be given only if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exists in testees’interpretation.But in interpretation, omission and addition are the frequently used devices to make our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fluent.That means it is because of properly using these devices that testees will lose some marks.This makes the grading work unfair and unreasonable to some extent.To put it in simple terms, this disposal method splits the 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s a whole.

4、Reflections on Formulating Grading Criteria

After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well-designed grading criteria, we can draw some conclusions.Firstly, the grading criteria should necessarily be feasible and comparatively easy to conduct.Secondly, the grading criteria should manifest the focus the exam wants to test on.And thirdly, though presently it is hard to achieve consensus on some unified grading criteria, which surely should be achieved in the future, some parameters should certainly come into the consideration when formulating grading criteria, namely, language competence in phonetics, morphology and syntax,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xtra-linguistic command, skill competence, and psychology.

5、Conclusion

This paper just takes an initial step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pretation test, while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Further research will be needed for designing feasible and scientific grading criteria, conducting empirical study and proving it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参考文献

[1]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 因素”《中国翻译》, 2002. 1

[2]冯建中:“论口译测试的规范化”, 《外语研究》, 2005, 1.

[3]《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上海: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 社, 2000.

[4]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 北京:中国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5]刘和平:“对口译教学统一纲要的理论思考”, 《中国翻译》, 2002, 3.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7]《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大纲》, 上海: 上海外 语教学出版社, 2002.

[8]《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大纲》, 上海: 上海外 语教学出版社, 2002.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精选12篇)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1篇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课程论文文稿格式要求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