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来源范文
欧姆定律的来源范文第1篇
最近我发现,小区里又多了几只流浪猫。它们有时奔波在垃圾箱之间寻找食物;有时卷缩在犄角旮旯里躲避风雨;有时不小心被飞奔的汽车轧死。多么可怜啊!它们也曾经是主人的宝贝儿,不知为什么主人那么狠心将它们赶出家门,可怜的猫咪只能到处流浪。它们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啊!
我多么希望猫咪们都有个安稳的家啊!我们少浪费一点,就够它们吃的了;如果嫌它们占房间,就在地下室给它们腾出一点儿小地方;如果嫌照顾它们累,我们就当锻炼身体了,它们一撒娇,能带给我们好多乐趣。看报纸上说,养猫还能医治抑郁症呢!
我家地下室,就长期住着三只流浪猫,都是我和妈妈捡回来的小猫宝宝养大的。另外有五六只流浪猫,天天来这里吃饱了就走。妈妈总是准备好充足的水和食物,当然它们也投桃报李似的,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与猫共处的日子多了,我发现猫有许多优点:
1、猫是人类的好帮手。邻居们都说,自从我家养了猫以后,就没有讨厌的老鼠糟蹋粮食和传播鼠疫了。
2、猫的听觉和视觉都特别灵敏,可以预测地震的来临。猫是夜行动物,它有很好的夜视眼不足为奇。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每次放学回家,距离猫的洞口还有几十米远,就会看见我的加菲猫钻出来,飞快地跑来迎接我。我惊讶不已,那么远的距离,它怎么就能听出是我的脚步声呢?
3、猫是情感丰富的动物。一天,我把捡拾的、快冻僵了的猫宝宝,放到了母猫身边。母猫嗅了嗅,知道不是她的亲生宝宝,犹豫了一下,但依然把它揽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把它暖热。然后轻轻地舔着猫宝宝的头顶,猫宝宝苏醒过来,感觉到了母爱,委屈和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它把母猫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多么伟大的母爱,多么多情的猫宝宝!从此猫宝宝有了“养母”,而当猫宝宝的“生母”找来时,“养母”像接待贵宾似得热情友好,可能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吧!
4、猫懂得尊老爱幼。年轻力壮的大猫,如果遇见步履蹒跚的老猫,就会用怜悯的眼神看着它慢慢地走过,绝不会欺负老猫。冲突通常发生在两只强壮的公猫之间,它们往往是为争夺爱情而战。谁家母猫生宝宝了,猫们都跑去贺喜,共同保护宝宝。猫宝宝要是想吃大猫的食物,大猫就会让给猫宝宝吃,并且还舔舔猫宝宝的头顶,好像说:“你吃吧,多吃点儿,快长大!”
5、猫是非常讲卫生的动物。它们只要安静下来,就不停地梳理自己的皮毛,身上容不得一点灰尘。它们从不随地大小便,它会事先在草地里挖一个小坑,大小便后,再仔细埋起来,直到闻不到气味。
多么聪明、可爱的小精灵啊!它们是我们最忠实、最亲近的动物。让我们都尽一点心意,帮帮身边的流浪猫吧!给它们一点干净的水和食物,或者一个遮风挡雨的小家。
欧姆定律的来源范文第2篇
提要 本文不局限于探求“王冕死了父亲”这一单个句子的生成方式,而是对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衍生机制进行历史上的考源。从历史来源看,“一元动词带宾句”中的非宾格动词或直接由及物动词的用法引申而来,或来源于述补结构上字的脱落,而这表面上的两个来源又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关键词
述补结构 及物 不及物 脱落 引申
0. 相关研究述评
“王冕死了父亲”是汉语语法学界的一个经典例句,这里的动词“死”为非宾格动词,对于这句话来说,一元动词“死”的施事本来是“父亲”,为什么会出现在动词之后,而和“死”没有语义选择关系的“王冕”却出现在施事的位置。生成学派和认知学派都从共时平面对这种句子的生成方式进行了探讨。生成语法学界对这一句式的研究较早,先后有“领有名词移位说”(徐杰,1999,2001;韩景泉,2000;温宾利、陈宗利,2001)、“核心动词移位说”(朱行帆,2005)、“话题位置生成说”(潘海华、韩景泉,2005)、“定指前移说”(胡建华,2008)和“焦点后移说”(刘探宙,2009)。
沈家煊(2006,2009)对之前生成学派提出的各种解释给予了评论,认为并没有达到理论内部的“自洽”,转而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提出“糅合”生成模式。即:
a.王冕的某物丢了 b.王冕丢了某物 x.王冕的父亲死了 y. ←---xb王冕死了父亲
x和b“糅合”在一起生成了“王冕死了父亲”,沈先生的解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动词“丢”兼具及物和不及物两种用法,在“王冕丢了某物”中是及物动词(或致使动词),在“王冕的某物丢了”中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用法反映的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其及物用法表示的动作导致的。沈先生选用动词“丢”是因为“丢”表示某人丧失了某物,这和“王冕死了父亲”所表达“王冕因父亲死而受损”的语义具有一致性。石毓智(2007)曾指出历史上“王冕丢了某物”并不产生于“王冕死了父亲”之前,所以不能认为后者是由前者类推而成。对此我们应该这样理解,“王冕丢了某物”中的“丢”表达的其实不是这个动词本身,而是具有 [丧失] 这种语义特征的众多动词的代表,是句式语义抽象化的结果。
从历史来源上考察“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的成果也有不少,刘晓林(2007)、石毓智(2007)都认为“王冕死了父亲”和存现句关系密切。石文主要是讨论汉语语法体系对“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对于“王冕死了父亲”本身的生成过程讨论并不详细。帅志嵩(2008)、俞理明、吕建军(2011)都认为“死”来源于上古时期的“丧”, 如果单看“王冕死了父亲”这一单一句式的来源,这种观点很有说服力,但现代汉语中象“死”这样能构成“一元动词带宾句”的动词还有很多,如“破”、“断”等,它们并非都和上古及中古时期的某些语义相类的词具有词汇兴替关系。
虽然我们的目的也是探求“王冕死了父亲”的历史来源,但和上述各家又有不同,我们并不仅仅局限于探求“王冕死了父亲”这一单个句子的生成方式,而是对以“王冕死了父亲”为 论文吸收了匿名审稿专家的重要意见,在此谨致谢忱。文中错误概由本人负责。 代表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衍生机制进行历史上的考源。
1.述补结构上字的脱落导致“一元动词带宾句”的生成 1.1由“死”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来源 1.1.1述补结构“V死”的句法语义特征
“死”从上古到现代,基本上一直都用作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宾语,这是我们所熟知的,而到了近代汉语时期,述补结构产生并大量使用后,“死”用在结果补语位置的用例很多,“V死”可以带宾语。
(1)神将打死了妖怪,一阵风自去了。潘员外拜谢了蒋真人、徐守真,自去了。(《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
(2)这事多是你家谋死了他的女儿,通同张千、李万设出这般计策,把这疯癫的儿子做个出门入户,不打如何肯招!(《三遂平妖传》第五回)
这里的“V死”之前都有施事的出现,句子的语义表示施事者通过实施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造成了受事的死亡。
当“V死”的施事不出现,整个句子只强调某种动作及其造成的结果时,就向着“一元动词带宾句”靠近了。
(3)且说张员外家,到得明日天晓,五个男女苏醒,见土库门开着,药死两个狗子,杀死一个妇女,走去覆了员外。(《喻世明言》卷三十六)
(4)因言:“蜀中今年煞死了系名色人,如胡子远吴挺,都是有气骨底。(《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
(5)州官问其缘由,地方人说:“客店内晚间杀死了一个客人,这两个人互相疑推,多带来听爷究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和例(1)、(2)不同的是,这里的“V死”都不是以施事作为小句话题的。例(3)的“药死两个狗子,杀死一个妇女”的施事省略了,从整个语篇来看,这里是描写“五个男女”苏醒后见到的土库的景象,而不是陈述谁药死了两个狗子、杀死了一个妇女。例(4)是对蜀中今年所发生的情况“煞死了系名色人”的陈述,至于施事是谁,此时不必言明。例(5)和例(4)一样,说话人只是陈述客店晚上一个客人被杀死了的事实,至于施事是谁,在说话的当前时间并不知道。不过从“死”前的动词来看,这里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这样即使施事者没有以实在的语音形式体现,但动词的及物性也总是提醒我们其施事的存在。
述补结构“V死”中的“V”还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V”与“死”虽然单独使用时都不带宾语,但二者结合成动补结构“V死”可以带宾语。
(6)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全唐诗》卷225_29) (7)玄沙云:“饭罗里坐饿死人无数,海水没头渴杀人无数。(”《宏智禅师广录》卷三,《真州长芦觉和尚拈古》)
(8)此时几哭死了一个贵梅,那寡妇一边哭,一边去问汪涵宇借银子,买办衣衾、棺椁,希图绊住汪涵宇。(《型世言》第六回)
(9)平日与他往来的人家内眷,闻得此僧事败,吊死了好几个。(《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
(10)及打听得他家中吊死了老婆,他丈母县中告他,坐了半个月监,这杨大郎就蓦地来家住着。(《金瓶梅》第九十五回)
(11)此时卢智高已病死于狱中。知县见累死了一人,心中颇惨,又令史中多有与胡美有勾搭的,都来替他金满面前讨饶,又央门子头儿王文英来说。(《警世通言》卷十五)
(12)无移时,那飞楼已被烧毁,吻喇喇倾折下来,军士跌死了五六名,受伤十数名。西南二处攻打,亦被火箭火炮伤损军士。(《水浒传》第九十二回)
述补结构中的前一动词从及物动词到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应该经历了一个类推扩展的过程。由于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其行为性较弱,这时整个句子的语义更加集中在结果补语“死”上,至于这一结果是谁导致的并不重要,而“死”前的“V”更象表示死亡的原因或方式。
1.1.2 述补结构“V死”中“V”的脱落动因
从唐代开始,由“死”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就已经产生,以后各个时期使用都非常普遍。
(13)东家小女不惜钱,买得鹦鹉独自怜。自从死却家中女,无人更共鹦鹉语。(王建《伤邻家鹦鹉词》,《全唐诗》卷298_34)
(14)诸师长,权且住,略听开解:不幸死了蒲州浑瑊元帅,把河桥将文雅,荒淫素无良策。(《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15)象山死,先生率门人往寺中哭之。既罢,良久,曰:“可惜死了告子!(”《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四) (16)我故叫白鹤童子化一只白鹤,衔了他的头,往南海去。过了一时叁刻,死了这孽障,你无患。(《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
(17)地方人等都说刁通判府中自来不干净,今日又死了一个水手,谁人再敢下去?只是打捞不得那妇人的尸首起来,如何断得卜吉的公事?(《三遂平妖传》第七回)
(18)爹娘在日把奴如花朵,死了双亲,被哥嫂凌辱。爹娘死,我孤单,如何过?(刘唐卿《白兔记》 第十九出)
(19)徐能道:“财采到不打紧,还有一事,好一个标致奶奶!你哥正死了嫂嫂,房中没有个得意掌家的,这是天付姻缘,兄弟这番须作成做哥的则个!(”《警世通言》卷十一)
(20)再说贺知州听得杨总督去任,已自把这公事看得冷了;又闻氏连次不来哭禀,两个差人又死了一个,只剩得李万,又苦苦哀求不已。(《喻世明言》卷四十)
在这些例子中,“死”前的名词性成分NP1,有的没有出现,如例(13)-(15);有的表示时间,如例(16)、(17);有的和宾语NP2具有亲属关系,如例(18)、(19),其中例(18)的NP1“奴”承前省略了;有的和宾语NP2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例(20)。我们常常根据NP1性质上的差别而将其区分为存现句或领主属宾句。虽然存现句和领主属宾句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从上文所举用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最初的区别在于话题选用上的不同,而述题并不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我们认为,象这样的由单独的“死”带施事宾语的情况可能来源于“V死”结构中“V”的脱落。可能有人会问,从结构上看,述补结构的上字才是结构的中心,后面的补语是补充说明的成分,那为什么还能脱落呢?但“述补结构”是基于结构的分析,而不是基于语义的分析,如果我们仅仅从语义来看,不管是以何种行为方式,也不管致使这种行为发生的施事者是何人何物,它们都导致了同一结果的发生,那就是最终以“死亡”来结束。这样来看,前面的动词就接近于表示原因方式的修饰性成分了。关于述补结构中动词和补语的地位分析,很多学者进行过探讨,李临定(1984)和马希文(1987)分别用“缩减法”和“増扩法”证明补语才是整个结构的核心,沈家煊(2003)虽然认为述补结构中动词才是核心语,补语是附加语,但同时他也指出这是基于结构的分析,必须将结构核心和意义核心区分开来。
我们还可以把述补结构“V死”和下面的例子进行对比,这样“V”表示致死原因和方式的语义特征更明显。
(21)百姓们鳖嗑鱼吞死了万千。(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22)先生闻黄文叔之死,颇伤之,云:“观其文字议论,是一个白直响快底人,想是懊闷死了。言不行,谏不听,要去又不得去,也是闷人!(”《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 (23)到得昨夜,女婿到家时分,不知因甚缘故,将女婿斧劈死了,二姐却与一个后生,名唤崔宁,一同逃走,被人追捉到来。(《醒世恒言》卷三十三)
(24)公子说∶“我若南京再娶家小,五黄六月害病死了我。(”《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上面这些用例中的“死”前都不是单音节动词,它们和“死”不能构成述补式合成词,但它们和“V死”中的“V”一样,都表示死亡的原因和方式。也正是由于“V”的这种特性,才使得这种在语义上主要表示原因和方式的近似于修饰性的成分可以脱落。试把例(24)和下例对比。
(25) 有个赁房的,一家四五日害了天行症侯,先死了一两个后生,那家子慌了,带病搬去,还欠下些房钱,遗下这些东西作退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例(24)“害”之后也没有体标记,“五黄六月害病”与“死”之间也没有语音停顿,这样“五黄六月害病”的修饰性明显;而例(25)的“害了天行症侯”虽然也是“死了一两个后生”的原因,但二者分别为独立的小句,也正是由于前面已经指出了“死”的原因,所以这里没有必要再使用述补结构,而是用单独的“死”直接带宾语。
“领主属宾句”这一术语的提出者郭继懋(1990)也说,“领主句动词前边有时可加进一个表原因的动词。”并举例如:
(26)他放烂了十多筐苹果。 (27)他洗湿了裤子。 (28)张大娘淹死了一个孩子。 (29)标语上的字已经晒退色了。
如果我们把例(26)-(29)中的“放”、“洗”、“死”、“晒”去掉,那么就变成我们所探讨的“一元动词带宾句”了。
帅志嵩(2008)认为“死”能够用于“当事+死+对象”中是受到了“当事+丧+对象”的驱动,后来同义句式竞争又导致“死”代替了“丧”。应该说帅文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承认“当事+丧+对象”对述补结构“V死”上字的脱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这种解释只能解决“王冕死了父亲”这一单一句式的衍生,象“死”这样的动词还有“来”、“破”、“塌”等,我们很难说由它们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也是替换历史上的某些词而生成的。“死”、“来”、“破”、“塌”虽然语义和句法特点各有不同,如“来”为动作动词,而“破”、“塌”是状态动词,再有“来”、“破”历史上经常用作致使动词,而“死”、“塌”则没有这种用法,但它们在动词性质(都是非宾格动词)及“一元动词带宾句”的构成能力上是一致的。
1.2 由“来”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来源
“来”在先秦时期就可以作为使动词带宾语,如:
(30)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管子问》)
“来”用作使动时,后面所带的宾语通常都具有不可控的特点,是“来”的受事,也就是说,动作的发生是外力致使的。后来又有“来”放在其他动词之后构成连动结构共同带宾语的。 (31)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汉书郊祀志》)
但这一时期,“V来”构成的是连动结构,到了近代汉语时期,在使动用法衰落、述补结构大量运用的大背景下,“V来”就要看成是动补结构。
(32)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全唐诗》卷524_40)
(33)其纪麻利耆拖臣所犯者,使人於朝仓君、井上君二人之所,而为牵来其马视之,。(《唐文拾遗》卷七十一)
既然这一时期的“来”已经不用于使动了,那么上例中动补结构“V来”后的宾语虽然是动词“V”的宾语,但却是“来”的主语,动词是造成“来”的这一结果的方式,从语义重心来看是落在“来”上。当“来”的方式不能或不必指出时,由“来”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就产生了。
(34)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全唐诗》卷133_35)
(35)呜呼!胡为而来二鬼,惊马折胫而死哉。(杜牧《唐故进士龚轺墓志》,《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36)汉嘉来了一个提点刑狱使者,姓浑名耀,是个大贪之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
(37)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水浒传》第八回)
把例(36)、(37)与下面的例子相比较,“来”前动词的修饰性更为明显。
(38)二哥,你瞧咱们龙游县好几任知县,都是贪官。好容易升来了这位吴老爷,真是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济公全传》第七十六回)
(39)昨天晚上有毛如虎勾串来了三个人,王德泰死了,将毛如虎拿住,现在水牢。(《彭公案》第一百四十七回)
1.3 由“破”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来源 “破”和“来”一样,在上古汉语中有致使用法,但中古以后,随着使动用法的逐渐消失,其致使用法的比例大大降低。虽然也可用作使动词,但语义相对抽象,宾语常限于“阵”、“城”、“戒”、“身”之类的名词,如果表达“使具体物体破碎”则使用述补结构。
(40)你打破了我的瓦罐哩。(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四折)
(41)拆毁清风无佞楼,又将老身推下阶基,跌破了我头,好生烦恼,着你知道。(元无名氏《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第二折)
例(40)中“打破”的“打”是及物动词,前面出现了施事者“你”,受事是“我的瓦罐”。例(41)的“跌破”的“跌”虽然是不及物动词,但这里“跌破”不是“我”自身造成的,而是外力致使,施事承前省略。这两例的“V破”体现的都是外力的致使。下面的例子又有所不同。
(42)现在头上已打破了两个大窟窿,淌了半碗的血。(《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43)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44)王龙说:“又是一个虎。三个虎打破了两个了。这花子多是楼上起号,只怕是胡南楼’;他又往北指,只怕是胡北楼’。是了,长官大号想是胡双楼么?”(《聊斋俚曲集增补幸云曲》第二十回)
这里的动词也是“打破”,但不同的是,句子不是选用施事者作为话题,而是选择处所或范围充任小句话题,施事者受到抑制,句子强调的是造成的结果。由于NP1和NP2具有领属关系或存现关系,从表达的意义上来看,和我们所探讨的“一元动词带宾句”在表义上已经很接近了,唯一不同的是它指出了造成“破”这一结果的原因和方式。只要我们忽略这种致使的原因方式,只强调“破”的结果,那么由“破”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就产生了。
(45)一齐乱打,打的叫亲达达!勾了俺的了!帽子上破了边,网子上坠了圈,腚合腿都是稀糊烂。(《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十一回)
(46)那小子便走到那妇人跟前,说道:“娘不要哭,不要怕!儿子没事,破了一点点皮,不要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八回)
例(45)中前面已经指出了“帽子上破了边”的原因,所以“破”前就没有再出现表原因方式的动词。例(46)根据上文语境也可知是“打破”的,这里也没必要再指出。 我们还可以比较下面两例:
(47)我、我、我,哭干了泪眼,我、我、我,叫破了喉咽。(元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第四折) (48)有天没日头的,可说这是“山高皇帝远”的去处,咱那亲娘亲老子,就使破了咱的喉咙,也叫不到跟前。(《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五回)
方言中的一些语法现象也能反映出从“V破”到“破”的发展历程,付义琴 赵家栋(2009)在谈到河南潢川方言中表主观情绪的“得”的来源时,曾举了这样的例子。
(49)a.衣裳得铁钩子挂破来。
b.衣裳得挂破来。 c.衣裳得破来。
“得”在潢川方言中本是被动标记,后来发展出单纯表示主观的消极情绪,作者认为这里的b和c具有源流关系,而二者的区别就在于b指出了“破”的原因和方式,而c仅仅指出了这一结果。
2. 及物动词用法直接引申导致“一元动词带宾句”生成
并不是所有的“一元动词带宾句”中的动词都必须经历这种述补结构上字脱落的过程,有的动词兼具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双重用法,如“沉”、“开”、“关”、“灭”等,由这种动词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是由其及物动词的用法直接发展而来的。下面我们以“沉”、“丢”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2.1 由“沉”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产生过程 “沉”用于及物动词的情况很常见。
(50)只要你沉了咱锦帆舟楫共资财,做的个一去不回来。(元刘君锡《庞居士误放来生债》第三折)
(51)旨下,荷生陛见,奏调并州太原镇总兵颜超、雁门镇总兵林勇,各率所部从征;又奏保大同秀才洪海,恳给五品衔,挂先锋印。皇上俞光。启节驻扎保定,传令各道援师,固垒大小直沽,不准轻动。不一月,紫沧以子弟兵二千人报到,旧幕爱山、诩南、雨农也来了,随后卓然、果斋各率所部四千人,遵檄抵津。遂择日祭旗,连营海口,诱贼上岸,三战三捷,沉了火轮船二十七座,擒了倭鬼万有余人。(《花月痕》第四十七回) 例(50)的“沉”的施事“你”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例(51)的“沉”的施事承前省略。下例的“沉”则应看作是不及物动词,所构成的句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元动词带宾句”了。
(52)仑樵左思右想,笔管儿虽尖,终抵不过枪杆儿的凶;崇论宏议虽多,总挡不住坚船大炮的猛!只得冒了雨,赤了脚,也顾不得兵船沉了多少艘,兵士死了多少人,暂时退了二十里,在厂后一个禅寺里躲避一下。(《孽海花》第六回)
这里的“沉”前也没有出现施事,但应视为不及物动词。和上面例(51)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例(51)是以“荷生”为篇章主话题,“择日祭旗,连营海口,诱贼上岸,三战三捷,沉了火轮船二十七座,擒了倭鬼万有余人”这一连串的动作行为都是“荷生”及其同党所为。而例(52)的篇章主话题是“仑樵”,“仑樵”不是“沉了多少艘”的施事,而是这种结果的蒙受者。
下例的“沉”则可以有两种理解。
(53)海军方面,丁雨汀领了定远、镇远、致远等十一舰,和日海军十二舰在大东沟大战,又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沉了五舰,只有致远管带邓士昶血战弹尽,猛扑敌舰,误中鱼雷,投海而死。(《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从整个篇章来看是以丁雨汀为主话题,但“沉了五舰”前是一个“被”字句,如果我们认为“被”除了统领“打得落花流水”还统领后面的“沉了五舰”,则“沉”为及物动词;如果我们认为“被”只统领“打得落花流水”,则“沉”为不及物动词,那么“沉了五舰”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元动词带宾句”。
因为这种动词本身也有及物性的用法,所以由这种动词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和“王冕丢了某物”这一句例具有更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再考察一下“丢”字本身的使用特点来说明这一问题。
2.2 由“丢”构成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产生过程
“丢”本身是及物动词,表示施事的自主行为。
(54)员外看了,心中好闷,把刀丢在一边,拖那尸首僻静处盖了,出那柴房门把锁来锁了,没精没彩走出彩帛铺里来坐地。(《三遂平妖传》第四回) 下面例子中的“丢”虽然也是施事的自主行为,但这种行为是迫于外力的。
(55)大声喝道:“那里走?还我宝镜来!”惊得那推车的人,丢了车子,跑回旧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
(56)他剑甚精利,我方初学,自知不及,只得丢了剑,哀求他道:“妾命薄,久已灰心,何忍乱我?且师有明戒誓不敢犯。(”《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当句子不强调“丢”的行为,而只是强调这种“丢”的结果状态时,就产生了象“王冕丢了某物”这样的句子。其实“王冕丢了某物”中的“丢”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把“丢”理解为王冕自主的行为,一种把“丢”理解为非自主行为,二者具有引申关系,当然沈先生所指是后一种理解。下面的“丢”都是非自主行为。 (57)对夫人道:“你养的好女儿!岂有此理!”何氏道:“女儿丢了玉钗,容她慢慢找去。老爷何必生气?”(《七侠五义》第九十回)
(58)你想当今万岁丢了心爱之物,必然十三省一体严拿。(《三侠剑》第一回) 这里的“丢”不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而是强调丢失的结果,和表示自主行为的“丢”相比,“丢”前施事的典型性降低。
3. “一元动词带宾句”两种来源本质上的统一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探讨的“一元动词带宾句”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来源,一种由述补结构发展而来,一种由致使动词发展而来,而这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致使动词在语义上表示“使NP2”,这和述补结构的表义一致,所以也有人直接把这种用法称为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而使动用法又和述补结构具有源流关系。王力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指出“由使动用法发展为使成式,是汉语语法的一大进步。因为使动用法只能表示使某物得到某种结果,而不能表示用哪一种行为以达到这一结果。”(王力1980:466)徐通锵(1998)则明确表示对“动补式”这一术语有所保留,认为“它是仿效印欧系语言的动宾式’类比出来的,不能反映这种结构的实际性质。使动的说法比它更合适。”
事实上,象“沉”、“开”这样的动词既可以单独用作及物动词,又经常充当述补结构的下字。如:
(59)a.我沉了这万余锭家私,便是把玉锁来顿开。(刘君锡《庞居士误放来生债》第三折)
b.几百船的妇人一齐走上岸去,竟把苏堤立满,几乎踏沉了六桥。(李渔《十二楼拂云楼》)
(60)a.他听见婆婆出去店中去了,忙起来,且开了后门闲话。(《型世言》第三回)
b.转到下处,打开了门,上楼去睡。(《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所以我们说,“一元动词带宾句”的产生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来源,而实质上却是相同的,由于其中的动词,或单独、或构成述补式时,既表示行为动作,又指出了这一行为带来的结果状态,当动词前的施事不出现,整个语义强调凸显其结果义时,这种句子就产生了。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两种来源只是就理论上说的,并不是说所有的“一元动词带宾句”都必须经历这样的发展历程。比如同样经常用于“一元动词带宾句”的“烂”、“瞎”、“哑”等,我们就很难在文献资料中梳理出其具体的发展路径,它们应该是在“一元动词带宾句”产生并逐渐成熟,说话人已认识到其所表达的特定意义后,根据这种句子的构造规则自由创造的。
参 考 文 献
付义琴 赵家栋(2009)潢川方言中“得”的一种特殊用法,《中国语文》第2期,北京,176-177页。 郭继懋(1990)领主属宾句,《中国语文》第1期,北京,24-29页。
韩景泉(2000)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现代外语》第3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出版社,广州,261-272页。
胡建华(2008)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论元和宾语从抽象动词“有”到句法信息结构接口,《中国语文》第5期,北京,396-409页。
李临定(1984)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汉语学习》,延吉,1-10页。 刘丹青 徐烈炯(2007)《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刘探宙(2009)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中国语文》第2期,北京,110-119页。 刘晓林(2007)也谈“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中国语文》第5期,北京,440-443页。 马希文(1987)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句式,《中国语文》第6期,北京,424-441页。 潘海华 韩景泉(2005)显性非宾格动词的句法研究,《语言研究》第3期,武汉,1-13页。 沈家煊(2003)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北京,17-23页。
(2006)“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中国语文》第4期,北京,291-300页。
(2009)“计量得失”和“计较得失”再论“王冕死了父亲”的句式意义和生成方式,《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北京,15-22页。
石毓智(2007)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语言科学》第4期,北京,39-51页。
帅志嵩(2008)“王冕死了父亲”的衍生过程和机制,《语言科学》第3期,北京,259-269页。
孙朝奋(1988/1994)汉语数量词在话语中的功能,戴浩一 薛凤生编《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139-158页。
王 力(1958/1980)《汉语史稿》,中华书局,北京。
徐 杰 (1999)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当代语言学》第1期,北京,16-29页。 (2001)《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徐通锵 (1998)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及其历史演变,《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北京,11-21页。
俞理明 吕建军(2010)“王冕死了父亲”句的历史考察,《中国语文》第1期,北京,32-42页。 张伯江(2002)“死”的论元结构和相关句式,《语法研究与探索》
(十一),商务印书馆,北京。 朱行帆(2005)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句现象,《现代汉语》第3期,广州,221-231页。
Perlmutter,David M(1978) Impersonal Passive s and Unaccusative Hypothesis. 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y(4),157一189. Kuno, S(1987)Functional Syntax: Anaphora, Discourse and Empathy.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10044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fuyiqin26@126.com)
On the Historical Sources of Wangmian si le fuqin (王冕死了父亲)
Fu Yiqin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not only on the generation of Wangmian si le fuqin, but other similar sentences. Historically, the unaccusative verbs in this sort of sentence have two origins: one of which was direct from transitive verb, while the other of which came from omitting the previous morpheme in predicate-complement structure. The two sources are consistent in essence.
欧姆定律的来源范文第3篇
中网与北京奔驰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自2007年起,北京奔驰就一直与中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一次签约未来3年的赞助协议,今年尚属首次。这足以说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网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设置最全、级别最高、参赛球员最多的综合性网球赛事,如此巨大的进步不仅在专业网球圈内有目共睹,其商业价值更是得到了赞助商们的高度认可,中网已经成长为一名充分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更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与前景。
北京市政府、中国网协、中网组委会和北京奔驰等各方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北京团市委书记常宇进行了致辞,对北京奔驰在中网及中国网球的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特别感谢奔驰及多家赞助商对中网的大力支持。发布会上,2012年中网赛事的官方指定用车也闪亮登场。北京奔驰携旗下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E级轿车、C级轿车与梅赛德斯-奔驰GLK豪华中型SUV车,将共同在今年的中网赛期为世界顶级网球运动员及各界贵宾提供舒适而尊崇的出行服务,到时,C级无甲醛势必会成为的焦点。
伦敦奥运硝烟散尽,作为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顶级体育赛事之一,2012中国网球公开赛将在今年中秋、国庆的超级黄金周闪亮上演。组委会日前公布了正赛名单,众多星光熠熠的大牌球员将在金秋的北京国家网球中心为球迷们奉上最震撼的巅峰对决。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球迷需求,今年中网打造了更加丰富的票品类型与组合,从外围球场票到钻石家庭套票,从全程通票到巅峰套票,九大明星产品给了大家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多重优惠更是从预售期一直持续到赛期。现阶段购买中网看台门票(套票、通票除外),可以享受买一张加100元获赠第二张的超值优惠,几近五折的超值优惠,给力程度尤甚往年!此外,为了能让更多人平价享受贵宾待遇,组委会特别将VIP单座拆分售卖,现阶段优惠8.8折,球迷们只需支付800多元即可占据钻石球场的黄金视角,同时享有五星级酒店现场提供的餐饮服务,完全尊贵体验!
欧姆定律的来源范文第4篇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积累成就未来,成功源于努力》。 成功这一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虽然,只有那么简单的11画,但又有谁能去揣摩它,争取它,并且真正的得到它呢?在刚刚结束的学业水平测试中,我们高二年级的很多基础较好的同学们学习努力,积累点滴,取得了4a、3a的好成绩;许多基础原先不够好的同学经过非常刻苦的努力,也成功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成功是件难事。你不可能对要读的每门课程都兴趣盎然,你不可能和每名带课教师都相处顺利,你也不可能每次都遇上看起来和现实生活有关的作业。而且,并不是每件事,你都能在头一次尝试时获得成功。但那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最成功的人们往往也经历过最多的失败积累,而事实证明只要不断积累,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同学们,你们知道么?j.k罗琳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被出版商拒绝了十二次才最终出版;迈克尔乔丹上高中时被学校的篮球队刷了下来,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他输了几百场比赛、投失过几千次射篮,但最终他成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小巨人姚明姚明刚参加nba打球的时候,连nba里最低层次的球员都可以欺负他,真是奇怪那么大的个子也会被欺负?果不其然,经过5年的刻苦努力和点滴积累变身成为nba全联盟第一中锋。这些都是源于他在训练场上刻苦的训练,勤奋认真的努力,所流的汗水也正是他走向成功的秘密。
无数的事实证明,积累是成功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保证,努力是成功的桥梁!实践证明,只有不断积累才能成就未来,只有反复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曾经看过林肯的传记,了解了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他后来的成就,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既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仿佛生活在荒郊野外,距离学校非常远,既没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更缺乏生活上的一切必需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天要跑二三十里路,到简陋不堪的学校去上课;为了自己的进修学习,要跑几公里路去借几册书籍,而晚上又要靠着燃烧木炭发出的微弱火光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处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但却能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模范人物。最伟大的事业,只要从最简单的工作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便能达到事业的顶峰。学习上的成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还记得在2月份的小高考模拟考试中,4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我没有取得一个a,但是在接下来的复习和学习中,我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一轮复习、二轮综合复习的节奏,不断努力,在每周的小考中我不断进步,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同学们,成功只会敲有准备者的门,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历经十一年的努力和积累才有了高二年级1500余人次的a。同样,经过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努力,历经十二载学习的积累,我们的高三学长们将迎来高中阶段的最重要一次考验,还有二十多天我们的学长们将走进高考的考场,这二十多天里,我们高
一、高二的同学和高三的学长们战斗在一起,战斗在同样的一所学校,努力在一样的课堂,我们一起抓紧现在点滴的时间,做好最充分的积累,不断努力,共创一中的新成功!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国旗下讲话政教处xxx 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珍惜幸福学会感恩》。
昨天,5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助残日,我校连续九年用回收瓶罐的钱看望特殊学校的聋哑儿童,九年里先后1000余人次给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儿童、智障学生送去文具、玩具、新年礼物和文艺演出,奉献了爱心,播撒了幸福。我们很多同学也因此懂得了珍惜,学会了感恩。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们仍然也有部分同学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觉得这一切是应该的,也不懂什么是感恩,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没想到过要回报。其实,自然界到处都是感恩的和谐与平衡:大地给了树木一片沃土,因为感恩,大树反赠给大地一丝凉意,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而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而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而把大地银装素裹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感恩之心呀。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天,我们不仅享受着空气、阳光和雨露,更重要的是我们享受着太多太多的他人给予我们的爱。大自然都懂得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在享受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一种责任。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人生来就应该为你付出什么。人们对你付出这般的爱,是因为他们有责任感,他们有一颗仁爱之心。如果你享受了别人的优待和关照,就要心存感激。否则你永远也不会懂得“爱”的真谛,也不配得到这一切。 感恩无边,一句语言、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诠释感恩的真谛与内涵。经常想一想吧!同学们,你拥有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为你付出;你享受的甜蜜生活,是因为有很多人为你付出辛劳和汗水。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心存感恩,学会感恩,从我做起。 作为学生,首先要勤奋刻苦,学业有成,从而报答父母、社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
尊重父母的劳动,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到不吃零食,不浪费粮食,不乱花钱。关心体贴父母,要常说感恩的话、勤做孝敬的事。 学会感恩咱们的老师:见面一句温馨的问候,你尊敬了老师;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你珍惜了老师的劳动成果;倾听老师的教导,并知错就该,你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锻炼身体,积极上进,你送给了老师无比的欣慰。
学会感恩,还要让我们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课间与午休时,不大声喧哗,因为安静属于大家
欧姆定律的来源范文第5篇
一个旅人沮丧地坐在路边,他的钱全部遗失了。天使给了他足够的旅费,旅人高兴地踏上了归途。
一个作家年轻英俊,生活美满,有一个貌美温柔的妻子。但是他却显得很不快乐,他总是期望自己能过上王公大臣般的贵族生活。
天使没有给他王公大臣般的贵族生活,反而让他失去了一切他的才华、容貌、财富和妻子。过了一个月,天使回来了,还给了作家从前的一切。
当天使再次降临这里时,作家一家三口正快乐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哲理启示】:
欧姆定律的来源范文第6篇
林地是最重要的森林资源,是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态安全、生态质量、经济发展与稳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在全开展清理整顿非法征占用林地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 清理整顿目的:
通过开展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工作,遏制当前非法征占用林地的势头,依据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的行为,进一步强化林地保护意识,规范林地管理完善林地保护制度。
二、 清理整顿内容
(一) 林地审核审批程序落实情况
主要根据《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合国森林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合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规定的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是否存在未经林业部门审核,没有《林地使用审核同意书》,其他部门违规审批的林地上建设项目。
(二) 强占林业用地情况
建设单位未经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审核审批擅自在林地上施工 的建设项目。
(三) 少批多占情况 在经林业部门审核,国地资源部门审批,但是少批多占,蚕食林 地,根据审批的林业用地上建设项目地理位臵图,征占用林地现状图,界定的界限与实际占用林地界限是否一致,如果超出审批面积,超过多少。
(四)处罚
对未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立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 。
三、 工作要求
各乡(镇、街道)林业站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保证清理整顿工作进度。
依据森林法等有关规定要求,要认真上报违法征占用林地的地块、小班、面积,做到无一漏报,于2005年
月
日前上报到林业局。
新 民 市 林 业 局
欧姆定律的来源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