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精选9篇)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1篇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GB/T 28001-2001
批准日期 2001-11-12 实施日期 2002-01-0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GB/T 28001-2001 1 范围本标准提出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减小因组织的活动而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b)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c)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d)向外界证实这种符合性; e)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f)自我鉴定和声明符合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所有要求意在纳入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本标准针对的是职业健康安全,而非产品和服务安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3.2 审核audit 见GB/T 19000-2000中3.9.1的定义。3.3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3.4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5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6 事件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es”。3.7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 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8 不符合 non-conformance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3.9 目标objectives 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3.10 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OHS)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3.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份,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12 组织organization 见GB/T 19000-2000中3.3.1的定义。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3.13 绩效performance 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注1:绩效测量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注2:“绩效”也可称为“业绩”。3.14 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3.15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3.16 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3.17
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 4.1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4章描述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如图1所示。图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如图2所示。管理评审 审核 职业健康 绩效测量 安全方针 的反馈 策划 图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 a)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b)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 c)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d)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e)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 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4.3策划 策划如图3所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审核 策划 绩效测量 的反馈 实施和运行 图3 策划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含: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提供)。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 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4.3.3和4.3.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4.3.3目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 法规和其他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 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相关方的意见。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 a)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4.4实施和运行 实施和运行如图4所示。策划 审核 实施和运行 绩效测量 的反馈检查和纠正措施图4 实施和运行 4.4.1结构和职责 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并予以沟通,以便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组织应在最高管理者中指定一名成员(如:某大组织内的董事会或执委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职责,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确实施,并在组织内所有岗位和运行范围执行各项要求。管理者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组织的管理者代表应有明确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b)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表明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对于其工作可能影响工作场
所内职业健康安全的人员,应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或)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做出适当的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 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在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效益; 在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见4.4.7)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 职责、能力及文化程度; 风险。4.4.3协商和沟通 组织应具有程序,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组织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员工应: 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 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 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见4.4.1)。4.4.4文件 组织应以适当的媒介(如:纸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描述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b)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注:重要的是,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4.4.5文件和资料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以确保: a)文件和资料易于查找; b)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被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凡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d)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对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文件和资料予以适当标识。4.4.6运行控制 组织应识别与所认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进行策划,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执行: a)对于因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建立并保持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d)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以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并做出响应,以便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和伤害。组织应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和程序,尤其是在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程序。4.5检查和纠正措施 检查和纠正措施如图5所示。实施和运行 审核 检查和纠正 绩效测量 措施的反馈管理和评审图5 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组织应建立交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程序应规定: 适合组织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的监视; 主动性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1)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 记录充分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以便于后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析。如果绩效测量和监视需要设备,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此类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1)包括3.6注中的“near-miss”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a)处理和调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b)采取措施减小因事故、事件或不符合而产生的影响; c)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d)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这些程序应要求,对于所有拟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为消除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任何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
重性和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组织应实施并记录因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任何更改。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健康安全记录以及审核和评审结果。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职业安全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并记录保存期限。应按照适于体系和组织的方式保存记录,用于证实符合本标准的要求。4.5.4审核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审核方案和程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以便: a)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 1)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划安排,包括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 3)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b)评审以往审核的结果; c)向管理者提供审核结果的信息。审核方案,包括日程安排,应基于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和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程序应既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又包括实施审核和报告审核结果的职责和要求。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组织外部。4.6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如图6所示。检查和纠正措施 内部因素 管理评审 外部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图6 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管理评审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应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他要素。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2篇
4.4.2在装置控制室附近应设安全专用室,室内应备有安全防护服、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洗眼器、应急药品等。
4.4.3在主分馏塔进料泵、回流泵和再生塔进料泵附近,应设置人身中和池、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在装置内应设置设备工具中和池。
5.7.10苯酚、丙酮灌装厂房应机械通风、苯酚灌桶点应设事故淋浴器和洗眼器。
5.10.1含氟化氢物料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内,其周围应设围堰和明显的安全标志。区内应设人身中和池、设备工具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5.10.5 装置内应设安全专用室,内设中和池、淋浴器、洗眼器,并备有安全防护服和急救药品箱。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
4.1.4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小于15m。并根据作业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
4.6.5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应设计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32—93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3篇
水泥企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工作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影响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的因素较多,如,高粉尘、高噪音、高温、高空、作业面狭窄和大型设备检修复杂等。随着行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大量新型水泥生产线的设计和投产,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可能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如何通过改建、扩建及技改减少和避免相关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2 标准调研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就已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但大多数企业至今对职业病仍缺乏足够的了解与重视,一些职业病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水泥行业没有一个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国家标准,一直以来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和《水泥工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等。为此,我院与各水泥设计院共同编制了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范》。
新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型干法水泥工厂生产和技术装备大型化及操作与管理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贯彻安全至上的原则,特别强调技术先进、设施可靠和经济合理,从源头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同时,本着专业化的原则,本标准未涉及矿山部分的职业健康安全设计要求。
3 标准主要内容
3.1“三同时”的规定
新标准在总则中,强调了劳动安全、职业卫生设计的“三同时”,即必须执行劳动安全、职业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贯彻安全至上的原则,将整体预防的思想运用于设计中,减少可能的风险。
3.2 厂址选择和厂区布置
水泥工厂的选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结合水泥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特点、有害因素危害状况,建设地点环境、水文、地质和气象等因素,为保障人群职业健康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
本标准在选址一节中提出,应考虑风向频率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减少对居住区大气环境的污染。季风区水泥工厂应布置在城镇和居住区最小风频方向的上风向;主导风向区水泥工厂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异明显,同时规定应根据地域特点,综合考虑最小风频、污染风频和污染系数三者关系选择厂址,尽可能减少水泥企业对周边地区的危害。
厂区布置中规定总平面布置应尽可能根据污染严重程度合理布置,通过布局降低水泥工厂设备噪声和粉尘造成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危害。例如:由于磨机、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噪声、振动较大,为减少振动对人员和其它设备的影响,规定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同时设置减震措施。由于煤粉制备车间污染较其它车间严重,考虑到尽量减少对其它车间的影响,因此适宜单独布置。而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异味,对周边人的健康存在一定危害,特规定污水处理设施宜布置在厂区的一侧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3.3 厂区道路安全
水泥工厂厂区道路上空,常需架设各种管线、皮带运输通廊、高压电缆、吊床栈桥或人行天桥和各种构筑物,同时厂区内各类物资流转频繁,为确保行车安全,本标准对跨越道路上空架设管线、建构筑物距路面的最小净高做出规定。其最小净空高度采用行驶车辆的最大高度或车辆装载物料后的最大高度另加0.5~1m的安全间距,据此规定跨越道路上空架设管线的最小净高不得<5m,跨越道路上空的建构筑物距路面的最小净高不得<4.5m。
3.4 建筑安全
标准对厂房的层高、安全出口、工作平台防护和人孔门设置等,在原有基础上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
例如:设在基准面2m以上的捅料孔及其取样和检查点,规定应按需要设置平台、逃生通道等安全设施。本标准在编写中强调在设置平台和逃生通道时,要综合考虑风向等条件的影响,避免高温气体或物料喷出时伤害作业人员。
楼梯的一个梯段高度,原水泥工厂设计中执行的是不超过3.5m,在本标准中放宽至4.5m,特殊情况下不宜超过5m,主要考虑到现有水泥厂设计过程中一般厂房层高为4.0~4.5m左右,若定位梯段高度不宜超过3.5m,则绝大多数楼梯须设转折平台,但这样又往往难以满足其平台上方净空高度要求。同时规定斜梯踏板和平台等在设计中应考虑防滑措施。
3.5 生产和设备安全
水泥工厂设备检修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每年均有检修人员由于未严格执行上锁挂牌制度而身亡的报道。为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检修人员的安全,标准以强制性条款的方式规定水泥生产线多台连锁遥控、程控的生产设备附近,必须设置可机旁锁定的开停按钮和中控、现场操作切换的开关。控制系统应设有必要的互锁保护装置。期望通过设计过程控制,减少设备和生产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
标准强调磨机等设备位于机旁的控制装置要具有可靠的锁定装置,以及醒目的开关位置标志,同时采纳原《水泥工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中现场必须设有预示开车声光信号装置的规定,确保设备开机时有清晰明确的信号,进一步防止磨机等大型设备开停机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害,尤其指那些需要进入内部进行检修的设备。
3.6 防尘和防毒
近年新设计和改造的水泥厂,设计过程中已非常注重对粉尘的控制。水泥粉尘直接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设计中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车间内操作地带粉尘满足相关限值要求,防止粉尘对工人的危害。本着预防为主的思想,本标准沿用原有水泥工厂相关规范对放散粉尘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设计规定,要求采取密闭措施,减少粉尘逸出,通过采取自控与遥控措施,避免操作人员与粉尘直接接触,减少伤害。
防毒、通风重点关注事故风机的配备及选型,本标准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指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防爆型或防腐型风机,同时应采取防止气流短路的措施,达到减少风机异常情况出现的可能,确保各种异常条件下均能正常启动和运转。
防毒部分新增加一条配备安全喷淋及洗眼器的要求,特别强调接触酸、碱和有机物等有毒、腐蚀性物质场合区域要求设置中和溶液和提供冲洗皮肤或眼睛的供水设施。安全喷淋、洗眼器是职业安全卫生必备的应急、保护设施。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通过快速喷淋、冲洗,把伤害程度减轻到最低限度。
3.7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处置废物的方式,具有投资少,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多在水泥工厂改建、扩建时实施。但是,由于处置废物,特别是处置危险废物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问题,因此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贯彻国家和地方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从源头进行控制。由于协同处置废物的专用设计规范正在制定过程中,本标准仅在总则中对利用水泥窑进行废物的协同处置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问题给以原则性规定。
3.8 防噪声和防振动
随着设备的大型化,以及工艺本身特点,噪声逐渐成为水泥厂最为严重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危害。据报道, 处在90dB噪声环境下30年,语言听力损伤614%;140dB以上噪声能引起耳鼓膜破裂,甚至双耳完全失听。噪声还能引起头痛、头昏、心悸、耳鸣、记忆力减退、脑血管功能紊乱和条件反射异常, 甚至能引起孕妇流产率、畸胎率增加以及使一些疾病加重。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使人烦躁、疲乏、反应迟钝,容易引起事故。
控制噪音的最佳方式就是从设计、从源头采取有效措施。从设备选型、隔声室的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将噪声的影响降到最低。破碎机、球磨机等大型高噪声设备,作隔声处理费用大、设施复杂、生产管理又不方便,难以实现,一般可以采取在车间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及顶板设置吸声材料,或在设备上方及侧面设置空间吸声体等措施。同时,为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传播,罗茨风机、空气压缩机等应设单独厂房,但布置有困难必须放在生产车间内时,应封闭成单独的风机房,并在进出风管及旁路管道安装消声器,送风管道可采取设在地下或包上隔声阻尼材料等措施。其它振幅、功率大的设备也应设计减振基础。
4 小结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4篇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案例。
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介绍了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了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的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此,本节共设置了二部分的内容:“
一、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
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本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通过介绍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发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的探讨,并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受到信息侵害时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觉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2.了解网络使用过程中的道德规范。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通过教师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重点有感性的认知,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3.尝试让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身边信息安全方面的事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四)教学重点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避免受侵害的方法。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五)教学难点
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在受到信息侵害时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多讨论,多探究,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有比较丰富的上网经验。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教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45分钟
学生分组 两人一学习组(一台计算机)两列一讨论组 建立学校交流平台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主要内容。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
2、引入
播放视频(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列举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还存在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不良行为。学生看视频,思考问题,自由发表看法。
引出网络道德问题。
3、新课学习
一、网络道德规范 案例学习
案例一:不良信息毒化网络“空气” 案例二:网上犯罪
案例三:虚假信息严重影响网络信息的可信性。案例四:垃圾信息泛滥案例(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学生思考:
1、每一个案例说明网络活动中存在什么问题?(学生总结出网络活动中存在的四大问题)
2、小组讨论:在网络活动中,该如何避免受到不良信息侵害? 教师提问并总结
教师布置探究任务:搜索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全文。
教师:为了维护信息安全,我们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要切实做到下面几点: 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不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不做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事。
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教师布置探究任务:两人一组上网查找介绍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并学习,并把做好的内容发送到在学校交流平台上并讨论。(教师提供专业网站)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在学校交流平台上参与讨论。
教师总结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4、课堂小结
一起回顾所学知识点: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6篇
湘公通[2011]82号
各市州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局:
为规范全省社会消防安全职业培训行为,促进社会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109号令)的要求,现就加强和规范我省消防安全职业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大力推动社会消防安全职业培训发展。鼓励和扶持社会单位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职业培训。全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消防安全职业培训的单位或机构,须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批准。各市州至少建立一所以上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安消防机构应通过劳动监察和消防监督,依法对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和专业培训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和技能培训;在保安、电工、焊工等职业的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中,积极开展消防专业技能培训。从事消防安全职业培训的单位或机构,应在批准范围内,认真组织社会消防安全职业培训或相关专业教学任务,积极协助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职责,采取校企结合、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单位新上岗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广泛开展职工消防安全教育。
二、依法加强对社会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审批管理。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各类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审批与管理。申请设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社会单位和个人,可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申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受理申请后,征求省公安消防总队的意见,省公安消防总队应配合对申请成立的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设施、设备、器材等情况进行核实,并出具书面意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国家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综合省公安消防总队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审批,并抄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批准的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到省民政厅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在省内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同时报省公安消防总队备案。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应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
三、全面规范社会消防安全职业培训行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公安消防总队成立由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湖南省消防安全职业培训专家委员会,负责全省消防安全专业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技术指导。全省消防安全职业培训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各级社会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严格按照审批的培训类别和范围进行培训。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参加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以及根据特定形势进行的特定岗位培训,应在省消防安全职业培训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实施;其他岗位消防安全职业培训,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公安消防部门指导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由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其培训授课内容及教学大纲按相关规定执行,实行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内容,统一证书。
四、严格社会消防安全职业培训质量管理。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各类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管理,要会同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学质量监管,指导培训机构按照规定的培训内容、课时组织培训教学。坚持消防安全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培分离的原则,需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建(构)筑物消防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后,由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的发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它岗位人员,经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后,可参加由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公安消防部门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的,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发全省统一的职业培训证书。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不得设立培训机构和组织相关职业培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严禁以消防安全培训为名推销消防产品和器材,严禁以任何形式减少或变相减少培训课时或教学内容。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对辖区社会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日常监管,并于每年4月底之前,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书面监管意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公安消防总队,每年对社会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审查,审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培训不规范、质量不合格、管理混乱的培训机构及时督促整改,情节特别严重的应予以取缔。
附件: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条件
湖南省公安厅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100万元以上;
(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
(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专(兼)职教员队伍中,专职教员应当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10人;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当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2人。专(兼)职教员应当取得相关教学资格。
(五)有同时培训200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和消防器材操作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教室总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照明通风条件良好,配有供200人使用的标准课桌椅,讲台、黑板、多媒体投影等设施设备。消防器材包括:各种类灭火器(每种不少于5具),供操作训练的干粉灭火器50具,推车10台,过滤式空气呼吸器100个,缓降器及其体验装置5套,消火栓操作设备5套。
(六)申请承担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培训的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同时培训300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有专门的消防器材操作训练场地,并设有技能设备教学演示室。教室总面积不小于700平方米,照明通风条件良好,配有供300人使用的标准课桌椅,讲台、黑板、多媒体投影等设施设备。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7篇
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烟草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
摘要:文章阐述了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提出了烟草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并指出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作 者:李忠平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期 刊: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Journal: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5)分类号:X922 F273关键词: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 烟草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8篇
最近,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组织在北京召开了《水泥工厂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水泥协会、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南京凯盛水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设计和研究单位, 同时, 还邀请到拉法基瑞安水泥、北京新北水水泥有限公司等水泥企业的20位专家和代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标准定额总站吴佐民站长主持会议,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梁峰到会并发言。
审查会上, 与会代表对水泥工厂从选址、布置、道路、生产控制、设备、建筑到职业卫生等方方面面进行一一讨论, 尤其对涉及强制性条款进行了充分讨论, 会场气氛非常热烈。最终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按审议意见修改后的标准送审稿。
学术规范与职业道德 第9篇
一、《中国电影名片快读》:路海波主编之书
先举个“包工头”的例子——中央戏剧学院路海波教授主编了一本《中国电影名片快读》(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快读》)。其“编前絮语”云:“本书筛选出中国电影名片近百部,分设背景搜索、故事梗概、精彩场面、欣赏指导、专家建议五个栏目,多角度地介绍、分析、欣赏、评说,让读者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对其有一个基本把握,在观摩时得到更大的欣赏快感,在欣赏中了解和掌握电影文化,从而达到健全心智、拓展素质、提升精神、改变气质的目的。”谁能想到,在这殷切的期望、高尚的陈义背后竟是一片抄袭剽窃的狼籍呢?
《快读》选取了99部中国电影,由N女士、J女士、G先生等37人撰写。据初步核查,99篇之中,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内容来自郑雪莱主编的、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册《世界电影鉴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郑编各篇的文字较长,路编各篇的文字较短,上述女士、先生遂以摘录+改写的方法抄而剽之。不必说容易相类的“背景搜索”,也不必说“不谋而合”的“故事梗概”,只消看看本应见仁见智的“欣赏指导”、“精彩场面”和“专家建议”,即可知道笔者所言不虛。
下面是陆弘石关于《大路》的“鉴赏”和N女士对此片的“欣赏指导”的摘录——
陆:《大路》是一部形态独特的影片,这不仅是指它在声画结合方式上采用了“配音片”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指它那浪漫飘逸的精神风貌,无疑令人产生对“诗化电影”的联想。(《辞典》续编,第45页)
N:《大路》是一部形态独特的影片,它不仅在声画结合上采用了“配音片”的形式,更展示了一种浪漫飘逸的精神风貌,令人产生“诗化电影”的联想。(《快读》,第17页)
陆:首先,在结构上,影片借鉴了诗对生活的简化方式。不仅以富于跳跃性的、极为俭约的视觉手段交代了金哥的身世,而且也简化了主人公们的人物关系……影片以随意性较大的块状结构组织。简洁而又主动地推进剧情进展。从而避免了拖泥带水和过于纠缠于因果关系的被动叙事。(《辞典》续编,第47页)
N:本片的结构借鉴了诗对生活的简化方式,以跳跃性的、简约的视觉手段交代了金哥的身世,也简化了主人公们的人物关系……此外,影片以随意性较大的块状结构组织,简洁生动地推进剧情发展,避免了拖泥带水和过于纠缠因果关系的被动叙事。(《快读》,第18页)
陆:其次,影片对场景的选择和营造,也较多地运用了虚实相间的诗法技巧。一方面,影片注重以长镜头段落渲染环境气氛,以使渗透着情感内容的环境与人物的人格风采相得益彰,如……另一方面,则通过诗配画的方式(如……)和排比方式(如……),富于表现力地呈现出人物的内心经历。(《辞典》续编,第47页)
N:影片对场景的选择和营造较多运用了虚实相间的诗法技巧。一方面,影片注重以长镜头段落渲染环境气氛,另一方面,则通过诗配画的方式和排比方式,富于表现力地呈现出人物的内心历程。(《快读》,第18页)
陆:再次……影片突出地运用了象征的方法,这一特点,从影片一开始的定场诗般的序幕段落中,便引人注目地显示出来。这一序幕段落是伴随着序歌《开路先锋》而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而那在青年路工脚下诞生的“大路”,则无疑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懈奋争的自由解放之路。这种意、象并举的象征化影像构成,在影片结尾时更具神韵。那一组丁香幻见金哥等人从血泊中站立起来的叠印画面,不仅为影片带来了“卒章显其志”的升华力度,而且使影片的浪漫飘逸的诗化风格显得完整而统一。(《辞典》续编,第47页)
N:此外,本片还突出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比如,影片开始的定场诗般的序幕段落——《开路先锋》……被路工们筑成的大路则象征中华民族不懈奋争的自由解放之路,这种意象并举的象征化影像构成,在片尾幻见一场更具神韵,也使影片浪漫飘逸的诗化风格显得完整而统一。(《快读》,第18页)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N女士撰写的《万家灯火》的“故事梗概”和“欣赏指导”采取的是同样的办法,抄袭剽窃的也是陆弘石的文章(《辞典》三编,第138~141页)。而她关于《松花江上》的“精彩场面”、“欣赏指导”和“专家建议”三处的文字,则来自于卢伟力的文章(《辞典》续编,第103~108页)。
如果她老老实实抄袭也还算对读者负责,不幸的是,为了适应主编为此书的“趣味性”和“鉴赏性”而设计的“精彩画面”、“欣赏指导”、“专家建议”等栏目的要求——N女士对原文进行了肢解和删节,如此一来,被她对影片的分析也就支离破碎,难以精彩。这一点在对《松花江上》的抄袭中表现得甚为明显。比如:卢伟力指出,此片将“高度提炼”和“强烈夸张”的技巧结合起来,“创造出来一种新的境界——‘简’的境界”:
松花江上,人物的情绪涨落很大,哀可以动天,没有强烈的夸张,不可能表达出惨到极致,但没有高度的提炼,极度的控制,则会流于煽情。金山确实能将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例如“日本人进村”一场戏,妞儿失去了父亲,国土又遭敌人践踏,是至悲的戏。金山运用了强烈夸张的手法,通过结合场面调度的镜头布局、通过声画蒙太奇、通过“比”、“兴”手法,对日本侵略者践踏我大好河山的罪行做了血和泪的控诉。这场戏,他是这样处理的:开始,镜头从屋顶“摇”到下面人群,市集上一片热闹景象;镜头再“摇”,见到妞儿与其父自远而至,这时,画外传来马蹄声,人群闻声散开,日军马队自远而至。接着是一个马队自画面右方奔向左方的特写,镜头从马上的日军“摇”到马蹄——观众马上意识到践踏开始了。人群继续散开,妞儿爹躲避不及,被马队踏死,妞儿扑向其父,她的震天的哭声与马队的践踏声交织在一起,妞儿哭爹的惨状与马队踩死人后扬长而去的张狂交叠在一起。待马队站定,只见一个日本人出来训话,另一个则张贴告示,侵略者的声音又与哭声交叠在一起。这时,前景是占画面很大部分的日军,远景则是只占画面一小角的中国老百姓。日军训话完毕,马队走了,镜头“慢摇”到人群,之后,又“慢摇”到妞儿。这时,哀号已化为啜泣,而远处又有一队日本兵列队走来,皮靴声响很
大,他们看也不看妞儿便走过去了。接着,镜头从妞儿悲痛的特写“摇”到一片凌乱的地上,又从被日军践踏得不成样子的土地上“摇”到告示上。(《辞典》续编,第107页)
N女士把这一段一分为二,将“例如”以前的文字,一字不漏地塞进了“欣赏指导”,而“例如”后面的文字,则放到了下面的“精彩场面”之中:
“日本人进村”一场戏,妞儿失去了父亲,国土又遭敌人践踏,是至悲的戏。金山运用了强烈夸张的手法,通过结合场面调度和声画蒙太奇以及“比”、“兴”、手法,对日本侵略者践踏我大好河山的罪行做了血与泪的控诉。(《快读》,第37页)
这一段,N女士改了四处:把“镜头布局”四字去掉,把“通过声画蒙太奇”和“通过‘比’、‘兴’手法”中的两个“通过”去掉,加上了一个“以及”,并将“血和泪”变成了“血与泪”。接下来,N女士把“市集上一片热闹景象”后面的一大段进行了拙劣的剪裁:
市集上一片热闹景象。妞儿和其父自远而至。这时,画外传来马蹄声,人群闻声散开,日军马队开来,镜头摇至马蹄。人群继续散开,妞儿爹躲避不及,被马队踩死,妞儿扑向其父,她震天的哭声与马队的践踏声交织在一起,妞儿哭爹的惨状与马队踩死人以后扬长而去的张狂交叠在一起。日军训话以后,马队离开,从远处又走来一队日本兵,皮靴声响很大,他们看也不看妞儿便走过去了,只剩下悲伤的妞儿和践踏得凌乱不堪的土地……(《快读》,第37页)
阅读卢文,读者可以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接一个的画面,可以借助想象体会导演对声画蒙太奇的运用。而阅读N女士之文,即使想象力高超的读者,也难以办到这一点——人们无法理解日军马队扬长而去之后,怎么会冒出训话的日军?日军马队“扬长而去”之后,为什么又来了个“马队离开”?人们会以为,妞儿震天的哭声一直持续,直至与皮靴的声响交织在一起,他们哪里知道此时妞儿的“哀号已经化为啜泣”。《快读》的主编在“编前絮语”中说:“配之以‘精彩场面’介绍,读者可在几分钟内了解一部电影,并得到阅读的愉快。”这个美好的许诺至少在这里落了空。当然,有时也有落实的地方。比如,在“专家建议”一栏中,N女士为读者提出了高水平的建议:“注意把握《松花江上》的主要成就:描绘中国人豪迈而深沉的感情、东北粗犷质朴的地方色彩及‘九一八’事变后生灵涂炭的悲惨状况,被当时的评论称为‘敌伪蹂躏之下东北人民生活的写真’。”(《快读》,第38页)遗憾的是,这一段话除了“注意把握”和最后一句引文外,都来自卢伟力。
与N女士做法相类的还有J女士、G先生等人。J为《快读》撰写了5篇文章,谈了《黑炮事件》《心香》《秋菊打官司》《大撒把》《天云山传奇》5部电影,J女士撰写的关于《黑炮事件》的“欣赏指导”(《快读》,第147~148页),显然来自仲呈祥、陈育新撰写的、对同一部影片的“鉴赏”(《辞典》一编,第791~792页)。J文“欣赏指导”共有三节,仲、陈文的“鉴赏”共九段,J文的第一节抄自于仲、陈之文的第二段。第二节抄自于仲、陈的第三段。第三节抄自于仲、陈文的第四、五、七、八段。J女士关于《心香》的文字(《快读》,第242页)来自戴锦华的“鉴赏”(《辞典》续编,第825~826页)。她对《大撒把》的“欣赏指导”(《快读》,第249~250页)则来自奚姗姗的“鉴赏”(《辞典》三编,第797~798页)。还有《天云山传奇》。J女士关于此片的“欣赏指导”(《快读》,第88-91页)抄自仲呈祥、陈育新写的“鉴赏”(《辞典》一编,第644~646页)。关于《血色清晨》的文字,《快读》的作者是G先生,其撰写的“欣赏指导”抄自于戴锦华(《辞典》三编,第698~702页)。
以上所列,是《快读》抄袭中的荦荦大者,其余诸抄恕不一一举列。此书主编在“编前絮语”中说:“本书顾问谢晋审定了人选片目,并提出很好的建议。”我想问一句:如果谢晋知道学界的窳劣分子在用他的名义造假,会提出什么建议?此套丛书名日“快读”,是否改成“快抄”更确切?
二、《悲情画传》:倪骏主编之书
“二道贩子”式主编的典型人物是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倪骏。亦即上一节中提到的N女士。之所以单单把她的名字再次公之于众,是因为她的抄袭剽窃格外突出——最近,某读者来信披露,她自称是独立撰写的《中国电影史》不但大量抄袭了陆弘石的著作(参见吴迪:《学术规范与职业道德——电影研究中的抄袭与剽窃》,载《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而且对章柏青的《中国电影电视》一书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抄袭剽窃,抄袭字数达九千有余。她在《快讀》中的行径则再一次证明这种行为绝非是她一时的疏忽。她主编的《悲情画传》(以下简称《画传》)告诉我们,抄袭剽窃已经成了她的治学方式和获取名利的重要手段。
《画传》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是该社推出的“中国电影百年经典书系·影人画传系列”之一,首印8000册。在读书市场萎靡的今天,这个印数端是可人。此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9位影界名人——乐蒂、李小龙、张国荣、阮玲玉、周璇、邱岳峰、赵丹、梅艳芳、上官云珠的生平、经历和业绩。篇幅长短不齐,长者47页,短者不足8页。文中人称不一,时而以“我”自谓,时而以“他/她”相称。且不说其体例上的混乱和编辑上的草率,仅就其内容而言,全书28万字,至少有25万字抄自他人著作。因抄袭者要将人家的整本书缩简为数千至数万字的文章,所以采取的是“跳跃式抄袭法”,即东摘一段西摘一段。请观其详——
1、“脆弱的金刚之身——李小龙”(《画传》,第21~42页)抄自祝春亭著《功夫影帝——李小龙》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祝著正文共393页,倪编从第5页(第1章“章首语”)抄起,一直抄到第351页(第22章“章首语”)。
2、“自恋的绿树红蔷——张国荣”(《画传》,第45~74页),抄自忱岳著《烟飞烟灭张国荣》一文(2003年4月9日~13日,《合肥日报》)。
3、“悲情的命运写照——阮玲玉”(《画传》,第77~100页)抄自唐汉编著《上海滩风月女明星》一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从第200页抄至347页。
4、“可人的精灵古怪——周璇”(《画传》,第103~150页)同样抄自唐汉编著《上海滩风月女明星》一书。此文在倪书中篇幅最长,计47页。因此,抄袭的也最多,即将上书的第16、17、18、19四章悉数抄入。
5、“生命的最终抗争——邱岳峰”(《画传》,第153~158页)一文共两节6页,除开头三行外,其余全部抄自李元撰写的《名优之死——怀念著名配音艺术家邱岳峰》一文。(此文最初发表于《电影故事》,网址:http://www.peiyin.com/2005/Article.asp?Articleld=401)
6、“文艺的大预言家——赵丹”(《画传》,第161~170页)共六节10页。抄的是向继东、黄宗英、李辉三人的文章。
7、“芬芳的烈焰红花——梅艳芳”(《画传》,第173~196页),抄自黃晓阳著《芳华绝代:百变歌后梅艳芳传》(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版)。此书的第2、4、5、7、8、9章尽数抄入,从28页抄至244页。
8、“时代的珍珠稻草——上官云珠”(《画传》,第199~246页)抄自陈复观著《上官云珠》(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所抄内容出自陈书的2、3、4、6章,计从55页抄到251页。
就抄袭者的付出而言,“文艺的大预言家——赵丹”一文抄得最为辛苦——翻阅的文本最多,抄袭的范围最大。如,此文的第一节的第一句即抄自向继东发表在《书屋》2001年第4期上的《重读赵丹的遗言——赵丹逝世二十周年祭》一文的第一句。第二节除个别字句外,全部抄自向文:第二节的第一段抄自向文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第二段抄自向文第二段的第10、11、12行;第三、四段是引用赵丹《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中的两节,而这两节文字恰好是向文所引的8段赵丹文章的末两段;第五、六段抄自向文的第11段;第七段抄自向文的第12段;第八段抄自向文的第13段。在这一节中,抄袭者做了两处比较明显的改动,一处是将向文的第一人称“我”改掉,向文第11段中有这么一句:“我还看到一份‘关于赵丹艺术生涯’的资料”,抄袭者改成了“根据一份‘关于赵丹艺术生涯’的资料记载”。另一处是,向文第13段提到曹禺:“连很‘听话’的曹禺,读了赵丹文章,他也写道:‘那是他在病床上的呐喊、呼吁、争论、劝说、诉苦,甚至是祈求!他对文艺发展前途的热烈盼望,点燃起每个人心中的火焰……读了赵丹的短文后,联想起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赵丹同志的遗文,虽然仅限于文艺,但他的心肠和用意是深远的、广阔的……’”抄袭者把“甚至是祈求”一句前面的文字去掉,只保留了“祈求”后面的文字。如此一来,曹禺的话就变成了抄袭者的话。
倪编此文的第三节抄自《黄宗英自述》(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黄宗英回忆赵丹的文字共五部分,第一部分的题目是“你忘了最重要的”,抄袭者把这个题目改成其文的二级标题,后面加了“我是个演员”,又将开头的87个字删掉,将后面的攫为己有。黄文第二部分的题目是“幸福进行曲”,抄袭者将这个题目改成此节的三级标题,把这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合为一体,选了其中的三、四两段,并改动了文中的个别文字,如,将“布满”改成了“充满”,将“作伴”改成了“相伴”,将第一人称“我”改成了“黄宗英”,将“重来一个”改成了时尚语言“重塑一个你”。
倪编此文的第四、五、六节都抄自李辉的文章《再听绝响——赵丹和他的狱中交代》(《赵丹自述》,李辉主编,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因为篇幅所限,抄袭者将李辉的文章东剪一句西剪一段,拼凑成文。可是抄袭者又不肯花时间梳理文脉,贯通文气,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人称变幻不定、逻辑乱成一团的表述——
跟黄宗英谈赵丹,总感到有些残酷。
“想到赵丹的事情,心里就发冷。”第一句她就这么说。然后,又去拿来一件厚睡袍把自己紧紧裹住。
然而,赵丹毕竟是赵丹,他总是有着艺术家的激情,性格中更有火爆的一面。当无休止的折磨、逼迫压得他喘不过气的时候,他也会突然如所扮演过的林则徐或者许云峰一样,拍案而起,说出平时不敢说出的话来。
我们感受到的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赵丹。这是一个弱者在与命运抗争,哪怕是可怜到极点的一种心灵挣扎。
文革后给他的结论他从来没有签字……(《画传》,第168页)
这五段文字分别来自李辉主编的《赵丹自述》一书的第104页、105页、104页、102页、105页。倪编此文的第一段的人称是“我”(李辉),第二段的人称是李辉眼中的“她”(黄宗英),第三段是李辉对赵丹性格的评论,第四段是李辉对赵丹狱中检查的感慨,第五段是黄宗英对李辉的讲述。这种倪氏“蒙太奇”的效果如何,无须细数。
倪编的“贡献”还不止于此,抄袭者有时还要画蛇添足——在本来通顺的原文上加上几个字。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类文理不通的句子:“赵丹被捕的直接原因,是按照叛徒来立案的。”(《画传》,第167页)李辉的原文是:“赵丹被捕是按照‘叛徒’来立案的。”(《赵丹自述》,第99页)。
在《画传》的扉页上,印着“本书编委会”的名单——主编:倪骏(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电影史学博士)。执行主编:姜睿文。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列)李元、李辉、沈岳、陈复观、林凯瑜、姜睿文、祝春亭、唐汉、黄晓阳。这些编委中除了林凯瑜、姜睿文二人之外,其余七人都是上面提到的作者和原编著者。倪骏似乎想用这个残缺的名单昭示世人——此书得到了作者和原编著者的授权。事实上,不必说漏掉的向继东、黄宗英,就是这些荣列“编委”的作者和原编著者原本对此书的出版也毫不知晓。也就是说,作为主编,倪骏既没有得到原作者的授权,也没有向他们支付稿费。所谓编委云云,不过是遮人耳目的骗术而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章第10条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多种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汇编权等等。第3章第24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合同包括6项内容,其中包括: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由于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无法指明的除外。第23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
揆之以上述事实,可以明确地说,路海波、倪骏违反了《著作权法》,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以及著作权人的财产权。他们所主编的书是抄袭剽窃之作。路海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艺术)成员、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电影艺术》编委、倪骏的硕导和博导。导师主编《快读》,学生主编《画传》,这是否也算是一种师承?倪骏在其博士论文的“后记”中说:“‘不仅要学做学问,更要学好做人!’这是刚进中戏的时候,路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的第一句话,历历在目,声声在耳!”(优秀博士论文文库)在话语与事实产生的巨大反讽面前,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上梁下梁”一类的俗话,我不做此联想。我想到的是“薪尽火传”这句古语。我关心的是,这种做学问与做人的哲学在高校,在学界有多大市场?这把“主编之火”将通过倪副教授的身体力行传给何人,传向何方?
三、《电影艺术欣赏》:高鑫主编之书
这也是一本“二道贩子”主编的书。主编者是中国传播大学电视系博导、教授高鑫。其主编的《影视艺术欣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初版分上下两册,上册是《电影艺术欣赏》,下册是《电视艺术欣赏》。在此书的序言中高鑫
说:“长达52集的《电影艺术欣赏》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的时候,我也断续看过,当时就觉得制作的相当不错,既有历史的追述,又有形象的体现;既有世界著名的导演,又有最经典的电影佳作。不由得感叹;真是一部用功之作。”“最近,我所执教的学院要出一套‘中外影视研究系列丛书’,我便利用这个机会,将《电影艺术欣赏》连同《电视艺术欣赏》的文学脚本汇编在一起,完成了这部影视艺术欣赏出版,也算了却我们多年的一个夙愿。”
高鑫的夙愿了却了,一位留美博士却因此发愿——2003年《电影艺术欣赏》的两位撰稿人之一王汉川自美国致信当年的合作者——另一位撰稿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一鸣,说他要越洋打官司,控告高鑫侵权。高鑫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其实用不着法院判决,高鑫已经不打自招——52集的电视专题片《电影艺术欣赏》的文学脚本共26万字,是李一鸣和时任山东艺术学院讲师王汉川两人分别撰写的,李、王拥有此书著作权。尽管高鑫把李一鸣、王汉川的名字写到了各节之后,但是他事先没有得到著作权人授权,事后不付给作者稿费,并且自封主编,当然是侵权行为。这是一种既图名又图利的侵权。它“虽无抄袭之名,却有抄袭之实”。(见叶继元等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
四、重提学术规范
上例说明,“包工头”和“二道贩子”主编形形色色,有的是有意违法,有的是无意为之。不管有意无意,他们都违反了学术规范,违背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通论》有这样一段话,很值得这两类主编一读:
目前有些学者以编或编著的方式把一些学者的学术作品结集出书,正常的编著程序应该是编者事先征得作者的同意,取得相关授权,与作者签订合同后才能将他人的作品交付出版社结集出版(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发表后超过50年的则不需授权)。同时,编者和出版社应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向作者支付稿酬并寄赠样书……然而,有些人私自将其他学者的文章结集出版,未与作者联系,也不支付稿酬。这里分两种情况:一是这些编者在书中标出原作者的名字,明告世人,此文并非我写。这样,编者虽不能将他人作品直接归入自己名下作为自己的成果,却占有了别人的稿费,即图利不图名型……这样的编著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但称其抄袭似乎又不大妥当,因为抄袭剽窃是将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也就是说,这种行为虽无抄袭之名,却有抄袭之实。二是所谓的编者会偶尔“漏”署一些名字,或者干脆将原作者的名字全“漏”掉,在封面上只署上自己的名字,有时也不写明是编还是著,企图误导读者。与第一种情况不同,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抄袭,视他人成果为己出,其目的是评职称,拿奖项。(叶继元等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頁)
安全员职业道德规范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