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教学设计范文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㈡过程与方法 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从而引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 1. 屏幕显示投影图自然差异: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①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位置
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包括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陕、晋、豫、冀、鲁、京、津)、东北三省、安徽北部等。
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
一、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
自然差异主要是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类型等均有明显差异;
2、屏幕显示投影图自然差异:《南方和北方地形图》
②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③在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二、屏幕显示投影图: (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上海、广州一一南方地区。 ④读图填表
区域 最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 年降水量 (较多/较少) 季节分配
南方地区 7月接近30℃ 1月O℃以上 较多 较均匀
北方地区 7月25℃左右 1月O℃以下 较少 主要集中在7~8月 季节变化明显
北方: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2:由学生自己完成,找学生讲解:
① 南北方河流在径流量和结冰期方面的差别和原因 ② 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及原因。
3、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① 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是否相同?
②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是否相同? [课堂小结] 略 板书设计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平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与探究 观察学校所在地的植被,了解其与当地气候的联系。
设问导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是否也有很大差异呢?
板书: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教师: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的前两栏“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其他不同
学生回答所填内容
教师:除了书中的举例,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表格中“其他不同”一栏你是怎么填的?
学生:生活主食方面,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运动项目;重要经济林木;
教师给予高度表扬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师: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师: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北方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主要形成原因”一栏,教师纠正、引导。
教师总结:北方和南方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就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北方是旱地,而南方是水田,这是因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也小,水资源相对较为短缺,所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旱地为主;相反,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田为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南北方人文差异的活动,教师点评。
课内小结: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教学设计
战宁 2011年12月 (课前准备:教学用品、给听课教师和学生分发学案、打开课件等) ....(师生互道问候)
【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这是咱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展示并解释学习目标: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农耕制度、传统运输方式、传统民居等)
【探究1】
(展示课件:探究1)
读课本第7页图5.9,小组合作,完成学案表格。 (小组合作探究:2~3分钟)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教师加以评价) (探究1结束)
(展示课件:探究1整理) (学生整理学案)
【探究2】
(展示课件:探究2)
读课本第7页图5.9,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示意图。 (小组合作探究:2~3分钟)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教师加以评价) (探究2结束)
(展示课件:探究2整理) (学生整理学案)
(说明内部差异:北京与哈尔滨、武汉与广州)
【探究3】
(展示课件:探究3)
读课本第9页图5.12和图5.13,小组合作,完成学案表格。 (小组合作探究:2~3分钟)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教师加以评价) (探究3结束)
(展示课件:探究3整理) (学生整理学案)
(说明其他差异:阅读材料)
【思考题】
(展示课件:思考题) 给大家出两个思考题。
小组讨论: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 (小组讨论:1~2分钟) (小组派代表回答思考题,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教师加以评价) (思考题结束)
【当堂检测】
(分发答题纸、投影展示当堂检测题)
(时间充裕的话:学生完成《复习方略》部分题目)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
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
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
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
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可以看出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
教师补充: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此,可以看出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看来河流流量的大小与气候有关系。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经常会出现洪涝灾害,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既然知道了灾害形成的原因,那么在我们心中一定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
板书:
4、从植被类型上
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幅景观图
教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北方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为气候条件不一样造成的。
教师:形成北方和南方在河流流量、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都是因为什么?
学生讨论形成答案:气候。
教师总结: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气候的影响,看来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承转: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另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同一个区域内也存在着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
引导学生作以下对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
北方地区:
北京与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材图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东北林海雪原;
南方地区:
武汉与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材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海南岛热带风光
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尔滨和北京的气候条件也有所不同。同属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与华北平原在自然景观上有显著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仍存在巨大差异。同理,我们可以看出同属南方地区的武汉和广州的气候条件也有差异,从图中反映出的海南岛与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景观也有明显的不同。
教师:总结活动1和2 ,北方和南方除了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上等方面有差异以外,你还能举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㈡过程与方法 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从而引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 1. 屏幕显示投影图自然差异: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①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位置
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包括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陕、晋、豫、冀、鲁、京、津)、东北三省、安徽北部等。
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
一、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
自然差异主要是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类型等均有明显差异;
2、屏幕显示投影图自然差异:《南方和北方地形图》
②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③在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二、屏幕显示投影图: (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上海、广州一一南方地区。 ④读图填表
区域 最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 年降水量 (较多/较少) 季节分配
南方地区 7月接近30℃ 1月O℃以上 较多 较均匀
北方地区 7月25℃左右 1月O℃以下 较少 主要集中在7~8月 季节变化明显
北方: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2:由学生自己完成,找学生讲解:
① 南北方河流在径流量和结冰期方面的差别和原因 ② 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及原因。
3、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① 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是否相同?
②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是否相同? [课堂小结] 略 板书设计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平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与探究 观察学校所在地的植被,了解其与当地气候的联系。
设问导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是否也有很大差异呢?
板书: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教师: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的前两栏“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其他不同
学生回答所填内容
教师:除了书中的举例,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表格中“其他不同”一栏你是怎么填的?
学生:生活主食方面,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运动项目;重要经济林木;
教师给予高度表扬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师: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师: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北方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主要形成原因”一栏,教师纠正、引导。
教师总结:北方和南方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就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北方是旱地,而南方是水田,这是因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也小,水资源相对较为短缺,所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旱地为主;相反,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田为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南北方人文差异的活动,教师点评。
课内小结: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研究表明, 当前,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大棚降温技术的运用并不令人满意, 有效降温技术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大棚建设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如自然通风、蒸发降温和外部遮阳等目前常用的降温技术,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研究内容对大棚降温技术在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大棚的工程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常用大棚降温技术
1.1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最经济的大棚降温方法, 主要来自于由空气或温度梯度所形成的压力差。研究人员通过对塑料连栋大棚各种通风孔的通风率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卷膜通风系统较天窗通风的通风率高至2.32倍;当风速为3m/s时, 大棚棚脊的通风率比棚拱底部的通风率大60%;在相同条件下, 防虫网可以导致通风率降低18%~22%[2]。垂直天窗通风可以导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随时间逐步下降至一个稳定的状态, 同时, 通过实验, 侧面窗口的自然通风对大棚通风率、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风率随风速呈线性增加。当农作物附近的空气流速高于棚顶附近时, 棚顶附近的温湿度比高于农作物附近的温湿度比。
通过对已有的自然通风技术研究分析, 发现风效应和浮力效应是在亚热带地区获得合适的微气候和通风率的主要控制因素。浮力效应不能完全被忽视, 但当外部风速超过2~2.5 m/s时其对自然通风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大棚, 在屋顶和屋脊采用相对较大的通风口可以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降温效果, 但当夏季温度过高或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时, 最好还需配合其他的降温技术予以辅助[3]。
1.2 蒸发降温
蒸发降温是最有效的调节大棚内温湿度的降温方法, 然而其适用性受限于当地的气候。
1.2.1 湿帘风机系统
近期研究人员通过在一个占地面积约为3 072 m2的8连栋塑料大棚内使用湿帘风机系统进行试验, 结果大棚内部平均温度较外部温度降幅可达到4.8˚C左右[4]。通过对湿帘风机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实验, 显示大棚的长度和湿帘的高度对于大棚内温度的变化相当的敏感。不同材质的降温湿帘对温度、相对湿度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基本因素能产生明显的差异, 实验表明采用片状木质湿帘大棚的农作物产量最高, 稻草制湿帘大棚的产量其次, 棚外环境下的产量最低。
1.2.2 喷雾系统
该系统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喷嘴将水流变成液滴直径为20~60μm的超细颗粒水雾喷入大棚, 使其迅速蒸发, 利用水的蒸发潜热大的特点, 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然后将潮湿空气排出室外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方法无疑会增加大棚内的湿度, 尤其是遇到南方夏季所谓的“桑拿天”, 空气湿度本身就比较大时是不太适合采用的。
1.2.3 棚顶喷淋
棚顶喷淋降温是在大棚棚顶的表面喷洒水而形成一层薄薄的自由水面, 然后利用水的蒸发作用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由于蒸发率的增加使得棚内温度降至自由水面附近空气的湿球温度。夏季, 研究人员在广州测试了种植黄金叶和满天星等绿化植物的大棚的棚顶喷淋系统的降温效率[5], 棚顶内壁温度在开启喷淋系统的30 min内降低了7.5 ℃, 且一直保持在34 ℃以下, 大棚内温度较外部环境温度低5~6 ℃。棚顶喷淋相比于喷雾的好处就在于不会造成大棚内空气湿度的明显增加。
1.3 外部遮阳
通过外部遮阳的方式可以阻挡过强的阳光和辐射进入大棚内。研究人员通过2种方法测试了大棚外部遮阳的降温效果。一种是在封闭的大棚条件下进行外部遮阳, 然后采集大棚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另一种是打开大棚顶部的窗户保持通风, 使大棚内外的环境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后, 然后展开外部遮阳, 再采集大棚内外的温湿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因为在封闭的大棚内, 空气无法流通反而造成温度的升高, 农作物无法生存。所以, 目前一般都采用第2种方法, 即使夏季一天中随着时间推移日照强度逐渐增强导致大棚内的温、湿度分别呈上升和下降的趋势, 但两者最终都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2 结论
中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雨水充足、昼夜空气相对湿度相差较大、日照辐射强烈, 本文通过对自然通风、蒸发降温和遮阳三类常见大棚降温技术的研究和比较, 得出我国南方地区有效农业大棚降温技术的选择必须要结合地方的气候条件、环境资源状况、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来综合考量, 也可以考虑采用多种降温技术的组合来获得更加理想的降温效果。
摘要:中国南方地区每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是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之一, 农业大棚的使用成为一种在高温气候条件下保证农作物可持续生产有效且可行的选择。主要介绍自然通风、蒸发降温和外部遮阳三类夏季常用的大棚降温的技术;同时, 对这些降温方法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事实上, 影响降温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如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状况、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等, 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 不同降温技术的组合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大棚降温,自然通风降温,蒸发降温,外部遮阳
参考文献
[1] Sethi, V.P.and Sharma, S.K.Experimental and Economic Study of a Greenhouse Thermal Control System Using Aquifer Water.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7 (48) .
[2] Wang S.X.and Wang, X.Ventilation Rate of Various Vents in Plastic Covered Multi-Span Greenhouse.Transaction of the CSAE, 2009 (25) .
[3] 南方农业设施常用降温方法及其基本原理[j].广西农业科学, 2010 (7) .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寒冷多雨地区,种植土下设排水层,同时在屋顶花园防水层下应加设保温层。地下室顶板上的种植构造:这一类种植屋面和楼房屋面种植不同,覆土一般较厚,多在50cm以上。由于覆土很厚,不管土中含水量大小均有保温的。
屋顶花园防水在现代城市中,高楼耸立,绿色越来越少,为了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逐渐兴起了屋顶花园,因此种植植物的屋面需做特殊处理;现将种植植物屋面的构造作法介绍如下,仅供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一)楼房屋面的种植构造,根据气候条件主屋面结构分述如下:
1)少雨地区,种植土厚度宜为30cm,可以视作保温层,所以屋面构造不必另加保温层,也不必附加排水层。
2)温暖多雨地区,种植土下设排水层,同时在屋顶花园防水层下应加设保温层。寒冷多雨地区,种植土下设排水层,同时在屋顶花园防水层下应加设保温层。坡度20%以上的斜坡屋面,可做成梯田式,利用排水层和覆土层找坡。
二)地下室顶板上的种植构造:这一类种植屋面和楼房屋面种植不同,覆土一般较厚,多在50cm以上。如果栽种乔木,覆土应达1m以上。由于覆土很厚,不管土中含水量大小均有保温的功能,所以不必另设保温层。种植土和大地土体连接,雨水渗入土壤中,可均匀分散,故不必设排水层。
三)屋顶花园防水种植屋面的构造层次:
1)种植土层:一般采用野外可耕作的土壤为基土,再掺以松散物混合而成种植土。
2)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无纺布、玻璃丝布,也可用塑料布,为了透水搭接不粘合。 3)蓄水层:蓄水层用5cm厚的泡沫塑料铺成,还有一种海绵状毡,作蓄水层也很好。4)排水层:排水层是用2~3c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厚度为10~15cm。
5)保护层:一般选用铝箔面沥青油毡、聚氯乙烯卷材或中密度聚乙烯土工布。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