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讲所参观范文
农讲所参观范文第1篇
5月4日,在金融系第二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下,学生党员们参观了广州农民讲习所,重新回顾了那段木棉花怒放的英雄革命年代。
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是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形势而创办的,前身为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的番禺县学和祭祀孔子及先贤名儒的文庙,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1926年5-9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举办,毛泽东担任所长,萧楚女、彭湃、周恩来等担任教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8点40分,大家集合出发,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农讲所。农讲所旧址正门悬挂着周恩来195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横匾,大家在正门前进行了合影留念。进入正门,跨过泮池上的石拱桥,就来到了大成门。当年农讲所的教务部和值星室、庶务部就分置在大成门的两旁。所长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东耳房,其室内设备十分简陋。东南角有一张木板单人床,床前放着一对湖南式的方形竹箱,是存放衣物和书籍的用具,在靠西边窗下,放置了办公桌和椅子。办公桌上摆着学员的笔记本、书报和文稿以及墨砚、笔架、毛笔等文具。所有这些,都会使人们想起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孜孜不倦地工作和学习的情景。
两侧廊房展示了农讲所的发展史,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重现了当年授课的场景,展示了当面历史人物的照片和上课所学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一些当年使用过的衣物和武器,让大家从多种形式去学习、了解这段革命历史。廊房内陈列的雕像,似乎也在向我们传达革命的情怀。继续往前走,两旁是学生宿舍,当年的宿舍条件十分简陋,中间的饭堂布满岁月的痕迹,但那股革命的火焰似乎温暖依然。
虽然这次参观学习的时间很短,但通过重翻历史的诗篇,我更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今天,在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们要刻苦铭
农讲所参观范文第2篇
5月4日,在金融系第二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下,学生党员们参观了广州农民讲习所,重新回顾了那段木棉花怒放的英雄革命年代。
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是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形势而创办的,前身为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的番禺县学和祭祀孔子及先贤名儒的文庙,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1926年5-9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举办,毛泽东担任所长,萧楚女、彭湃、周恩来等担任教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8点40分,大家集合出发,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农讲所。农讲所旧址正门悬挂着周恩来195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横匾,大家在正门前进行了合影留念。进入正门,跨过泮池上的石拱桥,就来到了大成门。当年农讲所的教务部和值星室、庶务部就分置在大成门的两旁。所长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东耳房,其室内设备十分简陋。东南角有一张木板单人床,床前放着一对湖南式的方形竹箱,是存放衣物和书籍的用具,在靠西边窗下,放置了办公桌和椅子。办公桌上摆着学员的笔记本、书报和文稿以及墨砚、笔架、毛笔等文具。所有这些,都会使人们想起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孜孜不倦地工作和学习的情景。
两侧廊房展示了农讲所的发展史,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重现了当年授课的场景,展示了当面历史人物的照片和上课所学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一些当年使用过的衣物和武器,让大家从多种形式去学习、了解这段革命历史。廊房内陈列的雕像,似乎也在向我们传达革命的情怀。继续往前走,两旁是学生宿舍,当年的宿舍条件十分简陋,中间的饭堂布满岁月的痕迹,但那股革命的火焰似乎温暖依然。
虽然这次参观学习的时间很短,但通过重翻历史的诗篇,我更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今天,在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们要刻苦铭
农讲所参观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