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管理制度范文
奶牛场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严禁闲杂人员入场,公物出场要有手续,出入车辆必须检查,未经养殖场负责人批准或陪同,谢绝一切对外参观。
2、严禁非工作人员在门房逗留、聊天,严禁其它家禽、家畜等动物进入场区。
3、搞好门口的内外卫生及防疫消毒工作。非生产车辆严禁进入场区,确需进入的必须严格消毒。
4、认真负责,坚守岗位,不迟到早退,要不定时察看责任区全部财产,因工作不负责任,丢失损坏财物,照价赔偿,损失重大的,解除劳动合同。
(二) 职工管理守则
1、严格遵守奶牛场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责尽职,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做好出勤登记。
3、认真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手续。
4、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严禁喧哗打闹,不擅离职守。
5、严禁在养殖区吸烟及明火作业,安全文明生产,爱护牛只,爱护公物。
6、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增收节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奶牛场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严禁闲杂人员入场,公物出场要有手续,出入车辆必须检查,未经养殖场负责人批准或陪同,谢绝一切对外参观。
2、严禁非工作人员在门房逗留、聊天,严禁其它家禽、家畜等动物进入场区。
3、搞好门口的内外卫生及防疫消毒工作。非生产车辆严禁进入场区,确需进入的必须严格消毒。
4、认真负责,坚守岗位,不迟到早退,要不定时察看责任区全部财产,因工作不负责任,丢失损坏财物,照价赔偿,损失重大的,解除劳动合同。
(二) 职工管理守则
1、严格遵守奶牛场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责尽职,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做好出勤登记。
3、认真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手续。
4、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严禁喧哗打闹,不擅离职守。
5、严禁在养殖区吸烟及明火作业,安全文明生产,爱护牛只,爱护公物。
6、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增收节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奶牛场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消毒
1、消毒剂的选择。消毒剂应选择对人、畜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可选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盐、有机氯、有机碘、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高猛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酒清等。
2、消毒方法。①喷雾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过氧乙酸、有机碘混合物、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和周围及进入场区的车辆。②浸润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的混合物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⑧紫外线消毒。对人员入口处常设紫外线灯照射,以起到杀菌效果。④喷撒消毒。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杀死细菌和病毒。
3、消毒制度。①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的火碱溶液。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和紫外线消毒3-5分钟,工作服不应穿出场外。③牛舍消毒。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④用具消毒。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等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⑤带牛环境?肖毒。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药物有:0.1%的新洁尔灭,0.3%的过氧乙配,0.1%次氯酸钠,以减少传染病和蹄病的发生。带牛环境消毒应避免消毒剂污染到饲料中。⑥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肉牛进行接触操作时前,应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保证牛体健康。
二、疾病控制和扑灭
牛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如下措施: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牛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蓝耳病、牛出血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疫病时,应对牛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扑杀阳性牛。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l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T16569)进行。
三、免疫和检疫
牛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每年至少需接种炭疽疫苗2次,口蹄疫疫苗2次 附:免疫程序及疫苗使用表
四、病死牛及产品处理。
对于非传染病或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进行治疗,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作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l6548的规定。
五、废弃物处理
奶牛场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重视奶牛场生产中组织生产管理制度和生产责任制
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通过生产责任制,做到责任分明,分工明确,奖罚落实,用料有计划,生产有安排,生产指标能及时检查,养牛生产成本可随时核算,出现亏损可及时纠正。同时有利于提高工效,实行科学养牛,提高产犊率、成活率和奶产量。
(2)奶牛场生产定额
奶牛场计划中的定额种类很多,劳动定额、人员配备定额、饲料贮备定额、机械设备定额、物资贮备定额、产品定额、财务定额等。
(3)制定奶牛生产定额
奶牛生产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定额至关重要。定额偏低,用以制定的计划,不仅是保守的,而且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定额偏高,制定的计划是脱离实际的,也是不能实现的,且影响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奶牛场主要生产定额的制定包括:①人员配备定额、②劳动定额、③饲料消耗定额、④成本定额。
(4)定额的修订与管理定额
①定额的修订 在每年编制计划前,必须对定额进行一次全面的收集、调查、整理、分析,对不符合新情况、新条件的定额进行修订;并补充齐全的定额和制定新的定额标准,使计划编制有可靠的依据。
②管理定额 牛场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定额,使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专人专职。
(5)奶牛场劳动组织形式
奶牛场的劳动组织,有一班制和二班制两种形式。
一班制是牛的饲喂、挤奶、刷拭、清除粪便、打扫牛舍等工作,全部由1名饲养员包干,一般每人管8~12头;
二班制是将牛舍内一昼夜的工作由2名饲养员共同管理,分别在白天及晚间轮流值班,适用于实行多次挤奶(四五次)的牛场,一般管理12~16头牛或更多些。
(6)工作日程
奶牛场的工作日程,依劳动组织形式、母牛挤奶和饲喂次数而不同。目前,我国奶牛场所采用的饲养日程和挤奶次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两次上槽,两次挤奶;
两次上槽,三次挤奶;
三次上槽,三次挤奶;
自由采食,三次挤奶。
2、奶牛场的生产计划
制定生产计划,首先要考虑完成生产任务,力争超额并提前完成生产指标和提高产品质量。奶牛场生产计划主要包括:牛群周转计划、配种产犊计划、产奶计划和饲料计划等。
(1)牛群周转计划
牛群周转计划是奶牛场生产的主要计划之一,是指导全年生产,编制饲料计划产品计划的重要依据。制定牛群周转计划时,首先应规定发展头数,然后安排各类牛的比例。
(2)配种产犊计划
配种产犊计划是奶牛场各生产计划的基础,是制定牛群周转计划的重要依据。制定本计划可以明确计划年度各月份参加配种的成年母牛,头胎牛和育成牛的头数及各月分布,以便做到计划配种和生产。
(3)产奶计划
产奶计划是促进牛场生产,改善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牛场制定牛奶供应计划、饲料计划和组织班组劳动竞赛,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奶牛场每年都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场情况,制定每头牛和全群牛的产奶计划。
(4)饲料计划
为了使奶业生产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上,每个牛场每年都要制定饲料计划。编制饲料计划,先要有牛群周转计划(标定每个时期,各类牛的饲养头数),各类牛群饲料定额等资料。全年饲料的需要量,可以根据饲养的奶牛头数予以估计。各种饲料的年需要量得出以后,根据本场饲料自给程度和来源,按当地单位土地面积的饲草产量即可安排饲料种植计划和收购、供应计划。
3、奶牛生产人力资源管理
奶牛生产是围绕奶牛场进行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对牛的饲养管理和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牛场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牛场员工聘用与培训;建立和完善牛场各项规章制度。
奶牛场从业员工管理
①奶牛场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工作岗位 奶牛场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员工种类及数量依奶牛场规模、饲养方式、机械化程度、人员的熟练程度而定。
②员工岗位培训奶牛场生产技术性强,新聘用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在岗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
③从业员工管理员工管理不仅仅是雇佣和解雇,还包括员工的管理、福利以及处理员工之间的关系等。
④从业员工劳动报酬员工的报酬应随着岗位和工作业绩的不同而异。一个好的员工应得到与其专业技能和责任大小相称的薪水。
4、奶牛生产的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评价
(1)奶牛场经济管理原理
奶牛场的经济管理原理是指在奶牛生产(及饲料农作物生产)中,土地、劳动力及资金的正确组合及应用,它可为企业经营者带来可能的(连续不断的)最佳经济效益或稳定而有效管理。
(2)奶牛场的经营管理
①目标管理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全年牛奶的产量和质量、成本、利润及牛群扩繁等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措施和办法。目标管理是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全年产量和质量目标、全年各项技术指标、成本控制。
②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强化管理,精简并减少非生产人员,择优上岗;
健全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资、定员,明确的年度岗位任务量和责任,建立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机制;
以人为本,从严治场,严格执行各项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使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
建立并完善日报制度,包括生产等各项日报记录,并建立生产档案。
③技术管理制定年度各项技术指标和技术规范,实行技术监控,开展岗位培训和新技术普及应用,及时做好技术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并加以认真的总结,建立技术档案。④物资管理 建立药品、燃料、材料、低值易耗品、劳动保护等用品的采购、保管、收发制度,并实行定额管理。
⑤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遵守财务有关规定,一切费用进出必须有原始凭证,
科目完整,报表完善,逐月提供财务收支报表,通报效益进度;做好各项资金管理工作;做好成本分析和核算工作,在做好各项生产成本分析和核算的基础上,提出分析意见,以便制定明确的增产节约措施。
(3)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评价
奶牛生产产出产品是牛奶,牛奶是奶牛、饲料、劳动力、房屋等诸要素的组合而生产出来的。如果一个奶牛场是按照经济实体进行经营,其目的就要实现其产出,总产出值必须超过总投入,然后获得的才是利润。整个产值称为总产出,整个投入值,等于总费用。总产出-总费用=盈或亏
5、计算机技术在奶牛场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奶牛场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防疫是畜牧业的生命,是奶牛业的生命,防疫工作是奶牛场一项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
一、强化防疫意识,重视防疫工作。
1、 强化防疫意识,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绝对首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全员防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普及
防疫知识,提高防疫水平,把好重视关。
2、 加强领导,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和执行防疫规范,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二、完善防疫设施,加强防疫力量。
1、 大门口设立醒目的防疫标志和防疫规定牌,并设洗手消毒设施。
2、 消毒池使用2%的NaOH消毒药液,保证消毒液的数量和质量,消毒液要定期更换。特殊情况(如
下雨下雪,车辆进出频繁等)根据消毒液的混浊程度,及时更换。
3、 消毒室紫外线灯保证有效,脚踏消毒液以淹没鞋底为准,进出人员停留半分钟。
三、健全防疫措施,严格防疫制度。
一)免疫严格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把好免疫关。
1、 全年定期强制免疫。
2、 严格免疫操作程序,免疫器械和注射部位严格消毒,注射适当深度,保证有效剂量(杜绝偷工
减料,习针漏针),一牛一针,专人注射,专人记录,专人监督。
3、 做好免疫记录,记录包括疫(菌)苗的批号,有效期、免疫时间等。
4、 做好疫苗的运输、贮存、保管等工作,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5、 用后疫(菌)苗瓶子必须焚烧后深埋处理。
二)检疫严格检疫程序,提高检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把好检疫关。
1、 做好春秋两季奶牛布病、结核等检疫工作。
2、 做好外购奶牛的隔离饲养工作。
三)消毒严格消毒制度,保证消毒效果,把好消毒关。
1、 充分利用消毒设施,采用多种消毒药,多种形式、高频加密、不留死角的消毒措施,做好全场
大规模、全方位的消毒工作。
2、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掌握消毒药品特性,针对不同消毒对象,真正搞好消毒工作。
3、 环境消毒密度要达到“中雨”水平,常规消毒如下,1)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每周两次消毒。2)
运动场,运动场周围,车辆通道和场区人行道,每周消毒一次,3)保持采食槽、补饲槽、饮水池清洁卫生,定时清洗,每月消毒一次。4)生产性车辆、工具每月消毒一次。
4、 做好消毒记录,有关人员签字。
四)管理加强防疫管理的广度、深度、细度、力度,把好管理关。
1、 疫情流行期实行封闭式管理。
2、 疫情流行期任何非场人员和车辆(如非本场车辆进入生产区积肥、拉粪、运牛等)不得进入生
产区。各场出售的牛粪、小公牛、淘汰牛等,必须中转到场区外。
3、 本场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消毒,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经消毒室更衣(统一工
作服)和洗手消毒,进入生产区的工作车辆(如奶车)必须 经消毒池消毒和全车喷雾。
4、 禁止其它动物或肉类,进入或带入生产区,生产区内不准解剖病畜。
5、 禁止职工在家养殖偶蹄动物,禁止任何职工以任何形式对外服务(如兽医人员、配种人员对外
行医或服务)
6、 不得从疫区购买饲草、饲料。
7、 定期灭鼠灭蝇。
8、 动员全员力量,特别是加强兽医工作和管理,每天勤查槽,细查槽,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逐
级上报相关部门。
奶牛场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养殖规模大小是奶牛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千头规模较适宜的存栏为1000-1500头。养殖规模大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饲草饲料资源是影响饲养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对饲养规模也有很大影响。
2.资金情况:奶牛生产所需资金较多,资金回报率较低,投资回收周期长。资金雄厚,规模可大,要量力而行,进行必要的资金运行分析。一般情况新建一个奶牛场,包括牛舍、挤奶厅、青贮窖、粪污处理、供电以及道路等附属设施和挤奶、饲喂设备,按设计存栏头数,平均每头牛投资约0.6-1万元。
3.经营管理水平:社会经济条件的好坏,社会化服务程度的高低,价格体系的健全与否,以及价格政策的稳定性等,对饲养规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确定饲养规模时,应予以考虑。
4.场地面积: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一个比较理想的存栏1000-1500 头奶牛场,采用散栏饲养,TMR饲喂,一般占地面积为:150-180亩,长/宽=1.2/1或方形场地为好 (土地利用系数最高);建筑系数:20%-25%;绿化系数:30%-35%;道路系数:8%-10%;运动场地和其他用地:35%-40%。
5.品种因素:规模饲养奶牛应根据乳品加工产品对原料奶的要求来选择品种。不同奶牛的品种,体型大小差异较大,影响奶牛的占地面积。如荷斯坦奶牛,美加系体型较大,欧系较小;荷斯坦体型相对较大, 改良牛体型较小。在设计牛舍、挤奶厅等建筑和内部设施时需要考量这些因素。
(二)、选址原则
牛场场址选择要周密考虑,统盘安排。选址必须与农业发展规划、
2
畜牧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也可充分利用闲置的畜牧场,进行改造利用。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且排污方便。选址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2米以下,具有缓坡坡度(1%-3%, 最大25%)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处、洼或低风口处,以免排水困难,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2.地形:开阔整齐,理想正方形、长方形,避免狭长和多边角。
3.水源: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土质:土质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较适宜,黏土最不适。沙壤土土质松软,抗压性和透水性强,吸湿性、导热性小,毛细管作用弱。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 ,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以选择有利地势。
6.社会联系:应便于防疫,距村庄居民点500米下风处,距主要交通要道(公路、铁路)500米,距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1500米以外,交通供电方便,周围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避免周围有同等规模的饲养场,避免原料竞争。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无人畜地方病。
(三)、千头奶牛场整体规划布局
场区整体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饲养的要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考虑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利于环保。场地建筑物的配置应做到紧凑整齐,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供电线路、供水管道节约,有利于整个生产过程和便于防火灭病,并注意防火安全。
奶牛场的整体布局要实现两个三分开:即人(住宅)、牛(活动)、奶(存放)三分开;奶牛的饲喂区、休息区、挤奶区三分开。尽量减少脏、净道路交叉污染。
奶牛场主要包括4个功能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奶牛饲养区、粪污处理区。奶牛饲养区是牛场的核心,应分为泌乳牛舍、挤奶厅、干乳牛舍、青年牛舍、犊牛饲养区、配种兽医室、隔离牛舍七个部分。粪污处理区有沉淀池、堆粪场或粪肥加工车间、沼气池等。具体布局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管理区:应在牛场上风头和地势较高地段,管理区要和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场外运输车辆牲畜严禁进入生产区。生活管理区应尽可能少,但考虑到生产与生活的协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应设有运动休息场所,办公室区内应有培训教室。还应设有车库、机修间等。
2.辅助生产区:包括供水、供电、锅炉加热设施、消毒更衣室、饲料生产区等。饲料生产区有青贮窖、干草棚与精料库。粗饲料库设在生产区下风口地势较高处, 与其他建筑物保持60米防火距离。兼顾由场外运入,再运到牛舍两个环节。饲料库、干草棚、加工车间和青贮池,离牛舍要近一些,位置适中一些,便于车辆运送草料,减少劳动强度。但必须防止牛舍和运动场因污水渗入而污染草料。
3.生产区: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的位置,要能控制场外人员和车辆,使之不能直接进入生产区,要保证最安全,最安静。大门口设立门卫传达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严禁非生产人员出入场内,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室或消毒池进行消毒。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分阶段分群饲养,根据生物防疫工程要求,空气流向与粪污处理方向应沿新生犊牛、围产期奶牛、断奶犊牛与育成牛、青年牛、泌乳牛、干乳牛移动。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但也要适当集中,节约水电线路管道,缩短饲草饲料及粪运输距离,便于科学管理。
4.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一定卫生间距,病牛区应便于隔离,单独通道,便于消毒,便于污物处理等。尸坑和焚尸炉应在下风口的最角处。防止污水粪尿废弃物蔓延污染环境。
总的布局上要注意多利用已有的道路选一靠近主路的正门及运奶大门,此外另选小路开口设粪污处理口,在饲料生产区设饲料车进出口。一般生活管理区设在上风口,多在牛场北侧。粪污处理区设在下风口,一般在西南侧。生产区布局多为两列式,挤奶厅设在泌乳牛舍中间,布局多呈“H”形,一般宜建在东侧,以防止夏季温度过高,特殊处理区(隔离牛舍、配种兽医室)建在西侧。牛舍长轴一般为东西向。配种兽医室与病牛隔离牛舍共用一栋房子,又称为特殊处理区,其中饲养的牛多为出乳慢的牛、有乳腺炎正治疗奶不能出售的牛、有严重肢蹄病的牛等,应靠近挤奶厅,一般建在挤奶厅的对面,与挤奶厅平行。
(三)、千头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及牛舍设计
千头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应为:基础母牛600头(其中泌乳牛510头,干乳牛90头),青年牛110头,育成牛110头,大犊牛110头,小犊牛65头。
牛舍结构:牛舍形式为房舍式或开放式,牛舍的屋檐高度一般应在
3.6米(最少2.75米),牛舍跨度两列式为12米,根据工艺不同特别是饲喂通道是否采用TMR饲喂车而不同,一般规模牛场建议采用机械饲喂通道。牛舍间距应是牛舍跨度的1.5-2倍。饲槽宽0.5米,舍内走道宽4.5米,牛床3米,粪沟宽0.3米,深.15米。运动场面积泌乳牛每头20-30平方米,育成牛每头15-25平方米,犊牛每头5-10平方米,坡度纵向(垂直于料道)坡度应为2-3%,横向(平行于料道)坡度最少应为1%。运动场设有凉棚,高3.5米,宽8米,面积按每头3-5平方米计算。
1.泌乳牛舍:可建4栋散栏牛舍,每栋两列,设180个槽位,牛舍跨度12米,长100米,两边运动场各宽20-30米;
2.干乳牛、青年牛(15-24月龄)舍:可建1栋散栏牛舍,每栋两列,约设220个槽位,牛舍跨度12米,长100米,两边运动场各宽15-20米;
3.育成牛(6-15月龄)与大犊牛(3-6月龄)牛舍:可建1栋散栏牛舍,每栋两列约设110个槽位,牛舍跨度12米,长100米,两边运动场各宽15-20米;
4.犊牛栏:0-3月龄犊牛的犊牛栏65个,栏最小尺寸为6x15米。饲养65头0-3月龄哺乳犊牛;
5.隔离牛栏:每40头泌乳牛(或每50头成乳牛)设一3 x3米(或
3.6x3.6米)隔离治疗牛栏,千头牛场设一配种兽医室,设20个牛位的隔离牛栏用作病牛隔离治疗。
( 四)、配套服务设施设计
1.办公区:包括经理办公室、生产资料科、会议室、培训教室等。
2.兽医室:兽医室3x5米3间。
3.人工授精室:15x5米。
4.产房:设20个3x3米产栏;
5.病牛舍:20个牛位3.6x3.6米的隔离牛栏用作病牛隔离治疗
6.饲料库:设原料库、成品库、饲料分析化验室及饲料加工车间。饲料库的大小要能满足10天以上奶牛的饲料供应。
7.挤奶厅:挤奶厅设计为鱼骨式2 x 16,面积30x10米,待挤区的面积按照每头1.3平方米/头设计,10x6米。
8.青贮窖:青贮贮备量应满足全年奶牛需要量。青贮窖按500-600公斤/立方米设计容量。
9.干草棚:干草贮备量应满足4-6个月奶牛需要量,高密度草捆密度350公斤/立方米。
奶牛场管理制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