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管理范文
农村垃圾管理范文第1篇
姓名:王飞翔 班级:10环科 学号:2100901106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速。但是在这高速发展的经济背后更加严重的是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现在城乡差距的表现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更多的深层原因是城乡公共社会服务的差距。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处理现状
1.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除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采用简易垃圾填埋外,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2.目前农村粪便的处置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3.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4.农村生活垃圾、粪便处置严重滞后。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县(市)统一填埋、焚烧或垃圾资源化处理。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若农村生活垃圾不加以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2.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加上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倚赖性高,这些日常用品产生的大量污染都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加之农村对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残留地膜和塑料废弃物因其自然条件下降解时间长,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还存在着氟砷超标、铁锰超标、苦咸等问题。 3.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
农村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要么是突发心脏病,要么是突发脑溢血,还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即使转移到垃圾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无论给运输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处理对策建议
一是要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
二是要加强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还要安排专人定时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三是要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制定乡规民约等,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弃乱堆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地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村屯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
五是应认真贯彻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有地方性法规规定”,各镇、乡、行政村应遵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垃圾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
六是狠抓运行机制,垃圾常清化。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鼓励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参考文献
蒙媛;施项;;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生活垃圾管理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农村垃圾管理范文第2篇
一、考核对象及范围
考核对象为各村村委会。
二、考核内容和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各村村委会议事重要内容,村“两委”高度重视,有研究、有办法、有制度,落实专人管理,具备条件的村要落实保洁人员。同时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教育和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 各村村委会制定有符合村情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办法,组织实施效果较好。
(二)宣传教育。
1.经常采取“村村响”广播、会议、网络、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有关政策、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在集中居住区、主干道沿线刷写宣传标语;村民知晓率、参与率均为100%。
2.积极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对损害环境的行为及时制止,对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 3.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单,发放给每一位村(居)民。
(三)设施管护。
各村村委会要制定相关管护方案,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等设施设备的日常管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四)资金投入及管护。
1.各村(居)委会要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对集中收集处理生活垃圾的对象收取一定的垃圾服务费,尽量做到应收尽收。
2.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 3.及时公开农村生活垃圾缴费明细等相关内容及治理工作动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五)治理效果。
1.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所有不可用的垃圾进行了定点填埋,无白色垃圾和露天粪坑;
2.集镇、居民点责任区内干净整洁,所有生活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公共区域和公共设施卫生有专人按时清扫,生活垃圾有专班定期清运;
3.河道沟渠责任区内干净整洁,水面无垃圾漂浮物,沟渠两旁无暴露垃圾,无乱挖、乱占河道现象; 4.公路沿线责任区内干净整洁,公路两侧无积存暴露垃圾,公路路面无占道、乱堆、乱放、乱晒、乱挖等现象。
三、考核方法及结果运用
(一)考核方法。考核工作由乡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成考核组,每半年进行一次。采取“听、查、看”的考核方式进行,即听取各村村委会工作情况汇报,查阅考核对象工作记录、工作台账和相关档案资料,实地查看现场治理效果。
抽查比例为:集镇及其周边村、县级以上道路,集中居民点抽查50%,沟渠堰塘抽查30%,分户处理的村抽查10%的农户。
(二)考核计分。考核计分实行百分制,具体详见《观音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评细则》(附件)。
农村垃圾管理范文第3篇
汪德尚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江淮之间、巢湖之滨,现辖21个乡镇和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旅游度假区,490个行政村和街兑居委会,总人口102万,农村人口83万,以平均每人每天产0.25千克计算,农村日产垃圾至少在200吨以上。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乱倒垃圾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倾倒垃圾的场所大都选择河边、水塘、村头偏僻低洼处。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农民生产生活、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不断增加。一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仍是大多数村庄处理垃圾的普遍现象。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乱扔垃圾的问题在许多村仍比较突出,河里各种杂物泛滥,垃圾死禽漂浮,河水发黑发臭。二是“垃圾分散收集,集中堆放焚烧”是多数新农村建设点上的现象。各地在建设新农村时,都修建统一的垃圾桶和垃圾池,农户把垃圾投入垃圾桶或垃圾池,一些有害物质如干电池、废油等未经分类也堕之倒入垃圾桶和垃圾池,对垃圾进行简单焚烧处理。建有沼气池的农户把种植、养殖、粪便和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集成在一起是目前少数新农村建设点上处理垃圾的有效方式。三是“垃圾收集清运,集中覆土填埋”是多数乡镇集镇对垃圾普遍处理方式。乡镇为确保集镇清洁卫生,打造环境优美的良好形象,每年都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垃圾处理,聘请环卫工、购置垃圾运输专用车,每2-3个月对垃圾进行覆土填埋一次,极少数乡镇将垃圾倒在低洼地带或河边,不作任何处理,下雨天垃圾注入河里,造成“白色污染”与水污染,尤其是夏天,臭气熏天,蚊蝇飞舞,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只有少数乡镇对集镇垃圾进行了一些简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上还是一种自生自灭或放任自流的状况。
1、管理乏力、投入不足。垃圾清扫难、运输难、收费难、处理难是困扰乡镇环境卫生管理的一大难题。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生活垃圾无人管理,一些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特别是塑料包装物,随意倾倒,“限塑令”对农村收效不大,“白色污染”严重。村“两委”未将环境保护纳入管理职责范围。环保等部门对垃圾处理重视不够,乡镇没有配备环卫、城管等职能机构,村级处理垃圾的经费严重不足,有的根本无此经费,也未向农户收取卫生费。由于缺乏资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未启动。
2、成份复杂、处理艰难。除日常生活垃圾外,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明显增加,废旧衣服鞋帽、废旧电器、电池、磁带、光盘、玩具、自行车等在生活垃圾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另外,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的倾斜,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燃气普及,化肥用量增加,许多有机垃圾如秸秆、果藤和稻草、甚至人畜粪便等未被利用和还田,而是作为垃圾随意丢弃,加之缺乏垃圾专职管理人员,垃圾归类、收集、处理难度很大。
3、技术滞后、环境恶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多数村庄没有指定的垃圾堆放场所,对生活垃圾处理还处在一种原始状况,乡镇只有简易的垃圾填埋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农资化肥包装物,随意倒在田头、路旁、山脚和溪边,堆积成大大小小的“垃圾山”,不仅侵占土地,而且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渗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威胁居民的饮水安全,影响农作物及花草树木生长,乡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4、自治不力、意识薄弱。多数村庄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对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有些村庄虽然制定如何保护环境、处理生活垃圾等措施,而落实到位的很少。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垃圾的危害方面的知识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不够,部分农民对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和影响人身健康等方面知识的认识不足,认为千百年来都是这样,完全没有必要对垃圾这样一个小问题如此重视,甚至花费精力和财力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与措施
农村垃圾处理好坏关系到农村的生态与居住环境、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民健康,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持青山绿水,各级党委政府应结合农村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农村垃圾,从而在整体上改善村容村貌。
1、倡导绿色消费,提高环保意识。围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县的标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和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宣传到自然村每个角落,使之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和垃圾产生危害的意识,按照“户负责分类、村负责收集、乡镇负责中转、县负责处理”的运作模式,逐步建立起长效卫生保洁机制。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对行政村建垃圾池、垃圾填埋坑,发展沼气以及购置农村垃圾清运车等给予适当补助,对垃圾收集、保洁工作较好的行政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广大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2、筹措专项资金,建立环卫队伍。将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解决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按照“各级财政挤一点、部门单位凑一点、村民住户出一点”的办法,筹措垃圾清扫、运输、处理等专项资金,在各乡镇和人口较为密集的村,设立专门的生活垃圾处理点,配备专门的垃圾管理人员,配齐保洁员。每天进行卫生清洁,每周统一回收处理。目前我县乡镇集镇所在地居委会或村,乡镇财政出钱聘请临时环卫、城管人员、建有简易的垃圾处理填埋场,对垃圾进行了一些简易收集、清运、填埋。
3、引入市场机制,组建服务公司。结合实际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利用合理的经济手段来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市场处理垃圾运行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要求,从源头减少垃圾数量,实行环卫设施有偿服务,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收益”的要求,组建垃圾服务公司,吸引社会各种资金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与环境建设。
4、实行“三位一体”,健全处理网络。将农村垃圾处理纳入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健全户、村、乡镇三级垃圾处理网络,实行“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将垃圾处理与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处理先进行试点,目前我县部分乡(镇)村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的沼气池,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将种植、养殖、粪便和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集成在一起,形成农业生产和废物再生利用的有效机制。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户采用“三位一体”模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庄大力建设沼气池等。
5、推行归类收集,提高回收利用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经济建设圈的重大战略,积极做好源头治理,实行“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模式,各村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合同,实行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处理,在村设立垃圾分拣场,在乡镇设立垃圾中转站,在县城建立垃圾综合处理场。每天由村保洁员统一收集,然后由分拣员细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四类分别进行处理。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可回收废品垃圾卖给回收公司,有机垃圾通过发酵成为有机肥,纯垃圾运到乡镇垃圾中转站简单处理,再运到县城垃圾综合处理场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农村垃圾管理范文第4篇
这次我就针对我们村的垃圾分布及处理情况做了调查,具体如下
据调查,我村垃圾主要形成于:
1、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
村内有一定数量的池塘和沟渠,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带农村处于亚热带丘陵地区,降雨较多,地势崎岖,在低洼积水地区很容易形成天然的池塘,所以村中池塘、洼地密布,蓄水灌溉、养鱼也就成了村民的最佳选择。我发现临近村庄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周围堆放着一堆堆大大小小的垃圾,池塘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经过走访和观察我得知,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逢下雨天和刮风天,雨水和大风通过冲刷和吹动,将垃圾带进池塘。每年春节前后,村民捕鱼后处理池塘内淤泥的时候,发现大量塑料袋、塑料包装盒、废弃塑料玩具、废弃塑料薄膜、废弃砖块等夹在淤泥中。
2、村舍前后树荫下垃圾随处可见
村民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我站在河堤上远观树荫环绕的村庄,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美丽无比。走近,细看树丛,却发现树荫下面除了覆盖着大量的植物落叶外还堆放着大量的垃圾。树丛中的垃圾有废弃塑料制品,也有纸屑、尘土、果壳、布带等,当强风袭来,轻巧的垃圾随风起舞,飞向半空,尘土便又扬起,吹入院子内。
3、垃圾随农家肥进入农田
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农户家里一般会养一些鸡、鸭、鹅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根据调查对象垃圾的来源,我发现农村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和产业垃圾两大类:
1、生活垃圾: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指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等。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里生活垃圾是农村垃圾的主要来源。
2、产业垃圾:工业、农林业、畜牧业、医疗卫生业等生产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砖窑厂、木材加工厂、家具制造厂、村内私人诊所等产生的废弃物。其中的部分废弃物带有一定的毒性。在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农村垃圾中,产业垃圾迅速增加,逐渐取代生活垃圾占据农村垃圾的主要地位。
经过走访,询问我得知在原先生活水平不高时,产生的垃圾不多,村民们就将垃圾到在河砍或家门前的池塘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原先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需要。当前情况下,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多的开始采用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来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
然而这样的垃圾处理方式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但是与城市的焚烧、填埋、沤肥等垃圾处理方式相比,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等特点。
从去年起,我村的垃圾处理有了新的改善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技术是处理垃圾的“硬道理”。 农村垃圾的处理既是村民的私事,也是公事,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方面。村民的自治力是有限的,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农村垃圾是引发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的一个重要诱因,由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关性,政府更应重视农村垃圾的处理问题。作为一个管理者角色,我镇政府已将农村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纳入规划之中, 并进行适当的财政政策的倾斜。在村民收入不高的现实状况下,政府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组织、协调、引导责任。
农村垃圾管理范文第5篇
姓名:王飞翔 班级:10环科 学号:2100901106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速。但是在这高速发展的经济背后更加严重的是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现在城乡差距的表现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更多的深层原因是城乡公共社会服务的差距。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处理现状
1.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除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采用简易垃圾填埋外,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2.目前农村粪便的处置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3.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4.农村生活垃圾、粪便处置严重滞后。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县(市)统一填埋、焚烧或垃圾资源化处理。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若农村生活垃圾不加以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2.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加上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倚赖性高,这些日常用品产生的大量污染都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加之农村对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残留地膜和塑料废弃物因其自然条件下降解时间长,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还存在着氟砷超标、铁锰超标、苦咸等问题。 3.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
农村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要么是突发心脏病,要么是突发脑溢血,还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即使转移到垃圾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无论给运输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处理对策建议
一是要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
二是要加强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还要安排专人定时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三是要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制定乡规民约等,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弃乱堆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地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村屯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
五是应认真贯彻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有地方性法规规定”,各镇、乡、行政村应遵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垃圾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
六是狠抓运行机制,垃圾常清化。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鼓励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参考文献
蒙媛;施项;;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生活垃圾管理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农村垃圾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建议
这个暑假,通过我自己对所处农村地区的实际见闻,我发现我们农村垃圾处理状况堪忧。我们村是鹰潭市余江县的一个较大的村毛家村,在中国和平崛起,新农村建设积极展开的大背景下,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我村积极发展,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注重工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家家都盖起了楼房,开起了电动车,但在这种人们物质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我却发现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状况堪忧,生活环境极度恶化。
我采用了实际走访的方式调查毛家村及其附近农村垃圾处理状况。调查结果令人痛心:大部分农村垃圾处于乱堆乱放状态,沟渠河道垃圾淤塞、路旁堆积“垃圾山”、塑料袋四处乱飞。我到我姑姑家去玩时,问到她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她说,平时垃圾就倒在屋前沟渠旁。但是,我们知道,把垃圾倒在沟渠旁,一下雨就会把垃圾都冲进河里,会令水变得越来越浑。
骑着自行车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农村方圆至少几十公里垃圾处理状况都非常糟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由于我们村地势较低,几乎所有的静止水体都被垃圾填埋或覆盖,甚至部分流动的河流河道旁也堆积着垃圾;河水富营养化严重,大部分水面都被绿色水藻覆盖,甚至很少能看到清澈的水面。以前,我家屋前有个小水塘,里面很多鱼虾,小时我经常在里面钓鱼,但如今由于经常倒垃圾到里面去,导致水富营养化,使得鱼虾绝迹,现在我们村的那些小朋友再也不能到那钓鱼了。村里的水泥路上,呼啸而过的货车只留下一阵灰尘;环卫设施极其落后,街面上甚至没有垃圾筒,临街产生的垃圾直接倒在街边,与垃圾处理相关的乡镇公共环卫设施建设极其滞后!
我问及一位餐馆老板,他说每天店面的灰尘厚厚一层,当我再问他知道垃圾如何处理否,他摇摇头,说那个怎么知道。顺着镇上居民的指引的我到了镇上的“垃圾填埋点”,但这附近臭气熏天,水早已变成了黑色,对水体、大气、土壤等已造成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还浪费了土地资源,情况让人痛心!
由鹰潭市坐车回到农村,在车上观察到的状况也不容乐观:鹰潭市城区的环境状况日益改善,但除了鹰潭市城区,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状况与我毛家村大同小异。城市从农村、山区挖来百年的老树装点环境,却留给农村以百孔千疮,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污染是否正在向农村转移。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田间地头不再只是绿色,各种商品袋零星散落;这里的农民在原先漫长的历史中,都是提着篮子去买菜,带着自家的大麻袋去赶集,但现在人们买菜和赶集都是空手去,提着一大袋塑料袋回来,然后把塑料袋乱扔到各地,造成现在塑料袋漫天飞得情景。
由以上现象种种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成果明显,农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但由于过去发展方式的不够恰当,农村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因此,发掘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探索相应的治理对策,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刻不容缓。
由以上现象种种我们不难分析出以下几点:
1、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但是垃圾处理方式仍然单
一、滞后。这种情况,已严重危及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的生活。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的菜叶瓜皮,数量和种类少、易分解,采用堆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基本就可以维系平衡。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农村垃圾不仅数量猛增,而且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等,各种难以分解的垃圾越来越多。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农村生活垃圾逐步向城市“看齐”,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2、规模庞大的农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一些有害物质还极易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土壤、河流环境污染,并成为农民健康的“隐性杀手”;随意焚烧垃圾使得空气污染严重;长期暴露的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蝇、老鼠等,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染源。而大部分农民及乡镇居民对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与后果认识不足,其危害的潜在性和长期性尚未引起地方干部和广大农民的足够重视,
总之,农村垃圾处理状况极其糟糕!垃圾的不当处理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亟待改善,亟待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合理处理农村垃圾,保护农村环境迫在眉睫!
对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促使乡镇居民、农民提高卫生保洁意识,要相信只有发动群众参与才是根本所在。改善农村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际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保持村容整洁。
2、建立城乡垃圾清扫和环境保洁制度,重点区域实行垃圾集中处理,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专人负责,集中清理。各村通过签订协议承包给个人和雇佣清洁人员等方式对村民定点堆放的垃圾日产日清,并运往中转站。全力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
3、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方面的宣传、调查和治理。与此相关的,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4、进一步减少塑料盒和塑料袋的生产,鼓励大家用自家的篮子上街购物,从而减少不易分解的塑料被大家乱扔。
另外,由在互联网上查到的信息显示,相关问题已经有一些学者展开了研究,也引起了部分政协委员的重视,但真正要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还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位当代中国大学生,我也知道这篇报告对改造实际的作用有限,但我一定会努力做到自己应该做的,积极去搞好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积极教育家人,让他们都能明白乱扔垃圾的危害,为搞好农村环境建设做好带头人。
参考文献
【1】苏杨.马宇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
【2】马香娟陈郁.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能源工程.2002.(3):2527
【3】张益.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环境卫生工程,2000,8(2).
【4】杨军安林超固体废弃物严重威胁水环境【J】海河水利.1998.(5):18-19
农村垃圾管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