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61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第1篇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第2篇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第3篇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 "责任","忧患"……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 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看完此书,内心的两点感受: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 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

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 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 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第4篇

仔细阅读了吉首大学《立人教育手册》,手册内又说: “立人教育”,以科学为经,以人文作纬,经天纬地而立人。 开始有所感悟:

立人乃立身,做人。《易·说卦》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人需先立德。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古国,美德无处不有,众所周知,“百善孝为先”。为人子首要孝,为人之臣首要忠,为人之友首要真„„学习了这本手册后,更加让我明白做事先做人的道理,真诚待人,诚信做事。

立人需先立行。“立行”,就是知行统一,躬身力行。《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左传》云:“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知易行难,“行胜于言”。“立行”,就是要“言有物,行有格”,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谈过高之理,不言架空之事,不陷入物欲泥潭,不失良知和操守,做事情讲原则和规矩,做到知与行的统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言与行的统

一、人格与修养的统一,“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要尽职尽责,勤勉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常勤精进,坚韧不拔;就是要说到做到,信守承诺,表里如一,知难前行,善始敬终,注重执行力、落实力、公信力;就是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尊重实践,勇于实践,注重调查研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站的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呀,所以做人就要真诚,实在。

作为在校学生,我们首要的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扎实的同时要广泛的积累课外知识,以充实自己的科学教养与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多多参加学院组织的课外活动,在校期间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

人生之路短暂而又漫长,要想不虚度光阴,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必须真正认识自我。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生活有奔头,取决于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而不能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人又不能理想和信念。所以中学阶段这人生的黄金时期,要刻苦读书,积累学问,提高认识能力,应当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材,报效祖国,奉献事业,服务人民。请不要将一切都归罪于命运。命运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是懦弱者无奈的自嘲。鼓足勇气,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第5篇

阅读,就是让阳光住进心里,驱赶走心里的阴霾与黑暗。近段安徽蒙城县学生群殴教师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老师们对教师职业的忧虑,甚至有人喊出了"中国教师,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时间教育届上空乌云笼罩,身为老师的我自然也不例外。这几天情绪难免有些低落,批改学生作业提不起劲来,抬头无意间看到书架里躺着的一本新书,才想起这是年前买的,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写的《教育与幸福生活》,一直未抽出时间来看,正好可以好好拜读一下。

《教育与幸福生活》是王君老师于2006年写的,由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主编并作序的,全书分为天使素描、激情岁月、呵护心灵、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和源头活水六部分,这本书主要是写王君老师与IB班孩子们一道,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温馨过程,还有一些读书心得。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王君老师对教育、对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赤子情怀像一束阳光照进我的心里,阴霾一扫而光,我顿觉身心舒畅耳清目明,大有拨云见日之感。我在这里略谈感想,和朋友们共享。

一、"教师应该爱学生,不过应该有艺术的爱。教师不是神,既不应该是蜡烛,也不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教师奉献给学生之前,首先要给自己注入生命的动力。教师要想让孩子热爱学习,你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求学者。要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坚忍不拔的人,面对困难你首先必须波澜不惊百折不挠。要想让孩子们成为乐观向上的人,你自己首先应该朝气蓬勃到老也还拥有年轻的心态。"我深为其精辟诊断所折服,其中诸多观点,对于身为教师的我,更有醍醐灌顶的效果。弗洛姆也说:"给予并不是说为别人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有生命活力的东西。他给予别人的是他的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给予的人不要把被给予的人看作是帮助的对象,而是同他们建造起一种创造性的相互关系。"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老师们的一厢情愿。君不见,教师职业依旧是大学生们不屑一顾的职业;君不见,校园里老师的辛勤无法感化的问题学生数不胜数。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仅仅靠教师负责奉献已经不能改变更不可能塑造学生的心灵了。弗洛姆的论述很精彩,作为老师更重要是教育孩子热爱生活,使他产生这样的感觉:活着是很美的,做一个男孩儿或者女孩儿是很幸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愉快。

二、"当如惊涛骇浪一般的教育的强势力量无法深入的时候,那就只有寄希望于水的载歌载舞了。微笑着等待,几乎是唯一的温柔的选择。"这是王老师教会我如何对待差生。的确,有一句教育名言说的好: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等待。我们离不开差生,因为我们离不开应试。有优生自然就会有差生,存在即是合理,差生是上天赐给教师的礼品,甚至是中学生教师生存的土壤,是我们的饭碗。对学生过高的预期使我们失去了耐心与爱心,因为已经认定学生个个都该是优生,所以就难以容忍差生的一丁点错误,企图对差生的教育立竿见影,立马生效,但无论你下了多么大的功夫,往往表现在差生身上都是如水滴融入大海,什么都看不见。这样的事,可以说我天天在经历,我在上课时见到差生睡觉、不记笔记和连最简单的字不会写会生气,考试时看到差生什么也不想写趴着睡觉会愤怒,交作业时差生都不交作业会想不通。静下心来一想,其实是自己太心急了。身为特级教师的王君老师在面对差生也一样有过手足无措,被差生漠视的经历,只不过王老师的耐心取得了成效,一个重不交作业的差生竟然也交了作文,这让惊喜不已的王老师在批改后加了一句话"谢谢你交作业".学生中肯定有少年有为的英才,但也必须承认,有相当多的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他们的成长需要一辈子,他们在一生的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差生。人是终生成长的,生命不止,成长不止。所以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差生,对差生多一点宽容与耐心,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应该向王老师学习,"微笑着等待"差生的成长,当然"微笑着等待"不等于纵容不管。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促使自己成长。

三、"孩子,我是你青春的倒影。我快乐着你们的快乐,得意着你们的得意。我是你的欣赏者仰慕者,我是你的崇拜者纵容者。我雀跃是因为你欢乐,我开怀是因为你兴奋。记得:你曾经有那么一个倒影,曾痴痴地等待你欣赏你,如你是他前世和今生的爱情。让我们永远如影相随不离不弃。"王君老师的这些充满着真情、充满着爱意的话简直如电光火石,瞬间照亮我迷茫的心空,让我对师生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常常会高高在上,滥用教师的权力,认为学生该做就是绝对服从老师,不服从就是不尊重老师,把颐指气使、惟我独尊当作引以为荣的事,殊不知,这绝对权威的背后是老师的自恋因素在作祟,这样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陶行知先生认为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这才是师爱的圆满。真正的教育应是弯下腰来和孩子对话、走进孩子的心灵、和童心一起突围。

我还是想以王君老师的一句话作结:我希望我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牛奶,也能够给予学生蜂蜜。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第6篇

《大学》里说:欲济一世于太平, 唯德行一世!欲天下大同, 唯德行天下!德行, 就是让人们保持本善之心, 长存善念、常做善行, 进而培养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国家有了德行, 益于天下, 民族有了德行, 兴旺发达, 教师有了德行, 福之天下, 学生有了德行, 益于未来。作为一名老师, 深深意识到德行的重要性!校之本, 师之也;师之魂, 德育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德高为尚, 利国己人。吾师也, 应爱生如爱人;思之于德, 染于情, 情之豁达, 教于行, 行之谨慎, 育于生。百年为师, 益为德行, 行之天下。为师为人, 以德为先。夫子有云:“夫孝, 德之本也”, 吾为师之, 崇尚孝道, 敬重师风, 效他人之孝, 仁他人之仁, 信他人之信, 义他人之义, 以德为本, 以身行道, 为人师表。在学校教育中, 德育与其他学科是紧密相连的, 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该将德育和智育贯穿教学的始末。它是学科教育的内容之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而往往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文的中心渗透一些思想教育, 但常常是轻描淡写, 或一语带过。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 所以, 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德育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

二、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决不能脱离课本, 去空洞的说教, 如:对于学生,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等思想教育;而到了五六年级时, 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要求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 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如:在教名人传记这一类课文时, 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在教科普知识这一类课文时, 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教文学名著时, 可指出文中的主题思想, 使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总体构想: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 (包括意志、性格、兴趣) 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艺术性与针对性

在英语教学中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要讲究艺术性;而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则更需要讲究艺术性, 例如教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indeed。这篇短文时, 我启发学生想象当时这位胖男人倒在地上的心理活动, 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 他当时一定想, 他的朋友是一位虚伪的小人, 只能共富贵, 不能共患难, 并非真正的朋友;有的说, 他当时一定想到, 真朋友见难就帮, 假朋友见难就逃, 像他这类朋友不交也罢;有的说, 他当时一定想到, 朋友是抵抗忧愁, 不愉快和恐惧的护身者, 是友爱和信赖的象征, 我一定要交真正的朋友, 这一系列有趣的想象,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择友观。现在的学生, 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 见识很广, 从生理心理角度看, 他们的身心正处在迅速的成长阶段, 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喜欢独立思考, 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教师不再是唯命是从。因此,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为此, 我在英语课堂上, 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 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 使他们敞开思想, 畅所欲言, 流露出真实的感情。有些教师认为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 能完成教学内容就很不错了, 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不可否认,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但如果经常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工作贯彻于教学之中, 见缝插针, 积少成多, 那么学生所收效果将是难以估计的。

四、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只有联系实际, 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才能做到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记得有一次我刚走进教室, 虽是晴天, 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 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我就说:“I’m sure the classroom is bright.Do you think I should keep the lights on or turn them off?”学生都表示应该关灯, 我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几个词, 并补充说:We should try to save the energy.I don't mind if you keep the lights on when the room is dark.Sometimes we need electricity to make our room bright, but not today.短短的几句话, 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 却是一次很好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的德育教育。

五、爱心给于社会, 是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石

爱是世界上最纯洁, 爱是无限的, 爱也是不朽的。汶川地震后, 大批的志愿者赶赴救灾前线, 各路救援物资第一时间抵达灾区, 而后所有倒塌的房屋都得到重建。这些, 都是爱心的力量, 是有爱心的人士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不但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让孩子们通过捐款, 捐物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心。通过这次活动, 孩子们明白了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就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涤。孩子由于年龄小, 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变得冷漠自私。所以, 我们要结合家长和社会来培养孩子的爱心, 要抓住孩子可塑性强的时期来进行, 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爱心教育。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

爱心与教育有感范文第1篇《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