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范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范文第1篇
一、农村污水治理措施不力
提案提到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在我市多地都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提案提到的4点外,还有就是农村普遍没有污水处理意识和污水处理设施;再者是谁去管,谁去建,怎么管,怎么建,治理措施由谁来办等等。归结一点,农村的污水治理措施不力。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市农村污水治理问题要真正得到根本解决,除了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搞好协调外,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责任,比如住建部门的村镇规划、建设;环保部门的各类检测与环境污染的监管;农业部门农药化肥使用监管和禽畜饲养指导;以及卫生部门的健康教育文化宣传、媒介的环保意识宣传等,形成部门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三、完善设施,科学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范文第2篇
指导老师:董良飞 姓 名:吕小龙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71 学 号:07415117 前言
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改善环境卫生,一直以来是困扰着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太湖流域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逐渐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敏感问题,湖泊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蓝藻的频繁爆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引入生态排水一源分离及资源化理念,“源分离”技术基于该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被关注的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节约水资源、低能耗及可回收营养元素等特点,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主题
长期以来,太湖是上海、无锡、苏州等城市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地,集供水、蓄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流域的经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的水环境严重污染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人民生存和社会稳定的威胁日趋严重。因此,全力控制太湖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己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工业和城镇污染得到控制后,量大而面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加速太湖富营养化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太湖污染的贡献率中氮占35.35%、磷占59.65%。很明显,大量未经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河道,直接影响流域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甚至威胁到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因此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工艺与新技术,是一项有实用价值的探索。 1.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产生和特点 1.1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产生
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提出,源于对农村生活污染的研究,特别是随着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以及农村小城镇建设逐步被提出并丰富的。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和河流水质规划研究。“八五”“九五”期间先后在于桥水库、滇池、太湖、都阳湖、巢湖、三峡库区等湖泊、水库流域及沱江内江段、晋江流域、北江演水流域、淮河淮南段、辽河铁岭段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这些研究较好地把握了非点源污染负荷发生状况并首次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仍然只是探讨因农村生产活动所致的农业非点源的宏观特征与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模型的初步研究,90年代末以来才开始重视农村生活所致的污染。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农村社会及经济问题突出程度远胜于污染问题,因而农村生活污染长期不被关注。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绝 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排沟渠、水塘。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 地区形象写照。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及农村小城镇人口的迅速集聚,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染问题若不加重视,水污染问题及其衍生的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必将因而日益加剧。 1.2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特点:
(1)污水水量变化大:水冲卫厕的普及、村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实际务农劳动力的减少、燃料的气体化、区域性的家庭手工业与生活污水量增长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生活污水来源受生活用水的影响,主要有厨房洗涤污水、洗衣污水、洗浴污水、冲洗卫生间的粪便污水等。调查中发现:在各类型的生活用水中,洗衣用量最大,一般约占了各户总用水量的60%;在人口较少的家庭,则以厨房用水为主。太湖流域农村农户室内卫生间的洁具一般包括面盆、坐便器和浴缸,其中面盆和坐便器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浴缸的使用需配置太阳能热水器或天然气,而目前天然气尚未入户,太阳能热水器相对农户来说较昂贵,因此,农户卫生间中的浴缸使用频率也不是很高。农户洗澡普遍使用浴锅,通过烧柴将水加热,在浴锅中洗浴,洗浴污水一般排入室内窖井,渗入地下。
(2)水质水量在不同居住区、不同时间段里差异明显:太湖流域农村可分为集中居住的新建居住区和陈旧居住区。集中居住的新建居住区农户每天每户平均水量在166升到207升之间波动,平均水量大约为180升/(天户)。集中居住的陈旧居住区农户每天每户平均水量大约为120升/(天户);从排放方式看,有2296的农户生活废水选择了直接排入村河,45%的农户排水采用排入屋后及地表渗入地下,排入沟渠的农户有25%,还有少数农户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田地等方式。从水质上看,旧居住区CODcr,日排放浓度可达780、1349 mg/L,新居住区CODcr,日排放浓度可达350~450 mg/L。新、旧居住区的总氮、总磷排放浓度平均为:新居住区为20 mg/L和1.93mg/L,旧居住区为9.7 mg/L和1.19mg/L。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旧居住区居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用水时反复使用后排放,造成有机物浓度较高;同时由于旧居住区农户基本没有使用卫生洁具,造成生活污水中粪便成分较少,TN、TP浓度偏低。农户用水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6:00-8:00,中午10:30-12:00,下午5:30-7:00。第一时段主要是洗漱用水、厨房用水和洗衣用水等,耗水量在三个时段中最大;第二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耗水量最小;第三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浴用水,耗水量居中。
(3)农村生活污水基本为大量无序排放: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一般是通过二种方式排放,一是通过自家院内的渗坑排放而直接渗入地下,大多数农户家的洗涤污水采用这种排水方式;二是通过管道排入自建简易化粪池,卫生间污水的排放多采用此方式;三是将污水泼在门外空地,任其自然蒸发,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洗衣污水的排放。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受到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管理水平现状的影响,不能走城市发展模式,而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方案应要求工艺简单,净化效果有保证;尤其是在富营养化重点控制区域,不仅要消减有机物还要进行脱氮除磷。因此,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的工艺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源分离”技术为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找到了新途径,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走出困境找到了突破口。
3.生活污水的源分离、分质处理与资源化
生活污水源分离和分质处理是指在源头分类收集、处理和回用,将优质饮用水和低质回用水分开供给用户,以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循环。它是革新的供排水和处理理念,基本模式见图
生活污水源分离、分质处理和资源化系统
3.1生态排水一源分离技术 根据对生活污水的研究,不同的水质所含成分有很大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黑水:指厕所粪便污水,包括人尿和粪便;黄水:指人尿;褐水:指粪便污水;灰水:指来自于家庭的厨房、洗衣、沐浴和盥洗等污水。
生活污水中营养物质的绝大部分集中在黑水中,特别是小便废水中。从污水构成来看,灰水的数量占99%,而COD、N、P的负荷分别只占40%、5.6%、20%;尽管尿和粪便的数量只占l%左右,但COD、N、P负荷却占60%、94.4%、80%。水质和水量两者的强烈反差成为黑水和灰水源分离的依据。因此,实现黑水与灰水分离,可以让粪便回田,而灰水与初期雨水可以通过物理或生态工程(如湿地)共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实现物质循环,而且可以减少庞大的管网投资和繁琐的生物处理过程。源分离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或解决“水冲厕”的卫生问题,还可以为后续水污染控制带来一系列的便利,使农村水污染处理问题难度降低。 3.1.1灰水处理与回用
不同来源的灰水水质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用户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排水类型以及家用化学产品的使用情况。灰水通常包含了高浓度的油脂、其它烹饪有机物、肥皂残余物和清洁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等可生物降僻物,未被粪尿污染的灰水中病原体、氮的含量都较低。灰水的有效回用可以减少将近50%的饮用水使用。
灰水处理回用技术发展很快,主要有人工强化的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和自然生化处理等(表1)。当灰水处理后回用前必须进行紫外照射、加氯等消毒处理。
3.1.2黄水、褐水的处理与回用
含氮量高的黄水可作肥料,尿液贮存在与空气隔绝的容器中肥分可以保持大约一年时间不会流失。黄水在粪尿分离厕所里与褐水隔离后输送到尿液池液蓄即可得液体肥料,也可干化处理制成干肥。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尿液混合肥可用于所有农作物,而尿液注射法仅能用于可食用部分在地面以上的作物。从卫生学的角度看,尿液注入地面后其病源微生物受到的灭活作用更加迅速、强烈。
Maculate Madungwe以采用真空式便器分离大小便及冲洗水为例,探讨了褐水的收集和处理过程。褐水首先被输送到粪便隔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液体被送入悬挂在深坑里面的土壤过滤器,再进入化粪池里同灰水一起进入后续处理设备中;而被捕获的褐水悬浮固体被送到堆肥装置中进行厌氧消化,制成肥料的同时也产生许多生物气。高温、高pH和长时同贮存是促使病原体灭活的关键因素。消灭褐水里的病原体、减少苍蝇和臭气的方法是投入草木灰或石灰之类的添加剂。许多亚热带、热带国家习惯将粪便风干,欧洲市场上的一些分离厕所也将粪便干化燃烧,不仅可以开发潜在的能量,燃烧后的灰烬可以撒播于耕地中。
3.1.3黑水处理与资源化
黑水的特点是COD,BOD等指标高,含大量病菌且臭气污染严重。而生活污水中80%~90%的氨,50%~57%的磷来自于黑水,预处理后的滤清液对后处理可起到添加营养剂的作用。预处理设备通常是粗细格栅等,还有美国的HONEY MON一STER、德国的HUBER和中国北京世纪国瑞公司等研发的粪便处理专用设备等。混凝沉淀法也可用于黑水预处理。固体分离后堆肥干化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上清液经厌氧消化、好氧接触氧化或厌氧一好氧结合处理后排放或回用。为了进一步消除恶臭污染,可采用酸、碱或次氯酸钠盐淋洗脱臭,活性碳吸附或生物除臭技术等工艺。 3.2做好农村污水资源化工作
随着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现在的农村逐渐丢弃了原来祖先留下来的粪尿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这一优良传统。人粪尿的养份,约含80%的氮、50%的钾和磷,作为粮食作物的一种肥料,几乎可以替代化肥。收集后的粪、尿通过适当的方式处理后,其中的养份可通过农用或绿化施肥而得到回收,由此帮助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水污染。总的来说,粪尿的单独收集与资源化,是未来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实现轻污染的杂排水完全回用,重污染的粪尿水资源化到农田,减轻甚至完全避免水环境的二次污染,真正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和整个水生态圈的良性循环,在人们卫生系统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维持了生态平衡,最终改善农村的卫生与健康状况,促进宏观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结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太湖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更是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源分离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它克服了传统集中式排水体制与分散式排水体制的弊端,实现良好的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功能,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在生活污水的源头分类收集模式、褐水和黑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开发、生活污水源分离和资源化的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理论和工艺,从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会相灿,叶春,颜丹宙等.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1-5.
[2]盛学良,舒金华,彭补拙等.江苏省太湖流域总氮、总磷排放标准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4):2024.
[3]路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i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3). [4]粱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5]鲍全盛、土华东,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与展担[J],地理科学,1996,16(1):6672. [6]周早弘,发达地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工程技术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19-2721.
[7]张大第、张晓红、章家骇等,上海市郊区非点源污染综合调查评价[J],上海农业学报,1997,13(1):3136.
[8]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6月4日发布.
[9]刘昌明,何希吾等.中国2l世纪水问题方略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152.
[10]高拯民,李宪法.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456255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范文第3篇
指导老师:董良飞 姓 名:吕小龙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71 学 号:07415117 前言
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改善环境卫生,一直以来是困扰着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太湖流域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逐渐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敏感问题,湖泊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蓝藻的频繁爆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引入生态排水一源分离及资源化理念,“源分离”技术基于该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被关注的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节约水资源、低能耗及可回收营养元素等特点,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主题
长期以来,太湖是上海、无锡、苏州等城市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地,集供水、蓄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流域的经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的水环境严重污染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人民生存和社会稳定的威胁日趋严重。因此,全力控制太湖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己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工业和城镇污染得到控制后,量大而面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加速太湖富营养化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太湖污染的贡献率中氮占35.35%、磷占59.65%。很明显,大量未经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河道,直接影响流域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甚至威胁到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因此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工艺与新技术,是一项有实用价值的探索。 1.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产生和特点 1.1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产生
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提出,源于对农村生活污染的研究,特别是随着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以及农村小城镇建设逐步被提出并丰富的。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和河流水质规划研究。“八五”“九五”期间先后在于桥水库、滇池、太湖、都阳湖、巢湖、三峡库区等湖泊、水库流域及沱江内江段、晋江流域、北江演水流域、淮河淮南段、辽河铁岭段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这些研究较好地把握了非点源污染负荷发生状况并首次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仍然只是探讨因农村生产活动所致的农业非点源的宏观特征与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模型的初步研究,90年代末以来才开始重视农村生活所致的污染。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农村社会及经济问题突出程度远胜于污染问题,因而农村生活污染长期不被关注。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绝 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排沟渠、水塘。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 地区形象写照。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及农村小城镇人口的迅速集聚,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染问题若不加重视,水污染问题及其衍生的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必将因而日益加剧。 1.2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特点:
(1)污水水量变化大:水冲卫厕的普及、村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实际务农劳动力的减少、燃料的气体化、区域性的家庭手工业与生活污水量增长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生活污水来源受生活用水的影响,主要有厨房洗涤污水、洗衣污水、洗浴污水、冲洗卫生间的粪便污水等。调查中发现:在各类型的生活用水中,洗衣用量最大,一般约占了各户总用水量的60%;在人口较少的家庭,则以厨房用水为主。太湖流域农村农户室内卫生间的洁具一般包括面盆、坐便器和浴缸,其中面盆和坐便器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浴缸的使用需配置太阳能热水器或天然气,而目前天然气尚未入户,太阳能热水器相对农户来说较昂贵,因此,农户卫生间中的浴缸使用频率也不是很高。农户洗澡普遍使用浴锅,通过烧柴将水加热,在浴锅中洗浴,洗浴污水一般排入室内窖井,渗入地下。
(2)水质水量在不同居住区、不同时间段里差异明显:太湖流域农村可分为集中居住的新建居住区和陈旧居住区。集中居住的新建居住区农户每天每户平均水量在166升到207升之间波动,平均水量大约为180升/(天户)。集中居住的陈旧居住区农户每天每户平均水量大约为120升/(天户);从排放方式看,有2296的农户生活废水选择了直接排入村河,45%的农户排水采用排入屋后及地表渗入地下,排入沟渠的农户有25%,还有少数农户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田地等方式。从水质上看,旧居住区CODcr,日排放浓度可达780、1349 mg/L,新居住区CODcr,日排放浓度可达350~450 mg/L。新、旧居住区的总氮、总磷排放浓度平均为:新居住区为20 mg/L和1.93mg/L,旧居住区为9.7 mg/L和1.19mg/L。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旧居住区居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用水时反复使用后排放,造成有机物浓度较高;同时由于旧居住区农户基本没有使用卫生洁具,造成生活污水中粪便成分较少,TN、TP浓度偏低。农户用水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6:00-8:00,中午10:30-12:00,下午5:30-7:00。第一时段主要是洗漱用水、厨房用水和洗衣用水等,耗水量在三个时段中最大;第二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耗水量最小;第三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浴用水,耗水量居中。
(3)农村生活污水基本为大量无序排放: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一般是通过二种方式排放,一是通过自家院内的渗坑排放而直接渗入地下,大多数农户家的洗涤污水采用这种排水方式;二是通过管道排入自建简易化粪池,卫生间污水的排放多采用此方式;三是将污水泼在门外空地,任其自然蒸发,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洗衣污水的排放。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受到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管理水平现状的影响,不能走城市发展模式,而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方案应要求工艺简单,净化效果有保证;尤其是在富营养化重点控制区域,不仅要消减有机物还要进行脱氮除磷。因此,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的工艺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源分离”技术为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找到了新途径,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走出困境找到了突破口。
3.生活污水的源分离、分质处理与资源化
生活污水源分离和分质处理是指在源头分类收集、处理和回用,将优质饮用水和低质回用水分开供给用户,以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循环。它是革新的供排水和处理理念,基本模式见图
生活污水源分离、分质处理和资源化系统
3.1生态排水一源分离技术 根据对生活污水的研究,不同的水质所含成分有很大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黑水:指厕所粪便污水,包括人尿和粪便;黄水:指人尿;褐水:指粪便污水;灰水:指来自于家庭的厨房、洗衣、沐浴和盥洗等污水。
生活污水中营养物质的绝大部分集中在黑水中,特别是小便废水中。从污水构成来看,灰水的数量占99%,而COD、N、P的负荷分别只占40%、5.6%、20%;尽管尿和粪便的数量只占l%左右,但COD、N、P负荷却占60%、94.4%、80%。水质和水量两者的强烈反差成为黑水和灰水源分离的依据。因此,实现黑水与灰水分离,可以让粪便回田,而灰水与初期雨水可以通过物理或生态工程(如湿地)共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实现物质循环,而且可以减少庞大的管网投资和繁琐的生物处理过程。源分离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或解决“水冲厕”的卫生问题,还可以为后续水污染控制带来一系列的便利,使农村水污染处理问题难度降低。 3.1.1灰水处理与回用
不同来源的灰水水质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用户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排水类型以及家用化学产品的使用情况。灰水通常包含了高浓度的油脂、其它烹饪有机物、肥皂残余物和清洁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等可生物降僻物,未被粪尿污染的灰水中病原体、氮的含量都较低。灰水的有效回用可以减少将近50%的饮用水使用。
灰水处理回用技术发展很快,主要有人工强化的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和自然生化处理等(表1)。当灰水处理后回用前必须进行紫外照射、加氯等消毒处理。
3.1.2黄水、褐水的处理与回用
含氮量高的黄水可作肥料,尿液贮存在与空气隔绝的容器中肥分可以保持大约一年时间不会流失。黄水在粪尿分离厕所里与褐水隔离后输送到尿液池液蓄即可得液体肥料,也可干化处理制成干肥。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尿液混合肥可用于所有农作物,而尿液注射法仅能用于可食用部分在地面以上的作物。从卫生学的角度看,尿液注入地面后其病源微生物受到的灭活作用更加迅速、强烈。
Maculate Madungwe以采用真空式便器分离大小便及冲洗水为例,探讨了褐水的收集和处理过程。褐水首先被输送到粪便隔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液体被送入悬挂在深坑里面的土壤过滤器,再进入化粪池里同灰水一起进入后续处理设备中;而被捕获的褐水悬浮固体被送到堆肥装置中进行厌氧消化,制成肥料的同时也产生许多生物气。高温、高pH和长时同贮存是促使病原体灭活的关键因素。消灭褐水里的病原体、减少苍蝇和臭气的方法是投入草木灰或石灰之类的添加剂。许多亚热带、热带国家习惯将粪便风干,欧洲市场上的一些分离厕所也将粪便干化燃烧,不仅可以开发潜在的能量,燃烧后的灰烬可以撒播于耕地中。
3.1.3黑水处理与资源化
黑水的特点是COD,BOD等指标高,含大量病菌且臭气污染严重。而生活污水中80%~90%的氨,50%~57%的磷来自于黑水,预处理后的滤清液对后处理可起到添加营养剂的作用。预处理设备通常是粗细格栅等,还有美国的HONEY MON一STER、德国的HUBER和中国北京世纪国瑞公司等研发的粪便处理专用设备等。混凝沉淀法也可用于黑水预处理。固体分离后堆肥干化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上清液经厌氧消化、好氧接触氧化或厌氧一好氧结合处理后排放或回用。为了进一步消除恶臭污染,可采用酸、碱或次氯酸钠盐淋洗脱臭,活性碳吸附或生物除臭技术等工艺。 3.2做好农村污水资源化工作
随着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现在的农村逐渐丢弃了原来祖先留下来的粪尿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这一优良传统。人粪尿的养份,约含80%的氮、50%的钾和磷,作为粮食作物的一种肥料,几乎可以替代化肥。收集后的粪、尿通过适当的方式处理后,其中的养份可通过农用或绿化施肥而得到回收,由此帮助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水污染。总的来说,粪尿的单独收集与资源化,是未来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实现轻污染的杂排水完全回用,重污染的粪尿水资源化到农田,减轻甚至完全避免水环境的二次污染,真正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和整个水生态圈的良性循环,在人们卫生系统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维持了生态平衡,最终改善农村的卫生与健康状况,促进宏观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结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太湖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更是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源分离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它克服了传统集中式排水体制与分散式排水体制的弊端,实现良好的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功能,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在生活污水的源头分类收集模式、褐水和黑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开发、生活污水源分离和资源化的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理论和工艺,从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会相灿,叶春,颜丹宙等.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1-5.
[2]盛学良,舒金华,彭补拙等.江苏省太湖流域总氮、总磷排放标准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4):2024.
[3]路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i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3). [4]粱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5]鲍全盛、土华东,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与展担[J],地理科学,1996,16(1):6672. [6]周早弘,发达地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工程技术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19-2721.
[7]张大第、张晓红、章家骇等,上海市郊区非点源污染综合调查评价[J],上海农业学报,1997,13(1):3136.
[8]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6月4日发布.
[9]刘昌明,何希吾等.中国2l世纪水问题方略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152.
[10]高拯民,李宪法.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456255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范文第4篇
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在污水处理方面城乡之间差别显著:在城市,污水不但有完善的收集、处理技术和设施,而且国家颁布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以控制;而占全国总面积近0.9的广大农村,0.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点源和非点源排放,将各类污染物带人河流,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导致出现了包括蓝藻水华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
污水源热泵系统是有污水换热器和污水源热泵两部分构成。城市原生污水直接进入污水换热器进行换热后,换取的热量由污水源热泵内部的热泵做功传递到室内。 对农村生活污水再利用,优点是:节能环保,。
上述想必大家都早有耳闻了,那么小编就直入正题,给大家介绍一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吧~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冲厕污水和洗衣、洗米、洗菜、洗澡废水。污水中主要是生活废料和人的排泄物,一般不含有毒物质,往往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还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因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经济水平等不同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差异较大 污水有如下特点和问题:
(1) 污水分布较分散,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强,防治十分困难,管网收集系统不健全,粗放型排放,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2) 农村用水量标准较低,污水流量小且变化系数大(3.5~5.0); (3)污水成分复杂,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污水可生化性较强。
由于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不易集中,村镇居民环保意识差,加上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治理上也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目前我国0.75的天然和人工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恶化中。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可以分两种方式进行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分散式污水处理。
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该处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通常在我国中西部村庄布局较为分散的地区采用。
集中处理模式,即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一处处理设施处理村庄全部污水。污水处理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该处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通常适合于在我国东部和华北地区,村庄分布密集、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采用。
如今人们对水质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处理过程却越来越趋于简便。有趣的是,无论近几年业界所看好的厌氧生物技术还是源分离终的土地灌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似乎又回到了它初的形式,尽管其中蕴含的科技含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大繁若简,终还是归于自然。以上就是博洋公司给我们提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详细内容,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的污水处理设施。
博洋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创新的发展理念,“谦和、进步、创新、”是我们的精神。博洋公司愿与您真诚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范文第5篇
浙江省安吉县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县,近几年来我们在新农村规划时,在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试图找到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适用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偿试,从地理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美国先进的阿科蔓污水处理到人工湿地的处理,我们认为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寻求投资省、效果明显并能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污水处理方案。(剩余979字)
目前,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污水80多亿吨,而目前几乎所以有的村庄都没想相对较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曾有人用这样的话形容中国农村人口生活环境现状:如果把全国的村庄合并为10个村的话,4个村没有自来水;3个村在猪圈或厕所旁打了一口井,供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部分农村的居民生活同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一五”计划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而且还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村容整顿的重点内容。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了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要避免因生活污水的乱排放而引起的农村生活引用水源的污染。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推进村庄水质保护工作以及供水排水设施的完善。
农村生活污水现状
目前,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污水80多亿吨,而目前几乎所以有的村庄都没想相对较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曾有人用这样的话形容中国农村人口生活环境现状:如果把全国的村庄合并为10个村的话,4个村没有自来水;3个村在猪圈或厕所旁打了一口井,供人们饮用;10个村庄都把脏水往外泼;9个村庄还在使用传统旱厕;9个村庄仍然随便找个地方填埋垃圾;4个村庄下雨出不来;5个村庄夜里进不去。这足以表明我国目前农村人民生活在不健康的生活环境中。这对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同样也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有以下特征
(1)面广、分散。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难于收集。(2)来源多。除了来自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例如,太湖洗衣废水占生活污水的21.6%,巢湖、滇池大约为17.9%。(3)增长快。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随之增长。(4)处理率低。以浙江省丽水市的农村污染情况为例[3],每年全市农村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经化粪池处理的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
日前,农村人口在逐渐减少,城镇人口增多,农村的生活环境应当有所好转,而生活污水的排放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流向当地的河流,湖泊或池塘等地表水中,严重污染农村生活水源,而且正是由于这些污染,许多人都因为长期饮用不安全的水质造成各种各样的污染病以及地方病,而且局部会出现传染病等症状,目前,全国的自来水普及率还处于相当低的阶段,而且农村生活用水处理率也是相当低,在浙江省丽水市农民家庭用水水质的抽样检测结果中,63个水样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水源地水质低的状况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目标
综观国外成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例来看,污水处理最高目标是实现3R目标,即:资源消耗减量化(Reduce)、产品价值再利用(Reuse)、和废弃物质再循环(Recycle),水资源的利用要实现“供水-用水-排水”的单身线性水资源代谢系统向“供水-用水-污水回用”的闭环式水资源循环系统过渡。对于农村的分散生活污水,工艺简单、处理效果有保证、运行维护简便的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DecentralizedSanitationandReuse,DESAR)是一种具有最佳综合效益的选择,它包含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双重意义,强调分质就地处理和尽可能回收营养物质。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有技术情况
目前,在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方面得了显着的发展,在污水处理方面同样也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在技术应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大范围普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已经拥有了成功的应用经验。
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
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炊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用水。在农村有大量可以成为沼气利用的原材料: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通过沼气发酵可以使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直接燃烧提高4~5倍;沼液、沼渣作饲料可以使其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增加20%;通过厌氧发酵过的粪便(沼液、沼渣),碳、磷、钾的营养成分没有损失,且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活性态养分农田施用沼肥,可替代部分化肥。沼气池工艺简单,成本低(一户约需费用一千元左右),运行费用基本为零,适合于农民家庭采用。而且,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和改圈,可将猪舍污水和
生活污水在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酵后作为农田肥料,沼液经管网收集后,集中净化,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
沼气池处理技术已在我国一些地方得到了有效推广和使用。浙江全省有352个村实施了生活净化沼气工程,累计建成沼气池83.3万立方米,年处理生活污水8170万吨,年产沼气4295万立方米,年可替代标准煤近3万。四川省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以户或联户为单元,建设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有效解决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农村环境难题,出现家园清洁和村容整洁的新面貌。
目前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再利用情况,在沼气池处理技术方面应用于的已经相当广泛了,而且在农村的利用率也比较高,大大减少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沼气代替燃气,这项技术在农村污水净化是非常成功的一项技术。
而且目前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正在处理飞速发展阶段,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基于我国农村普遍欠发达的现状,各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目标不尽相同,绝大部分农村应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工艺可靠并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地使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在一些村庄分布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农村地区,高效强化的微动力生态处理集成技术与设备具有极大的技术经济优越性;其他集中供水的广大农村地区,则可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通过改造农村的河道、水塘和湿地,构建适度强化的无动力复合生态处理集成系统。这些集成技术和设备因其低成本、高效率、无动力或微动力等显着特点,具有在集中供水条件下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潜在优势。
基于我国农村普遍欠发达的现状,各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目标不尽相同,绝大部分农村应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工艺可靠并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地使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在一些村庄分布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农村地区,高效强化的微动力生态处理集成技术与设备具有极大的技术经济优越性;其他集中供水的广大农村地区,则可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通过改造农村的河道、水塘和湿地,构建适度强化的无动力复合生态处理集成系统。这些集成技术和设备因其低成本、高效率、无动力或微动力等显着特点,具有在集中供水条件下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潜在优势。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规划
关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要在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厌氧、好氧生物人工处理技术与自然净化系统,规划与各地农村经济水平、区域特点、自然条件、环境目标相适应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生活污水治理应与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发展绿色、无公害的产业与产品,在生态治污的过程中有
效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实现水的良性循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促进动植物的繁育生长。(陈沙沙
近日,平度市编制完成《镇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平度市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平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在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广泛收集资料和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的基础上,编制了《平度市镇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2011-2015)。
规划按照优先集中,兼顾分散的原则,根据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评价,有条件的镇优先集中处理,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提高集中处理设施利用率。对不能纳入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的镇,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进行就地分散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范文第6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以全乡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为目标,切实做到“五个确保”,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模式,力争在今年6月份国家10部门的检查验收中过关。为全面改善全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
二、工作重点:
围绕“五个确保”(确保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确保有清扫保洁队伍,确保有再生资源回收点,确保有村规民约,确保有资金投入机制)认真开展工作。
(一)完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引导广大农户利用旧筐、旧桶、旧袋等自备户用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集中和减量,每社要因地制宜,配建垃圾收集池(点)1处,每个村建垃圾分类减量池1处,在村级活动阵地设果皮箱1个,政府机关大院、卫生院及学校各设置果皮箱1个,租配垃圾收集运输车1辆,对公路沿线,特别是学校、政府机关、卫生院的原有垃圾箱(池)进行逐个改造和修缮,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大垃圾收集设施的管护力度,确保垃圾收运设施的整洁完好。其它村社可采用就近就地进行卫生填埋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严禁垃圾暴露和露天焚烧。
(二)配齐充实清扫保洁队伍:各村由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选2名责任心强、热衷环保的群众担任村庄保洁员,对农户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再分类和有序堆放,负责垃圾的清运工作。各支部、村委要完善保洁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建立完善保洁员花名册和台账,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确保村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无垃圾乱堆乱放。
(三)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会议,制订村规民约,明确各农户对自家居室、院落和村委会规划的公共卫生责任区的保洁责任,并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村委会与农户在月底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90%以上。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正确引导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乡内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四)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根据实际,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管理办法,建立起农村垃圾常态化治理的资金保障机制,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其维护修缮经费,积极引导群众适当交纳保洁费,确保建立起“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25日4月30日),召开乡村动员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限,部署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工作,并广泛宣传,按照验收工作内容及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平台,快速开展工作。
(二)集中治理阶段(5月1日5月30日),全面启动整治活动,清理积存陈年垃圾和其它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围绕修缮购置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备充实村级清扫清运人员,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完善治理工作资金投入机制,收集完善治理工作软件资料等工作,确保有效治理面达到90%。
(三)接受验收阶段(6月?),查漏补缺,巩固垃圾收运设施、清扫保洁队伍、村规民约、再生资源回收点,资金投入机制的“五个确保”成效,接受国家验收。
(四)巩固成果阶段:(验收完成),梳理集中治理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分类,村收集整理,乡运输,县处理”的长期保洁机制和垃圾收运体系,确保我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动员推进会,安排部署全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并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照目标任务,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效果的办法,分解落实责任。同时,加大治理工作的推进力度和检查督查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驻村干部要沉下去,帮助村社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制定计划,强力推进。各单位和村社要结合乡上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本村社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倒排进度,强力推进。同时乡上要整理完善补充近年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计划)”、“强化经费保障”、“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建立保洁队伍和保洁制度”等方面的文件资料,形成专门卷宗迎接验收现场查阅。所有迎检工作务必于5月15日前完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