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我地区2006年至2010年疫情报告和麻疹监测系统获取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 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 (适用于早期麻疹疑似病例, 取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 , 以上均符合麻疹诊断标准。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麻疹监测系统为主。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和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我地区5年间共报告麻疹病例200例, 每年分别报告麻疹病例为38、41、39、42、40例, 各年发病率分别为8.1/10万、8.0/10万、8.15/10万、8.15/10万、8.1/10万, 年均发病率为8.2/10万, 5年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均为散发, 无流行及大流行发生, 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表1)

2.2.2 人群分布 (表2)

2.2.3 免疫状况我区200 6年至201 0年麻疹疫苗有免疫史者占14.7%, 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占85.3% (表3) 。

3 结语

本地区麻疹流行的时间分布及人群分布与全国基本一致, 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地预防麻疹疫情的手段。

4 讨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属的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也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综上研究提示我们要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力度, 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 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进一步提高麻疹检测水平, 规范麻疹病例的报告, 及时预警和发现疫情, 第一时间控制疫情, 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2) 学校及流动人口密集区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是控制成人麻疹的有效手段; (3) 开展成人麻疹疫苗接种, 婴幼儿发病率高提示应将免疫年龄扩大, 达双向控制作用, 间接降低婴幼儿接种。 (4) 及时进行人群免疫水平检测, 加大检测力度; (5) 提高疾控人员业务素质, 增强责任心, 加强疾控队伍建设; (6) 定期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以提高防病意识, 达到自觉主动进行疫苗接种; (7) 加强监督工作, 以减少疾病散发及染病的流行。

摘要:目的 探讨我地区2006年至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 为制订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地区2006年至2010年麻疹疫情报告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及流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10年共发生麻疹病例200例, 无死亡病例, 平均发病率为8.2/10万, 3~5月为发病高峰期, 共发病160例, 占总数的80%;发病者在18岁以内病例136例, 占85%;发病者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108例, 多为麻疹免疫空白人群较多, 以刚出生的及人口密集区的流动人口为著。结论 本地区麻疹流行的时间分布及人群分布与全国基本一致, 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地预防麻疹疫情的手段。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流行特征,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范文第2篇

刘聪,1956年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现为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兼任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音乐系主 任。刘聪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也通过老师和学校悉心培育和 教导,为口后自己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期间,用其对社会生活的感 悟和体验,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学习和继承,确立了艺术生涯的坐标一一以 艺术歌曲作为一生的主要创作方向。

刘聪在沿着前辈音乐家的成功经验以及认真学习和研究了西方的先进经验 的同时开拓创新,创作手法更加多元化,作曲手法独特新颖,体裁涉及面广,作 品风格丰富,他的作品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特色,共作有一百多首艺术歌曲, 他目前己有三十多首声乐作品参加了全国比赛和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并有多部作 品获得嘉奖,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刘聪的艺术歌曲《冰》,来探讨和研究刘聪的艺术歌曲。

1 歌曲《冰》的艺术特点

《冰》这首歌曲创作于2004年,主要表达了人在逆境中的坦荡、纯真、坚毅、博大。下面我们就从歌曲的歌词、旋律发展以及调式转变三个方面,对于歌曲《冰》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1.1从“惨烈悲壮”到“升华重生”的歌词内涵

整首歌刚开始的歌词“沉重的轱辘在我身上碾过,任锋利的刀刃将我的肌肤划开,寒风中我会默默的忍耐”表面上看起来“惨烈悲壮”但是细品却不乏男人的气概,奠定了整个歌曲前半部分的基调。接下来的歌词“任突发的重力将我击

碎,一块块的悬挂起来,你会看到透明与坦白”这三句歌词继承了前面的“惨烈悲壮”但是中间又透露着男子汉的担当,同时也让人们对整首歌的基调更加的了解。下面几句突然峰回路转,“带到阳光能给我更多温暖的时候,你会看到我生命的原型”让人本来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的明快了起来,而且正好贴合本文的歌名“冰”,象征着寒冰逐渐开始融为流水。最后“化作飞涌的浪花,回归滚滚东流的大海”则如”凤凰涅槃“一般,让人彻底拜托了前面的阴影,彻底的“升华重生”。

1.2从“铿锵有力”到“优美连贯”的旋律发展

为了迎合歌曲的主题和歌词的内涵,这首歌在旋律上也是一个从“悲壮”到“涅槃”的过程。旋律的发展过程中,歌曲的前半部分运用了大量的“进行曲节奏”比如切分(X X X)和附点(X.X)节奏,凸显了歌曲前半部分的铿锵有力。而到了旋律的后半段则运用了大量整体比较连贯的节奏型,比如平八(XX)和长音(X、X)让整个曲子变的充满希望,最后达到高潮。

1.3从“黯淡悲情”到“雄伟明亮”的调式转变

歌曲的前半部分为C大调,而且用了很多的低音,使整首歌的前半部分,低沉而铿锵有力。后半部分就像歌词的转变一样峰回路转,转到了A大调上面,而且在音符的使用上也开始从低沉逐渐升高,最后又转回到C大调并在主和弦的帮助下恢弘明亮的结束了整首歌。

2 歌曲《冰》的演唱分析

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同传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一样,虽有着不同的美学要求。但在发声原理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如深气息、高位置、整体共鸣等等。以上的发声原理在众多声乐演唱书籍、期刊和论文中可见,故不再赘述。在以共同的发声原理为基础的前提下,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亦或演唱刘聪艺术歌曲时我们应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为歌唱表现做准备。下面我们就从音色、力度、咬字、吐字、情感处理以及风格掌握几个方面详细的介绍《冰》这首歌曲。

2.1 歌唱的音色和力度

音色和力度是音乐表情的一个重要方面。音色指声音的质量或者色彩。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必须根据音乐的内容和人物个性的不同,在音色加以适当的变化,否则就会产生单调感,无法达到音乐表现的最佳境界。一般来说,民歌气息比较浓厚的歌曲需唱的朴实和亲切些,音色就应明亮些,比如《梦中的卓玛》(陈道斌词)、《玉根国脉》、《我是贵州人》、《蓝色鸟江》等。

本文的研究对象《冰》,因为本身歌曲的情绪变化就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更要注意音色以及力度的变化,刚开始歌曲相对是比较的悲壮的,我们需要用结实的音色和坚定而强烈的力度来演唱这个部分,音色方面要饱满低沉,富有弹性。到中间部分由于歌曲情绪的变化,我们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音色的变化,从刚开始的坚定低沉变的阳光优美一些。然后到最后高潮的部分就需要用比较有穿透性的音色和较强的力度来展现“凤凰涅槃”的感觉。

2.2 歌唱的咬字和吐字

掌握汉语语言的咬字、吐字及传统的润腔方法。刘聪艺术歌曲创作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在演唱中为了追求美好的声音,又能突出民族的语言特点,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就要注意音调与汉语字音、声韵的配合。

《冰》作为刘聪艺术歌曲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它表达了男人的坚韧和勇敢。因此我们在咬字和吐字的时候也要格外的注意,每一个字都要“咬住”而且“吐字”的时候也需要特别的干脆,做到铿锵有力,切忌虎头蛇尾。每一句的第一个第,比如“任”、“寒”等都要有非常清楚的发音,给整句开一个好头,切忌“浑沦吞枣”,到了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比如“过”、“开”,则一定要守住,每一句头和尾是整句的灵魂,抓住了头和尾那么这句歌词就基本的可以很好的完成。另外咬字和吐字要注意与现实的情绪相结合而灵活的变化。

2.3 歌曲的情感

情感演唱歌曲时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更多的注重演唱者在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自我的心理感受,形成具有演唱者个性与气质的演唱

风格。我们今天的研究对象《冰》是一首非常“男人”的歌曲,但是同时中间也不乏细腻的部分。需要我们在进行情感表达的时候,对整首歌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演绎整首歌曲。首先要从头到尾的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比如第一句“任突发的重力将我击碎”再演唱的时候就要有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中间部分则需要增加一点男人的细腻,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手势来辅助歌曲情感的表达。

2.4 歌曲风格的掌握

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演唱者在必备的情感基础之上,注重把握各种不同歌曲的风格,便于生动的情感表达。被中国词曲作家一度创作中普遍运用的“移情”现象,同时出现在演唱者二度创作中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冰》是一首非常具有抒情性的艺术歌曲,整首歌曲的主题是为了阐述一个男人在这个社会中应该具有的担当和坚韧。因此我们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必须紧扣这首歌曲的基调,而演唱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力度,更多的时候要用情感来包裹力度,从而更好的打动听众。

结论

刘聪是一位有艺术追求、有美学理想的现、当代作曲家。在我国如今的歌曲创作中,他是一位执着并致力于艺术歌曲创作事业,并硕果累累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丰富灵动,情感深沉动人,气质高雅大气,题材宽广深刻,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与艺术爆发力。如《故园恋》的深沉内蕴;《雨后》的清新灵动;《鸟儿在风中歌唱》的真挚动人;《苍天下的太阳路》的酣畅大气;《梦中的卓玛》的澎湃激情,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片绚丽多彩的风景,体现了作曲家刘聪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冰》作为刘聪的代表作品之一,可以让人在绝望中看到光明,本文通过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中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大家启示。另外因为笔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纰漏,敬请批评比指正。

摘要

《冰》是我国作曲家刘聪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大陆并造就了一批诸如舒伯特一样的艺术歌曲大师,艺术歌曲传入我国大约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目前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在我们探索、实践和发展的道路上,也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刘聪就是当今中国乐坛著名的作曲家,他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文以刘聪的艺术歌曲《冰》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作品在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的独特之处。希望对广大音乐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艺术歌曲形成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刘聪 艺术特点 演唱分析 歌曲

致谢

在这个平常而又特殊的季节里,我的内心深处涌动着一股感谢的热流。因为,对于边上班、边求学的我来说,在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期间,由于工作的忙碌和旅途的奔波,使得攻读硕士研究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自然离不开老师、同事、同学的帮助和关心,以及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值此论文付梓之际,特向各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此,要由衷感谢我的导师老师。老师热情诚挚,不拘俗规,表现出的平易近人,让我深受感动。老师爽朗坦诚,至情至性,闲谈中的妙语解颐,总能让我豁然顿悟;老师严谨智慧、博大精深,不经意间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回首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从最初的选题、到框架的构思、修改以至最终的定稿,均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倾心尽力。与老师的师缘,让我倍感珍惜,也让我感到些许的缺憾,遗憾错过与老师能够更多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聪.论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复杂化[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7 04 .

[2]刘聪.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1 (9) .

[3]刘聪.从三全音地位的变化看20世纪和声音响的重要特征[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 (2).

[4]傅庚辰.艺术歌曲向何方一一在中国艺术歌曲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07 (7).

[5]陆在易.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J].人民音乐,2007 08.

[6]罗艺峰.回到原点: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7 10.

[7]刘聪.刘聪艺术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8]王大燕.艺术歌曲概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9]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范文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范文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我地区2006年至2010年疫情报告和麻疹监测系统获取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