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培训资料范文
蘑菇培训资料范文第1篇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个人独资企业的行为,保护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制定本章程,以此为本企业的经营准则。
第二条 企业名称:
第三条 企业地址:
第四条 企业负责人:
身份证号码:
第五条 企业经营范围:农作物种植、养鱼服务。
第六条:本企业为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第七条:本企业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一切活动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第二章 出资方式及出资额
第八条 本企业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申报的出资为万元,先期投入
第三章财务、会计和劳动工资制度
第九条 本企业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设置会计帐簿,进行会计核算。
第十条 本企业会计采用公历年制,自当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为一个会计。
第十一条 本企业招用职工的,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四章 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第十二条 本企业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本企业成立日期年 月日。
第十三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解散;
(一)投资人决定解散;
(二)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三)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十五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投资人申报其债权。
第十五条 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
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第十六条 企业解散的,财产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二)所欠税款;
(三)其他债务。
第十七条 清算期间,企业不得开展与清算目的无关的经营活动。在按前条规定清偿债务前,投资人不得转移、隐匿财产。
第十八条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第十九条企业清算结束后,投资人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人应当编制清算报告,并于十五日内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章程未尽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正本件二份,报送登记机关一份,本企业存档一份。
投资人签字:
蘑菇培训资料范文第2篇
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深凹杯伞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可食用
玉米黑粉菌
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此菌分布很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
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玉米黑粉菌的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孢子粉收集后炼成蜜丸做药用,其药性特寒、味甘,有益肝胃和解毒作用。用孢子粉拌红糖可治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
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的原料;有抗菌作用,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还可用于生产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的生长激素吲哚乙酸。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
紫褐羊肚菌
子囊果小至中等。菌盖呈圆锥形或近圆柱形,高4-7cm,宽2-4cm,顶部多钝圆或稍尖,由比较明显的纵棱纹交织成网格状,并形成许多近长方形或近多角形的凹窝,浅茶褐色、茶褐带紫色,往往棱纹色较深。菌柄白色、黄白色或带浅黄褐色,近圆柱形或近棒状,长3-5cm,粗0.7-2(3)cm,空心,中部以上平滑或有白色粉末状细颗粒被覆,基部稍膨大,有纵沟槽,空心。
春夏季生山林地上,多在杂灌木林地上散生或单生,偶有群生。
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是一种味道很好的食用菌。
黑马鞍菌
子囊果小,黑灰色。菌盖直径l-2cm,呈马鞍形或不正规马鞍形,边缘完整,与柄分离,上表面,即子实层面黑色至黑灰色,平整;下表面灰色或暗灰色,平滑,无明显粉粒。菌柄圆柱形或侧扁,稍弯曲,黑色或黑灰色,往往较盖色浅,长2.5-4cm,粗0.3-0.4cm,表面有粉粒,基部色淡,内部实心。子囊圆柱形,长0.2-0.3mm,含孢子8枚,单行排列。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云南、四川、湖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区。
有将其列为食用菌的记载。
皱柄白马鞍菌
又称皱马鞍菌。
子实体较小。菌盖初始马鞍形,后张开呈不规则瓣片状,2-4cm ,白色到淡黄色。子实层生菌盖表面。柄白色,圆柱形,有纵生深槽,形成纵棱,长5cm,粗2cm。
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好。
大白口蘑
又称洛巴口蘑、大口蘑。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白色。菌盖直径8-23(32)cm,厚,初期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边缘内卷,后期扁平至稍平展,中央微下凹,表面平滑或偶有小突起,白色,污白至浅奶油色。成熟后颜色变暗,边缘波状或部分卷曲。菌肉白色,致密,微具淀粉味。菌褶直生或弯生,污白至象牙白色,密至稍密,初期窄后变宽。菌柄幼时粗壮明显,膨大似瓶,伸长后长8-28(45)cm,粗1.5-4.6 cm,基部往往连合成一大丛。表面有细线条纹,同盖色,实心。
夏秋季在凤凰木等树桩基部附近及沃土上丛生。
分布在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海南等地。
可食用,味道比较好,台湾等地已经进行了试验栽培
泡质盘菌
又称粪碗。
子实体中等大小,有时可达14cm。初期近球形,逐渐伸展呈杯状,无菌柄。子实层表面近白色,逐渐变成淡棕色,外部白色,有粉状物。菌内白色,质脆,厚达3-5mm。
夏秋季生于空旷处的肥土及粪堆上,往往成群生长在一起。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江苏、云南、台湾、四川、西藏等地区。
可食用,但需慎重处理,不可多食。
松口蘑
又称松磨、松茸、鸡丝菌(西藏)。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状,长8-13.5cm,粗2-2.6cm,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在菌柄的上部,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
秋季在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往和松树形成菌根关系。
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安徽、台湾、四川、山西 、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
此种菌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地区群众将此菌火烤后蘸盐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日本视为菇中之珍品,经济价值很高。由于生态习性特殊,目前人工栽培子实体未能成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
据化学分析,该菌蛋白质,脂肪,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都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
1、B
2、C及PP。松口蘑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之医药功效。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1.8%,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该菌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已知与赤松,黑松,高山松形成菌根。目前松口蘑在大量采集和外销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我国野生松口蘑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对此珍贵资源及生态环境着力保护,同时需要加强对松口蘑人工栽培的研究。
蒙古口蘑
又称白蘑、白蘑菇、蒙古口蘑(内蒙古)。
子实体白色。菌盖宽5-17cm,半球形至平层。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稠密,弯生,不等长。菌柄粗壮,白色,长3.5-7cm,粗1.5-4.6cm,内实,基部稍大。
夏秋季在草原上群生并形成蘑菇圈。
分布于我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此种菌的菌肉肥厚,质地细致,郁香醇正,味独特鲜美。是我国北方草原盛产的“口蘑”之最上品,传统畅销于国内外市场。根据子实体大小、产地不同等特点,分有许多商品名称,如幼小未开伞的称“珍珠蘑”,开伞后的称“片蘑”等。
还可供药用,性平,味甘。能宣肠益气,散热,解表。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燥不安,可用幼小晒干的“蘑菇钉”9克,水浸软后切碎,水煎服,一次服完,日服二次。有抗癌活性。此种蘑菇目前还未驯化栽培成功,可能它与某些草本植物有共生关系,也可能与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形成的营养化学成分有关。现阶段这种资源越来越少,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资源的生态环境和研究人工驯化技术是重要的任务。
黄白蚁伞
此菌又称黄鸡纵。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或更大,幼时圆锥形、钟形或斗笠形,后期近平展,中部明显突起,表面土黄色,顶部色深,边缘波状或开裂。菌肉纯白色至污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稀,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光滑,白色,基部稍粗而向下延伸连接蚁巢,内部实心,纤维质。
夏秋季长在白蚁巢上,群生。
分布于云南等地。
可食用,味鲜美。
鸡纵菌
又称伞把菇(四川)、鸡肉丝菇(台湾、福建)、豆鸡菇、白蚁菰(福建、广东)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宽3-23.5cm,幼时圆锥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浅土黄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长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
夏秋季在山地、草坡、田野或林沿地上单生或群生,其假根与地下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窝相连。
分布在我国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浙江等地区。
鸡纵菌肉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我国人民采食该菌的历史悠久,属著名的野生食用蘑菇之一,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群众根据该菌的颜色和形态等特点,分为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许多类型,但是否同属一个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味道以黑皮(青皮)者最好。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该菌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等药用功效。
蜜环菌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4-14cm,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有时近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直生至延生,稍稀,老后常出现暗褐色斑点。菌柄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5-13cm ,粗0.6-1.8cm,同菌盖色,有纵纹和毛状小鳞片,纤维质,内部松软变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松软,后期带奶油色。
夏秋季在很多种针叶或阔叶树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丛生。
可食用,干后气味芳香,但略带苦味,食前须经处理,在针叶林中产量大。
黄绿蜜环菌
又称黄环菌。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宽5-9cm,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 。菌肉白色,厚。菌褶近似菌盖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3.5-10cm,粗1.2-2.5cm,白色或带黄色,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菌环生柄的上部,黄色。
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地上。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其分布可达海拔5000m高处的山草甸。
分布于我国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区。
可食用,味鲜美,是高山草地上的一种质地优良的食用菌。在青海和西藏产区居民广泛采食。在甘肃甘南草原区亦有分布,可收集加工销售。
金顶侧耳
又称榆黄蘑、金顶蘑。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形,边缘内卷,直径3-10cm。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延生,不等长。菌柄偏生,白色,内实,长2-10cm,粗0.5-1.5cm,往往基部相连。秋季丛生在榆树、栎树等阔叶树倒木上。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广东、香港和西藏等地。
蘑菇培训资料范文第3篇
【教材简析】
《蘑菇该奖给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小白兔与骏马赛跑落后了,小黑兔与乌龟赛跑,小黑兔得了冠军,可兔妈妈却把大蘑菇奖给了小白兔,形象地告诉学生要敢于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它告诉学生要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生分析】
《蘑菇该奖给谁》是本学期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童话故事。之前,学生在第一册学习过《北风和小鱼》、《三个小伙伴》等童话,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真实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就已经拿来读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读懂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内容,受到要敢于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启发。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识字和练习朗读。
学习难点:从读中领悟为什么要和高手比。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请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在学生基本说出意思后,老师激趣:“兔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白兔一个最大的蘑菇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读一读《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吧。不过,你一看课题就会更奇怪了,蘑菇到底该奖给谁呢?兔妈妈做得对吗?也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上面的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2、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说的是谁发奖品?发给谁?为什么发给他?
3、再次自读课文,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带上音节,并分析字的结构)
“练”读边音
“习”、“乌”:是整体认读音节,独字。
练习 乌龟
提
晚上,兔妈妈回来了她手里(引读:“提着一大篮蘑菇”)出示“提”字
⑴. 谁来做个“提”的动作?大家一起来做做“提”的动作。
⑵. 我们“提”东西的时候是用什么来“提”?(手)所以“提”字是什么结构?什么旁?
参加
“参”是平舌音
“敢”是前鼻音 勇敢
蘑菇 特点是 草字头
嘱咐
是用嘴说的,所以是口字旁 “临”是前鼻音。临走
“军”:韵母是“ün”,不是“un”。 冠军
“得”:是多音字,“得”可以组成什么词?当读作轻声时,用在动词的后面。
“地”:本文中读轻声,它是用在动词前,“的、地、得”之间的区别一定要弄清。
4、自主拼读,同座对练,互相指正。
5、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拼读,领读。
6、问:上面这些词语,哪些你们已经弄懂了它们的意思?说说你是怎么弄懂的?
7、学生发言。
(1)看软件理解:
乌龟 提 蘑菇
(2)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名读,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去掉拼音后,再读。
练习参加
(3)自主记忆生字:谁已经想出好办法?
学生回答。
歌诀法:敢、参、练
部件法:军、加
减一减:乌
换一换:提
三、布置作业
1、认读、熟记、练习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练习提参加乌龟冠军敢
蘑菇临走嘱咐得地
2、根据说出的歌诀写出适当的字:
(1)横折在耳上,右边反文旁。()
(2)丝字头,三撇从上写到下。()
3、指名朗读。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2、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3、从中可以体会到兔妈妈对它的孩子怎样?
4、指导有感情朗读。
读出兔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细读第24自然段。
5、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它是怎么问她的孩子的?孩子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理解“出色、得意、所有”的意思。
指名分段朗读24自然段。
6、从兔妈妈的问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用亲切的语气读读妈妈的问话。
(2)小黑兔回答妈妈的问话时心情是怎样的?
(3)同学们谈一谈小黑兔的话,体会体会。
(4)指名分角色朗读妈妈与小黑兔的对话。
评议,他的读能让我们体会到小黑兔的心情?
(5)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小黑兔的心情,想一想它是怎样说句话的?
(6)指名读,评议,再读。
同学们通过朗读,体会到了小黑兔的心情,大家能不能加上动作说句话?
生边做动作边朗读课文。
小白兔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同学们读一读小白兔的话,体会体会。
指名读。
评议,再读。
(7)同学们体会得真好,现在你能通过做动作有感情地读一读小白兔的话吗?
自读,指名读,齐读。
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
7、细读第57自然段。
(1)对于两只小兔的回答,妈妈十分惊讶。
(2)让我们读出兔妈妈惊讶的口气。
(3)那么小白兔和小黑兔又是怎么回答的?
从中能体会出它们的心情怎样?
指名说,相机观察插图。
(4)有感情地分别读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回答。
(5)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8、细读810自然段。
(1)这次兔妈妈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8自然段。
(2)你体会到兔妈妈的心情怎样?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有感情地练读第8自然段。
9、对此,小黑兔非常不理解,它非常生气,齐读第9自然段。
(1)兔妈妈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思考角色,分角色扮演
1、自由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来表演课文内容。
2、演一演。
3、议一议:
(1)表演得怎样?
(2)为什么这个大蘑菇应该奖给小百兔?
4、想一想,说一说
四、课堂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跟()赛跑,他们都跑得比我快。()说。
(2)小黑兔()问:“我今天得了冠(),为什么把大蘑菇给小白兔?”
(3)“我的好孩子,”兔妈妈亲了亲小白兔,从篮子里挑出()蘑菇,“这是()奖品。”
板书:
6蘑菇该奖给谁
跟谁比
结果
奖
给
谁
小白兔 马
落在后面 ?
*
(敢和高手比)
小黑兔 乌龟 得了第一
蘑菇培训资料范文第4篇
2.识记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读懂读顺,初步读出不同的语气。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思路]
用动画和故事引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词的发音;再引导学生从兔妈妈和小黑兔与小白兔的对话入手逐段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让学生在读、听、评的过程中相互正音。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最后,指导学生学习“练、提”。引导学生先看书上的笔顺表,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演示)兔妈妈出门采蘑菇的画面,教师故事导入: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时间过得真快,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她会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
2.板书课题:蘑菇该奖给谁。指导读好“蘑菇”的“菇”是轻声
3.齐读课题。
[看动画片和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给谁了吗?小朋友们先自己读读课文吧!要求,标好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同桌帮忙。
2.交流反馈:
(1)提问: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奖给了谁呢?(指名回答)对呀!是小白兔。现在我们快去帮兔妈妈采蘑菇吧!兔妈妈可是要闯过三关,才能采到蘑菇的哦!
(2)第一关:检查词语
蘑菇 提着 跑得快(注意读准轻声)
临走 参加 奖品 (注意读准前鼻音)
嘱咐 练习 得意地说(提示“得”是个多音字,这里读“de”.)
①自主拼读,同座对练,互相正音
②谁来当小老师带读?(指名领读)。
③把生字宝宝的小帽子去掉还认识吗?(去拼音开火车读。)
上面这些词语,我们都读准了,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读准吗?
[一年级的读书水平低,在“读通”训练之前,要把字音的障碍扫除,并通过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然后再把生字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有助于读通课文,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3)第二关:分小节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①谁来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
②评一评(提示读准“蘑菇”“临走”“嘱咐”等词语)
③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④齐读。
2、第24自然段(第一次对话)
①过渡:小朋友读得真棒!老师现在加大难度了,谁能来读第2-4自然段?(指名读)
②提示注意“难为情”“得意”等词语的读音。(学生练读)
③同桌分角色朗读。
3、第5-7自然段
①同样是兔妈妈的孩子,怎么会跑得不一样呢?兔妈妈忍不住得问,齐读第五自然段。
②看小黑兔和小白兔练习跑步的情况。(看动画)
③指名读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话,评一评。
④男女分角色朗读。
4、第8-10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评一评。(提示读准“奖品”“冠军”等词语的字音)
③分小组朗读。
(4)第三关: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比比谁是朗读高手?指名3人来当小黑兔、小白兔和兔妈妈(戴头饰)。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练、提。指名读。
2.学生自学 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字形。
3. 学生交流:这两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字的认读和书写,重视让学生从自我出发,鼓励学生选自己认识的字介绍识记的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认字、记字。]
6、反馈,表扬写字写得美观、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指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回家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蘑菇该奖给谁
草地图 蘑菇图
蘑菇培训资料范文第5篇
【学情分析】
这是国标版第二篇以对话形式出现的文章,而且课后首次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深刻体会出“得意”、“难为情”、“不服气”等语气及人物的心情,因此,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情,应是朗读指导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读出兔妈妈和孩子们说话的语气,学习课文第5-10小节。
2、学与4个生字“乌”、“军”、“比”和“过”,认识偏旁“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是最出色的。
【教学重点】
1、正确、美观地写好4个生字。
2、读出兔妈妈和孩子们的对话。
【教学难点】
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头饰、小擦板、挂图、蘑菇图片若干个、磁铁若干个。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蘑菇(贴在黑板右下角),准备奖给上课积极动脑筋,读书、写字表现好的同学。齐读课题。
2、小擦板出示
1)小黑兔参加跑步比赛得(de dé)了第一名。
2)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落(làluò)在后面。
3、小白兔的心情怎么样?小黑兔的心情呢?
板画:
4、谁能看着老师的板画,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第1-4小节呢?
指名学生分角色读第1-4小节。
(奖励导入,并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习多音字,做到放到具体语境中复习,做到字词句一体。板画上面兔子们的表情能表达出兔子们当时的心情,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揣摩心理,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5-7小节。
1)兔妈妈可不是一个只注重比赛结果的妈妈,它还想知道它的孩子们和谁比赛了。
指名读第5小节。
2)小黑兔是跟谁比赛的?它回答时什么心情呢?小白兔呢?
指导读第
6、7两节。
(理解“所有的”、“都”,在黑板上画一只又一只的乌龟,读出小黑兔得意洋洋、自我满足的神态)
3)分角色练读第5-7小节。
(通过板画一只只乌龟来理解“所有的”、“都”,抓住了重点词来表现小黑兔的洋洋得意、骄傲自满,让学生感悟到此时的小黑兔尾巴翘上了天,也就顺理成章的读出骄傲的语气了。)
2、学习第8-10小节
1)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把蘑菇奖给谁呢?为什么?讨论
指名读第8小节。
2)小黑兔看到这个结果,会怎么样?指名生说。指名生读第9小节。
(修改小黑兔的板画至这样)
3)出示图画: 如果老师是小黑兔,老师也会不服气,但请小朋友们看图:指名生说兔子们和谁比赛,比赛过程中是怎么表现的,并通过图画对比来找出谁是高手。
4)我们一齐来劝劝小黑兔。齐读第10小节。
(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比赛时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对比图画来感受兔子们比赛的对象,比赛时付出的努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很好地理解了本课难点,了解高手是相对的,自然、生动、不露痕迹。)
3、分角色读课文,整体感知。
1)4人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2)指名4人分角色练习朗读。
3)师生比赛,戴头饰表演读。
(先分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读的面广,让每小朋友都有锻炼展示的机会,学生读得愉快,学得轻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三、拓展延伸
1、小黑兔今后会怎么做呢?兔妈妈会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小擦板:敢和高手比才是最出色的。
2、如果你是小黑兔的朋友,你有什么话对它说呢?学生讨论交流。
(我们不能简单否定小黑兔,它是同样的天真可爱,我们要把孩子们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上来。)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乌 军 比 过
2、读生字,记字音。
3、记生字。
1)鸟儿闭起了眼睛是什么?(猜谜)
2)认识“ㄇ”,并记忆“军”。
3)指导正确书写“比”的笔顺。
4)换部件或组合方式记“过”。
4、指导书写。
1)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关键笔画,每一笔的位置在哪里。
2)师范写,行间指导。对“辶”作形象说明,“辶”的捺像滑滑梯等。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如果处理不好,学生识字效率低,课堂气氛也会死气沉沉。在这一环节,首先采用了猜谜、换部件、组合等方式记牢了生字,因为识字的第一个要点是会写正确。其次让学生看字,学生学会看字后,才能把握字的结构。走之底难写,老师作形象有趣的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其实,写字应该像这样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写出美观的字。)
蘑菇培训资料范文第6篇
(1)中班体育游戏教案《小兔采蘑菇》含反思一、活动意图
中班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虽然已有了一定的水平,但仍需加强训练。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既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平衡、双脚跳、钻、爬、跨越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平衡、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
2.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一、活动意图
中班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虽然已有了一定的水平,但仍需加强训练。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既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平衡、双脚跳、钻、爬、跨越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平衡、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
2.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重点: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三、活动准备
小兔子头饰每人一个、小篮子每人一个、蘑菇(小纸团若干)、小路(高2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一条)、独木桥(高15厘米,宽30厘米的平衡木一条,用积木块支起两头)、小河(两根平行放着的绳子,距离为40厘米)、山洞(直径60厘米的拱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操,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教师带幼儿练习双脚跳、钻、爬、平衡的基本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1.请34个幼儿出列,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示范练习。走障碍物前,教师详细讲解动作要领,每走完一个障碍物,教师再次强调动作要领,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要有秩序的走,不能推搡,也不能拥挤。
⑴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以保持平衡。
⑵钻山洞:双手着地,两膝着地,爬过山洞。
⑶过小河:爬过山洞后通过助跑(2米)跨过小河,上身正直,保持重心平衡。
⑷走小路:快速走过小路,两手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
2.幼儿进行练习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师扮演兔妈妈的角色,带领幼儿去采蘑菇。
1.教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本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采蘑菇。
2.教师带领幼儿先过独木桥,再钻过山洞,再跨过小河,练习三遍。
3.让幼儿走过小路去采蘑菇。
(四)教师带领幼儿回家。
1.教师:孩子们,天黑了,咱们应该回家了。
2.教师带幼儿原路返回。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练习幼儿的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主要是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由于幼儿的动作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游戏进行中,有一部分幼儿会因动作慢而对活动的进行造成影响。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引导幼儿。
一、活动意图
中班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虽然已有了一定的水平,但仍需加强训练。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既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平衡、双脚跳、钻、爬、跨越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平衡、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
2.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三、活动准备
小兔子头饰每人一个、小篮子每人一个、蘑菇(小纸团若干)、小路(高2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一条)、独木桥(高15厘米,宽30厘米的平衡木一条,用积木块支起两头)、小河(两根平行放着的绳子,距离为40厘米)、山洞(直径60厘米的拱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操,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教师带幼儿练习双脚跳、钻、爬、平衡的基本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1.请34个幼儿出列,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示范练习。走障碍物前,教师详细讲解动作要领,每走完一个障碍物,教师再次强调动作要领,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要有秩序的走,不能推搡,也不能拥挤。
⑴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以保持平衡。
⑵钻山洞:双手着地,两膝着地,爬过山洞。
⑶过小河:爬过山洞后通过助跑(2米)跨过小河,上身正直,保持重心平衡。
⑷走小路:快速走过小路,两手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
2.幼儿进行练习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师扮演兔妈妈的角色,带领幼儿去采蘑菇。
1.教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本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采蘑菇。
2.教师带领幼儿先过独木桥,再钻过山洞,再跨过小河,练习三遍。
3.让幼儿走过小路去采蘑菇。
(四)教师带领幼儿回家。
1.教师:孩子们,天黑了,咱们应该回家了。
2.教师带幼儿原路返回。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练习幼儿的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主要是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由于幼儿的动作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游戏进行中,有一部分幼儿会因动作慢而对活动的进行造成影响。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引导幼儿
活动重点: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三、活动准备
小兔子头饰每人一个、小篮子每人一个、蘑菇(小纸团若干)、小路(高2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一条)、独木桥(高15厘米,宽30厘米的平衡木一条,用积木块支起两头)、小河(两根平行放着的绳子,距离为40厘米)、山洞(直径60厘米的拱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操,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教师带幼儿练习双脚跳、钻、爬、平衡的基本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1.请34个幼儿出列,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示范练习。走障碍物前,教师详细讲解动作要领,每走完一个障碍物,教师再次强调动作要领,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要有秩序的走,不能推搡,也不能拥挤。
⑴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以保持平衡。
⑵钻山洞:双手着地,两膝着地,爬过山洞。
⑶过小河:爬过山洞后通过助跑(2米)跨过小河,上身正直,保持重心平衡。
⑷走小路:快速走过小路,两手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
2.幼儿进行练习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师扮演兔妈妈的角色,带领幼儿去采蘑菇。
1.教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本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采蘑菇。
2.教师带领幼儿先过独木桥,再钻过山洞,再跨过小河,练习三遍。
3.让幼儿走过小路去采蘑菇。
(四)教师带领幼儿回家。
1.教师:孩子们,天黑了,咱们应该回家了。
2.教师带幼儿原路返回。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练习幼儿的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主要是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由于幼儿的动作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游戏进行中,有一部分幼儿会因动作慢而对活动的进行造成影响。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引导幼儿。
(2)中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兔采蘑菇》含反思【活动设计】
本节课是中班上学期主题三《落叶飘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此活动是在幼儿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又为进一步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4-5岁是幼儿数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而中班数概念发展的关键经验就是运用序的观念排出10以内的自然数列,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此次活动,我引导幼儿观察两组物品数量上的不同,并通过思考和操作,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中班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必须借助于具体事物和形象的特点,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有趣的小兔采蘑菇情境,让幼儿在情境的交互中,在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中,动手动脑,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乐于动脑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2、能够用多种途径解决数学问题,尝试逆向思维能力。
3、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能动脑、操作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
物质准备:情境PPT,小兔卡片、筐子卡片、蘑菇卡片每人6个,小筐、有问题小红花每人一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5的组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指导语:小兔们相约一起去采蘑菇,瞧,一共来了几只小白兔啊?
PPT出示草地上4只小兔,树后面一只小兔。
(二)引导幼儿复习5的组成
小结:4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5只小兔,4添1是5。
二、初步学习6的形成,感知5添1是6
(一)迟来的小兔,初步感知5添1是6
1、指导语:正当小兔们要出发时,小蓝兔又匆匆忙忙的赶来了,那现在有几只兔子了?你怎么知道的?
2、幼儿回答。
3、师引导幼儿小结:5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6只小兔,5添1是6。
(二)小兔分筐,加深对6的形成的认识
1、指导语:小兔们要提着篮子采蘑菇去了,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篮子吧。
2、幼儿操作。
3、指导语:小朋友们发现什么问题了?那怎么解决呐?
PPT出示6只小兔,5个篮子。
4、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5个篮子添上1个篮子是6个篮子,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
三、听音取物,进一步感知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一)听音取物,帮小兔分蘑菇。
指导语:许老师也帮小兔采了许多蘑菇,你们猜猜我采了几个蘑菇啊?咱们做一个听音取物的游戏,我拍了几下手就是采了几个蘑菇。
提问:我采了几个蘑菇?小兔和蘑菇一样多吗?怎么样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小结:5个蘑菇再添上1个蘑菇是6个蘑菇,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6只小兔有1只去别的地方采蘑菇了,就和蘑菇一样多了,6去掉1是5。
情境结束:小兔们采到了蘑菇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四、自主操作,巩固5和6的关系。
(一)送红花
指导语:小朋友们真厉害,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帮小兔解决问题,小兔子送给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
出示有问题红花:5片红色花瓣,1片黄色花瓣。
指导语:这朵小红花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一朵真正的小红花呐?
(二)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5片红色的花瓣再添1片红色的花瓣,就变成6片红色花瓣的小红花了。5添1是6;还有的小朋友说,6片花瓣,去掉1片黄色的花瓣,就变成5片花瓣的小红花了,6去掉1是5。
五、奖励红花,自然结束活动。
指导语:小兔们采到蘑菇回家了,那我们也拿起自己的小红花回到班里去吧!跟听课的老师们说再见。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利用幼儿喜欢的小兔子形象开展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游戏一开始,教师和幼儿就头戴小兔头饰,畅游在“兔子舞”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中,重点锻炼了腿部,达到运动的目的。活动中,教师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与幼儿进行交流,增进师幼间的情感。
游戏过程中,三条不同的路线,体现出层次性。幼儿自由选择路线去练习和参与游戏,第二次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换一条路线,鼓励的更快、更远的小兔子挑战加难度的路线,使幼儿每条路线都有所尝试,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游戏中,教师始终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幼儿更好的按规则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时的放松运动,重点放松了腿部,与开始的热身运动相呼应,达到放松的目的。
这节户外活动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在其他户外活动中,也常看到“小兔子向侧跳”的身影,说明幼儿很喜欢在这个活动,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
(3)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含反思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踵趾小跑步,愿意大胆表现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
2、根据歌词创编不同方向的采蘑菇的动作。
3、知道找地方舞蹈,与同伴共享空间。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3、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4、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5、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蘑菇生长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我是用歌曲导入新课的,欢快的节奏使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接下来的备学,很轻松的就搞定了,简直出乎预料。读课文和识记生字词几乎没费什么大的力气。我本打算第一课时熟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为主,把问题抛出,让优等生试着解决问题,我检测c层的学生并帮他们巩固。可 是,孩子们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解决的都很好。
(4)中班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含反思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踵趾小跑步,愿意大胆表现舞蹈《 采蘑菇的小姑娘》。
2、根据歌词创编不同方向的采蘑菇的动作。
3、知道找地方舞蹈,与同伴共享空间。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3、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4、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5、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蘑菇生长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我是用歌曲导入新课的,欢快的节奏使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接下来的备学,很轻松的就搞定了,简直出乎预料。读课 文和识记生字词几乎没费什么大的力气。我本打算第一课时熟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为主,把问题抛出,让优等生试着解决问题,我检测c层的学生并帮他们巩固。可 是,孩子们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解决的都很好。
(5)中班教案《小兔采蘑菇》含反思活动目标:
1. 练习幼儿平衡、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
2. 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3.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 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兔子头饰每人一个、小篮子每人一个、蘑菇(小纸团若干)、小路(高2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一条)、独木桥(高15厘米,宽30厘米的平衡木一条,用积木块支起两头)、小河(两根平行放着的绳子,距离为40厘米)、山洞(直径60厘米的拱门)、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操,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教师带幼儿练习双脚跳、钻、爬、平衡的基本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1. 请34个幼儿出列,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示范练习。走障碍物前,教师详细讲解动作要领,每走完一个障碍物,教师再次强调动作要领,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要有秩序的走,不能推搡,也不能拥挤。
(1)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以保持平衡。
(2)钻山洞:双手着地,两膝着地,爬过山洞。
(3)过小河:爬过山洞后通过助跑(2米)跨过小河,上身正直,保持重心平衡。
(4)走小路:快速走过小路,两手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 2. 幼儿进行练习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师扮演兔妈妈的角色,带领幼儿去采蘑菇。
1. 教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本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采蘑菇。
2. 教师带领幼儿先过独木桥,再钻过山洞,再跨过小河,练习三遍。 3. 让幼儿走过小路去采蘑菇。
四、教师带领幼儿回家。
1. 教师:孩子们,天黑了,咱们应该回家了。
2. 教师带幼儿原路返回。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练习幼儿的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主要是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由于幼儿的动作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游戏进行中,有一部分幼儿会因动作慢而对活动的进行造成影响。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引导幼儿。
(6)中班教案《采蘑菇》含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蘑菇的名称、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动手采蘑菇的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2.选择一处室外草地,设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散落各种蘑菇图片。
3.香菇实物若干(干的和鲜的两种),各种干燥过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金针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采蘑菇。老师当兔妈妈,小朋友当小兔,我们一起到山上去采蘑菇。”
二、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的图片,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师给幼儿讲解蘑菇的基本知识。
三、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蘑菇类食物,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蘑菇。
四、玩游戏
1. 教师要幼儿一起来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当兔妈妈,把画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请幼儿当小兔去采蘑菇。在草地上捡起一张卡片就算采摘了一朵蘑菇。
2.在采蘑菇的时候,幼儿一定要仔细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没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儿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没有毒的蘑菇后,由兔妈妈统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儿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分散地找蘑菇采摘。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到山上采蘑菇的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第二环节,认识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他们看着、听着。第三环节,多数孩子能按讨论要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蘑菇,第四环节,采蘑菇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教学的**,幼儿积极性强,活动兴趣高。
改进之处:1.认识蘑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强,认识部分常见蘑菇的幼儿先讲讲,然后教师再讲。2.讨论环节,分组的时候幼儿表达能力强和较差的要进行搭配。3.采蘑菇环节,由于幼儿积极性强,兴趣浓,分组游戏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
(7)中班教案《采蘑菇》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蘑菇的名称、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
4.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蘑菇见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2.选择一处室外草地,设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散落各种蘑菇图片。
3.香菇实物若干(干的和鲜的两种),各种干燥过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金针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采蘑菇。老师当兔妈妈,小朋友当小兔,我们一起到山上去采蘑菇。”
二、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的图片,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师给幼儿讲解蘑菇的基本知识。
三、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蘑菇类食物,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蘑菇。
四、玩游戏
1. 教师要幼儿一起来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当兔妈妈,把画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请幼儿当小兔去采蘑菇。在草地上捡起一张卡片就算采摘了一朵蘑菇。
2.在采蘑菇的时候,幼儿一定要仔细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没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儿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没有毒的蘑菇后,由兔妈妈统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儿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分散地找蘑菇采摘。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到山上采蘑菇的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第二环节,认识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他们看着、听着。第三环节,多数孩子能按讨论要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蘑菇,第四环节,采蘑菇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
改进之处:1.认识蘑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强,认识部分常见蘑菇的幼儿先讲讲,然后教师再讲。2.讨论环节,分组的时候幼儿表达能力强和较差的要进行搭配。3.采蘑菇环节,由于幼儿积极性强,兴趣浓,分组游戏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
蘑菇培训资料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