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目范文
毛概复习题目范文第1篇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一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上述说法是指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此外,从它的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认识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3. 规律及其客观性,理论思维的重要性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的规律。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事物联系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4. 联系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查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伟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布局,放在重要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会民族永续发展。当今世界史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观,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5.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第二,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第三,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6、认识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 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 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 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7、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指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两个含义: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他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中国,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其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9、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内容。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 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10、科学技术作用的二重性。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11、简述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回收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中由雇用工人们的剩余劳动力创造出来的。
1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及其阶级局限性 进步作用表现在:第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第二,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人们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的分封割据的状态、等级压迫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因而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获得了更有利的条件、更广阔的空间,因而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第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于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控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是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其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15、简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6、简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及阶级局限性
进步性:其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在资本主义之前,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而资本主义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提供了基础和空间。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从第一次技术革命到现在又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而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其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和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一矛盾的激化必然引发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一、请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 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三、试述联系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事物普遍联系性原理是指:
第一,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 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第三,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 整体。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 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应该遵循规律,不能够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人定胜天”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五、威武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表明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
六、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②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③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④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反作用的表现: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反作用的性质:
① 科学认识(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② 错误认识(理论)把实践引向失败。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反对错误: ① 经验主义: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② 教条主义:轻视、脱离实践。
第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客观的。所以,检验真理不能在纯意识的范围内进行。唯心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认为真理可以在纯粹意识范围内进行,这是错误的。旧唯物主义又看不到真理的主观形式,看不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客观事物本身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错误的,要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只能是一个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第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就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有能动性,即主观性;实践又有客观性。所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七、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这一原理有何启示意义?
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九、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史观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人们的活动要受到经济条件,即既有的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
2、人们的活动经受政治条件的制约。
3、人们的活动还要受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
十、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同时也意味着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但由于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导致“全球问题”的出现。
十一、什么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哪些作用?并举实例来说明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①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②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政治力量,其先进性的发挥,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十二、论证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有: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必然会产生消极后果,导致垄断的发生和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等。
十三、论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及阶级局限性 十
四、什么是剩余价值?如何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资本的有机模式的提高是一般趋势,会出现机器工人这一现象吗?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⑵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十五、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十六、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在于其生产力比较发达,与封建主义、奴隶主义都有巨大进步,而且资本主义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也是非常瞩目的。
毛概复习题目范文第2篇
1、红光机械厂在国内购进原材料,取得专用发票,列明价款200 000元,增值税34 000元,专用发票已通过认证。另支付运费1 000元,已取得运费普通发票。该厂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和税款,并用现金支付运费。运费允许抵扣的税额为70元(1 0007%)。
2、红光机械厂在国内购进原材料,取得普通发票,列明金额10 600元,另取得运费普通发票,支付运费100元。企业已用转账支票支付所有款项。
3、红光机械厂本月生产用水、用电资料如下:水费取得专用发票,列明金额20000
元,增值税额2 600元;电费取得专用发票,列明金额10 000元,增值税1 300
元。已用转账支票支付所有款项。
4、红光机械长2月份从经营废旧物资回收的单位购入废旧物资,取得普通发票,
列明金额10 000元。当月直接收购废旧物资1 200元。已用转账支票支付所有款项。
5、红光机械厂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到岸价100 000美元,从外汇存款账户支付,
汇率为1:7.6,进口环节关税为10%,增值税17%,支付国内运费1 000元人民
币,取得运费普通发票。已用转账支票支付税款和运费。
6、红光机械厂本月接受投资人投入原材料一批,取得专用发票,列明金额500 000元,增值税额85 000元。该批投资属于注册资本份额内的金额为400 000元。
7、红光机械厂本月接受捐赠原材料一批,取得专用发票,列明金额300 000元,增值税额51 000元。假定所得税为25%,应交所得税为87 750元(351 00025%)。
8、红光机械厂本月收回委托加工材料一批,取得专用发票,列明加工费20 000元,增值税额3 400元。已用转账支票支付全部款项。
9、红光机械厂1月份购进100吨钢材,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350 000元,增值税额59 500元。已做相应账务处理。2月份因改扩建工程需要,从仓库中领用上月购进的生产用钢材20吨。
10、红光机械厂2月份发生火灾,烧毁库存外购材料一批,其购进时不含税价格为50 000元;烧毁库存产成品,其成本为400 000元,其中原材料成本为200 000元。
11、红光机械厂采用汇兑方式销售产品100件,不含税单价500元/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 000元,增值税额8 500元。开出支票支付代垫运费1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12、红光机械厂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产品20件,含税单价585元/件,开出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11 700元。收到转账支票一张。购买者要求送货上门,因此另以现金支付该批货物的运费100元。
13、红光机械厂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3 000件,不含税单价500元/件,成本300元/件,适用税率17%。客户按合同约定分3个月平均收取货款。另外,红光机械厂用本单位车辆将货物运到客户指定地点,应收取运费11 700元。货物发出后,收到第一期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额及运费。
14、红光机械厂将自产的A产品对外捐赠20台,直接捐赠给某希望小学,每台账面成本2 000元,每台不含税市场价5 000元。
15、红光机械厂以自产产品分配股利,该批产品的成本为150万元,假设该批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按当时市场价格计算的销售额为200万元。
毛概复习题目范文第3篇
1、苯-甲苯混合液常压连续精馏塔设计;
2、乙醇-水混合液的常压连续精馏塔设计;
3、正戊烷-正己烷混合液的常压连续蒸馏塔设计
4、氯仿(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混合液的常压连续蒸馏塔设计; 5、正庚烷-正辛烷混合液的常压连续蒸馏塔设计;
6、苯-氯仿混合液的常压连续蒸馏塔设计;
7、苯-苯乙烯混合液的常压连续蒸馏塔设计。
日处理原料量80吨,一天按20小时工作时计算。原料液中轻组分含量41%,要求塔顶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不低于96%,釜液中重组分含量不低于96%(以上均为质量含量)。用筛板塔常压蒸馏。(设计要求
1 生产任务选择题目相同,需要对任务中的各数字进行改动,必须做到每人一题,且数据不同。)
进料方式:自选 q=1
乙醇和水:70吨/日,原料液轻组分为50%,馏出液轻组分98%,釜液重组分96%
2、 设计内容
(1)实际塔板数的确定,加料板位置的确定,塔高的计算,塔径的计算
(2)塔顶冷凝器的选择计算,(选用列管式换热器)
(3)塔底再沸器热量恒算。水蒸气的用量。
(4)原料储存设备和精馏塔之间距离8米,根据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选择管路流动路线,管路尺寸,材料,管路中所需泵的型号。
3、 说明
(1)计算过程中两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可用Antoine方程计算,理论板数可用作图法求出。由理论板数求实际板数时,全塔效率E可选用经验值。
毛概复习题目范文第4篇
数据文件的建立、导入与导出(1) 数据文件的整理(2) 数据转换(2)
基本统计分析(基本描述和卡方检验)(4) 均数比较(2) 相关与回归分析(2) 非参数检验(2)
SPSS是软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原意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但是随着SPSS产品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服务深度的增加,SPSS公司已于2000年正式将英文全称更改为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意为“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标志着SPSS的战略方向正在做出重大调整。
输出结果十分美观漂亮(从国外的角度看) ,存储时则是专用的SPO格式,可以转存为HTML格式和文本格式。 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数据接口较为通用,能方便的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
其统计过程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完全可以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
对于熟悉老版本编程运行方式的用户,SPSS还特别设计了语法生成窗口,用户只需在菜单中选好各个选项,然后按“粘贴”按钮就可以自动生成标准的SPSS程序,极大的方便了中、高级用户。 SPSS基础:主要窗口及功能 数据编辑窗口(data editor) 结果输出窗口(viewer)
程序编辑窗口(syntax editor) 脚本编辑窗口(Script)
数据编辑窗口(data editor )
打开方式:
启动SPSS后,数据编辑窗将首先自动打开
在SPSS运行过程中建立新的数据文件,从菜单选择
FileNew---Data
由数据窗口(Data View)和变量窗口(Variable View)组成,两个窗口切换单独显
示
数据窗口用于显示和编辑数据
变量窗口用于定义、显示和编辑变量特征 结果输出窗口(viewer )
打开方式
在第一次产生分析结果的SPSS过程后,结果输出窗口被自动打开 打开新的结果输出窗,从菜单选择
FileNew---Output
结果输出窗口(viewer )
功能:SPSS统计分析报表及图形的输出窗口
组成:窗口主菜单、工具栏、结果显示区、状态显示区
在进行第一次分析时自动打开,也可手工打开;可以手工打开若干个可相互切换的viewer窗口;输出窗口可以关闭; 状态栏上的!表示当前输出窗口 窗口内容以.spo存于磁盘上
程序编辑窗口(syntax editor)
功能:编辑命令语句
窗口内容以.sps存于磁盘上
打开方式:第一次通过对话框选择SPSS过程时,击按钮paste,程序编辑窗自动打开;也可通过菜单打开filenewsyntax
数据文件的建立、导入与导出 1. 数据文件的建立
2. SPSS所处理的数据文件有两种来源:
a) 在SPSS环境下新建数据文件 b) 调用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文件
在SPSS环境下建立数据文件:
启动SPSS后,界面显示数据编辑窗
在数据编辑窗内直接输入数据,保存后便形成SPSS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的结构
二维行列结构,每行为1个记录或1个观察单位(Case),每列为一个变量(Variable)
--定义变量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有结构的数据文件:
定义数据文件的结构: 1.name:变量名,是变量存取的唯一标志 定义变量名的原则:
变量名最长不超过64字节(32个汉字)(不推荐使用汉字,越简单越好)
首字符必须是字母或汉字,不能以下划线或圆点结尾 变量名中不能有空格或某些特殊符号,如!、?和* 变量名不能与SPSS的关键字相同,即不能用all/and/by/eq/ge/gt/le/lt/ne/not/op/to/with等做变量名 对变量名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不作区分 2.type:变量类型
数值型:常用标准数值型(Numeric):默认类型8.2如:1234567
8、12345.6
7、-1234.56 字符型(String): 存储字符数据8位。如:beijing处理时用双引号扩起来
日期型(Date):存储日期数据,如:20-AUG-1999 注意:显示宽度不影响数据的存储
3.width:变量宽度,默认为8 4.Decimals:小数位数,默认为2
5.label:变量标签,对每一个变量的含义进行解释,变量较多时非常重要!
6.Values:变量值标签,对变量取值的水平进行定义
7.Missing:缺失值
8. Column:变量列宽,默认为8。 9.Align:对齐,默认右对齐(Right) 10. Measure:变量度量,包括三类:
定量变量(Scale), 定性变量(Nominal), 等级变量(Ordinal)。
该选项只用于统计制图时坐标轴变量的区分以及SPSS决策树模块的变量定义
统计软件中数据的录入原则: 1.同一观察对象的数据应独占一行
2.同一个指标的测量值都应当录入到同一个变量中(除外配对数据和重复测量数据)
3.最终的数据集应当能够包含原始数据的所有信息
数据可保存为各种格式
2.数据文件的整理(Data菜单)
插入(Insert)
观测值排序(sort):
合并文件(Merge Files):
Merge FilesAdd Case(添加观察单位): 例:new Drug(a).sav和new Drug(b).sav合并
Merge FilesAdd Variables(添加变量): 例:将ex(a).sav
和
ex(b).sav合并
数据分类汇总(Aggregate Data):
例:分类汇总: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平均收入 数据文件:休闲调查.sav
选择观察单位(select cases) 选择观察单位(select cases)
变量加权(Weight Cases)
数据文件的整理(Transform菜单)
计数统计(count)
例:由家庭月收入产生一个分组变量group 月收入<1500 group=0
月收入>=1500 group=1
排秩(Rank)
例如:对sbp1(治疗前SBP)进行排秩
排秩后产生新变量rsbp1,其中对于相等的变量值(称为结点ties)取平均秩次。本例中第
2、3位的平均秩次为2.5。
例:按家庭收入等分为五组
第四章 基本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
Frequencies过程的特色是产生频数表;
Descriptives过程则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
Explore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
Crosstabs过程则完成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统计描述和一般的统计检验,我们 常用的检验也在其中完成。
常用的描述统计量
集中趋势指标(Central tendency):均数(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总和(Sum)等
离散趋势指标(Dispersion):标准差(Std.deviation)、方差(Variance)、全距 (Range)、
最小值(Minimum)、最大值(Maximum)、标准误(S.E.mean) 百分位数指标(Percentile Values):四分位数(Quartiles)、每隔指定百分位输出当
前百分位数(Cut points for equal groups)、或直接指定某个百分位数(Percentiles) 分布指标(Distribution):偏度系数(Skewness)和峰度系数(Kurtosis)。
其他:M统计量(M-estimators)、极端值(outlier)等
众数(mode):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众数。
偏度系数(skewness):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称为偏态,偏态系数SK>0时为右(正)
偏,SK<0时为左(负)偏。
峰度系数(kurtosis):数据分布的平峰或尖峰程度称为峰态,峰度系统K>0时
为尖峰分布,K<0时为扁平分布。K=0时为标准正态分布。
(一)频数分析 (Frequencies)
最常用的统计分析之一
功能:不仅可以产生详细的频数表,还可以按要求给出某百分位点的数值,以及常用的条图,圆图等统计图
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 命令
实例:对“diameter_sub.sav”中的“矢状面管径”变量作描述性分析并输出直方图
(二)Descriptives过程
是连续资料统计描述应用最多的一个过程,计算并列出一系列相应的统计指标。
该过程特殊功能就是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标准正态评分值并以变量的形式存入数据库供以后分析。
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命令
(三)Explore过程
可对变量进行更为深入详尽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主要用于对资料的性质、分布特点等完全不清楚时,故又称之为探索性分析。 它在一般描述性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数据其他特征的文字与图形描述,如枝叶图、箱图等
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命令
例:对“clinical trial.sav”中的“plt1”按分类变量“group”进行探索性 分析
第五章:基本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
(二)
Crosstabs过程:
Crosstabs过程用于对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简单的统计推断
在分析时可以产生2维至n维列联表,并计算相应的百分数指标。 统计推断则包括了我们常用的
检验、Kappa值,分层
还可计算n维列联表的确切概率(Fisher’s Exact Test)值。 菜单: 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 命令
例
为比较紫外线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将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临床观察结果见下表,问两组的总体有效率有无差别? 组别 抗病毒组 紫外线组 合 计
有效 31 55 86
无效 25 9 34
合计 56 64 120 由于此处给出的直接是频数表,因此在建立数据集时可以直接建立三个变量:行变量、列变量和频数的变量 group,effect,freq
毛概复习题目范文第5篇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去。
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第九章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 两个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
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和平发展?
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二、坚持从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十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三、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四、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
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世界多极化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和平未来的渴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它注定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候是十分激烈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各种全球与各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同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也会造成巨大冲击。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合作
(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合作与共赢的理念
(三)弘扬以合作与共赢为核心内容的集体主义主旋律 十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三、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3.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它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又艰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 尊重群众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壮大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增进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族专政的坚强柱石
二、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人民解放军是维护祖国和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十二章
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二、维护祖国统
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三、正确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凝聚亿万人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党的领导
四、应对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2.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二者辩证统一。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需不需要党,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
3、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具体说,就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的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4、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毛概复习题目范文第6篇
目录
关于校园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2
(一)、调查情况介绍 .......... 2
(二)、调查内容 .............. 2
(三)、存在问题 .............. 3
1、粮食浪费............... 3
2、水电浪费............... 3
3、纸张浪费............... 3
4、其他浪费............... 4
(四)、分析总结 .............. 4
1、原因分析............... 4
2、意见建议............... 4
参考文献: ............ 5
附:实践日志及其他 ...........
5关于校园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情况介绍
勤俭节约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此同时,能源资源的浪费也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地球只有一个,并且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但很多人并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铺张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学生中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西北旱灾等自然灾难也正是向我们敲起警钟。提高同学们的节约意识刻不容缓。
此次调查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西电学生对水、电、粮食等资源的浪费情况以及同学们的节约节能意识。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对西电浪费情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号召同学们以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来共同努力,为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①[1]添砖加瓦。
经过一周的走访、询问及调查,大概对我校资源浪费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调查发现,学校中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注重资源的节约,对浪费资源的现象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形成了比较好的氛围。当然,也还有极少数的同学对资源浪费想象不以为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资源浪费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所以,总的来说,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升对资源浪费现象的认识,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来节约校园资源,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调查地点:竹园餐厅、丁香餐厅、海棠餐厅、图书馆、教学楼B楼。
调查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走访、询问、记录、网络投票等。
(二)、调查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浪费现象愈发严重。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勤俭节约甚至是遥不可及的事。在校园中,各种各样的资源浪费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比如粮食的浪费、水龙头没有关紧、宿舍无人的情况下没有断电等等。大学生节约意识的薄弱,资源浪费现象的愈发严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校园的资源浪费现象,对竹园、丁香、海棠、图书馆、教学楼B楼等地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对现场同学进行提问的方式,记录了同学们对资源浪费的看法,以及同学们对节约节能的认识。
以下是调查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1、您认为自己是一个生活节约的人吗?
2、宿舍生活用水是否会尽可能的二次利用?
3、谈谈您对学校饭菜的浪费现象有什么看法。 ①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
4、您会利用单面打印的资料后面的空白页吗?
5、离开宿舍时,您和您周围的同学是否会关掉、切断电器电源?
6、您是否制止过校园浪费的现象?
7、您会为校园资源浪费提哪些意见?
(三)、存在问题
校园浪费主要是粮食浪费、水电浪费和纸张浪费,经过调查,现对存在的这几项问题加以说明:
1、粮食浪费
经调查发现校园中大部分同学能吃完自己打的饭,有24%左右能吃完,只有很少部分的同学是吃的很少的。超过60%的同学认为浪费粮食是不应该的,而且超过82%的同学认为应大力发扬浪费粮食的行为。有67%的同学认为浪费现象不严重,但要时刻提醒节约,23%的认为浪费现象严重,急需改进。由此可知,同学的粮食节约意识还挺高的,绝大部分是赞成遏制浪费粮食的,不过还是有部分同学浪费粮食,只吃小部分就倒掉。
2、水电浪费
水电浪费现象在校园中是比较普遍的。比如晚上楼道的灯长时间不关;同学们在教学楼上完厕所后洗手时水流开太大;同学们在宿舍洗衣服时用水浪费,漂洗衣服时没有注意节约与循环利用;用水后水龙头没有拧紧;夏天同学们洗澡的时间过长,以至于用水过多浪费。
经调查发现,有20%的同学在校经常见到水资源浪费的例子,另外还有有77.14%的同学是有时看到用水浪费的现象。有68%左右的同学偶尔会将宿舍的生活用水二次利用,另有2.24%的同学说宿舍的生活用水会尽可能的二次利用。这也说明了同学们还是具有一定节约意识的。
3、纸张浪费
随着纸张应用广泛存在以及低廉的价格[3],更多的浪费现象便不动声色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从调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许多学生对纸张的使用并不十分重视。在笔记本、作业本唾手可得的现在,珍惜本子的习惯已经渐行渐远。许多学生在使用笔记本的时候,一味追求本子的精美与质量,却并不能妥善地运用。许多本子每页纸只写了一面,更有甚者只写了一张纸的一小部分,被写完的笔记本屈指可数。第二种情况是打印与复印的浪费。在打印与复印的时候,有些同学为贪图方便,没有将纸张的双面加以利用。调查显示有51.43%的同学在打印时是双面打印的,对于没有写完的本子,有60%的同学会留下来做草稿纸,另外有40%的同学是偶尔会留下来的那个草稿纸。这也说明了,同学们在纸张的使用方面还是比较节约的。 [2]
4、其他浪费
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存在很多浪费现象。比如文具浪费、生活用品浪费、生活资源浪费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造成的。
(四)、分析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下面,给出了一些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1、原因分析
(1)、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人们过于强调自身的享乐而忽略的节约的重要性。在调查中,甚至有小部分同学对浪费现象是抱着冷漠的态度。
(2)、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由于大力发展经济忽视了对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对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也是相当少,直到今年才开始强调节约型社会。这难以对人们造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得普遍节约意识不强。
(3)、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经济生活的好转,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予取予求。在满足孩纸需求的同时没有及时正确的加以引导,甚至有的家长自身给了孩子错误的示范。从而导致了孩子节约意识的薄弱。
(4)、学校教育缺失。学校在节约资源等方面不够重视,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对于浪费资源的行为也没有采取一定的惩治措施,这就促使了同学们对节约资源的不重视。
(5)、学生自身节约意识薄弱。学生自身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的同学对于某些制止资源浪费现象的同学还抱着不屑的态度,可见其自身素质的底下。
(6)、其他因素。如学生对食堂的饭菜不满意,造成了粮食的浪费。水龙头老化电器老化等造成水电浪费。
2、意见建议
(1)、针对粮食浪费[4]。学生与学校双方都须共同鼓励学生节约粮食,去食堂就餐点菜适量,做到不剩饭菜,积极倡导餐桌文明。学校则应该致力于食堂膳食的改善,提高学生食欲。建立健全伙食监督机制,由学生代表及老师成立伙食监督委员会,针对学生膳食提合理的意见建议。
(2)、针对水电浪费。节约用水,尽量合理循环使用自来水,洗衣服、刷牙时不用长流水,用洗衣服的水来冲洗厕所。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和宿舍时,检查是否切断所有电源。学校要完善对宿舍管理制度,应加以一定的措施对过分使用水电行为加以小惩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定时检查学校各处的水龙头及电器设施等,防止设备的老化导致耗电过大。
(3)、针对纸张浪费。节约用纸,书写纸张尽量两面使用,提高利用率,搞活动少发纸张,多使用网络、广播等途径进行宣传。同学们应该树立资源节约的意识,做到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敢于制止身边浪费资源的现象。学校应尽可能利用广播、校园网来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学校还可多举办关于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应加大对制止资源浪费行为的表彰,可以设立环保标兵、最节约宿舍等奖项以鼓励同学们节约资源。
3、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就目前情况而言,我校的资源浪费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严峻。许多同学还是能够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其次,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是热爱环保的人,只是行动上不积极。相信只要加以宣传,积极推广,必定能使节约资源深入人心。
为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口饭,共创节约型美好校园。
参考文献:
[1] 张新波.节约型校园建设规划的研究[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4,(12).
[2] 章小菊.校园节水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报,2006-03-21.
[3] 王慧峰.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N].人民政协报,2009-11-18.
[4] 解放网.每年粮食浪费数据惊人[Z].中国粮油信息网,2013-1-23.
毛概复习题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