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第1篇

在西方,电影学科进入大学较早,无论是英国还是任何一个国家,学习如何拍片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科目。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相继开办了许多从事电影专业教育的学院。美国的电影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依托好莱坞庞大的电影产业,大批院校培养的电影人才脱颖而出,使得美国电影狂飙突进,迅速发展为世界电影的霸主。

一、好莱坞电影的起伏兴衰

美国的好莱坞,是迄今为止世界电影业中最大的拍摄基地。这个大量生产有关人类情感、欲望、惊险、恐怖、格斗与战争等多维幻想的梦工场,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电影中心。

今天,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甚至是世界主流电影的代名词。可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的美国电影发轫期,美利坚的电影版图上流行的是大量欧洲电影的复制品或抄袭模仿之作。直到1908年司徒亚特勃拉克顿主持拍摄一系列描写现实生活的影片开始,美国电影作为独创性艺术才正式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一般认为,早期好莱坞的电影大致分为开拓与建立时期(1903-1929)、鼎盛商业片时期(1929-1939)和古典好莱坞终结时期(1940-1960)。

在第一时期内,好莱坞电影确立了艺术工业化的制片厂制度,并逐步发展集成为垄断性的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等8家超级电影公司。这些公司几乎垄断了北美乃至全世界许多地区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市场。广告宣传的强势炒作,一批影星的成功推出,喜剧片、西部片、科幻片、战争片等类型电影的系列生产,使得以卓别林为杰出代表的喜剧艺术家声震寰宇。除了以卓别林为代表制作的喜剧片外,20世纪20年代有许多次要电影类型电影在好莱坞得到初步确立,这其中包括西部片、恐怖片,以及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片都风靡一时。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进入到一个黄金时期,影片产量稳步上升,美国及其它地方以至世界各地的许多电影艺术家纷纷来到好莱坞寻求发展。战争期间来到好莱坞的英国导演希区柯克不久就在这里占据了显赫地位,他摄制的一系列悬疑影片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经典。1939年,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飘》(《乱世佳人》)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年轻的奥逊威尔斯于1941年)导演了《公民凯恩》,这部从叙事结构到镜头结构均有重大创新的影片,对以后的电影影响十分深远。这一时期好莱坞一共摄制了约七千部有声片,拥有科普拉、福特、惠勒等著名导演,以制片人制、明星制、类型片为核心的制片厂制度进入成熟阶段,并以较高的影片质量和大量的利润称霸于全世界。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电影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20世纪40至50年代,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电影大国,在战争中遭受破坏的程度不一,恢复和发展的起点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出现了多元发展,齐头并进的新局面。“战争的严重破坏虽然给西欧的电影事业造成了重创,但却促成了西欧写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而本该在战争中坐享其利的好莱坞,却烽烟四起,在战后的年代里几乎断送了自己的生机。”(《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53页)这期间虽然有电视的冲击、商业政策的失误、欧洲电影崛起等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坛推行“麦卡锡主义”,掀起一股政治逆流,对好莱坞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政治迫害,使好端端的美国电影业急速衰败下来,致使好莱坞付出了20年徘徊于低谷的沉重代价。而这一时期被称作古典好莱坞的终结时期。

60年底末,旧的好莱坞体系结束了,好莱坞进入了新旧更替的过渡时期,“看电视长大的一代”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随之而来的是7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由电影院校培养出来的一批富有才干的、有进取精神的电影主力军进入到电影界,逐步壮大了电影制作队伍,激发了电影企业的活力,并称雄这一领域,从而为美国电影工业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正如电影学者约翰米勒斯所言:“所有这些年轻的电影作者们能够充分表达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脑海里充满了伟大的设想,这些想法会改变世界。带给我们和世界的将是伟大的艺术。”(《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王志敏、陈晓云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195页)电影史学家通常将60年代发生转变以后的好莱坞称为“新好莱坞时代”。

二、美国电影教育的蓬勃发展

美国电影教育发端于1929年,但发展速度缓慢。1960年,在美国还没有一所院校有权授予电影学专业方面的学位证书。但是到了1967年,全美就有近200所院校开设了近1500门有关电影及电视专业的课程。

美国影视教育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电视媒介的兴起。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新兴媒体的电视发展迅速,对电影业造成了极大地冲击。较之于去影院观赏电影,很多人更愿意坐在家里享受收看电视的快乐。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电视经历了互相对抗、互相介入、走向合流三个阶段,最终开始向电视台出售影片。这一变化,使得观摩电影的人数迅速增加,“打开电视看电影”成为美国大众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起初阶段,美国许多院校一些目光敏锐,富有才干的老师开始开设“电影欣赏课”,于是,那些电影史上的经典默片和20-30年代好莱坞鼎盛时期的优秀影片成为师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到了60年代中期,在纽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洛杉矶(南加大、加州洛杉矶分校)的电影院校里,电影(电视)已成为一门主修课程,而这些课程的设置,是直接针对那些电影制作专业的学生。随后由于许多大专院校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电影学术的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学生们也突然将兴趣转向媒介。对于在视像文化影响下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来说,已不满足于大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开始向权威挑战,向所有他们看来过时的课程挑战。由于学生们力图摆脱旧的体制的束缚,教师们发现,电影课程倒是一张可以描绘的蓝图,于是许多其它专业的教师相继转成了教电影的教师。电影课程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个不同的大学的各个不同的系涌现出来:艺术系、英语系、戏剧系等。

在以后的11年当中,也就是到1978年,全美共有1000多所院校开设了有关电影、电视的课程。

在整个70年代中,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

迅速发展,课程设置也更加规范科学。到1980年,全美已经有16所院校可以授予博士学位;76所院校可以授予硕士学位;227所院校可以颁发学士学位,还有44000多名学生在与电影电视等相关的专业

院校里攻读学位。根据美国电影研究学院(AFI)颁布的影视院校课程指南提供的信息,估计有20万人在学习与电影、电视有关的课程。在这20年当中,电影学科成为美国各高等院校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同时,与电影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如今各种类型的电影课程电影史、制片、电影理论以及与这三门课程相关的综合课程,相继开设。据1990年(AFI)颁布的影视院校课程指南统计,全美有556所院校开设了电影课程,学生人数达到了67131名,分别由3910名大学教师执教。授课方式分为全日制和业余制。毫无疑问,迅速崛起的电影院校以及相关课程的设立,不仅对好莱坞电影的生产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当时上映的各类影片产生了影响。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特别明显,当时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怀揣电影院校的毕业证书涌向了好莱坞。

电影院校很注重各种研究方式。举例来说,技术远不如电影本身那么重要,或者说只有影片中个人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电影院校送出了一代导演,他们拍摄的影片风格优美、个性突出,可圈可点。在这些学业有成、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中,大获成功备受尊重的人物有: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乔治卢卡斯(《美国风情画》、《星球大战》);马丁斯科赛斯(《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大白鲨》、《侏罗纪公园》)。他们四人在电影界都独树一帜,他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影片成为以后电影院校学生学习、观摩的经典。另外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电影导演如布莱恩德帕尔玛、彼得波丹诺维奇、卡朋特等。

电影评论人包尔斯克雷德说:“我们这一代从电影院校走出的电影人是看电视长大的,这一点非常的与众不同。回首我们的前辈,要么是听歌剧长大的一代,要么就是读新闻报道的一代,而敢于探索,走自己路的电影工作者正是我们这些70年代电影院校的毕业生。这代电影人的出现意味着:他们对电影历史广泛的理解以及政治上的某种意识。”(《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前揭,196页)

三、新好莱坞电影的狂飙突进

和早期好莱坞那些大名鼎鼎的电影人一样,这些来自电影院校的毕业生热情满腔,精力充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人是看电影长大的,他们对电影史有深刻的研究,熟悉各种电影流派,研究过电影特技、剪接、运动摄影,探讨过电影技术的发展对电影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充分地了解电影的审查制度,熟悉并掌握电影的运作机制。这些人及其导演渐渐以“电影小子”为人所知,他们大多数是从各种电影学院毕业的,例如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不是在片场体系的阶级中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这些毕业于电影院校的青年导演们,激情满怀,孜孜不倦,每个人都梦想着拍美国大片。他们不断关注和分析大师们的作品,比如约翰福特、希区柯克、弗莱克凯普拉等。他们把学到的东西带到了好莱坞,他们拍出的电影是用纯电影语言叙述的意识流影片。

学院派们对好莱坞曾有过的辉煌充满敬意,但更确切的说法是:正是在好莱坞,他们与旧的传统彻底决裂,打破了僵化的管理模式,使电影摄制趋于宽松。他们巧妙的将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纪录片的传统风格融为一体。对各种流派的电影进行充分地研究,了如指掌,他们的研究方式是独树一帜的。他们摈弃了陈规陋习,重新演绎了不同体裁的影片。为讲述哪些以前在好莱坞影片中不曾讲过的故事,他们发明了新的体裁,创立了新的风格。

这批“电影小子”在传统类型中运作,同时他们也试图赋予传统自传式的色彩。于是《美国风情画》不仅是部青少年歌舞片,也是卢卡斯在省思他20世纪60年代在加州的成长过程;马丁斯科塞斯在《残酷大街》中,回忆了在纽约“小意大利区”的青春岁月;科波拉让两部《教父》电影洋溢着意大利血统家族中强烈感情联系的活泼却忧郁的感觉。

由于电影是年轻导演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很多新好莱坞的电影都是以旧好莱坞为基础的。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电影就大量的引用了希区柯克的经典影片《精神病患者》。同时,也有很多导演欣赏欧洲传统,梦想以欧洲模式拍摄复杂的艺术电影。最为人所知的尝试,就是科波拉的《对话》,改编自安东尼奥尼在现实与幻觉之间暧昧游走的《放大》。

第一批电影院校的毕业生制作的影片直接面对他们同龄人,这些人都是70年代的影迷,而导演这一职业使他们成为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成为势力强大的制片,他们合作拍摄了《印第安纳琼斯》系列,并成为好莱坞新世代的化身。科波拉无法维持个人的片场,但依然是一位重要的导演。斯科塞斯的声誉稳定成长,成为最受影评赞赏的当代美国导演。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院校毕业的新秀们源源不断的进入美国电影界,创造出“新新好莱坞”。那十年当中,很多最卖座的电影还是出自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之手。其他成功的导演则要年轻一些,如詹姆斯卡梅隆(《终结者》、《终结者2》)、蒂姆波顿(《蝙蝠侠》)、以及罗伯特泽梅基斯(《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20世纪90年代,很多成功的电影都出自于好莱坞那些受过良好电影教育的“电影小子”之手。斯皮尔贝格的《侏罗纪公园》、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碟中谍》、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以及罗伯特泽米吉斯的《阿甘正传》、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波顿的《断头谷》。“在20世纪末,很多最刺激的好莱坞影片是由出生于20世纪60和70年代,看录像带、打电玩、以及在因特网之下成长起来的新世代所创造的。” (《电影艺术》,大卫波德维尔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561页)而这些人是美国电影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好莱坞电影的改造者。正如其前辈一样,这些导演正在重塑经典电影的形式及风格,同时也让广大的观众接受他们的创新。

电影院校的毕业生在好莱坞大显身手,成绩斐然。他们执导低成本影片、个性化影片(Personal filmis)创造高票房纪录的大片、音乐电视、电视广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创新者,受过良好的电影专业教育,以追求艺术为目标,但又不乏对市场的敏锐性,他们摆脱了旧的好莱坞体系的束缚,给好莱坞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使得美国电影重振雄风,重新成为世界影坛的霸主。

如今这批当年的“电影小子”仍然活跃在美国影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好莱坞神话。而新一代从电影院校走出的“电影小子”们,已经踏着前辈踩出的道路,续写着属于新一代人自己的电影篇章。

结语

美国的电影教育走的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依托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布局,使大批的年轻学生有机会接受电影教育。好莱坞有影响的世界级导演,除了来自美国专业的电影院校外,还有许多非电影院校的电影爱好者。发达的美国电影教育不仅为好莱坞电影产业提供了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电影评论人以及高素质的电影观众,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美国电影文化,使好莱坞成为当今世界电影的领跑者,并以狂飙突进的态势对世界各国电影造成巨大冲击,成为世界影坛无可争议的霸主。研究美国电影教育对世界电影的影响,对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教育及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样本。

(责任编辑:刘义军)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第2篇

电影《人工智能》影评

电影《人工智能》是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为了纪念好友库布里克所拍摄的一部科幻电影,该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大卫的机器人孩子在被母亲抛弃后为了回家而一心要变成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就有着极强的童话色彩,与木偶奇遇记是十分类似的,机器孩子大卫也正是因为偶然间听到了木偶奇遇记从而有了想变成真人的心思 。所以他不断的寻找蓝仙女,只为了能变成真的人,得妈妈的爱。

《人工智能》我个人认为融合了斯皮尔伯格所有的电影才华,除了他最拿手的科幻元素外,还添加了他细腻的情感元素以及道德元素,在电影的开头,人类就被安置在一个极度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部分城市已经被海水所淹没,人类的科技却极度发达,这无疑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讽刺。拟真电子公司的老板并不满足于已经开发出来的智慧型机器人,而要进一步开发出一个会爱的机器人,一个有心智和情感的机器人。当这个提议被提出的时候就遭来了同事的疑问, 因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是让机器人去爱人。然而这个观点并没有受到重视,的确,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这就是影片所要探讨的一个道德问题。斯皮尔伯格 在影片的开头就点明了这个问题。引人深思。

2小时多的片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机器孩子大卫在人类世界的经历为主,主要表达了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各种矛盾;后半部分则是机器人的血泪史,表达了一种无奈,同时也是大卫的童话历险。而两个部分之间以机器舞男的出现作为过渡,乍看相当突然,细想却也十分合理。《人工智能》的节奏感是出色的,第一个部分共有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马丁激大卫吃菠菜而导致起线路损坏,第二个高潮是大卫和马丁落入游泳池的镜头,另一个就是大卫遭抛弃的镜头,对于2个多小时的电影来说,在前半部分就使情节紧张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在观看的时候才不至于显得沉闷。而且这三个高潮都是影片最出色的地方,感情表达力度相当得大。开始这对夫妇因为自己的孩子将要死去而选择了用机器孩子大卫进行替代,起初女主人是坚决反对的,那时候大卫的人工智能系统还没有被激活,他的行动以及大笑时的声音都是十分僵硬的,直到女主人决定接受他并且说出了激活码的一刹那,大卫喊出了“妈妈”这个让人心碎的单词。女主人接受了这个人工智能的产物。有大卫的日子里,这个家庭是幸福的,生活十分融洽,女主人只是偶尔会想起自己奄奄一息的儿子,略有忧愁,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予了大卫充分的母爱。然而一个电话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女主人的儿子马丁因为医学奇迹而恢复了过来,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马丁的回来意味着大卫的失宠,因为大卫只是一个人类发泄情感的替代品。他就像是一个玩具,被沉重的轻压得喘不过气来。马丁与大卫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而马丁则代表着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大卫是机器人,马丁是人,在马丁的眼中,大卫仅仅是一个新款的超级玩具。马丁时刻压迫着大卫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那份权利,而大卫总是默默地忍受,没有任何地反抗。斯皮尔伯格在前部分中用了大量的细节镜头来表现这种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不平等性,这些细节在煽情效果上表现得相当出色。

在游泳池边上,一群邪恶的孩子用刀在大卫身上做疼痛试验,大卫躲到马丁的身后,两人意外地落入游泳池中,人们跳下水中将马丁拉了上来,留下了大卫一人在水中张开着双臂。他同样渴望着众人的帮助,但是那一刻没有人在乎他,大卫在水下看到的模糊晃动的视线与他在水中的安静形成了鲜明对比,爆发出了巨大的戏剧张力,机器人就是人类的奴隶。我相信当女主人决定把大卫送去拟真公司销毁时所做的抉择是艰难的,一个机器人对她付出了无休止的爱,当大卫因为菠菜事件躺在手术台上被人修理的时候,他可以安慰女主人“妈妈,这不痛,没事”。大卫与真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机器做的,然而他的心却是完全和人类一样的。所以女主人最终没有忍心把他送进机器屠宰场,而选择了森林里放他走。

影片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在这里正式开始的,机器舞男的出现,他和大卫一起踏上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大卫坚信蓝仙女可以让他变成一个真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斯皮尔伯格制作得相当细致,尤其是机器人屠宰场,完全就是古罗马的角斗场,机器人在这里像奴隶一样地被送上角斗场进行搏斗,一个个地走向毁灭,而看台上欢呼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类,一种鲜明的等级制在这里被展示了出来。人类创造出了他们,认为他们是奴隶,所以可以肆意虐杀,并以此为乐,虽然虐杀的对象不是真实的人,却比虐杀真实的人来得更加残酷。但是人类终究是用人性的,当大卫被送上屠宰场的那一刻,在大卫的求饶声下,看台上的人群心软了,大卫逃脱了。也许是前半部分的戏剧张力过于强烈,我总是觉得影片的结尾略力度稍差一点,大卫最终找到了他诞生的地方,但那里并没有童话中的蓝仙女,在那阴森的大楼里,他看到了上百个与他一样的电子产品,绝望的他跳入了冰冷地海水。但是机器舞男把他捞了上来。我觉得机器舞男也是和大卫一样懂得爱的,并且是有意识的。他在被抓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曾经存在”。没有什么事情比预先知道自己要死更加可怕的了,但是他却能笑着离开,他坚信大卫可以变成一个真人,如此高尚的情怀恐怕普通人都难以做到。相比之下,更加突出了人们丑恶的一面。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第3篇

《怒火攻心》《特种部队》《街头霸王》《拳霸》《虎胆龙威》

1、

2、

3、4 《尖峰时刻》搞笑

《007系列》《速度与激情》《非常人贩》《第一滴血》《洛奇》 《生化危机》《绝密飞行》

《逃出克隆岛》克隆人发现自我,逃离束缚,争取自由 《机器战警》《杀死比尔》《真实的谎言》《黑鹰坠落》《七宗罪》 《训练日》还不错

《迫在眉睫》《限时追捕》《美国黑帮》《全面包围》 《生死时速1》气氛紧张 不错 《空军一号》好强的总统 《变脸》 警察罪犯大变脸

《勇闯夺命岛》 凯奇携手最佳007肖恩•康纳利,ed哈里斯 夺命岛大战 《空中监狱》 一群罪大恶极的罪犯劫机,主角1Pkn 《风语者》 友谊pk任务,很感人 《黑超特警组

1、2》 《绝地战警

1、2》推荐第一部 《机械公敌》可爱的机器人形象

《全民公敌》看了你就会感到现代通讯设施有多不安全 《全民超人》

科学家研究解给你介绍 效果超震撼的 那种吸引眼球的 特著名大片吧:《我是传奇》其中一部分是大型超火科幻类: 《钢铁侠》1,2 《2012》:这个可一定要看啊!!!! 《独立日》 《变形金刚》1.2 《阿凡达》 《哈利波特》系列 《夺宝奇兵4》 《黑衣人》

(蜘蛛侠)1.2.3 (恶灵骑士) 变脸 (又名《夺面双雄》)

虎胆龙威 《绿巨人》 《天降奇兵》 《夜魔侠》 《地狱男爵》 《猫女》 《黑客帝国》 《星河战队》 《世界大战》 《毁灭战士》 《机械公敌》 真实的谎言 《第五元素》 《阻击职业杀手》 《魔界契约》 《密码疑云》 《珍珠港》 《斯巴达三百勇士》 《最后的兵团》 《勇士恩仇记》 《佣兵传奇》 《亚瑟王》 《国家宝藏》1和2 《死神来了》1.2.3.4 《暮光之城》1.2 《X战警》1.2.3 《特种部队》 《谍中谍》 《罪恶之城》 《B13街区》

《记忆裂痕》 《心灵传输者》 《极限特工》 《黑鹰坠落》 《断箭》 《异次元骇客》 《独闯龙潭》 《谍影重重》

1 泰坦尼克号 派拉蒙 18.45 <亿美元>1997 2 指环王3王者归来 新线 11.19 <亿美元>2003 3 哈利波特和魔法石 华纳兄弟 9.77 <亿美元>2001 4 指环王2双塔奇谋 新线 9.26 <亿美元>2002 5 星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 20世纪福克斯 9.25 <亿美元>1999 6 史莱克2 梦工厂 9.19<亿美元> 2004 7 侏罗纪公园 环球 9.15 <亿美元>1993 8 哈里波特和密室 华纳兄弟 8.77 <亿美元>2002 9 指环王1魔戒现身 新线 8.71 <亿美元>2001 10 海底总动员 迪斯尼 8.65<亿美元> 2003 11 蜘蛛侠 索尼 8.22<亿美元> 2002 12 独立日 20世纪福克斯 8.17 1996 13 ET外星人 环球 7.93 1982 14 哈里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 华纳兄弟 7.9<亿美元> 2004 15 狮子王 迪斯尼 7.84 <亿美元>1994 16 蜘蛛侠2 索尼 7.84 <亿美元>2004 17 星球大战 20世纪福克斯 7.75 <亿美元>1977 18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华纳兄弟 7.37 2003 19 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20世纪福克斯 6.81<亿美元> 2005 20 阿甘正传 派拉蒙 6.77 <亿美元>1994 21 神秘第六感 迪斯尼 6.73 <亿美元>1999 22 加勒比海海盗 迪斯尼 6.54<亿美元> 2003 23 星战前传2:克隆人进攻 20世纪福克斯 6.5 <亿美元>2002 24 超人家族 迪斯尼 6.31 <亿美元>2004 25 侏罗纪公园2:迷失的世界 环球 6.19<亿美元> 1997 26 耶稣受难日 新市场 6.12 <亿美元>2004 27 黑衣人 索尼 5.89 <亿美元>1997 28 世界末日 迪斯尼 5.54 <亿美元>1998 29 碟中谍2 派拉蒙 5.46<亿美元> 2000 30 后天 20世纪福克斯 5.43 <亿美元>2004 31 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 20世纪福克斯 5.38<亿美元> 980 32 怪物公司 迪斯尼 5.25 <亿美元>2001 33 终结者2 华纳兄弟 5.2 <亿美元>1991 34 拜见岳父2 环球 5.14 <亿美元>2004 35 人鬼情未了 环球 5.06 <亿美元>1990 36 阿拉丁 迪斯尼 5.04 <亿美元>1992 37 特洛伊 华纳兄弟 4.97 <亿美元>2004 38 龙卷风 华纳兄弟 4.95 <亿美元>1996 39 玩具总动员2 迪斯尼 4.85<亿美元> 1999 40 冒牌天神 环球 4.85<亿美元> 2003 41 史莱克 梦工厂 4.84 <亿美元>2001 42 拯救大兵瑞恩 梦工厂 4.82 <亿美元>1998 43 小鬼当家 20世纪福克斯 4.78<亿美元> 1990 44 回到未来 20世纪福克斯 4.75<亿美元> 1983 45 夺宝奇兵3:圣杯 派拉蒙 4.74 <亿美元>1989 46 大白鲨 环球 4.71 <亿美元>1975 47 漂亮女人 迪斯尼 4.63<亿美元> 1990 48 黑客帝国 华纳兄弟 4.6 <亿美元>1999 49 角斗士 梦工厂 4.58<亿美元> 2000 50 碟中谍 派拉蒙 4.57 <亿美元>1996 51 最后的武士 华纳兄弟 4.57<亿美元> 2003 52 十一罗汉 华纳兄弟 4.51<亿美元> 2001 53 珍珠港 迪斯尼 4.49 <亿美元>2001 54 人猿泰山 迪斯尼 4.48 1999 55 黑衣人2 索尼 4.42 2002 56 苗条奶爸 20世纪福克斯 4.41 1993 57 驱魔人 华纳兄弟 4.41 1973 58 终结者3 华纳兄弟 4.33 2003 59 木乃伊归来 环球 4.33 2001 60 007:择日而亡 米高梅 4.32 2002 61 荒岛人生 20世纪福克斯 4.3 2000 62 黑客帝国3:矩阵的革命 华纳兄弟 4.25 2003 63 与狼共舞 猎人 4.24 1990 64 木乃伊 环球 4.16 1999 65 天兆 迪斯尼 4.11 2002 66 蝙蝠侠 华纳兄弟 4.11 1989 67 保镖 华纳兄弟 4.11 1992 68 X2 20世纪福克斯 4.08 2003 69 乱世佳人 米高梅 4.06 1939 70 油脂 派拉蒙 3.94 1978 71 侠盗罗宾汉 华纳 3.91 1990 72 夺宝奇兵1 派拉蒙 3.84 1981 73 冰河世纪 20世纪福克斯 3.83 2002 74 回到未来 环球 3.81 1985 75 真实的谎言 20世纪福克斯 3.79 1994 76 哥斯拉 索尼 3.79 1998 77 美女与野兽 迪斯尼 3.77 1991 78 男人百分百 派拉蒙 3.74 2000 79 我为玛丽狂 20世纪福克斯 3.7 1998 80 亡命天涯 华纳 3.69 1993 81 侏罗纪公园3 环球 3.69 2001 82 我的巨大的希腊婚礼 IFC 3.69 2002 83 诺丁山 环球 3.64 1999 84 虫虫特工队 迪斯尼 3.63 1998 85 十二罗汉 华纳 3.63 2004 86 全民情敌 索尼 3.63 2005 87 人猿星球 20世纪福克斯 3.62 2001 88 玩具故事 迪斯尼 3.62 1995 89 纵横天下 米高梅 3.62 1999 90 虎胆龙威3 20世纪福克斯 3.61 1995 91 小鬼当家2 20世纪福克斯 3.59 1992 92 少数派报告 20世纪福克斯 3.58 2002 93 人鬼情未了 梦工厂 3.56 1991 94 阿波罗13 环球 3.55 1995 95 雨人 米高梅 3.55 1988 96 恐龙 迪斯尼 3.54 2000 97 壮志凌云 派拉蒙 3.53 1986 98 本能 米高梅 3.53 1992 99 汉尼拔 米高梅 3.52 2001 100 变相怪杰 新线《肖申克的救赎》 《阿甘正传》 《当幸福来敲门》 《我是山姆》 《缘分天注定》 《天使之城》 《居家男人》 《云中漫步》 《初恋50次》 《人鬼情未了》 《保镖》 《剪刀手爱德华》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天堂电影院》 《海上钢琴师》 《无主之城》 《后天》 《楚门的世界》 《幸福终点站》 《风语者》 《机器管家》 《不一样的本能》 《斯巴达300勇士》 《勇敢的心》 《洛奇》系列 《海上钢琴师》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雨人》

《搏击俱乐部》《愤怒的公牛》 《美国往事》 《百万美元宝贝》《告别昨日》《美丽人生》 《大鱼》《机器管家》《这个杀手不太冷》 《燃情岁月》 《辛德勒的名单》

《飞越疯人院》《神奇遥控器》《远大前程》

《2012》《第九区》 《黑客帝国》

《U-571》

《碟中谍

《黑衣人》

《亚瑟

《指环王》

《生化危机》

《第五元素》

《人猿星球》

《黑鹰坠落》

《冒王》牌天神1》

《大话王》

《空中监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60秒》 《鬼面骑士

《歌舞青春》《当幸福来敲门》 《恋空》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指环王》

《勇敢的心》 《狂蟒之灾》 《珍珠港》 《荆棘鸟》 《当幸福来敲门》 《我是山姆》 《缘分天注定》 《天使之城》 《居家男人》 《云中漫步》 《初恋50次》 《人鬼情未了》 《保镖》 《剪刀手爱德华》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天堂电影院》 《海上钢琴师》 《无主之城》

《第九区》 《极速《后天》 《楚门的世界》 《幸福终点站》 《风语者》 《机器管家》 《不一样的本能》 《斯巴达300勇士》 《勇敢的心》 《洛奇》系列 《海上钢琴师》 《阿甘正传》 《雨人》

《搏击俱乐部》《愤怒的公牛》 《美国往事》

《百万美元宝贝》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第4篇

98.《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因为年代久远,开头的前10分钟有些沉闷,而作为坚持过这十分钟的奖励,接下来是一部十分伟大的作品

97.《哈维最后的机会》Last Chance Harvey

平凡人生,没有灾难或者救世主,然而我们用爱彼此温暖。年老的达斯汀霍夫曼依然具有让人感动的力量

96.《入殓师》

20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生命是一条河。

95.《情人》The Lover

关于爱情的无望感,拍的最好的一部。

94.《燕尾蝶》Swallowtail Butterfly

岩井俊二的青春残酷物语。关于成长和青春最残酷的童话。后劲很大的电影,没有要连着沉思三天心里准备的人慎看。

93.《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 0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个名字翻译的真没营养),德国电影的自我反思精神与历史厚重感大概是其他任何国家的电影都无法比拟的。对于这部电影,说“感动”未免都嫌亵渎,未有以内心沉郁的翻涌以及言语的沉默向其致敬!

9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居然只是提名!!)这个不用多介绍了

91.《雨人》Rain Man

198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跨越语言的兄弟之情。达斯汀霍夫曼是为表演而生的。汤姆克鲁斯最好的一部电影。

90.《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 蒂姆波顿的经典之作,一个美丽而悲伤的童话。 89.《大智若鱼》Big Fish 蒂姆波顿的经典之作。相较之真相,原有远为美丽和重要的东西。 88.《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èna

一个孩子的爱情,以及其目睹的真实人生。相较于《海上钢琴师》和《天堂电影院》,这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87.《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199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最佳男主角。两个男人的彼此拯救。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 86.《霸王别姬》

9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9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无可争辩中国最好的一部电影 85.《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

200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感觉2000年以后的奥斯卡都很水,这是近11年来获奥斯卡奖的影片中最好的一部。一场关于生命之重的严肃探讨。没心理准备不要看,看的我几天都缓不过来 84.《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巨大的心灵震撼 83.《情书》love letter

岩井俊二最唯美的爱情电影。情节结构的精巧十分令人赞叹 82.《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 没有一定的片量不推荐看这部电影。高智商电影中的BUG级,大部分人都会忍不住一口气连看两遍然后想很久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找出来在咂摸一遍,看完这部再看高智商电影绝对“一览众山小”。 81.《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

在跟中国相似的一个特殊大时代之下,一个普通的家庭与美丽谎言。 80.《美丽心灵》 A Beautiful Mind

感人的影片,战胜自己,学会孤独,漫长的通往天才的寂寞之路。 79.《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の夏

猥琐到极致的大叔和一个沉闷的孩子的暑假,这是一个没有神迹的奇迹之夏。 78.《克莱默夫妇》 Kramer vs. Kramer

198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诞生于三十余年前的父子间的故事,在三十年后依然带来不折不扣的感动。感叹一句:达斯汀霍夫曼就是为表演而生的! 77.《甜蜜蜜》

就是这样真实而残酷的人生,才是真正甜蜜蜜的故事。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 76.《天使爱美丽》Amelie

轻快美好的法国影片。小时候觉得这张海报很KB来着 75.《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唯美的故事 74.《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05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其实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应该算一部出色的高智商影片,只不过人们喜欢把高智商影片限定在犯罪KB题材中。这是一部精巧美丽的爱情影片 73.《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

199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光影中的人生。不知打动过多少人 72.《两小无猜》Love Me If You Dare

太美太理想的爱情,无法在现实时间中生存。短暂的人生里,我像疯子一样爱你,这就是幸福~ 71.《记忆碎片》Memento

高智商电影中的经典。个人觉得是远远超过《盗梦空间》的诺兰最好的作品。不过是比较费脑的一部,没有一点的片量做基础不推荐看。 70.《追随 》Following

《盗梦空间》导演诺兰的处女作,仅用6000美金制作的电影在情节上就不逊于盗梦,秒杀N多打着高智商旗号动辄投入百万的好莱坞大片 69.《夜访吸血鬼》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The Vampire Chronicles

永生的代价,是永恒的孤独。布拉德皮特,汤姆克鲁斯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三人同台飚戏~~~ 68.《坏孩子的天空》 キッズ?リターン

我们都走过那段年岁,他们走的更远,却仿佛可以回到远点。只有北野武才能带来的感动 67.《哗鬼家族》 Beetle Juice 虽然不是蒂姆波顿最伟大的电影,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哥特式喜剧,怪诞气氛下弥漫的不是KB而是温馨。看几遍笑几遍 66.《第六感生死缘》 Meet Joe Black 是女生应该都会喜欢吧。适合情侣看的感人爱情故事,室友看后比看泰坦尼克哭的还厉害 65.《蜜蜂的秘密生活》 The Secret Life of Bees 一部知名度不高的电影,却带给我难以平复的感动。这平凡的,闪着蜂蜜般金色温润光泽的人生。 64.《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名叫"true man",然而眼中的生活却都是谎言,真实的荆棘与虚构的坦途之间的抉择 63.《教父》系列 The Godfather

3部电影中不可思议地有两部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用一生中所有最珍贵的人,换取了最终高处不胜寒。黑帮电影不可逾越的巅峰,男人必看电影。 62.《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

1992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被我在毕业论文中提到,有人说这是女权主义的胜利,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这正是女性的悲歌。 61.《碧海蓝天》 Le grand bleu 让雷诺和吕克贝松的又一次合做,爱上大海的男人。 60.《低俗小说》 Pulp Fiction

1995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昆汀的神奇,开创回旋时空的神作。 59.《钢琴家》The Pianist

2003年奥斯卡最近改编剧本,最佳男演员。当残酷成为使命,成为命运。 58.《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传说中的男人必看电影。 57.《KB游轮》Triangle

十三部公认的高智商电影之一。让人不断猜测的同时不断带给人惊叹的影片。 56.《怦然心动》Flipped

如它的名字,美的让人怦然心动 55.《告白》Confessi**

看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部清新校园爱情类的,结果发现它集暴力,凶杀,变态,血腥于一身有人说是KB片,有人说是惊悚片,有人说是伦理片,想来想去,我觉得只有一种归类能最完美地概括这部电影它是一部日本片 54.《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

我承认这是一部集众多类型化电影俗套之大成的商业片,然而就是让人温暖不已,感动不已。这部电影不伟大,它只是好看。 53.《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 最残酷的阴错阳差。同类题材电影《柏林苍穹下》确实是部好得多的电影,不过估计很多人会看不下去 52.《寻找梦幻岛》Finding Neverland 2005年奥斯卡提名影片。。 51.《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 最美的爱情故事,迟来的相遇。 50.《眼前的生活》 The Life Before Her Eyes

第一遍看的时候只觉得是一部不怎么成功以致有故弄玄虚嫌疑的片子,然而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居然喜欢到不行。每一个镜头都美的令人咋舌,我觉得我会第三遍第四遍这样不断地看下去的 49.《第六感》 The Sixth Sense

非常好的影片,看之前一点不要去了解剧情! 48.《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

200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经典影片。 47.《12怒汉》12 Angry Men

195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1957年的电影,12个人,一个房间,如今看来依然精彩。 46.《独自等待》

中国最好的青春都市题材电影。小成本影片,秒杀那几个大导演的所谓大片! 45.《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1997年奥斯卡最佳导演。英国式,缓慢的,悠长的美丽 44.《孤儿怨》Orphan

这个超级好看有没有?小孩什么的最可怕了有没有? 43.《初恋这件小事》

前半部非常细腻动人,女生都会有感触的吧?可惜结尾太过俗烂。(我不认识男主角,这种类型男生也不是我的菜,我就是感动于前半段处在丑小鸭时期的女主角那些小心思啊!情真意切恍如昨日有没有?! 42.《追捕》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高仓健,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真由美“ 41.《唐璜》Don Juan DeMarco

爱上浪漫,太多东西,远比真实更为美丽。 40.《蓝色大门》

孟克柔和张世豪的夏天。美如童话的校园岁月。看过的人有不喜欢这部的吗? 39.《歌剧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这个我什么都不说了,看过的都懂的! 38.《闪灵》The Shining

个人最欣赏这部的点在音效,不需要怎样的画面,光用音效制造的气氛就能杀死我了 37.《朱门巧妇》 Cat on a Hot Tin Roof

195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怎一个经典了得? 36.《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史诗般恢弘的黑帮电影。男人必看电影 35.《罗拉快跑》Run Lola Run

会让人忍不住随着音乐摇摆身体的电影。 34.《芝加哥》Chicago

03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分析这部电影的,一万多字的论文写下来我几乎能把这部电影背出来了 33.《七宗罪》Seven 有什么能比一个人仰仗着上帝的威仪来做恶魔的行径更令人KB的?这个电影在我看来有点重口味 32.《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Memories of Matsuko

如果这是童话,也太残酷了。然而确实没有更加美丽的童话了。 31.《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30.《燃情岁月》 Legends of the Fall

充满史诗气质的影片。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因而褒贬不一,然而却是我珍藏在心的最爱之一 29.《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4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经典就是经典。同时推荐《罗马假日》《魂断蓝桥》和《北非谍影》 28.《铁案悬谜》The Life of David Gale 这部电影常常打着高智商电影的旗号出现,然而事实是,抛开这个名不副实的帽子,其实这本身是一部十分出色而感人的影片。 27.《活着》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提名

这部电影无需多说,看过后唯有沉默致敬 26.《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变态的正常人们 25.《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标准的励志片,特别适合失意时候看。 24.《火柴人》Matchstick Men

腹黑版这个杀手不太冷。当我看过的电影超过500部时,能让我掉泪的电影就很少了,这就是那极少数之一 23.《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

其实是有些心里变态的片子。极致的孤独,并伤害所有人,也许这就是天才的代价 22.《不一样的天空》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平常的家庭,寻常的烦恼,娓娓道来的感动。主演有年轻的德普和少年的莱昂纳多! 21.《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 诺兰的又一部杰作,虽然中间部分有拖沓之嫌,然而结局带来的震撼让我几乎整个后半天都用来谈论这部电影。 20.《杯酒人生》 Sideways

一直到最后一场之前我都认为导演是个悲观者,然而最后时刻我终于感受到那种属于平凡人生最美好的东西 19.《摇滚校园》 The School of Rock 常见的心灵导师治愈电影 18.《上帝之城》 City of God 撒旦统治的上帝之城 17.《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儿童时对糖果的梦想都在这个工厂中得以实现,在机械忙碌的中学时期曾温暖了我许多年 16.《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部电影必须放,一个学期每周四个小时的拉片课只拉完了前半部电影,看到这部电影都想吐的估计都是我同学 15.《卢旺达饭店》 Hotel Rwanda

非洲版辛德勒,当全世界都转过身的时候他却敞开了门 14.《禁闭岛》 Shutter Island

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便猜出了答案,但导演给了我比答案更好的结局 13.《两杆大烟枪》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盖里奇的经典之作 12.《二见钟情》 While You Were Sleeping

很温情的爱情喜剧,虽然剧情难免俗套,却在每次观看时都深深温暖我心 11.《饮食男女》,推荐的是李安家庭三部曲。

三个平凡人家的动人故事,悲欢离合之间,便是最真的幸福 10.《柏林苍穹下》确实是部好得多的电影,不过估计很多人会看不下去 9.《2001太空漫游》 8.《变脸》 吴天明作品 变脸王孤身一人凭变脸绝活闯荡江湖,祖传下来的规矩变脸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为使绝活不至于失传,早年丧子的变脸王花尽仅有的积蓄买下一个孙子狗 娃。不料狗娃却是个被拐卖了七次的女娃。狗娃为了报答善良的变脸王,无意中使变脸王被当作人贩子关进了监狱。狗娃用生命去救变脸王,最终变脸绝活流传。 7. 《黑太阳731》 牟敦芾作品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沿着苏满边境建立了代号为731的细菌部队。他们惨无人道的用中国人、苏联人、韩国人来做活体实验,在集中营、占领区、战俘营所 犯下了惨绝人寰的兽行:大屠杀、变态的奸淫、毒气实验、细菌实验和性实验等等,致使无数生命惨遭杀戮 6.《兰陵王》 胡雪桦作品 95年巨额投资的艺术大片,概念超前,编导是中国第一个留美的电影导演博士,摄影是顾长卫,音乐制作是何训田,主创阵容一流。根据兰陵王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不但故事简洁而迭宕有致,全片节奏紧凑,摄影更是非常出色。 5.《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七十年代的中国,知青罗明(陈坤饰)和马剑铃(刘烨饰)上山下乡来到湘西的一个小山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乡下贫乏的生活使他们逐渐感到厌倦。他们与村子里的小裁缝(周迅饰)相遇,活泼开朗的小裁缝给他们死水般的生活带来了光亮。 4.《盲井》 在私人小煤矿做工的农民唐朝阳(王双宝)和宋金明(李易祥)发家致富的招数是,先套近乎将打工无门的外地农民认作亲人带到煤矿做工,在井下工作时制造“安全事故”将“亲人”杀死,再找矿主私了。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第5篇


本篇图:《花木兰》剧照

在推迟了大半年后,迪斯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终于在美国时间9月4日面世。9月11日,中国大陆影院也上映了该片。

迪斯尼真人版《花木兰》的故事讲述了1300年前,年轻女子花木兰为了拯救年迈的父亲,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从中原到西北的广袤征程中,她从紧张的训练和战争中存活下来,在同营好友洪辉和导师董将军的鼓舞下,以及女巫仙娘的激发下,发现藏在自己内心的战士,并且最终从外族侵略者手中救回了皇帝和她的祖国。最后,木兰选择回家看望父母和妹妹。她是否会接受皇帝的任命?故事的结局是开放性的。

2020年的《花木兰》通过一个父亲的角度讲述花木兰的故事。这估计是最贴近原著精髓的视角了,因为花木兰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代名词。她跟父亲的感情非常要好。

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化与时尚,是绚烂华丽的皇家旗袍,并没有鲜活的中国当地时尚与文化。

没有了1998年迪尼斯动画版中,花家祖先派出心地善良的木须从旁保护木兰,真人版《花木兰》赋予花木兰强大的“气”和军事兵法谋略,让传奇自圆其说。此外,该片重视呈现中国功夫和军事搏斗,木兰的人物价值观和情感内核是“忠勇真”+“孝”。
西方如何呈现东方?

迪斯尼真人版的导演是妮基·卡罗。她的电影作品曾于1994年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卡罗拍摄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决不让步/北国风云》(2005年),由查理兹·塞隆主演,根据1988年的真实事件改编—那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桩起诉成功的性骚扰官司。该片曾入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和最佳女配角奖的争斗,并获得金球奖提名。卡罗颇受好评的电影《鲸骑士》,讲述新西兰古老部落毛利族的酋长孙女的故事。卡罗拍摄的几个故事都是女性题材。由这位新人导演来拍,似乎也比较合理。

真人版《花木兰》开篇,木兰在家人要求下见媒婆,媒婆点出中国古代女性的美德是安静礼貌、沉静优雅,是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而非武功打斗、保家卫国。而那些不推崇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被视为“女巫”。在古代欧美,那些前资本主义时代想要进入男性主宰的劳动市场,或是拥有杰出技能的、不合主流社会规范的女性,被视为“女巫”,她们要么被淹死或烧死,要么像仙娘那样被抛弃、流放。

真人版《花木兰》的西方式改编还包括,将木兰的“传奇性”归结于其超强大的“气”,说她是凤凰化身;巩俐饰演的仙娘,拥有幻术(西方称为“黑魔法”),则是老鹰的化身。仙娘拥有比男性更强的能力而不被承认,继而走上“邪路”—正是这一人物形象,让很多中国观众感到牵强。
《花木兰》导演妮基·卡罗

一位豆瓣网友说:“巩俐战斗力和幻术这么强悍,就因为大家不认可她,她就给柔然人卖命?理由何在?那柔然统领就是被她一刀秒的水平,她为何要卑躬屈膝呢?”“巩俐也是多此一举,既然会巫术这么牛逼,干脆变成一个内侍或妃子,趁皇帝不注意把他干掉,然后直接自己做皇帝不行吗?”

显然,仙娘这个角色的人物塑造还需要更加合情合理化。杀人如麻的她,居然被花木兰一句话“女性也能领导军队,我们这样的人也有一席之地”就劝回了头,简直让人莫名其妙。“前一秒还为获得人们的认可不惜忍辱负重,下一秒突然就不想活了,为保护木兰而献身?”正因为仙娘的转变塑造得不够深入,以至于观众看到她死的那一幕,心中毫无波澜,有些可惜。

此外,皇帝被仙娘假扮的丞相蒙骗,单人前往一处类似建筑工地的地方跟柔然统领约战,这也是西方的决斗文化。中国观众会觉得皇帝傻,区区一国君主,怎么随随便便单人去决斗?他最后被柔然统领五花大绑,还被后者用刀磨出来的火花威胁,即将命丧火炉,这个场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令一些观众感到荒谬可笑,缺乏常理逻辑。

这是“美国女兵”花木兰,根本就不是中华巾帼英雄。

对中国文化的错位解读,让中文世界的网友惊呼:外国人对中国故事的理解真是莫名其妙!这些让我想起一部讲述西方如何在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呈现中国时尚的纪录片《镜花水月》。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化与时尚,是绚烂华丽的皇家旗袍,并没有鲜活的中国当地时尚与文化。它只呈现了镜花水月般的窥探,让人感叹:西方人能否真正理解中国服饰与时尚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
是勇敢、风趣而聪明的“美国女兵”?

显然,迪斯尼真人版的优点,在于武术编排与好莱坞特效呈现。尤其是两军对峙时雪崩那场戏,以及木兰见媒婆防止茶杯摔落的那段动作设计,非常出色。

创作者还非常注重细节和颜色,木兰居住的福建土楼叫延福坊。木兰见媒婆前梳妆打扮的那场戏,展现中国服饰和化妆术,滑稽意味浓厚。演员们没有戏剧化地夸张表演,情绪克制,这很难得。刘亦菲曾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说,军队不同士兵阵列的服装颜色各异,木兰的红色战袍在荧幕上呈现得很好看,真人版擅长用颜色讲述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迪斯尼大胆起用西方观众眼中的新人—刘亦菲,以及非大牌导演妮基·卡罗和编剧劳伦·希内克。

遗憾的是,观众并没能看到木兰从“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战士,继而从一个战士成长为一个领袖,再从一个领袖成长为一个传奇”的过程。她自我身份认同的转变也有些潦草,难以跟观众产生共情。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花木兰是迫不得已才替父出征,并非迪斯尼真人版电影中,那么爽快地去参军。木兰似乎并不知道战争和男性世界的残酷性,或许是因为她拥有强大的“气”吧。片中木兰推崇的理想女性“勇敢、风趣而聪明,但不一定要漂亮”,这也很符合西方男性审美。有观众直接说,这是“美国女兵”花木兰,根本就不是中华巾帼英雄。

此外,中西文化符码的翻译转换,也显得不够流畅自然。片中,成语“四两拨千斤”被翻译成“4盎司可以移动1000磅”,让人捧腹大笑。还有皇帝赐予的玉佩上硕大一个“孝”字,与剑上巨丑无比的“忠勇真”,都未能呈现中国汉字书法之美。片中出现的强行融合中国元素,弥漫着熟悉的左宗棠鸡风味。例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竟然直接就拍了兩只兔子在草地上跑的画面,再配上木兰的台词:“我骑着马看到两只兔子并排奔跑,我想一个应该是公的,一个应该是母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不能真的分辨得出来,因为它跑得非常快。”这样的诠释,真的非常简单粗暴。

对于美国女性来说,花木兰的榜样作用或许没有那么强烈。她们的女性榜样,可能是在男权社会里无畏、冷静的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或是前第一夫人奥巴马·米歇尔,或是虚构的神奇女侠。再加上,西方视角解读中国文化,本身就非常困难,诸多弊病只待时间与更多具有跨文化叙事能力的创作者们来克服。不管怎样,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第6篇

1 在好莱坞电影文化冲击下的大学影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大学影视教学普及度低

即使影视的文化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 然而我们国家的大学影视课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入到普通高校, 大学影视课发展历程较短暂, 并且根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只有三百余所学校开设了影视课[2], 远远达不到艺术教育的标准水平, 这导致我国的影视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而美国的影视教育方面显然就做的比我国好, 在美国, 已经有一千多所大学开设了影视教程, 其中六百多所设立了影视专业, 而我国却只有十余所, 这不小的差距值得我们反思。

在价值观引导方面, 我国的大学生在观看其好莱坞电影带来的精神和价值观冲击上面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完善和培养。

1.2 大学影视教育起步晚, 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落后

就现今而言, 艺术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而艺术教育中的影视教育又是最薄弱的点, 长期以来, 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 其他的教育都不被重视, 这导致我国大学生即使在上了大学后还处在艺术教育的盲区, 艺术方面的潜能尚未被开发, 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影视方面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的局面,

教学模式上总是千篇一律, 很难有新的突破, 并不是不可以突破, 而是影视教育这块并不被重视, 所以很难从影视教育这块田地中开出娇艳的花来。相比于国外的影视教育观念, 我国的影视教育还是与之有着较大的差距, 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 这对提高我国大学影视专业学生的能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不利于我国大学影视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 大学影视教育改革措施

2.1 增加大学影视教育的普及率

在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冲击下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应及时加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尽量减少学生们由此受到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 这就需要尽可能的提高在大学影视教育方面的普及率, 旨在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家影视教育的重视下, 使每所高校积极响应号召, 把影视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给予重视, 投入精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 还需要把出在影视教学方面的问题加以优化, 在影视教育上要有统一的大纲, , 大纲中对教材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都逐一详细的列在大纲上。

2.2 优化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思想水平

在影视教育普及的同时, 也应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因为我国设立影视专业的只有寥寥几所, 因此教师数量少之又少, 我认为应该把负责影视教育的教师统一安排集中到高校里去继续学习深造, 掌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后, 再回到各个高校开展影视教育的工作。在保证量的同时, 也要保证其水平。

我国的影视教育起步晚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现在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提高我们对于影视教育的重视, 关于教学模式, 我们在重视起来影视教学的基础上有可能做出重大创新, 也许我们不会一味的观看影视和写影视观后感, 我们会对某一电影技术热烈讨论, 学习相关知识, 加以运用, 也许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己制作小作品出来。陶冶学生的美学情操,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鉴赏电影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创新的基础是要加以重视, 让影视教育不再成为一门敷衍的课程。

2.3 增加资金投入, 提升教学设备

由于在影视教育方面我国发展起步晚, 这也许导致我国的教学设备未能跟上教学水平的发展, 在有些开展了影视课的学校中, 只有寥寥的几间教室作为影视课用途, 有的用投影仪播放, 也没有音响设备, 有的投影仪很陈旧, 频频出现故障, 影响影像课正常的教学, 有的学校连投影仪也没有, 只用电视播放, 坐在后排的同学可能会出现听不清的情况。

因此, 我国在影视教学改革这一块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各方面优化的同时让教学设备也跟上专业的水准, 使同学们能够专心体会影视带来的心理和视觉的冲击, 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己的审美水平, 丰富自己对美学的认识。另外教室的建设也应多多发展, 每个教室的上课人数控制在50人上下, 人太多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学校应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佳的听课体验。

3. 结论

在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冲击下, 让学生们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使其能够自觉“取其精华, 弃之糟粕”, 并且引导学生缩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摘要:众所周知, 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是十分大的, 它的受众不仅仅美国本土观众, 在中国, 也有着十分庞大的粉丝群体。可想而知好莱坞电影文化对于我们中国群众尤其是在塑造三观中的大学生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文化传达着一种“个人英雄主义”, 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 由此我们探讨在这种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冲击下的大学影视教学改革。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文化,冲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叶澜著.教育概论[J], 人民出版社, 2016 (2) :54.

[2] 王光祖主编.影视艺术教程[J],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4) :32.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

美国好莱坞电影范文第1篇在西方,电影学科进入大学较早,无论是英国还是任何一个国家,学习如何拍片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科目。早在上个世纪60...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