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梗阻试题范文
泌尿系梗阻试题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50例, 男31例, 女19例, 年龄从36~61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41.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6d不等, 平均为3.5d。B超检查显示均有结石, 所有患者均有特征性脓性尿, 大多数患者有发烧、虚弱、无力、肾区痛、肾区叩痛、肾脏肿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25例, 对照组25例, 使2组患者在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予以抗菌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萎缩性肾切开术取石,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造瘘术及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肾切除率、出血量、结石除净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年, 比较2组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及结石复发率。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从腰第12肋处切口, 使显露肾脏充分, 游离肾蒂, 同时快速静注肌苷2g, 10min后阻断肾蒂, 肾周围快速放置4℃冰盐水, 维持肾脏温度在20℃左右, 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及结石大小进行取石或者切除患肾, 在肾背侧血管较少处切开肾实质和肾盏, 取出结石;冲洗肾盂肾盏, 确证无结石残留及血凝块。置引流管于肾周。术后9~11d即可拔除肾造瘘管。
1.2.2 治疗组手术方法
于输尿管镜直视下, 将导管经尿道插入膀胱, 镜下找到患侧输尿管开口, 于斑马导丝指引直视下进入输尿管, 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结石的大小情况, 决定是采用一期碎石术还是置管引流行二期取石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2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肾切除率、术中失血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对照组结石除净率有优势, 2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 (表2)
由表1可以看出,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 2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2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 (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 术后1年随访, 2组患者的结石发率和血肌酐下降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2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结石梗阻性脓肾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上尿路感染, 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肾盂内脓性尿液由于压差返流入肾实质, 导致肾实质发生脓性炎症和肾实质脓肿, 病情发展最终会导致肾实质被破坏, 患肾功能丧失, 甚者可致细菌侵入血液而致全身感染, 全身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最终发生DIC与休克[2]。因此及早诊断, 及早治疗是使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有良好预后的保证[3~4]。手术切开肾脏取石术对于结石>1cm难以通过非手术方式取出结石的患者较为有利。但是其创伤大、患者将承受较多的痛苦、恢复也慢、术中较易伤及相邻器官组织。随着腔内泌尿技术的发展, 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微创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采用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承受痛苦小等优点。及时有效建立经输尿管通道引流出脓液, 使肾盂内压力降低, 同时结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采用取石术取石以解除梗阻, 是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关键步骤。在术中是保肾还是切除肾、是采用一期手术还是采用二期手术治疗, 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原则上, 患者耐受好、结石不是太大、肾功能丧失不严重, 可尽量保留肾脏, 可行一期取石术治疗[5], 否则行一期引流减压、二期取石术进行治疗。对于结石较大, 非手术不能取出者, 应考虑采用手术切开肾脏取石术。本组资料显示,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承受痛苦小等优点, 值得有条件的医院大力开展。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50例, 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采用腔内泌尿技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萎缩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统计2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肾脏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年肾结石复发率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 术后随访2年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均有明显优势, 且2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承受痛苦小等优点, 值得有条件的医院大力开展。
关键词:结石梗阻性脓肾,腔内泌尿技术,无萎缩性肾结石取石术
参考文献
[1] 刘永达, 袁坚, 李逊, 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 (1) :33~34.
[2] Walsh, Retik, Vaughan, et al.坎贝尔泌尿外科学[M].第7版 (英文影印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576.
[3] 周祥福, 温机灵, 唐炎权, 等.肾积脓的早期诊治分析 (附41例报告)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6, 27 (6) :380~382.
[4] Rabii R, Joual A Rais H, Fekak H, et al.Pyonephrosis:diagosis andtreatment:report of14cases[J].Ann Urol, 2000, 34 (3) :161~164.
泌尿系梗阻试题范文第2篇
肾癌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一) 血尿: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二) 腰痛;
(三) 腰部包块;
(四) 肾外症状:低热、血沉快、贫血、红细胞增多、高血钙、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
(五) 肿瘤转移症状;
(六) 偶然发现:体检做B超或CT检查发现肾脏点位性病变。
二、体征
(一)腰腹部实性肿块;
(二)精索静脉曲张:平卧不能消失,多为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所致。
三、辅助检查
(一) 腹部X线片:肾影增大、轮廓改变、偶见肿瘤散在钙化斑或肿瘤周边环状钙化。
(二)静脉肾盂造影:肾盂、肾盏受压变形。
(三)B超:肾内实质性占位,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活检;彩超可了解肿瘤血供及静脉内癌栓情况;还可以了解是否有肝脏转移。
(四)CT或MRI: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范围有无侵犯邻近组织、淋巴结有无转移、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有无癌栓等。
(五)肾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显示肿瘤病理性血管、动静脉瘘、血管池、包膜血管增多等改变。
(六)腔静脉造影:了解癌栓大小、浸润范围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
(七)胸片:了解是否有肺转移。
(八)全身骨扫描:了解是否有骨转移。
四、肾癌临床分期(Robson分期)
(一)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
(二)II期:肿瘤穿破肾包膜、侵犯肾周脂肪,但在Gerota`s筋膜内。
(三)III期:肾静脉癌栓形成或区域淋巴结转移。
(四)IV期:肿瘤突破Gerota`s筋膜,侵犯邻近器官或发生远处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肾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两者都不太敏感,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
一、 根治性肾癌切除 切除患侧肾脏、肾周筋膜、同侧肾上腺及区域淋巴结。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可以一起切除。
二、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肿瘤剜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孤肾、双侧肾肿瘤及对侧肾功能不良者,或作为肾癌直径小于3cm者。
三、 免疫治疗 可作为肾癌术后的辅助治疗或晚期肾癌的综合治疗部分。可选用的有 LAK细胞、IL-2、干扰素、TIL细胞等。
四、 肾动脉栓塞化疗 适用于晚期肾癌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者,亦可在较大肾癌的术前进行,以减少术中出血。 《疗效标准》
一、治愈 已行手术治疗,切口愈合,无肿瘤及转移灶残留。
二、好转 术后有转移灶残留或经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改善。
三、未愈 晚期肿瘤失去手术时机,虽经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肿瘤未见缩小、症状无明显改善。
肾盂癌
一、 临床表现
(一) 血尿: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
(二) 腰痛:顿痛或隐痛,血块阻塞输尿管可引起肾绞痛;
(三)肿瘤转移症状。
二、体征
(一)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
(二)可有腰部叩击痛,腰腹部肿物(积水所致);
(三)有转移者有时可扪及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三、辅助检查
(一)尿常规:血尿;
(二)尿脱落细胞检查:连续三次,可找到肿瘤细胞;
(三)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肾盂或肾盏内充盈缺损;
(四)B超:可以显示肾盂、肾盏内占位性病变,并与阴性结石相鉴别。
(五)CT:可以显示肾盂、肾盏内占位性病变;
(六)膀胱镜检:了解膀胱内是否有肿瘤。
(七)输尿管肾镜检:尤其是输尿管软镜可以直视肿瘤,并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良好的设备条件。
四、肾盂癌临床分期(Robson分期)
(一)O期:肿瘤局限于粘膜层。
(二)A期:肿瘤侵犯固有层。
(三)B期:肿瘤侵犯肌层。
(四)C期:肿瘤穿透肌层侵及肾盂旁脂肪或肾实质。
(五)D期: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肾盂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以及其它治疗的疗效不理想。
手术方式:行根治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患侧肾脏、肾周脂肪、筋膜、肾门淋巴结、输尿管全段以及输尿管开口周围的部分膀胱壁。 《疗效标准》
一、 治愈 已行根治性切除术,切口愈合。
二、 好转 手术切除了患侧肾及输尿管,但有转移灶残留或经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改善。
三、 未愈 晚期肿瘤无法切除,虽经放疗、化疗,肿瘤不缩小、症状无改善。
输尿管肿瘤
一、 临床表现
(一) 血尿: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二) 腰痛;
(三)肿瘤转移症状。
二、体征
腰部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三、辅助检查
(一)尿常规:血尿;
(二)尿脱落细胞检查:可能找到肿瘤细胞;
(三)静脉肾盂造影:肾盂不显影或肾盂积水、输尿管有充盈缺损;
(四)B超:输尿管内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五)CT或MRI:显示输尿管内占位性病变;
(六)膀胱镜检:了解膀胱内是否有肿瘤。
(七)输尿管肾镜检:能直视发现肿瘤,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
四、输尿管癌临床分期
(一)O期:肿瘤局限于粘膜层。
(二)A期:肿瘤侵犯固有层。
(三)B期:肿瘤侵犯肌层。
(四)C期:肿瘤穿透肌层侵及邻近器官。
(五)D期: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输尿管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以及其它治疗疗效不佳。 手术方式:
(一) 根治性切除:切除患侧肾、全段输尿管及输尿管膀胱开口周围的部分膀胱壁。
(二) 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吻合术:适用于孤肾或对侧肾功能不良,尤其是中下段输尿管肿瘤者。
(三) 输尿管镜下肿瘤电灼或电切术:适用于肿瘤小且表浅或良性肿瘤,该项治疗操作技术及设备条件要求较高。
《疗效标准》
一、 治愈 肿瘤已行手术切除,未发现转移病灶。
二、 好转 原发肿瘤已切除,但残留转移病灶,或原发肿瘤未能切除,仅行尿流改道术。
三、 未愈 晚期肿瘤无法切除,虽经放疗、化疗,疗效不明显。
膀胱肿瘤
一、 临床表现
(一) 血尿: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二) 膀胱刺激症:部分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
(三)排尿困难:膀胱颈部肿瘤或血块堵塞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四)肿瘤转移症状。
二、体征
肿瘤较大时,行双合诊检查可能触及肿物。
三、辅助检查
(一)尿脱落细胞检查:连续三次,可找到肿瘤细胞;
(二)膀胱镜检及活检:膀胱镜可发现肿瘤大小、数量、位置、形态以及基底部情况,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及分化程度;
(三)B超检查:了解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深度。:输尿管内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四)CT或MRI:了解肿瘤大小、位置、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五)静脉肾盂造影:了解上尿路情况,可显示膀胱充盈缺损。
(六)胸片:了解肺部是否有肿瘤转移。
(七)瘤标检查:有条件可行TAA、TPA、CEA、HCG、β2-MG。
(八)有条件还可行流式细胞仪、细胞图象分析、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检测,用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肿瘤的预后。
四、膀胱癌临床分期 Jewett-strong-Marshall临床分期
O O A B1 B2 C D1
UICC临床分期 Tis TA T1 T2 T3a T3b T4 T4
原位癌
非浸润性乳头状瘤 浸润粘膜下固有层 浸润浅肌层 浸润深肌层 滑润膀胱周围
浸润邻近器官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
D2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膀胱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对表浅性膀胱癌多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采用膀胱灌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采用全膀胱切除手术,晚期膀胱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一) 膀胱灌注治疗:用于原位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可选用的药物:BCG、丝裂霉素、噻替呱、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白介素II、胞必佳等。
(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用于表浅性膀胱癌。
(三) 膀胱部分切除术:用于单发、不愿行全膀胱切除或不能耐受全膀胱切除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需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四) 全膀胱切除、肠道膀胱术:适用于浸润性膀胱癌或反复复发、多发的T1G3膀胱癌及部分原位癌。膀胱切除后需行可控或非控性肠道膀胱术。
(五) 激光、光动力学治疗:可用于表浅性膀胱癌。
(六) 化疗:晚期膀胱癌。
(七) 放疗:晚期膀胱癌。 《疗效标准》
一、 治愈 术后无肿瘤及转移灶残留。
二、 好转 术后有转移灶残留,或仅行尿流改道术,或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三、 未愈 晚期肿瘤无法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疗效不佳,症状改善不明显。
前列腺癌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一) 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无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或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标本中发现;
(二) 可以有排尿困难、血尿、尿潴留或尿失禁;
(三) 晚期发生骨转移可引起疼痛或病理性骨折;
二、体征
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结节,结节坚硬如石,可以单发也可以呈团块状。
三、辅助检查
(一) 血清PSA测定:正常PSA<4ng/ml,一般PSA>10ng/ml时建议穿刺活检。
(二)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改变,经直肠B超优于经腹B超。
(三)CT或MRI:显示前列腺内肿瘤,并了解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
(四)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或经会阴进行穿刺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五)全身骨扫描:PSA>20ng/ml时可行ECT检查,了解是否有骨转移。
(六)椎骨及骨盆区平片:了解有无骨转移。
四、临床分期
(一)A期:临床诊断为BPH,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
(二)B期: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
(三)C期:肿瘤穿透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膀胱颈或膜部尿道。
(四)D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A期可观察随诊;B期以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C期及D期肿瘤采用以内分泌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一) 等待观察:适用于部分A期病人,需定期随访复查。
(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B期以内,70岁以下且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手术切除前列腺、精囊及盆腔淋巴结。
(三) 内分泌治疗:对于C期以上前列腺癌、已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可以采用内分泌治疗。
1、 去势治疗:双侧睾丸切除术或用促性腺激素类似物LHRH-A,如诺雷德、抑那通等。
2、 抗雄激素治疗:乙烯雌酚。
(四) 放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放疗与根治性手术切除疗效相近,对转移病灶亦可进行放疗。
(五) 化疗:可选用阿霉素、5-Fu、环磷酰胺、顺铂等。雌二醇氮芥具有内分泌治疗及化疗双重作用。化疗对晚期肿瘤可以采用,但总的疗效尚不够满意。
《疗效标准》
一、 治愈 A、B期前列腺癌已行根治性切除或有效放疗。PSA降为正常。
二、 好转 C期以上肿瘤,行内分泌等治疗后,肿瘤及转移灶缩小或稳定, PSA下降。
三、 未愈 虽经治疗,肿瘤或转移灶继续发展,症状加重,PSA不降或上升。
阴茎癌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一) 有包皮过长或包茎;
(二) 阴茎出现无痛性结节、或菜花样肿物、或经久不愈的溃疡,有恶臭;
(三) 部分病人腹股沟可能触及肿大淋巴结。
二、辅助检查
阴茎肿物或溃疡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
三、阴茎癌临床分期
(一)I期:肿瘤局限于龟头、包皮或两者皆有。
(二)II期:肿瘤侵犯阴茎体。
(三)III期:肿瘤伴有腹股沟域淋巴结转移且可切除。
(四)IV期: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不能切除,或有远处转移。
四、诊断标准
(一)有较典型的临床发现。
(二)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阴茎癌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或冷冻、激光治疗。
(一) 手术治疗:根据阴茎肿瘤的大小、位置,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1、阴茎部分切除术:肿瘤位于龟头,切除断面应距原肿瘤缘2cm以上。 2、阴茎全切除、尿道会阴部造口术:肿瘤较大或浸及阴茎根部。 3、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用于III期病人。
(二) 冷冻或激光治疗:对于青年患者,肿瘤小且表浅者可采用。
(三) 放疗:可用于青年,肿瘤<2cm,局限性表浅肿瘤,而且不愿行手术者。
(四) 化疗:单纯化疗效果不理想,可作为其它治疗的辅助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 I期、II期肿瘤已行手术切除,III期者已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无转移灶残留。
二、好转 III期已行腹股沟淋巴清扫,但仍残留病灶。IV期病人行放、化疗后,转移灶缩小。
三、未愈 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疗效不佳。
睾丸肿瘤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一) 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
(二) 睾丸肿大、有沉重或下坠感;
(三) 乳房胀痛、男乳增大(女性化):少数分泌HCG的睾丸肿瘤可出现;
(四) 肿瘤转移症状。
二、体征
睾丸增大,可触及实性肿物,肿物较硬、无压痛,与睾丸分界不清,透光试验阴性。
三、辅助检查
(一)B超:区分肿物来自睾丸内或睾丸外以及腹部是否有转移灶。
(二)胸片:了解肺及纵隔是否有转移。
(三)CT或MRI:了解胸、腹部转移情况。
(四)瘤标:AFP及β-HCG,肿瘤含非精原细胞成份时往往会增高。
四、临床分期
(一)I期:肿瘤局限于睾丸,未见转移。
(二)II期:有横隔以下淋巴结转移。
(三)III期:有横隔以上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或肺外器官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睾丸肿瘤需先行病睾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性质及临床分期采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或放疗、或化疗、或综合治疗。化疗药物以长春花碱(VLB)、博莱霉素(BLM)及顺铂(CDDP)为主。
(一) 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在内环水平将精索连同睾丸切除。
(二)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用于II期睾丸肿瘤(绒癌除外)。
(三) 放疗:精原细胞瘤对放疗较敏感,可作为I、II期精原细胞瘤的辅助治疗。
(四) 化疗:对精原细胞疗效较好,对非精原细胞有一定疗效。主要用于III期睾丸肿瘤的治疗以及II期非精原细胞瘤的辅助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 肿瘤术后未发现转移灶残留。
二、好转 术后残留转移灶,或放、化疗后转移灶缩小,或瘤标下降但未正常。
泌尿系梗阻试题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