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母亲的痛阅读答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母亲的痛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李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②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消逝了。春天是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海子却走了,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④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査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

⑤在那个雨水滴答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査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到了母亲居住的查湾村,就在房门前三百多米的树林下,垒起一座土坟。

⑥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哭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⑦海生15岁时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一个县城也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个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一天,这个贫穷的诗人找人借了三百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五十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着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满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那个叫做诗人的儿子,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⑧儿子塞给她的那三百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掖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三百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⑨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更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在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没有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疼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颂歌的土地里,而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⑩ 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个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残酷。浩瀚无际的天空,它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认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本文选自《读者》,有删改)

1.从全文看,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3分)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中加点词“笑眯眯”的理解。(2分)

3.从“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3分)

4.从内容和修辞两方面对第⑩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5.文中哪一个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3分)

6.结合文章题目及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悟。(3分)

答案:

1.(3分)答题示例:运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1分)交代了事情的结局(1分)造成悬念,吸引读者(1分)。

2.(2分)答题示例:母亲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来劝诫儿子,从中可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爱与包容。

3.(3分)答题示例:儿子是母亲的希望,是母亲的全部,儿子的离去让母亲无比思念、万分悲痛。母亲虽然活着,但是她的灵魂已经随儿子去了。可见儿子对于母亲是多么地重要,母亲对儿子爱得是多么深沉。(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4.(4分)答题示例:内容作者借天空对大地表达爱意的形式,告诉我们做儿女的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关爱和回报自己的人(2分)。修辞:运用了设问、拟

人的修辞手法(答出一种即可,1分)形象生动地强调了儿女应该如何回报亲人对自己的爱(1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5.(3分) 答题提示:开放题。找出细节(1分)答出感动的原因。(2分)

6.(3分) 答题提示:开放题。紧扣标题内涵、联系生活实际,答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文章

6、7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3.分析“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来怀念这样一个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所表达的感情。

4.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1.本文写了査海生在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于山海关的铁轨上自杀的事,结果使他的母亲伤心21年的事。

2.不能删去,因为他在结构上属插叙,同时也说明海子生前对母亲的孝顺和母亲珍藏海子给她的300元,所以不能删。

3. 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母亲在乎的是你好好的。

母亲的痛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2.(2分)因为风筝见证了作者的童年,在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放风筝,一方面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1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1分)。(意对即可)

3.(4分)(1)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而含蓄地表现了城市中的人们整天为琐事而忙碌着,没有闲情逸致去放风筝,在这里风筝没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1分)。(意对即可)(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对春天的企盼和对放风筝的喜爱。(2分,意对即可

4.(3分)“风筝的心”既指“我”对童年放飞风筝的美好往事的记忆,又指“我”对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孩子们没有放飞风筝的时空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更指“我”对自由自在、欢快幸福生活的呼唤。(每点1分)(意对即可)

母亲的痛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2.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3.请仔细阅读第④节,看看济南与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4.作者在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 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2.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3.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

母亲的痛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2.(2分)因为风筝见证了作者的童年,在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放风筝,一方面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1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1分)。(意对即可)

3.(4分)(1)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而含蓄地表现了城市中的人们整天为琐事而忙碌着,没有闲情逸致去放风筝,在这里风筝没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1分)。(意对即可)(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对春天的企盼和对放风筝的喜爱。(2分,意对即可

4.(3分)“风筝的心”既指“我”对童年放飞风筝的美好往事的记忆,又指“我”对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孩子们没有放飞风筝的时空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更指“我”对自由自在、欢快幸福生活的呼唤。(每点1分)(意对即可)

母亲的痛阅读答案范文

母亲的痛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李晓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