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学反思范文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记住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建立的五个民族自治区
2、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出现的跨越式发展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示意图”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放文化生活,民族风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本班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及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从歌曲中,我们可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和谐、民主、平等、团结的大家庭。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活动】教师板书课题目标
二、板书课题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1 活动3【活动】学生自主探究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主要以什么民族为主,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什么?多少个自治州和自治县?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4、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5、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4【活动】学生交流与合作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5【活动】学生展示成果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主要以什么民族为主,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56个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什么?多少个自治州和自治县? (民放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1、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建立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2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民主改革,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新型民族关系。
4、改革开放,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活动6【活动】小结
六、小结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族团结的故事,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国家,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民族团结手拉手的好少年。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 教学过程:
甲:请各小队汇报人数。
乙:报告中队辅导员谭老师、韩老师老师,今天共到62 人,实到62人 ,汇报完毕。
甲:请问中队辅导员,我们的主题队会是否可以开始?(可以开始,预祝你们的活动圆满成功!)
乙:我宣布,三年级一班、二班《民族团结手拉手》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甲:第一项:出旗!全体起立,敬队礼!(礼毕) 乙:第二项:唱队歌! 甲:蔚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不会寂寞。 乙: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装点,才显得生机盎然。 甲: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整个民族。
乙:只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构建永久的和谐。 甲:从一望无垠的草原到美丽富饶的边疆。 乙:从碧波滚滚的南海到白雪飘飘的北国。
合:五十六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五十六个民族永远是一家。
甲:团结是我们的生命线, 乙:团结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甲:团结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甲:走进第十小学,漫步校园,一幢幢高大崭新的教学楼,一棵棵挺拔的松树。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各民族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就像一家人一样。下面请听朗诵《团结之花处处开》。 甲: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她孕育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汇聚着五十六份热情,播种着五十六个希望,汇聚的是五十六颗挚热的爱国之心。请欣赏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乙: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温暖的大花园,我们就是花园中最美的花朵。
甲:我们在晨风中招展,我们在夕阳下开怀,我们沐浴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我们茁壮成长。下面请听小合唱《娃哈哈》 。 乙:“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让我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携手共创美好家园。 乙:我们新疆,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常驻民族就多达13个。请欣赏由一班和二班哈萨克族同学共同带来的舞蹈。在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少数民族之一就是-维族。馕,手抓饭,烤包子这些我们每天都能吃到的美食,它们就来自维吾尔族,下面由努尔夏提介绍-维吾尔族饮食文化魅力。
甲: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的点点滴滴,都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妈义务抚养我们汉族小姑娘很多年,她的事迹感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下面请听演讲《有大家才有小家》,表演者:三(2)班王朝雨。
乙:让我们唱吧,让我们跳吧!手牵手,心连心,组成一个美好的大家园。请听由哈萨克族同学带来的冬不拉弹奏和汉族同学带来的吉他演奏。
甲:欢乐的唱吧,跳吧,让我们一起跳起民族大团结舞,让我们一起麦西来甫吧!让我们在这欢快的舞蹈和旋律中,圆满的结束这次主题中队会!请欣赏维吾尔族舞蹈:《欢乐的跳》。
甲:同学们,我们第十小学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不同民族的学生聚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大家语言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同一所这里都变成了好朋友,下课是大家一起游戏,相互玩耍,这使得我们校园呈现出一片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三(1)班和三(2)班的同学们也在为自己的手拉手小伙伴准备了小礼物。请他们上台互赠礼物。(同学们互赠礼物)
乙:滴水在大海中才能永生,生命在团结中才能绽放光芒。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用心,用爱,去传承各族人民永远一家亲,不断谱写民族团结的崭新篇章! 甲: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二班“民族团结手拉手”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本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分三课完成。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
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第一单元 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
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
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 汉族 91.5℅ 少数民族 8.4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云南 贵州篇二:五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以前学科中,学生也接触过中华民族方面的知识,只是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对此门课兴趣浓厚,在教学重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下就要做好预习和资料搜集。
二、教学内容分析:
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三、教学目标: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四、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饮食,从而热爱我国,维护我国的和平统一。
教学难点:
通过更多的资料,让学生详细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饮食,从而热爱我国,维护我国的和平统一。
六、完成教学目标、德育渗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篇三: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初一 2012年 月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
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本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分三课完成。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
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
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篇四:六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 131人,学生年龄11左右,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地方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地方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本学期主要学习前两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5、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五、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授课时间一节,按十八周时间计算,共计18节课。
第一单元 多民族大家庭 4课时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课时
第二课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2课时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2课时
第二单元 多彩的中华家园 4课时
第四课 绚丽多彩的服饰 1课时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2课时
第六课 别具风味的饮食 2课时篇五: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以前学科中,学生也接触过中华民族方面的知识,只是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对此门课兴趣浓厚,在教学重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下就要做好预习和资料搜集。
二、教学内容分析:
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三、教学目标: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四、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饮食,从而热爱我国,维护我国的和平统一。 教学难点:
通过更多的资料,让学生详细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饮食,从而热爱我国,维护我国的和平统一。
六、完成教学目标、德育渗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1 《爱我中华》的歌曲导入调节了课前的气氛,恰到好处。
2 通过几组民族服饰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完成了能力目标。同时,使学生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下一环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通过“各民族共同发展”这一环节的教学,提高同学们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各民族的热情。
4 教师适当拓展内容,让同学们了解到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为各民族共同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家对一些西部大开发的项目加大投资力度,为祖国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辟了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等。 5 教学步骤紧密,整体时间安排恰到好处。
6 教学课件较新颖。
缺 点:
1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较少。
2 贯穿整节课的问题应该更连贯。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黄春英
我们大家知道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我们所学的都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所以我们要更加的注重一下。下面就是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一份初三政治教学案例,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依法同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
(2)能力目标:提高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与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的辨别能力。
(3)觉悟目标:明了法律规定的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爱国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教学难点: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
二、教学设计构思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尽的基本义务,是集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二是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理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师)澳门回归,是指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它说明了我国政府和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
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十四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引言,了解本课的基本范围和要求。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公民为什么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一义务? (生)因为国家的统
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师)正确,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①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板书) (师)什么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生)公民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是指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师)香港、澳门回归,说明了我国政府坚决维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统一。同时使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主权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条件,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自觉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应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把国家主权割让给外国,也不允许外国干涉我国内政。第一,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板书) (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师)一个国家的领土不仅包括它所治理和管辖的陆地,而且还包括它的领海和领空。它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的完整与否关系着国家主权和公民的利益。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不仅是人民解放军的神圣职责,而且每个公民都应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 第二,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板书) (讨论)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台独”?(师)2000年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有关台湾的全部事实和法律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独”的实质就是分裂祖国、破坏国家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文化政权的统一,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第三,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板书)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分不开的。
②公民依法履行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多媒体显示)材料一:1998年10月和11月,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喜迎成立40周年,举行隆重庆祝活动。这两个自治区和全国其他民族团结互助、同心同德,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科索沃省,阿尔巴尼亚族和塞尔维亚族民族纠纷不断加深,民族矛盾和冲突发展为政治军事危机,被美国找到借口,从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长达两个多月的野蛮轰炸,造成1000多人死亡,几千人受伤,百万居民被迫逃离家乡,经济损失2000多亿美元。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 (师)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最高利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维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因此,宪法规定公民有履行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这项义务主要是指什么?中学生应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生)略
(师)这项义务主要是指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和互助关系,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公民光荣的、法定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就是违法犯罪行为。
2.破坏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要负法律责任(板书) (师)请思考:破坏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要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为什么?我国哪一部法律规定了对这类犯罪的处罚? (生)略
(师)很正确。凡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的行为,都要负法律责任。我国刑法对这类犯罪作出了严格而详细的处罚规定。请一个同学朗读本框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略
(师)有国才有家,无国哪有家?祖国统一岂容破坏!华夏56个兄弟民族团结亲如一家,兄弟团结岂容挑拨?同学们,让我们以国家、民族的大局为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我们国家的统一和个民族的团结吧! [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宪法关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义务的规定,懂得了这一义务是公民法定的义务。我们应以实际行动自觉地履行这一义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决反对李登辉、吕秀莲、陈水扁的“台独”谬论,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要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要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必须牢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四、教学反思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民族团结一家亲
镇沅县振太镇中心小学
六二班
杨涵晔
我们的祖国是由6个民族组成的,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自豪。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傣族泼水节,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各民族虽然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但各民族的心是相通的,是紧密相连的。
XX年,随着世博会的召开,全国人们沉浸在了幸福中。可是在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高达7。1级的大地震打破了青海人民的宁静生活。青海玉树,一个吉祥、平安的名字,可为什么现在那里却成了一片废墟。玉树强震,国人揪心。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全国人民心系灾区,解放军叔叔奔赴玉树前来支援,志愿者们也陆续赶到,让玉树人民振奋坚强!
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一句句令人温暖的话语,一个个坚强不屈的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他们坚持着,坚持着,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人来救他们的,他们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民族!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