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每日作息安排表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每日作息安排表范文第1篇

9:20

9:30

9:50

10:30

12:00

14:30

16:00

18:30

19:30

每日作息安排表范文第2篇

早上6点-7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 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 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 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中 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 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 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 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 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优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时间表,可供参考:

每天6:00起床,6:30-7:0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 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 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1个小时在大耳朵背单词;其余时间机动。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每日作息安排表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工作、生活的方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 我们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 面临机遇与挑战, 许多家长, 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面临多方面的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对孩子看护与教育时间与质量。而与此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 大众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好的投资是教育”等宣传口号, 音乐、美术、钢琴、英语、围棋等各类兴趣班、特长班的遍地开花, 在给家长们带来诸多选择的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迷茫。

在常规法定双休日中, 目前到底有多少年轻父母真正享受到了?其中到底能有多少时间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在此期间, 他们又给予了孩子怎样的养育?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旨在通过对常州市区3~6岁幼儿双休日作息安排的现状调查, 了解幼儿在双休日中所接受的养育情况, 分析其背后的可能因素, 进而提出利于幼儿更好成长的相关建议。

2 调查对象及方法

(1) 个别访谈法:研究首先选择3所幼儿园, 共计36位不同年级组的幼儿家长进行个别访谈, 旨在初步了解访谈对象对孩子双休日的安排情况, 以及其一般的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同时, 将访谈结果作为参考信息拟定问卷。 (2) 问卷调查法:本调查采用自编问卷, 每个问题提供若干选项, 包括开放式选项“其他”, 由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在选项中进行选择或“其他”选项中填写内容。调查按比例随机抽取常州市新北、天宁、钟楼、武进、戚墅堰五个城区中的15所幼儿园, 共计发放问卷720份, 回收650份, 其中有效问卷620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年轻父母享受双休不足, 假期陪伴孩子时间受限

调查显示, 在有效回收的600多份问卷中, 能够真正享受到双休假期休息的家庭不超过60%;有20%左右的父母能够享受单休;大概14%的家长休息时间不定;还有近8%左右的家长表示几乎没有休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家庭生活节奏快, 工作繁忙, 父母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同时, 数据表明, 在父母的假期内, 多数家长能够与孩子在一起, 有近40%的家长假日白天陪伴孩子时间在9小时以上, 有近65%以上的家长假日白天陪伴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 有22%左右的家长假日白天陪伴孩子时间在3~6个小时, 有近13%左右的家长假日白天陪伴孩子时间不足3小时。这反映了家长在工作之余, 实际陪伴孩子的时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表1所示。

3.2 父母育儿观念更新, 能够共同商量安排孩子假日活动

随着人们对于幼儿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尊重孩子的个人需要。调查中, 61%左右的家长表示孩子的双休日是大人与孩子共同商量后的结果, 有4.4%的家长让孩子决定, 还有34.4%的假日活动由家长安排。同时, 家长在为孩子安排假日活动过程中, 愈来愈重视孩子假日的活动质量。96%的家长均表示经常为如何为丰富孩子假日生活而考虑, 并且有一半以上的家长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当然, 尚有部分家长需要更加关注自己安排给孩子的活动内容是否适合孩子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如表2所示。

3.3 孩子报名兴趣班现象不少, 家长指导思想需要正确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 有40%多的家庭在假日为孩子选择了兴趣班, 其中10%的孩子同时报名了2项以上的兴趣班。在对待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态度上, 35%左右的家长表示孩子参加兴趣班出于孩子自愿, 55%左右的家长表示孩子参加兴趣班由大人和孩子协商决定, 另有10%的家长表示孩子参加上兴趣班是受大人强迫。而在参加兴趣班的具体内容来看, 以器乐、美术、舞蹈为主, 各占26%、18%、16%, 其次是棋类12%, 书法8%, 还有其他。如表3所示。

3.4 孩子假日活动形式多样, 幼儿时期生活基本幸福

调查中发现, 有17%的家长表示假日会带孩子去公园、社区等儿童活动场所游玩;有16%的家长表示会带孩子去爷爷奶奶或亲戚家串门;有16%的家长表示会陪着孩子呆在家里活动;有40%左右的孩子到外面参加各类兴趣班;还有11%的家长会和孩子进行其他有意义活动。这说明, 尽管父母平时工作繁忙, 但在假日里, 大多数父母还是会尽量抽出时间, 利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来陪伴孩子, 让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如表4所示。

4 对于家长安排孩子假日活动的一些建议

4.1 增加亲子时间与机会, 加深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古语云:“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 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 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 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孩子出生后, 从小到大, 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 朝朝暮暮, 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 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 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 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伴随一生。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父母因工作繁忙而导致与孩子相处机会、交流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作为家长, 一定要抽出尽量多的时间, 花费十足的精力, 开展有效的家庭活动, 以提高育儿质量,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4.2 尊重孩子兴趣, 开展多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活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身处幼儿阶段的孩子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 他们和家长们的想法、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他们不会像大人们那样急功近利。他们经常是由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进行何种活动,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比较专注、比较投入, 这样取得的活动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若有家长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自己的愿望或随潮流盲目攀比来确定双休日应该给孩子组织什么活动, 例如强迫让孩子上各种特色班、特长班等, 使得各种特色班、特长班充斥了孩子的闲暇时间。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家长累, 孩子苦。长此以往, 很可能非但孩子的技能没有提高多少, 而且孩子对学习会越来越反感, 对各种学习失去兴趣, 从而影响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等, 这些都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 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多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活动。

(1) 掌握科学育儿理念与方法,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活动:作为家长, 要教育好孩子, 必须在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知识的同时, 读懂孩子这本书, 即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发展水平, 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他的兴趣与潜能,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 组织各种符合孩子兴趣与能力水平的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与品质。 (2) 有效利用假日机会, 丰富多种情感发展, 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家庭的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 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 家长应充分地加以使用。 (3) 走进自然, 拥抱自然, 与孩子共享自然。家长可以在双休日, 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走走、看看, 例如外出逛公园、爬山、接近自然、散心玩耍。当家长与孩子在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时候, 让孩子体会到要爱小草、野花、小鸟、树木、溪流, 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 都要爱护它们, 发现它们的自然之美。

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常州市区3~6岁幼儿双休日作息安排的现状调查, 了解幼儿在双休日中所接受的养育情况, 分析其背后的可能因素, 进而提出利于幼儿更好成长的相关建议。

每日作息安排表范文

每日作息安排表范文第1篇9:209:309:5010:3012:0014:3016:0018:3019:30每日作息安排表范文第2篇早上6点-7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