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闽南语教案林峰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闽南语教案林峰范文第1篇

1.闽南语概况

一、 活动目标

1. 了解闽南语的使用情况。

2. 了解闽南语的渊源和特点以及表现形式。 3.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 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 材料预备

学生分成4组ABCD,A组对年段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闽南语的现状并进行分析BCD组分别从闽南语渊源、特点、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书籍、上网、实地考察获取相关资料。

四、 设计思路

本活动通过闽南语的调查了解闽南语方言在厦门地区学校的现状,让学生明白方言的危机意识。厦门从很早开始就提倡普通话,外来人口逐渐融入到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伴随着闽南语在很多学校和家庭中的逐渐消亡。90后和00后不会说闽南语,甚至听不懂。闽南语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消亡意味着闽南文化的日渐式微。不加重视,久而久之,闽南文化将成为纸上谈兵。

很多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开设了闽南语课程,让当地和外地的小朋友都能了解和学习闽南语文化。初中生已经初步具有判断和探究能力,可以进行课后研究性学习,包括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自我实践和体验将有助于他们更直观、更主动地感受闽南语文化。

五、 活动流程

(一) A组展示闽南语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二) B组展示闽南语的渊源和分布地区;

(三) C组展示闽南语的特点,举例说明;

(四) D组展示闽南语的表现形式,应包括童谣、诗歌、歌曲、俗语、地方戏剧等;

(五)ABCD组车轮点评对方:我从你的展示中学到了什么。如,D组评价A组的调查让他们学到什么,A组评价B组, B评C,C评D;

(六)结合你所学到的,谈谈如何保护闽南语和闽南文化。

2. 闽南语和外语

一、教学目标:

1、从历史的角度了解闽南语的发展和一些外语的关系。

2、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 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闽南语比较接近古汉语,因此很多在历史上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语言中都有闽南语的痕迹;而闽南语在发展过程中,也向其他语言借词;甚至闽南语的音标也是传教士所创造,为闽南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

2、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观看一段无字幕的日语和韩语视频剪辑,学生看完分享他们所听到的词(世界、新妇等);

(二)教师分享日语、韩语、越南语、马来语、印尼语、法语等中的闽南语借词; * 日本语之中来自闽南语的借词: ビーフン 米粉 mí-hún

レンブ 莲雾(オオフトモモ)lián-bū サバヒー 虱目鱼(和名)sat-bak-hî レンヒー 鲢鱼(レンギョ之别名) ヌンチャク 两节(棍)nn̄g-chat * 韩语中的闽南语借词: 신랑新郎sin-lông,신부新娘 sin-bu(), * 法语中的闽南语借词:thé 茶

(三)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闽南语中的外来词借词 * 英语借词:park车(停车)等。

* 日语借词(主要在台湾地区):便当(盒饭),阿萨里(干脆)

(四)教师展示闽南语国际音标的来历以及其在闽南语文化研究中的作用

3. 闽南语作品中的文化价值

一、 活动目标

1.接触学习闽南语俗语、童谣、歌曲、戏剧等作品 2. 赏析该作品的意义和其文化价值。 3.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 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 材料预备

学生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闽南语戏剧、童谣、歌曲赏析,在课上分享。

四、 设计思路

如何更好地保护方言,最重要的是要让方言进课堂,让文化得到普及。文学作品是语言最直接的传播方式,因此要保护闽南语文化,可以让闽南语作品进入到课堂。闽南语作品包括俗语、童谣、歌曲,戏剧,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了解该作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 活动流程

(一)教师展示;闽南语俗语看闽南人对四季的认识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寒字作动词用)这是闽南春谚中著名的一句,说的是一至三月的天气都很寒冷。还有谚语“春天后母面”,意为春天的气候容易变化,时阴时晴,好比继母的面孔,阴阳怪气,时冷时热。

闽南夏谚提到“大暑热透,大热在秋后”,在这里意为不彻底,整句谚语的意思是大暑那天的天气如果很闷,而没有很热,那么更热的天气会在秋后才来。

“白露有雨会烂冬,白露无雨好年冬。”说的是在秋天白露那天如果有雨,冬天就会阴雨水多而湿漉漉的,东西很容易烂;相反如果白露那天没有雨,那么冬天气候会很适宜,一定会是个好年头。

关于冬天的气象谚语,有“大寒寒无死,立春踔踔跳”,意思是大寒不够冷,立春的时候会冷得让人直哆嗦。

可见,闽南气象谚语内容大多取材于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表达方式直白易记,语言平实易懂,用闽南语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生讨论:你收集的关于天气的闽南语谚语

(三)学生展示赏析闽南语作品。 如:赏析《爱拼才会赢》 1.播放《爱拼才会赢》 2. 解释歌曲的大意:

3. 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爱拼才会赢》是有其深刻社会背景的,从台湾社会来说,社会刚刚开放,就是所谓的“解严”,人们就好象放飞的鸟,一下能自由自在的在天空翱翔,人们都有在事业上奋斗一翻的想法,所以在开放初期与人们的心态吻合。这首歌,体现了闽南人热爱拼搏的精神,告诉我们面对迎面而来的每一个困难,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低头,努力拼搏。《爱拼才会赢》获得了台湾各阶层民众、大陆民众甚至海外华人的喜爱,其歌名已成为一句鼓励人们努力向上的格言。歌曲一出,马上在各行各业中流行传唱,“打拼”成了社会用语,激励人们向上的奋斗精神,慢慢的在大陆、东南亚甚至连美国都在流行,成了台湾创造经济成就的精神口号。 4. 分享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赏析并教大家唱: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闽南语教案林峰范文第2篇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第 1 页 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成为当地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中国的地方戏曲遍及有300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淮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泉州的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南音、拍胸舞等地方文艺表演,在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中都享有美誉并多次获奖。它们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有的表演艺术技术含量也相当高超,可是在泉州本地的影响力都相当有限更不用说在全国。开办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其地方影响力,将其表演艺术普及化。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泉州地方戏曲,也有助于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三、对于泉州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整合博物馆资源,建设文化历史推介平台

泉州目前有十几个博物馆,但是小而散、乱而杂。可以将博物馆产业化运作,全部展品统一管理,重新梳理。分设不同的展馆,如“泉州城市发展馆”、“泉州

第 2 页 民俗馆”、“泉州工艺馆”等等,配备专职的讲解人员,展现泉州各个层面不同元素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整合地方戏曲资源,建设艺术推广平台

建设一个高端的艺术文化中心,将泉州当地戏曲表演纳入其中,定期演出,还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曲表演团体进行艺术交流。一方面丰富本地的娱乐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项新的旅游资源。

(三)整合民间资源,建设视听传播平台

泉州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许多富有哲理古语、歇后语,还有许多简单有趣的童谣。将这些民间素材收集整理,制作为书籍或是闽南语电影、电视剧、动漫等视听作品,打造成文化精品。不但可以传播泉州的人文风貌、语言艺术,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推动现有平台的产业化发展

相比于省内大部分城市来说,泉州的服务业还是比较发达的。但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少有人从更深更高的角度去发展这些平台。众所周知,泉州茶业很发达,茶馆也不少,但是真正懂茶、会品茶的人不多。茶馆是一个很好的茶文化推广平台,但是大部分茶馆只是为了卖茶。如果能在品茶这个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介绍,品茗知识的传播,泡茶艺术的演绎,树立茶文化的形象,这对茶业产业化发展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泉州不仅要传播已有的传统成就与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泉州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教学、传播、管理、营运中,经过有体系与组织的计划将泉州的文化实力播扬出去,用一流文化建设一流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

闽南语教案林峰范文

闽南语教案林峰范文第1篇1.闽南语概况一、 活动目标1. 了解闽南语的使用情况。2. 了解闽南语的渊源和特点以及表现形式。 3. 激发文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