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灌区工程经济论文范文
某灌区工程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某灌区工程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进行农业耕作时已经远远不再满足于“靠天吃饭”,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我国灌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的高效建设与管理。但是在个别灌区,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信息较为闭塞的地区,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想促进灌区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灌区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本文将对灌区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建设管理信息作出分析,进而指出如何促进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灌区水利 工程项目 建设管理
“三农”问题是今年来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家在农业上予以了更多的关注,也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产区经济作物,粮食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灌区配套设施不完备,管理时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管理较为困难等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水利工程的准备工作做出分析,提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一、灌区水利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准备工作不充分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本来是一件有益于当地百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益事,但是因为一些承包工程的施工队没有对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植被状况进行详尽的考察,造成选址错误,使得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完成后发生地面下沉,甚至整个工程的塌方,不仅劳民伤财也打击当地群众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必然涉及到土地,房屋补偿的问题,政府没有与拆迁农户达成共识,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影响工程的进度。
(二)资金断链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来源一方面由上级部门拨款,一方面由当地村民自行筹措。但是一些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筹集的资金较少,这就使得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没有选用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施工人员,在后期产生很多维修问题。即便筹集的资金足够多,上级部门一级级拨款下来,真正运用到建设中的资金也所剩无几了。
二、如何加强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一)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一般来说,因为没有相关的法令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作出规定,政府也没有投入资金请专人来对水利工程设备进行管理,这就使得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后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人们在需要用水的时候才会考虑到它。在日常运转中出现了问题也无人问津,长此以往,就对灌区水利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这也是灌区水利工程崩溃,难以供应灌溉用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灌区水利工程一般在建设完成后就成为集体所有,这就使得大家互相推卸责任,都不愿意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认为“这是公共的财产,为什么要我维护”的心理。这就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制定出相关的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安排专人对灌区水利工程进行定期检修与维护。同时,要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加大宣传,让其明白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其能够爱护水利工程设施。
(二)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关系到社会经济全局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民生的改善。所以政府有关部门要增强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时期,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分工方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技术性难点进行克服,让水利工程获得新的发展。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发生,很多粮食生产地区都有过在发生大旱这样的极端天气后,农业用水难以得到保障,最终颗粒无收的惨痛教训。所以加快农业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让农业生产不论是在恶劣天气环境下也能有序的进行。农业用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方面,它切实影响到粮食的品质与产量,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加大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投入是关注三农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加强水利工程的同步管理
加強水利工程同步管理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水利工程安全建设,另一个是加强水利工程中的资金应用与管理。一方面要在勘察、设计、工程监理三个方面三管齐下,让勘探结果切实为水利工程设计服好务,在工程监管中对施工人员,施工队伍严格要求,使得施工完全符合工程的设计标准,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中还要对资金进行同步管理,让资金的流向和流入在财务记账中有清晰的记录。同时,对于灌区乱用水资源,使得灌区水利资金为水费买单,而没有用于水利工程设备检修的现象要严格管控;要对超出规定用量的水费收取费用,既减少浪费水的情况,又可以为水利设备的检修和扩建提供经费支持。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关乎“三农”发展,是保障我国粮食储备安全的大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保障着灌区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保障着灌区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更应该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要进一步探索适应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新模式,根据灌区的地质环境,水利条件,植被状况以及农田分布情况做好水利工程的选址与修建管理工作。树立质量第一,安全发展,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以保民生,保稳定,保稳定,促发展为宗旨。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还将迸发出新的生机,为我国农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国相.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解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49.
[2]冷云林.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2:147.
[3]刘汉梅.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农业与技术,2015,06:31+33.
[4]姜树斌. 灌区水利工程规划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处置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178.
作者简介:雷煜,女,渭南市石堡川水库灌溉管理局职工。
某灌区工程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各地区中投入建设的灌区续建节水改造工程, 蕴含面广、点多以及战线长等特征, 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程项目, 它和我国农业生产相关工作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 可以在我国摆脱饥饿问题的困扰及向小康社会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在往年, 我国将农业综合性开发项目当中投入的资金作为出发点, 以便于可以让一些重点续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在管理改革以及工程改造措施共同发挥作用的基础上, 不但可以让灌区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的变化, 也让灌溉用水的效率以及效益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同时日渐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2. 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展开研究分析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可以在解决农业灌溉水资源匮乏问题上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现针对我国水资源领域中面临的形势展开研究分析工作。各个灌区中水资源利用系数往往都显得较为低下, 灌区中不但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 与此同时呈现出来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也较为严重, 展现出来比较强的节水潜力。若想要让农业灌溉领域中的缺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除去应有条件的灌区中适当开展开源工作之外, 节水以及水资源的高效应用也是节水水资源工序矛盾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根本性措施。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可以在农业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过程中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因为各个灌区需要承担起来向灌区范围内的城市和农村生活以及工业领域当中供水这一项任务, 所以提升灌区范围内水资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如果可以使得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问题得到解决的话, 不但可以让逐步提升的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也可以在城市供水压力当中起到重要的缓解作用。灌区节水改造是水资源合理开发以及高效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措施, 同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也显得比较重要。
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灌区的实际情况是灌溉率较为低下, 整体抗旱能力水平偏低。灌区改造工作的妥善安排, 既可以让灌溉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也可以让农业具体构成结构以及种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从而也就可以让农业种植比例得到优化调整, 也就会让农民收入以及粮食生产能力呈现出来一种逐渐增加的趋势, 对于生态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性作用。在灌区范围内开展将节水放置在中心地位上的续建配套以及技术改造工作, 可以将灌溉用水领域当中的无效消耗控制在既定的范围内, 有效的节约下来水资源, 并将灌溉用水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要对地下水开采量形成有效的控制, 以免出现面积比较大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节约下来的水资源, 可以在生态环境维护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发挥出来较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在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改善以及土壤沙化问题预防的过程中发挥出来一定的作用。
3. 灌区续建节水改造的综合性效益研究分析
在灌区开展续建节水改造工作, 具体一些来说, 应当将节水工作放置在最为重要地位置上, 同时应当对续建配套以及改造工作的同步性做出相应的保证, 以此为基础不但可以较为有效的使得水资源节约目标得以实现, 也可以将灌溉用水领域中的无效消耗问题控制在既定的范围之内。在灌溉用水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基础上, 将以往超幅开挖地下水行为出现的几率控制住, 就可以使得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因为灌区是在和渠道砌衬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展开改造工作, 对此也应当栽种一定数量的防护林, 针对渠道堤坝施行一定的防护性措施, 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崭新绿化走廊, 让环境得到优化调整, 也可以在交通和管理领域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相互的促进性作用。
用水效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节水效果也显得较为明显。在灌区续建节水改造工程投入建设中之后, 除去可以帮助灌区充分的应用较为有限的水资源外, 也可以使得水资源供需领域中尖锐化的矛盾逐渐得到缓解, 这样可以对灌溉保证率以及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做出保证。灌区续建节水在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完成之后, 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的得到一定的提升, 促使本地区农业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将产量较高的粮食以及经济作物作为坚实的基础, 也就可以在灌区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灌区水利管理工作, 在灌区干支渠渠道工程建设工作持续不断开展的基础上, 水资源应用工作的力度也呈现出来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在以往的几年当中灌区的农民往往是将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作为种植工作的依据, 在对农村渠道砌衬等节水措施加以应用的基础上, 针对以往固定的农业种植具体构成结构展开优化调整, 较为明显的让灌区整体节水效益水平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在灌区配套政治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 为了使以往工程项目运行安全性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那么就需要在续建配套防渗改造以及渠道取水枢纽等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将以往的“卡脖子”工程项目问题解决放置在重要的位置, 这样就会使得灌区输水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将灌区输水平均周期控制在既定的范围内, 会让维护管理领域中的成本降低, 起到资金节约。
4. 结语
从整体的层面上进行分析, 不管是灌溉面积的增加还是恢复改善效果, 或者是在灌溉用水效率提升以及灌溉条件改善等领域当中, 除去以上这些领域之外, 灌区续建配套以及节水改造项目的效益, 在灌溉效率保证以及粮食整体产量提升等领域当中也可以发挥出来一定的作用。同时, 这一个工程项目建成之后也可以在农业种植具体构成结构调整中发挥出来一定的作用, 也就会使得农村农业综合性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并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摘要:农业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和起点,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领域当中占据重要地位, 毛泽东曾说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我们应以极大的注意。随着经济的发展, 民众对水利保护意识不足, 许多沟渠被堵塞、填埋、废弃。灌溉排水沟淤泥淤积严重。多数农田灌溉损毁严重, 因而灌区续建节水改造工程是国家施行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行项目。当投入建设之后, 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用水效率以及提升农业收入等, 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 针对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和必要性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必要性,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立伟.梧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4.
[2] 罗舜.贵州省盘江 (大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7) :243.
[3] 连敏, 邢超.吉林省永舒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效益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13, (03) :1+6.
[4] 熊英, 党光德, 刘兵.玛纳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效益评价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0, (05) :76-78.
某灌区工程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莫亭水库, 位于邹城市香城镇以北6.5公里处, 座落于滑将河的中间地段, 是邹城市唯一得按照中型管理形式进行建设的水库。莫亭水库于1959年10月份开始兴工建设, 历时一年完成第一期的工程。此时建设的规模为小型水库。此后, 在1966年由于用水量的加大, 当地政府又针对水库得容积进行了第一次的扩建改造。到了1977年经过省水利部门的批准, 提升莫亭水库为中型水库, 此次提升的设计流域面积预计约为20km, 但是由于石古墩地区引河灌溉工程此时没有全部完工, 所以建设面积被控制在l8km。这样, 莫亭水库在被提升至中型水库的时候的库内总容积为l077万立方。现在, 水库的死库容积约为22万立方, 与其相应的最高的防洪水位已经达到172.52m。
目前, 莫亭水库灌区经过几次卓有成效的更新改造之后, 功能和质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拥有主渠一条, 长1220m, 用渠墙全部用块石衬砌而成。今年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完工后, 一支渠全长恢复到4800米, 灌溉控制面积2600亩。二支渠恢复到全长4000m, 灌溉控制面积3100亩。三支渠恢复到全长3500m, 灌溉控制面积1440亩。四支渠恢复到全长5000m, 灌溉控制面积5360亩。
从现有的情况看, 莫亭水库现有的灌溉面积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要。然而在莫亭水库灌区重新建设好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 对莫亭水库灌区如何管理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尤其是在旱情不断加重, 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最近几年。而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灌区的用水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必须加强水库灌区的综合管理, 才能保证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2 水库灌区的管理措施
莫亭水库灌区的管理工作重点就是水资源能够高效利用。加强水库灌区的科学性管理, 是解决水资源的严重匮乏、短缺做好节约用水、保护和科学高效利用水资源, 以使淡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支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莫亭水库灌区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整个莫亭水库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 而一个水库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就必须要把对灌区的管理工作抓好, 这也是个水利要合理应用的关键一步。那么如何做好莫亭水库灌区的管理工作呢?
2.1 要实行莫亭水库灌区管理标准化
现代化的水库管理标志之一就是标准化。在施行标准化的同时, 减少水库管理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管理标准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质量标准, 第二, 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指所要管理的工程设备要保证的良好的运行状态;作量标准是指达到质量标准的必要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
2.2 要建设莫亭水库灌区用水的数字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水库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应当逐渐实现自动化。自动化包括水工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的自动化, 渠道放水系统观测的自动化, 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如远程操作控制、各种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等。
针对灌区在灌溉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我们可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 运用数据库实时管理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灌区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这样便能够为水库灌区的科学决策提供比较充分、准确和及时的数据, 缩短决策时间, 降低管理过程中的人员消耗, 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同时灌区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改善灌区的水环境,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 有利于水库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使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得到更好地发挥。
2.3 要加强莫亭水库灌区主支渠的漏水情况勘察
要保证莫亭水库水资源不被浪费就要“防漏”既要防止灌区水资源的外漏, 又要确保水渠中水的正常供给, 以保证沿线农业灌溉正常的用水。这样就必须突出水情勘察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可以是, 首先要对灌区水渠沿线的渗漏点进行彻底修复, 以确保水资源在农田灌溉过程中不会因水渠渗漏而遭到浪费;其次要加强灌区水渠两侧的用水单位的检查力度, 加强沿线的保护措施建设, 保证灌区水渠不会遭到人为的破坏。
2.4 要加强莫亭水库灌区暗灌工程建设
保证节约用水的另一项措施就是建设暗灌工程, 暗灌工程就是要保证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会被蒸发掉, 这样就从另一个方面节约了水之源的流失, 减轻了水库用水的压力。
2.5 要加强莫亭水库灌区周围的绿化建设
在水库灌区周围进行必要的绿化工程有助于防止水库灌区的水土流失, 保证地上水资源的长时间存有, 这样既保证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水库的压力, 最终达到水库和灌区双赢的效果。
与此同时, 在水库灌区的管理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立用水单位农民给水合作社组织, 用水单位人人参与, 人人管理, 保证水资源不被浪费, 要切合实际的处理水库灌区存在的问题, 不断加强水库灌区的规范化管理。努力建设现代化水库, 坚持以和谐促发展, 以和谐带发展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员工工作环境。唯有这样才能使莫亭水库灌区的水利工程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才能为更好地发挥莫亭水库灌区经济和社会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3 结语
莫亭水库灌区建设利国利民, 而灌区的后续管理工作更重要, 因此加强莫亭水库灌区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灌区得到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才能保证是真正的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摘要:莫亭水库是邹城市唯一的按照中型管理形式进行管理的水库, 它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在过去的时间里莫亭水库曾经在农田水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莫亭水库灌区重新修复后又面临着诸多以前不曾遇到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莫亭水库灌区在重建之后莫亭水库灌区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以保证莫亭水库在灌区管理方式上的完善, 进而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进而减轻水库压力, 挺高水库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莫亭水库,灌区管理,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庄庆贺, 唐菲, 王飞.邹城市西苇莫亭水库联合调度工程施工经验探讨[J].山东水利, 2009 (8) .
[2] 田实秀, 王谋.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 2008 (6) .
[3] 和庆芳.和谐水库建设实践与探索[J].山西水利, 2008 (3)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J].岩土工程界, 2008 (7)
[5] 张小明, 姜德智.水库建设期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0) .
某灌区工程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对我国大型灌区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以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管理;效益分析
由于严重的污染浪费、水资源分布不均、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已经有16个省的人均水资源量少于严重缺水的最低标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水资源丰富程度差别较大,水资源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匹配。从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来看,也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合理灌溉对于我国更为重要。修建、完善、正确管理大型灌区,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灌溉水用量,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控制灌区内水资源的过量开采,还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续建与改善大型灌区有助于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对保护灌区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我国现有大型灌区的基本情况
我国现有大型灌区402处,有效灌溉面积1580万m2,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25%左右,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但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生产总值占全国农业生产总值的30%,可见大型灌区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现有的大型灌区大多建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由于当时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很多工程没能全部完工,灌区配套设施落后,并且缺乏管理和维修,在长期运行中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根本无法满足灌区农业及周边乡镇农村生活及工业的用水需求。
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大型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关系到我国农业规模化是否能顺利进行,更关系到我国大型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以及农民的增收。同时,大型灌区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农田灌溉和城乡供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现有的水利工程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修建的,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较差,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加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思想尚未从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灌溉保证率及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效益衰减。
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制约了灌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导致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此可见,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灌区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1解决缺水和利用率低的问题
我国大型灌区大多存在着缺少灌溉用水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灌区周边本身水资源短缺,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管理比较粗放,对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低。既缺水又浪费的供需矛盾普遍出现在我国大型灌区内,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可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也可有效地缓解缺少灌溉水的情况。节水是中心,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供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节水灌溉不是简单地减少灌溉用水量或限制灌溉用水,而是更科学地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节水灌溉是相对的观念,不同的水源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节水灌溉的要求也不同。
2.2改善生态环境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的进行,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灌区缺水的现象,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灌区及周边农村、乡镇的生态环境。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用水量便可以控制对地下水和周边河流湖泊的开采,即可以减少河流断流,湖泊干涸的情况,间接地保护地面的植物,从而防止土地沙漠化,而灌区续建改造工程便是这个良性反应的源头。可见,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2.3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技术落后、设施不全、疏于管理等诸多因素,全国402处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近40%,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完成后,周边农业区便可拥有更丰富的水量,充足的灌溉水量为引进优质高产品种和丰富农产品种类提供了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农产品的种类都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3.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不仅会完善修建配套设施,还会提高渠道输水质量,缩短输水时间和灌溉周期;改善或增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可以提高灌区抗旱、抗灾能力;保证灌溉用水,可以有效提高粮食及其他作物的产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工程改造完成后还可以丰富农业种植品种,引进高产优质的种植品种,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2社会效益
目前看来,我国大型灌区均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后,将根据灌区的灌溉能力增大经济作物的比重,经济作物带来的收入将会大幅增加。
因此,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依靠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各类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灌区续建改造后可以改善灌区农产品单一的问题,农产品多元化将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所以,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3.3环境效益
过去由于技术落后和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原因,我国大型灌区曾一度过量引用流域内的水资源,对灌区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过量地从河流湖泊引水导致河流断流,过量引用地下水导致灌区地下水蓄水量减少、土地干裂、地表植物枯萎,间接地造成了土地沙漠化,使得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减少。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完成后,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过量用水的情况,久而久之,可以使已经沙漠化的土地重新获得生机。因此,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环境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
4.大型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预计结果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求大幅度增加,同时对水的质量、供给保证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生活、生产、生态之间以及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争水的矛盾更加尖锐,导致发生相同等级的旱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远远大于过去。开展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将显著地减少灌溉水用量,提高灌区抗灾抗旱能力,缩短灌溉输水周期,并显著地增加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将丰富灌区农产品的品种,有效改善灌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缓解用水压力,大型灌区将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生产基地。由此可见,进行灌区续建与改建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同时,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科]
【参考文献】
[1]许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及研究重点[J].水利學报,2007,(7):806-811.
[2]邓淑珍.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十一五 ”农村水利开局良好[J].中国水利,2006,(24):112-115.
某灌区工程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克苏灌区节水灌溉效率效益的调查分析,了解当地节水灌溉农业现状,得出:阿克苏灌区现状主要作物耗水水分生产率在国内居中等水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指棉花)的用水水分生产率均有提高水平的空间。采用膜下滴灌等微灌技术和种植林果业等均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 节水灌溉;渠道防渗;水分生产效率效益;微灌技术
我国水资源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丝毫不能懈怠。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节水已有明显成效。我国万元GDP用水量,1980年是9820m3,2000年降到610 m3,2003年降至448 m3。新疆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是用水大户,农业的干旱缺水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高效农业,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是避免水危机的关键。
一、基础工作
节水灌溉目的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指标为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全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约0.45,力争到2010年,将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益的指标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但可考虑两个指标:即以产量计的作物水分生产率和以产值计的万元产值(GDP)用水量(或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是指每立方米水生产出的作物产量,通常以作物产量与灌溉水量的比值[1]或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比值[2]来表示。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水分生产率”来衡量水资源利用状况或灌区的用水管理水平。作物水分生产率全国平均约为0.8 kg/m3,世界发达国家可达2 kg/m3以上[3]。
新疆阿克苏灌区是农业大区,是全国数得着的大型灌区,灌区经济在地区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克苏河流域是塔里木河主要供水的源流,水资源配置的矛盾十分突出。研究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解决水资源制约问题,是落实政府提出的强区富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也是在本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000—2005年,通过二期世行贷款项目《阿克苏子项目区水盐监测》和《阿克苏子项目区水盐平衡及模型模拟研究》等项目的实施监测,已为节水灌溉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配合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狠抓节水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流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灌溉水利用率方面,结合世行贷款项目进行了全灌区渠系的调查,完成了计算机系统的渠系网络图。进行了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测试等:2002~2005年,塔河流域阿克苏管理局组织人员进行了全灌区各级渠道约40 处动水法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测定,4处静水法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测定。2005年,塔河流域阿克苏管理局自行立项,在清华大学水利系的指导下进行了阿克苏灌区水分生产率现状调查和试验研究课题,取得了相应的调查试验成果。这不仅初步摸清了阿克苏地方灌区目前灌溉水利用现状,也为进一步节水作好了铺垫。
二、渠系渗漏测试
渠系输水的水量损失在绿洲水量转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渠道渗漏测试可根据渠道条件选择静水法或动水法,该两方法都是渠道渗漏测验中常用的方法。
2001年7月,为了检测渠道防渗效果,选择阿克苏灌区托卡依干渠作为测试对象,进行渠道渗漏损失试验。试验依据水利部颁布的《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 18-91的标准进行。托卡依干渠的防渗渠道试验采用静水法的恒水位渗漏和变水位(水位下降)渗漏试验方法;王国泽渠的未防渗土渠采用动水法试验。
1.静水法测试结果
试验自2001年7月30日17时至9月1日11时,历时近33d。试验所得恒水位下渗漏强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
图1 托卡依渠道恒水位渗漏强度Q与时间t关系
自2001年9月1日22时至21日10时近20d进行地下水位下降的渠道渗漏试验,渠道水深由1.870m下降到1.624m。渠道渗漏强度与水深的关系如图2。
图2 托卡依渠道变水位渠道渗漏强度与水深关系
托卡依渠的渗漏强度与水深的关系为:Q=0.172 h 4.504。
2.动水法测试结果
为了说明渠道防渗的效果,在进行上述防渗渠道的渗漏试验同时,选择未防渗的王国泽渠(土渠),应用动水法进行渠道渗漏水量的计算分析。王国泽渠位于阿塔公路44km处东侧约500m处,渠道测验长度为3km,渠道基本顺直,渠口宽5m,渠深1m,纵坡1/2000,土质为粘土,地下水埋深1.5m。动水法测验时,分别测量渠道上游(进水)断面和下游(出水)断面的流量,二者的差值即为该渠段的渗漏损失量。通过不同季节的五次实测数据分析,平均每km损失系数为2.79%。
本次试验表明,防渗的托卡依干渠用静水法得到的稳渗强度是0.38 L/m2.h,每km渗漏损失量为0.0055%;未防渗的王国泽渠每km损失量为2.79%。两者比较见表1。
表1 托卡依干渠防渗前后渠道渗漏水量损失
三、典型区作物耗水调查
1.棉花耗水调查
根据全灌区棉花种植区域及品种,选择了三处典型区进行调查:阿克苏良种场(陆地棉)、哈拉塔镇十五大队(长绒棉)、阿瓦提县丰收二场(长绒棉),基本上代表了本灌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布置2m深的铝塑测管,利用中子仪进行作物生育期农田水分状况的监测。经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灌水量、耗水量和耗水水分生产率情况如表2。
表2 阿克苏灌区棉花耗水水分生产率
调查结果,阿克苏灌区棉花耗水水分生产率约在0.65~0.75(kg/ m3),由于该数据直接来自本灌区,对灌区管理有参考价值。其变幅差别除灌溉因素外,与管理水平有关。从产量来看,下游地区棉花产量要略高于中游地区,且下游地区大部分种植长绒棉,上中游地区种植陆地棉较为普遍(专指开发10年以上的熟地)。
另外,阿克苏河流域中游地区亩用水量要高于下游地区,其原因是中游用水比下游方便,下游地区在作物生长期的实际灌水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从观测数据来看存在作物从土壤中夺取水分(土壤中储水量降低);而中游地区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中游地区农田也可能存在部分奢侈蒸发蒸腾。
2.冬小麦耗水调查
阿克苏灌区冬小麦种植大致在流域上中游地区,选择阿克苏市良种场附近冬小麦地作为典型田,冬小麦收割复播玉米,将冬小麦与玉米并在一起分析,得出灌水量、耗水量和耗水水分生产率情况如表3。
表3 冬小麦(复播玉米)耗水水分生产率
本典型田作物耗水水分生产率达1.35kg/m3(小麦、玉米),大体表明了阿克苏市周围的作物耗水水分生产率的水平。
3.红枣耗水调查
在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分别布设滴灌、微喷及对照地面灌三个处理,各处理两行枣树为一个重复,共九个小区。第5d测定土壤剖面含水率,灌水前后及遇降雨时加测。成果分析见表4。
表4 不同灌溉方式枣树水分生产效率
可见,水分生产效率以滴灌最高,其次为微喷灌,对照地面灌水分生产效率最低。由于滴灌与微喷灌较地面灌节水49%以下,二者灌溉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地面灌方式的2.4倍或2.3倍,而由于地面灌灌溉水量虽高,但灌溉水仅有42.9%用于枣树消耗,耗水水分生产效率三者相差不大。可以看出,地面灌方式节水潜力还相当大,并且在满足枣树需水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枣树的水分生产效率[5]。
四、供水分区耗水调查
1.阿克苏市良种场
该分区实行的“供水到户”的管理方式,斗渠引水量由多浪渠大龙口水管站人员自行监测,水量基础资料比较齐全,作物品种比较齐全,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各种作物的用水水分生产率。调查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阿克苏市良种场作物用水水分生产率调查分析
由表列数据可知,对不同的农作物,单方水的产出是不同的。其中水果和瓜菜的产量相对为高,价格也高。
2.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
萨瓦甫齐牧场处于库玛拉克河的出山口附近,土层较薄,土壤相对贫瘠,基本符合昆托河灌区处于阿克苏河流域上游的实际情况。调查资料如表6。
表6 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作物用水水分生产率调查分析
3.农一师沙井孜灌区
沙井孜灌区属农一师,基本上全部种植棉花,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节水有成效。选择一团的一块膜下滴灌地调查,见表7。
表7 沙井孜灌区(一团)作物用水水分生产率调查分析
一团处于沙井孜灌区新井子水库上游,春季灌区用水相当困难,每亩施肥品种及数量、每亩播种量、播种时间等生产要素与地方灌区相比大致相当且有所下降,但棉花水分生产率较地方灌区为高。膜下滴灌技术将几千年传统的灌地变成了真正的灌作物,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是可借鉴的经验。
4.主要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和效益
2010年12月,对阿克苏河流域各灌区主要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和灌溉效益作了相关调查和分析,包括阿克苏市、温宿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齐浪乡以及农一师兵团沙井子、四团、六团等。
阿克苏河灌区各县(市)棉花单方水产值
阿克苏河灌区各县(市)冬小麦单方水产值
阿克苏河灌区各县(市)林果业单方水产值
可见,阿克苏灌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棉花为0.67~1.39 kg/ m3;冬小麦为0.85~1.55 kg/m3;林果业为1.06~4.43 kg/m3。单方水的产值:棉花为7.75~9.1元/ m3;冬小麦为2.4~4.2元/ m3;林果业为11~32元/ m3。
五、结论
阿克苏灌区现状主要作物耗水水分生产率在国内居中等水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指棉花)的用水水分生产率均有提高水平的空间。以与其邻近、灌水條件较差的沙井孜灌区比较,由于采用膜下滴灌,沙井孜灌区用水水分生产率高于阿克苏灌区。棉花的经济效益优于粮食作物(未考虑深加工),在有条件的地方,林果业的灌溉效益高于棉花。本灌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情况争取灌溉效益最高,需要建立多元结构经济,以发展红枣、核桃等林果业等发展经济的思路。
目前节水灌溉应明确以下主攻方向: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以提高输水效率;采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与技术,建立喷微灌设备的产业,高频次小定额的微灌方法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6];加强田间灌溉用水管理,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以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海涛,邹志荣,杨兴娟等.调亏灌溉对番茄生理指标、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133~136.
[2] 邵立威,张喜英,陈素英等,花后脱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1~26
[3] 雷志栋,胡和平,杨诗秀.关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认识.中国水利,1999.07:13~14
[4] 段雷振.静水法试验测定托卡依干渠渗漏强度.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11):872~873
[5] [6] 董新光,任玉忠.干旱区枣园微灌土壤水分转化、消耗、渗漏数值模拟分析.西部干旱区水利研究与实践.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127~133
某灌区工程经济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