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配种站范文
绵羊配种站范文第1篇
2.及时反映本组中出现的生产和工作问题。
3.负责整理和统计本组的生产日报表和周报表。
4.本组人员休息替班。
5.负责本组定期全面消毒,清洁绿化工作。
6.负责本组饲料、药品、工具的使用计划与领取及盘点工作。
7.服从生产线主管的领导,完成生产线主管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
8.负责本生产线配种工作,保证生产线按生产流程运行。
9.负责本组种猪转群、调整工作。
绵羊配种站范文第2篇
2、配合分娩舍的饲养员把断奶母猪从分娩舍转入配种舍。
3、按照饲喂计划给所有种猪投放饲料,搞好本舍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
4、坚持兽医防疫规程,做好种猪的更新淘汰计划,保持种猪良好的繁殖结构。
5、按照生产流程,把生产母猪不同生理阶段分群分类饲养管理。
6、加强种公猪管理,合理利用种公猪。
7、配合分娩饲养员,将临产母猪经清洗消毒后转入分娩舍。
8、做好本舍的各种生产纪录并及时送交统计分析。
绵羊配种站范文第3篇
我国农牧交错带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在农牧交错区奶牛和绵羊饲养成本与收益核算基础上,测算了绵羊的盈亏平衡畜草比价,为家畜合理配置、农牧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农牧户生产经营和政府宏观调控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一、引言
在我国北方,分布着一个地域广大的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被称为农牧交错带。这里既不同于西部牧区,也不同于东部农区,在地理、气候、农林牧产业结构、生态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地位,也称为半农半牧区。它是农业生产的边际地带,也是生态的脆弱地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气候冷暖、干湿波动和各个朝代的兴衰,中原地区的农耕汉民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形成具有一定地理空间和特殊经济地理特征的地域。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界限曾多次进退、交替和南北摆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农牧交错带涉及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13个省(区)的234个县(市、旗),总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主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准确地核算草业和草原畜牧业经营的成本与效益,2012年7月和8月,我们先后到河北沽源县、内蒙古和林县、巴林右旗和扎赉特旗等地的农牧交错区进行入户调研,并走访了县(旗)农牧局、统计局、农村牧区调查队等政府相关部门。按农牧户饲养畜种、饲养规模等,共选择了127户样本牧户,对其2009-2011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家计调查和数据采集,其中116户数据有效,符合样本单位数量要求,具有代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实际和生产成本及效益核算原则,对牧草、不同畜种和主要畜产品进行了成本和收益核算,据此测定畜草比价。
二、牲畜饲养成本与收益
畜草比价指同一区域市场同一时间牲畜(活重)生产者价格与饲草生产者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农牧交错带饲养牛羊以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饲料,饲草和秸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牛羊饲养的生产成本和收益。根据牛羊养殖业成本与效益核算,计算盈亏平衡点时的比价,即为盈亏平衡比价。盈亏平衡畜草比价是“要素—产品”比价。当畜草比价高于盈亏平衡比价,牛羊饲养业就赚钱,反之,就赔钱。
测算畜草比价,需要对家畜饲养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分别核算。为了便于畜产品成本核算和不同畜产品之间的成本、效益比较,家畜饲养费用归集以后,将其折算成100头(只)存栏牲畜的饲养费用。然后,在100头(只)存栏畜生产的畜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并依此计算其经济效益。2009-2011年我国农牧交错带每百只存栏畜的平均饲养费用详见表1。
草原的禁牧和休牧,使农牧交错带的草原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养畜以舍饲为主,半舍饲为辅,放牧畜牧业终结。从农牧户生产支出水平和结构上看,家畜的饲养成本普遍上升,并且饲草料费用仍然是最大的费用支出(详见表1),但是不同畜种差别比较大。奶牛的饲料除部分自给,大部分依靠外购,所以,费支出比重最高,达72.8%;而饲草主要是农牧户自产的玉米青贮和农作物秸秆,费用支出比重不高。绵羊饲养方式仍以半舍饲为主,虽然饲草料费用支出所占比重为51.5%,高于其他费用项目,但明显低于奶牛业。另外,近年来,肉羊价格上升,农牧户大量购置绵羊,扩大饲养规模,使牲畜购进费显著提高。
在成本核算基础上,还要对家畜饲养的经济效益进行核算。为了简化饲养成本的结转程序,我们把100头(只)存栏畜的饲养费用一次性计入主产品成本;根据牛奶、羊肉和皮、毛(绒)等主产品成本分配标准,按设计的分配比例进行分配。
从农牧交错带不同畜种的饲养效益来看,2009-2011年饲养奶牛的平均成本利润率为48.6%,高于饲养绵羊44.9%的盈利水平(详见表2)。
可见,农牧交错带的奶牛养殖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羊肉价格的不断攀升,这种优势已经不明显了。因此,在家畜配置上,农牧交错带发展奶牛的同时,淘汰山羊,稳定绵羊。农牧交错带具备农牧结合的良好条件,农牧户要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增加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满足奶牛和绵羊的饲料需求。
三、盈亏平衡畜草比价
根据每百只存栏畜的饲养成本与收益可知,扣除羊毛成本后,绵羊出栏时每千克(活重)成本为12.87元,也就是说,当绵羊出栏(活重)每千克价格达到上述水平时能够保本。农牧交错带,饲草来源主要是牧草、农作物秸秆和籽实(我们称之为混合牧草,下同),所以,与草原牧区相比,混合牧草的综合平均价格明显偏高。当2009-2011年混合牧草的平均价格为1.42元/千克时,则绵羊的盈亏平衡畜草比价为9.1:1。就是说,当绵羊(活重)生产者价格与混合牧草价格之比高于上述比价水平时,羊肉生产就盈利;反之,就会亏损。
另外,农牧交错带畜产品比价变化显著。2006年以后,牛羊肉价格持续上升,而牛奶的收购价格涨幅不大,2012年牛奶与活羊(活重)生产价格之比为7.56∶1,若换算成羊肉,则牛奶与羊肉生产价格之比将高达15∶1以上,即15千克牛奶仅相当1千克羊肉的价格。加之饲养奶牛劳动强度大,种植的饲草料成本不断上升。饲养奶牛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已经低于饲养肉羊。因此,大部分农牧户开始压缩奶牛饲养规模,甚至淘汰奶牛,转而养羊。养羊户也在不断补栏,扩大肉羊饲养规模。可见,农牧交错带的畜种配置,必须充分考虑畜产品价格走势和畜产品比价。
四、启示
我国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总的原则是生态优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由于农牧交错带的自然条件比较差、生态环境恶劣、农牧民收入水平低,所以,必须给予政策倾斜,采取综合措施方能凑效。首先,政府要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基金,当农牧交错带畜草比价降低到盈亏平衡水平即9:1时,应该启动对农牧户的补助预案。其次,利用农牧交错带耕地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借助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工程的资金支持,建立稳固饲草料生产基地,增加自给性饲草料来源,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再次,树立“为牧而农、为农而牧、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理念,以种促养,走出一条“牧草+青贮+秸秆—养殖牛羊—能源沼气—有机肥料—粮食增产”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最后,广大农牧户必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畜牧业。与其他草原区相比,农牧交错带饲养牲畜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如样本区饲养单一畜种的农牧户占63.6%,并呈现上升的趋势,专业化生产为优化畜种配置提供了条件;另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优化畜群结构,增加良种、改良种牲畜以及基础母畜比例,为加速周转奠定基础。总之,必须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研究农牧交错地带的共性及不同地区的个性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切忌一刀切。
(作者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草地研究所)
责任编辑:杨再梅
绵羊配种站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