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 而且也是与审美密切相关的课程。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的审美标准会随着社会的影响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艺术审美方面,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审美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不断加强,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人格的塑造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审美教育;数学教学

引言

初中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 使得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提高审美素养是初中美術教学的重要目标,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从初中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 首先, 在教学理念上, 要将审美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中不能对这方面的目标加以忽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修养、心理品质等都会受到影响和熏陶, 而这些本身也是属于美育的一部分。美育不仅包括去欣赏一些美术作品, 能够从美术专业的角度去进行一些点评, 同时, 也包括思想道德之美、心理健康之美、文化修养之美等。美术教师要结合好美术教学的课堂资源, 将美育有效地落实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问题, 笔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打造美术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情境的打造, 尤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一定的美术学习氛围中, 在其中参与, 在其中受到感染。这对于初中美术教师来说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手段, 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情形, 使教室内布满协调、轻松和欢愉的空气, 并运用说话、教态和各类形象教学手段, 诸如投影、录像、实物展示、范画和故事等等, 使学生处于浓密乐趣的强烈求知欲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陶冶,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实际上综合了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包含着教师的智慧, 如果能够在情境创设的时候恰到好处, 就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美术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让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的审美素养也不知不觉得到了提升。

2.充分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活动必然需要各种各样的素材, 这些素材一方面包括一些名家的作品赏析, 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小练习。美术教学活动需要依托一些具体的形式, 在这些形式中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些具体的形式主要分为线条、色彩以及图案三种。首先提到的要数线条, 因为世间万物都以一定的形式状态存在, 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轮廓表现出来, 线条囊括了了种种形状, 不同的粗细、疏密以及干湿程度的搭配组合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世界, 也抽象出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所以教师教授学生通过掌握线条这一形式来感受美, 是一种独特的方式。

其次是颜色的运用。颜色会让人们的视觉感到受到明显的冲击, 不同色彩的搭配体现了事物之间不同的关系和层次, 美术就是一种极为看重色彩运用的学科。学生在不同的色彩中, 去感受艺术本身的特点, 让他们的心灵也会受到冲击。

最后是关于图案的引用。在美术教学中, 会有很多的图案需要学生学习, 这些图案或为经典, 或为创新, 只要被教师选到课堂教学中, 就能从审美方面对其进行一定的评价, 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图案的美, 从而让学生懂得欣赏这种美。

3.初中美术教学中注重创作的激发和引导过程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对每一幅作品进行点评, 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造的意识, 通过亲自创作, 将自己的审美观点呈现在作品之中, 将抽象的审美意识用现实的作品表现出来。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 不仅要传承, 要发展, 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创造, 这才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传承方面, 教师要特别重视中国历史当中对于美术方面的灿烂成果。这些美术作品中, 都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 教师在讲授美术课程时, 可以结合历史和文学常识, 帮助学生欣赏中国篆刻艺术, 感受篆刻艺术中的力度、布局等美感, 了解一些常见的篆刻知识。例如篆刻中的阳刻和阴刻、朱文与白文等。为了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可以教他们自己动手去篆刻, 亲身去感受一下古代篆刻艺术的美, 去体会古代篆刻艺术的雄浑和大气等魅力。

4.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情趣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由内而外的倾向性。学生在这种情趣的促动下, 主动去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和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 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美的情操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 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摹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教学的内容要广泛,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自然环境天文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等, 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和创作的空间和时间。

总之,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要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培养, 就需要从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 将其优势发挥出来。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作品, 要让学生用创新务实的态度去进行美术的创作活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 教师一定要做好科学的计划, 逐渐地推进。

参考文献

[1]陆春.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龚园.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2016.

[3]周玲.“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孙兵.刍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11) .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2篇

2、美术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3、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中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4、陶行知思想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5、南疆地区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艺术领域课程设计中的美术教育探究

6、幼儿园创意美术中乡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7、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幼儿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8、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9、如何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活动

10、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11、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线造型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12、白色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3、如何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4、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与研究

15、农村幼儿园环保创意与美术教学初探

16、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17、农村幼儿园多元化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18、幼儿园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相关探析

19、乡村幼儿园美术区域指导策略

20、从种子教师到“三全美育”

21、中国传统艺术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2、乡村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3、高师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初探

24、基于农村本土资源在幼儿美工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5、让孩子的童年洒满阳光

26、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农民画艺术元素的实践研究

27、常州梳篦发展问题及策略分析

28、乡村幼儿园运用色彩开展创意绘画的研究策略

29、侗族传统手工艺在地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现状研究

30、整合节气自然资源,开展中班借形想象创作

31、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32、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质量提升策略

33、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讨

34、生态观视角下赣灯彩文化在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35、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做好农村幼儿园管理工作研究

36、中国传统室内装饰中的花卉文化研究

37、如何构建小学美术课堂民俗绘画素材资源

38、浅谈校本课程《蔚县剪纸》的实施

39、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40、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探索

41、立足农村学校现状,推进初中美术教学

42、美术教学目标表述与问题修正

43、昆山本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施

44、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在幼儿美术绘画教学中的应用

45、浅谈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新途径

46、幼儿园美术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探讨

47、未雨绸缪话安全 撑起爱的保护伞

48、基于自然生态课程理念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实施探究

49、边远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应对办法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幼儿教育的质量目前受到社会以及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作为引导幼儿逐渐习惯自己做事,学会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以后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幼儿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园老师的创新型教育手段成为幼儿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方向,美术教学尤为重要。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受教育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己学习能力等等。所以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用创新思维科学教学。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幼儿美术教育  应用

引言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阶段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儿童成长阶段,接触外界较多的都是通过自己双眼认知,将信息量存储在大脑,对有印象的事务通过眼睛最先表现出来。所以,美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积极引导孩子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将孩子内心的想法通过作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作出相应的引导。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可以用如下方式运用创新思维教学理念。

第一,创新思维是教学的工具。外国教育专家主张通过美术创作激发儿童大脑想象能力,这种思想就是美术教育的工具论理念。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通过增添音乐种类,字幕特效,文字特效等配合教學活动,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感染儿童的心灵,鉴赏美的技能,创造静谧的氛围让孩子发散思维,随心入画,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世界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这样就能有效的激起儿童绘画的欲望,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全面的认识世界,感知社会美好,拓展孩子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创新思维能培养孩子想象力。一些重大的发明首先是要有人能够想象出来,借此付诸行动,创造新事物。想象力是人们最大的精神财富,知识是有限的,但人们的想象能力永远不会枯竭,只要怀有热爱生活的信心,就会拥有想象力。儿童的想象能力总是高于成人,因为他们初步感知世界,并不认为事物就是自己眼睛看到的那样,还没有被约定俗成的成人思维左右,正是能发挥无限想象力的阶段。他们不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可以通过画笔表达,老师就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维空间,不要用客观的理论限制孩子的思想。

第三,创新思维需要举一反三。创新思维要求儿童可以将自己感知的事物浓缩成视觉符号来表现主体。这个对孩子的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幼儿的想象能力本身就优于成人,可塑性较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快,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注意引导孩子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能够多联想自己熟知的事物,将这些信息储存大脑,以后接触到时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

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要将活动场地只局限于教室中,可以定时的带领孩子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自感知自然事物,从中发现自己不懂之处,感受自然的美好,老师要积极与孩子交流心得,记录孩子的成长,制定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档案,从中发现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与家长及时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除了可以带领孩子外出采风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活跃教学氛围,带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堂美术鉴赏课,让孩子们通过答辩方式欣赏作品的不同美感,每个孩子的鉴赏角度不同,相同作品的美感在孩子眼中也就不同,孩子们将自己认为魅力之处与他人探讨,就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增加孩子的观赏力,并且可以锻炼孩子表达思想的交际能力。从这些活动中增进孩子们的认知感,主动发现美的能力。

第四,创新思维要求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想象是由再造和创造想象组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叙述和现有事物的形状等线索在大脑中模拟相应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由创造者在构思新事物时产生,需要对现有事物的元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加以改造或改变,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认知经验和现有状态只是参考。目前的幼儿美术教学,多以示范灌输式教学为主,老师将需要绘画的作品展示出来,供学生临摹,这样教学产生的效果就是,每一个孩子的绘画作品内容基本相同,没有个人的任何观点,完全看不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思想内容,也就无从得知孩子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是否领略到事物的精髓。只能机械的跟随老师脚步,完成作业。这种培养方式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遏制了创造性,就像成人一样越来越缺少想象能力。毕加索曾说过,向孩子学习,显然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多彩的,是没有被世俗同化的,儿童是最具由和独立特性的人生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责任就在于积极引导孩子创新思维,不要用既定事实约束孩子的发展,影响他们的思维。成人世界的规范标准对孩子的创新思想影响颇深,避免教学活动中用事物就是这样的语言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孩子自己的思想,绘画出独具他们童心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孩子的内心世界。以此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幼儿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习惯也能影响他们后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我们必须重视,一定要从思想上明白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感。老师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摸索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教学目的,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将每个孩子的创新思想记录下来,探索是何种环境引发孩子独特的思维,以后就可以借鉴,运用到教学活动。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接受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勇于探索适合中国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方法。为孩子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波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2]陆旭颖幼儿美术教育中兴趣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3]曹姗姗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农村科技,2010(18)

[4]童彦对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思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4)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4篇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

人文精神,是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精神是一种“终极关怀”,即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等内容,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终极目的是追求人格的完善。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感受和发现的同时,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实现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同样是很重要的。作为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化了的主体精神品格,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让每个人的道德与才能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人文精神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追求,是一种珍视人的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其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或专业的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陶冶情操,培养和平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

美术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求学中,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可以形象地表述为,自然科学是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是关心人。具体而言,人文涉及到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等内容,其内涵包括了知、情、意、人格等。因此,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最能体现人文性。这其中,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毫无疑问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都包含着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智慧等人文特征。美术教育,同样也体现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和鲜明的人文精神。首先,美術教育本身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落脚点,使学生形成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美术教育体现其特有的魅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彩,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认知特征都得以大幅提升。再次,美术教育开阔了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树立起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让学子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获得知识。最后,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使得学生们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要点

首先,需要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次,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热爱生活。第三,通过营造宽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四、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1.美术教育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美术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习美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培养其用美术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美术教育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所以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美术与自己的情感生活连接。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提升其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美术教育要注重整合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人才的发展更加全面化,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才会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对美术教学而言,就要通过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

因此,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带给美术教学的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学习方式的变化。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5篇

2、关于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3、“艺术素质考核”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4、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功用

5、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实践应用中的探索

6、以区域特色为核心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7、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运用

8、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与中小学美育结合模式思考

9、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策略

10、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11、包豪斯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启示

12、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对策略

13、尚美:中小学乡土美术教育的价值追求

14、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5、文人画赏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16、论美术对中小学生教育的影响与意义

17、“一带一路”下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融合

18、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研究

19、试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瓶颈及其突破策略

20、边远山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探索

21、浅析GIF图片制作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启发性策略

22、论海南中小学美术教育实习感受

23、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思考

24、如何处理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技能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25、如何搞好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

26、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7、数字化时代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28、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29、新课改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探讨

30、对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思考及对策

31、让美术教育助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32、试论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3、浅谈国画与中小学的美术教育

34、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一呼

35、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36、招录方式的创新改革能促进中国特色高师美教专业体系的构建

37、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8、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感觉能力的培养

39、浅谈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

40、西部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41、浅论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缺失

42、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

43、论述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44、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探索

45、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46、论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实施方案

47、谈谈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48、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49、谈美术教育在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6篇

2、浅谈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主题

3、乡镇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困境及发展对策

4、浅谈如何在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中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

5、浅谈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和欣赏探究

7、论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8、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9、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美术教育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10、传统艺术应用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11、我区周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12、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路径研究

13、刍议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4、如何构建中学美术教育高效课堂

15、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探究

16、新探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17、浅谈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8、浅析中学美术教育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19、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20、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创新浅谈

21、传统文化复兴下本土工艺传承浸润中学美术教育探究与实践

22、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和欣赏分析

2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24、“数智物云”技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应用初探

25、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策略研究

26、妈祖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27、中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28、浅析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9、浅谈中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的重要性

30、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31、探析部分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2、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意性的培养思考

33、以民间文化为出发点创新中学美术教育课程

34、河南浚县社火文化与中学美术教育

35、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分析

36、论中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中的作用

37、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熏陶方法探索

38、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教学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39、偏远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40、论中学美术教育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41、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42、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角

43、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44、刍论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45、美育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育落实策略

46、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中学美术教育思考

47、透视“美术高考热”,反思中学美术教育

48、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分析

49、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

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 而且也是与审美密切相关的课程。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的审美标准会随着社...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