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现代艺术变革的潮流中,把目光转向了民间美术,从中重新感受到一种振奋和活力,视觉艺术创作向传统艺术和民间美术的回归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思潮,面对这种艺术潮流,民间美术的自身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现代艺术

我们如果听不懂贝多芬的音乐,看不懂毕加索的画,就会承认自己还没养成欣赏音乐的耳朵和欣赏绘画的眼睛,可是如果不能欣赏民间艺术,则首先就强调它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节奏”之类,而不会意识到这里也有一个“耳朵”和“眼睛”的训练问题。所以,一个民族的艺术发展,实际也取决于创作与欣赏二者的水平,各艺术种类之所以发展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是创作与欣赏在历史上相互制约、彼此作用的结果。现在,有许多人在为昆曲,民间工艺的前途担忧,不是怕没有创作者而是怕没有欣赏者,有否欣赏者会影响到任何一种艺术种类的消长存亡。

近年来,“民俗热”、“民间美术热”等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对民间美术的好尚也越来越浓,同时现代设计、绘画、雕塑等,纷纷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如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中国联通标志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大家都认为设计的很好,有文化修养的人更能看出这些设计突出了传统文化,但进一步问“好在哪里?”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所以然,作为一个从事艺术的我也一样回答不出来它的好法,直到我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理解,才知道这些设计不是那么简单的,它有效地使用了民间美术的语汇和元素,有着丰富的思想內涵,所以需要学习才能真正懂得欣赏,甚至是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民间美术是中国民众在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并与生活相融的一种美术形式,而劳动人民作为创造者在随心所欲的创作过程中,流露与体现出民间美术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与极强的创造力,所谓最没提炼的艺术形态是最有艺术价值,最值得去研究的艺术。它来自民间,用于民间,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价值,其造型、色彩及构成方式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强健的民众性,且品类丰富,代代相传,蕴含着极丰富的、有待开发和利用的艺术资源。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丰厚的文化传统是好事,不是坏事。 “那种背着‘传统’包袱而无法迈步的人,是受到了思想认识和能力的局限,不能怪罪传统的束缚”,中国的民间美术与一切的视觉艺术形式一样,同属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有着不可分割的互相借鉴、融合的关系。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人们接受新事物变得多元化了,人们在看多了各种流行一时的所谓现代艺术以后,把目光转向了民间美术,从中重新感受到一种振奋和活力,视觉艺术创作向传统艺术和民间美术的回归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思潮,也就有了“民俗热”等现象。其实很早以前绘画艺术就已经吸取了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元素,西方大师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曾迷恋过中国的民间美术造型,创作了许多充满情趣、形式感强的艺术作品,林风眠大师的绘画创作也具有明显的借鉴民间绘画的倾向,但他们并没有掀起这股热浪,随着全球化带来不同文化的相互冲击而产生对本土性和特殊性的反思和重新发现,就像最近流行音乐上的“中国风”,在流行元素上加点传统的京剧唱腔,以及原生态歌曲的盛行一样,在各个层面的生活中,只要跟现代艺术有关都存在都市人向往传统、渴望自然的心理需求;服装设计、广告宣传、室内设计、封面包装、商标等等方面都体现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水乳交融、难解难分,现在对古典家具家居装饰、古董收藏的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探索中国本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本土风格,这种现象实际上是相对于传统意义的传承和关照,就如鲁迅先生说的“凡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正是有了这种追求民间的、本土的,地方的欣赏趣味的产生,才使得民间美术的生命力重新燃起,将其精华重新整理应用到现代艺术中,从而产生了不少新的火花。

在现代艺术变革的潮流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民间美术呢?具体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不妨粗略的思考下,首先,民间美术也应注重自身的发展,借鉴传统是历史的规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沉醉于传统、固步自封也势必要僵化。人们对待艺术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标准都在发生变化,现代艺术创作者,要以传统民间美术为基础,融入个人的意趣,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风格特征,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被大众所接受。其次,在与现代艺术的交流中,也决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的互通有无的交换上。民间美术毫无必要向现代艺术看齐,模仿追随现代艺术决不是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模仿、照搬,最后将是新的雷同和新的空洞,当然这种创新也是在潜心研究传统民间美术,并认真研究了其他艺术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创造出来的,同样要求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来认识民间美术的精神,解读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仅仅依靠赶时髦、趋风潮只能掌握传统民间美术的皮毛的“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是难以创新的。

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在这条连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要让民间美术的魅力真正绽放的话,其最有力的纽带便是加强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民间艺术本应成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虽有人为此努力,但总的来说仍被关在高等美术学府的门外,昔日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今依然在象牙之塔外徘徊。但它却不仅能扩大欣赏群体,使更多的人真正懂得欣赏传统艺术,同时让我们这些艺术人群能主动去汲取传统艺术的养分,更重要的是教育作为载体,最能把精神、把传统、把最广泛意义下的文化相传下去。

参考文献

[1]邓福星 《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图形;符号

中国民间美术图形包含大量的素材、多样的风格、独特的叙事方法以及本土文化的精神资源。民间美术图形的独特之处在于,保留了民间美术图形的原初特点,作为传统的民间文化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美术图形必然会产生流变,但是,由于美术图形局限于民间流传,具有地域性,所以,其原初性完整地保留下来,也成为现代美术图形创作的借鉴资源。

一、中国民间美术图形的传承

民间美术是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中所汲取的精神财富,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相关性,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民间美术的造型是非常简洁的,其所发挥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是劳动者的精神需求,而且还易于运用。民间美术有实用价值,更具有审美价值[1]。两种性质共存,其中的原始形态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被流传下来,并符号化,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追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历史渊源,原始人对劳动工具的制造,从其实用性向审美性转向,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强大的艺术性通过民间生活的细枝末节体现出来。传统民间美术图形是以实用为目的创作出来的,保留了原发性的美术形式。从中国民间美术图形的传承情况来看,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展开的,重在对美术图形创作技艺的传承。这种师承的文化传承方法使得中国民间美术图形的原初性保留下来。但是,由于民间美术创作的人多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文化教育,重视经验,缺少文字记载。如果仅仅依赖于经验传播而没有采用文字传播的形式,通过“口头”传播使得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创作技术可以口头交流。语言随性,不需要雕饰,所传授的技艺更为直观而生动。文化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都会不同程度地注入时代元素,民间美术图形是将原初的美术表达形式符号化,使得图形的纯朴性得以维持,使得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个性得以保留。特别是民间美术创造中融入了具有民间传统意向的精神符号和语言符号,将民间美术符号化则是在民间美术中注入了时代元素,使得民间美术图形更具有时代感。

中国民间美术图形的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精神性质的符号,先民创造这样的精神符号,对这种精神符号持有欣赏的态度,这种精神符号所发挥的价值就再将传统的文脉延续下去,不至于消失。要对这些符号很好地把握,就要注重符号特征的传承。作为后人,都要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对于民间美术图形的传承,就要从民间美术的造型入手,树立美术图形的造型观,对图形正面肯定之后,对其美的特征准确定位,分析美术图形的物象谐音以及其隐喻,以在运用民间美术图形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追求形式美,将作品的意象美表达得淋漓尽致。民间美术图形有其固有的美学结构形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想,也是延续至今的精华部分。在继承民间美术图形的民族风格的同时,还要采用通感联想的方法,结合使用精神互渗方法,将民间美术图形中的元素提炼出来并进行创新,赋予其新的内容,实现民间美术图形多样化,对于其功能进行改变,实现其使用价值。

二、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表现手法分析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劳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与中国民间文化、民族活动等方面内容都具有联系,具有民族性特点。通常情况下,中国传统民间美术风格多样,类别多样,具体包含绘画、家具器皿、服饰、剪纸、雕塑、食品等众多类别,且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特征:首先,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造型和色彩具有简洁、识别性强的特点。其次,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是一种优美的装饰图形,经常以复合、同构形组合成完整的“意象”图形,在图形中包含大量的人生哲理观、宗教信仰观等方面内容。最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并具的特点,相关人员在进行现代视觉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场合、具体地方对民间美术图形进行设计,从而将民间美术图形中的审美情趣全面展现出来,为中国现代视觉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视觉设计[2]。

以苗族的绣花鞋垫为例,这种民间工艺是苗家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历史非常久远。通过查阅史志以及有关苗家的历史文献就可以明确,绣花鞋垫在200年前就已经在当地盛行了,传承至今已经成为苗族的标志性符号。苗族姑娘在很小的时候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这门手艺,使用各种颜色的丝线在鞋垫上绣花草、人物、山水、鸟兽等等。苗家绣花鞋垫就是在鞋垫上绣出专属于苗家的美术图形,对于苗家的妇女而言,这也是对她们的聪明才智进行展示的平台。绣花鞋垫可以作为馈赠品赠送给客人,也可以作为男女之间的定情物。在这种鞋垫的工艺制作中,就是将破旧的衣被洗干净之后,拆成布块放在木板上,将淀粉磨成浆之后制作成为糨糊,用来糊布块,一共糊上5层。晒干之后就会形成布壳,将其剪成鞋样,上面贴上白色新布,干燥后就可以在上面绣花了。之后进行“绞边”,即使用条形布扎紧边缝,再围绕内边进行“锁边”,使用的是十字绣的做法,鞋垫上没有图案的空白处就可以进行绣花创作了。

在绣花的过程中包括有三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使用铅笔在鞋垫的正面将图案的正面绘制出来,之后使用手绣;第二种做法是使用剪纸的创作方法创作图案,将花样在鞋垫的底面贴好,以花样为模板进行刺绣;第三種做法是,按照布的纱纹构思图案,采用手工刺绣的方法。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要求绣花针要细,可以避免损伤到布面[3]。使用的花线要光滑、有韧性,粗细均匀,颜色要全,色彩鲜艳,最好是选择丝质线。绣花鞋垫对花样图案的设计是非常讲究的,要求图案不仅要精美别致,还需要刺绣人具有非常好悟性,对于色彩的搭配要准确把握。在刺绣的过程中,要求针脚紧密,刺绣使用的力度要均匀,这样才可以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苗家绣花鞋垫的图案表现手法丰富,充满着民俗气息,民族文化底蕴厚重。苗家绣花鞋垫的刺绣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十字绣、平绣、扣锁、缠针绣等。这些刺绣的针法使用灵活,图案也变化多端,工艺美术效果非常强。

三、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在应用中求发展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是具有中国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的图形符号,流传于民间,是当民间文化的一种记载和传承的方式。民间美术图形传承下来,也就是作为一种图形文化形式传承下来,后人获得这些文化信息,更加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并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民间美术图形予以保护、传承并创新。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已经被符号化并在各个应用领域中展现其风采,更多地是通过对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合理运用,而且所运用的不是其“形”,而是其“本”,就是以应用的方式将民间美术图形的内在涵义表达出来。民间美术是美术之源,又是美术之流,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透过这些图形就可以解读民间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是用艺术的形式将民族生活传统保留下来。民间美术图形的特有之处在于,虽然其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这也正是民间美术图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原因。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包含着丰富的图形资源、文化内涵,对民间美术图形合理应用,不仅可以使得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还可以突出应用领域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社会性[4]。

以“喜相逢”的纹样为例。这种图案的设计与“太极图”存在着关联性。太极图纹样是两条鱼形的图案所构成,一条为黑色,另一条为白色,被称为“阴阳鱼”。“喜相逢”的纹样在构成上就是对“太极图”的延伸。在图形的表达形式上,是采用了“太极图”的基本骨骼,对于外形经过处理后,依然是运用了圆的基本几何形状,从圆的边缘出发,中间的一条主线呈“S”形走势,将一个整体的圆形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图形,而两个图形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太极所表达的涵义是原始混沌之气,对于中国古人而言,其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形象化地将阴阳轮转表达出来,明确万物在变化中生成,是相辅相成的。从“太极图”的构成和形状上来看,其是相对统一的,构成了和谐的几何形式,体现出具有深刻哲理意义的美感。将“太极图”延伸为“喜相逢”纹样,就是运用了中华民族纹样中的吉祥寓意,用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从图像的表现形式来看,为一上一下、一正一反,图形生动优美,是对“S”形构图的突破。

在现代的现代标志设计中,这种图案被广为利用,香港凤凰卫视的LOGO设计所采用的说就是“喜相逢”纹样。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借助中国民间美术吉祥图形“喜相逢”的图形,并在设计工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剪纸的手艺,将凤凰的主体使用富于律动的团块造型进行展现,从而增加了现代视觉设计的文化性。从结构形式上来看,一凤一凰在圆形的空间中振翅高飞,会给人以铿锵和鸣之感,将凤凰媒体所具备的特点展示出来,也象征着品牌立意高远,将凤凰卫视的发展精神准确地表达出来。从LOGO设计上来看,为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所表达的是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各有不同,但是这种不同是可以互补的,是相互交融,体现了融汇的涵义,也是包容的体现,华夏文明从中表达出来[5]。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注意美术图形中的“意”,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符号形式的差异性,保留其单纯、简洁的手法,运用其表现真诚情感之处,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铺平道路从而真正在现代视觉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图形,使传统民间美术这个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的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巍译,吴美双.陕西户县农民画图形的艺术特点[J].考试周刊,2010,(32):49-50.

[2]刘燕.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研究[D].山东大学,2016.

[3]王佳.析中国民間美术与图形创意之关联[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3):384.

[4]范春晓.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构图形式初探[J].琼州学院学报,2012,(03):75-76,72.

[5]宗恒.从“谐音”看传统图案在现代的运用[J].美术界,2012,(03):77-77.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体现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民间美术资源也十分丰富多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民间美术资源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对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融合
引言

近几年,教育改革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为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美术教学受到诸多的关注。而随着教学模式的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合小学美术教学成为当前教学创新的一个方向。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美术认知视野,也能够促使学生对优秀民间美术创作技巧进行传承,为其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一、民间美术资源融合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价值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与深入,对现代学生的审美艺术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也逐渐下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美术的发展,甚至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正在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对于当前的民间美术发展背景,寻求更加有效的艺术传承方法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依托,民族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以教育的视角来看,从基础义务教学阶段就开展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国家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融合民间美术,运用民间美术资源,能够实现对传统优秀艺术的弘扬与传承,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激发其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同时,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还能够有效延伸美术教学课堂,拓展学生的美术能力,为美术教学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选择恰当的民间美术资源

我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其中所涵盖的美术资源也十分丰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美术资源逐渐受到挤压,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资源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现代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认识也越来越局限,多数学生只对剪紙、窗花等有浅层的了解,缺乏深入性。对于美术教学中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融合,教师的选择应具有合理性和恰当性。为了能够更加便于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理解,应加强对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探索,丰富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容易调动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注意对民间美术资源选择的丰富性,即除了本土资源之外,也要融合一些不常见的,如面人、风筝等,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认知范围,体会更多多样的美术创作手法。

(二)创新美术教学方式

小学美术教师在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美术教学方式,更新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打造更加开放、趣味的教学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民间美术是来自于民间的艺术,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美术课,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并感受民间美术资源的魅力,如可以带领学生去本地的美术展馆进行欣赏,直观的观察民间美术创作者的艺术作品,并从中领悟其艺术特色,利于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灵感。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图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更多样的民间美术作品,并由此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创作。

(三)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家美术通常是借助一些物体进行呈现的,如窗花、风筝等,其中所呈现的各种形象、类型就是对美术审美价值的体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层感悟民间美术资源的创作技巧。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剪纸的创作,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用具,给定学生一个剪纸临摹示例,逐步的教授剪纸的裁剪技巧,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艺术的熏陶。在实践中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民间美术资源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以及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教学中为做好与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合,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民间美术资源,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并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提升美术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梦萦.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智慧,2020(05):58-59.

[2]连丽惠.让民间美术资源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考试周刊,2019(58):182.

作者简介:

秦怡,女,汉族 ,1979-2 ,广西桂林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觉文化时代。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具有大众化、后现代性等特点,在视觉文化冲击下,视觉媒体成为人类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主题,简述了新媒体视觉文化给初中美术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就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对初中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媒体;视觉文化;初中;美术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视觉化、图像化,视觉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将多媒体视觉表达方式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的束缚。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就视觉元素、视觉文化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给予了高度关注。那么,从初中美术教学视角来看,视觉文化有何意义呢?笔者在此做出了回答。

一、 新媒体视觉文化给初中美术教学带来的影响

顾名思义,视觉文化指以图文声像等视觉符号为视觉基础的文化艺术形式。传统的视觉文化以语言文字和印刷媒介为支撑,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比传统的视觉文化更加直观、生动。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融合了更多的视觉元素,并且,许多文字化的东西都被转化为图像,这也给传统的语言文化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今,视觉传播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形式,从小在多媒体视觉文化影响下长大的青少年,在思想和审美方面也深受视觉文化影响。如与文字相比,初中生更乐于接受多媒体视觉文化。在多媒体时代,多媒体也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来,依托于校园网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许多视觉元素也走进课堂。初中美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不过,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教学内容单一,而且,教学模式单一,美术教学以美术欣赏、学画和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视觉感受和审美情感根本不受关注,美术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将多媒体教学用到初中美術教学中,借助丰富多样的视觉元素使美术知识直观化、立体化,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还可以给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带来多重刺激,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媒体时代,许多教师都积极提倡将视觉元素用到美术教学中去,以解决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

二、 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 根据教学要求,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美术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要渠道,在素质教育推动下,初中美术教学也逐渐由单一的课本教学向兴趣教学转变,但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新课改提倡通过教材权力地方化和教学内容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响应新课改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现有教材,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时代,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将一些视觉元素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视觉元素、视觉文化为媒介,使美术课堂教学与时代发展接轨,进而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和艺术审美能力。如在初中美术(湘版)八年级上册《笔墨千秋》课堂教学中,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见识中国画的特点,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意境,学会运用国画基本知识分析画作。在初中生的审美素养和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展示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讲述中国画的特点,让学生熟悉、了解中国画。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课件中详细介绍线描、工笔、写意等中国画知识,并介绍一些名家画作,讲述中国画的表现特点和意境。如此这般,将教学内容与视觉元素巧妙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 创新教学形式,将计算机融入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视觉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计算机也是学校教育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计算机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影像生动等特点,将计算机教学与美术教学融合起来,形成具有视觉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美术教学努力的新方向。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灵活利用计算机来教学,使更多的视觉元素进入到课堂中来。如在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诗情画意》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方法、造园艺术的意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就利用计算机展示北京恭王府、苏州园林或者上海豫园的图片,然后以漏窗造型为引子,引出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园景造型这个话题,讲述与古典园林有关的景物对应、衬托等艺术手法。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再借助图片讲解园林在景物构造上对远借、仰借和俯借等视角的运用,使学生借助图片发现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 利用视觉文化进行课堂拓展和延伸

在多媒体时代,美术教学的开放性也进一步增强。以多媒体为抓手,拓展美术教学资源,创新美术教学形式,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是多媒体技术的价值和优势所在。学生是美术教学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视觉文化习惯,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致力于营造与新媒体视觉文化发展相一致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美术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不断提高视觉感知和表达能力。如在《精美的书签》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以通过课堂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让学生参考多媒体视频,利用硬纸、胶水、彩笔等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书签。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制作成果带到学校,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评出最佳设计奖、最具创意奖等,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在新媒体影响下,初中美术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视觉元素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以改善美术教学面貌,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发挥和强化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兆元.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新选择[N].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04).

[2]胡庚申,唐串.刍议视觉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5).

作者简介:

曾雅静,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金山中学。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不同的民間美术形式,对小学美术教学有着不同的效果,为此研究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本文提出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兴趣,形成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结合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美术形式,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期推动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教学;美术形式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国民间美术受到了巨大冲击,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丰富民间美术的形式,可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使他们积极传承民间美术。小学阶段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重要阶段,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国内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应用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大多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缺少新意,内容较为单一。其他国家在民间美术的应用研究上,主张利用当地民间美术的多种文化资源,使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图书馆等联合,从而拓宽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一、形成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民间美术形式,在实际利用民间美术创作时,采用表现形式密集的物象,激发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表现欲望和冲动,吸引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实际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考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接受程度,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设定不同层次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成为民间美术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增强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理解,设定个性鲜明的教学内容,利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使用学生喜欢的材料设定小学美术的授课方式,时刻关注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变化,不断改变实际的美术教学方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灵活变换民间美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形式,综合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开发形式成熟的民间美术应用资源,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2]。

民间美术汇聚了民间艺术家的思想,体现了民间艺术家对于事态的看法以及社会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民间美术了解到丰富的文化,感知到美术的魅力。民间美术的教学不只是技法上的教学,更是通过该种艺术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丰富他们的艺术感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增强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不同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刻的民间美术形式,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所以在形成教学资源时,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美术欣赏方式,在民间美术丰富的表达形式下,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帮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重视民间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民间美术不同的表达形式,有着不同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设定不同难度的实践教学,配合不同课时的色彩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民间美术。由于不同时代审美会变化,教师应依据现代人的审美观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融合民间美术,并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下,完善美术教学策略,为民间美术的塑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二、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民间美术有着极强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在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接受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设定符合学生发展阶段性需求的教学策略,并以该教学策略为基本参考依据,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变化,适当调整不同阶段的教学方向,解决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避免全盘吸收以及拿来主义的形式,筛选优质的民间美术作品,并结合小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扬弃某些不合适的艺术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创新,形成易于小学生接受的教学作品[3]。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多方面收集民间美术资料,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应建立与民间美术艺术家之间良好的沟通,更加科学细致地学习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学校硬件设施,合理安排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民间美术极其丰富,但小学美术教学课时是有限的,所以在实际应用民间美术时,应考虑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应用范围等,设定单元学习的形式,连续性、有梯度地进行美术教学,高效利用美术教学时间,增强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性,结合不同民间美术作品,以不同的美术形式为立足点,最大化地挖掘民间美术中的视觉图像因素,让学生感悟到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和艺术形象[4]。评价不同民间美术作品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民间美术的色彩造型形式,引导学生的欣赏方向,结合不同民间艺术家的传承故事,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好奇心。要布置教学问题,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民间美术作品。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涂色练习,最终形成形式丰富的教学策略。要依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形式丰富的教学策略,激发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时,应调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设定从易到难的审美鉴赏课程,体现更多的民族艺术形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美术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受到不同美术形式的启发,能够让学生学会大胆、夸张、学会更多色彩线条的搭配方式,增强艺术创造能力。要准备丰富的民间图片素材,区分民间美术造型,分析民间美术的构图样式和造型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美术创作风格,拓宽美术视野,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

以不同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民间美术形象,为小学生提供选择素材,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突破常规思想。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配合不同的创作背景故事,调动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增长学生的美术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的黄金时期,要以不同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5]。要配合不同的线条表现形式,发挥学生美术课程中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以及绘画表达能力。在民间美术丰富的线条的搭配下,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热情,通过解读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色彩搭配,引导学生创作,提升学生色彩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创作出和谐色彩的作品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可以增强小学美术教学的魅力。作为多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可以丰富小学美术的表现形式,将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美术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更好地传承民间美术。

【参考文献】

[1]程新元.基于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乡土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

[2]刘桂珍.论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运用——评《美术教育学》[J].染整技术,2018(40).

[3]徐晶,陈一.慎思明辩:研讨式教学在民族民间美术课程中的运用[J].装饰,2018(4).

[4]张凯.论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结合[J].包装工程,2019(40).

[5]陈小克.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的可行性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

【作者简介】

段彩萍(1978~),女,汉族,青海乐都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小学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形式多姿多彩,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将一个民族的精神呈现出来,在民间美术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表现功能和文化意义。在介绍民间美术发展历程的同时,阐述了其所具备的表现功能,最后,分析了民间美术色彩所具备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色彩;表现功能;文化意义

前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色彩,作为视觉表达元素之一,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得到了比较好的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的构成元素中,色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通过对色彩表现功能和文化意义的分析,可准确掌握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情感。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

一提到“民间”一词,人们就会自动想起平民大众、普通、乡土等词汇,而这些词汇也正是民间的含义。而民间美术,有别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的美术,是在我国古代普通社会阶层中所出现的美术作品。广大劳动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形成民间美术,因此,民间美术就是一种生产者艺术[1]。从原始社会起,就已经存在美术,而民间美术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产生、发展,还是在艺术特点、范围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在很多保留下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会发现原始美术的痕迹,比如在民间剪纸中,经常出现带有原始社会色彩的巫术色彩类图腾符号。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民间美术的种类也逐渐的多元化,比如泥塑、草编、剪纸、刺绣、皮影等,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在制作时,所具备的细腻性也越来越突出,实际上,这些民间美术形式的出现均带有一定的实用目的,比如剪纸,制作的目的是为了庆祝节日或者婚嫁。

从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原发性和乡土性,民间美术源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与人们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将人们情感用艺术性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第二,群体性和承袭性,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的,是他们智慧的凝结,因此具备群体性,一个民间美术形式诞生之后,创造者会将其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以承袭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2];第三,民俗性与地域性,民间美术带有浓烈的民族色彩以及地方特色,比如东北的皮影、陕北的剪纸等;第四,工艺性与实用性,民间美术在制作时,多是就地取材,比如泥土、金属等都是民间美术的材料,同时,受到工艺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材料本身的肌理、纹饰等全部都保留下来。另外,民间美术在制作之初,都带有一定的实际目的,比如中国结,最初的用途是记数或者记事。

二、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

(一)装饰功能

民间美术具备一定的装饰功能,在运用色彩时,都比较大胆,尤其是年画,其作用是装饰节日,在运用色彩时,具备非常强的代表性,通过艳丽浓烈的色彩,将节日喜庆、热闹的氛围衬托出来。对于年画的配色,民间流传着“要喜气,红与绿,要求扬,一片黄”的口诀,这将年画中色彩运用的心理很好地体现出来。色彩除了要具备浓烈的对比性之外,还要保证色彩搭配的和谐性,从而营造出热烈、明快的整体色彩。年画的色彩特点成因除了视觉规律之外,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都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民俗观念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贴年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习俗,通过年画张贴来衬托年的喜庆氛围,并对环境进行装饰,在此影响下,年画在运用色彩时,具备的主观性是比较强的,而且会蕴含浪漫色彩[3]。除了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年画之外,也有一些年画的色彩是比较雅致的,这类年画使用的色彩纯度都比较高,之后再辅以调和色,比如粉蓝、粉绿等,同时,还会加上墨线,这样一来,此类年画的画面就会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这两种类型的年画色彩可以说是北方和南方的鲜明代表,色彩热烈的年画为北方常见,而色彩淡雅则多见于南方。除了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年画之外,民间美术中很多形式的色彩都采用了这种热烈的配色方法,这种方法所具备的视觉效果能够充分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装饰功能非常强。

(二)象征功能

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在我国的历史传统中,色彩的象征性一向受到重视。在民间,色彩所具备的象征意义是十分丰富的,在古老的华夏民族中,有着青、红、黄、白、黑的五色观,在进行色彩搭配时,根据实际的要求,将其中某个颜色突出,以便于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在进行创作时,十分注重色彩象征意义的运用,比如红色与黄色搭配,除了视觉效果比较好之外,更是遵循了这两种颜色所代表的华丽、尊贵的寓意。而红色与绿色的搭配则是表现出吉利的含义,将人们趋利避害的情感融合到民间美术作品中[4]。民间美术诞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因此,其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蕴含了劳动人民的功利愿望,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家人平安、避害去灾、纳福招财等是他们基本的愿望,而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就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情感融合进去,并以恰当的象征性色彩表现出来。具体说来,不同色彩所具备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比如红色代表喜庆、红火,绿色代表健康等。民间美术中,通过具备象征性意义色彩的运用,提升了作品的内涵及文化底蕴。

三、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意义

(一)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创造了民间美术,这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艺术融合的结晶,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成为最本原的美学观、宇宙观的代表,同时,也表现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民间美术色彩并不是随意的运用,而是通过色彩的搭配,将社会的真善美宣扬出来,对于人们的心灵有着很好地净化作用,并能够充分地满足人们的是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民间美术的熏陶,人们的生活态度将会变得积极向上,同时,创作态度也会得到很大的益处[5]。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好地体现出来,比如红色的运用就有着红红火火的寓意,代表了人的主观意愿,通过民间美术色彩,可以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体现出来,并对现代美术创作产生比较深的影响。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着劳动人民最真实的感情,这种真实的情感也同样通过色彩表现出来,比如当人们希望子女平安时,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就会以绿色为主,同时点缀以其他颜色,以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很多教育者也都注重民间美术色彩教学,通过对民间美术色彩运用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形成色彩搭配意识,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开拓创造性思维

民间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为人们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而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创造力。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因此,具备美术创作能力的艺人也分布在我国各地,这些民间艺人具备非常高超的技艺手法,无论是在色彩运用,还是在造型方面,都非常的出色。当前,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国一些美术院校或者美术专业都将民间艺人聘请到学校中,让他们传授色彩运用的技巧、造型及花色的手艺等,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并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同时,通过民间艺人现场的讲授,学生还可以直接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美,进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弘扬本土文化

民间美术既是美术基础,又是艺术源泉。优秀的美术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随意模仿,而是要在充分认知自身根所在之处的基础上,从本质出发,重视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本体文化[6]。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美术形式及色彩运用方式进入到我国中,这给我国的传统美术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有些美术家受到国外美术文化的影响,盲目地崇拜和模仿国外美术色彩运用,摒弃了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中色彩运用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就会比较少,而且色彩运用与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不相符合。基于此,在进行美术创造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处理本土色彩运用理念与外来色彩运用理论之间的关系,在美术作品中合理地融入进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从而创作出具备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同时,保证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既具备合理性,又能够显现出传统特色。

四、结语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在色彩方面的运用值得现代美术创作借鉴和学习。民间美术色彩具备装饰功能和象征功能,通过这两项功能的承载,将人们的思想感情蕴含其中,同时,通过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其具备丰富的文化意义,还增强了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张莉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价值探讨[J].知识经济,2015,(03).

[2]周汝豪.探析民间美术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表现[J].凯里学院学报,2014,(05).

[3]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2011,(03).

[4]宋和平,徐海燕.中国年画的民间形态及其传承流变中的文化思考[J].学术论坛,2010,(11).

[5]刘昂.文化产业视域下的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J].民俗研究,2012,(03).

[6]杜必莹.民间色彩文化元素在京剧脸谱艺术中的有效应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在现代艺术变革的潮流中,把目光转向了民间美术,从中重新感受到一种振奋和活力,视觉艺术创作向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