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范文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范文第1篇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门诊人流量大、就诊人数多, 门诊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较短, 但求医心切, 既想缩短排队时间, 又想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诊治, 由于医务人员人数有限, 造成病人数量与服务质量的矛盾,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调整和控制, 既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又容易导致医患矛盾。因此, 在进行分诊及指导就诊的同时, 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稳定的情绪, 以保障门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门诊患者的心理
(1) 焦急心理。病人到医院就医, 求治心切, 希望尽快看病, 缩短候诊时间。一般都经过挂号、候诊、诊断、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等过程, 如人多排队, 就会产生焦急心理, 甚至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2) 紧张心理。有的初诊患者, 由于环境改变, 人生地疏, 没有认识的熟人担心得不到一视同仁的诊治, 害怕抽血化验、X线检查伤害身体, 会产生惧怕、担心等紧张情绪。 (3) 急躁心理。心存顾虑, 急于就诊, 遇到和自己疾病相类似的患者, 急于探听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 由于病人希望医护人员尽快明确诊断, 或者害怕病情加重, 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表现出急躁情绪。
3 针对患者的心理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热情接待患者, 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门诊是展现医院服务质量与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的窗口, 分诊护士是患者接触到的第一位医务人员, 其态度、举止、仪表直接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 门诊护士不但要掌握高超的护理技术操作, 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门诊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 尽快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努力促进患者的角色转化。由于患者病情的不同及文化背景、社会经历、职业地位等因素, 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也是不同的。如对于老年患者, 应该态度和蔼、亲切对待, 做到耐心、热情、不嫌弃, 使他们感到在家的温暖, 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3.2 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如果分诊护士能充分利用分诊平台实施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不仅能满足病人获取防病治病和保健知识的迫切需要, 更能促进医患沟通, 减少医患纠纷, 为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贡献。针对门诊病人,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就要见缝插针, 采用各种形式, 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专线电话、发放宣传资料、出版宣传栏、举办专题和专场咨询会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 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 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自我保健和健康的能力, 增进身体健康水平,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
3.3 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质量
3.3.1 门诊全部启用现代化的系统管理软件和硬件有机结
合的、以网络为基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电子自动智能分诊管理系统。简化就诊程序, 节省人力物力, 减少交叉感染, 提高工作效率。
3.3.2 推行“药等人”服务
利用网络系统将药局、收款处和门诊3个部门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患者刚交纳完药款时, 药局工作人员就已接到电脑传输的药单, 当患者按照处方上的提示到药局的指定窗口取药时, 药品就已准备好, 使就诊者随到随取, 大大减少了患者取药时间。
3.3.3 推行优先诊疗服务
针对“老会战”及70岁以上老人就诊难问题推出的服务新举措, 免去“老会战”及70岁以上老人到挂号窗口取号环节, 改为持有效证件到就诊科室分诊台前, 由护士录入信息后便可直接就诊。
4 小结
做好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换位思考, 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 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 充分保证病人的各项权益, 满足病人的需求, 使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病人的满意度由80%上升至98%以上, 减少医疗投诉。
摘要: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增多, 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 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门诊患者大多数都为初诊患者, 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 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 同情其疾苦。这就要求门诊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 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 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在门诊护理服务中我们以人为本, 实施了温馨的心理护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门诊,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范文第2篇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在所选68例患者中, 男性40例, 女性28例。年龄15~70岁。职业:工人10例, 农民9例, 干部5例, 饮服15例, 家务待业20例, 学生4例, 其它5例。病种: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
2 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怀疑与否认心理
大多数性病病人在得知自已患性病时极力否认自已患病, 心理十分恐慌, 怀疑是否诊断错误, 这些病人可能会去几家医院重复检查, 试图证实自已没有患性病, 这种行为是病人一种自发的保护心理。
2.2 恐惧、焦虑心理
病人缺乏对性病的认识, 担心染上了类似艾滋病等不治之症, 害怕传染家人丧失生育能力, 以及黑诊所的泛滥使一些患者的治疗疗程较长, 加之疾病本身的痛苦等。出现极度恐惧和悲观心理, 精神压力极大, 对治疗缺乏信心, 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
2.3 羞治、希望保密心理
绝大多数性病病人是通过性行为感染, 如婚前、婚外性行为等。病人一般文化程度较低, 对性病及其危害性不了解, 一旦感染, 自觉羞愧。就诊时怕受到歧视。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些病人担心怕暴露不愿去正规医院就诊, 而去私人诊所投医, 迫切希望能有一个保密的治疗环境。
2.4 悲愤、怨恨心理
68例性病患者中, 有5对夫妻双方同时患病, 多因一方染上性疾病, 而传染给配偶。被传染者往往情绪激动、易怒、多疑, 对配偶的婚外性行为深恶痛绝。这类病人精神负担重, 求治心切, 多能很好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治疗。
2.5 强迫性心理
有些患者不了解性病的传播途径, 担心一般的接触也会传播, 不停地洗手洗外阴;某些病人经过治疗后, 各项检查正常, 仍认为自已所患性病未愈仍反复求诊。产生了严重的强迫心理。
2.6 侥幸无知心理
有些患者不愿意告诉配偶, 偷偷治疗, 不幸又传染给了对方;有些人不知道性病是什么, 觉得没什么大问题打一针就好了, 有的年轻人一年内反复感染却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心理护理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治疗意义。由于性病病人特殊的感染方式, 就诊时常吞吞吐吐, 难以启齿。我们要尊重病人的人格, 仪表得体, 以诚恳的态度与他们交谈, 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 对病人提出的各种有关性疾病问题, 耐心解释和正面引导, 使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 充分认识性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自觉克服不良性行为。并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建立真挚的医患关系, 取得病人的信任。
3.1.2 保护和尊重患者的隐私
大凡性病患者都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罹患性病, 甚至在医院就诊都要编造虚假身份。作为护士要能理解患者, 告知患者医务人员有为其保密的责任, 绝对保护他们的隐私, 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仔细的告诉患者病人的注意事项, 对可疑性病病人详细询问不洁性生活或接触史时, 采取单独交谈的方式, 为病人创造方便的治疗环境。
3.1.3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要用心倾听者患者的自我表达, 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能够明白他的处境和想法, 并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卫生宣教, 告诉他性病经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年轻人我们通过交流了解病情, 使他们能正确对待性, 正确对待性病, 积极治疗;对夫妻双方来治疗的患者, 通过与妻子的沟通, 让双方要面对现实, 坚持治疗, 共同度过难关;对反复感染的患者, 要进一步了解他的职业、家庭等情况, 使他们知晓性病危害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关爱自己, 爱惜生命, 逐步脱离疾病的痛苦;对在门诊坚持长期治疗的患者, 通过交谈了解家庭状况, 动员他们夫妻共同治疗, 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3.2 加强健康宣教
采用出板报、设健康宣教栏、发放梅毒等性病单病种健康教育处方等措施。宣传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预防性病的有关知识。介绍艾滋病与梅毒等性病的关系, 以及性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等性病相关知识。
3.3 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由于门诊护士接触的病人多、病种杂, 应严格按照消毒隔离的要求做好消毒, 护士在操作中一旦出现针刺伤等问题, 应严格按照职业暴露流程进行处理。同时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针管, 并对医疗垃圾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和销毁。
4 体会
性病的发病与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的护理模式要不断变化, 我们的工作不仅要做好患者的疾病护理, 同时要普及性病科普知识, 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 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以及性观念教育, 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社会大力宣传自我保健知识, 教育人们培养自尊、自爱、自强的良好品质, 这样才能降低性病的发病率, 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
摘要:通过对门诊68例性病患者的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和顾虑, 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性病知识宣教引导患者正确认识了性病, 树立了信心增强了治疗效果, 使更多的患者得以治愈康复。
关键词:性病患者,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谭耀坤, 吴义芳, 潘秀麦.门诊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 2003.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 最高年龄78岁, 最低年龄46岁, 平均年龄62岁;女性患者34例, 最高年龄7岁, 最低年龄50岁, 平均年龄64岁。在这些患者中, 胃癌18例, 肝癌12例, 结肠癌13例, 肺癌3例, 淋巴癌14例。患者平均已接受4~6周的化疗治疗。所有患者的心常规检测、尿常规检测、粪便常规检测均正常, 患者的心电图也正常。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方法
由于患者患有的是不同部位的癌症, 因此, 化疗的时间化疗的部位、使用的药物均有差异, 因此, 在将患者送入输液室输液之前, 护士应准确的查明患者所患的是何种癌症、接受化疗的具体时间、接受化疗的部位和化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这样可以使化疗患者在后期的门诊护理中开展符合自己化疗治疗的相应的护理方法, 避免出现交叉护理的失误。再将患者送入输液室后, 护士应根据之前采集的患者的治疗资料, 选取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 在进行输液之前, 护理人员因严格的核对每一位患者所需的输液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相关的信息, 并且向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详细的讲明患者所接受的化疗的治疗方法、后期的护理方法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输液过程中的药物实行现用现配, 每次配制完成后的药物, 需要找另外一名护士核对避免配制差错的发生。每一个病房的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可以对患者进行24h全方位的护理, 随时的记录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2 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往往会给患者一种“死亡通知书”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消极的对待自己后期的治疗, 从而延误患者病情的治疗。 (1) 护理人员在对化疗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应和患者讲明癌症的发病原因和癌症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到自己目前所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化疗治疗的结果, 只需要遵从医生的建议用药, 不良反应很快就能消除;自己的的病情并不是不能治愈的, 只要自己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恶性肿瘤细胞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自己也可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从而使患者建立起治愈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 护理人员每天应将患者的病床收拾干净、整洁, 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3) 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的家属, 多给予患者一些家庭的鼓励和支持, 更加坚定患者治愈的信心。
2.3 患者的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时, 应选择直径较粗、弹性较好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上周循环受阻区域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3];根据所选择的血管的粗细合理选择针头, 避免同一静脉血管反复穿刺;熟悉所使用药物的性质, 选择合理的稀释浓度和注射速度, 并通过提升注射温度等措施来减少化疗药物溶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带来的疼痛感。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
2.4 不良反应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化疗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 常常可以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 如出现这类情况, 因立即停止注射药物, 重新选在合适的静脉血管和合适的针头再进行注射;化疗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时, 由于服用一些抗肿瘤的药物, 往往还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此时, 可以给患者服用止呕的药物, 以减少患者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再者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也要有所注意, 通常每日给患者的食物应是“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的食物, 并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以免诱发患者呕吐。
3 结语
通过对本院的60例患者进行的化疗门诊护理研究表明, 合理的门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对恶性肿瘤的恐惧情绪, 树立积极地治疗信心, 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后期的治疗,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 进行化疗护理疗效的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患者60例, 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不同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方法, 分别对患者进行了一般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静脉护理、化疗后不良反应护理, 并记录了患者在护理中的恢复状况, 进行了相关的护理疗效分析。结果 患者在接受了相应的化疗护理之后, 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患者均能积极的配合医生后期的化疗治疗, 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化疗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患者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恶性肿瘤,门诊,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许喆, 王洁.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护理观察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4) .
[2] 汪春丽.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5 (1) .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范文第5篇
1 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
在门诊药房窗口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药学服务, 可以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有时患者会主动向药师询问用药知识, 如果药师业务不熟练, 没有实践经验或专业知识缺乏, 对患者的咨询得不到及时回复或回复不准确, 患者对药师的回答不满意, 甚至引发患者对医院的不满。现代的药房工作, 已不再是照方发药就能满足患者需要的, 还要重视对患者以及其家属开展用药指导, 所以及时开展药学咨询是很有必要的。
2 门诊药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从法律角度讲患者有权利知道自己所用药物的具体用法及注意事项, 药师也有责任向患者说明药品相关知识。向患者说明的内容应该包括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
2.1 患者不按照医师规定用药
患者只有在正确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 才能不会乱用药。在门诊患者多的情况下, 药师往往只在药袋上注明用药方法, 没有当面向患者说明。而患者对拿到手的药物究竟应该如何服用只限于药袋上的说明, 而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 患者完全不了解, 这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能完全按照医嘱来使用药物。作者在门诊药房工作中经常遇到以下情况: (1) 患者由于某些不良反应或感觉病情已经好转时, 会自行停药, 常导致病情反复。 (2) 对于药师在药袋上注明的服用方法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不依从性的产生。例如对于儿童发热患者, 药袋注明需要时服用, 家长不能完全理解, 这时需要药师明确地告知家长:此药当患儿体表温度在38℃以上时才需要服用此药, 否则不需要用药。
2.2 对有些特殊药物的用法用量不理解
在药房工作中常会碰到以下情况: (1) 有些口服药物, 在服用时有特别注意事项。例如阿仑膦酸钠片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特殊使用要求, 要求患者必须在每天早上进食前, 用大量的白开水送服, 这样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 还要求在服药后要求不能躺卧, 否则会加重食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等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的效用, 对促进胃排空和减轻恶心、呕吐、泛酸、嗳气和食后闷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这类药物适合在饭前半小时服用;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药物, 宜在两顿饭之间服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可以在疾病发作期间服用, 早晚各服1次, 待病情控制后, 改用维持量既可。在配发这些药物时, 应该主动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 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3 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时, 常发生干咳, 这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如果干咳能忍受, 建议不要换药, 如果干咳很严重, 甚至影响睡眠, 则应考虑更换其他药物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发生光敏反应, 患者服用此药后要避免过多暴露于阳光中, 一旦发生光敏反应需立即停药。还有的药物如维A酸乳膏在阳光下会加强维A酸对皮肤的刺激, 还能引起维A酸分解, 故治疗过程应避免日晒, 最好在晚间或睡前应用。
2.4 药物的特殊存放要求
有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保存, 如调节肠道功能的微生态物制剂培菲康, 要防止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失活, 最适宜的保存温度是2~8℃。还有一些药物如喹诺酮类抗菌药、大部分化疗药物以及甲磺酸加贝酯、氨茶碱、维生素C、硝酸甘油等, 需要避光储存, 应嘱患者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
3 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对策
3.1 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只有及时掌握最新的药学知识才能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因此, 药师要随时收集有关药物方面的科学信息, 掌握药学前沿知识。在工作之余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本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现代医药事业发展的步伐, 只有掌握最新、最全面的医药知识, 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2 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
药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回答患者的咨询, 还要主动地进行用药指导, 同时要求药师在回答咨询时要抓住重点, 做到指导内容准确、简明、可靠, 切忌不懂装懂, 提供错误回答。当感到不确定时, 要向同事或上级药师请教, 得到证实后, 再予回答。
3.3 在门诊药房开展“一分钟药学服务”
一分钟药学服务是指为取药者提供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药品储存方法等常识用药知识。可以通过发药窗口和电话接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咨询, 为就医者提供更详尽的用药咨询, 对患者的用药有关问题要做到有问必答, 答必准确。我们要用专业的药学知识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摘要:门诊药房工作的好坏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是医院药学工作的前沿, 是一个重要窗口部门, 如何指导患者用药, 做好咨询服务, 促进合理用药, 适应现代药学发展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医院门诊药房经常遇到的问题及用药指导, 介绍了药学服务对策和如何开展药学服务可较好地被患者和医护人员接受。
关键词: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药物咨询,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夏维.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3, 3 (3) :197.
[2] 张振霞.门诊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 :158~159.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范文第6篇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性病患者152例, 男98例、女54例;年龄最小16岁, 最大75岁, 已婚101例, 未婚51例, 其中85例为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后被其配偶或性伴侣劝说来院治疗。发病前多有不洁性接触史或配偶有感染史。通过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 为每一位患者安排复诊的日期, 尽量避开其病友、同事、熟人, 让患者放心来复诊。
2 方法
从焦虑恐惧心理 (29.6%) 、懊悔自责 (23.0%) 、无辜委屈 (16.4%) 、无所谓、悲观消沉、享乐、性病后遗症、对医院不信任等心理状态对152例性病患者心态进行回顾性分析。
3 结果
我院门诊152例性病患者, 从年龄上看:年龄22岁6例, 占3.95%, >22岁45岁108例, 占71.1%, >45岁38例, 占25.0%, 表现出中青年占比重大的特点;从心理特征分析:焦虑恐惧、懊悔自责为主要的心理特征, 分别占总数的29.6%和23.0%。此外, 还有无辜委屈心理、无所谓、悲观消沉、享乐、性病后遗症等心理特征。具体心理特征见表1。
注:有些性病患者可能同时具有多种不同心理特征
4 心理分析
4.1 焦虑恐惧
传统道德观念里, 性是难以启齿的。由于不洁性史而患上性病, 就更有心理压力, 焦虑恐惧的心理很容易形成。有以下原因:担心别人知道对自己影响不好;怕医务人员歧视;未婚者害怕影响以后的择偶;故异地求医, 或私人诊所就诊, 自己购买药物。152例患者中有45例有恐惧、忧虑、后悔的心理相互交织, 较为复杂。
4.2 懊悔自责
达23.%, 居第2位。这种患者多为公司单位的涉外人员、服务行业人员等。他们对于性病传播方式了解不多, 以为性病的传播仅限于直接的性行为, 所以防护意识不强, 易患病。这类病人责己甚于责人, 感到自己给家庭和他人带来了不幸。
4.3 无辜委屈
此类患者多间接感染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 不明白为何感染性病, 担心自己的清白, 无法解释清楚。因而感到委屈、怨恨、情绪波动大。有个女患者, 30岁, 已婚, 在不知情时, 被丈夫传染患上梅毒, 非常委屈, 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精神抑郁、愤怒、悲观失望相互交织, 不时向医务人员诉说内心苦闷, 常以泪洗面, 情绪及其不稳定。
4.4 悲观消沉
这类患者多是慢性病患者, 长期治疗, 效果均不理想,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觉得性病难以医治, 治疗又躲躲藏藏, 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规律, 表现出多疑、日常行为谨慎, 对生活失去热情, 产生悲观消沉念头。
4.5 无所谓、享乐心理
共24例, 其中女9例, 多为无职业或卖淫者, 文化素质较低;男15例, 多为法盲, 性生活放荡, 如个体户及一些较富裕的驾驶员, 他们经济宽裕, 经常嫖娼, 对自己的行为直言不讳, 举止轻浮, 缺乏自我约束, 对家庭压力和社会舆论持麻木态度。他们对性病防治及因此造成的生理伤害不了解, 认为有钱就能治愈。
4.6 性病后遗症共8例, 男5例, 女3例
均为久治不愈者, 由于缺乏对性病的正确理解, 患病后, 心理压力大, 高度紧张, 四处投医, 导致浪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 病情未愈。表现出性情烦躁, 悲观失望, 医务人员多成为其诉说不满的对象。
5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的前提是必须熟悉性病的传染途径、症状及防治方法和护理手段, 在接诊性病患者时, 敏锐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 正确、规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5.1 焦虑恐惧心理患者
此类患者最常见, 要给患者应有的同情心, 尊重患者人格, 不能疏远及歧视, 和其他疾病的患者一视同仁, 关心他们的疾病和痛苦, 语言慎重、恰当、耐心、温和、并严守医密, 不泄漏患者的隐私和任意宣扬,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无顾虑的配合诊治。
5.2 懊悔自责心理患者
对此, 护士首先要热情相待, 解除其思想负担, 通过性病防治知识的讲解, 增强其防病治病的意识。有15例患者主动找来配偶进行性病检查。可见, 对性病有正确的认识, 治病的积极性和信心也恢复。
5.3 无辜委屈、悲观消沉心理患者
耐心开导, 表明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消除委屈心理,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精湛的医护技术为保证, 加上良好的医患关系促成转化。特别注意介绍典型病例, 既讲明传统性病的严重危害性和可治性, 又说明与艾滋病的区别。
5.4 无所谓、享乐心理患者
对这类患者应采取教育性的原则, 向病人讲解性病传播知识和预防性病的常识, 讲明卖淫嫖娼的危害。
5.5 性病后遗症心理患者
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与患者交谈, 表示出同情和关心, 耐心听取和解答提出的问题, 使其了解性病的可治性, 并解释清楚治病时间相对要长些, 不能急于求成, 要有耐心信心。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 现代医学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故护理模式也要求护士有现代护理技能、丰富专业知识, 并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想指导实践。只有这样, 才能根据不同心态的患者, 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从而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有利于提高性病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 以达到控制性病的目的。
摘要:目的 了解性病患者的特殊心理特征, 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以提高护理质量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152例门诊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并根据其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性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有焦虑恐惧 (29.6%) 、懊悔自责 (23.0%) 、无辜委屈 (16.4%) 、无所谓、悲观消沉、享乐、性病后遗症、对医院不信任等;大部分患者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下, 可消除心理障碍, 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对性病患者根据不同的心理类型和心理需要, 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能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 利于性病的治疗和预防。
关键词:性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锡宝.“性病恐怖症”的诊断与治疗初探[J].中国社会医学, 1994, 53 (4) :24~25.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