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中班数学活动范文
免费中班数学活动范文第1篇
1.在各种事物中,寻找其不同的排列规律,并初步学习表述。 2.在探索寻求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有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并学习表述。 难点:
在有规律的排序中会表现23种规律。 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有规律及无规律物体。
2.幼儿人手一份图:上有三种不完整规律,需添上的图片。 3.各种实物:塑料珠,塑料钮扣,印章,套塔
活动流程:自由探索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尝试自由排序 活动过程 :
一、自由探索
1.在环境中探索:在环境布置中找有规律的东西,并在有规律的地方贴上写有名字的标签。
2.讨论找到的有规律的东西,并讲讲其排列顺序(出示物品由易到难)
二、发现规律
1、刚才请小朋友找了有规律的东西,现在我这里有了条规律不完整,请小朋友看看每条规律是怎么排的,还缺了什么?(请幼儿补规律)
2、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把规律补完整。
3、教师讲评几种规律。
三、尝试自由排序
1、刚才找了规律。也补了规律,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做有规律的东西,手上有数字2的小朋友,按两种规律来做。
2、讲评12件作品
3、请做好的去送给弟弟妹妹,并对客人老师说再见。
教后感: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接触了探索型教学模式后,我有几点体会:
1.主动活动应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由于幼儿不可能处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主动活动内容内化为幼儿发展需要时,必须要符合幼儿个体的原有发展水平,如在找规律活动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有23种规律,能力差有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个别教育,使之也成为主动活动教育大特色。
2要实施主动活动,提供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与条件,教师必须安排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在趣的活动内容,寓学习于活动中,这样提高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免费中班数学活动范文第2篇
活动名称:感知5以内数量(数数有几个)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并用点子表示数。
2、愿意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有进行少量判断的经验。 材料准备:教具:感知5以内数量一套。
学具:分图形做标记一组;按规律排序一组;感知5以内数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实物),这上面有什么?有多少?数数有几个?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它,用几个点子来表示呢?
b、请12位幼儿上来画点子,画好后放在实物卡下面。
c、在玩游戏时,卡片是几,就用几的点卡表示,并且一边数一边说:“*个小鸡我用*个点表示”。 (2)介绍其他组游戏内容
除了今天的新游戏,我们还要玩前面的游戏“分图形做标记”“按规律排列”。。 (3)常规提醒
幼儿操作时边玩边做,做完后材料收拾好离开。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用点子正确表示。
3、活动小结
(1)了解新游戏参加人数。
(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自己的新活动。 (3)表扬学习中按要求活动的幼儿。
活动二
活动名称:认识数字1-5(身上的数)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5,感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基数意义。
2、做完能主动收拾材料,方便后面小朋友操作。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感知过1-5的数量。
材料准备:教具:1-5的实物卡一套,1-5的数字卡一套。
学具:认识数字1-5一组(数量为1-5的实物卡6套,1-5的数字卡6套) 数数有几个一组、排序一组、按规律排序一组、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学习新游戏:
教师逐一出示1-5的实物卡:“这张卡片上有几个东西?”(1个) “如果要用数字表示用几来表示?”(1)(出示1的数字卡)
“1像是什么?1表示什么?”(依次认识数字2-5,以同样方法) (2)提出操作要求: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要相对应。 (3)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操作的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根据实物卡拿出对应的数字卡认一认、读一读、数一数。
3、评价小结: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 (2)请一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
(3)教师小结:表扬能主动收拾,遵守操作规则的幼儿。
活动三
活动名称:认识数字
6、7(小鸡捉虫)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
6、7,巩固认识1-5,感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基数意义。
2、遵守分组操作的规则,爱惜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认识过数字1-5 材料准备:教具:数字卡
6、7 实物卡
6、7 学具:认识数字
6、7:数字卡1-7各六张,实物卡1-7各六张
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排顺序一组 按规律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6的实物卡:“这张卡上有几样东西?如果要用数字表示用几?这是数字几?”(6)“6像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同样方法认识7) (2)提出要求: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读一读认一认。 (3)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读读数字是几。
3、评价小结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表扬遵守操作规则的幼儿。
活动四
活动名称:去掉不同类的,找出相同类的(盖住不一样的)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区分不同的类别,并去掉不同类的物体。
2、能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有分类物体的基础。
材料准备:教具:“去掉不同类(盖住一个不同的及盖住两个不同的)各一张实物卡。
学具:认识数字1-5(一组);认识数字6-7(一组)感知5以内数量(一组);去掉不同类的(二组)(吃,穿,玩,用,洗涤用品类)。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活动:
a、师:出示实物卡,(水果类)这里面是什么?有哪些水果?哪样东西不是水果?怎么办? b、提出今天的游戏名称及要求:
引导幼儿辩认出是哪类物体,找出不同的物体,用瓶盖盖住。如果是两个不同类别的,就用瓶盖盖住两个。
c、请一位幼儿来,演示玩法,并进行操作过程。 如:这是洗涤用品类,汽车不是洗涤用品应盖住。 (2)介绍小组活动内容:
除了玩新游戏“去掉不同类”我们还要玩“认识数字1-5”“认识数字“6-7” (3)常规提醒: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玩后将材料放回原处再离开。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的游戏。知道幼儿正确区分别类。 找出不同类的。 3、活动小结
(1)了解新活动的人数。 (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新活动。 (3)表扬活动中遵守规则的幼儿。
活动五
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它是谁)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能说出名称和区分,并做标记。
2、乐意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见过长方形
材料准备:教具:长方形若干、纸、笔、分类盒、其他形状。
学具:认识长方形一组 按规律排列一组
认识数字一组 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2)师:“这个长长的,方方的,叫长方形。”
(3)出示其他图形和长方形在一起,提醒幼儿进行区分做出标记。 (4)介绍其他组游戏和操作要求。
2、分组活动:
重点指导新游戏,指导幼儿找出长方形,认一认,并和其他图形分开,做上标记。
3、评价活动。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六
活动名称:认识拓展ABB(智慧宫)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半范例按照ABB模式排列物体,感知物体的排列顺序。
2、做完能主动收拾材料,以方便后面同伴使用。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学过按一一规律排序
材料准备:教具:大圆4个,正方形8个,半范例
学具:按规律排列两组(排形状,排花片各一组)
大小排序一组 认识数字一组 分图形做标记两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教师出示圆形和正方形以及排序板:“圆形和正方形要排队,先站1个圆形,后面站两个正方形,按照这种顺序一直排下去。” (2)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叫“按规律排序”。 (3)介绍其他组游戏名称和操作方法、规则。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按ABB规律排序,提醒幼儿收拾材料。
3、评价活动: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教师小结,表扬会排,能主动收拾的几位幼儿。
活动七
活动名称:认识前后、里外(快乐游乐场)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里外、前后位置,初步感知方位。
2、能仔细观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每天前后排队
材料准备:塑料筐、篮球、排球、玻璃瓶、乒乓球、羽毛球、动物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认识前后:
(1)篮球在前,排球在后:“桌上一个篮球,一个排球,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玩具小兔在前,小狗在后:“小狗和小兔排着队来了,小狗站在哪,小兔站在哪?” (3)请两幼儿排队:“XX站在哪,XX站在哪?”
(4)小结:“两个物体排在一起或两个人站在一起,排在前面位置的是前,排在后面位置的是后。”
2、认识里外:
(1)筐里一个篮球,外面一个排球:“篮球在筐的什么地方?排球在筐的什么地方?” (2)玻璃瓶里一个乒乓球,外面一个羽毛球:“乒乓球在哪里?羽毛球在哪里?” (3)筐里放小狗,外面放小兔:“小兔在哪里?小狗在哪里?” (4)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3、小结。
一个物体被放在或包在另一件物体的里面,我们讲叫做里,放在或摆在物体外面,我们叫做外。
活动八
活动名称: 7以内数比多少(比多少) 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7以内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学习并愿意尝试和同伴合作游戏,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3、能按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会对应摆放物体。
材料准备:教具:筐一个,里面装有2种实物各20个,骰子1个(点数是7以内),排列板1 个,小盘子2个。
学具:7以内数比多少两组
按规律排序一组 认识数字1-7一组 去掉不同类的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游戏,名字叫“比多少”。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仔细看我们是怎么玩的。
(2)教师一边出示小筐一边说:“这个小筐里有两种东西,(问合作游戏的小朋友),你选哪一种?(幼儿选择)那另一种就是我的,你用你选的东西游戏,我用我选的东西游戏。” (3)师:我们每人拿一只小盘子,把自己选的实物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 (4)师:谁先投骰子?
师生共同商量,然后按顺序轮流投骰子,投到几就在筐里取几个自己选的东西,一一对应放在排序板上进行比较,边比边说:“几多几少”,多的一方,就将多出来的实物放到自己的盘子里,作为赢来的东西,剩下的就放在筐里。直到有一方筐里取不出那么多的实物为止。 (5)两人最后可以比一比谁赢的东西多,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2、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师:这个新游戏叫什么名字?几个人玩?怎么玩? 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规则。
(2)幼儿两两合作玩“比多少”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一一对应比多少,会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游戏。
3、活动评价:
师:你是怎么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
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规则,判辩谁赢,讨论:如果两人要比的实物一样多时怎么办(送回筐中)。
活动九
活动名称:7以内的数量排序(小猴子摘水果) 活动目标:
1、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能根据实物卡片上的数量匹配相应的点卡。
3、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感知过7以内的数量,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排序。
材料准备:教具:背景图两幅;17的水果卡片;17的点子卡片。
学具:水果卡片12套;点子卡片24套;小火
车卡片6套。 活动过程:
1、小猴子摘果子(出示一片树林)
(1)师:小猴子家里有一个果园,它在果园种了许多水果,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果树?(梨树、苹果树)
(2)师:秋天到了,这些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帮它把这些水果全部摘下来,放在盘子里。但是每个盘子里只能放一种水果。(请幼儿上台摘水果)
(3)师:这次听听小猴子让我们摘什么水果,分别摘几个?(请帮我摘6个梨子,7个苹果)
2、给水果排队
(1)师: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帮它把这7盆水果按数量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呢?(个别幼儿操作,提醒幼儿要排在红旗的后面,红线的上面)
(2)师小结:像这样按1个柿子,2个石榴,3个橘子,4个芒果,5个琵琶,6个梨子,7个苹果排队的一个比一个多,我们按数量递增(或由少到多)顺序排列。 (3)师:水果排好了,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水果的数量,送相应的点卡。
3、分组练习
(1)第一组:给水果排队“请你给这些水果排队,排好后送上相应数量的点卡。
第二组:开火车“请你把车厢按照点子的顺序排在火车头的后面。
第三组:数数有几个三角形(复习)
第四组:给最多的打勾(复习)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 (1)展示幼儿作品。
(2)引导幼儿示范自己的排列方式。(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排队的?)
活动十
活动名称:120数数(毛毛虫)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数数,从120,知道20里面有两个10。
2、活动结束会收拾整理好材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平时有数数的经验。 材料准备:教具:吸管若干。
学具:数数120一组;7以内数量排序一组;去掉相同的一组;7以内数比多少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吸管若干),教师这里有许多吸管,到底有多少个呢?用什么方法知道? b、请12位幼儿上来数一数吸管有多少个。(幼儿上台操作,手口一致数数)
c、师:一共20根吸管,20根吸管里面有几个10呢?(幼儿再次上台操作)教师介绍游戏:先数20根吸管,然后再数10根吸管,看看有几个10。 (2)介绍其他组游戏内容
除了今天的新游戏“数数”,我们还请小朋友玩一玩,7以内数量的排序,比多少,找不同的游戏。 (3)常规提醒
下朋友数数时手和口要同时进行,数到20为止。游戏玩好后,用皮筋将吸管捆在一起,便于下面的小朋友玩。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数数,指导20里面有2个10.
3、活动小结
(!)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玩的新游戏,并请一个幼儿上来再演示一遍。 (2)表扬活动正确操作,守规矩的幼儿
活动十一
活动名称:认识梯形(梯形在哪里)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具有初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愿意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过长方形
材料准备:教具:房子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的元素的图片或物体
学具:1.找梯形:不同形状图片,数字卡
2.给梯形涂色:画有梯形和其他图形的操作单,彩笔
3.送梯形回家:营造草地情景,上有各种图形、贴有梯形标记的小筐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房子,认识梯形。
(1)师:“这房子墙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顶是什么形状?(梯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出两者异同:“梯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长方形相对两条边一样长,梯形四条边不一样长。” (3)出示各种图形,幼儿找出梯形,并能说出基本特征。
(4)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出示相应图片或实物)
2、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找梯形,把藏在筐里的梯形找出来,数数几个,放上数字卡。 (2)给梯形涂色:在操作单上找到梯形,把它们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送梯形回家,把草地上的梯形宝宝送回家。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点数梯形数量。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1)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在哪里找到了几个梯形宝宝?” (2)教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十二
活动名称:认识梯形变式(多变的梯形) 活动目标:
1、能用梯形拼出一幅图案或在梯形上添画,创作新的造型,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2、能发挥想象力,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认识过梯形
材料准备:教具:不同大小、颜色的梯形
学具:1.梯形拼贴画:不同大小、颜色的梯形
2.给梯形涂色:操作单上有各种图形、数卡 3.梯形画:画有梯形的纸、彩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梯形画,引发兴趣。
(1)师:“这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数数这幅画上有几个梯形?” (2)请幼儿讲述。 (3)讨论:我想拼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自己想拼一个什么画?怎样拼?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梯形拼贴画:用梯形拼成一幅画或图案。
(2)给梯形涂色:操作单上给梯形涂色,数数有几个梯形,在旁边放上相对应的数卡。 (3)梯形画:根据画纸上梯形的大小、方向想象它像什么,进行添画,创作出新的梯形。 (4)教师重点指导拼贴梯形和梯形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专心创作。
3、交流操作结果。
(1)师:“你画了一幅什么画?梯形变成了什么?” (2)展示部分作品,请幼儿介绍。 (3)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十三
活动名称:高矮排序(娃娃排队) 活动目标:
1、会比较7以内物体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来排序。
2、能主动参与新活动,并按要求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经能分辨出高矮。
材料准备:教具:高矮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娃娃图片。
学具:娃娃排队一组;数数(120)一组;7 以内数量排序一组;数数有几个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7个娃娃),有几个小娃娃?他们想排成一队,请小朋友来帮他们排排队,好吗? b、请12名幼儿为娃娃排队
师:说说你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讲出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c、介绍新游戏“娃娃排队”,提出排队的要求,在排序板上,看清标识,给娃娃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队。 (2)介绍其他组游戏
师:除了娃娃排队游戏,还有梯形变式,数数(120),7以内数量排序等。 (3)常规提醒:小朋友操作游戏后,将材料摆放好。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排队。
3、活动小结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玩的新游戏,并请幼儿上来演示一遍。 (2)表扬按规则游戏的幼儿。
活动十四
活动名称:ABC、AABB模式 活动目标:
1、能按半范例以ABC、AABB模式排列物体,感受物体不同的排列顺序。
2、爱惜游戏材料,遵守操作的规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排过ABB模式
材料准备:教具:半范例板ABC、AABB模式,各种图形若干
学具:ABC、AABB排序各一组、半范例板12个、各种图形若干
按数量分类记数一组 5以内数量排序一组 高矮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ABC半范例板:“这上面是什么形状?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按照它们的顺序,后面应该排谁?” (2)请幼儿讲述、排序 (3)以同样方式排列AABB模式
(4)提出操作要求:先看到范例板上几个形状是什么顺序,然后按此顺序排下去。 (5)介绍其他组游戏名称、玩法。 常规提醒:不随意下位,主动遵守规则。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提醒幼儿仔细看范例板,正确接排。
3、评价活动。
(1)了解幼儿操作自己的排法。 (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十五
活动名称: 7以内按数量分类计数 活动目标:
1、能按7以内的数量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表示数量,认识数字与物体的数量关系。
2、能独立完成作业,做完主动收拾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认识过7以内数字
材料准备:教具:3-7的数字卡各一张、实物卡各3-4张
学具:按数量分类,计数一组:3-7的实物卡各3-4 张共6套、3-7的数卡各6张、分类盒6个
梯形涂色一组 5以内数量排序一组
高矮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各实物卡:这些图上哪些图上的东西数量是相等的,请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一起。
(2)请幼儿讲述操作,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在一起,给图片分类。
师:“这些图片上的东西有几个?(3个)如果用数字表示,可用数字几?(3)”(以同样方式提问4-7的内容) (3)介绍名称与要求:
按数量分类记数:要先把图片分类,再用数字表示数量。 (4)介绍其他组游戏和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鼓励幼儿先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在一起,再用数字表示,提醒幼儿做完收拾好材料。
3、评价活动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 (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十六
活动名称:7以内数量守恒(送信封)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物体。
2、按要求收拾活动材料和还原。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有关7以内物体的分类。 材料准备:教具:信封、实物卡片若干。
学具:高矮排序一组;ABC、AABB模式排列
一组;7以内数量守恒一组;梯形变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活动
a、师(出示7以内的实物卡片)这上面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b、请12位幼儿找出是7的实物卡片。
师:请你找一找哪些卡片是7个?(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排列形式) c、介绍新游戏“7以内数量守恒”玩法
师:找出是7的实物卡片,把它放入数字“7”的信封中。 (2)介绍其他组的游戏
除了新游戏,今天我们还要玩“高矮排序”“梯形变式”“ABC、AABB排列”等等。 (3)常规提醒:活动完后将材料放入筐中,再去玩其他的游戏。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判断7的数量物体。
3、活动小结
(1)请一位幼儿上前来演示游戏的玩法,大家来判断。 (2)表扬动脑筋,认真操作的幼儿。
活动十七
活动名称:拼图乐(图形组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出一幅完整的画。
2、发挥想象力,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认识过各种几何图形。
材料准备:教具:不同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若干。
学具:拼图乐一组 排顺序一组
分类计数一组 按规律排列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学习新游戏。
①出示拼好的范例:这是什么?用什么拼成的?上面都有哪些图形? ②幼儿观察画面,说出几何图形名称。
③介绍要求: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出一幅完整的画。 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玩新游戏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
3、评价小结。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
(2)请一幼儿展示自己的拼图。
(3)教师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十八
活动名称:按特征分类计数(海陆空)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能按规则操作材料,结束时收拾摆放好。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进行过有关分类的练习。 材料准备:教具:按特征分类并计数一组
学具:拼图乐一组 7以内数量守恒一组 按特征分类一组 ABC、AABB模式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活动
a、(出示图片)师:这上面有什么?(鱼、鸟、狗等),你能找一找在天空中飞的动物有哪些?在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哪些?在海里生活的动物有哪些? b、请12位幼儿进行分类找出不同的动物出来。 c、教师介绍新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师:新游戏名称叫“按特征分类计数”,游戏玩时,将动物分类找出放入分类盒中,并插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介绍其他组游戏
如:拼图乐,7以内数量守恒,ABC、AABB模式排列的游戏。 (3)常规提醒
先玩新游戏,玩好后将材料收拾摆放原位再跑组。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分类并计数。
3、活动小结
免费中班数学活动范文第3篇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
中班数学活动:找规律
预设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
一、自由探索。
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免费中班数学活动范文第4篇
1、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一个;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
小鸭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师:小鸭子你为什么摔跤啊?
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二、铺小路
1、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那些形状的?
请你把和土坑相同形状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大小正好。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把图形一一对应的填好,
3、出示两个半圆形讨论该放在什么地方,归纳出两个一样的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三、游戏:踩石头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请幼儿迅速站到这种图形的旁边,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结束
免费中班数学活动范文第5篇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手环人手一个,竞赛用的物品星星、气球、贴纸等,活动场地布置左右边上挂东西。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
(2)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3)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4)竞赛游戏:“听口令”。(选择自己喜欢的手环颜色,然后找同样颜色的队坐下。) A、把手环戴在右手。
游戏规则: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 B、全部都对了,得一颗星,有错不得星。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 (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 (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边、右边。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总结
免费中班数学活动范文第6篇
莘县实验幼儿园 栾玉兰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人物和情节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者猜测到的内容.。
2、发散思维,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达绘本故事。
3、感受绘本故事幽默诙谐的同时体验妈妈爱的温暖,培养幼儿对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卫,不可以》PPT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看PPT1封面、PPT2环衬、PPT3扉页,认识书中的主要人物、书名和作者。
1、出示图书封面,引导幼儿说出封面上有什么?他是谁?一起看文字,认出“大卫他长的什么样子?大卫在做什么?仔细看一件什么事要发生了?这时妈妈看到了,你们猜妈妈会说什么? 引出书名《大卫,不可以》。介绍作者:作者的名字就是大卫香农,这本书是作者模仿自己五岁时画的画而创作出来的,这本书曾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
2、读环衬。大卫在做什么?书里的字都是大卫写的,这是大卫家的墙壁,他做了什么?让幼儿联想自己在家做过这样的事吗?妈妈看到了会说什么?
3、读扉页 :这是谁?妈妈怎么了?生气的说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大卫的妈妈总是在什么时候对他说不可以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书,看看大卫到底都做了哪些让妈妈生气的事?
二、逐幅欣赏图片边提问,发挥幼儿想象。
PPT4:大卫在做什么?他是怎样去拿东西的?脸上的表情又是怎么样的呢?妈妈会对大卫说什么?为什么说不可以?
PPT5:大卫怎么了?地板上是什么?妈妈看到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会说什么呢?身上这么脏,妈妈会让他怎么做?
PPT6:这么脏,妈妈当然要他去洗澡,看看他是怎么洗澡的?妈妈会对他怎么说?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PPT7:洗完澡后,大卫又做些什么?他要干什么去?会不会有危险?这时妈妈焦急的喊他,怎么喊?
PPT8:大卫在做什么?你觉得这个声音怎么样?这时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PPT9:大卫在吃饭的时候玩什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这样玩过?妈妈都是怎么对你说的? PPT10:看看大卫的嘴巴里有什么?天那,他吃了那么多的东西,会发生什么事?妈妈会对他说什么?(请小朋友来学说妈妈的话)
PPT11:天很晚了,大卫还在干什么?他在看什么动画片?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大卫愿意去睡觉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表情 丰富词汇:垂头丧气。)他手里还拿着什么?那你觉得他回到房间会做些什么?
PPT12:大卫拿毯子在哪里?他把自己打扮成了谁?他的被子上都是什么图案?因为他太喜欢超人了,这时的妈妈,会对大卫怎么说?为什么让他躺下来?(幼儿学说)
PPT13、PPT14:大卫还有一些坏习惯:看看都是什么坏习惯?你要是大卫的妈妈你看到了大卫的这些坏习惯,你会对他说?
PPT15:大卫又要准备玩什么了?可以在屋里玩吗?为什么?妈妈大声的叫怎么叫?妈妈的”不可以”有没有阻止他玩棒球?
PPT16:出了什么事?妈妈怎样惩罚大卫的?他现在觉得怎么样?他在害怕什么?
PPT17:大卫的表情为什么变了?他听到了什么?
PPT18:大卫笑了,大卫为什么笑了?妈妈是怎样安慰做错事的大卫的?妈妈现在的表情又是怎么样的呢?他的妈妈爱不爱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她为什么总是说不可以呢?
三、回忆故事情节,让幼儿说一说故事里的大卫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子?大卫的妈妈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样的妈妈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教师小结:大卫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妈妈总是很严厉的对大卫说不可以,是因为妈妈怕大卫养成坏习惯,怕他受伤,但是,妈妈心里却一直都是爱着他的。
四、情感迁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什么时候会对你说:“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他们在说不可以的时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做错很多的事情,在长辈对我们说不可以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爱我们。 活动反思:
《大卫,不可以》这是本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图画书,曾经得到1998年的凯迪克荣誉奖。初次读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的图画吸引住了,色彩艳丽、生动夸张,他不似出自名家之手,就是一幅幅孩子的涂鸦,除了书名页及最后一页外,整本书都是由跨页所组成,画面上的空间仿佛延伸、扩展到现实世界里来。书中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而且几乎都是妈妈发出的命令句,但是画面会让读者产生许多联想;另外书中的大卫太真实了,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调皮淘气、有着无穷想象力、为所欲为的小男孩;让我爱上这本书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书中最后两页,笔锋急转直下,一直是剑拔弩张的母子感情被母子间的温情化解,一切尽在无言中。
为孩子选择这本书开展活动,首先本书画面丰富、文字简短多重复,中班孩子已初步具备阅读本书的能力,符合孩子的现有水平。其次,大卫的形象幽默,所做的事情非常有趣,与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近,幼儿非常喜欢大卫给大家带来的欢笑,从而对阅读本书充满期待。第三,通过阅读本书幼儿把大卫当成一面镜子,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和一些不良习惯,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去注意。第四,阅读本书可以体验到母子之间的深情,理解亲人的严厉和一番苦心,从而增进亲子感情。
整个活动中孩子兴趣盎然,几乎每打开一个画面都会引来孩子开心的笑声,孩子们踊跃发言展开想象,同时它们的心弦也被大卫牵动着,当看到大卫被妈妈惩罚蹲在角落反思时,活动现场鸦雀无声,孩子们的眼圈里红红的,我想不只是同情,而是理解,他们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吧。而我把画面轻轻翻到下一页,他们也和大卫一样心情舒展了。书中的画面在老师指引下孩子们都能看懂并能说出像大为那样是不可以的,可是在孩子们说完后我又重申一遍有些多余,这是活动过程中的不足。
免费中班数学活动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