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妇科术后护理论文范文
老年妇科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老年急腹症术后护理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至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宏
老年妇科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结肠癌患者59例, 男性为41例, 女性为18例, 年龄为59~82岁, 平均为 (68.6±2.7) 岁,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及排便习惯的改变, 19例出现贫血症状, 27例腹部可触及包块。经钡剂灌肠、腹部CT、结肠镜检查等确诊为结肠癌。肿瘤部位:升结肠为15例, 乙状结肠为9例, 横结肠为8例, 降结肠为8例, 结肠脾曲为9例, 结肠肝曲为10例。患者均行结肠癌根治术。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 有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2例肠粘连, 对症治疗后好转,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 体位护理, 加强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监测, 预防并发症
患者手术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 回病房后患者应该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引起呼吸困难, 待清醒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半卧位, 这样有助于患者腹腔和盆腔的引流, 并减轻切口缝合处的张力, 但应注意臀部应垫气圈或海绵垫, 以减轻肛门受压[2]。患者由于年纪大、创伤、麻醉等诸多因素, 术后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 加强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监测是保证患者康复的有利条件。患者术后24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2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 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和出入量情况并做认真的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给予监测心电监护、动脉血气分析,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结肠癌术后患者应该禁食、禁水, 待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 老年患者耐受力差, 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 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疼泵或药物治疗;积极预防感染,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
2.2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 加上年龄较大体质较弱, 对手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术后又由于疼痛、创伤的侵害, 常常表现为悲观、失望和情绪的低落, 我们护理人员应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和苦恼, 开导和安慰患者, 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 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 由于患者身体的个体差异的不同, 对疼痛的阈值和耐受力也各不相同, 我们应该进行个体化护理, 用音乐和其他愉快的事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或止痛泵,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早日康复并出院。
2.3 引流管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术后带有胃管、引流管, 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妥善放置固定好, 防止扭曲、打折、受压、脱出, 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等并及时记录, 术后2~3d后如正常可拔除引流管, 如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4 肠造瘘口的护理
患者行肠造瘘口, 在造瘘口开放前应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造瘘口, 保护肠管, 并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 防止感染。术后2~3d可开放造瘘口, 并观察造瘘口肠管的血运情况, 观察大便是否通畅, 如出现腹胀、腹痛、大便排出困难时, 应注意检查造口是否狭窄, 及时给予扩张利于粪便排出。如造瘘口肠粘膜水肿, 可用50%硫酸镁湿敷, 促进其消肿。由于造瘘口初期粪便排出无规律而且稀薄, 容易诱发细菌感染, 应嘱患者家属在患者排便后用温开水擦洗造口周围皮肤, 并涂抹氧化锌, 防止患者皮炎和感染的发生[4]。
2.5 加强营养护理
患者术后禁食, 应通过静脉通路补充营养, 因此, 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严格记录24h出入水量。肛门排气后, 可给予流质饮食, 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 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低脂、多维生素、蛋白质食物, 并给予含纤维素食物, 刺激肠蠕动, 增加排便次数, 排出肠道内毒素和有害物质。
3 体会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加强营养, 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我们护理人员应掌握结肠癌的发作特点和原因, 掌握术后各项护理技能, 并不断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轻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老年患者根治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9例结肠癌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结果 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 有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2例肠粘连, 对症治疗后好转,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护理,提高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敬.结肠癌手术17例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2:118~119.
[2] 吴珊珊, 罗丽兰, 林雪玉.12例结肠癌肝转移同步切除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8) :7476.
[3] 潘延娟, 张官田.结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0, 1:126~127.
老年妇科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患有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25例患者有关资料,患者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年龄(66.2±3.5)岁,其中有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宫颈癌患者,8例卵巢癌患者,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根据世卫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糖尿病进行确诊。
1.2 方法
按照准备调查的内容设计调查表,再对患者有关病历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对其临床资料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治疗一年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自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开始对患者生存时间进行计算。
1.3 护理方法
在临床中,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比较复杂的特点,患者在围手术期容易产生很多的并发症。在围手术期主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一是心理护理。癌症不只是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同时产生糖尿病后更使患者增加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所以,心理护理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措施主要是向患者普及也有关疾病知识,提高对疾病的重视,提高对手术治疗效果的信息;二是术前患者消化道的相关准备工作。在术前3 d,不可食用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应食用较多的少渣、半流质食物。术前两天应食用无渣流质食物。术前一天晚上及手术当天早上对患者采取灌肠方法使消化道保持清洁;三是术前患者的皮肤准备工作。备皮范围与患者进行妇科腹部手术的步骤相同,特别要注意将患者脐孔进行彻底清洗干净。针对老年患者皮肤不具有良好弹性的实际情况,且感觉也不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因此要特别细致地做好皮肤准备,避免造成患者皮肤被意外划伤;四是术前对患者阴道做好准备工作。术前3 d,对患者阴道进行冲洗,如产生流血情况还要对阴道进行冲洗。针对老年患者阴道不具有良好弹性等特点及肿瘤组织脆性较强的情况,在阴道冲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动作轻柔,不可造成患者阴道大出血;五是对患者宣教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老年患者已逐渐退化生理功能,主要内脏器官也逐渐老化,降低了自我修复能力,不具有较强的承受力。所以,在术前应准备充分,诸如利用盆底、便器等训练肌肉的收缩及舒张,在床上练习翻身,咳嗽应有效,练习屈膝、伸小腿等;六是监控患者血糖指标。因患者患有糖尿病,医护人员一定要向患者及其家人宣教血糖指标监测控制的重要意义。术前应监测患者三餐前及睡前的末梢循环血糖指标,使患者血糖控制在6.1~8.0 mmol/L范围之间才能实施手术。经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控制患者血糖指标保持在6.1~8.0 mmol/L范围之间,以达到手术治疗的适宜条件;七是指导患者饮食及补充营养。近四成癌症患者都并非死于癌症及临床治疗等因素,而主要是因营养不良而死亡。所以,针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采用适宜的降糖药物,同时加以必要的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也是十分关键的措施;八是术后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回病房就要及时观察监测其生命体征,对术中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患者伤口渗血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各种引流管准确固定,并观察引流量、性质及颜色。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随时对血糖指标进行监测,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以免产生高低血糖情况;九是饮食与体位。一般情况下,术后不超过12 h患者就能够食用流质食物,肛门排气及恢复胃肠功能后即可进食半流质食物,再向普通食物进行逐渐过渡。因老年患者降低了消化吸收能力,所以应采取少食多餐措施。为提高患者术后修复机体组织的能力,应结合患者饮食习惯采取有效指导措施,以确保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及易消化食物,特别要注意不能食用过于酸甜或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术后患者先采取6 h去枕平卧姿势,稳定病情后再采取半卧姿势,以提高肺活量,使患者腹部减少切口张力;十是预防感染。因产生血管或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易导致下肢损伤,在术后需卧床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穿着的衣物尽可能宽松、柔软,避免摩擦受损。一般情况下,患者因术后咳嗽、过大的切口张力等情况而引起伤口开裂,影响伤口愈合,因此应防止腹部切口开裂。采用沙袋在术后对患者腹部进行不少于6 h的加压,再应用腹带是切口减小张力,密切观察切口处产生渗出及红肿等情况,如发现则应及时汇报医生,再换药使患者切口保持清洁干燥。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采用χ2检验方法比较计数资料,P<0.05表明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平均体重指数方面,我国成年人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该研究病例中的25例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5.2,其中在宫颈癌发病比例方面,发病比例最低的就是超重患者,而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比例最高,肥胖患者在这3种肿瘤中的发病比例的差别基本不大。该研究病例中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病,在子宫内膜癌中患者的发病比例比较明显。
收集的25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有22例(占88%)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没有产生相关并发症,1例(占4.5%)患者又进行了二次重缝得以愈合,1例(占4.5%)合并高血压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
3 讨论
该研究病例的有关结果表明,经手术治疗后有22例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没有产生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又进行了二次重缝得以愈合,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据此可知患者在围手术期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糖尿病在临床中属于不能治愈的的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再与妇科恶性肿瘤同时发生,对患者健康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而老年患者逐渐减退各器官的功能,普遍不具有较强的疾病抵抗力、应激力及代偿力,恶性肿瘤手术涉及较大范围,使手术风险性明显增大,所以对患者护理工作也不断提高要求。通过对本研究中的25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后,可发现如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法,可使患者明显提高生存质量,主要是应确保医护人员不只是对业务理论知识的水平不断提高,还要掌握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具有对手术后可能产生并发症情况的灵活应对措施,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比较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因不具有较高的手术承受力,造成患者在围手术期产生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才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
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患有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25例患者有关资料,对其采取的护理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 收集的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有22例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没有产生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又进行了二次重缝得以愈合,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结论 针对临床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能够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妇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岳变英.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5(12):69-73.
[2] 袁维.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护理,2013,5(10):99-102.
[3] 滕家安,梁远.2型糖尿病合并妇科恶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3(9):59-62.
[4] 李延平,董丽,石云.65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7(18):89-93.
[5] 王清.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6(10):139-142.
老年妇科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人共计100例, 均为女性, 其中卵巢囊肿剥离或切除术25例,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8例, 子宫全切除术12例,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15例, 盆腔粘连松解14例, 子宫肌瘤剔除术10例, 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6例,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58岁, 平均43岁。以上病例按入院时间及相关病种进行随机分组, 其中试验组50例, 对照组50例。以上2组患者诊断均由病理证实。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病种、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经均衡性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护理:术后常规抗炎、止痛、止血、支持及对症治疗, 协助患者下床活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盐包进行外敷。具体操作方法:取莱菔子50g、吴茱萸50g、白芥子50g、厚朴50g、枳壳50g、小茴香50g、加食盐100g、用纯棉布袋包裹, 约2030cm2大小, 微波炉高火加热2~3min, 使温度达到50~60℃, 抖动后使热量分布均匀, 包内药物温度均衡, 待温度下降至不烫手且患者能耐受时外敷于患者肚脐周围, 以使患者局部无灼痛感为度, 药袋紧贴患者皮肤, 可以适当滚动。术后1 h即可开始, 2次/d, 2 h/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 (±s) ,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药热盐包外敷的确有利于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 减轻腹腔镜术后病人腹胀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1]
显效:治疗后12h内腹中出现肠鸣音, 肛门排气。有效:治疗后12~24h内腹中出现肠鸣音, 肛门排气。改善:治疗后24~36h内腹中出现肠鸣音, 肛门排气。无效:治疗后24~36h内腹中未出现肠鸣音, 肛门未排气.
2.2 结果
2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显效36例, 有效9例, 改善5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16例, 14例, 7例, 13例, 总有效率为74%。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表明试验组能在短期内促进肠蠕动、缓解患者腹胀的临床症状。2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h) 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胃肠“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腹腔镜手术后腹胀[2]是因为手术本身的创伤如二氧化碳气腹, 麻醉药物的影响等, 使气血双亏, 气不能推动肠蠕动所致。莱菔子外用具有透皮、行气消胀之功效;白芥子辛散温通, 利气机, 通经络;吴茱萸温脾益肾, 入肝脾胃肾经, 具有散寒止痛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镇痛、抗炎功效。小茴香性温, 味辛, 有祛寒止痛, 理气和胃作用;厚朴、枳壳为理气药, 可入肺、脾、胃、大肠、肝、胆等六经, 具有疏畅气机, 宽中解郁, 行气止痛, 降逆止呕, 降气平喘, 理气化痰等功能, 并兼有开胃健脾的作用。食盐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再者, 肚脐中央即神阙穴所在, 经气之汇海, 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 皆交汇于脐。脐下两侧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中药热盐包外敷肚脐周围, 既有药物的刺激作用, 又有药物的本身功效, 药穴合用, 使药之气味透过皮肤, 达到疏通脏腑经脉, 下气降逆, 疏导肠腑气机之目的, 进而促进胃肠蠕动, 消除腹胀, 促使肛门排气, 加快胃肠功能恢复。而且外敷中药, 可以不考虑术后早期禁食这一关, 同时操作简便, 清洁, 安全可靠, 经济有效, 无禁忌证, 无插管的痛苦, 患者乐于接受。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热盐包外敷下腹脐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 (中药热盐组50例) 与对照组 (常规治疗护理组50例) 。分别观察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有效率可达100%, 对照组为74%,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中药热盐包外敷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防止术后腹胀的发生, 操作简单, 方便易行, 患者乐于接受。
关键词:中药热盐包,腹腔镜,术后,肠蠕动
参考文献
[1] 李桂, 崔树星, 贾凤新, 等.中药盐脐疗法对经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5~6.
老年妇科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则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 均为ASAI~III级, 随机分为2组, 每组35例, 分别给予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异氟醚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 (65~84) 岁, 平均69.2岁;体重 (50~76) kg, 平均69.4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29例, 小学及以下6例。七氟醚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6例, 年龄 (65~83) 岁, 平均70.3岁;体重 (49~80) kg, 平均72.1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27例, 小学及以下8例。所有患者术前意识正常, 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病史, 无镇静催眠药、抗胆碱药及其他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史。2组患者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麻醉方法
给予 (1.5~2.0) mg/kg异丙酚+0.1mg芬太尼+8mg维库溴铵+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异氟醚或七氟醚适量吸入。气管内插管以后, 分别使用异氟醚和七氟醚对2组患者进行吸入维持麻醉, 此期间, 麻醉气体浓度介于 (1~2) MAC之间。如果低于1MAC血流动力学仍不能稳定, 可将静脉输液速度加快, 适量多巴胺泵入或麻醉维持循环减浅;如果>2MAC麻醉深度仍不理想, 可静脉追加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患者心率波动<30次/min, 血压波动<30mmHg。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麻醉药, 接麻醉气体吸附器。给予0.01mg/kg阿托品+ (0.01~0.02) mg/kg新斯的明。呼吸频率为 (16~25) 次/min, 潮气量>300mL且SPO2≥95%, 能听从口头指令并睁眼时可拔管。术后采用PCIA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方法为10μg/ (kgd) 芬太尼背景输注, 患者自控给药0.2μg/kg, 15min锁定时间。
1.2.2 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和术中输液量, 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于麻醉前和手术后1、3、7d分别行MMSE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术中输液量差异不明显 (P>0.05) , 见表1。
(2) 麻醉期间七氟醚组HR (心率) 低于异氟醚组 (P<0.05) , 2组患者MAP (平均动脉压) 无显著差异, 见表2。
(3) 异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均明显较晚, 2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见表3。
(4) 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 (P<0.05) ;术后1dMMSE评分七氟醚组优于异氟醚组 (P<0.05) ;术后3、7d2组MMSE评分无显著差别 (P>0.05) 。见表4。
3 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以及医疗进步, 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也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有研究显示, POCD主要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 发病率约为 (3%~61%) [3]。MMSE是对老年人POCD进行研究的常用方法, 如果患者MMSE得分术后较术前降低2分以上, 就可以认为其认知功能下降。本研究中2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 但麻醉后早期该评分降低, 表明麻醉可能会对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 与以往报道相仿[4]。有研究认为低血压和低氧血症也可以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造成影响[5], 本研究中2组患者MAP与HR差异不显著, 这方面的干扰可被排除。术后镇痛无论是过度的应激还是较大剂量的应用阿片类药物, 都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因此本研究对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术后镇痛方式以消除干扰。本研究中术后1d七氟醚组患者术后认知优于异氟醚组, 但3、7d时无差别, 提示异氟醚的影响更强, 不太适合老年人麻醉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应用异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受到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ASAI~III级老年患者70例, 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2组, 其中观察组给予异氟醚麻醉, 对照组给予七氟醚麻醉, 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和术中输液量, 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于麻醉前和手术后1、3、7d分别行MMSE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MAP (平均动脉压) 及术后3、7dMMSE评分无显著差别 (P>0.05) ;麻醉期间七氟醚组HR (心率) 低于异氟醚组 (P<0.05) , 异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均明显较晚 (P<0.05) ;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 (P<0.05) ;术后1dMMSE评分七氟醚组优于异氟醚组 (P<0.05) 。结论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大, 不太适合老年人应用。
关键词:异氟醚,麻醉,老年,认知
参考文献
[1] 姚立农.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1, 22 (4) :217~220.
[2] Hanning.C.D.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J].Br J of Anesthesia, 2005, 95 (1) :82~87.
[3] 李知平, 林永锋, 黄文锋.全静脉麻醉与静吸符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10, 10 (6) :51~52.
[4] 王春燕, 吴新民.全身麻醉术后对中老年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 22 (6) :332~336.
老年妇科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患有胆道疾病,所有患者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2例,胆总管扩张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急性发作8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7例,胆源性胰腺炎14例。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护理方法,患者及家属对该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该次研究。研究组患者30例,男性占16例,女性占14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61±3.66)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性占17例,女性占13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70.13±3.42)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一般基础护理与谨遵医嘱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术后监护工作,具体如下。
1.2.1生活护理由于胆道疾病患者术后处于恢复期,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活及饮食进行改善,因为胆道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以在饮食方面不但要控制血糖还要对血压进行控制,多食用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所处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在30%~50%之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2.2体温监测及疼痛护理由于所有患者进行的都是腹腔手术,而且术后大多患者的体温均受麻醉药物及手术时间的影响下降幅度较大,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监测1次/h);由于疼痛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诱发患者血压的升高,所以护理人员术后应给予患者有效镇痛,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1.2.3血糖监测由于胆道疾病对糖尿病病情有加剧的作用,而患者在手术后肌肉、脂肪分解增加,蛋白合成减少,严重的降低了伤口的愈合能力,患者极易导致感染,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严密的检测,并对检查结果做好动态监护记录,谨遵医嘱术后对患者进行补液(胰岛素),对患者的尿糖、尿酮、血糖要每隔4 h进行检测1次,在患者餐后2 h及空腹前30 min均要进行空腹血糖的检查,预防患者血糖过高或过低情况的发生,根据患者血糖变化进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帮助患者血糖维持在8~9 mmol/L左右。
1.2.4血压监测患者在术后极易产生血压较低的情况,护理人与在术后对老年患者进行翻身动作要轻柔,对患者的血压要及时的进行检测,一旦血压过低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措施护理,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者排除诱发血压不稳定的其他因素,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保持血压稳定的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肺部感染及伤口愈合延迟的情况,以此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所有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治疗数据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核对,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进行检验。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得知,对比两组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n(%)]
3讨论
胆道疾病一般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3] ,一般会伴随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生,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术后患者护理及其的重要。该文在患者术后基础护理的基础生加强术后监护[4] ,护理人员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合并症进行严密的监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严密的监测,对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现象也要及时的进行护理,患者均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症[5] ,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要进行严密的监测,预防患者血糖及血压过高或过低的症状发生,对血压及血糖发生特殊情况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该研究主要是分析60例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护理的效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40.00%)相比较有明显差别,研究组的数据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0.05)。
综上,对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加强术后监护,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术后监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在该院治疗的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60例。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强术后监护工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加强术后监护工作对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胆道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术后监护
参考文献
[1] 钟桂英,姚艳萍,唐朝霞,等.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49-150.
[2] 姜瑞霞.高龄胆道疾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337.
[3] 郑淑丽.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探析[J].中外医疗,2013,32(13):128-129.
[4] 田晗.胆汁细菌培养加药敏对治疗胆道疾病中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下旬刊):2959-2960.
老年妇科术后护理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