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菱形中考题含答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菱形中考题含答案范文第1篇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和性质。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菱形的概念采用了直观操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性质采用了游戏互动和几何证明相结合的探究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建模思想。通过折纸、实践探究使课堂成为有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让学生从感官到理性、从观察探究到证明应用,由浅入深地了解、理会、应用菱形的知识,通过对数学活动的设计,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研究,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二、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9.2.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研究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是从边具有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的角度来研究的,运用类比的方法从边、对角线探究菱形的性质,菱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学习菱形的知识还要为后面学习正方形打下好的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具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矩形的知识,经历了平行四边形、矩形性质的探究应用,有很丰厚的知识基础,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有可类比的根据,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经历探究菱形的概念, 菱形的性质及其证明的过程,掌握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思考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菱形与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有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解决问题

运用菱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几何证明、计算和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掌握菱形性质的推导方法,通过菱形性质的应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

通过对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究菱形性质及应用。 难点是菱形性质的归纳总结。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媒体采用传统教具(笔、矩形纸片、剪刀、圆规、尺、菱形状的实物)与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 创设情景 巧妙导课 首先欣赏图片(多媒体)

导语:前面学习了角具有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这节课学习边具有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菱形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同学们看(实物)美丽的中国结,伸缩的衣帽架等,都给我们菱形的形象,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菱形?(学生回答:例如扑克牌中的方块等)本节课就来研究菱形(板书) 活动2 探索研究 得出概念

将一张矩形的纸片对折再对折,然后再沿图中的虚线剪下,(如图)猜想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图形,利用全等图形探究菱形是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

菱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叫平行四形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活动3 类比探究 论证归纳 问题: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菱形的对角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我们做一个实践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自制四边形(菱形)、线绳和量角器,任意改变其形状,探究两条对角线之间、对角线与其通过的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讨论。 由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得出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性质2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一组对角(推理证明)

3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 :菱形的面积=对角线积的一半(推理证明)

推理证明由学生完成,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在推理演绎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不恰当的地方。 活动4 建立模型 提炼方法 例题如图

ABCD的边长为20米,∠ABC= 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BD,求两条小路AC、BD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 分析:(如图)

由菱形对角线的性质可知 BD平分∠ABC且互相垂直,

所以∠ABO=30°∠AOB=90°由勾股定理 可求AO、BO的长,从而求出AC、BD的 长度,也就求出了菱形(花坛)的面积。 解题过程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证明由学生回答板书

2反思总结:实际问题要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5 阶梯练习 因材施教

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问题(四个组别的题目)

课堂练习(课件)

1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 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 ,并且每一条平分

2 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和边长相等,则菱形较小的内角是 度

3 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为(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邻角互补

C 对角相等 D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 菱形的对角线长为6和8,菱形的边长 ,面积为 ★★

1 菱形的邻角之比是1:2,周长为4a,则较短的对角线的长为

2 菱形ABCD中,∠B=60°AC=6,则菱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3 菱形的面积为96,一条对角线长为16,此菱形的边长为 4菱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一边平方的( )

A 2倍 B 3倍 C 4倍 D 8倍

★★★

1 城里流行一种衣帽架,,它是用木条(四长四短)构成几个连续的菱形,每一顶点处都有一个挂钩(连在轴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从数学的角度解释它的好处。

2 菱形ABCD的对角线AC=8cm,DB=6cm,DH⊥AB于H,求DH的长 3 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DE⊥AB,AB=a,

求(1)∠ABC的度数, (2)对角线 AC的长 (3)菱形ABCD的面积

★ ★★★

农作物栽植时在株距相等的情况下,一般选用菱形或正方形两种栽植方式(如图),试从土地利用率的角度分析比较,哪种栽植方式好?

活动6 归纳总结 升华能力

由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纠错,使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活动7 反思巩固 全面提高 1复习理解消化本节所学内容; 2教材:P113 5 P114 12 AABDDBCC3预习菱形的判定方法

4探究学校的电动门的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课题

菱形的概念 例1 例2 菱形的性质 教学反思

七 教学评价

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综合考察设计评价试卷。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2学校电动门中的伸缩架为什么要用菱形?

3农作物栽植时在株距相等的情况下,一般选用菱形或正方形两种栽植方式(如图),试比较,两种栽植方式的优劣。

思维入门指导:栽植方式优劣需从两种栽植方式的土地利用率、栽植密度、采光面积三个方面分析比较,并将应用问题转化为几何量计算。

菱形中考题含答案范文第2篇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7年6月1日 起施行。

2.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 调查处理 ,落实生产安全事故 责任追究 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3.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人 以上死亡,或者 100人 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人 以上 30人 以下死亡,或者 50人 以上100人 以下重伤,或者 5000万元 以上 1亿元 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人 以上 10人 以下死亡,或者 10人 以上50人 以下重伤,或者 1000万元 以上 5000万元 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人 以下死亡,或者 10人 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 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 事故报告应当 及时、准确、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 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

6.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 事故性质 ,认定 事故责任 ,总结 事故教训 ,提出 整改措施 ,并对事故责任者 依法 追究责任 。

7.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事故发生地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9. 工会 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10.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11.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 单位和个人 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1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 本单位 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小时 内向 事故发生地 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 事故发生地 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报告。

1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 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 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 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1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2小时 。

15.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16.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 及时补报 。

17.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 应急预案 ,或者 采取 有效措施,组织 抢救 ,防止事故 扩大 ,减少 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

18.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 其 负责人 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19.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 任何单位和 个人 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0.事故发生地 公安机关 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2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 事故报告和举报 。

22.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 人员伤亡 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3.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 事故发生地 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 派人参加 。

24.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 精简、效能 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 有关专家 参与调查。

25.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 直接利害 关系。

26.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 人民政府 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27.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 经过、原因、人员伤亡 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 性质和事故责任 ;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 处理建议 ;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 防范和整改措施 ;

(五)提交 事故调查报告 。

28.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 拒绝 。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 擅离职守 ,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9.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 规定 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30.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 事故调查 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 擅自发布 有关事故的信息。

31.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60 日。

32.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33. 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 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34. 重大 事故、较大 事故、一般 事故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 特别重大 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 行政处罚 ,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 处分 。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 处理 。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

35.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 工会和职工 的监督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6. 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 保密 的除外。

37.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40% 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38.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 60% 至 100% 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39.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 10万元以上20万元 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 20万元以上50万元 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 50万元以上200万元 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 200万元以上500万元 以下的罚款。 40.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30% 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40% 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60% 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80% 的罚款。

41.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

42.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 虚假证明 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3.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 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44.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处分 。

45.项目监理机构应依据国家和铁道部规定的工程监理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监理工作 范围、内容、程序、措施 ,确定安全生产专职或兼职监理人员及其职责。

46.项目监理机构应将 安全生产监理工作内容 编入监理规划并纳人监理实施细则,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 单独编制安全生产 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实施细则应明确 安全生产监理工作 的方法、措施和控制要点,以及对承包单位安全技术措施的 检查方案 。

47.项目监理机构 应审查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的安全生许可证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是否有效,检查全生产规章制度、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督促承包单位检查各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

48.总监理工程师 应组织审查承包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签署审查意见。审括:

1)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

2)基坑支护与降水、围堰、沉井、高陡坡土石方开挖、起重吊装、钢结构安装、爆破工程,隧道开挖,高空、水上、潜水作业等施工方案 ;

3)高墩、大跨、深水和结构复杂桥梁工程的专项施工方家 ; 4)架梁、营业线施工防护方案 ; 5)冬季、雨季等季节性施工方案 ; 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排水、防火措施 。

49.项目监理机构 应审查承包单位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施工机具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安排。

50.项目监理机构 应审核承包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护措施费用使用计划,核查承包单位提交的有关施工机械、安全设备验收记录并备案。

51.项目监理机构 应检查施工现场各种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52.营业线改建及增建二线施工,项目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与运输设备管理部门和行车组织单位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办理线施工安全协议,并监督承包单位按规定设置防护。凡发现涉及营业线行车、人身安全的违章作业,应立即下达工程 暂停令 ,同时向有关各方报告,并在 现场 督促承包单位迅速采取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53.总监理工程师 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包括施工安全监理内容的实施细则或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制定安全施工监理目标及措施,并将安全生产控制要点分解到各专业,形成控制网络。

54.在施工准备阶段,审查承包单位有关安全技术文件,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在技术文件上签署意见。审查 未通过 的,不得批准开工。

55.在施工阶段, 项目监理机构 应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视,对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进行定期检查。

56.巡视、定期检查时,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制止;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应当要求承包单位整改;情况严重,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下达工程 暂停令 ,并同时报告建设单位。承包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项目监理机构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以电话形式报告应当有通话记录,并及时补充书面报告。检查、报告等情况应记载在监理日志、监理月报中。

菱形中考题含答案范文第3篇

一、学习目标:

1. 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3.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了解简单的滑轮组,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重、难点:

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2.认识简单的滑轮组,会计算其机械效率。

三、教学思想:

由于三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上课前小组教研确定复习版块,把教材重新组合,力求高效。一般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复习提纲,通过做复习提纲,把本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记忆,在课堂上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中招题进行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备战中招) 版块一:功

教师先提问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课件列举没有做功的例子:如“搬而未动”是有力没有距离;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牵引力没有做功,因为有距离没有牵引力;吊车吊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拉力没有做功,因为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题中给的距离与拉力垂直,没有关系。然后让学生练习: 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B.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C.吊车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5m,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D. 小明把书从地面上捡起来,小明没有对书做功 ;

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300J B.做功10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 3.小明将放在水平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 J,水平拉力做功 J。

学生在说答案的过程中要求讲方法,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另外做完后对版块一进行总结。 版块二:功率

教师先举例两个学生比赛爬楼,问在这个过程中做功没有?做了功,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启发学生思考:假如他们体重相等,让他们爬上同样的高度,比较时间;也可以比较在同一时间内看谁上的高;假如体重不同,上的高度、用的时间都不同,只能分别计算,比较他们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从而引出功率,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1.一辆车开进了泥潭中,司机取来一个动滑轮欲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下图所示,若司机用750N的拉力在5s内将汽车水平匀速拉动1m,那么司机所做的功是 J,司机做功的功率是 W。 2.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快的机器,它的功率一定大 B.做功多的机器,它的功率一定大

C.做功多并且用的时间长的机器,它的功率一定大 D.物体做功所用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3.中学生小华在一次跳绳的体能测试中,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A.5W B.50W C.500W D.5000W 学生在说答案的过程中要求讲方法,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另外做完后对版块一进行总结。

版块三:滑轮组的效率

1.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2.如右图,用拉力F拉着货物上升了一定高度,则

此滑轮组中做的有用功是 ;

额外功是 ; 总功是 。 3.总功、有用功、额外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行解决,对于“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学生回答的不全面,教师可通过公式进行引导。然后结合中招试题进行练习,看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二)、中考链接(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1.如右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 )

A.拉力F做了150J的功 B. 拉力F做了300J的功 C重力做了600J的功. D. 重力做了1200J的功

2.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3.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将一批建材运到10m高的施工处,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装置中动滑轮重100N,工人每次匀速提升一箱重400N的建材,不计绳重和摩擦。试问:

(1)每次提升建材时的有用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第三题找两、三个学生演板,然后让其它学生指出不足、不妥之处,引起学生注意。

课讲完后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不懂得问题通过小老师讲解进一步掌握。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采用教师简单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讲练结合,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在授课中让学生分析问题,大面积提问学生,努力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面广,精力集中,另外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之处是讲的点儿有点多,但知识面不够广,还有难度不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备课,把复习课上好、上实,努力提高课堂效果。

《功、功率和效率》复习教案

九 年 级 物 理

菱形中考题含答案范文第4篇

姓名

读《西游记》,并尝试着完成以下读书提纲!

1、三国: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就是魏、蜀、吴三国统治着当时的中国。

2、《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曹操、诸葛亮(孔明)、刘备(刘玄德,刘皇叔)、关羽(关公)

3、桃园三结义。指刘备、关羽、张飞在参加朝廷招募剿灭黄巾起义军时结识,于是在张飞家的桃园里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4、火烧赤壁。指孙(权)刘(备)联军对抗曹操时,在赤壁,诸葛亮和周瑜用火攻计谋,打败曹操的军队。

5、草船借箭。指孙刘联军在赤壁对抗曹操时,周瑜为谋害诸葛亮,故意要诸葛亮在十天内监工建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在三天内完工。诸葛亮向周瑜手下大将鲁肃借得二十艘草船,草船上扎满了草人,在第三天凌晨, 利用大雾的掩护,向长江北岸曹军集结地进犯。曹军不知虚实,向草船射了十多万支箭。诸葛亮因此得到完成军令状。

6、孔明借东风。指孙刘联军在赤壁对抗曹操时,诸葛亮和周瑜定下火攻计谋,但当时是冬天,只有北风,而曹军在北岸,必须要东风,即“万事诸备,只欠东风”。此时,诸葛亮已根据天文气象知识知道三天后,将有三天三夜东风的东南风,却故意在周瑜面前卖弄计谋,说能借三天三夜东风,于是设坛向天祷告,借得三天三夜东风。

7、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刘备被曹操打败,被迫逃到河北,寄居在袁绍篱下。其时,关公(关羽)兵败,为保护刘备家属,在曹军大将张辽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关公后来听说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于是就离开曹军,因没有曹操的指令,在过五个关卡时受阻,杀了五个关卡的守将和后来追上的一位将领,总共杀了六位曹军将领。

8、诸葛亮智用空城计。诸葛亮率领蜀军兵出祁山进攻魏国时,因粮草不济,被迫撤军。诸葛亮未来得及撤走时,被魏国的司马懿(yi)大军围困,其时守城将士只剩5000老弱残军。诸葛亮被迫大开城门,在两童子的陪同下,在城楼弹琴。司马懿见到后,怕被诸葛亮是设计埋伏,不敢进攻,撤退了。

9、诸葛亮挥泪斩马谡(su)是因为失街亭一事。诸葛亮率领蜀军兵出祁山进攻魏国时,得知司马懿复出引军来迎战,于是派参军(当时的官衔)马谡带兵守街亭。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参谋王平的建议,将大部分守军放在山上,后被司马懿大军围困,士兵因缺水军心涣散,兵败,导致街亭失守。

10、《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

1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

12、《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3、《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1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作者是罗贯中。

15、《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6、《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7、“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8、《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9、《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孙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诸葛亮。

20、《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因为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21、《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关羽 、张飞。

22、“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外貌描写写的是关羽。

2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连线): 忠千里走单骑

义华容道义释曹操

勇过五关斩六将

谋水淹七军

傲败走麦城

2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2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词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2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33、“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关羽,所报答的“主”指刘备,“义释”的是曹操。

34、下面这首诗选自《三国演义》,它所称赞的人物是关羽

菱形中考题含答案范文第5篇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个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的碎裂声。

1.给带点的字注音。(5分)

(1)粗糙() (2)轮廓()

2.我在散步中为什么站住了要看孩子用弹弓打瓶子?(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

3.从文章中找出盲孩子投石击瓶十分投入,十分专注的句子。用~~~线画出。(5分)

4.文章中的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分)

5.文章的最后一段不要行不行,为什么?(15分)

6.文章的题目《看不见的爱》的深刻含义是什么?(15分)

答案:

1.给带点的字注音。

(1)粗糙(cāo) (2)轮廓(kuò)

2.从来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

3.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4.含义是事情只要去做,就能做好,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5.不行。保留它,使文章有了完整的结局,同时它又证明了孩子坚持去做了,最终获得了成功。

菱形中考题含答案范文

菱形中考题含答案范文第1篇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和性质。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菱形的概念采用了直观操作的探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