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整治范文
抗生素整治范文第1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工作督导检查的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方案 根据2011年10月22日焦作市卫生局专家组对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以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检查,以及现场检查时专家组的口头反馈要求和整改通知书中要求我院对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意见和建议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后勤方面由姚院长负责实施
1、改造各业务科室水龙头为脚踏式或感应式水龙头。
2、各病区治疗室的储物柜不符合要求,要配置无菌柜。
3、各办公室内(包括行政办公室)不能放置洗手盆架。
4、取掉各治疗室、换药室吊扇。
5、购置合格的医疗废弃物袋。
6、存放间房前的医疗垃圾标志要改成医疗废物,室内要设洗手设施。
7、供应室配置低温消毒设施。要换柜子桌子。改善无菌物品存放间通风。刷新供应室暖气片。旧立式消毒锅归放仓库。修缮房顶、墙壁发霉处。改善扩大包装区检查台,改善辅料间光线照明。
8、修缮手术室洗手池处墙壁。
9、改造医疗废物暂存处标识,增加防护用品,增添手卫生设施、运输车辆及清洗设施;增加病区内医疗废物储存点收集示意图和标识。
二、护理方面由刘妍负责
1. 科室洗手设施不全,要用洗手液,不能用肥皂,要流水洗手。要设置一次性的擦手纸。
2. 病区各办公室内、柜子、桌子、抽斗内不能放杂物和私人物品。
3. 各病区的拖布要挂起晾干;医生办公柜不整齐;墙壁不符合要求;体温计甩降器不能放在污染区。
4. 各个病区要设处置间。
5、依据省“优质护理服务十大指标标准,完善相关对应文书资料。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达到持续改进,全面落实全面,全程,连续专业的护理服务。
三、医务方面由李海泉负责
1、门诊妇科尽快按正规要求设置到位。
2、整改医嘱、处方上的药品名称书写,统一采用中文通用名,无中文名称者用英文国际非专利名(INN);同一药品名称不得中英文混写。禁止使用化学符号作为药品名称。
3、每个无自主能力病人的病人必须签订委托书。
4、每个病人必须签订医患沟通书。
5、基本药物管理整治方案、制度、药占比例必须以红头文件下发。
6、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以本院现有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
7、完善临床药师查房资料,培训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进行指导。
8、培训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
9、拟定开展5项新业务、新技术课题。
10、组织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11、落实进入和非进入路径费用比较,扩大纳入路径病种达20种。
12、与张景霞院长配合落实择期手术平均住院日减少3天。
13、加强微生物送检。
14、增添病历中医患沟通,患者委托书。
15、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标。规范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控制一类切口预防用药。
16、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
17、加强完善各项诊疗服务指标。
四、药剂方面由宋萍丽负责
1、学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DDD值计算方法。定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统计、总结、分析、上报。
2、医疗废物存放间配专用车。
3、超声机、蒸馏水机太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配置烘干机、包装间放大镜。
五、人教方面由常德山负责
1、了解参加全省医疗责任保险情况汇报后按院长指示执行。提出第三方调解处理机制建议。加强医疗不良实践分析讲评。
2、完善人员配置指标。
3、根据医院需要招聘配置相应临床医疗、护理、临床药师等人员。
4、签订对科室的党风廉政责任目标书,做到年中有督导,年终有考核。
5、加强《廉政准则》的学习。
6、完善满意度调查表的相关资料。
六、财务方面由谢玉玲负责
1、按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应的各岗位责任制度。
2、按照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并分析相关指标增减因素。
3、完善并落实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4、积极配合院长制定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药品收入挂钩。
七、重大问题:
一、供应室改造、手术室改造问题,院委会研究后一致认为上报民政局帮助解决
二、血液净化室检查验收,有待升为二级医疗机构后申请省验收。
抗生素整治范文第2篇
细菌性传染疾病卷土重来
疫苗、抗生素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例如,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结核病病例800万,死亡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抵御细菌袭击的抗生素。
耐药性使某些细菌“刀枪不入”
事实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仅仅60年间,很多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对上述现象大为震惊,他们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抗生素滥用已席卷全球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46477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3次抗生素处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在美国,医生每天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有50%是不必要的。美国在1982年~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法国每年大约有900万~1000万人次罹患咽炎,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只有约22.2%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医生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等多为病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位居我国医院用药榜首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严重的国家之一,WHO在国际范围内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应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在全球范围内,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额约占药品销售额的15%左右,位居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二位)。
这种抗生素滥用造成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除了上面提到的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外,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60%~70%。 据近5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一直居所有药物的首位。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生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生素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
WHO呼吁:遏制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整治范文第3篇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各级医师整体素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病员服务,现制定重症医学科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 培训达标时间:2015年6月-2015年12月
三基培训
一、培训方法:
(一)自学
要求各级各类人员自学《诊断学》、《实用内科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内科学教材》、《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及《心脏病学实践》等规范化诊疗书籍。
(二)科内集中学习 每半月组织1次专题讲座。 授课人: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高级职称医师。 内容:
1、重症医学科临床基础及新进展。
2、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呼吸机常规操作、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除颤仪操作、血气分析操作、气管插管操作、心电图操作
3、护理相关操作
4、读书报告:由低年资医师及三期医师完成,医师经过专题学习及自学后写出读书报告。
(三) 学术交流 按医院规定及根据科室工作情况,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每年参加1-2次省内及国内学术会,不断了解医
学新技术、新动态,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和目标 主治医师
严格规范操作,掌握科室诊疗流程,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能阅读正常及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掌握除颤仪及呼吸机的使用,掌握重症医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指导住院医师抢救危重病人并把关,担任住院医师查房工作,对疑难危重症请上级医师会诊解决,参加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
要求掌握以下疾病的诊断治疗: 心力衰竭 恶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急症 心肌梗塞 呼吸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脑出血 脑梗塞
三严管理
一、内容
1、严格遵守劳动组织纪律,不得迟到、早退和旷工。
2、严格执行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3、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
4、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
5、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二、管理目标
1、符合《乐至县人民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细则》的管理要求。
2、符合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要求。
3、符合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4、符合乐至县人民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临床教学计划
1、6月15号至6月底分2次由呼吸治疗师王瑶进行呼吸机操作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包括转运呼吸机)正常开关机、有创与无创的正常操作、管路链接、报警参数正确解读、呼吸机参数基础调节、常见呼吸机参数的解读等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6月15日下午,以及6月16日下午。
2、7月1日-7月15日由科主任以及麻醉科熊新主任分别进行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的培训,培训内容:深静脉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相关置管以及气管插管的PPT教学、实践操作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7月1日下午深静脉置管教学(PPT)、7月10日麻醉科熊新主任气管插管的教学(包括实践操作-模具).
3、7月16日-7月底由心内科魏耀华主治医师进行除颤仪、心电图机的相关教学:具体培训内容:正常使用、正常参数解读、常见心电图波形参数解读、除颤仪正确使用方法等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7月17日下午。
4、8月1日-8月15日由刘昶主治医师进行血气分析教学,具体培训内容:如何进行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的正常参数解读、常见血气变化以及临床原因分析和治疗等,具体时间为8月3号下午。
5、8月16日-10月15日由科护士长进行护理相关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各级临床护士职责及卫生部要求的各项核心制度,临床护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注射法、抽血法、密闭式输液、吸氧术、吸痰术、口腔护理、灌肠法、卧位更换、鼻饲法、压疮护理、酒精擦浴、导尿术、无菌技术、徒手心肺复苏、监护仪使用、电除颤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微量泵使用,手卫生洗手、备皮及伤口换药、冷热敷、血糖仪监测使用等。
熟练处理基础护理操作并发症和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如注射法、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氧气、雾化吸入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吸痰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冷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静脉输液、输血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口腔护理、管喂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导尿、灌肠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胸外心脏按压与电除颤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参加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具体时间由科护士长安排。(护理学习及考核每月已安排相关内容)
6、10月16日-10月底由呼吸内科李波主任进行呼吸衰竭疾病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7、11月1日-11月15日由神经内科陈杰主治医师进行脑出血、脑梗塞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8、11月16日-11月底心内科魏耀华主治医师进行心力衰竭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12月进行年终考核。
三、管理措施
1、月考核-每月底进行当月相关教学考核,考试不合格者可进行一次补考,但需扣当月活工资50元,补考不及格者扣罚当月活工资的5%.
2、年终考核-年终进行一次考核,无补考机会,不及格者扣罚当月活工资的5%.
3、奖励:申请医院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奖励,医疗及护理第一名科室给予500元奖励。
对违反三严管理的,按照《乐至县人民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细则》予以处理。
抗生素整治范文第4篇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中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此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力的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 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试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危重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欧盟军顶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生出生长促进剂。
据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的《Chest》杂志消息,一项由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和蒙特利尔的McGill大学共同进行的研究揭示,在一岁内的婴儿应用抗生素可能明显的增加其在7岁前罹患哮喘的风险。
该研究的结论是,在1岁内曾接受抗生素治疗非呼吸道感染的小孩在其7岁时罹患哮喘的风险是在1岁内未曾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小孩的2倍。接受治疗的次数越多,其罹患哮喘的风险越大。 细菌抗药性
细菌对抗生素(包括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主要有5种机制
1.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
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使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分解;细菌产生的钝化酶(磷酸转移酶、核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2.使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发生改变:
由于细菌自身发生突变或细菌产生某种酶的修饰使抗生素的作用靶点(如核酸或核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对青霉素的蛋白结合部位进行修饰,使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所致。
3.细胞特性的改变:
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它特性的改变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
4.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胞:
细菌产生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至胞外。
5.改变代谢途径:
如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苯酸(PABA),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次接触磺胺药后,其自身的PABA 产量增加,可达原敏感菌产量的20~100 倍,后者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使磺胺药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 人体危害
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症状有二: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的与细菌相同的70S核蛋白体有关。为了防止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应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氯霉素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但都比较轻微。新生儿与早产儿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制,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因此,早产儿及出生两周以下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从1910年埃尔利希发明阿斯凡纳明算起,到2005年,抗生素家族成员已经增加到133个,它们都为人类征服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少。
第一是药品本身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进入人体之后,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高。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身体的每一个系统。例如,
四环素牙: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损害,儿童长期使用还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等等。
药物性肾损害:青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已磺胺类可能引起元尿或少尿;头孢菌素、两性霉素可能引起肾小管或肾乳头坏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可能引起肾毒性反应,如蛋白尿、血尿。对中老年人及原有肾功能减退的人,更要小心用药。
导致聋哑儿童: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可能损害儿童听力发育,有报道称,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
第二是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有那么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结核杆菌对抗生素很敏感,结核病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多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这不但引起人体死亡率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
第三是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在我们人体的开放部位,比如皮肤上、肠道中、鼻咽部等,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制约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人体对这种状态是适应的,不会发生疾病,但当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其中的某类细菌被杀死,而另外的细菌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繁殖,生长,引起人体的感染,这种感染也叫二重感染。 抗生素滥用的严重危害性
目前,我国社会零售药店销售药品时,除对毒、麻、精、放和戒毒药品实行特殊限制外,其他药品基本上处于自由销售状态。这种状况必将带来消费群体的药品滥用,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同时由于消费者用药不当导致产生机体耐受性或耐药性,使用药剂量越来越大,造成药品资源浪费,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了近几年26家医院71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表明:抗感染类(以抗生素为主)的药品不良反应构成比例最高,占发病总数41.28%。这些统计报告是医院用药中发现的不良反应,而且是在医药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的。可以设想,在没有医药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消费者自行使用这些药品后果的严重性。在刚刚过去的1年里,对药品过度过久的服用导致去年我国19.2万人死亡。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从此,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耐药菌株迅猛发展,已成为与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相并列的、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三大病原微生物之一。人们担心,由于机体对抗生素的耐用,人类是否将回到没有青霉素的年代? 1 耐药菌渐渐“刀枪不入”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而到了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高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人数达50多万人。 人类与致病菌的较量从未停止。从细菌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许多专家忧心忡忡地说:“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们不能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人类将重新回到上个世纪没有青霉素的年代。在美国,抗生素是严格控制的处方药,医生乱开处方会受到处罚,患者必须持处方才能购买到抗生素。而在我国,人们到药店很随便就可以买到抗生素药品,滥用抗生素十分普遍。
2 滥用抗生素 究竟谁之过
尽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菌,但至少可以延缓耐药菌的发展速度。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住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一是医生的原因。每个医生对抗生素都有处方权,并 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适应证掌握不严,在临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仅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很不规范。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需要的高档抗生素,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 二是患者的原因。我国许多人缺乏医学知识,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知之甚少,门诊时经常有患者点名要抗生素,而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这也是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三是社会原因。在国外,抗生素药品是不允许作广告的。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大众媒体大量刊播抗生素广告,夸大其治疗作用,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对滥用抗生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处方药广告审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封杀铺天盖地的抗生素广告,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四是食品的原因。个别地方在鸡、鸭等饲料中掺杂抗生素,有的养鱼户为了减少鱼病发生,建鱼塘时在塘底撒上层喹诺酮类抗生素。一方面动物、禽类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会转移到人体;另一方面,动物、禽类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类。
3 接触抗生素多矣
几乎所有的人接触过抗生素,但真正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的人却不多。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误区之一: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某患者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在剂量的抗生素,引起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认为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专家认为,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感染,起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诱导细菌的耐药性产生。误区之二:抗生素可以外用。不少外科医生经常把抗生素配成液体冲洗伤口,有的在术后向伤口内撒抗生素粉剂这都是很不正确的。教科书对使用抗生素规定得非常明确,所有生物合成类抗生素、沙星类抗生素以及用于治疗重症感染的抗生素,是不可以外用的。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品,国外对利福平的使用控制非常严格,严禁外用。而我国不少医生用利福平给患者点眼。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我国结核菌耐药率高达46%,不能说与利福平的滥用毫无关系。
误区之三: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专家认为,抗感染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不少病人急于求成,使用1天后感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医生用其它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它抗生素,逐渐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1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2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误区之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不少人喜欢跟着广告用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常看到的患者到医院后点名要广告上的药。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却对这些病没有什么疗效。误区之五:抗生素是消炎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4 跳出怪圈莫纠缠换个思路抗感染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感染的预防放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上。因为绝大多数的院内感染是内源性的,与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在我国,中医讲究“祛邪扶正”,二者不可偏废。抗生素主要起的是祛邪的作用,但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还应该有其它的措施 来扶正,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长期以来,我们陷入了“感染-用抗生素-培养出耐药菌株-造成新的感染-再用抗生素”恶性循环的怪圈。20世纪90年代初,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熊德鑫教授提出了“用微生态疗法防治疾病”的观点。同抗生素的不同点在于,抗生素是通过抑制和杀灭致病微生物达到治病的作用。而微生态疗法则是通过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调整和改善人体微生态系的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和抵抗力而获得防治疾病的效果。有人曾预言,20世纪是抗生素的辉煌时期,21世纪将成为微生态治疗的黄金时代。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观念将由“健康由国家负责”向“个人健康自我负责”转变,消费者应将注意力和消费转向对自我保健的投入。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核心出发,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应建立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的发展与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的发展史也就是细菌对其耐药性的发展史。伴随抗菌药物强大的抗感染疗效的同时,细菌等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渐显露出来。
偶然发现开创了抗生素历史1929年,美国弗来明(Fleming)博士报告发现了青霉素。而这一发现纯属偶然:弗来明博士在他欲抛弃的偶有青霉菌生长的葡萄球菌培养皿上发现,在青霉菌的周围,已生长的葡萄球菌出现溶解现象。他将该青霉菌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稀释液仍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该稀释液还能抑制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生长。弗来明博士将其中的有效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他在报告中指出,该培养液中的青霉素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生长,可用来鉴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不过,弗来明博士当时没有做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抗感染实验,也没有想到用青霉素来作为治疗药物用于临床。
1932年,Raistrick博士报告青霉素提取方法;1941年,Florey、Chain、Heatley等博士先后发现青霉素粗制品有抗感染效果。随后,青霉素被应用到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1942年,Waksman在美国细菌学会提出“抗生素”一词,至此,抗菌药物时代来临。
由自然性转向化学合成1945年至1947年以后,青霉素开始在临床普遍使用。
从1942年开始美国的制药公司开始了抗生素的筛选工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青霉素提取技术的进步,青霉素由黄色物质变为白色物质,培养液中青霉素产量由每毫升500单位提高到每毫升50000单位以上,在临床逐步大量使用。
在青霉素临床应用的同时,科研人员先后于1944年发现链霉素,1947年发现氯霉素,1948年发现金霉素,1949年发现土霉素,1951年发现红霉素。这些新型抗菌药物都来自于细菌和真菌。后来,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在弄清自然来源的抗生素的结构后,人们开始生产半合成抗生素,许多半合成抗生素加入到了抗感染队伍中。
虽然1945年Brotzu就发现了头胞菌素,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人们才确定了头胞菌素C的化学结构,并开始进行对耐药菌有效的半合成抗菌药物研究。最先用于临床的头胞菌素是头胞噻酚。自1972年开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大型制药公司先后推出头胞孟多、头胞呋新、头胞替胺、头胞噻肟、头胞唑肟、头胞哌酮、磺苄头胞菌素、头胞西尼、头胞美唑以及口服头胞菌素等。1976年硫霉素被发现,同时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问世。
除抗生素外,磺胺药也在20世纪初被开发利用。第一个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Protosil)”是由Klarer和Mietzsch于1932年首先合成,是由多马克医师所实验的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治疗作用的系列偶氮染料之一。当时产褥热的死亡率很高,磺胺药问世后,产褥热的病死率急剧下降,并随着更有效的磺胺药的出现其病死率进一步降低。
从磺胺药的问世到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断发展,及其他抗菌药物陆续投入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在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耐药问题接踵而至1940年,青霉素刚开始投入临床时的药敏实验显示,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均对其敏感。1942年,Ramel-kamp和Maxon报道出现对青霉素耐药的金葡菌,其实际出现时间应为1941年。1944年,Kirby从7株耐青霉素金葡菌中提取出青霉素酶。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金葡菌的耐药性迅速增加,当时主要通过质粒介导的诱导性A类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为解决这一问题,1961年甲氧西林问世并投入临床使用,不久之后报告出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后来研发的万古霉素对MR鄄SA一直相当敏感,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又有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金葡菌的报告,2002年以来美国已先后报道3株对万古霉素完全耐药的金葡菌。
20世纪50年代中期,革兰氏阴性菌和葡萄球菌出现耐药性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957年发现并开始研究卡那霉素对耐药菌的效果,并于1958年将其应用于临床。1959年Rolinson博士发酵生产6APA成功,于是开始研究开发抗青霉素酶(β内酰胺酶)和对耐药菌有效的半合成青霉素。
为满足临床需要,广谱青霉素及头胞菌素的开发与应用发展迅速,但细菌的耐药性也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抗菌药物时代以前的质粒不带耐药基因,而当前的质粒携带耐药基因,传播耐药性。1963年,科研人员在雅典从一株大肠杆菌中首次分离出TEM-1型β-内酰胺酶,随后发现携带TEM-1基因的转座子在全球内各菌株中广泛传播;1973年发现染色体介导的C型酶(AmpC),1983年发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这两种酶能水解三代头孢菌素。少数细菌可产生金属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极强的破坏力。现在,革兰氏阴性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同样,对其他抗菌药物,细菌也不断表现出新的耐药性。目前除已出现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金葡菌外,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是肠杆菌、结核杆菌迅速增加。同时由于一些抗菌药物被作为动物促生产剂在动物饲料中作为添加剂,使细菌耐药性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美国用尚未上市的新抗菌药“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对临床分离细菌做药敏实验,发现部分细菌已对其产生耐药性,其原因可能与饲料添加剂中含类似成分有关;再如临床应用时间并不长的喹诺酮类药物,在国内由于广泛使用,目前细菌对其耐药性已十分严重。
抗菌药物压力与耐药性
与抗菌药物的接触(抗菌药物压力)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源动力。1985年,著名学者McGowan指出了与医院内细菌耐药性的出现相关的7个方面:(1)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耐药性比引起社会感染的微生物的耐药性更多见;(2)医院中耐药菌株感染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比敏感株感染或定植者使用的抗菌药物多;(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会引起细菌耐药情况的变化,如投入或停用某种抗菌药物常与其耐药性的消长有关;(4)抗菌药物使用愈多的区域耐药菌分布愈多;(5)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耐药菌定植的可能性越大;(6)抗菌药物剂量越大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的机会更多;(7)抗菌药物对自身菌群有影响并有利于耐药菌生长。
1998年,StuartBLevy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题为《多重耐药一个时代的标志》的文章,认为(1)抗菌药物只要使用了足够时间,就会出现细菌耐药性,如使用青霉素25年后出现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氟喹诺酮使用10年后出现了肠杆菌耐药;(2)耐药性是不断进化的,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耐药也从低度耐药向中度、高度耐药转化;(3)对一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微生物可能对其他抗菌药物也耐药;(4)细菌耐药性的消亡很慢;(5)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容易携带耐药菌。
抗生素整治范文第5篇
1、 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Dreamtimes M2梦幻三部曲
作为目前油性肌肤MM用的最多的基础护肤套装,公认经典的M2梦幻三部曲除了具有绝佳的控油保湿力之外,关键是可以从根本改善肌肤水油平衡问题,恢复肌肤最佳状态,并且具有无可挑剔的美白,柔滑紧致效果,即便是大S,也称赞其为“油皮救星” (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2、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迪奥水动力莹润系列
法国迪奥,是一位无懈可击的时尚缔造者,一个万众瞩目的香氛品牌,一个高贵、典雅女性的象征,其产品一直都各位爱美时尚人士的最爱。迪奥这款迪奥水动力莹润系列套装是超经典的革命性的补水系列产品,能迅速摆脱缺水烦恼,给你带来无以伦比的超爽水润感受的同时,还让你体验了一场身与心的清新水漾之旅,肌肤从此如水中莲花般莹润绽放,是补水的极品套装。(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2、 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DHC橄榄滋养套装
DHC作为通信化妆品第一品牌,在洁面,卸妆,保湿品占据通信销售市场领先地位,橄榄滋养套装,以橄榄精华油为代表,由含有天然植物成分的持续畅销品组合而成的套装,包含了塑造水嫩柔滑的肌肤所必需的4件基础护肤单品,是非常完美的一款套装。(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3、 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碧欧泉新活泉爽肤组合
碧欧泉作为欧洲时尚品牌一直倡导的是“简单的奢华”这一生活理念,是现在都市女性的最爱产品,这套碧欧泉新活泉爽肤组合也是名媛贵族超级喜欢的明星产品,它拥有“补水-储水-锁水”三重功效,可带来高效能持久保湿,是女性梦寐以求的产品。(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5、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巴黎欧莱雅UV套装
大名鼎鼎的巴黎欧莱雅这款UV套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欧莱雅多重防护隔离露+欧莱雅雪颜美白舒缓晚霜,这款黄金搭档,完美保护肌肤免受内外侵害,抵御色斑、暗沉和光老化,是无与伦比的一款套装。(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6、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雅诗兰黛红石榴套装
护肤贵族品牌雅诗兰黛,一直是名媛们的第一选择,这款雅诗兰黛红石榴套装是由鲜活营养洁面乳+石榴水+鲜活营养晚霜的完美组合更是女性的娇宠。神奇红石榴,自古就是公认的排毒圣果,并且能有效中和自由基,排除浊质,可以说这个套装是雅诗兰黛家的当家花旦,在众多产品中独树一帜。(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7、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清芝Kingea清芝黑头净套装(三件装)
在世界的知名品牌中,去黑最彻底最神速的,就是清芝家这款黑头净套装了,由黑头导出精华液+黑头紧附吸出膜+收细毛孔精华液三款强力去黑头的单品组成,是去黑头最经典的套装,也是夏季女性最钟爱的产品。(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8、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倩碧CLINIQUE经典三步骤小套装
美国倩碧,以护肤经典三部曲而家喻户晓,这款经典三步骤小套装就全球女性最喜爱的套装之一,倩碧独创的清洁,清理皮层和滋润三步骤,由皮肤科医师研发,通过了解您的肌肤类型选择正确的三步骤产品,从而创造完美肌肤。(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9、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芙丽芳丝freeplus控油调护迷你试用套装
大名鼎鼎的芙丽芳丝是日本Kanebo佳丽宝化妆品旗下的药妆品牌,也是亚洲女性最爱品牌之一,这款控油调护迷你试用套装上市不久就热卖火爆,三款单品强悍的控油配方的结合,使这款明星套装的控油功效无与伦比。(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0、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雅姿Artistry美白套装(清盈配方)
在美白的护肤品中,非常经典的就是雅姿家的这款美白套装了,美白洁面乳+美白紧肤水(清盈配方)+美白乳液(清盈配方)的完美组合是打造水润、美肌的最受欢迎的产品。(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1、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婵真CHARMZONE美白两件套装
韩国婵真,一直以领先一步的品质,先后得到了广大顾客们的品质上的认可,这款婵真美白两件套装不仅能有效的防止皮肤变的黑暗,还可以清除皮肤老化的角质,令晦暗无光的皮肤光彩照人,在美白方面真是无可挑剔。(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2、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Mamonde梦妆 花蕊小套装
韩国顶级大牌梦妆搭配的这款花蕊小套装,花蕊平衡水具有去角质,补水的无敌功效,而乳液又拥有无可挑剔的美白,抗氧化的功效,效果很子睿,口碑也极好!(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3、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相宜本草红石榴鲜活亮白护肤品套装
中国知名品牌相宜本草这款红石榴鲜活亮白套装,洗面奶不仅泡沫绵密,清洗干净,精华水还有出奇好的补水锁水能力,乳液还具有美白的功效,真是极为全效的一款完美套装了,在消费者中广受欢迎!(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4、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泊莱雅海洋水动力套装
顶级大牌泊莱雅家的这款5件套,集洁面、水、精华、乳液、面霜于一体,在温和清洁肌肤的基础上,做好了完善的肌肤补水锁水的精致护理,是绽放最理想的好肌肤的首选产品。(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5、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水木萃白美白补水护肤四件套
美白护肤品的传奇之作,水木萃白家的这款美白补水护肤套装理所当然成为粉丝狂捧的产品,其内含的牛油果的提取物无论是在清洁方面,还是补水保湿美白上,都做到了天衣无缝,是同类产品望尘莫及的经典产品。(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6、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兰诺儿红石榴胡化妆品套装
兰诺儿一直被消费者奉为优质护肤品,天然护肤品,这款广受大众喜爱的兰诺儿红石榴胡化妆品套装,红石榴水优异的补水功效,玻尿酸原液的重建与修护功能,在加上CC霜的遮瑕美白效果,很是诱惑,是公认的经典之作。(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7、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百雀羚水嫩倍现保湿5件套
一度在网上销量狂飙到首位的百雀羚家的这款水嫩倍现保湿5件套,由红景天、益母草、忍冬花等草本植物联合打造,其内含的草本精华醇厚易吸收,还能补水保湿,滋肌润颜,平衡调节肌肤的内在水循环,是生津润养的难得的好产品。(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
18、混合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舒友阁玻尿酸补水8件套
人见人爱的舒友阁家的玻尿酸8件套,是忠实粉丝人手一套,极力推荐的产品。新一代生物酵素玻尿酸,分子量均匀、亲肤极易吸收,可24小时保湿,将保湿做到滴水不漏,绝对一举搞定秋冬肌肤因缺水引起的干燥紧绷、干纹细纹、暗哑色素、粗糙起皮等问题。(混
抗生素整治范文第6篇
1 抗生素内涵机理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水质特征论述
抗生素作为一类药物, 在我国应用范围极为广阔, 核心技术便在于生物制药, 实质上就是利用微生物基础性生命活动规则, 进行粮食等有机物发酵、过滤的工业形式。在生化处理模式之下, 相关动植物生命机理和微生物顺势演变为某类化合物, 能够在低浓度液态环境中进行肿瘤细胞消除, 可以认定抵御感染性疾病, 维持人员身体健康的良药。
至于抗生素的生产, 核心要领在于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生物合成改造, 形成饱含强效抗菌功效的药物。关于其实施工艺类型可细分为菌种植被储存、发酵液体过滤处理、干燥设备控制等。当然, 生产期间定会排放大量的废水, 实际来源主要如下所示:
1.1 发酵废水
一旦说抗生素制药中的发酵工序产生任何突兀反应时, 就会瞬间滋生出大量的染菌, 为了维持该类工序价值, 技术人员有必要尽快将发酵液排放到废水池之中, 随后废水内部有机物COD. BOD5数值表现出极限波动状态, 严重情况下会攀升至3*104mg/L左右。
1.2 酸碱和有机溶剂废水
该类问题集中分布在发酵产品精细化提取环节之中, 通常情况下技术人员会利用部分创新型提取技术和特殊类型的化学药品, 加以综合化调试, 无疑会令废水浓度再次加大。
1.3 设备地板等结构积累的洗涤废水
结合实际调查结果认证, 洗涤水内部成分几乎和发酵废水大同小异, 单纯以当中的BOD5含量为例, 便已经达到800~1400mg/L。
1.4 冷却水
该类废水内部包含大量发酵残余下的营养物, 如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以及酸碱性等化工原料, 对于水资源的污染效应将不容小觑。
透过抗生素实际生产工序流程和沿用原料现象观察论证, 当中产生的废水成分过于复杂, 包括有机物、溶解和胶体性固体浓度偏高、p H数值波动幅度过大、颜色气味过浓、存在抑菌性抗生素和难以快速讲解物质, 以及生物毒性显著等问题。
2 我国在开展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事务过程中应用的各类工艺细节解析
2.1 物化处理方式
具体包括沉淀、絮凝、过滤等工艺流程, 因为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其机理成分着实深入复杂, 加上有机物含量过高和残留抗生素交叉作用, 在配合生化处理技术调试过程中, 当中各类微生物承受抗生素强烈抑制作用, 使得废水处理形式更加繁琐, 不同阶段消耗的经济成本难以清晰计数, 最终效果也都是模棱两可。面对此类状况, 有关技术人员决定配合自制的聚合氯化硫酸铝等加以调试, 当中一/二次混凝对于COD消除能效都攀升至81%以上, 相对地, p H数值、COD、SS等也都达到国家的排放规范要求。另外, 结合含Ca2+复合絮凝剂针对抗生素制药废水加以混凝调试, COD祛除效率也能够稳定在75%~76%范畴内, 且SS祛除效率同步维系在88~89%, 至此废水内部遗留的抗生素抑菌效用便会被大力地削减。事实证明, 经过上述工艺加工控制的水质已经满足预设排放诉求, 甚至和普通有机废水没有差别, 对于相似废水的常规生理工艺可持续发展前景绽放, 提供更为丰富完善的指导性线索。
2.2 好氧生物处理模式
部分技术人员利用低氧-好氧处理技术, 进行其所属制药厂废水处置, 后期各项指标均已顺利贯彻, 其中进水COD大约为19000mg/L, 整体消除效率维持在93%左右, SS祛除效率也达到97%。能够发挥此类效用的生物处理技术, 还包括小诺霉素发酵废水中的活性污泥调试技术, 尤其是在进水COD浓度维持在2000mg/L以下时, COD消除效率徘徊在86~89%之间。归结来讲,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布置拓展过后, 会令制药残液废水出水满足国家预设指标;而生物膜则普遍适用于四环素工业废水之中, 特别是在内部微生物被成功驯化过后, 关于废水COD处理效率, 仅仅在两天之内提升至76%, 一旦说COD浓度严重超标时, 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凭借粉煤灰在后期予以过滤吸附, 能够切实保证COD消除实效达到89%。
2.3 厌氧生物处理手段
现如今我国生物制药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 应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UASB和UASB+AF复合化厌氧反应器处理手段, 特别是在利用UASB+AF进行维C废水调试期间, 如若说当时进水COD稳定在8000~13000mg/L, COD实际祛除效率就会超过80%, 并且时刻保留快速启动和较强耐冲击负荷的效用。相比之下, 常温UASB反应器, 对于VC、SD、葡萄糖等废水适用性较强, 当中COD实际消除效率同样会达到80%以上, 并且能够形成颗粒状污泥, 对于系统可持续稳定运行结果, 会产生决定性效用。
摘要:如今我国抗生素制药技术日渐发达, 在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产生较多的废水, 当中包含的硫酸盐浓度过高, 不单单难以降解且色味过浓。面对此类状况, 笔者决定联合物化和生化技术加以混凝处理, 确保COD和硫酸盐浓度适度降低基础上, 规避对后续生物处理环节中的微生物毒害隐患。另外, 配合活性炭进行后期废水适当吸附, 尽量令水COD满足国家生物制药业废水预排要求。相信长此以往, 必定能够为我国抗生素制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不竭的支撑引导动力。
抗生素整治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