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对于众多的教育者来说,有效教学既通俗又复杂,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者普遍研究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且教师的课堂效率较低,同时对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而对于高中化学而言,教师如果想要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此才能实现“共赢”的效果。针对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做相应的讲解。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培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来源于兴趣。教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才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由此提升。有效课堂中所谓的“有效”,指的是在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从而积极投入学习中。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有效课堂的创设,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让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充分结合、转换,进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一)教师要有效管理课堂教学时间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争取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如此才能构建真正的有效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做到有效管理课堂时间,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当只局限于讲解知识点,还要将学生的思考、师生间的互动与之相结合,这样才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目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起来较为容易,但从事实上来看,切实达到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并且实现这一目标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长期探究实践的事。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都会针对课堂时间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但实际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的意识,因此也很难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灵活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从而实现高中化学有效课堂。

(二)教师要有效管理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生来讲,化学学科并不陌生,且化学学科也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要促使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管理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一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化学学习的重难点。二是指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知识体系,将零碎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升。三是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呈现化学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切实接受并理解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进而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重难点内容巧妙设置一些悬念,让平淡的知识点展现出新奇有趣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探究,一旦成功,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快乐。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关于铁的相关知识点时,将铁出现生锈现象的原因展现出来,可以先让学生联想自身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铁生锈的现象,然后思考造成此現象的各方面情况。一般来说,铁制品如果涂了各种油漆基本就不会生锈,但若裸露在空气中,就极容易生锈,并且铁制品在干燥的情况下也不会生锈。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其原因,同时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与铁相关的一些实验,当实验结果出来时,学生就能验证自己推论的正确性。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其探究事物的能力,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中化学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并且这两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课堂,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反思、总结并研究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从而体会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够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红.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265-266.

[2]张春华.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8):65-66.

编辑 张佳琪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范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不仅能使学生知其然,更使其知其所以然。范例教学所强调的基本性与范例性的典型知识讲解,以启发为主,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范例教学的作用,希望有助于化学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范例教学;化学教学;作用

一、范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对于范例的解释有很多种,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拉丁文——“exemplum”一词,那什么是范例呢?在《尔雅》中:“范,法也。范,常也。”推其意义可以理解为规范一意。而在更早的时候,“范”的字意常常指代“模子、模型”,由此不断延伸出“法式、榜样”等意义。因此“范例”一词大可以解释为:“可以作为典型的事例”“可以当作模范的事例”或者“可以效仿的事例、典范的例子”。简言之“范例”具有“样本、对照、示例”等意义。

在这里,我们根据“范例”一词,推演范例教学,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典型知识进行学习,并将之迁移的过程,由一个推导出一堆。也就是说,在教师对基础性、本质性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能够根据此来对其他相似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通过对范例的理解和学习,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学科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范例教学历史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联邦德国。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两位著名的教育家是其首要的倡导者。而在40年前,斯特拉斯堡的戈特教授曾就这种教学方法写过一本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他用5至10种动物例子阐明了动物学领域的全部本质现象、基本概念和规律。范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而不是进行复述式学习。

二、范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事例探究及其作用

范例教学方法在多数学校化学课堂得到尝试,在这里笔者将举出一些例子,对范例教学的使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首先,对规律性质的归纳总结是对范例教学法的一大要求。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有着极强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归纳成为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某些化学物质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使得我们只有掌握其中的一部分就能学习了解与之类似的化学物质。这与我们平时解题一样,有些题虽然不同,但是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如出一辙。课堂上教师经常说做一个题要得到一类题,其原理就在于对范例的重视,是对范例的总结。

不仅如此,教材的编写同样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对范例教学法的青睐。就拿高一化学课本来说,它的编写就是编者对范例教学法的运用。编者将“碱金属”和“卤素”这两章知识放在元素周期表学习之前,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从这两章中学到归纳化学元素性质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对规律的总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其次,范例教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学习基本知识以后能够进行知识拓展。在化学学习中,对化学反应的学习是最为基本的,化学反应中的得电子还是失电子是在学生了解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的化学本质之后得出的结论。而判断化学元素化学性质是否活泼以及其活泼程度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判断化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能力的高低。这些结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归纳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

再者,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会发现化学元素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比如,同一种族的元素具有递变性、相似性。因此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相同部分,而例外的就单独记忆,这样一来就很大地降低了记忆的难度。

最后,范例教学法的使用能使得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根据范例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化学知识乍看之下十分琐碎,理论、计算、实验、概念这些东西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仔细一想,化学理论并不是单一的、杂乱无章的,往往同一类型的化学知识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这就是我们对其进行归纳的重要途径。范例教学法可以对琐碎的知识进行重组,构成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从而使得化学知识系统化。就拿化学学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说,所谓氧化还原,其本质不过是化学反应中电子进行偏移或者电子的得失而造成的,得失电子数的相等是配平方程式的主要判断依据。这一条结论无论是在配平方程式,还是在进行计算时都不可或缺。

三、结语

范例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不可小觑,一个典范性知识的学习,是对这一类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范例教学增强了知识的规律性,使得琐碎的知识系统化,脑海中学习知识结构性的形成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更有方向性。范例研究方法能够极大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范例教学法,使其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琴,李化树.德国瓦根舍因与范例教学[J].经营管理者. 2012(7).

[2]鲁明.论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理论对德育的指导意义[J].教书育人,2012(7).

[3]王馨,郭传友,包先明.范例教学在环境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化学教学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化学老师,也要注重分析高中化学教学和学生群体,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方法分析

作为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都需要广大高中化学老师的努力和完善。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普遍现状,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进行阐述。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老师直接上课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和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法属于单向的教学传输,缺少学生主动探索的主动性。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看上去节省时间,其实却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说,作为高中化学老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上课前,给学生一个走上讲台讲述自己预习心得的机会,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打分,并对学生的讲述进行一定的完善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材,探索学习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老师则节约时间,通过学生所讲解的预习内容,了解学生不足的部分,从而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外,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二、科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高中化学老师,不仅要高效授课,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开发。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以往的课堂中,学生通常会依赖老师的讲解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老师来解决疑惑,这样的教学就是低效的,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因此,老师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首先,老师要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分组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以及每个人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进行分组,尽量达到每个组的实力相当。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老师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分和考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同一小组之间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思考,集思广益,发挥特长,更好地解决问题。如,进行钠和水反应的小组实验时,他们就会根据个人特点自然分工,肢体运动型的学生会动手实验,逻辑思维型的会主动解释推理。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对于不同小组的学生来说,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认真思考问题,为自己所在小组获得分数。化学老师在整个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讨论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加以帮助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制定新型的评定方式

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过于功利化,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是考试时却因为紧张或其他原因失利。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平时不参与课堂讨论,不积极思考和发言,但是考试取得高分。这两种情况都是平时教学中经常存在和遇到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老师需要制定新型的评定标准。也就是说,老师不应该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比如说,学生在课前是否预习,预习的情况和思考如何;在课堂中该名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到小组谈论;该名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以及反馈情况,另外再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老师应该把这几块板块作为学生的综合评定标准,任何一块内容都不能缺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平时的月考和期末考试,老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进行一定的小测试和总结。作为高中生,也需要对自己的一些错误思考方式进行更正和总结,及时纠正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另外,作为高中化学老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环境,学生只有在一个活跃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去,用大环境带动每个学生,用每个学生的热情推动整体课堂的活跃,这是相辅相成的。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化学老师,一定要在研究教材、研究新课改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完善高中化学的教学。在新课改的整体大环境下,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实施,改善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高效学习的同时也提高自身能力。总之,新课改下高效化学课堂的建立离不开广大高中化学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忠.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教师,2009(20).

[2]毛立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编辑 薄跃华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因材施教理念展开课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将分层教学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对教学目标、问题设置、课程作业进行分层,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必要性;高中化学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教育时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不同,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见,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展开研究,以期推进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却感受到很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这主要是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只顾讲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1]。而分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它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知识水平的差异、学习能力和潜力的差异等),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置教学进度和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其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分层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将其合理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之中。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首先,分层教学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工作,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更看重自身的教学地位,希望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来完成化学学习,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接收器”。当前,想要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有必要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来改进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才是化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其次,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教学宗旨,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教学活动。而分层教学模式与新课改要求相符,它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因此,将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之中,符合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2]。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是有必要的。

3.促进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将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学生知识基础、能力等的差异展开针对性教学,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使得教学多元化;另一方面,与传统的应试教学相比,分层教学更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多元化需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对化学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以明确分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目标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促使教师有目标、有方向地推进教学工作。大体上可以将化学教学目标按照“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的层次进行划分。首先,基础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化学课程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这一目标是全体学生应该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其次,中层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基础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目标的层次。如要求学生完成较为复杂的化学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而这一目标主要针对学习基础一般或者中等水平的学生[3]。最后,发展目标则是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如增加综合问题的讨论环节,以满足该层次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

以“物质的分类”内容为例,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要明确分层教学的各层级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计划的制订明确方向。首先,基础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从而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及意义。其次,在确定中层目标时,需要在基础目标之上,组织学生运用物质分类方法对一些物质展开分类,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最后,发展目标则是从发展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创新自身的化学学习思维,以取得更大的学习成就,为此,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并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或从生活中挖掘有用的化学信息,从而突破课堂教学的束缚。

2.通过设置分层问题,指导学生展开针对性问题研究

学生通过研究不同的学习问题,能够增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分层教学理念下,我们也要注意课程问题的分层,从而让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展开问题的研究,进而在问题研究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4]。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将课程问题按照由易到难的层次进行分层。其中,基础性问题应该保持适中的难度,从点到面来带动学生展开问题的研究,从而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其次,针对优等生和中等生,需要升华课程问题的层次,加入一些生活实践类问题,以增加问题的实践性,促使學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学以致用。

以“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为了确保有效提问,需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对课程问题进行分层。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要求他们探讨一些基础问题,如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哪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信心,并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5]。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好或者优秀的学生,应提升问题研究的层次,如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吗?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能否举出身边的实例来证明呢?提高问题的难度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充分感悟其中的化学原理,进而实现有效学习。

3.对作业进行分层,巩固学生所学

通常学生可以借助作业来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从而对所学的课程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而在设计化学作业时,教师也要坚持分层教学的理念,对化学作业进行分层。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基础,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作业偏向于高难度,除了设计指定的化学基础题之外,还增加了与课程知识相关的拓展训练题;B层次的作业为中等难度,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同时加入少量的拓展题,以供学生选择性作答;C层次的作业难度较低,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学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实力以及对知识的感兴趣程度,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6]。

以“化学反应的速率”为例,将作业设计为A、B、C三个层次。对于A层次的作业,除了设计一些基础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题之外,还加入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如探究食物腐败、塑料老化、金属锈蚀等化学反应现象,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在实验中提升创新与求实精神。对于B层次的作业,可以设计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客观题和主观题,从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对于C层次的作业,则主要以一些较为简单的客观题为主,题目的设计主要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以及影响速率的因素等知识,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最终有效巩固自身所学。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能力、知识基础以及潜力等方面,对课程教学的目标、问题以及作业进行分层,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收获有效的课程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熊益伟. 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6):93-94.

[2]  钱华.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 化学教与学, 2014(11):52-53+96.

[3]  李赛清.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171-172.

[4]  陈晓勇, 梁杏娟.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 教学与管理, 2014(1):57-58.

[5]  陈涛. 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6(8):37.

[6]  王丽媛. 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讨[J]. 中国职工教育, 2014(6):169.

[7]  李玉斌. 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分析[J]. 新课程(中), 2016(2):212.

(责任编辑 罗   艳)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根据针对学校具体关于嵌入式微课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可行性抽查类调查问卷显示,微课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应用于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整合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影响。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整合

新课程改革下,传统课堂关于单方向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效率低下显而易见。如何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尤为重要,现阶段,转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体验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针对我校现状,校内生化组老师齐心协力利用微课这一方式,探究嵌入式微课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可行性研究,以此来探索微课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可行性。各年级平行实验班积极开展在现有多媒体基础上,利用微课这一助手,推进高中课堂高效化改革。至此,本文选用全校各年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中关于学生对现有现有课堂教学的方式、嵌入式微课高效课堂的认可度数据两个方面阐述调查报告的详细内容。

通过柱状图2-1-1、2-1-2、2-1-3数据我们发现:有69.01%的学生对现有高中化学授课模式表现出不喜欢的态势;有71.83%的学生表示希望改变现有化学授课模式;有55.44%的学生和21.16%的学生在感兴趣的教学模式中选择视频、动画类。这三个方面充分说明学生在感兴趣的授课模式中更倾向于视频为载体的短小、碎片化的数字资源。由此,我们不难分析,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新少年,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更为普遍,知识的获取方式更为多元。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高中化学教育中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严重限制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严重挫伤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想象力和探索力。从三个方向说明了学生对传统化学教育教学方式在说NO!

同时,通过柱状图2-1-4、2-1-5、2-1-6我们也发现,在2019年秋季高一年级试行智慧课堂班之后,教师在全校大面积出现信息技术再学习热潮,出现很多平行实验班运用新技术授课方式大获好评。数据说明:有79.14%学生认为可以引用微课进入传统课堂;有42.91%的学生非常适应新模式,有30.40%学生表现出比较适应新模式,同时,也出现了26.69%的学生出现对新方式的手足无措、计划不周全造成适应不及时,这部分学生学校宣传、班主任要求、学习小组成员鼓励督促下,也呈现趋于接受和适应的情况;有74.07%的学生愿意利用课余、闲余时间自学化学微课解决问题,通过微课的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微课预习、课上巩固、課下复习的良好作用。

通过对该校全校学生进行“微课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可行性和需求性”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化学微课的态度和化学微课嵌入的新教育教学方式授课在主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主动作用,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对此,在生化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层面,我们一直多方位、多层面着手完善微课平台下的新课堂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我们也发现学生在于微课嵌入式新化学高效课堂上除了积极影响外,也出现了由于学生的不自觉造成其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浏览微课课程过程没有达到高效学习的现象,我们也将持续跟进新模式下,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跟踪,及时改进,最终达到真正整合后的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爱东.对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用的认识与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00(007):94-94.

[2]肖吉富;平嗣强;巫勇华;杨春梅;余森林;.高中化学微课实践应用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0.

[3]任琴会.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研究[D].2016.

[4]王红霞.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0).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国家重视教育,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自律探究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设计好课堂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文章阐述和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方面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独立探索;课堂教学

近几年,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实施高中化学自主探究法教学,符合高中生特点,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也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为更好的学习高中知识打下基础。探究性学习是与传统学习相适应的现代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小组讨论、课堂教学指导中对目标知识的运用、教学知识的阶段性理解、思考方式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1.探究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1.1制造问题并激发学生对调查的关注

化学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纠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整理课堂讲授知识。以问题为主线整理与思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2联系生活现实,创造出实际问题状态

化学是与生命紧密相连的自然学科。实践教学中,老师可提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介绍化学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并提供背景资料,理性提问引导学生思想。比如,在探讨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时,可以通过“切苹果换色”这一熟悉的现象来制造问题。如:“苹果中的化学成分是什么?”、“那是什么样的形态?”、“什么因素会导致变色?”等等,使学生有较强开展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1.3注意实验细节

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索过程是化学的基本特征之一。高中化学教材上的实验大多是证实性实验,这些实验多操作简单、设备结构简单、安全,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把可靠的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当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提前对某些问题的探究价值进行分析、评估,用于设计深入发展学生的探究活动材料。比如,在研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氧化还原的观点预测生成物,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1]。

1.5按时间计算

在实验遇到难题时,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参考材料去,并适时引导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最后,总结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评价和整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等。当探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思考的质量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的能力也自然地提高。

1.6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普及效率为目标。自主性学习能力在不同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就化学学习而言,自主性学习能力能够促进学生预览和审查质量的提高。高中阶段,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完成较多的知识点学习,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自主性学习能力能促进学生课余学习质量的提高。第一,在化学方面,采取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该教学模式能逐步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激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探索未知问题的能力。第二,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仪器的作用,特别是多媒体与实验课教学的融合。鉴于化学是一门很专业、很实用的学科,可将教学理念直接转化为具体的化学实验实例,如图像、录像等,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加深了对学习的印象。此外,由于化学主要是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实践能力,以供未来学生独立或团队进行化学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培养实践能力[2]。

1.7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地位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让学员备课,引导学生理解辅导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加深新旧知识的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所接受的任务准备课程,教师要对各种学生的课程进行科学评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和指导。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加课本学习的热情和主观主动性,又可以达到多种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索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因素,通过实践探索对学生进行指导,验证教材中所学理论知识。就像丁达鲁效应一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火炬照亮液体,形成光在液体中的通道”这一性质,并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各类学生进行必要地指导和监督,在实验过程中排除了学生遇到的障碍,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并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奖励。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化学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它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习可能性的重要途径。比如,在研究金属材料的课程内容中,教师会用各种形式充实自己学习模式的内容,并指导学生了解现有合金的种类,并用它们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合金图表。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

1.8终身发展探究能力

作者在阐述明矾净水原理时,首先为学生创造了相应的生活场景,准备两个水和泥混合的桶,在一个桶里会加一定量的水,泥泞不久就会平息、沉淀的。在探讨结论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调查的热情,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练习、辩论、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确实能够形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和态度,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学习。

结尾

探究性指导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些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高中化学教育中,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艳.高中化学教学评价高中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高中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7):98.

[2]杨延芳.探究高中化学教学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2):109-110.

[3]赵宗芳.高中化学教学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学,2021(07):23-26+38.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

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对于众多的教育者来说,有效教学既通俗又复杂,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