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81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第1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除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外,还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懂管理、善经营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公共基础课、计算机类的课程外,还将学习经济管理类基本知识及运筹学、物流学导论、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应用统计学、ERP理论与实践、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导论、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系统分析、采购学、物流学、物流系统模拟、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课程,并安排企业参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毕业时达到既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基础,又具有应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物流管理技术从事物流管理活动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企业或物流企业从事物流实际运作工作,或在政府机关、咨询公司从事物流管理工作。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第2篇

西方电影学部分 1.电影的发明1895

(1)1895年12月28日,世界第一次电影公开放映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放映。

2.原始电影--卢米埃尔梅里爱英国“布莱顿学派” 和法国艺术电影

(1)《水浇园丁》是卢米埃尔最有名也是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2)梅里爱最有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1902)

3.英国布莱顿学派的主要人物有:阿尔伯特.史密斯 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 希塞尔.海普华斯和查尔斯.欧本等。 英国“布莱顿学派”在电影发展史上的意义:

“布莱顿学派”为电影带来了富有创意的行为,平行动作的交叉、外景拍摄、景别交替,以及内容上的现实主义,他们真正涉及到了电影语言的实质。 4.鲍特和《火车大劫案》

鲍特最成功、也是最有成就的影片是《火车大劫案》(1903) 鲍特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的电影镜头的分切技术。 5.大卫 格里菲斯的伟大贡献:

(1)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是他对电影的分段。

(2)格里菲斯最后完成了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镜头--场景--段落--影片的关系。镜头成为电影的最小叙事单位。

(3)格里菲斯的两部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4)《党同伐异》(1916)

大卫 格里菲斯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掘和定型。 (2)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究。 (3)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 6.美国喜剧的奠基人是塞纳特,其创立的戏剧风格为“启斯东风格”。 7.查里.卓别林最成功的影片是《淘金记》(1925)

8.20年代先锋派电影对电影叙事因素的探索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描写和主观感受 (2)画面的造型感 (3)运动的节奏感 9.先锋派电影的流派:

先锋派电影的时间跨度大致是在1917-1928年,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且与当时盛行欧洲现代艺术思潮有明显的关系。主要流派有:印象主义(法国)、表现主义(法、德)、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一)印象主义(法国):

又称印象电影,系指20年代以德吕克及其友人所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并在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如阿贝尔 甘斯、谢尔曼 杜拉克、马塞尔 莱皮埃、让 爱普斯坦,都是印象派的中坚力量。

谢尔曼 杜拉克: 她是20年代法国电影界一位活跃的人物。 主要作品有:《微笑的布德夫人》[印象派](1922)《主题与变奏》(抽象主义)

《僧侣与贝壳》(1928)[超现实主义]

阿贝尔 甘斯的主要作品:《车轮》、《拿破仑传》(1934)《奥斯特里茨》(1960)

莱皮埃的主要作品:《黄金国》

让 爱普斯坦的主要作品:《红色旅店》、《忠诚的心》

(二)表现主义(德)表现主义产生于20年代初的德国。

表现主义和绘画一样,强调以夸张、变形的甚至怪诞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表现主义和其他先锋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烈的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卡尔 梅育(编剧)导演:罗伯特 韦恩《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弗立茨 朗格 《三生记》 、威格纳《泥人哥连》、《吸血鬼诺斯费拉杜》、鲁宾逊《演皮影戏的人》

(三)抽象主义电影:

抽象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绘画中找到灵感,热衷于绝对抽象化造型的节奏和美感,并试图用这些抽象的线条、图形或物体的造型来图解旋律和节奏。

抽象主义电影的重要作品:

艾格林:《对角线交响乐》(1921)《平行线交响乐》(1924)《地平线交响乐》(1924)

法国抽象派的特点:浪漫的诗意和快乐的幽默感。 德国抽象派的特点:态度认真和内容正经而富有使命感。 法国抽象主义电影的主要作品:

曼 雷伊《回到理性》费尔南多 莱谢尔《机器舞蹈》 雷内 克莱尔《幕间节目》

(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谢尔曼 杜拉克的《僧侣与贝壳》(1928)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第一部作品。

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最为重要的作品。

谷克多的《诗人之血》也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布努艾尔拍摄的《黄金时代》宣告了超现实主义的结束。 10.苏联电影学派和蒙太奇理论: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是以爱森斯坦为代表。普多夫金是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甫仁科特点是抒情的表现手法。(乌克兰导演)[代表作《无粮的土地》]

11.普多夫金的创作特点:

普多夫金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在创新的同时并没有抛弃传统,既有蒙太奇的对比,冲突,隐喻,更坚持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统一的结构线索.尤其是在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普多夫金的主要作品有《:母亲》 (1926 )《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 《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

《母亲》(1926) 为其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 12.蒙太奇在处理时空关时系主要有两种方式:"再现时空"和"再造时空"。

13.时间的蒙太奇可以表现为两种表现形态:延长和省略。 14.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 15.美国西部片最有代表性的导演是:约翰.福特(他的创作高峰在30和50年代)

作品:《铁骑》《关山飞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阿巴基炮台》 《搜索者》

16.悬念大师: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

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最大的成就在与他的叙述故事的结构方法---悬念的设置。

事件总是不断地发生,随着事件而产生一个又一个悬念,悬而未决,险象环生,让人屏息以待,观众永远处在他所营造的紧张和恐惧的气愤中。同时,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不遗余力地倡导他的“纯电影”概念,如画面、音响、场面调度或蒙太奇来讲述故事,而不用语言,尤其是对白。

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真正的成熟期是50-60年代.

主要作品:《后窗》 (1954)《深海疑云》(1959)《精神变态者》(1960)

1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时间:1945--1956,持续了11年."现实主义"一词用于电影,始见于意大利影评人彼得朗吉在《电影》杂志上评论鲁奇诺维斯康蒂的影片《沉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开始于:1945年

罗伯托.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开山制作.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口号: "还我普通人"(内容上的追求)

"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代表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最初是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重要剧作家和理论家柴伐梯尼提出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

德 .西卡[主要作品《: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温贝尔托 D》] 朱塞佩 . 德 .桑蒂斯 [主要作品:《悲惨的追逐》(1947)、《艰辛的米》(1949)、《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罗马11时》、《一年长的道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最大功绩:创立了一种与好莱坞电影相对立的电影美学--即记实主义电影美学。 18.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正式登场:夏布罗尔《漂亮的赛尔其》(1958)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意义:

首先,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次制片技术和制片方法的革命.其次,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确立个电影个人风格的地位.第三,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反传统,比20年代先锋派有分寸些,其始终关注现实和艺术,特别注重艺术中的个体人的关系。第四,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在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的革新方面对电影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代表人物:特吕弗 (1931-1984)

《四百下》(自传体影片)《枪击钢琴师》 19.法国电影的“左岸派”:

时间:50年代末,巴黎塞纳河畔聚集了一批文学家出身的电影导演,他们被后人称作“左岸派”。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主要人物有:

阿兰 雷乃阿涅斯 瓦尔达 克里斯 马尔凯 阿兰 罗伯 格里耶

马格丽特 杜拉斯和亨利 科尔皮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1)一种是从事电影创作时间较长的导演,如阿兰 雷乃、阿涅斯 瓦尔达和亨利 科尔皮。

(2)另一种是以从事文学创作为主,如克里斯 马尔凯、马格丽特 杜拉斯和 阿兰 罗伯 格里耶。

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创作特点:

(1)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导演们从来不改编文学剧本,一定要专门为电影创作剧本,而且通常都由文学家们创作出非常文学化的剧本。

(2)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导演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上。

(3)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电影手法非常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刻。

(4)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影片具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尤其是马格丽特 杜拉斯和阿兰 罗伯 格里耶的作品,具有法国新小说派的风格。 20被称为“孤独三部曲”的是:

费里尼的《骗子》、《她在黑夜中》《道路》。 21.被称为“现代爱情三部曲”的是:

安东尼奥尼的 《奇遇》(1960)《夜》(1961)《蚀》(1962) 22.英格玛 伯格曼:

英格玛 伯格曼是瑞典著名的影剧两栖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 英格玛 伯格曼的贡献:开辟了电影表现的新领域,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电影语言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作者电影”、“主观电影”、内省电影的先河”。 英格玛 伯格曼的主要作品:

《第七封印》(1955)、《野草莓》(1957)[英格玛 伯格曼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 23.新德国电影运动: (1)奥博豪森宣言:

1962年2月28日在奥博豪森举行的第八届西德短片节上,由一批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发表的“奥博豪森宣言”标志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开始。

(2)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一代: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 克鲁格(倡导者和领袖) 彼德 沙莫尼福尔克尔 施隆多夫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65-1967) 主要作品:亚历山大 克鲁格《向昨天告别》)(1966)、 彼德 沙莫尼《狐狸禁猎期》(1966)

福尔克尔 施隆多夫《青年托尔勒斯》(1966)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二代:

维尔纳 赫尔佐格、 赖纳 维尔纳 法斯宾德 、维姆 文德斯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真正的高潮是在1979年,主要代表作品有: 赖纳 维尔纳 法斯宾德的《玛丽亚 布劳恩的婚姻》(1978) 福尔克尔 施隆多夫《铁皮鼓》(1979) 24.“新德国电影奇才”--法斯宾德

法斯宾德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法斯宾德的处女作:《爱比死更冷酷》(1969) 法斯宾德的绝笔:《水手奎莱尔》(1982)

法斯宾德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法斯宾德被后人称为激进的后现代代表。

法斯宾德在叙事结构上的两个显著特点:

(1)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总是与历史、社会生活相交织,赋予叙事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从而克服现代主义排斥叙事的纯粹主观性。

(2)重新确认电影的大众媒体性质,注重叙事外观的观赏价值与历史内涵的思辨价值的统一,从好莱坞式的经典叙事技巧中找出参照,从而克服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封闭性。

法斯宾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德国女性四部曲”(法斯宾德成熟期作品)

《玛丽亚 布劳恩的婚姻》(1978)、《莉莉 玛莲》(1980)、《罗拉》(1981)

《维洛尼卡 佛斯的欲望》(1982) 25.英国自由电影运动:

英国的现代电影始于“自由电影运动”。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产生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比“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晚了三年左右的时间。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产生的背景:

二战后人们普遍对现实的不满和50年代英国电影的停滞不前。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主要人物:

林赛 安德森 卡雷尔 赖兹 托尼 理查森 约翰 施莱辛格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代表影片有:

卡雷尔 赖兹《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

[卡雷尔 赖兹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是整个“英国自由电影运动”最负盛名的作品,也是英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托尼 理查森《愤怒的回顾》(1959)、《蜜的滋味》(1961)、《长跑运动员的孤独》(1961)

林赛 安德森《如此体育生涯》(1963)

约翰 施莱辛格《一种爱情》(1962)、《骗子比利》(1963) 26.“记录片之父”--罗伯特 弗拉哈迪

罗伯特 弗拉哈迪被公认为“纪录片之父”和第一位伟大的写实主义者。

他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1916)开创了非叙事电影的历史。 27.新好莱坞:

“新好莱坞”或称“好莱坞文艺复兴”,诞生于1967年。 其标志就是该年度最受欢迎的三部影片:

《邦尼和克莱徳》、《毕业生》、《酷汉卢克》(又名《铁窗喋血》)的上映。 28.真实电影:

所谓“真实电影”是指通过使用不受干扰的便携式摄录设备,避免涉及素材的先入为主的叙事线索和理念,以直接性、共时性和逼真性为目的的记录电影。

“真实电影”一词最早是法国电影作者让 鲁什用来指其与埃德加 默瑞合作的影片

《夏日记事》的。该片被认为是第一部“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派最著名的影片是:马赛尔 奥菲欧斯的《悲悼与怜悯》(1970)。

29.斯坦利 考夫曼在1966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电影一代”的概念。

30.被称为“飞翔的荷兰人”的是--乔伊斯 伊文思,他的一生的电影活动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中国在内)。[ 主要作品有《:桥》(1928)、

《雨》(1929)、《围海造田》(1933)] 31.影片《公民凯恩》(导演:威尔斯)的挑战性:

(1)体现在它对传统的电影审美观念的大胆突破,它不属于类型电影。(多视角的现代叙事结构)

(2)体现在它对电影语言及视觉技巧的锐意革新上,威尔斯对长镜头段落富有创造性的运用,不仅是一种新的技巧和手段,更是一种新的电影观念,对后来的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32.大卫 里恩的电影创作:

大卫 里恩早期以拍摄文学戏剧电影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影片有:《相见恨晚》和《孤星血泪》。

大卫 里恩50年代的风格转变为拍摄“跨洋电影”代表性影片有:《桂河桥》和

《阿拉伯的劳伦斯》[该片开创了宽银幕电影的先河] 大卫 里恩与福雷德.希区柯克的相似之处: (1)一是强烈的的电影感和画面感。 (2)二是追求尽善尽美的叙事技巧。 (3)三是拥有众多的电影观众。 33.布努艾尔(1900-1983)[西班牙导演] 主要作品:

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最为重要的作品。

布努艾尔拍摄的《黄金时代》宣告了超现实主义的结束。 《被遗忘的人们》为布努艾尔带来了世界声誉。[嘎纳电影节获奖作品]

布努艾尔50年代的主要作品:“宗教三部曲”--《纳萨林》、《比里迪安娜》(布努艾尔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沙漠中的西蒙》。布努艾尔60年代的主要作品:“女性三部曲”-- 《女仆日记》、《白日美人》、《特丽斯丹娜》。

布努艾尔70年代的主要作品:《资产阶级隐秘的目的》(布努艾尔后期的代表作)、《自由的幽灵》、《欲望的隐晦目的》。 34.电影符号学的特点及意义:

电影符号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系统的组织转移到符码的解读上的作法,标志着电影理论对爱森斯坦(蒙太奇电影理论)和巴赞(长镜头电影理论)的超越。

真正构建起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大厦的是:克里斯蒂安 麦茨。克里斯蒂安 麦茨的两部著作是:《电影语言》和《语言和电影》。 35.世界当代电影理论的开创者:让 米特里 让 米特里的重要著作:《主要电影理论》。

[我国现代电影理论的开山之作;张爱昕和李佗合著的《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36.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

戏剧化的情节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连续性剪辑。 37.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的特点:

(1)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清晰而简单的线性情节结构。

(3)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和人物性格的片面化。 (4)拍摄方法和审美趣味的唯美主义倾向。

38.被称为好莱坞的“电影新生代”的是:乔治 鲁卡斯 、 马丁西科西斯、布莱恩德帕尔玛。

三人的主要作品:

乔治 鲁卡斯《THX-1138》(1971)[处女作] 《巴顿将军》(奥斯卡最佳剧本奖) 《星球大战》(系列)

马丁西科西斯《穷街陋巷》(1973)、《爱丽丝不再住这里》(1975) 《出租汽车司机》(1976)[首部大师级作品] 《愤怒的公牛》(1980)、《喜剧之王》(1983)

布莱恩德帕尔玛《着装杀人》(1980)、《双重肉体》(1984) 39.世界电影理论的三个里程碑:

(1)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为电影理论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2)以巴赞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美学为第二个里程碑。 (3)以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为第三个里程碑。 40.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的特点:

安德烈巴赞的理论的中心放在电影的社会性上。 安德烈巴赞是一位纯粹的批评家和理论家。 安德烈巴赞的写实主义美学。

[爱森斯坦和爱因汉姆的表现主义形式美学] 安德烈巴赞创办的《电影杂志》富有盛名。 41.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优势(安德烈巴赞的观点):

(1)长镜头和景深镜头可以避免严格限制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

(2)长镜头(镜头-段落)可以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 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3)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的自然流程,因而更具有真实感。

42. 丹尼尔霍佩尔的影片《逍遥骑士》开创了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影视制片方向)考试范围及内容详解 (电影学部分)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的萌芽(1896-1921):

(1)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清光绪二十三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

(2)中国电影观众首次发表观感:1897年9月1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第74号上,刊登了一篇题为《观美国影戏记》的文章。

(3)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戏曲片)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

(4)谭鑫培:原名金福,湖北武昌人。他是我国京剧(老生)表演艺术中“谭派”的创始人。他戏路极为宽博,文武昆乱,无所不能,有“集众家之特长,成一人之绝艺,自有皮簧以来,谭氏一人而已”的评语。”

(5)亚细亚影戏公司:1909年由美国电影商人宾杰门布拉斯基投资创办。并在上海和香港拍摄影片。

(6)我国摄制故事片的开端--《难夫难妻》(1913): 《难夫难妻》是郑正秋在为亚细亚影戏公司编写剧本后,与张石川联合导演了这部影片。《难夫难妻》是郑正秋参加电影工作的开始。

《难夫难妻》的意义:

这部影片虽是一部短片,但毕竟有了故事情节,可以说它是我国摄制故事片的开端。

它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内容,提出了社会的主题。

首次演出的地点是演出文明戏的上海新新舞台。(1913年9月) (7)我国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位女演员是--严姗姗(影片《庄子试妻》)。

[影片《庄子试妻》片长两本,由黎民伟编剧,并反串片中女主角。]影片《庄子试妻》后由宾杰门布拉斯基携回美国,这是中国影片运往外国放映的开始。

(8)商务印书馆在1917年开始兼营电影事业(即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24)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25)这也是我国自资摄制影片较有规模的开始。

(商务印书馆创立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由夏粹芳、张元济在上海创办。)

(9)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了两部“古剧片”(戏曲片)--《春香闹学》(2本)[昆曲]和《天女散花》(1本)[古装歌舞剧]

(10)梅兰芳(1894-1961),字畹华,原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都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梅兰芳八岁学戏,十一岁开始登台演出,十四岁在喜连成科班正式搭班演戏。他在艺术上善与继承,勇于创造,(戏路很宽,二十岁后他除了演青衣外,又演闺门旦、贴旦、刀马旦,昆曲的造诣很高。他创造了许多古装歌舞剧。《春香闹学》[昆曲]和《天女散花》[古装歌舞剧]是他从1916年经常演出的剧目。

(11)自1920-1921年间,在上海开始了第一批中国长故事片的拍摄,他们是中国影戏研究社的《阎瑞生》、上海影戏公司的《海誓》和新亚影片公司的《红粉骷髅》。 2.中国电影在混乱中发展(1921-1931) 鸳鸯蝴蝶派:

就其思想倾向来说,代表了封建阶级和买办势力在文学上的要求。就其成员来看,也是封建遗老遗少和买办性的洋场才子的结合。 黑幕小说:

由原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的侠义小说堕入未入流的武侠神怪小说,加上由帝国主义国家输入的侦探小说等等,构成了一股极为有害的文学逆流。 明星影片公司的成立:

1922年3月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羚苹等组织成立的明星影片公司在上海贵州路大同交易所原址正式成立。并于1922年2月建立了明星影戏学校。 明星公司初创时期的特点:

投机牟利思想和改良主义思想的合流。

明星影片公司所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短片是《滑稽大王游华记》。(3本)

4《孤儿救祖记》(1923)[张石川导演、张伟涛摄影明星影片公司]

《孤儿救祖记》在艺术上的成就:

首先,它带有较多民族生活气息,摆脱了对西方资产阶级影片的因袭。

它的结构方面,情节曲折,副有故事性,颇能引人入胜。

5 郑正秋的影片创作:

郑正秋(1888-1935)原名别常,别署药风,广东省朝阳县人。自幼客居上海,十四岁毕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清末他结识了当时的一些进步人士和革命分子。并以“正秋”为笔名,在当时鼓吹革命的《民呼》、《民吁》、《民主》等报刊上发表以评论皮簧戏为主的“丽丽所剧评”,被人们看作是“不畏强御的剧评”家。

1929年摄制的《玉梨魂》是他在明星公司编写的第一个有关妇女问题的剧本。

由郑正秋编剧的影片有:

《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由郑正秋编导和主演的影片有:《一个小工人》、《小情人》

洪深(1894-1955),字浅哉,江苏常州人,自幼爱好文学戏剧。1925年,他在《东方杂志》第22卷第1号至3号上发表的《申屠氏》,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剧本。1923年初,洪深编导并主演了舞台剧《赵阎王》,同时加入戏剧协社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回家以后》等舞台剧。 洪深1925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编导的第一部影片是《冯大少爷》。 洪深的影片在艺术处理上的特色:

(1)他擅长于细小动作的运用和内心状态的刻画,注重情节结构和人物个性的处理。

(3)他的剧本,也都有比较完整的形式。具体规定了字幕、表情、景物,乃至镜头的性质和数目,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的。洪深是第一个主张并写出剧本的人。

“神州派”的第一部作品是《不堪回首》(1925)。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难为了妹妹》(1926) 南国电影剧社:

1926年由著名戏剧家田汉创办。1928年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改组后简称“南国社”。其范围扩大为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分。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南国社”一直活动到1930年,因出演田汉改编的舞台剧《卡门》而被国民党解散。

(9)武侠神怪片的鼻祖--明星影片公司: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所著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拍摄了影片《火烧红莲寺》(十八集)。它是我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1931年4月4日,上海放映了普多夫金的《成吉思汗的后代》,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公开放映苏联影片。

费穆(1906-1951):字敬庐,号楫止,原籍江苏泰州,生于上海。1931年,费穆到上海参加联华一厂。《城市之夜》是费穆担任电影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史东山(1902-1955)原名匡昭,浙江杭州人。他曾经参加过但杜宇、丁悚、张光宇等主办的上海晨光美术会。该美术团体主张唯美主义主张。1921年他参加上海影戏公司,担任美工师,先后在但杜宇导演的影片《古井重波记》、《重返故乡》、《小公子》等担当过演员。1925年,他进入大中华百合公司。史东山强调电影的“美的作用”。

欧阳予倩(1889-1962)原名立袁,号南杰,湖南省浏阳县人。1907年春在东京加入春柳社,参加过《黑奴吁天录》的演出。1912年参加陆镜若的“新剧同志会”。1922年参加了戏剧协会和南国社,创作了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等。1926年,他参加了民新

影片公司,编写《玉洁冰清》。《玉洁冰清》是他正式从事电影工作事业的开始。 《玉洁冰清》[卜万仓导演、梁林光摄影] 《三年以后》(1926)是欧阳予倩首次自编自导的影片。主要作品有 :《天涯歌女》

蔡楚生:广东朝阳县人。1906年生于上海。1929年加入明星影片公司,做了郑正秋的副导演,并担任置景工作。1931年他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工作,正式担任编导。1932年完成了他最早的三部影片《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共赴国难》。1933年他所编导的《都会的早晨》标志着他的艺术思想的重大转变。[《都会的早晨》是蔡楚生的成名作]蔡楚生的主要作品有:《迷途的羔羊》、《王老五》。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第3篇

四年前我正式踏入了大学的校门,开始了我曾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人活着不应该庸庸碌碌,要有理想,有勇气,有追求梦想的毅力与恒心。大学是人生中最灿烂美好的年华。为了不虚度光阴,为了不使以后自己为这四年的碌碌无为而后悔,为了不让自己被现在这安逸的生活冲昏了头脑,所以,我决定,以冷静的头脑,高度的热情,有理想有目标的度过这四年的生活。

第一章:试探中的大一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裹然,适百里者,宿椿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首先,脚踏实地地学习基础课程是必须的,大一的学习是大学四年的基础,要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得大学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大一只是又一段人生的开始,在这里,我将为我的未来奠下基土,努力学好基础课,勤奋探出人生路。只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永远都只有根基稳固的大厦才能在风雨中坚挺依旧。于是在大一这一学年里,我认真学习了基础课程知识,并在第一次高数期中考试以及第二学期高数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绩,两学期的综测成绩都名列前茅,这些成就让我在学业尝到了甜头使我更加自信。除了认真学习之外,我同时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询问就业情况,大学不同于中学,只知闷头苦读是不行的,还要学会交际;当然我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并在大一下学期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个人”“优秀团员”等。由于大一拥有

着最充裕的课余时间,我充分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提升了自我各项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定向中的大二

在这一年里,有的同学选择堕落,整天呆在寝室玩游戏上网,而我选择了泡图书馆,在这一年里我既稳抓住了基础,又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从大二上学期我就开始逐一浏览高年级的课程,自学一些和专业课有关软件,如cad等,为大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大二一学年努力学习,我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并参加了国家数学竞赛取得三等奖的成绩。

在这个时期,我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在课余时间内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通过向优秀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我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刻学会放弃一些次要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做工重要事情。“如果你企图无所不知,那你将一无所知。”一位哲人如是说。

在大二这段时间里,我基本上为我日后的发展定了方向,所以大二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章:冲刺中的大三

大三是大学四年里至关重要的一年,很多同学在这一年里开始明确了目标,有的决定要考研,有的选择了考公务,另外的就是选择了就业的道路。无论选择了那条道路,同学们都开始了为自己理想而努

力奋斗,而我当时却选择了就业。大三的两次实习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我们掌握的知识仅仅是书本知识,离技术员工程师距离还很远。矿上是个很锻炼人的地方,短短两三个月的实习,让我收获颇多。再加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好就业以及前几届学长签约情况,于是我当时选择了就业的道路,通过工作来提升自己的技能。这一年我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以及相关软件,相应的减少了自己的课外活动时间。在这一学年里我成绩表现优秀并获得了校级奖学金。

大三,是不断完善自己的阶段,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努力发掘自我的潜力。

第四章:转战考研的大四

终于,到了大四了,大学生活似乎已经到了尾声,这段奏鸣也迎了最后的高潮。此时的我在前三年生活的积淀中已掌握了许多,也许未必首屈一指,但也应当有所作为吧。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仅仅一个暑假时间,煤矿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变化,煤炭产量过剩,煤价快速下滑,工人工资大幅度下调,待遇无法给以前相比,导致很多工人选择跳槽,煤矿的不景气不仅给煤矿工人带来困难,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即将毕业的应届生的选择,当时真的很后悔自己没有走考研的道路,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担忧。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场考研讲座,很是激动人心,“考研不一定拼的是时间更重要的是效率,四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如果能合理的分配时间,足够的努力,考上研究生完全问题”。这番话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希望,当机立断我决定考研。

既然选择考研,就不能回头。我把考研当做我的事业来做,为自己断了后路,才能破釜沉舟,全力以赴。我几乎没有想过考不上怎么办,自始自终我都没有气馁过,灰心丧气过。卧薪尝胆,十年不晚,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有大大的梦想,轻轻的仰望,终有属于我的天。

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奋战我和千千万万的考生们一起踏进了考场,最后一科考完的那一刻,我激动万分,泪水盈眶,无论成败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考研路程很艰辛,让我收获颇多。我最终考了356分的好成绩,以初试第十,复试第四的成绩考上了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虽然我的考研成绩不是最高的,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考了356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对短时间内考研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这阶段的时间安排是从9月初到10月中旬。全面复习,是指所考的几门课程齐头并进,整体跟进;突出重点,是指在所考的几门课程中,对于自己较薄弱的科目或是其本身内容很繁杂的科目,要重点复习。 这里,关键是要处理好全面复习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主要是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的问题:一天24小时用来学习的时间大约就11个小时左右,这11个小时就要按所考科目分成几个部分,注意每门课都要安排固定的时间来复习,只是在自己的重点科目上安排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另一方面,精力的分配上也要注意,可以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用来攻克重点科目,而其余时间复习较容易的科目,权当一种学习过程中的休憩和调节。

第二阶段:重中抓重,攻破难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是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我的主要任务是在兼顾各门学科的基础上,着重复习重点学科,要集中精力攻破难点而不及其余。因为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对于重点学科是全面把握,理清脉络。那么,这一阶段就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了,因为你的难点或许就是考试的重点,也即是你的考试失分点。就我来说,英语的难点是阅读理解,而这也正是考试的重点,分值大,丢分也容易。于是到了第二个阶段,在每天复习英语的时段里,我只着重训练阅读理解。当然,我不提倡题海战术,关键是要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第三阶段:温故知新,归纳总结

这一阶段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主要任务是通过看前阶段复习时做过的笔记、练习以及错题集等,加深印象,获得新的认知和启发,即温故知新。同时,这一阶段也到了归纳总结、把书逐渐读薄的阶段。 英语,总结常用的生词短语、句型语法,阅读方法技巧;政治,理清线索,串联知识点,从点到线到面全面掌握;专业课,分成几大部分,各部分的重点是什么,对重点又各有哪些考查的角度;数学,各种题型的归纳、解题方法技巧的总结、重要知识点的熟练等等,都是这一阶段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四阶段:考试模拟,自我测评

这最后一阶段就是从12月中旬到考研前的这段时间了。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各门学科都要开始进行整套的试题训练,同时做每套题的时间长短上也要和考试时一致,只有真正模拟考试现场,那

么自我测评的结果才会更准确。进行模拟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训练时间的把握以及考试过程中的答题方法技巧等方面的能力,熟悉和适应正式考试,在思想上实现从平时训练到正式考试的意识转变。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第4篇

初试分数

415 411 395 392 388 385 381 380 373 367 363 356

人数

1 1 1 1 1 1 1 1 2 1 1

1【统计时间:2013.2.26-2013.3.21】

此表的统计分数来自贸大考研论坛复试群金融专硕、财政学、国民经济学、保险学专业。这样的目的只是希望上述的统计可以为同学们做下参考,好让大家知道初试分数的一个大致比例,心理上有一个好的准备。

最后,祝愿同学们都有一个好的结果!

贸大考研论坛管理团队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第5篇

013年考研已经落下帷幕,一方欢喜一方愁,祝愿那些没考上的人再接再厉,考上的人一鼓作气。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北京普通211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2012年考中财金融专硕输在专业课(总分差30分),13年二战首经贸,总成绩尚可,目前拟录取。最近有一些学弟学妹跟我聊天,咨询的问题非常相似,为了造福广大研友,我决定写一篇自己的经验贴,不敢说帮助大家,只是作为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首经贸金融专硕今年的大致情况是,计划录取21人(保送9人),实际录取近30人,据说明年专硕和学硕的比例达到2:1。我预计难度不会太小,也不会太大,因为首经贸生源在提高,报考人数也偏多,还是公费,地处首都,比较具有吸引力,出题会不会变谁都说不准。

一、先说一下2013年怎么失败的吧,主要在于两点:

1.专业课复习的面不广、基础不扎实。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跨专业考生慎重选择名校,他们的专业课难度非常大,变化无常,每年都变化,并且招生简章里没有说明变化在何处,最后吃亏的是考生。据我所知,2011年中财、人大金融专硕过线的人非常少,原因在于指定参考书只有两本,考试内容却不止这两本,在超纲的边缘,名词也许书上见过,但详细解释却无从考究。2012年的题目范围依然如此,考生也都做有准备,所以分数水涨船高。我室友两次都考中财保险,都输在专业课上,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每年的题目都在变化,却没体现在招生简章里,目前调剂到物资学院,有点惨。

2.考研心态不好。

9月份了还纠结到底要不要考,考什么专业,考不上怎么办,招录比好大啊,专业课好难啊等等自找烦恼的问题上,结果可想而知。关于这一点,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不管你选哪种档次的学校,做出选择之前要考虑再三,综合自己实力,综合风险,然后选定了就要抱

着必定付出百分百努力的心态,而不要过多地想考试结果。好的心态是考研成功最最重要的因素。有异议请勿拍砖。

废话不多说,说下每一科要注意的事项和我个人认为的复习进度与方法,有异议者请指教,大家多多交流,相互学习。

二、数学

“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有人提过,我盗用过来,只想告诉大家他的重要性,其实我考的不高,90+,所以我不敢提经验,是反面教材,告诉大家哪些我没做而别人做了,所以人家考了140。

7月之前:就过课本,把课本每个字每个题都做非常熟练,不要碰复习全书,如果你碰了也没关系,抽空过课本。基础很重要,扎扎实实过一遍好过快速过全书2遍,很多人到后面遇到分数瓶颈,就是因为基础不行,过再多遍还是千疮百孔,我就是个反面例子。

7月到8月:复习全书两遍,第一遍例题大部分不会是很正常的,不要着急慢慢来,心态摆正,每天必须坚持数学至少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不会不要紧,一定要看懂了,哪怕再照着写一遍都行。关于做笔记,看个人,我建议10月份做笔记,这样既简单又快速,还能结合660题的技巧来总结自己。

9月:《660题》很多人推荐,我也跟风一回,推荐一下,我就是个反面例子,后悔没做完这本书,所以考试的大题第一个明明会做却丢分。做这本书的同时再结合全书看看概念、公式、技巧,同时做一下简单的笔记,千万不要复杂。如有时间可以做真题了。

10-12月初:十年真题+课本+复习全书+660(重要性依次递减),真题反复做,认真做,但从2013年来看,考题偏于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所以课本排第二,全书次之。有时间就真题,每天一套真题,然后改前一天做的,如果觉得任务重,就两天做一套真题,看个人情况而定。

12月初-考场:真题+查缺补漏,做个别好的模拟题,再翻翻书,有空了看一眼400题等拔高的东西。

数学这东西真心是体力活,慢慢来吧,我是反面例子,只是根据自己失败的经验悔悟地写一些我觉得应该做但没做好的,不具有代表性,仅做参考,欢迎指正。

三、专业课

专业课我比较有发言权,没有专业课的分数我不可能考上,作为二战考生,经历过中财专业课的洗礼,也经历过首经贸专业课的历练,我感觉我的经验可以给后来者一些比较靠谱的建议,少走弯路。个人认为,经济类考试的总纲是一句话:“对课本所包含的所有概念掰开了揉碎了理解了,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完整地吐出来形成一套体系”,做到这一点,你的分数肯定比死记硬背高很多,这要求偏高,尽力就行,实在不行再死记硬背(实际情况参考今年首经贸专业课压分事件,分数高的都是理解性记忆)。

首经贸专业课指定参考教材是《金融学概论》李树生+《公司理财》(具体哪版忘了,请考生自己检索),两本书难度都不大,具体怎么看两本书呢?我个人认为两本书用来考首经贸是足够了,但不足以考高分,尤其对跨专业考生来说尤为明显。个人推荐8月底之前看这两本书《金融学(黄达)》+《公司理财(北大刘力或者其他)》+《国际金融》。不知道黄达是谁请检索,总之这本教材是金融学的经典之经典,符合中国学生直接找概念的学习方式,通俗易懂,范围较广;《公司理财》的参考书我只看了北大刘力的,不做评论,反正首经贸指定的那本书我没怎么看;《国金》我认为很重要,国金可以说是金融学的应用和拓展,不需要深入研究,只需要看看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然后对照《金融学》的重合部分再研究一下即可。

四、进度

8月底以前:对自己要求高的可以看我推荐的两本书+《国际金融》,权当小说看,理

解为重,无需记忆;对考上即可的考生,乖乖地看首经贸指定教材,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翻翻其他的书。如果肯相信我,极力推荐黄达金融学,简版的也行!

9月-11月:每个月过一遍公司理财和金融学,这时候专注于指定教材,再分章节做“关键词笔记”,只要骨架不要血肉,方便记忆,还能加深理解。因为你看过黄达的教材,结合不同点,互相补充一下(我的专业课三本书的笔记只有4页数学作业纸)。在此期间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理解透每个知识点+略加记忆。

12月-考试:还用说吗,理解透了以后怎么办?根据框架,对照书本前面的目录回想这一章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大概讲了些什么等等。总之一句话,看着目录背诵+看着标题背诵。

五、英语二

篇幅原因,简单地说一下即可。按照英语一的复习方法,9月再开始真题(英语一),在这之前背单词和模拟阅读练练手,真题第一遍很珍贵,认真做到每个单词都懂,每个题的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是因果倒置还是无中生有,还是以偏概全等等等等,英语不是认字,而是一种语言逻辑。我只做过张剑英语,别的不了解,反正张剑的书让我非常非常佩服。

12月了再做英语二的真题,为何?因为专硕越来越多,竞争不会太小,况且英语二的前身是MBA,难度不大,参考意义不大,那个什么虎的书不太建议,它对我的用处仅仅是提供了真题。

六、政治

我有个同样二战的朋友7月份开始看政治,每天抄写每天背诵,后来65左右,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用太着急,看的早了也会忘记,大纲出来再看都来得及。怎么看?红宝书我两次考研都没看完过,太厚太多,我建议买一本红宝书可以做后备查阅之用。做题很重要,随便一本题集都行,到后期了网上各种模拟题都有,反正拿来就做。切记的是:做题很重要,不是背诵,而是熟悉选项。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第6篇

2018考研:中山大学考研经验分享

最近有好多人问我考研经验,甚至还有大二的同学,我比较懒再加上开学后一直很忙,一直就想好好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既要把自己成功上岸的经验传授出来,又要把自己的血和泪的教训总结一下。于是就趁国庆假期我对中大行管(土管/社保现在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考试内容一样)专业课复习方法和复习内容做了的总结,写这篇文章希望给迷茫的学弟学妹一点方向,解除你们一些困惑,也让你们可以节约宝贵的复习时间,少走点我走过的弯路。

现在虽然时间不多了,希望大家一定要稳住心态,我一直相信学习最重要的是“重点+效率+勤奋” 我也认识很多九月底才开始准备但考上的同学。有的人准备了很长时间,没有效率的话,也只是浪费时间,还容易疲倦,打疲劳战,导致最后几个月没有精力再去复习。我本身准备的也比较晚,我这人做事比较追求细致,我是在全面搜集信息资料之后才开始学习的,真正进入状态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抓住这最后三个月,重点认真复习考上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下面我不会说废话,只抓最关键,最重要的说。

对于考研复习大家担心最多应该就是专业课的复习了,众所周知,中大是名校,而行管(土管/社保)更是全国一流的专业,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我就不再赘述了,中大考研的专业课一共考两门,一门是公共管理学,一门是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下面重点谈谈专业课的复习,这是拿高分,也是考研取胜的关键,毕竟导师最想要的学生是以后可以跟他一块做专业学术的。

一、公共管理学:

(一)书目推荐

1.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要)。中大以前的指定过的教材,所以参考价值可想而知。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就是新公共管理和传统公共行政的对比,多做比较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为后期的专题整理做准备。

2.丁煌的《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要)这本书比较冗长,我直接看了一遍,把行管自产生以来所有的笔记都整理了一遍,后期直接看自己的框架笔记就行了,笔记一定是要自己做的,做到全面细致吧,对于了解整个行管发展史很有帮助。当然,对于重点的公共行政的几个流派的思想要一定要注意认真把握。

3.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第四版,中山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要)。这本书中大行管考研的基础,虽然这几年有出题偏少的趋势,但研究历年真题不难发现很多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就是出自这本书,所以大家要好好重视。这本书我也做了详细的笔记,认认真真都背了下来,背的次数多了,就会发现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也慢慢理解了,对于那些记住了就能拿分的题很适用,对于了解行管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也十分有益。

4.蔡立辉、王乐夫《行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要)。中大老师出的书,可以参考。作为补充教材可以使用。

5.圣才《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中国石化出版社(非常重要)。本书是扩展知识面的利器,对于后期的知识巩固很有用。

6.陈瑞莲《行政案例分析》 中山大学出版社。其中的案例可以作为案例分析题的参考思路。大多数案例比较老套,注意选择。

7.陈振明《公共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要),陈老师的书可以说影响了一代行管人,到现在都是学习公共管理的必备教材,其中的利害就不用说了吧。

8.李迎生的《当代中国社会政策》或者岳老师的《中国社会政策》(重要),作为扩展社会政策的书籍 。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9.补充:南风窗,南方周末,以及中大老师们的论文都是很好的资料。中大行管很贴合实际,所以有时间一定要多关注这些,对开阔思路很有帮助,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后复试也有优势。

(二)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公共管理学这几年越来越偏向案例分析,这与中大这几年一直在搞的案例库有关(最近政务学院开展的案例分析大赛也是这样的一个初衷),所以在近年的专业课考试中分析性的综合性的题目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而概念/名词解释越来越少,这应该也是现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的整个特点(强调灵活性和综合性,注重学术能力的考察)。

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分析能力。怎么说呢,强调基础即是: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整个知识的框架结构,别留死角,既要细致入微又要重点突出。提高分析能力即是在案例中找规律,活用规律又要超越规律,针对不同的题目以不同的分析视角去解答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点是中大由于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三个专业现在按一个公共管理大类班培养,所以考试初复试是一起的(不分专业),所以如果大家仔细研究

12、13年的试题,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土管的方向)的影子,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要有一定的了解。

二、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一)书目推荐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第四版均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要)。这本书是我第一本看的,并把这本书按照出题的形式分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做了简单的笔记,这本书的体系脉络比较清楚,适合入门的学习。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重要),这本书比较厚,袁方是风笑天的老师,这本书可以作为知识的补充大体了解一下就好。

3.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或者第十一版均可 华夏出版社(非常重要)。中大曾经的参考教材,因为是外国人写的,一些思维和我们中国人不太一样,很生活化,也很有意思,我当时一天就看完了,开始看你都不知道他再说些什么,觉得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实则不是。建议先看风笑天的书,在看芭比的,多研究历年真题你就会发现这本书里面有很多题眼,要引起重视,他的书比较口语一些,最好能结合风的笔记,总结出可供答题的规范化形式。

4.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重要) 中大曾经至少有一个题就是上面的原题。

5.袁卫、庞皓、曾五一《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非常重要)。这本书比较重要,前面都是比较重点的章节,后几章觉得不重要可以不看。

(二)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中大的一大特色,中大与香港的学校有点相像,都是比较重视使用规范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学院在资金上大力支持研究生去参加各种研究方法培训班)。同时,几年前政务院也有社会学等的专业,直到后来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成立,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与社会研究方法的影子。从出题特征上来说一是注重概念性的知识,一是研究设计所占比重很大。总体来说,在概念上来说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与社会研究方法无异(因为都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概念),所以一方面在认真掌握概念本身的含义的同时去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区别和所属关系),另一方面要注意要准备针对公共管理的研究设计(一定要体现公共管理的专业性),这是你是一个拉分最大的题目。当然大家也要注意统计学的计算,虽然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运算,但是要注意平时计算的准确性。

写在最后:10月初这个时候是考研的关键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大家会自我 2 页 共 2 页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

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范文第1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