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第1篇

2013-2014第一学期潘忠萍

一、 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4、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生物之间的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从研究校园里的生物开始,着力研究动物、植物各自的关系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结合我们人类自己,一起开展了生物之间的多样性探究。

五、 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 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教学进

第一周第一单元第

1、2课

第二周第

3、4课

第三周第

5、6课

第四周第

7、8课

第五周第二单元第

1、2课

第六周第

3、4课

第七周第

5、6课

第八周第

7、8课

第九周第三单元 第

1、2课

第十周第

3、4课

第十一周第

5、6课

第十二周第

7、8课

第十三周第四单元第

1、2课

第十四周第

3、4课

第十五周第

5、6课

第十六周第

7、8课

第十七周复习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第2篇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3、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应当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及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5、布置作业

(1)收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第3篇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3、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应当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及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5、布置作业

(1)收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第4篇

擂鼓镇小学教师:张应喜

本次期中考试教务处安排出A、B卷,且教什么考什么。我结合活动手册、单元测试卷、导学案等平时训练的习题,进行梳理,试卷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知识点全面,难度适宜,联系生活紧密,体现了学科特点,能充分评价学生对学到的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四年级班容量较大,学生自觉学习习惯很差,对知识点识记不牢。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考前30分,我为两个班各打印A、B卷34份,学生互相交换阅读,增大知识储量,培养学生系统总结整理复习,增强应考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如四(1)班,应考66人,教务处下达认为单A23人,单B30人,单C53人,目标全部完成。 5A17人,5B23人,5C46人,实际完成5A13人,5B25人,5C34人,目标没有完成。如四(2)班,应考67人,教务处下达认为单A23人,单B30人,单C54人,目标全部完成。 5A17人,5B23人,5C47人,实际完成5A12人,5B21人,5C37人,目标全部完成。

一、卷面分析

本试卷有五个大题。内容基本全面。

一题“填空”。注重知识点掌握上的评价。这是老题型,学生不陌生,里面的知识比较简单,多数学生能掌握。个别学生失分是因为平时懒惰没有进行记忆。还有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别字。

二题“判正误”。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对于部分知识是否正确弄不清楚,属于复习时知识点的遗漏。

三题“选择题”。该题出现错误主要是(713小题,如吴群月全部错误),此题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只有让学生实际参与操作与探究,他们才能在理解中接受所学知识。

四题、“填图题”。该题包括三个,第一道题:根据云量多少画出晴天、阴天、多云符合,学生基本上都会做。第二道题:自己说出天气现象,在画出天气符号,学生失分较多。第三道题:标出风向八个方位,学生答得比较好。

二、今后教学启示

1、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指导学生“动手做”,让学生亲历、体验学习探究过程。

2、利用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狠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科学行为。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第5篇

1.在学习上,合作让我们战胜困难;在赛场上,合作让我们赢得荣誉;在集体生活中,合作让我们更开心。

2.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做事,这就叫做“合作”。

3.合作谚语或名言警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团结就是力量。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4.生活离不开竞争。竞争让我们进步,竞争让我们成长。有了对手,人们才会有危机感,才会了竞争意识,有了对手,人们才会奋发图强,锐意进取。

5.有我们的生活中,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竞争,可以促进发展;合作,更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使发展更健康,更协调。在科技飞速发展、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今天,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包打天下,任何重大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竞争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竞争!合作和竞争缺一不可,同样重要。 “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朋友时,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朋友;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敌人时,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少了一个朋友。”这句话告诉我们: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难走路。

6.真正促使你坚持到底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对手;真正促使你成功的的,往往是与对手的竞争。个人有了对手,就会不断磨练意志,想方设法去超越,去夺取胜利;集体有了对手,就会众志成城,励精图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7.合作需要求同存异,学会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别人,用真诚的态度去赢得伙伴的信任。合作要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

8.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享用共同创造的资源,这就是“共享“;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中获得益处,共同成长,这就是“双赢”。合作的最大好处是使合作双方能够“双赢”“共享”。

9.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

10.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11.“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大工程激活了我国东西南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2.“三峡工程”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的多项之最。

13.两弹一星:原子弹(1964年10月)氢弹(1967年6月)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卫星1970年4月24日)“神舟”5号,我国第一次飞船载人飞行(2003年10月15日)“神舟”6号(2005年10月12日)“神舟”7号,我国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2008年9月25日)

14.2001年7月13日,我国申奥成功。2008年8月8日,20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共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

15.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亚舞台一切合法权利。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目前已有160多个国

1 / 3

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往来,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是苏联,1942年10月2 日。

16.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起把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停火和非暴力”的世界和平日。

17.为和平服务的组织:联合国、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

18..自1990年以来,全球共有200多万儿童在武装冲突中丧生,有600多万儿童受伤或致残,1200万儿童无家可归,流浪街头。

19.我们是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更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希望,我们是整个世界的希望,而我们共同的希望就是全世界的和平。

2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挡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像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冰川、冰山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有的地方越来越干旱,而有的地方水灾越来越频繁;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21.人类惹得然土地正在以每年10万平方千米的速度迅速沙漠化;全沙漠现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4560万平方千米,100多个国家的10多亿人口正在遭受沙漠带来的困苦。

22.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将来人类的吃饭、穿衣、住房、用水、用电、就业、上学等都会成为大问题。这给养就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我们的心头。

23.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

24.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25.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短缺种种难题令人类忧心忡忡。 26.石油和天然气将在30-50年内消耗殆尽,煤炭也只能勉强维持200年。 27.学会感激,你就拥有了快乐与幸福。

28.未来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只要拥有梦想,我们就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

29.通往未来的道路也许遥远而充满坎坷,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终点。

30.克雷洛夫: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一.填空 50% 1.体育比赛需要(运动员)之间的合作;研究开发新产品需要(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联合国“维和需要(国家)之间合作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做好。

2.奥运会会标五环相连,象征(全世界人民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

2 / 3

3.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它们分别是(深圳)、(海南)、(汕头)、(厦门)、(珠海)。

4.再过几个月,我们就成为中学生了。在你的想象中,中学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答:我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可以交结更多的好朋友。(具体的自己想象)

5.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许多人毕生致力于这一崇高的事业,被誉为“和平使者“。他们分别是(宋庆龄)、(周恩来)、(安南)等。

6.让灰暗了的天空再现(蔚蓝),让光秃秃的山坡重披(绿装),让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让干涸的土地变得(滋润),让狂风的海洋变得(温顺)地球的希望就是人类的希望。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 1.只要是可再生资源就可以无节制地使用。( ) 2.竞争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竞争! (√ )

3.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朋友时,我们得到的仅仅是多了一个朋友;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敌人时,我们损失的仅仅是少了一个朋友。( )

4.有人认为:“未来不一定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 ) 5.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组织。 ( √ ) 三.简答题40% 1.在我们的生活中,合作无处不在。为什么要和他人合作?你想怎样和他人合作? 答:有的事情光凭个人的力量不能完成,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人多力量大,合作可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怎样与人合作:真诚合作要以大局为重。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体谅别人的难处;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要学会负责;要经得起委屈和误解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作才会成功。

具体来说:1.心里要想到他人;2.宽容别人;3.会表达感谢;4.信任同伴;5.礼貌地提出不同意见,贡献自己的智慧。

2.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你赞同吗?为什么?

答:我赞同这句话。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拥有知识,就拥有竞争的实力。知识不只是从课本上得来的。读课外书、参加实践活动,甚至与别人谈话都可以获得知识。只要勤学好问,知识就能一点点地积累,我就变得更加富有。

3.在我们周围,破坏环境的事情经常发生。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注意保护环境?

答:1.自己要做到不随手乱丢垃圾,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2.注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3.要爱护花草树木。4.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用品。5.不吃野生动物。 6.(自己可以添加)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第6篇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3、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应当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及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5、布置作业

(1)收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

科教版科学观察植物范文第1篇2013-2014第一学期潘忠萍一、 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