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评估监测方案范文
狂犬病评估监测方案范文第1篇
了解开封市2012-2013年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及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分布特征,形成防治建议,为政府决策服务。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2012-2013年开封市狂犬病的数据和各狂犬病门诊登记的狂犬病暴露人员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开封市2012年和2013年狂犬病的发病率为0.21/10万和0.15/10万,病例主要为60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农民,狂犬病2012-2013年平均暴露率为52.14/万,2013年暴露率低于2012年,暴露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16~45岁年龄组暴露数最多,伤口部位主要分布在四肢,下肢暴露最多,平均98.90%的暴露人员受伤后曾进行过伤口处理,致死动物以犬为主。 结论 开封市狂犬病暴露强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成为一个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狂犬病的防控重点是农村地区的散居儿童和农民。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间狂犬病主要是人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犬、猫类等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病死率为100%。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暴露人群和发病人数有增多趋势,这一方面提示动物带病毒率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暴露者早期采取积 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待加强[1]。为了解开封市2012-2013年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及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分布特征,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制定相应的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遂对开封市2012~2013年狂犬病疫情及暴露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狂犬病病例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ttp:// 10.249.1.170/UVSSERVER2.0)”,暴露人群的资料来源于2012年和2013年开封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登记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2 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定义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史。并且至少具有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条,(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2]。
1.3 狂犬病暴露者定义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2]。
1.4 统计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统计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登记数据,并且进行数据分析和绘制统计学图表。用SAS(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9.13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率或百分比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双侧检验,α=0.05。
2 结果
2.1 狂犬病人间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2.1.1 发病强度
2012年共报告开封市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10例,死亡10例,发病率为0.21/10万;2013年报告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为7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0.15/10万。 2.1.2 地区分布
开封市2012年所辖的县区狂犬病发病情况分别为:顺河回族区1例,发病率为0.43/10万;杞县3例,发病率为0.31/10万;通许县1例,发病率为0.18/10万;尉氏县1例,发病率为0.11/10万;开封县2例,发病率为0.29/10万;兰考县2例,发病率为0.30/10万。2013年开封市狂犬病发病情况为:龙亭区1例,发病率为0.79/10万;通许县3例,发病率为0.53/10万;尉氏县1例,发病率为0.11/10万;开封县1例,发病率为0.14/10万;兰考县1例,发病率为0.14/10万。
2.1.3 时间分布
2012-2013年开封市所报告的17例狂犬病发病时间分别为,2月份2例,4月份1例,5月份1例,6月份2例,7月份3例,8月份1例,9月份2例,10月份3例,11月份2例,其他月份无病例报告。
2.1.4 人群分布
2012-2013年开封市所报告的17例狂犬病病例中男性10例,女性7例;17例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80岁,14岁年龄组5例(29.41%),15~59岁年龄组7例(41.18%),≥60岁年龄组5例(29.41%);所报告的病例中散居儿童3例,工人1例,农民11例,学生2例。 2.2 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特征
2.2.1 暴露强度
2012年开封市狂犬病暴露例数为28492例,暴露率为57.10/万。2013年暴露例数为23548例,暴露率为47.19/万。两年暴露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6,P<0.01)。
2.2.2 暴露人群的地区分布
2012-2013年开封市所辖县区中兰考县暴露病例数最多分别为8454例和7310例,禹王台区暴露病例数最少分别为309例和201例,2013年和2012年各县区暴露病例数比较尉氏县、通许县和顺河区暴露病例数升高,其余县区均有所降低 2.2.3 暴露人群的时间分布
2012年和2013年开封市各月份均有狂犬病暴露病例发生,2013年总体的暴露水平低于2012年,没有明显的暴露高峰月份,2012年暴露的高峰月份为7-9月份,这3个月份共有狂犬病暴露病例10977例,占全年暴露总病例数的38.53%,其中8月份暴露病例数最多,为4472例,占全年暴露总病例数的15.70% 暴露病例的人群分布
开封市2012-2013年共发生狂犬病暴露病例52040例,其中男性33383例、女性18657例,男女性别比为1.79:1;暴露病例中0~15岁年龄组15519例,占总暴露病例数的29.82%, 16~45岁年龄组暴露病例数最多为25039例,占总暴露病例数的48.11%,≥46岁年龄组为11482例,占暴露病例总数的22.06%;两年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暴露病例构成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5 暴露人群的伤口分布特征
2012-2013年暴露人群中伤口数目为一处的病例有46573例,占总病例数的89.49%,伤口数目多处的病例有5437例;伤口部位在下肢的最多为30366例,占总病例数的58.35%,其次为上肢,病例数为15899例,占总病例数的30.55%,伤口部位在躯干部的为5231例,在头面部的为1544例;受伤程度为浅层的病例有47456例,占总病例数的91.19%,受伤程度为深层的病例数为4584;两年的暴露病例在伤口数目、伤口部位、受伤程度这三方面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6 伤人动物以及伤口处理
2012-2013年暴露病例的致伤动物以犬为主,犬致伤病例数为47023例,占总病例数的90.36%,其次为猫,致伤病例数为4168,其他动物致伤病例数为849例;暴露病例中51467例进行了伤口处理,占98.90%,5745例暴露病例暴露后使用了抗血清,占11.04%,两年的暴露病例在致伤动物、伤口处理、抗血清使用等这三方面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和2013年开封市狂犬病的发病率分别为0.21/10万和0.15/10万,低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3](0.48/10万)和广东省[4] (0.40/10万)的发病率,两年中所报告的病例年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下年龄组(70.59%),在职业构成上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农民,这与郭绶衡等[5]调查一致,提示开封市人间狂犬病防控的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为60岁以下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农民,因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小年龄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暴露后不告知家长而未进行伤口的处置,大部分农民不了解狂犬病防治知识,加之经济状况不好,暴露后舍不得花钱就诊,而致这些地区的人群狂犬病高发,所以应特别加强对小学生和散居儿童的保护。
开封市2012年和2013年狂犬病的人群暴露率分别为57.10/万和47.19/万,两年的暴露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2013年暴露率较2012年有下降的趋势,两年平均暴露率为52.14/万,高于刘雪梅[6]等研究的惠州市2006和2007年人群狂犬病暴露强度(22.7/万和24.1/万)和陆红梅[7]等研究的上海市松江区狂犬病暴露强度(47.79/万),本次调查对象是暴露后去狂犬病门诊就诊者,郭绶衡等[8]曾报道过湖南省农村人群狂犬病暴露后就诊率为75.29%,因此推测开封市狂犬病暴露率应是比较保守的,同时提示开封市人群狂犬病暴露强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暴露人群中男多于女,并且以16~45岁的青壮年为主,0~15岁的少年儿童次之,这与这些人群活动频繁或劳动中暴露机会多有关。伤口部位以四肢居多,特别是下肢较多,原因是四肢部位更易于动物攻击,致伤动物以犬为主,因此,犬只的规范化管理与免疫是防制狂犬病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狂犬病防制宣传力度的加大,监测显示98.90%的暴露人群进行了暴露后处置,处置率高于何剑峰等[4]报道的广东省人群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率,暴露后伤口的规范处置对于防制狂犬病意义极大,无论暴露者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均应由医务人员按照规范步骤处理。
狂犬病评估监测方案范文第2篇
一、评估目的
按照国务院、省市妇儿工委要求,根据我区实际,2006年制定出台了《玄武区儿童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儿童规划》)。到2010年,《儿童规划》实施周期已结束。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妇儿工委的工作部署,今年要对《儿童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终期评估。这项举措既是检验《儿童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儿童规划》实施过程的必要环节。通过全面科学的统计分析与评估,客观反映我区儿童发展现状,了解和掌握20062010年《儿童规划》的实施进程,为制定和完善“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对推动《儿童规划》实际成效的全面体现,促进我区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评估方法
对《儿童规划》的评估,主要采用了评价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
(1)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对《儿童规划》的所有领域,进行从执行过程到终期效果的全面评估;对各个领域中的重点指标进行重点评估,突出解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评估工作中,既进行定性分析,侧重质的描述;又进行定量分析,侧重量的说明,实现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的有机结合。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运用静态评估对指标的现状进行分析判断,看终期达标情况;又通过动态评估对指标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看指标的发展趋势。
(4)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对能够确定统一客观评估标准指标,采用绝对评价法进行;对无法确定统一客观评估标准的指标,采用相对评价法进行。
(5)评价与指导相结合。既对《儿童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又将评价的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和总结,对《儿童规划》实施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三、评估结果
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五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儿童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四大领域20 。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日益提高,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儿童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儿童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儿童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得以健康成长,全区儿童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儿童保健机构和设施的日趋完善,儿童健康保障得到了落实。
儿童健康是儿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区一直坚持以为儿童服务为宗旨,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全区儿童的卫生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
1、加强儿童保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010年,全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7.43%,较“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09‰,较“十五”末下降7.78‰;婴儿死亡率2.4‰,较“十五”末下降5.8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9.45%,“十一五”期间始终高于省、市95%的指标标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五年保持在100%。计划免疫“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破三联制剂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平均在99%;麻疹疫苗接种率连年达100%,较好的完成了各级规划目标。
2、儿童的常规基础免疫更加规范。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5年来保持在0.3%的水平。
(二)儿童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随着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大大加快了我区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逐年提高。2010年,我区财政性教育经费达4.99亿元,比2006年的1.92亿元,年均增长26.9%,高标准落实了关于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五年间教育累计投入超过15.91亿元,大力支持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健全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和助学机制,保障了全区儿童的受教育权力,促进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1、高水平普及幼儿教育。区域内38所幼儿园,均为标准化、规范化的成型园所,其中有30所省、市优质园,优质率达78.9%。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需求,还吸引了大量外区生源,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连年超过100%,“十一五”期间,我区在园幼儿(不含托儿)39320人(含外区户籍儿童)。20092010年度,36周岁儿童7958人,在园幼儿(不含托儿)8635人(含外区户籍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8.5%。
2、高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十一五”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普九”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不但为所有适龄儿童创造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同时,团区委和区妇联等相关部门还在全社会组织实施了“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帮助贫困儿童和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分别达100%、100%、99.8%(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国领先),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以上,100%的小学建成江苏省实验小学,80%的初中建成江苏省示范初中。全区小学起始年级60%、初中起始年级19%以上的教学班实现小班化教学。建立起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子女和“三残”学生入学救助帮困机制,确保该类家庭子女和“三残”学生100%接受义务教育。制定了《进一步做好玄武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就学。我区于2006年春季在全市率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2008年春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2009年春季开始,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
3、残疾儿童教育得到发展。成立玄武特殊教育学校一所,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教学校培智两个途径,在校人数为83人,女童为38人。对残疾儿童入学实行“零拒绝”政策,确保残疾儿童100%入学。我区教育部门对因家庭生活困难的残疾儿童采取减免学杂费的照顾;对部分特困残疾儿童给予免费就学。自2006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起,对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5年来均为100%。
4、全面优质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区5所普通高中,其中2所四星级高中,3所三星级高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8%(超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国领先);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高中校在南京市质量评估中均处领先地位。同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国领先)。
5、建立新型教育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制度,制定《玄武区社会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建成8个社会援助中心和70个社区互助社,为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助学全覆盖体系。对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政府助学券,对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大学生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开设“爱心班”,招收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免去一切费用。
6、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区家庭教育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家庭教育宣传格局。一是建立家长学校总校,全区各幼儿园、中、小学校和社区均成立了家长学校,创建率达100%。不断增强全社会关注家庭教育的意识,着力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指导,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家长学校模式多样化,教学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家长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科学育儿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二是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推动了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三是在教育网站开辟“家教天地”专栏,定期更新家庭教育知识理念,切实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指导,18岁以下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100%;四是运用其他大众传媒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双合格”的内涵,营造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儿童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五年来,我区各级部门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确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侵犯人身权利和引诱、教唆、强迫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犯罪和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儿童人身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侵害儿童权益案件的受案率五年来均为100%。连年没有发生拐卖儿童案件。
1、加大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力度。近年来,玄武公安分局、区文化局等部门对影响青少年的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加强治安管理,进行清理整顿,规范文化市场,严格查禁淫秽、封建迷信和渲染暴力的书籍、报刊、影视等非法出版物;加强对学校周边经营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狂犬病评估监测方案范文第3篇
一是“淘汰扩群法”:即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季节,或者在猪价比较低的时候淘汰猪场内所有猪只,然后对栏舍内设施设备进行整理、清扫、彻底消毒,对栏舍的周围场地、道路清扫、彻底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最后再引进经检测无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种猪进行扩群。该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大、费用高。
二是“后代隔离法”:即仔猪提早断奶,然后将断奶仔猪转移至确定的“无伪狂犬病毒的清洁区”内饲养。该方法可阻断多种传染因子的传播,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净化,但要求母猪必须不感染伪狂犬病毒或伪狂犬阳性母猪不在排毒期,对管理要求高。
三是“检测淘汰法”:即反复多次对全场猪群逐只进行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淘汰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猪只,再引进伪狂犬野毒阴性种猪扩群。该方法对管理影响小,实施方便,但是对伪狂犬野毒阳性率比较高的猪场不适用,需多次检测,检测费用比较高。
狂犬病评估监测方案范文第4篇
关于调整阿右旗妇女儿童“两纲”终期监测专家评估组和统计监测组的
通 知
旗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
根据《阿拉善右旗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阿拉善右旗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 “纲要”)的要求,为切实做好纲要的终期监测评估工作,提高终期监测评估工作质量,旗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决定,调整专家评估组和统计监测组组成人员。现将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阿右旗纲要专家评估组人员名单
组
长: 吴玉环(旗妇儿工委副主任、旗妇联主席) 副组长: 徐生仁 (旗统计局副局长)
成
员: 彭艳霞 (旗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
刘新林(旗人社局副局长) 哈斯格日勒(旗卫生局副局长)
郭玉香(旗教体局副局长)
李永仕(旗水务局副局长) 高建民(旗农牧局副局长) 呼日勒巴特(旗科技局副局长) 聂振军(旗公安局副局长) 王国华(旗住建局副局长) 敖特根其木格(旗人民法院副院长) 王淑芳(旗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阿右旗纲要统计监测组人员名单
组 长: 徐生仁 (旗统计局副局长) 副组长: 哈斯格日勒 (旗卫生局副局长)
郭玉香 (旗教体局副局长) 成 员:彭艳霞 (旗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
关大勇(旗委宣传部副部长)
敖特根其木格(旗人民法院副院长)
斯琴格日勒(旗妇联信访维权工作人员) 张忠贤(旗疾控中心主任)
团 结(旗民政局副局长)
聂振军(旗公安局副局长)
温卫中(旗司法局副局长)
刘新林 (旗人社局副局长) 王永芳(旗计生局副局长) 布 和(旗文化广播局副局长)
李永仕(旗水务局副局长)
张玉玲(旗住建局副局长) 白 雪(旗扶贫办副主任) 高 强(旗残联理事长) 宝力道(旗团委副书记) 瑙 敏(旗总工会副主席) 高建民(旗农牧局副局长) 杨有忠(旗科协副主席)
魏冬梅(经信局副局长、旗商务局局长) 白生明(旗林业局副局长)
阿右旗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2011年3月24日
主题词:两纲
监测评估
人员调整
通知
阿右旗妇儿工委办公室
2011年3月24日印发
狂犬病评估监测方案范文第5篇
1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解析
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最主要的装置是一套自动分析仪器, 在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支持下, 利用专业软件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分析。此系统日夜歇运作,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得到一组数据, 通过通讯设备传输到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在接收到数据后会进行保存、管理和发布等操作[1]。
2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技术评估的作用
2.1实时了解水质具体情况
在我国, 水污染较为严重, 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形成制约。水质的一般监测都是人工采样后进行实验室分析, 通常每月、每季度监测1次, 在水质监测上存在较大缺陷, 无法得到水质变化的规律[2]。此技术则能连续得到数据, 结果客观、公正, 能为环境管理提供支持。在某些地表水水质监测中, 人工采样等方式依旧发挥重要作用。但此技术能自动监测水质, 自动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避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3]。
2.2实时监控水污染
使用此技术可获得水体污染物数据, 且由于获得的数据有连续性, 因为可判断水体变化情况, 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控。在污染发生后, 观察数据的变化, 判断污染程度, 及时对水污染采取控制措施[4]。
2.3增强环保部门工作效率
此技术被应用在地表水监测中, 使环保部门在监测系统的支持下, 实现改进环保工作的目的, 实现相关部门间的水质数据共享, 提高了水质监测的效率, 让水质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5]。
3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技术评估方案
3.1具体监测过程
在对地表水的水质实施监测时, 要对监测装置进行调整, 使其符合监测要求。p H检测在现场完成即可, 氨氮和TOC数值等方面的检测则要在实验室完成。每个方面的检测都有固定的检测方法, 在实施检测时要严格遵守要求。为让结果客观合理, 要在每个采样位置收集瞬间以及时间混合类型的水样。
3.2评价过程
在实验室中获得结果后, 与自动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使用t进行检验, 对比结果差异。使用t进行检验, 可灵活对结果的差异实施判定, 为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在对氨氮和TOC实施检测时, 要使用加标回收率法。在使用此方法对样品实施检测时, 要在同类型样品的子样品中添加某些物质, 如此才可顺利开展测定, 对回收率实施测算。
3.3试验方案
为让试验使用的水样符合实验要求, 可在监测站取水口的各个方向安置采样点, 安置的深度要和取水口保持相同水平。为了防止收集的水样和自动收集的水样之间存在差异, 两者的采集时间要相同。具体采样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测定方式:⑴首先实施全天候测定。从0 时开始到20 时, 每隔4h, 自动监测设备进行采样。在相同深度开展自动取样和人工取样。直接在现场测定p H, 其余指标在回到实验室后进行检测。⑵在自动监测设备开始取样之前和之后的20min, 每隔5min在与其保持相同水深位置手动取样。p H直接在现场检测, 其余指标在回到实验室后实施检测。⑶在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检测时, 以人工的方式在相同水深的位置开展取样。各项指标的检测方式同上。⑷选择符合容积符合试验要求的塑料水桶, 使用水泵抽取当地地表水, 对桶内的水进行彻底搅拌, 将自动采样设备放入水桶中, 重新搅拌, 开展自动检监测。各指标测定方式如上。⑸选择符合要求的水桶, 加入一定量的试验添加物, 将水搅拌到均匀状态, 启动自动监测设备。各指标检测方法如上。⑹选择两个水桶, 使用水泵将地表水抽入其中, 如杂物较多, 需要进行过滤, 把自动监测设备的采样工具放入其中, 将水样搅拌均匀。将大桶的水抽入两个小桶中, 两个桶容积相同, 对体积进行测量。将自动监测设备放入其中一个小桶。另外一个水桶加入试验添加物, 充分搅拌后, 使用自动监测设备检验。
4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试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在此次试验中, 通过对样本的p H值进行测定, 发现各种使用测定方法获得的结果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表明自动监测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在对高锰酸钾实施测定时, 水样不均匀的情况对结果产生一定干扰, 实验室结果和自动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但可利用自动测定结果均值变化对地表水的耗氧量变化情况实施判定。在测定TOC时, 对回收率结果实施分析时, 发现自动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但由于测定此项指标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 导致其结果比实验室结果高。在测定氨氮水平时, 在对回收率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 样本颜色会对实验室研究方法产生较大干扰, 原因可能是水样浑浊程度越重, 在絮凝沉淀时发生乳化现象, 致使过滤不彻底, 测出的结果相对较高。
5 增强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效果及保护地表水的对策
5.1减轻取水口周围因素的影响
在选择采样点时, 要与河岸保持距离。要保证河岸、河滩的卫生状况较好, 如果存在较多杂物就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5.2按时维护自动采水口设备
在开展试验时, 要对自动采水口实施观察, 分析其上是否存在青苔、藻类等物, 仅靠自动采水口设备的反冲洗功能无法将这些污染物清除干净。如果这些污染物进入到监测装置, TOC指标等方面的测定就会受到较大干扰。此种情况是导致水质不均匀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5.3编制统一的评价标准
地表水中含有较多种类的物质, 加之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 导致水体不均匀。因此, 某个区域的水质无法代表整体水平。要想让自动监测站能发挥更强的作用, 就要创建起统一的趋势评价机制。
5.4对TOC和氨氮的监测实施干预
使用已有的方法对两者的检测实施干预, 均无法保证使用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处于较小水平。在准备模拟水样时, 如不能对地表水实施精确模拟, 可针对检测方法开展回收率试验, 这能有效提高此类试验结果的精确度。
5.5改进水质自动监测水平
可以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观察, 了解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 一旦发现新技术, 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单位经济状况, 引进合适的技术, 提升监测水平。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也要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中总结经验, 将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记录, 找出工作中的不足, 寻找解决办法。
5.6缓解水污染的措施
农业中的农药、化肥等会对地表水形成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施肥时, 要普及精量施肥等技术, 从源头上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控制。坚持循环经济理念, 确保产业实现清洁生产。
可以和当地媒体合作, 拍摄爱护水资源的公益性宣传片, 在电视等平台播出。也要利用新媒体发布我国水污染情况, 告知人们水资源污染产生的后果, 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节约用水宣传, 提升人们的节水意识。
6结语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资源, 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宣传让人们养成爱护水资源的习惯, 防止浪费水资源。要关注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积极引进最新技术对水质监测站进行改进, 确保水质得到有效监测。
摘要:水资源对人们的生活及各个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地表水对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因此, 需要定期对地表水水质进行检测。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 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增强, 地表水水质监测实现自动化, 可实时了解地表水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一旦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可根据预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自动检测,TOC,氨氮
参考文献
[1] 鲁子豫, 马燕, 李志强, 等.青海长江源区20052012年地表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保护, 2015, 11 (3) :53~56.
[2] 杨旭光, 束金祥, 朱志勋, 等.地表水VOCs气相色谱自动监测影响因素探讨[J].人民长江, 2014, 24 (18) :87~91.
[3] 刘薇, 康可佳, 刘侨博, 等.针对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的地表水水质评估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39 (8) :178~182.
[4] 任海军, 宋伟伟.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开发研究, 2014, 25 (1) :148~153.
狂犬病评估监测方案范文第6篇
[摘要] 目的:分析狂犬疫苗“2-1-1”接种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狂犬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本社区内近2年内33例接种狂犬病疫苗患者,按照“2-1-1”接种程序(观察组),第10d和接种程序结束后15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并与既往年份“五针次法”接种程序36例患者(对照组)同步时间段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患者10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48%、27.78%;接种程序完成后15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97%、83.33%。结论:“2-1-1”狂犬疫苗接种程序完全符合药物动力学原理,它能迅速提高机体内血药浓度,并在短期内产生抗体,同时也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方便患者。但疫苗接种效果与各患者机体个体差异存在一定的联系,全程接种15d后应加强抗体水平的检测,如抗体阴性患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及强化补种。
[关键词] 狂犬病;疫苗;动物咬伤;疾病控制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死亡率基本为100%。目前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抗体转阳是达到有效免疫的唯一标志。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受到“五针次法”接种繁琐程序的影响,所以,其药物的依从性不佳,有些患者对该疾病认识不足而不规范接种,甚至不接种。将埋下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疫苗生物工程技术不断提升和完善,疫苗的质量也得到充分的保障。我国于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部分企业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可以采取“2-1-1”免疫程序。这样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疫苗接种的依从性。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10月才陆续采用其接种程序,现笔者有意对该接种程序的效果做一调研,旨在于与老的接种程序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积极推广新程序做基础的数据分析,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实践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6月,金牛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采取“2-1-1”接种狂犬疫苗102例,男性89例,女性13例。年龄在3-78岁之间。Ⅰ级暴露49例,占48.04%;Ⅱ级暴露31例,占30.39%;Ⅲ级暴露22例,占21.57%。其中,对接种10d和接种程序结束后15d按时进行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检测资料完整的33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为既往年份“五针次法”按期接种,并接种10d和接种程序结束后15d按时进行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检测36例患者,两组患者接种疗效比较不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暴露的级别。
1.2 暴露后处置[3]①伤情评估: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进行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客观的评估。②加强宣教及实行告知义务:告诉患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何种处置措施。③按照处置工作规范进行伤口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1.3 疫苗接种 观察组33例患者实施新型狂犬疫苗“2-1-1”接种程序,即受伤当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剂,在第7d和第21d分别再注射一剂。对照组36例患者按照“五针次法”接种程序,即分别于0、
3、
7、
14、28d各注射疫苗1支,共5支。
1.4抗体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疫苗接种后10d和接种程序完成后15d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用毛细采血管采集手指尖末梢血0.3 ml, 用狂犬抗体酶联免疫吸附间接法取血清作抗体测[2][1]
定。试剂盒采用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狂犬病抗体检测试剂盒,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及判断结果,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两组患者接种疫苗后不同时段阳性比较(%)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N33 36 阳性 16 10 10d 阴性 17 26 阳性率 48.48 27.78 阳性 32 30 接种程序完成后15d 阴性 1 6 阳性率 96.97 83.33 两组患者接种第10d、接种程序完成后15d的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检测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抗狂犬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地区,近10多年来,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病死数居全国法定传染病之首,发病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达10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但狂犬病是一种可防而不可治的疾病,规范化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唯一有效措施。狂犬病抗体转阳又是有效免疫的唯一标志。然而,狂犬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它必须注射到人体体内产生免疫应答,并达到一定的抗体浓度才能起到免疫作用。换言之,即血清中狂犬病抗体必须为阳性,抗体浓度大于或等于0.5IU/ml才达到免疫水平。传统的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是“五针次法”,治疗程序繁琐,药物依从性差,特别是对于农村老年患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规范化接种一定的难度。近年来,由我国自行研制并生产的人用狂犬疫苗是采取“2-1-1”接种程序,其程序与原程序比较缩短7d。这样,不仅节省了来回两次的交通费、误工费和大量的时间。而且“2-1-1”产生抗体迅速,对就诊时间比较晚、严重咬伤者更加适用。从药物动力学原理上来说,这完全符合药物应用机理,它能迅速提高患者机体内的血药浓度,为患者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转阳提供有利的平台。从本组调研的结果也同样验证上述结论。因此,笔者认为“2-1-1”接种程序取代“五针次法”接种程序是有客观的科学依据。
尽管“2-1-1”接种程序的抗体转阳迅速而概率较高,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患有个别患者接种程序完成后,其还不能获得有效的抗体,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多种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的是总抗体,不完全代表具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水平。国际上公认每毫升血清中中和抗体等于或大于2.5国际单位是机体具有抗狂犬病毒能力的最可靠指标,需要采用能够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本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参加“2-1-1”接种程序完成后15d,检测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仍为阴性,因此,要继续强化补种,同时也需要积极寻找原因。有文献报道免疫应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的蜕变、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由于我们选择的样本较少,[6][5][4]
对这一观点的真实性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观察。
“2-1-1” 疫苗接种程序的转阳率也非100%的特点,所以,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力度和解释工作,对接种过疫苗的患者不要高枕无忧,应及时检测血清抗体的浓度,对浓度达不到阳性的患者要及时加强接种,以免给狂犬病防治留下隐患。
参考文献
1、刘晓彬,胡萍,王莉。狂犬疫苗接种五针与2-1-1四针免疫程序的对比观察[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4):233-234。
2、余珍东,唐雪敏,卢雅萍,等。狂犬疫苗“2-1-1”免疫接种法讨论[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95。
3、于朝凤,陶书凤,王晓宇。狂犬疫苗接种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2,14(1):26-27。
4、唐浩武。金湖县吕梁镇2008-2011年489例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11(11):78-79。
5、刘霞,洪波,凌铁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2005-2012年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2(1):24-29。
狂犬病评估监测方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