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第1篇

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欣赏

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一)

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二)

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三)

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四)

制作个人简历表格的小技巧

一、“个性化”简历

对于有过在网络上填写简历的朋友,都知道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简历模版,但这些简历模版都是千篇一律,没啥突出,也就就跟“个性化”这三字不搭边,所以尽量不要去用这些免费的简历模版,所以不妨花时间做一个份有个人特色的简历。

二、简历得精简

既然是“简历”,就要精简,要保证阅览简历者在30秒内检索出简历中最重要的信息,过去有很多求职者把简历写的好几页纸,但是在招聘员手里他们阅读简历不会超过1分钟,特别很多简历堆在他面前的时候,更是一目十行的看简历,所以简历尽量一页纸写完,把重要的信息写的突出一点,这样面试官看简历时,一目就能看到你简历上最重要的信息。

三、突出“我适合贵公司与这个职位”

简历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面试机会,如果你的简历在面试官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你有90%的机会获得面试机会,所以你在简历上尽量要写出详细“我适合贵公司与这个职位”的理由,这点面试官是非常看重的,如果你简历上没有写明的话,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会提问中问到“如果这个工作由你来做,请谈谈你能胜任此工作的理由?”如果这个问题在面试场合中被问到,你很有可能回答的不是很完好,所以还不如提前在简历中写好。这样就节省了双方的时间。看过“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的人还看了:

1.简历表格免费模板

2.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

3.好看的简历表格免费模板

4.好看的简历表格模板

5.优秀的个人简历表格模板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第2篇

计(论文)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分析

题目名称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

学生学部(系)

机械电气学部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X

月X日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名称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

学生学部(系)

机械电气学部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1、掌握比较复杂的电网进行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2、给短路点处赋予平均额定电压及基准容量,求解等值网络数值并根据电力系统网络画出等值网络。

3、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故障相电流和非故障相电压的计算。

4、对称和不对称短路后任意支路故障电流和节点电压的计算。

5、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版),并打印纸质版上交。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二、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按照规范的格式,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2、完成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对称短路电流、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3、完成计算的手算过程

4、运用计算机的计法。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序号

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

地点

起止日期

1

资料收集,完成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图书馆

2012.5.25-6.1

2

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

图书馆

6.2-6.3

3

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

C8-323

6.12-6.18

4

课程设计上交

1-110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科技创新报导[J].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期

[2]

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

[3]

蒋春敏.电力系统结构与分析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2

[4]

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2

[5]

李梅兰、卢文鹏.

电力系统分析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

X

X

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2012

X

X

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造成的危害性是最大的。作为电力系统三大计算之一,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参数更为重要。设计示例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各参数,进一步提高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的精度和速度,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运行、设备选择、继电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

一、基础资料

1.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如图1所示。

2.电力系统参数

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K(3)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产生最大可能的故障电流和功率。

(1)发电机参数如下:

发电机G1:额定的有功功率110MW,额定电压=10.5kV;次暂态电抗标幺值=0.264,功率因数=0.85。

发电机G2:火电厂共两台机组,每台机组参数为额定的有功功率25MW;额定电压UN=10.5kV;次暂态电抗标幺值=0.130;额定功率因数=0.80。

(2)变压器铭牌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变压器T1:型号SF7-10/110-59-16.5-10.5-1.0,变压器额定容量10MVA,一次电压110kV,短路损耗59kW,空载损耗16.5kW,阻抗电压百分值UK%=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0%=1.0。

变压器T2:型号SFL7-31.5/110-148-38.5-10.5-0.8,变压器额定容量31.5MVA,一次电压110kV,短路损耗148kW,空载损耗38.5kW,阻抗电压百分值UK%=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0%=0.8。

变压器T3:型号SFL7-16/110-86-23.5-10.5-0.9,变压器额定容量16MVA,一次电压110kV,短路损耗86kW,空载损耗23.5kW,阻抗电压百分值UK%=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0%=0.9。

(3)线路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线路1:钢芯铝绞线LGJ-120,截面积120㎜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0(1)=0.408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0(1)=2.7910﹣6S/㎞。

对下标的说明

X0(1)=X单位长度(正序);X0(2)=X单位长度(负序)。

线路2:钢芯铝绞线LGJ-150,截面积150㎜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0(1)=0.4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0(1)=2.8510﹣6S/㎞。

线路3:钢芯铝绞线LGJ-185,截面积185㎜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0(1)=0.394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0(1)=2.9010﹣6S/㎞。

(4)负载L:容量为8+j6(MVA),负载的电抗标幺值为;电动机为2MW,起动系数为6.5,额定功率因数为0.86。

3.参数数据

设基准容量SB=100MVA;基准电压UB=UavkV。

(1)SB的选取是为了计算元件参数标幺值计算方便,取SB-100MVA,可任意设值但必须唯一值进行分析与计算。

(2)UB的选取是根据所设计的题目可知系统电压有110kV、6kV、10kV,而平均额定电压分别为115、6.3、10.5kV。平均电压Uav与线路额定电压相差5%的原则,故取UB=Uav。

(3)为次暂态短路电流有效值,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时间t等于初值(零)时的有效值。满足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三个条件下的最大次暂态短路电流作为计算依据。

(4)为冲击电流,即为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满足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三个条件及时间=0.01s)。一般取冲击电流==2.55。

(5)为短路电流冲击系数,主要取决于电路衰减时间常数和短路故障的时刻。其范围为12,高压网络一般冲击系数=1.8。

二、电抗标幺值定义

(1)发电机电抗标幺值

公式①

式中

发电机电抗百分数,由发电机铭牌参数的;

已设定的基准容量(基值功率),;

发电机的额定有功功率,MW

发电机额定有功功率因数。

(2)负载电抗标幺值

公式②

式中

U元件所在网络的电压标幺值;

负载容量标幺值;

负载无功功率标幺值。

(3)变压器电抗标幺值

公式③

变压器中主要指电抗,因其电抗,即可忽略,由变压器电抗有名值推出变压器电抗标幺值为

公式④

式中

%变压器阻抗电压百分数;

基准容量,MVA

、变压器铭牌参数给定额定容量,MVA、额定电压,kV;

基准电压取平均电压,kV。

(4)线路电抗标幺值

公式⑤

式中

线路单位长度电抗;

线路长度,km;

基准容量,MVA;

输电线路额定平均电压,基准电压,kV。

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中有四个参数,一般电抗,故0。由于不做特殊说明,故电导、电纳一般不计,故而只求电抗标幺值。

(5)电动机电抗标幺值(近似值)

cos

公式⑥

式中

设定的基准容量,MVA;

电动机额定的有功功率,MW;

cos电动机额定有功功率因数。

三、短路次暂态电流(功率)标幺值计算

(1)短路次暂态电流标幺值()

(取)

(kA)

公式⑦基准容量;基准电压(kV)。

(2)冲击电流()的计算

(kA)

公式⑧

(3)短路容量的计算

()

公式⑨

四、各元件电抗标幺值

1.电力系统等值电路如图2

2.各元件电抗标幺值的计算

设基准容量;

基准电压。

(1)发电机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①得

;

(2)变压器电抗值标幺值由公式③得

;;

(3)线路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④得

;;

(4)负载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②得

(5)电动机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⑥得

3.等值简化电路图

(1)

等值电路简化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

(2)

考虑电动机的影响后,短路点的等值电抗为

五、三相短路电流及短路功率

短路次暂态电流标幺值

短路次暂态电流有名值

冲击电流

短路功率

六、Y矩阵形成于计算

计算机编程计算中,考虑了对地电容标幺值和变压器实际变比标幺值。

(1)

导纳矩阵等值电路如图4所示,节点数为⑥,电抗标幺值参考图2。

(2)导纳计算公式为:

公式⑩

式中

(3)变压器变比的定义

式中

变压器变比标幺值

(4)Y矩阵的形成。

对地电纳

Y=

短路点的电抗标幺值为

短路点次暂态短路电流为

短路点次暂态短路电流有名值为(kA)

短路点冲击电流为(kA)

短路点短路功率为(MVA)

两种算法的次暂态短路电流比较误差为ΔI=10.08-9.22=0.86(kA)

七、结论

1.解析法

短路点的电抗标幺值为

短路点的次暂态短路电流为

2.Y矩阵

短路点的电抗标幺值为

短路点的导纳标幺值为

短路点的次暂态短路电流为

3.优缺点

(1)解析法误差大,每一短路处需要逐一分析与计算。

(2)Y矩阵计算时考虑对地电容,变压器实际变比,则误差小;Y矩阵对角元素将各节点的等值短路电抗(阻抗)均求出;使分析其他点的短路故障提供了更容易更直观的参数值;Y矩阵程序通用性强等特点。

(3)两种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各参数结果如图5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多知识点都忘记了,计算速度慢及准确性低,分析问题能力不够全面等等。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如怎样使用WORD的工具,计算公式输入,画图等。明白了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简单,但一旦做起来却需要很多心思,要注意到很多细节问题。要做到能好好理解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认真真做一次计算。因此,完成课程设计使我对课本的内容加深了理解。总体来说,这次的课程设计不单在专业基础方面反映了我的学习还要加倍努力,还在对一些软件的应用需要加强。

由于一开始找的网络是开路的,列不出导纳矩阵,所以再找了一个环形网络作补充。但对C语言编程的计算机计法有待探究,只是基本上明白程序过程,还不能明白的彻底。随着科技发展及计算机计法的方便,简单,我将认真学好这种方法,以便以后工作的需要。

总体而言,这次的课程设计对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考察,使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不足之出,从而提高我们。

学生签名:

2012年X

X

指导教师签名: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第3篇

煤粉制备系统产生大量煤尘,煤粉的火灾等级类别属乙类,危险环境区域划分为22区,煤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高热就会发生煤尘爆炸事故。

(1)煤磨、输送管道及拐弯处存在死角,管道严重磨损泄露,维修后表面粗糙,可能造成局部煤粉聚集,由于静电或自燃着火,引起系统火灾、爆炸事故;

(3)煤粉制备系统没有设置或安装事故报警及联锁保护设施或安全监控系统故障、监控系统失灵,如给煤机、煤磨机跳闸联锁装置故障,当煤磨机故障停机时,给煤机仍工作给煤,造成煤磨中积存大量燃煤,如不能及时清除,可能会由于其他原因引发燃煤着火;

(4)袋收尘器的煤灰斗中,若出现结露现象可使煤粉在煤灰斗中积聚很厚,如长期集存在煤灰斗中,易发生自燃事故;

(5)袋收尘器入口浓度若设计不合理,如收尘浓度在1000g/Nm3以上,处于煤粉的可燃与爆炸范围(国内外资料表明,煤粉浓度的可燃与爆炸范围为40~2000g/Nm3),生产中若遇静电、雷击可能会引发煤粉爆炸事故;

(6)生产中电气设备检查、维护不及时,造成电气短路,或煤粉制备系统防静电接地系统检查、维护、维修不到位,接地系统失效;

(7)煤粉制备系统、煤粉储存输送系统、投产时窑头点火升温过程中,如果废气温度过高,可能引燃袋收尘器,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8)煤尘如遇摩擦、静电、雷电、撞击电火花等诱因时,也会引发煤尘爆炸事故。

5煤粉制备系统防爆安全措施

4.1煤磨系统防爆安全措施

煤磨系统包括煤磨、除尘器、煤粉仓等设备。

(1)动火作业前必须申请同意,动火现场必须备好灭火器;

(2)在煤粉仓机袋收尘入口处设CO检测仪,煤磨车间设置湖南金鼎消防器材公司生产的高压CO2自动灭火系统。当废气CO检测仪发出超值信号后,操作人员应

1

立即调整有关参数。如果CO浓度仍在上升(超过700PPM)达到报警值时,依靠高压CO2瓶的压力,自动打开电磁阀,防止爆炸的发生;

(3)进入磨体内检查必须断开主电源,挂警示牌,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并在磨机出口处安排专人监护;

(4)煤粉制备产生的废气含尘浓度高,本设计中选用高浓度的气箱脉冲袋收尘器,滤袋采用了防静电材质,两边设12个防爆门;

(5)通以惰性气体,使设备内流动的煤粉气流中的O2含量在10%以下,超过10%时自动报警,超过12%时,自动切断电源并停车;

(6)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应及时检查、维护,且定期请有资质单位对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安全联锁及安全保护系统、监控及报警系统等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维护、维修,确保系统正常;

(7)收尘器运行前,壳体内部的温度接近室温,冬季温度低,如直接通入热气体,会因温差大而产生冷凝使煤粉粘附在滤袋(袋式收尘器)上,所以要进行预热。热源可以用蒸汽或用电加热装置;

(8)加强密封防止漏风

煤磨收尘器负压操作时,漏风意味着增加氧的含量,会使自燃和爆炸的危险性增大。正压操作时,漏风会使气体向外渗透,煤粉渗透到保温层中也会引起自燃。常规收尘器的漏风率一般要求<5%,而煤磨收尘器的漏风率至少应<3%。这就要求所有连接处在安装完毕后进行连续焊接,焊后还要进行严格检查;

(9)壳体设计考虑防爆

壳体、灰斗和进出口烟箱都应按承受20kPa压力设计的,虽然收尘器本体的总重量比常规收尘器增加了50%~60%,但发生爆炸时壳体不变形,收尘器的内部装置也不需要进行校正和修复就能继续运行;

(10)设置防爆阀

防爆阀的作用是发生爆炸时,冲击波通过防爆阀释放压力,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防爆阀的布置应防止爆炸后喷出物喷向电气控制室的门、窗、电缆桥架及车间内其它电气设备上,也不喷向楼梯口和主要通道。

收尘器的防爆阀装在收尘器壳体和进出口烟箱上的位置。煤粉仓也设防爆阀。防爆阀前的短管长度不应大于10倍的短管当量直径,防爆阀前的短管垂直布置,当采

2

用带膜片的防爆阀时,阀膜片面与水平面成45°夹角,并采取防雨雪措施;

(11)除尘器进口设置停电状态下自动动作的快速截断阀;

(12)煤粉仓上设置料位显示报警仪、温度、压力报警仪、CO超标报警仪和灭火装置,防止煤粉爆炸;

4.2煤粉制备防煤粉堆积、自燃安全措施

煤粉堆积5mm厚时,引燃温度大约为180~260℃。该系统有煤磨、煤粉仓、收尘器、风管、下料管等设备、设施。

(1)煤粉仓锥体斜度大于70°,输送管道倾角设计大于55°,管道内部光滑、无死角,防止煤粉堆积自燃;

(2)如果设备大修,煤粉仓顶一定用石灰石粉遮盖,使活性较大的煤粉与空气隔绝,避免煤粉的自燃;

(3)根据实践经验,收尘器内任何处有煤粉堆积都会引起自燃。所有型钢面和轴承座都应加三角形的防尘装置,为使灰斗内煤粉容易卸出,灰斗斗壁的谷角不应<70°。相邻侧板间应焊以半径>100mm的圆弧形钢板。在寒冷地区,灰斗四壁上还应装管状电加热器,以防出现冷凝水粘附煤粉。每个灰斗外壁装一台振动器,定期进行振动,以防止灰斗内煤粉起拱棚料。灰斗内壁要光滑,灰斗卸灰阀下料口的选择应比其他类型收尘器的卸料口略大一些;

(4)收尘器灰斗卸灰如采用常用的卸灰阀,会因叶轮上的叶片夹角过小,粘附的煤粉不易卸出,容易产生自燃,所以要采用浅斗型回转卸灰阀。这种浅斗型卸灰阀,能使灰斗内煤粉由楔块状变为圆形,减少煤粉对斗壁的压力,容易沿接触面滑动卸出。最好是采用气、液控制开闭的双道翻板阀;

(5)煤磨、输煤管道、袋式收尘器的煤灰斗、检查孔和清扫孔应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

4,3监测、自动报警和控制措施

对入磨和出磨气体温度、压力检测;对煤磨袋收尘、煤粉仓设有一氧化碳和温度报警装置,并将信号引至中控室。

(1)入磨和出磨气体处设置在线温度、压力监测装置。煤磨出口气体温度经常保持在75~85℃,不得超过85℃。过低容易使袋收尘器结露,过高容易使煤粉燃烧;

(2)煤粉仓顶及锥体应设温度及CO监测装置。锥体温度控制在50°C左右,

3

并保持高料位状态进行生产。如仓底温度持续上升应降低仓内料位;超过85°C继续上升,表明煤粉仓自燃,应立即喷人惰性气体阻燃,并采取排出煤粉等处理措施。当CO浓度大于700PPM时自动报警,当氧气含量超过14%断电停机,自动启动灭火装置;

(3)收尘器监测装置

a.收尘器的进出口管道上和每个灰斗应安装测温装置。如温度上升较快,特别是出口处的温度高于进口处,可以断定收尘器内煤粉有闷火自燃现象。灰斗上的温度计装在卸料阀上方0.8m处,灰斗内温度急剧升高,也说明有闷火自燃情况。灰斗内温度低于60℃是安全的。如达到100℃,应迅速采取措施。收尘器的气体温度应高于露点20~30℃,防止结露。

b.一氧化碳监测

在收尘器出口处安装量程为0~2000ppm的一氧化碳浓度测定仪。若一氧化碳浓度达100ppm,是开始有闷燃的征兆,超过700ppm,说明闷火严重,当一氧化碳含量达到800ppm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当一氧化碳含量超过1500ppm时,应立即关闭收尘器进出口阀门,收尘器应立即切断电源,同时收尘器应启动灭火装置。

当出现温度、CO超标,立即停磨。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第4篇

数据库是被一个系统所使用的所有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帮助存储,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的程序的集合,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组成

硬件,软件,数据,程序(procedures),人  数据库系统开发生命周期(database system development lifecycle)

 数据库设计的三个主要步骤: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 C/S vs B/S C/S

即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需要安装客户端才可进行管理操作。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程序不同,用户的程序主要在客户端,服务器端主要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及系统维护和并发控制等,客户端程序主要完成用户的具体的业务。

开发比较容易,操作简便,但应用程序的升级和客户端程序的维护较为困难。

三层C/S构架

在三层架构中,客户端接受用户的请求,客户端向应用服务提出请求,应用服务从数据库服务中获得数据,应用服务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 两层和三层的区别? 两层架构

Client side presented two problems preventing true scalability:  Fat‟ client, requiring considerable resources on client‟s computer to run effectively.

 Significant client side administration overhead.  By 1995, three layers proposed, each potentially running on a different platform. 客户端提出的两个问题阻止真正的可伸缩性:

脂肪”客户端,需要相当大的客户端电脑上的资源有效地运行。

重大的客户端管理开销。

三层架构

Advantages:

 Thin’ client, requiring less expensive hardware.  Application maintenance centralized.

 Easier to modify or replace one tier without affecting others.

 Separating business logic from database functions makes it easier to implement load balancing.

 Maps quite naturally to Web environment. 优点: 瘦”客户机,需要更少的昂贵的硬件。 应用程序维护集中。

容易修改或替换一个层而不影响其他。

将业务逻辑与数据库函数分开使其容易实现负载平衡。 很自然地映射到Web环境。

Three main types of transactions(三种主要类型的事务):

retrieval transactions检索事务

update transactions更新交易处理

mixed transactions混合事项

B/S

即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

客户端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基本上都在服务器端。由于客户端没有程序,应用程序的升级和维护都可以在服务器端完成,升级维护方便。由于客户端使用浏览器,使得用户界面“丰富多彩”,但数据的打印输出等功能受到了限制。

 SQL SQL分类:

DDL数据定义语言(CREATE,ALTER,DROP,DECLARE)

DML数据操纵语言(SELECT,DELETE,UPDATE,INSERT)

DCL数据控制语言(GRANT,REVOKE,COMMIT  Query(查询)  Security(安全)  Index(索引)  View(视图)

 ERD A five-step process for ERD construction : ERD构建五个步骤的过程:  Step1: Represent Entities as Tables(将实体转换成表)  Step2: Determine Relationships(确定关系)

 In most cases, a record in one table will correspond to multiple records in another table.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表的记录将对应于另一个表中的多条记录。

 For many-to-many relationships, a new associative table must be created between two tables. 多对多关系,必须创建一个新的关联表两个表之间的关系。

 Step3:List Fields(确定表的属性)

 Step4: Identify Keys(确定键,主键和外键)  Step5: Determining Data Types确定数据类型

 Primary and foreign keys must match in data type and size. 主键和外键必须匹配的数据类型和大小。

2.主键

A primary key uniquely identifies each record in a table. 主键唯一标示表中的每一条记录。

 Unique  Minimal  Not Null  Nonupdateable 3.外键

如果公共关键字在一个关系中是主关键字,那么这个公共关键字被称为另一个关系的外键。 4.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每个表一定要有一个合法主键。(主键值唯一) 参照完整性规则(Referential Integrity):若属性组F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同时F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则在R2的关系中,F的取值只允许两种可能:空值或等于R1关系中

某个主键值。(外键,的值在主键中没有出现) 5.范式

第一范式:(1NF)强调的是列的原子性,即列不能够再分成其他几列。 Definition: A table in which all fields contain a single value. 第二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Definition: A table in which each non-key field is determined by the whole primary key and not part of the primary key by itself. 没有包含在主键中的列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第三范式:(3NF)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首先是 2NF,另外非主键列必须直接依赖于主键,不能存在传递依赖。即不能存在:非主键列 A 依赖于非主键列 B,非主键列 B 依赖于主键的情况。 6.Normalization规范化

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数据存在插入(表没有分开,插入数据是产生异常),更新(数据冗余,更新时产生异常),删除异常(表没有分开,数据间存在依赖关系)同一张表自身设计不合理导致异常

规范化的优缺点

优点:

• 消除更新异常 • 减少数据冗余

• 解决了数据完整性问题 • 节省存储空间

缺点: • 涉及多表的子查询和表之间的联接,需要更复杂的SQL语句

• DBMS的额外工作使应用程序变慢

7.关系型数据库优点

 依赖逻辑,而不是物理、相关记录之间的联系

 使用第四代语言(4 gl)  备抵高度的数据独立性

 Weak Entity(弱实体)

一个实体对于另一个实体具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且该实体主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都是从其他强实体中获得,则称该实体为弱实体

 Derived attribute(派生属性)

Attribute that represents a value that is derivable from value of a related attribute, or set of attributes, not necessarily in the same entity. 属性代表了一个值从一个相关属性中派生出来的,或一组属性的值引出,,不一定在同一个实体。

 recursive relationship(递归关系)

添加一个外键,使得有一对多的关系,多对多关系

 complex relationship(复杂关系) Multiplicity is the number (or range) of possible occurrences of an entity type in an n-ary relationship when other (n-1) values are fixed.

 problems in an ER model Often due to a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certain relationships. 通常由于特定的意义关系的误解。 connection traps. (连接陷阱) 俩个主要的连接陷进:扇形陷进和深坑陷进

扇形陷进:两个实体有一个一对多的关系,从而扇出第三个实体,两个实体键本该有一个直接关系提供必要信息 深坑陷进:一个模型显示实体之间的存在关系,但某些实体出现之间的路径不存在。

 Supertype/Subtype Hierarchies(超类和子类) 某个实体类型中所有实体同时也是另一个实体类型的实体.此时,我们称前一实体类型是后一实体类型的子类(Subtype),后一实体类型称为超类(Supertype). 但是子类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继承性。子类继承其超类上定义的所有属性,其本身还可以包含其他另外的属性. 第九章:

磁盘的性能指标:磁盘的容量,存取时间,数据传输速度,可靠性

磁盘的总容量

记录盘面数*每记录盘面的磁道数*每磁道的扇区数*每扇区的字节数

扇区:扇区是磁盘寻址的最小单位,其大小通常是512字节 数据在磁盘上的定位信息: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 编址方法:柱面从外向内编址(如:0~199),磁道按柱面编号(如:0号柱面从上向下编号0~19,再给1号柱面磁道编号),盘块号(假设每个磁道有17个扇区,0号柱面0号磁道0号扇区的盘块号为0,0号柱面1号磁道0号扇区的盘块号为17)

Access time (存取时间)– the time it takes from when a read or write request is issued to when data transfer begins. (一个读或写请求发出到数据开始传输的时间) Consists of: Seek time (寻道时间)– time it takes to reposition the arm over the correct track. 

将磁头移到柱面的时间:约2~30ms Rotational latency (旋转等待时间)– time it takes for the sector to be accessed to appear under the head. 

约10~20ms  总时间:10~40ms

Data-transfer rate – the rate at which data can be retrieved from or stored to the disk. (从磁盘上读取数据或存储数据到磁盘的时间)

Mean time to failure (MTTF) (平均失效时间)– the average time the disk is expected to run continuously without any failure.(磁盘无故障连续运行的时间Typically 3 to 5 years)

Block – a contiguous sequence of sectors from a single track data is transferred between disk and main memory in blocks sizes range from 512 bytes to several kilobytes 内存和外存的一次数据交换称为一次I/O操作,每次交换的数据量是一个Block 内存中开辟的缓冲区大小至少要等于一个block Block的大小通常由DBMS厂商决定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 通过冗余提高可靠性

是一种利用大量廉价磁盘进行磁盘组织的技术

价格上,大量廉价的磁盘比少量昂贵的大磁盘合算得多 性能上,使用大量磁盘可以提高数据的并行存取

可靠性上,冗余数据可以存放在多个磁盘上,因此一个磁盘的故障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冗余(Redundancy)

存储额外的信息,以便当磁盘故障时能从中重建

磁盘还是内存?

 5-minute rule:如果一个被随机访问的页面的使用频率超过每5分钟一次,那么它应该被驻留在内存

 minute rule:如果被顺序访问的页面的使用频率超过每1分钟一次,那么它应该被驻留在内存

文件存储:

The database is stored as a collection of files. Each file is a sequence of records. A record is a sequence of fields 数据库是存储为文件的集合。每个文件都是一个序列的记录。字段的记录是一个序列。

第十章:

Basic Steps in Query Processing(查询处理的基本步骤): 1. Parsing and translation解析和翻译 2. Optimization最优化 3. Evaluation评估

RDBMS查询处理阶段 : 1. 查询分析 2. 查询检查 3. 查询优化 4. 查询执行

选择操作典型实现方法:

1. 简单的全表扫描方法

 对查询的基本表顺序扫描,逐一检查每个元组是否满足选择条件,把满足条件的元组作为结果输出  适合小表,不适合大表 2. 索引(或散列)扫描方法

 适合选择条件中的属性上有索引(例如B+树索引或Hash索引)  通过索引先找到满足条件的元组主码或元组指针,再通过元组指针直接在查询的基本表中找到元组

排序

 原因

 SQL查询可以指定对输出进行排序

 关系运算的某些操作,如连接运算,排序后实现高效

 对于可放进内存的关系,使用如快排序之类的技术。对不能放进内存的关系,使用外排序

 内排序

 当数据集小于可用内存时,采用快速排序算法  快速排序的思想来源于分治策略。将数据块划分为两个序列,第一个序列的值小于第二个序列,在两个序列中按照递归排序的思想再次进行上述的划分,这样直到没有办法划分为止

 外排序

 创建有序段+N路归并

 所有的输入数据最初分成许多有序的归并段文件,然后不断归并成许多更大的归并段文件,直到剩下一个文件为止

 Join Operation 几种不同的连接算法

Nested-loop join(嵌套循环连接)

Block nested-loop join(块嵌套循环连接) Indexed nested-loop join(索引嵌套循环连接) Merge-join(合并连接) Hash-join(哈希或散列连接)

Choice based on cost estimate(根据成本估算选择连接方式)

关系型数据库优点

 依赖逻辑,而不是物理、相关记录之间的联系

 使用第四代语言(4 gl)  备抵高度的数据独立性

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

 查询优化的优点不仅在于用户不必考虑如何最好地表达查询以获得较好的效率,而且在于系统可以比用户程序的“优化”做得更好

(1) 优化器可以从数据字典中获取许多统计信息,而用户程序则难以获得这些信息

(2)如果数据库的物理统计信息改变了,系统可以自动对查询重新优化以选择相适应的执行计划。在非关系系统中必须重写程序,而重写程序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不太可能的

(3)优化器可以考虑数百种不同的执行计划,程序员一般只能考虑有限的几种可能性。

(4)优化器中包括了很多复杂的优化技术,这些优化技术往往只有最好的程序员才能掌握。系统的自动优化相当于使得所有人都拥有这些优化技术

 RDBMS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通过某种等价模型计算出各种查询执行策略的执行代价,然后选取代价最小的执行方案  集中式数据库

 执行开销主要包括:

– 磁盘存取块数(I/O代价) – 处理机时间(CPU代价) – 查询的内存开销  I/O代价是最主要的

 分布式数据库

 总代价=I/O代价+CPU代价+内存代价+通信代价

 查询优化的总目标:  选择有效的策略

 求得给定关系表达式的值

 使得查询代价最小(实际上是较小)  实际系统的查询优化步骤:

1. 将查询转换成某种内部表示,通常是语法树

2. 根据一定的等价变换规则把语法树转换成标准(优化)形式 3. 选择低层的操作算法 对于语法树中的每一个操作

• 计算各种执行算法的执行代价 • 选择代价小的执行算法

4. 生成查询计划(查询执行方案) 查询计划是由一系列内部操作组成的。 2 代 数 优 化

 代数优化策略:通过对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来提高查询效率

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指用相同的关系代替两个表达式中相应的关系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 两个关系表达式E1和E2是等价的,可记为E1≡E2

具体方法 笛卡尔积

查询树的启发式优化  典型的启发式规则:

1. 选择运算应尽可能先做。在优化策略中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

2. 把投影运算和选择运算同时进行

如有若干投影和选择运算,并且它们都对同一个关系操作,则可以在扫描此关系的同时完成所有的这些运算以避免重复扫描关系 3. 把投影同其前或其后的双目运算结合起来

4. 把某些选择同在它前面要执行的笛卡尔积结合起来成为一个连接运算

5. 找出公共子表达式

如果这种重复出现的子表达式的结果不是很大的关系并且从外存中读入这个关系比计算该子表达式的时间少得多,则先计算一次公共子表达式并把结果写入中间文件是合算的

当查询的是视图时,定义视图的表达式就是公共子表达式的情况

6. 在执行连接操作前对关系适当进行预处理

 按连接属性排序  在连接属性上建立索引

 索引:

 Search Key(检索关键字)1)之间的值。 B+-Tree Node Structure(节点结构)

P1是指针,指向子节点(非叶子结点)或指向记录内容(叶子结点) Ki are the search-key values K1是关键字检索值 B+-Tree中的叶子结点

 ACID properties of a Transaction(事务的ACID属性)

 原子性(Atomicity):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原子性由恢复机制实现。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完成后,所有数据处于应有的状态,所有内部结构正确,能够准确反映事务所作的工作。基于隔离性实现。

 隔离性(Isolation):一个事务不会干扰另一个事务的进程,事务交叉调度执行的结果与串行调度执行的结果是一致的。隔离性由并发控制机制实现。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提交后,对数据库的影响是持久的,即不会因为系统故障影响事务的持久性。持久性由恢复机制实现。

 事务调度:

 事务的执行顺序称为一个调度,表示事务的指令在系统中执行的时间顺序

 一组事务的调度必须保证

 包含了所有事务的操作指令

 一个事务中指令的顺序必须保持不变  串行调度

 在串行调度中,属于同一事务的指令紧挨在一起  对于有n个事务的事务组,可以有n!个有效调度  并行调度

 在并行调度中,来自不同事务的指令可以交叉执行  当并行调度等价于某个串行调度时,则称它是正确的

 锁

 锁的作用

 一个事务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取得对它一定的控制,限制其它事务对该数据对象的使用,由此提供事务需要的隔离性,保证各个事务不会互相干扰,一个事务不会读取或修改另一个事务正在使用的数据。

 此外,锁提供的隔离性还保证事务的一致性。

 为了使系统性能良好,应使事务尽量简短和不受干扰。  要访问一个数据项R,事务Ti必须先申请对R的封锁,如果R已经被事务Tj加了不相容的锁,则Ti需要等待,直至Tj释放它的封锁

 锁的模式主要有六种:共享锁、更新锁、排他锁、结构锁、意向锁和块更新锁。

 共享锁(S锁,Share lock)

 事务T对数据对象R加上S锁,则其它事务对R的X锁请求不能成功,而对R的S锁请求可以成功;又称读锁

 申请对R的共享锁: lock-S(R)  用于只读数据操作,它允许多个并发事务读取(Select)锁定资源,但禁止其它事务对锁定的资源进行修改。一般读取数据后就释放共享锁,除非要将锁升级。  排它锁(X锁,eXclusive lock)

 事务T对数据对象R加上X锁,则其它事务对R的任何封锁请求都不能成功,直至T释放R上的X锁;又称写锁

 申请对R的排它锁:lock-X(R)  一般来说,SQL Server在事务结束时释放排他锁。 Two-Phase Locking Protocol  两阶段封锁协议内容

 增长阶段(Growing Phase)

 事务可以获得锁,但不能释放锁  缩减阶段(Shrinking Phase) 事务可以释放锁,但不能获得锁

 封锁点:事务获得其最后封锁的时间

 事务调度等价于和它们的封锁点顺序一致的串行调度 死锁:

两个事务都封锁了一些数据对象,并相互等待对方释放另一些数据对象以便对其封锁,结果两个事务都不能结束,则发生死锁

 死锁发生的条件

①互斥条件:事务请求对资源的独占控制

②占有等待条件:事务已持有一定资源,又去申请并等待其它资源 ③非抢占条件:直到资源被持有它的事务释放之前,不可能将该资源强制从持有它的事务夺去

④循环等待条件:存在事务相互等待的等待圈

 预防死锁

预先占据所需的全部资源,要么一次全部封锁要么全不

封锁

缺点:难于预知需要封锁哪些数据并且数据使用率低

所有资源预先排序,事务按规定顺序封锁数据 使用抢占与事务回滚

• wait-die:如果T1等待T2,仅当T1的时间戳小于T2时,允许T1等待,否则回滚T1。

• wound-wait:如果T1等待T2,仅当T1的时间戳大于T2时,允许T1等待,否则回滚T2  死锁检测和恢复

 超时法

如果等待封锁的时间超过限时,则撤消该事务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第5篇

概述

比特网(Chinabyte)记者有幸采访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编制组组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钟景华先生,请他对机房新标准进行了详尽解读。 新规范名称有内涵

关注机房发展的人们可能会注意,新标准的名称是《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没有延用之前的《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或改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钟景华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缘由:“在规范立项之初,编制组考虑到如果仍然延续《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这一名称可能会过于局限。现代的机房名称很多,有数据中心、信息中心、电脑中心、计算机房等等,如何让这个规范涵概更广,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然而无论机房名称怎样,归根到底其传输、存储、运算的都是电子信息。所以,编制组最终把新规范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它不仅涵概传统的计算机机房,并将所有具有电子信息传输、存储、运算功能的场所都归入其中。 让不同级别的数据中心都有据可依

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立项时,编制组就为规范制定了四个要求:科学性、先进性、协调性和可实施性。

现代数据中心的规模、应用和需求各不相同,如何让不同级别的数据中心都有据可依?即如何实现可实施性?钟景华介绍:“当时编制组和专家们认为一定要将机房分级,而这恰恰与当时还没看出版的美国通信行业协会标准TIA/EIA-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不谋而合。”

立项会议后几个月TIA/EIA-942来到了中国,编制组马上进行了翻译,认为新标准的分级不能完全参照TIA-942,因为其中的T3级并不附合中国国情。T3要求系统采用“一用一备”的运行方式,在主用系统检修时直接切换市电工作,这一做法在电源质量比较好的情况下可行,但国内电源谐波和瞬间断电情况较多,如果直接用市电,可能造成信息丢失、传输错误或者造成设备的损坏。

最终,新规范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A级对应TIA/EIA-942的T4,B级对应TIA/EIA-942的T2,C级对应TIA/EIA-942的T1。T3可以归类为A级,但是很勉强,需要在设计时完善。这是新规范与旧规范相比最大的特点。

除此以外,新规范中增加了术语和符号、机房分级标准、电磁屏蔽、网络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五个章节和附录。 充份关注节能环保

“据统计2006年美国境内数据中心耗电量为600亿度,占美国全年耗电量的1.5%,到2011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0亿度。只是这些数字还不够直观,我举两个例子:一是三峡水电站一共设置了32台发电机组,如果全部开启一年的发电量也就是1000亿度;二是全国照明用电,包括家庭、办公和生产耗费的照明电,全年约为1000亿度。”钟景华说到。

节能是数据中心的一个非常重要话题,新规范中特别增加了关于大型数据中心节能的条文。规范7.4.13条规定,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采用以下节能措施:大型机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北方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的机房,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钟景华解释:大型机房通常指数千至数万平方米的机房。在这类机房中,安装的设备多、发热量大、空调负荷大,而水冷冷水机组的能效比高,可节约能源,提高空调制冷效果。在北方冬季还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新规范中关于节能的条文还很多,例如机柜的摆放方式、照明光源、机房窗户设置等细节,充分体现了对节能环保的关注。 新规范中的强制条文

“建设部101号文中明确表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的第6.3.2、6.3.

3、8.3.4、13.2.

1、13.3.1为强制性条文,”钟景华为比特网记者介绍:“这五条强制性条文都涉及到生命安全和节能环保的内容。”

第6.3.2条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能低于2级。 第6.3.3条规定,当A级或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于其他建筑物内时,主机房与其它部位之间应设置火极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8.3.4条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第13.2.1条规定,采用管网式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或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同时设置两种火灾探测器,且火灾报警系统应与灭火系统联动。

第13.3.1条规定,凡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以上五条都涉及了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条文,必须严执行。另外,关于强制条文在规范的说明部分都有明确的解释。

要求高于国家规定的编制过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平均是2.5年一代,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从1993年实施至今已经进入了第15个年头。而早2005年初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在对标准进行整理时发现原有的标准已不能适用于现代数据中心的设计要求时便向建设部和信息产业部提出了修编的申请,并得到了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很快发文委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对标准进行修编。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标准的编制要分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征求意见稿阶段、送审稿阶段和报批稿阶段。然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远远超出了这四个阶段。

钟景华介绍:“准备初期编制组调研了40多个机房,取得3000多个数据,并编写200多页的调研报告,并且还研究和翻译了美国通信行业协会的TIA-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IEEE-1100《电子设备供电和接地操作规程》等相关国外标准,吸取了其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

从调研到草稿完成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之后编制组按照建设部的规定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向全社会征求意见阶段,期间收集意见330余条。意见中很多涉及很多机房疑难问题,如何取舍编制组慎之又慎,并对每一条不采纳的意见都回复了具体的理由。比如关于机房接地的意见,编制组邀请了国内知名的王红宇等专家对每条意见进行分析、讨论,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对于机房接地的争论,除此以外编制组还组织了并于供电、空调、综合布线及消防等方面的意见研讨会。

此后,又经历了征求意见稿修改、送审稿讨论和修改、报批稿修改等阶段。最终,建设部于2008年11月12日发布第101号公告,批准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规范,从立项到批准经历3年多的时间。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的内容更加科学和更具实施性,然而整个编写过程却比旧标准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钟景华还从新规范的角度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了几条建议,首先要量力而行,数据中心投资费用非常高,建设成本平均要1.5万/平米,新规范中A级、B级、C级机房的投资差别是相当大的,一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性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来定出数据中心建设的级别。第二,数据中心建设一定要考虑标准化和模块化,这也是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的重要因素。

最后,钟景华谈到,按照建设部的委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正在编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专门解决目前检测没有依据、没有方法的问题。其中包括了数据中心温度、湿度、电源质量、布线等参数如何检测的规范标准,将于2010年完成。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第6篇

门禁系统,又称为出入口控制系统,是一套现代化的、功能齐全的门禁系统,不止是作为进出口管理使用,而且还有助于内部的有序化管理。它将时刻自动记录人员 的出入情况,限制内部人员的出入区域,出入时间,礼貌地拒绝不速之客.同时也将有效的保护您的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通过使用本公司门禁系统,您将体会到以下诸多优势:

1、可以树立公司或机关规范化管理形象,提高公司在客户心中的管理档次,同时规范化公司或内部的管理体制。

2、一张感应卡可以替代所有的门钥匙,而且可以将每张卡设置不同的开门权限,授权持卡员工进入公司内其职责范围内可以进入的门。所有的进出情况在电脑里都有记录,便于针对具体事情的发生时间进行查询,落实责任。

3、可以将不受欢迎的人员拒之门外,例如可以杜绝传销、保险等行业的业务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闯入您的办公室,干扰您正常的办公秩序。同行的竞争者不会轻易地进入您的办公或开发场所顺手拿走您的业务资料或核心技术资料。

4、 如果员工的感应卡遗失可以在系统内即时挂失,这样即使其他人捡到了该感应卡也无法进入公司,这样相对与普通机械锁要方便得多,您不必为了安全起见重新换 锁,为公司的每个人重新配钥匙。对于辞职或开除的员工感应卡采用禁用的方式,该员工以后都无法进入公司进行窃取或破坏等报复活动,如果您不采用感应卡门禁 管理方式,您恐怕为了以防万一必须多次更换公司大门的锁。

5、采用先进的分体式结构控制,即读卡部分与控制部分进行分离,外人无法通过机械或其他高科技方法打开您的电锁进入您的办公场所。而其他诸如密码门禁,机械锁都无相应安全机制,可以通过电路短路或万能钥匙轻易进入您的办公场所。

6、系统扩展性好,具有联网功能,您可以随时以低成本升级增加新的控制门。

7、采用原装全天候感应器,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系统对设备的故障进行自检和跟踪监测,并有灯光提示,以便维护人员及时维修。系统运行时无需连接专用电脑,停电时系统信息不遗失,并可以配备UPS后备电源,维持系统的正常运作。

8、基于WIN2K/NT的全中文操作系统,人性化设计、软件短小精悍、形象直观、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简单。普通文员就可以胜任相应管理软件操作。

9、嵌入式数据库管理:即将所有门禁系统管理数据库资料全部存储在设备里面,全面提高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系统数据可以随时映相到管理PC机上,方便将数据备份或重新下载。

10、高速度数据传输:十万条开门记录信息只需三分钟的时间便可以全部采集完成,大大缩短了系统数据采集的时间。

11、系统管理无地域限制:由于整个系统全部是基于以太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因而整个网络范围内的任何一台电脑(在授权许可的条件下)均可实现对整个门禁系统的管理与控制,而且可以跨Internet实时高速的进行远程管理与控制,您可以轻松的实现运筹帷幄、决控千里的。

12、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每台门禁控制器均可以存储17920个持卡人数据信息及十万条开门记录信息。

13、系统布线及接线简单方便:系统布线只需按照以太网络布线方式及要求实施即可,接线只有很少的几个端子接线,甚至连接线工具都可不备。 一

系统设计依据:

1. 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系统设计应紧紧围绕着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实用、简便、经济、安全的原则,同时照顾到不同职务层次、不同部门的需要,满足企业管理这一特定使用功能。

2. 适用性

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可应用于门禁系统的技术和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工程中选用的系统和产品都应能使用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并满足近期使用和远期发展的需要。在多种实现途经中,选择最经济可行的途经。

3. 先进性

系统的设计和产品选用在投入使用时应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但不盲目追求尚不成熟的新技术或不实用的新功能,以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4. 可靠性

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

5. 实施的可行性

以现有成熟的产品为对象设计,同时还考虑到周边信息通信环境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考虑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要求,使设计的方案现实可行。

6. 标准化、开放性

标准化、开放性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可能的条件正点,设计中采用的产品都尽可能是标准化、具良好开放性的,并遵循国际上通行的通信协议。应用软件尽量采用已商品化的通用软件,以减少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和利于日后的使用和维护。

7. 可扩充性

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

8. 数据安全

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内各智能化系统数据的安全。

9. 易操作性

小区智能化系统是面向各种管理层次使用的系统,系统及其功能的配置以能给用户提供舒、安全、方便、快捷为准则,其操作应简便易学,而绝不能因“智能”而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烦恼。

10. 针对性

企业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并非千篇一律的,而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如工程规模、配套设施、市场定位、用户对象、管理要求、规划及平面布局等等因素,作出有针对性的设计。

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是由管理微机、打印机、门禁控制器、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数据传感器、系统管理软件、出门按钮、再配合电子开门器(电控锁)组成整套门禁管理系

三、系统设计所遵循的规范: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2、《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9)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90,92)》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免费范文第1篇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欣赏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一)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二)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三)个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