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甲状腺疾病护理新进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甲状腺疾病护理新进展范文第1篇

1.1 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来源于艾滋病的相关医护工作, 现扩展为从事诊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等工作过程中, 意外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其他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被含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而具有被以上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 有20%~40%的护理人员暴露于HBV, 3%~10%的护理人员暴露于HCV, 0.2%~0.5%的护理人员暴露于HIV。

1.2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2.1 物理因素

锐器伤是护理操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在对刀、剪、针等锐利器械进行冲洗时, 稍有不慎极易被刺伤或划伤。而被污染的针头、锐器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威胁, 锐器损伤可引起其他疾病, 如梅毒、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 任何锐器损伤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若护理人员有伤口, 则加大了感染的几率, 对护理人员自身造成一定的伤害。工作中护理人员如果长期接触放射物质, 则会有致癌或致畸的危险。

1.2.2 生物因素

护理人员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含有病原体的血液和体液, 常见的传染性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和结核杆菌病毒。在护理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会沾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分泌物、体液、血液等, 使致病微生物通过受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造成自身感染。

1.2.3 化学因素

护理人员常接触诸如84消毒液、洁消精浸泡消毒液以及甲醛熏柜等化学消毒液, 这些物品长期接触易导致过敏性皮炎或灼伤皮肤, 甚至导致皮肤癌的产生。许多化疗药物也有致癌作用, 接触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环氧乙烷残留超标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危害。

1.2.4 心理因素

目前, 护理人员任务繁重、工作内容相对单一, 常常面对危重患者、悲惨场景、死亡患者, 造成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使护理人员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损伤。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防护意识

防护职业暴露的关键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有效控制职业性损伤非常必要。因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掌握的防护知识各有不同, 因此应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因人而异。整体而言, 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医院感染、危险药品接触与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知识等;教育培训的方法主要包括专题讲座、集体宣教、进修培训、运用画报、广播、视频等多媒体培训。有学者研究表明, 医疗机构内持续的教育培训对医护人员防范职业暴露非常重要。

2.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树立全面防护的观念

针对医疗机构可能出现的化学、物理、生物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危害, 建立、健全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规章制度, 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与防护措施, 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同时, 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操作, 改变护理人员各种不安全行为,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 并将职业安全作为护理人员在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考核内容。作为医院管理者则应首先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 将护理安全作为一种文化实施管理, 营造护理安全氛围, 唤起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与责任感。如此可大大提高事故处理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

2.3 增加安全防护设施, 改善医疗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视, 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 为护理人员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 应尽可能完善各项医疗设备与防护设施, 并尽快开展对安全性好的医疗器具 (如注射器、输液器等) 的研究与推广使用, 有效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根据CDC统计表明, 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医疗器具可有效减少62%~88%的锐器伤。此外, 医院防护设备应定期检查, 问题设备应及时维修, 减少噪声、辐射等损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编排应科学合理, 通过人性化管理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不但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安全, 更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医院应不断加强安全防护设施, 改善医疗工作环境, 减少职业暴露, 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4 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措施, 有效降低职业伤害

有学者研究表明, 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措施可降低81%HIV感染。由此可见, 当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 正确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 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危害。护理人员应努力掌握职业健康与防护知识, 在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够以理性和健康的心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例如,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护理人员遇到锐器刺伤后应立即挤出伤口血, 用肥皂在流水下冲洗5min, 2%碘酊、75%乙醇消毒, 并向主管部门汇报及登记, 进一步检测处理, 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评估、指导用药, 并加强职业暴露后的心理护理, 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心理伤害。

摘要:由于护理人员的特殊工作性质, 他们每天都需要面对诸如空气污染、血源性感染、意外损伤、接触感染等危险, 这些病毒和细菌随时都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大量研究也证明, 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 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的职业暴露已引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及医院的重视, 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减少职业性暴露的发生, 本文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探究,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职业暴露防范措施的新进展。

关键词:护理,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参考文献

[1] 蔡文智.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0) .

甲状腺疾病护理新进展范文

甲状腺疾病护理新进展范文第1篇1.1 职业暴露的定义职业暴露来源于艾滋病的相关医护工作, 现扩展为从事诊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等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