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惩戒 教育 策略

惩戒教育区别于体罚,它与赏识教育同等重要,赏识教育是顺应学生内心的渴求,关注学生优点和长处,给予学生自信心。惩戒教育是对学生错误的纠正,能让学生明确是非。许多教育专家认为,教育惩戒是教育活动客观规律的要求,无惩戒的教育是伪教育,是不负责任的、缺失的教育。惩戒教育是一线教师无法绕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 用教育法规来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就有这方面的详细立法,如美国:在美国一些地方,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学生如果将学校认为不宜的东西带进学校内,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美国教师的惩戒权还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

韩国:前几年,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对男生打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

澳大利亚:有一些公立学校设立了警戒室,学生违反校规校纪,会被叫到警戒室,由专门的教师依照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惩戒,或被送到农场从事体力劳动,最严重是开除,如果再不起作用,就被送到特殊学校。

我国的教育法中也有赋予教师批评教育权的规定,可是内容过粗,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师采取的批评教育类的做法学生或家长不认可,认定为教育失当,教师个人或学校受到一定的批评或处分。制定一个细化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教师惩戒法”,可以规范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活动底线,减少教育中的尴尬和矛盾。在法治社会的今天,用法律制度来约束,才是师生权益的最可靠保障。

二 实施惩戒教育要注意一定的策略

惩戒是把双刃剑,是一种有难度、有危险的教育技巧,要掌握一定的实施策略。(1)要可行。在惩戒学生前,教师一定要让“肇事者”明白他为什么受到惩罚,避免学生稀里糊涂地就接受了惩罚,让学生在惩戒中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要适度。注意惩戒的可接受性,要对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做深入的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恰到好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惩戒的效果。(3)要到位。惩戒的力度应与违规行为的破坏性程度具有一致性,对同样的违规行为的前后惩戒要具有一贯性。(4)惩戒后的再教育。在对“肇事者”进行必要的惩戒后,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促膝谈心,交流思想,让学生明确惩戒是针对不正确的行为,并非针对学生本人,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 实施惩戒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

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门教育艺术。高明的惩戒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总结了惩戒教育的10个原则: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犯错后立即惩罚;平日要把要求讲清楚;惩罚之前可以先对孩子进行警告;要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惩罚前后要一致,要说到做到;惩罚不要“翻箱倒柜”,在惩罚时,旧事重提会让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何受罚;惩罚要适度,要因人因事而定,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瞪一眼或冷落他一会儿就够了;惩罚要对事不对人;打孩子是愚蠢的做法。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惩戒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教师需要拥有灵动的惩戒教育智慧。可选智力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劳得就曾因偷杀校长爱犬被罚绘制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图;可用劳动教育方面,曾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小时候因踢碎邻居家玻璃而被父亲罚做临时工;可借自然的惩罚,孙云晓惩罚自己爱睡懒觉的小女儿,早上故意不叫她起床,让她品尝不按时起床造成的后果。

四 提高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能力

教育实践中,很多新教师没有进行培训就匆忙走上班主任岗位,很多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仍以“师带徒”这种手工作坊式的培训模式进行,优秀班主任更多的是在自我学习、自我摸索中成长起来。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独具个性,而在他们独特风格尚未形成之前,是否需要一些“范例”去模仿?

我们需要加大班主任队伍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力度;可以编写“教育案例”文集,搜集、容纳各种成功的教育案例,包括失败的教育案例,提供给一线教师,方便他们学习、借鉴,减少年轻教师的探索实践,充实教师的教育方法储备,对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应会有很大的帮助。

惩戒教育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权利和手段,惩戒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往往是惩戒使用不当,而不是惩戒本身的问题。教育是培养人,“人”字,一撇一捺,如果说撇代表着“赏识”,那么捺就代表着“惩戒”,教育活动中只有两者恰当使用,才能保证把学生培养成人、成才。

〔责任编辑:范可〕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第2篇

下载地址:70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感 .Doc

【Top】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第3篇

【摘要】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受社会一些不良文化影响,常常会出现譬如迟到、早退、上课说笑,打闹,带手机进校园,谈恋爱,穿奇装异服,留长发,在厕所吸烟等影响课堂纪律,不遵守校规校纪等诸多问题。而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界倡导赏识教育是我们教育舆论的主流,要求老师和家长与学生平等对话;我们甚至奢望用“赏识”来解决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但是,“赏识”和“激励”还要不要批评,对于常常行为偏差学生要不要惩戒,很多老师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

【关键词】  赏识 惩戒 班级管理

不可否认,“赏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当孩子做出正确之举时,我们需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但根据自身25年的班级管理体验来看,孩子的完整的成长过程中绝不可能只有“赏识”,相反,是适度的“惩戒”更能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正如老话所说:“玉不琢不成器”!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教育。首先,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或者听不进任何哪怕是中肯的批评指正。对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改正了一半”何从谈起?“忠言逆耳利于行”又如何体现?其次,导致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抗挫折能力。现在教育的尴尬之处在于:家庭教育中家长不管或者是不会管,学校教育中老师不能管、不敢管。如此下去我们将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和风细雨,但社会教育却是残酷的,一朵温室里开放的花朵怎能经得起社会竞争的狂风暴雨的蹂躏;一颗在备受呵护中成长的心灵,怎能经得住职场生涯所带来的种种挫折打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赏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不能没有惩罚,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引入适当的惩戒。

1.适当的“惩戒”能有效的帮助孩子认识错误

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犯错并改正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孩子犯错误时,若不及时批评,就会放纵孩子的行为。那么我们如何让孩子在犯错后认识到自己错误所在呢,适当的“惩戒”无非是一个有效手段。通过适当的“惩戒”能让孩子清楚认识错误所在,并明确会因错误受到“惩戒”,这会让孩子对规则有敬畏之心,从而约束自己减少犯错。

2.适当的“惩戒”能让孩子明确其责任

不论何时,不论何人,只要犯错,就要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其相应责任,学生难道就能例外?但我们现实的学生管理中,却屡次出现孩子多次犯错却未得到任何的惩戒,对此我深表遗憾!我想问的是:一个在犯错后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怎么能不让自己朝着犯越来越大错的道路上一步步滑落?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强化其规则意识,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惩戒”手段教会孩子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

3.适当的“惩戒”能教会孩子学会担当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听到家长向我抱怨,说孩子明明错了,还和家长胡搅蛮缠,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所在,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开脱。仔细想来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怎么让孩子学会担当!没有家长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孩子迟早要走向社会,经历现实的磨砺。一个受不得任何委屈的孩子,在心智上是不健全的,不可能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教育只赏识不惩戒的背后,是孩子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极端。一次必要的合理的惩戒,可以有效地警醒学生,帮助其克服缺点,改正过错,也可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惩戒既是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不可缺的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怎样合理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惩戒,惩戒有哪些方式方法,成为很多班主任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下面是我常用的惩戒策略:

对于一些有违规行为的学生,我不当众批评,大声说罚值日,写检查等等。我他们把犯错的事情写下来,后面署名、日期。也不用他写什么保证,然后直接漠视走开。如果出现第二次错误,用同样的方法,只不过加一条,让这个学生把单子带回家,让家长签字。这种方法我运用了几次,效果异常的好。现在很少用,原因是之后學生犯错变少了。究其原因,我想有这么几个:一是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校规,犯什么错要记过,犯什么错要进德育教室乃至劝退都有明确规定。让学生自己记录犯错其实也是搜集证据和自我认定的过程;二是学生最害怕班主任叫家长,同时也最反感学生叫家长。通过家长签字的形式,可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顾忌进行“点穴”,同时因为没有给家长直接“告状”而深化矛盾。至于是不是家长真的签字,那不是我们的目的,只要达到规诫的结果就万事大吉。即使是造假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要担心老师与家长沟通后“罪加一等”。三是做记录可成为班级表扬优秀学生、鼓励问题学生以及与家长对话的有效依据。这个是很有效的办法。

此外,与惩戒伴随的常见的疏导策略有以下几种。第一,展示正确行为。例如,引导学生关注和模仿一个上课时认真听课的同学。第二,提醒正确行为。例如,当有学生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时,可以首先提醒他独立完成作业,而不是直接批评他的抄作业行为。第三,及时鼓励犯错学生所作出的正确行为。比如,当一个总是在计算机课堂上搞破坏的学生迅速地组装好键盘后,教师对该名学生进行了称赞,结果发现称赞活动有效地影响了这名“问题学生”。第四,自负后果。例如,当一个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当某个学生把垃圾扔到地上时要求他打扫垃圾。

在惩戒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想法。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公平且有区别的对待学生。公平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问题,区别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惩戒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上因害怕你而服从,而是因为心悦诚服而“尊从”。这是我发明的一个新词,不是传统意义上“遵守服从”,而是因尊敬而跟从,甚至肝脑涂地。

对于学生来说,赞美、表扬与鼓励对他们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把赏识教育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维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促使其能力得到发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赏识要适度。对孩子的赏识不要夸大,不要泛泛而谈,而是及时、精准地找到孩子的优点,把表扬落在实处。同时,惩戒要把握的分寸。对孩子的惩戒,要就事论事,就错说理,不可翻旧账,不可借题发挥,让被惩罚者心服口服。赏识与惩戒相融合。如某孩子刚受了惩戒,要留心其最新动态,一发现其闪光点立马表扬,有助于孩子信心的树立。与科任老师做好分工,角色分明,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起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孩子本就是在一个有规则的环境里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其树立规则意识,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必然要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学会担当。教育赏识,是为了激励,为了更好;教育惩戒,是为了规范,为了秩序。“赏识”和“惩戒”是教育的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尽量做到赏识和惩戒教育的相互平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的教育者,请一定坚持让“赏识”和“惩戒”在班级管理中同行!

[ 参  考  文  献 ]

[1]李初阳.浅谈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2]王进.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J].学周刊.2008(07).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第4篇

一、教师要言行一致、注重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信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真”的根本是“诚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体现诚信,做到说话算数。

二、以课堂为渠道,各学科教学渗透诚信教育

各学科教师应充分寻找、挖掘教材内容中诚信教育的渗透点,加强学科诚信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诚信教育。如,语文课可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诚信的词句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思想品德课可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音乐课上,可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中让学生受到熏陶通过各学科渗透,诚信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诚信教育进行有机的渗透,才能实现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三、故事导引,明白道理。

故事永远能吸引孩子,古今中外的诚信故事发人深省。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失信于诸侯而被杀;从“立木为信”的商鞅,顺利推行新法,使秦国走向富强,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的道理。孩子喜欢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组织孩子收集和讲述诚信故事、诚信寓言、诚信童话、诚信事迹等等,故事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在讲故事中,让孩子感悟诚信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中要注意从小事着手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引导,使孩子们的道德观能健康的形成和完善。对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不能因为是小事而置之不理或纵容,孩子的道德教育件件都是大事,件件都是要事,每一件都有其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后果。因此,老师对孩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要鼓励,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则应该及时地给予纠正。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因此,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比如,以“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入手,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五、鼓励为主,树立榜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也曾有人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的确,哪一个人不需要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呢?更何况我们的孩子?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吝惜自己的表扬,要抓住孩子诚实守信的闪光点给以大力表扬,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第5篇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可能更好地提升自我,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一个社会只有讲诚信,才可以稳步前进,才可以形成健全的社会体系,才可以更好地实现现代文明,因此诚信绝不可失。 近日,我校组织学习了《南宁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业惩戒规定(试行)》,的相关举措,将针对城市治理重点领域,暂行规定将个人的失信行为分为轻微、较重、严重3个等次,总计40种失信行为,其中严重失信行为10种、较重失信行为14种、轻微失信行为16种。

长期以来,随地吐痰、乱停车、闯红灯等行为在很多人看来都只是小事情,大不了罚点款了事。可是,今后这类行为将与公职人员考录、升职评优、评审职称等挂钩。

我个人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业惩戒规定叫好,并且持赞成、支持的态度,正所谓古语有云:“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具体任务。实施失信从业惩戒,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对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实施失信从业惩戒,就是要对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把关,以些带动社会形成诚信风尚。当然,实施失信人员从业惩戒,不仅对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严要求,也对市民群众提出了规范和约束。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失信,在调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军转安置等方面受到惩戒;市民群众失信,在考录、聘用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时也要受到惩戒。这是公平的体现,是打造诚信社会的关键性一步。 通过制度规定,惩戒失信人员,约束失信行为,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环境,这无疑也是我们每一位老百姓的心声,它使得这座城市充满正能量,充满诚信,让大家相互信任,让这个城市充满和谐。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第6篇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可能更好地提升自我,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一个社会只有讲诚信,才可以稳步前进,才可以形成健全的社会体系,才可以更好地实现现代文明,因此诚信绝不可失。 近日,我校组织学习了《南宁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业惩戒规定(试行)》,的相关举措,将针对城市治理重点领域,暂行规定将个人的失信行为分为轻微、较重、严重3个等次,总计40种失信行为,其中严重失信行为10种、较重失信行为14种、轻微失信行为16种。

长期以来,随地吐痰、乱停车、闯红灯等行为在很多人看来都只是小事情,大不了罚点款了事。可是,今后这类行为将与公职人员考录、升职评优、评审职称等挂钩。

我个人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业惩戒规定叫好,并且持赞成、支持的态度,正所谓古语有云:“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具体任务。实施失信从业惩戒,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对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实施失信从业惩戒,就是要对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把关,以些带动社会形成诚信风尚。当然,实施失信人员从业惩戒,不仅对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严要求,也对市民群众提出了规范和约束。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失信,在调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军转安置等方面受到惩戒;市民群众失信,在考录、聘用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时也要受到惩戒。这是公平的体现,是打造诚信社会的关键性一步。 通过制度规定,惩戒失信人员,约束失信行为,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环境,这无疑也是我们每一位老百姓的心声,它使得这座城市充满正能量,充满诚信,让大家相互信任,让这个城市充满和谐。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范文第1篇【关键词】惩戒 教育 策略惩戒教育区别于体罚,它与赏识教育同等重要,赏识教育是顺应学生内心的渴求,关注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