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句子翻译英译汉技巧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句子翻译英译汉技巧范文第1篇

1.

2. I wanted nothing more than to find my way safely to my dorm room 我只是想顺顺当当地找到自己宿舍的路No matter how mature I liked to consider myself , I was feeling just a bit first gradish 无论我自己以为有多么成熟,我依旧感觉像一

年级新生似的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nd that’s when I realized I had been taking myself for too seriously 这时我才意识到之前自己太天真了 Your mother want’s flowers,she can plant them here,where there’slot’s of sun你妈妈喜欢花,这儿阳光充足,她可以在这栽些花 I was learning what it meant to have a father 我也开始体会到有一个父亲意味着什么 Soon after we moved to the suburbs,one of our new neighbors introduced herself to me在我们搬进郊区不久后,一位新邻居向我们自报家门 I never believed I would do that well and probably wouldn’thave if it had not been for profressorFine’sencouragement我从未想过能做的那样出色,要不是费恩教授的鼓励,我也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好的成绩 Despite what the profressor had said, it was hard work and took concentration and occasional help from friends尽管有教授的许诺,整个过程还是非常辛苦,需要专注,偶尔还要求助于同学 It makes you feel better to know you will get some medicine知道会得到你想要的药会让你感觉好些 It is as if there was a doctor in each of us这就好像我们身体里有个医生 The success of this treatment seems to rest a lo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doctor 这种治疗的成功似乎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

17.

18.

19. He had read the entir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by the age of nine他就随时就读完了《世界百科全书》 Operators were required to learn complex computer languages before the machines world be used 操作者在使用机器之前必须先学

会复杂的计算机语言

汉译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句子翻译英译汉技巧范文第2篇

1英译汉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

英译汉的要点在于需要译者遵守一定的准则,熟练的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将原作者的思想、风格完整的呈现给读者。 但笔者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但译出的作品并不尽人意。 这是为什么呢? 经对比分析, 总结到英译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下述几种:

(1)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认识,便生硬死译,忽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2) 翻译过程中感觉能体会原文的意思, 却很难用汉语完整的表达出来,有时虽然进行了表达,但也是词不达意;

(3) 将原文中口语化语言的意思随意的译成书面语言, 不忠于原文;

(4)不熟知原文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不主动查阅资料,细心研究其准确内涵,而是凭经验意会的随意翻译,有时甚至出现文化混淆的现象;

(5) 用自己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替代原文, 改变原作原有的风格。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译者并未熟练的运用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 想要做好英译汉,必须对原文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译者必须完全理解原作者的想法,在翻译过程中,绝不允许将译者的主观思想掺和进译文中去的,即便译者对原作有不同的认识,也必须按原作者的本意进行翻译;其次,译出的语言要顺畅,文字要准确,要以中文惯用、规范的方式将原文意思完全的呈现出来,要让读者能够知其本义。 英译汉的表达方法通常分为直译法和意译法,顾名思义,直译原则是保留英语惯用比喻方式、地方色彩等,意译则是在正确表达原文思想的前提下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翻译过程中,译者需灵活使用上述两种方法。 不要把英译汉看成十分简单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这是需要认真对待和精心思考的, 是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 下面结合上述问题对英译汉常用技巧略作分析。

2英译汉词汇的表达技巧

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的情况很普遍,比方说“Education”,它有教育、培养、训练、饲养等多重含义,这种情况会使得翻译的难度加大。 如果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词义把握不准确,很可能会影响到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可根据词性、句子语法结构以及原文逻辑关系等进行判断, 既可依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将词义具体化或者抽象化, 也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还可以将某些词性或句子成分转译为其他,或根据需要适当的增、减词汇等。 下面通过例句逐一分析。

(1)将语句中关键词准确译出是译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通常可以通过搭配关系及上下文来确定。 以“last”为例,由于它可以做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且每个词性对应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因此,其词义需要视情况而定。 例句如下:

Much has changed since my last visit. 从我上次去到现在,很多事情已经变了。 (adj. 最近的)

Tom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汤姆怎么也不应该责怪他。 (adj. 最不可能的)

Jane was the last to go to bed. 简最后一个上床。 (搭配)

The marriage had lasted for less than six months. 这段婚姻持续了不到两年。 (vi. 持续)

(2)顾名思义,“词义引申”就是从词的本身含义出发, 再加以引申,使表达更贴切。 例句如下:

The energy of the sun comes to the earth mainly as light and heat. 太阳能主要以光和热的形式传到地球。 (转译)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苦有甜。(将 “rose”、“thorn”抽象化)

(3)由于语言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若逐词翻译可能出现语句不通的情况,因此要通过转换词性的方法进行优化。 例句如下:

Scientists are no strangers to politics. 科学家对政治并不陌生。 (转译strangers为具体事物)

Jack came to my home for help. 杰克来到我家请求帮助。(把介词for转译为汉语管用的动词表达)

Did you see the boy in gray. 你看见那个穿灰衣服的男孩了吗? (把介词短语in gray转译为动词短语)

(4)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增减译词可有助于语句顺畅。 例句如下: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翻译时省略If,条件句的含义隐藏在汉语译文里, 这种表达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After the basketball match and the table tennis match, he went home tiredly. 看完篮球赛和乒乓球赛, 他疲惫的回到家里。 (增加动词,意思更准确完整)

3英译汉句子的表达技巧

(1)语序。 由于英、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种,翻译时需要根据两种语言的语序特点对句子的成分做出调整,比如时间、地点的表述顺序,因此英译汉时改变句子成分位置的情况很常见。例句:

The palace whose roof was damaged has now been re- paired. 屋顶破损的宫殿现在已修好了。 (定语位置的调整)

Many kinds of birds have now vanished from the earth.许多种鸟类在地球上灭绝了。 (状语位置的调整)

Never before have had I watched such a heart -warming movie. 我从来没看过这么感人的电影。 (倒译)

It dosen’t matter whether he will come or not. 他来不来都没关系。 (把it做形式主语的结构中真正的主语提前翻译)

(2)成分。 为了使英译汉表达更为通顺、突出重点,有时可适当转换一下句子成分,可以将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译为汉语中的定语、宾语、状语、表语等。 例如,主语可译为定语、宾语、状语等,谓语译为主语、定语,定语可译为谓语及宾语,时间、地点状语从句译为条件状语从句等。

Methane is less than half as heavy a water. 甲烷的密 度不到水的一半 (主语译为定语)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prodigious expansion of the IT industry. 过去数十年的特征是IT行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谓语译为主语)

Matter is anything that occupies space. 凡占有空间的都是物质。 (表语译为主语)

Many factors enter into equipment reliability. 涉及设备 可靠性的因素很多。 (定语译为谓语)

When oxide of nitrogen are absorbed in water to give nitric acid, a chemical reaction occurs. 当水吸收氮 氧化物形 成硝酸时,就发生了化学反应。 (状语译为主语)

(3)分句 、合句汉译 。 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较大,为了使译出文字更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常采用分句汉译或合句汉译的方式来进行翻译。其实,分句汉译就是把原文一个句子拆译成多个句子,而合句汉译就是把多个句子译成一个句子。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he has married. 众所周知 ,他已经结婚了。 (谓语分句汉译)

Jack was in a clear minority. 杰克属于少数派 , 这是明摆着的事。 (定语分句汉译)

She suddenly thought of her husband, who had left her and their children behind and had never been heard of. 他丈夫早就抛弃了妻儿一直无音信,现在她突然想起了他。 (定语从句分句汉译)

There are men her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Many of them are from Henan. 从全国各 地来的人 中有许多 是河南人 (合句汉译 )

If we do a thing, we should do it well. 我们要做就要做好。 (合句汉译)

上文只是对几种基本的英译汉方法及技巧进行简要的概括,如能在平时的翻译过程中真正做到译文准确、用词得当,只掌握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总结,熟练多种方法和技巧。

本文首先列举了英译汉过程中常见问题, 而后通过两个方面对英译汉的一些基本方法及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而,要成为一名好的译者是需要对这些方法和技巧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的,最大限度地将原文表达完整、准确。 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 还要善于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译汉能力,从容应对,译出满意的作品。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时,译者作为文化沟通的纽带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通常,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与技巧才能将原文完整、清晰的表达出来,同时其作品还应保留住原文的思想、情感和言语风格,这样才能达到让大众看懂、吸收的效果。因此,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中,笔者列出英译汉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常见问题,并归纳出几种英译汉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今后的英译汉工作及教学有所帮助。

句子翻译英译汉技巧范文第3篇

不管一部作品从被选择,到被翻译出来,到出版,要受到多少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或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决定译作样貌的还是译者。在具体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一次又一次选择的过程。这些所有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会一起促成译者翻译观的形成。而译者的翻译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会起到宏观指导的作用, 译者的翻译观会影响到翻译策略的选择和最终译作的形成。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而言,《酒国》比较特殊,莫言不仅在小说中糅合了多种文体,而且小说从三条线来叙述最后合在一起,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小说。《酒国》是葛浩文翻译的莫言的第三本小说。莫言充分尊重译者,葛浩文也尽力翻译出作者想要说的话。目前,学者们对葛浩文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也从接受美学,目的论,认知视域,关联顺应理论和语篇分析 视角对《酒国》的英译本做了研究 。葛浩文在翻译时 ,注重传达作者的思想,译文的可读性和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本文将通过对《酒国》的英译本的研究,窥探葛浩文的翻译观在译文中的体现。

谈到葛浩文的翻译观,就不得不提到他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写作生活》(The Writing Life)。在这篇文章中,葛浩文阐述了他的翻译观。文军(2007)对此文章作了归纳,将葛浩文的翻译观归纳为4点:“(1)对原语和译入语的忠实;(2)翻译即背叛;(3)翻译是重写;(4)翻译是跨文化交流活动”。接下来,将以此为线一一说明并分析其在译本《酒国》中的体现。

1忠 实

“忠实”似乎是翻译研究里永恒的话题。不管译者持什么样的翻译观,或是翻译研究者赋予“忠实”什么样的解释,“忠实”始终是译者翻译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翻译研究者评价译文时的参考准则之一。葛浩文也不例外,他说道,“知道自己忠实服务于两方的满足感使我愉快地将好的、不好的、无关紧要的中文翻译成可读性强易于接受甚至畅销的英文书籍”(葛浩文,2002,转引自文军,2007)。由此可见,他不仅要求自己忠实于源文也要求自己忠于目标语, 而且他所谓的忠实也并不是字面上的忠实,而是意义上的忠实。例证如下:

例一:

源文:“这样丰盛无功受禄”

“丰盛什么呀老丁同志 ,您这是打我们的脸 ! 咱是个小矿 ,底子薄条件差,厨师水平也低见笑见笑。”党委书记或是矿长说,“对付着吃点,咱都是干部,要响应市委的号召:勒紧腰带过日子,请您理解和原谅。”(《酒国》,P42.)

译文:"So sumptuousmore than I deserve. "

"What do you mean, sumptuous, Comrade Ding, old fellow? Are you being sarcastic? We have a small mine here,with little money and few frills, and a mediocre chef Don’t embarrass us, please,’ said either the Party Secretary or the Mine Director. Try to put up with this meager fare the best you can. As ranking cadres, we must all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to cinch up our belts and make do. I hope you’ll be understanding and make allowances." (The Republic of Wine,P42)

源文这一段对话是我们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常会听到的。中国人总是谦逊待人,在接待客人的时候,总是会说自己的地方不好,招待不周之类的话,而这与西方人的处事习俗并不一样。葛浩文保留了这一表达方式, 并没有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习俗而做归化处理 , 将之处理 为西方人 待客场景 中常出现 的“Makeyourself at home.”之类的对话 ,传达出了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但是,在细微之处,又作了灵活处理。例如,对“无功受禄”、“见笑”的处理。“无功受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见笑”本意指嘲笑、 取笑 , 这两个词多用作谦辞。葛浩文用“more than I deserve”和“Don’t embarrass us, please”, 虽然和中文的句法结构不一致, 但准确地表达出了对话人的意思和谦逊的态度。

例二:

源文:我不怕,我为了文学真格是刀山敢上,火海也敢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酒国》,P24)

译文:But I shall not be deterred. For sake of literature, I would willingly climb a mountain of knives or rush into a sea of flames. For thou I shalt waste away, happy that the clothes hang loose on my body.’ (The Republic of Wine ,P22)

“上刀山 ,下火海”是一种傩技表演 ,通常和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在,我们旅游的时候,可以在一些少数名族区域见到这种表演, 表演者赤脚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火的铁犁上划过,豪发无损。“上刀山,下火海”经常被当做豪言壮语用来表示一个人为了做某件事要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若是在此处要将“刀山,火海”的文化含义解释出来,恐怕要费一番功夫,而且会影响文章的流畅性。葛浩文在此处进行了直译 , “climb a mountain of knives or rush into a sea of flames”,就算是西方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也可以想象到“上刀山 ,下火海”的不易。这样 ,葛浩文既保证了语言的流畅 ,也传达出了李一斗为了文学不惜一切的决心, 保留了中国人惯用了“豪言壮语”。

葛浩文认为,一个做翻译的责任很大,要对得起作者,对得起文本,对得起读者。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读者,而不是作者(引自季进,2009)。从此处可以看出,葛浩文要求自己忠实于源文本,忠实于原作者,还要顾及读者,但是当两者不能两全时,葛浩文倾向于读者的可以接受性,所以说,在翻译时,难免会为了使文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习惯而进行重写或是“背叛”源文。

2翻译即重写

由于中英语言上和文化上差异的客观存在, 所谓完全对等的译本并不存在,译者在翻译时,总是不得不做各种的妥协,用另一种语言去诠释源文。葛浩文认为“大多数作家至少应该宽容那些被赋予了将他们的作品用其他语言重写任务的男男女女们, 因为翻译的性质就是重写”(葛浩文,2002, 转引自文军,2007)。

例三:

源文:我的老丈人还想与我争论,我学阮籍的样子,给了他一个白眼,只是我技术欠火,不能把青眼珠全部掩盖住,鲁迅也不能,是不是,些您都知道,我对您扯这些干什么?这简直是孔夫子门前念《三字经》,关云长面前耍大刀,金刚钻面前谈喝酒言归正传(《酒国》,P24)

译文 :When my father-in-law tried to counter my arguments, I just glared at him, like the legendary eccentric, Ruan Ji, except that I lack the power of my illustrious predecessor and was unable to mask completely the white-hot anger in my black eyes. Lu Xun couldn’t do it either, right? But you know all this already, so why am I trying to impress you? This is like reciting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at the door of Confucius, or engaging in swordplay in front of the warrior GuanYu, or boasting about drinking to Diamond Jinbut I stray from my purpose in writing. (The Republic of Wine,P22)

源文中的阮籍、关云长、孔夫子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这三人中,西方人对孔夫子可能较为熟悉,葛浩文在翻译时,将孔夫子直译出来,而对阮籍和关云长都采取了增译的方法,加上了简单的人物解释,“the legendary eccentric”、“warrior”,并且还将“关云长”译作了更为常用的“Guan Yu(关羽 )”。这样更方便让读者理解,也不影响文字的流畅。源文中“欠火”的字面意思是火候不够,指技术不够好。若按照字面意思译成“lack of fire”定会给目的语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扰。葛浩文进行了重写,将其所指意义“技术赶不上前辈”;“言归正传”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葛浩文也在此处也做了同样的处理,将“正题”写作直接译出来,不违背源文的意思,也便于读者理解。葛浩文作为一位汉学家,对源文的理解自然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他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在翻译过程中,会经常跟作者交流以求充分理解源文。但“理解和翻译往往是两码事”(葛浩文,引自季进,2009)。充分理解源文只是翻译的第一步,更难的是如何充分表达。译文总是不能充分表达源文可能会永远是翻译的一个遗憾。

3翻 译即背叛

“事实上,翻译即背叛的特征是基于翻译不可能完全对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哪个翻译能够达到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就像读诗, 每个人在读诗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融合进去,有的是认同、有的是反对有的是延伸。翻译的过程必然涉及到变化”(葛浩文,2002,转引自文军,2007)。译者是有主体意识的人,虽然有翻译研究者强调译者要克制自己的风格,只能传递作者的写作风格,但译本中总是会有译者的痕迹。

例四:

源文:他打量房间时党委书记和矿长打量他,当然他们猜不到他在寻找那股古怪味道的来源。

“穷乡僻壤,欢迎光临! ”

“条件简陋,不好意思。”

丁钩儿继续观察:圆形大餐桌分成三层,第一层摆着矮墩墩的(《酒国》,P40)

译文:As he was sizing up the room, the Party Secretary and Mine Director were sizing him up,unaware that he was to locate the source of that strange odor.

The circular table had three tiers (The Republic of Wine,P40)

在该例中,葛浩文删除了以上下划线部分。其上一段是从丁钩儿的视角对宴会房间的描述,下一段也是对房间的描述,中间穿插了党委书记或是矿长说的两句客套话。葛浩文将其删除,使上下文内容更连贯, 但也不影响文中党委书记和矿长对丁钩儿的奉承态度的描写。

另外,葛浩文删除的内容中,有一些内容的删除使得小说显得更文雅了些。例如被葛浩文删除的以下内容:

“我操你二哥,我日你大爷”(《酒国》,P4)

还嗅到一股隔夜精液的腥味。 (《酒国》,P41)

狗杂种,老子不怕你们。 (《酒国》,P40)

葛浩文的这种处理无疑是“背叛”了原文,在翻译时,融入了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文。

例五:

源文:但真正从饮酒中体会到美女柔情的人很少,可谓凤毛麟角。 (《酒国》,P30)

译文 : that is as rare as phoenix feathers and unicorn horns.(The Republic of Wine,P30)

凤毛麟角指凤凰的羽毛和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稀罕的人或物。葛浩文增加了“as rare as”使语义明晰化,将西方人不熟悉的“麟角”替换成目的语读者熟悉的“unicorn horns”,意义与”麟角一致。葛浩文背弃源文的比喻,进行了再创造,但并没有盲目的背叛源文,虽然更换了喻体,但译文仍然和源文意义一致,使译文的可接受性更强。

4翻译是跨文化交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历史, 每一种语言都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而文学作品则是各国文化的一面镜子。当翻译作品流向国外时,必定存在跨文化交流。“各国文化译者如何处理翻译问题,我们如何应付复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葛浩文,2002,转引自文军,2007)。“而中国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在西方国家的译介所处的还是一个初级阶段, 我们应该容许他们在介绍我们的作品时,考虑到原语与译语的差异后,以读者为依归,进行适时适地的调整,最大程度地吸引西方读者的兴趣”(许均,引自许方,2013)。葛浩文为了尽可能地使传递中国的文化,在翻译时采取了各种调整或是删改的翻译方法。

例六:

源文:莫言老师,我搞文学的决心已定,十匹膘肥体壮的大马也难把我拉回转。我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您不必再劝我了(《酒国》,P53)

译文:Mo Yan, Sir, my heart is set on literature, so firmly that ten mighty horses could not turn me from my goal. My mind is made up, so you needn’t try to change it. (The Republic of Wine ,P53)

这一句话是李一斗表达对文学的决心时说的话。莫言用了两个比喻来表述,一个是“十匹马也拉不回来”,一个是歇后语“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葛浩文保留了第一个较容易被理解的比喻,而舍弃了第二个太难理解的歇后语。这也是在面对文化障碍时,译者不得已的妥协。在中国文学在别国处于边缘位置时,葛浩文只能尽可能地保留源文的表述,在忠于作者和忠于读者不能两全时,他选择了忠于读者,增强译本的可接受性。只有保证交流发生的可能,才能有进一步的文化交流。

5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葛浩文在《酒国》的翻译中,仍然是以忠实于源文为准则的,在具体操作中总是灵活处理,尽可能的传达源文的思想和原作的风格。他在《酒国》的英译本The Republic of Wine的译者记中写道 ,“虽然不能完全地 ,始终如一地忠实于源文,但我尽可能地忠实于莫言的的原文。我只希望译本所带来的 乐趣和阅 读体验能 够超过丢 失的东西 ” ( 葛浩文 ,2000)。 (I have, as far as possible, remained faithful to MoYan’s original, not entirely consistent, text. I can only hopethat the enjoyment and understanding gained from this translation outstrip the losses.) 葛浩文的翻译观宏观地指导了他在具体翻译《酒国》时,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使《酒国》的英译本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同时,尽可能地传达原作的风格,传递中国的文化。

摘要:葛浩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作品的英译者葛浩文也随之被挖掘出来。葛浩文,作为汉学家和翻译家,有他自己的独到的翻译观,本文将通过对《酒国》的英译本的研究,窥探葛浩文的翻译观在译文中的体现。

句子翻译英译汉技巧范文第4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宣传我国国家建设、发展政策的一次重大会议, 是各国了解中国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 十九大报告翻译研究有重要意义。十九大文本的翻译涉及到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文化背景的理解, 翻译理论和策略的运用。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始于2001年, 于2006年8月在“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构建” (Traslating Global Cultures:Towards Interdiscriplinary (Re) Construction) 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生态翻译学研究同时涉及“生态学”与“翻译学”, 最终以翻译学为落脚点和归宿, 对翻译活动系统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生态翻译学从宏观角度对理论学说进行论述, 也从微观层面对翻译行为进行描述和解释。原生态依归是对微观文本进行处理的一种翻译策略 (原生态既可以指原语又可以是译语生态) 。依归于原语生态指的是译者要高度地适应原语翻译生态环境, 属高度地异化处理, 优点是更准确地传达原文含义。依归于译语生态指的是译者要高度地适应译语翻译生态环境, 属于高度的归化处理 (目的是致力于将原语生态环境下的行为模式转换为译语生态环境下的行为模式) , 更好地照顾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无论是依归于原语生态环境还是译语生态环境, 都是译者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适应性选择。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十九大报告英译本翻译策略的适应性选择

在翻译活动中, 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是准确传达话语内涵, 平衡语意和文化内涵, 减少理解误差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 译者要面对双语生态的制约 (源语生态和目标语生态) , 努力保持源语与目标语意义的平衡, 译者可择善而从为求存而择优, 从语言、文化、交际的原生态出发, 采用高度依归的策略来处理文本。

(一) 依归于原语生态的适应性选择

原语生态是指原语翻译生态环境, 保持并高度适应、服务依归于原语生态, 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原语的内涵, 达到交际意图。高度适应依归于原语生态包括语言形式、句子结构、修辞、作者的思路或思想感情、文化背景等层面。

例1: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例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十九大官方译法“照镜子、正衣冠”examining ourselves in the mirror, tidying our attire;“群众路线”mass line;“三严三实”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百花齐放、百家争鸣”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均属依归于原语生态的翻译策略。以上词句或有其历史背景 (群众路线) 或有其隐含意义 (照镜子、正衣冠) 或明显带有中国特色 (三严三实) , 不容易找到达意又地道的英语表达, 所以很难避免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或许刚开始外文读者不适应这种表达, 但当这些词汇成为中国某种常态表述, 外文读者对这些“中式英语”也能欣然接受了。

例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近年来政治口号和政策术语的“数字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也越来越追求语言用词的对仗和工整。具体采用依归于原语生态还是译语生态, 取决于这些口号的宣传效果。例如“五位一体”, 十九大官方译文中是: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采用了依归于原语生态的翻译策略, 而在十八大译文中则翻译为overall plan (总体计划) , 并加以解释:for promoting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progress, 这是因为十八大报告中“五位一体”术语刚刚被提出, 传播度还不够, 若在十九大中还采用此类译法则显得累赘。“四个全面”译为: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也采用了依归于原语生态的翻译策略。

(二) 依归于译语生态的适应性选择

译语生态即译语生态翻译环境, 保持并高度适应、服务依归于译语生态环境, 可使译文更靠近目标语读者, 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更好地照顾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为了使原作的基因和血液在译文里依然保持流淌, 保持原文特有的滋味, 译者可采用高度依归策略处理文本以适应译语翻译生态环境。

例4: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越来越多的生活化接地气的语言出现在领导人口头讲话及会议中, 甚至在重要的政治文件中。“牛鼻子”是接地气的中国特色词语, 用来指“事物的主要矛盾或关键影响”。

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 同一词汇在本民族文化中可能有非常丰富的联想意义, 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仅仅有其指示意义, 翻译要跨过这种“文化障碍”, 译文舍弃原文中“牛鼻子”的表层含义, 将原文隐藏的内容和信息用依归于译语生态的翻译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变通, 解释性意译整体译为We will relieve Beijing of functions nonessential to its role as the capitaland use this effort to dri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直观达意且符合目标语的文化和表达习惯。

例5: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天宫、蛟龙、天眼、悟空”译为“Tiangong-2 space lab,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 deep-sea manned submersible Jiaolong and of the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FAST) Tianyan, the launch of the dark matter probe satellite Wukong”运用依归译语生态的翻译策略, 采用音译加释义的方法, 即能使外文读者很容易理解原文的意思, 又不失中国文化特色与原文的汁味, 增加了译文的色彩和味道, 同时拉近了与外文读者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距并能使世界各国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更好地了解。

四、结语

由于所处生态翻译环境不同, 依归于原语生态或译语生态都是译者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求存而择优而做出的适应性选择, 二者没有优劣之分。

无论使用哪种翻译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意图达到好的交际效果和文化之间的交流。

摘要:本文基于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词句, 以生态翻译学中的“依归”翻译策略, 从词汇、句子等层面对十九大报告英译文本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 旨在为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同类文本的英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十九大,生态翻译学,特色词汇,依归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双语全文[1].中国日报英语点津网[2017-11-6].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19thcpcnationalcon gress/2017-11/06/content_34188086.htm.

[2]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中国翻译, 2010 (4) :62-67.

句子翻译英译汉技巧范文

句子翻译英译汉技巧范文第1篇1.2. I wanted nothing more than to find my way safely to my dorm room 我只是想顺顺当当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