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论文题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81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的老年患者21例, 男性14例, 女性7例;年龄70~92岁, 平均79岁。诊断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21例中昏迷17例, 燥动4例。其中3例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动脉血气分析:PaO2<45mmHg (1mmHg=0.133Kpa) , PaCO2>90mmHg, pH<7.25。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因年迈, 病情危重, 家属放弃插管机械通气, 而应用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机为德国的BiPAP。

监测指标: (1) 症状与体征:紫绀、心率 (HR) 、血压、心律、肺内罗音等; (2) 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模式为S/T。呼吸频率 (RR) 从16~20次/min递减, 吸气压力 (IPAP) 从8cmH2O开始, 每半小时递增2 cmH2O, 至1 6~30cmH2O, 根据病情的稳定情况再渐减。吸呼比1∶1.5~2, 呼气压力 (EPAP) 从4cmH2O开始, 根据病情递增至16cmH2O, 呼吸机使用时间从开始持续至患者神志清醒后改为间断应用。严密观察通气后1、24h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 及时合理调整FiO2、RR、IPAP、EPAP等参数。同时积极抗感染、气道雾化护理、定期吸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以及营养支持。

1.3 病情好转指标及疗效判断

病情好转标准: (1) 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2) 两肺湿啰音减少到1/2肺野以下; (3) 动脉血气恢复正常。

1.4 撤机指征

(1) 神志恢复或明显好转; (2) 自主呼吸恢复正常; (3) 动脉血气正常; (4) 停机观察至少2次, 每次4h, 血气无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资料用百分数或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P<0.1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患者病情好转前后血气监测指标的变化 (表1) 。

表1可见, 治疗后pH、PaCO2和PaO2均明显好转。应用呼吸机1h患者动脉血气情况即有明显好转。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 (和) 肺气肿, 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发展, 部分呈可逆性。它是一类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却又经常被忽视的疾病, 是目前世界上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五大疾病[5]。在我国, COPD是肺心病的主要基础病 (占82%) , COPD患者预后不良, 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肺原性疾病, 特别是老年COPD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 机体抵抗力下降, 容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 导致呼吸衰竭反复发作。COPD急性加重所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抢救的重要手段, 但此项治疗创伤大, 易致并发症而且易造成脱机困难、预后差的后果, 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BiPAP无创呼吸机提供两种不同的压力水平, 通过压力辅助呼吸, 减轻患者呼吸肌作功, 克服气道阻力而吸入充足的通气量[5], 改善病情和促进恢复。近年来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以及无创呼吸机性能的不断改善, 临床应用经验的提高, 现正成为急性呼吸衰竭的第一线有效的治疗方法[2,3]。本组病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 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均逐渐提高, 神志转清, 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改善。因此, 只要患者选择适当, 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可用于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 与文献报道一致[4,5]。本组病例除3例使用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前已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外, 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说明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之前使用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COPD一旦出现呼吸衰竭, 应及早应用无创机械通气。

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特别是老年人多种疾病共存, 营养状态较差, 各器官功能明显减退, 小气道黏膜萎缩, 黏液分泌增加, 咳嗽反射减弱, 痰液排出受阻。因此, 老年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初期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选用适当的呼气阀促进CO2的排出, 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气道雾化护理, 痰液引流问题。可采取翻身、拍背, 促进患者主动咳嗽排痰, 必要时还可用吸痰管或纤支镜吸痰。另一方面, 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常有胃胀气和面部压迫性损伤等并发症[6]。但及时总结经验,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随时调整参数及面罩压迫部位, 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目前世界上造成人类死亡的第5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以及无创呼吸机性能的不断改善, 临床应用经验的提高, 现正成为急性呼吸衰竭的第一线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回顾性总结3年间21例高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无创呼吸机应用中, 通过监测症状、体征和血气分析等, 由此得出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对于改善高龄COPD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和促进恢复疗效是肯定的。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 钮善福.进一步拓宽面罩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2, 1 (4) :197~198.

[2] 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疗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19) :1471~1473.

[3] Anthonisen NR, Manfreda J, Warren CPW, et al.Antibiotic therapy in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nn InternMed, 1987, 106 (2) :196~204.

[4] Celli BR, MacNeeW, AgustiA, et al.Standar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patientswith COPD:a summary of theATS/ERS position paper[J].EurRespir J, 2004, 23 (6) :932~946.

[5]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loba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vailable atwww[J].goldcopd.com, 2006.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 男26例, 女10例, 年龄16~80岁, 使用呼吸机原因:主要为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严重慢喘支合并感染等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1.2 报警常见原因

高气道压力、低气道压力窒息、高低潮气量、高呼吸频率、呼吸比。

2 原因分析

2.1 高气道压力报警

主要原因为吸气时气道压力超过报警上限, 提示呼吸管道不畅和呼吸系统弹性降低。 (1) 呼吸分泌物阻塞:由于患者咳嗽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气管分泌物堵塞, 多提示有痰液的滞留, 其中以痰液滞留时气道压力增高最为常见。 (2) 呼吸回路部分堵塞:由于呼吸机管道扭曲, 气管导管曲折所致。 (3) 人机对抗: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不协调而产生, 主要由于患者激动, 烦躁不安或想要说话引起。 (4) 胸肺顺应性降低:常见于肺实质性病变。 (5) 呼吸机压力报警参数设置不当。

2.2 低气道压力报警

是指在一个完整的呼吸周期中, 当患者呼吸回路的气道压力低于所设的最低值时报警发生。 (1) 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管道连接不紧造成的漏气; (2) 气囊漏气; (3) 呼吸机工作降低或故障, 管道破裂。

2.3 窒息报警

发生率最低, 但却非常紧急。 (1) 呼吸机障碍; (2) 患者持续上呼吸机治疗的不同时期所用的辅助呼吸方式有关, 患者无自主呼吸。

2.4 高低潮气量报警、高呼吸频率报警、呼吸比报警

(1) 呼吸参数设置不当; (2) 缺氧未能纠正, 气道痉挛, 呼吸频率明显加; (3) 潮气量设置过小, 呼吸频率慢, 患者呼吸肌力量不足, 吸入流速太慢; (4) 气道阻力高, 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 气管痉挛, 分泌物多气道阻塞。

3 护理措施

3.1 高气道压力护理

(1) 及时给予吸痰,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 加强巡视, 避免管道扭曲、受压、打折, 对意识不清, 躁动患者进行适当肢体约束, 管道内的冷凝水应及时倾倒, 倾倒冷凝水时应避免冷凝水逆流进入气道; (3)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与呼吸机不同步, 若有异常应调整患者的体位和患者有效沟通字; (4)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

3.2 低气道压力护理

(1) 经常检查套囊充气和导管连接情况, 充气不足时应抽出余气。若证实为气囊破裂应更换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外套管; (2) 给予重新牢固, 必要时给予更换管道。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护士应24h守护, 防止呼吸机管道脱开。

3.3 窒息的护理

(1) 一旦发生呼吸机障碍, 出现呼吸机报警及时脱开呼吸机用人工呼吸器, 通知相关人员检修; (2) 当患者休息熟睡状态下呼吸频率较慢时及时唤醒病人, 指导病人呼吸, 教会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呼吸功能锻炼, 从而减少此项报警, 为撤机做准备。

3.4 高潮气量、高呼吸频率及呼吸比

(1) 设定值与患者自身呼吸不相符, 及时调节呼吸模式; (2) 呼吸道管道过长, 接头过细, 插管内径过细使气体量进入不足, 潮气量减少, 此时及时调整呼吸机管道或更换气管插管。在插管前准备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 (3) 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保证患者充分睡眠, 给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医务人员为防止呼吸机故障的发生应做到了解仪器性能和使用方法。责任护士更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合理设置呼吸机报警上下限, 并且当呼吸机出现报警时, 能够尽快地查找报警原因并解除报警,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从而避免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因为通气和氧合障碍而导致严重并发症, 这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治疗和抢救成功率十分重要。

摘要: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呼吸机报警的原因。方法 分析36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报警的类型、原因和解决对策。结果 36例均及时处理。结论 护理人员熟悉呼吸机报警类型和常见原因, 熟练掌握呼机报警解决对策, 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治疗和抢救都十分重要。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报警原因,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郭瑞表, 郭淑华, 王德龙, 等.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7) :30~32.

[2] 李波, 王鑫, 颜婕.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5, 11 (21) :1809~1811.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论文题目范文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的老年患者21例, 男性14例, 女性7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