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记忆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党,九十岁了,我无比喜悦与激动。火红的七月,将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这是多么令人心潮激荡,叫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 我出生在一个中国最最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军人,在部队就入了党,后转业到电力建设单位就业,建了一个又一个的电厂,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母亲原是一名乡村卫生员,也就是那个年代的“赤脚医生”了,在老家可是很有名气的噢,可是为了我们四姊妹,也为了跟随父亲四处建电厂,没法再继续她那受人尊重的事业,加上四个儿女没一个走她的路线学医,这也就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了!
我就在这样的家中快乐的长大着。童年,在父亲党员军人作风的引导中成长,在母亲“赤脚医生”的朴实中成长。记忆中,伴随着我成长的,还有课文上,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战火纷飞的年代,王二小、黄继光、董存瑞、张思德、刘胡兰等英雄人物,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信念,坚定不移!和平年代里,有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热的雷锋、有铁人王进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有献身边疆的“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有兰考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等,这些熟悉的名字同样让我难以忘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样的,坚定不移!无数次,在我将红领巾佩戴整齐,庄严地举手行礼,目送国旗升起的时候,这些共产党员高大伟岸的形象都会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相信和我一样年龄的都不会忘记,音乐课上的这些旋律,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胸前的团徽闪闪发光,再深层的通过一部部优秀的电影,更是将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直接呈现在我的面前,定格在我心底。“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听,这熟悉的歌声,把我又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了九十年前风雨飘摇的岁月. 小学、中学学校组织的扫墓活动中,父亲每年都亲手给我剪一朵小白花,现在想来,才懂得这是父亲一位老党员对先烈的敬重。到东北吉林技校后,去长白山万人坑扫墓时,我已经会照着父亲的样子,给自己剪上一朵小白花了。在我十八岁那年,这位四十年代的老党员又给我上了一节深刻含意的课,到如今仍然记忆犹新!那是我读技校的第二年暑假,两老北上到吉林来看小女儿,返程到北京在天安门前,两老要去瞻仰毛泽东遗体,在排队等候进去时,我因为去过也就打算不进去了,提着包在一旁,只见父亲笔直站立,一边自己从头到脚的整理自己戎装,一边叫母亲把卷起边的裤子腿放下。“老毛的遗体没什么看头了。”我说到,没想到“拍”的一声,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母亲一巴掌狠狠打在背上,痛啊!“毛主席就是毛主席,不准叫老毛’!”明显感到了父亲的怒气!进去后,在毛主席遗体前,父亲认认真真的行了个军礼,母亲此时已热泪盈眶,而我,笔直笔直的,站立在后面!
红色记忆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初中组
回顾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
张掖市第五中学初一(3)班
李晓菲
指导教师:管玉凤
回顾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
天空,呈现着血光;太阳,被血液浸染得通红。血一滴一滴地流淌而成河流,从祁连山北麓冰天雪地的山川脚下流入沙尘滚滚、戈壁荒凉的河西走廊,融入广袤的高远、荒野、云空,以沉默的方式写在历史的无字碑上
枪声、炮声从1936年冬天响起,远远传过1937年,直到今天。阴霾的天空中雪花飞舞,一个个铿锵贞烈的姐妹面对狂奔而来的铁蹄,牙缝里咀嚼着怒火,乱发飘扬成旗帜,怒目观天,眸子里燃起一缕缕的刃光,刺入祁连山高高的峰巅。
巍巍祁连山不会忘记,80年前,有一支“妇女抗日先锋团”,为打通国际通道,她们与红西路军一道西渡黄河,在穿越河西走廊途中遭到西北军阀马步芳部的围追剿杀。“娘子军”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碧血黄沙,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
时光荏苒,80年过去了。如今,在早年去世的红西路军老战士们的墓碑上,斧凿刀刻的字迹已经模糊。今年7月下旬,贵州省组成军地慰问团,千里迢迢远赴甘肃省兰州市八里镇,看望慰问了96岁高龄的贵州籍红西路军女战士陈慧芳老人,听她讲述了心中那尘封已久的故事。
陈慧芳老人依稀记得,她的老家在贵阳市白马洞街上,十几岁时母亲突然离家出走。一天,她在寻找母亲时遇见红军,于是就参加了红军,被编在少先团。她说:“那时,吃的困难,穿得破烂,我们抽空就自己打草鞋。过草地时饿得吐酸水,闻到战友们烤皮鞋的味道都觉得香得很。后来我被编进妇女团。打腊子口那一仗,我们妇女团也上了,死伤不少。后来过腊子口,到会宁,三个方面军会师。红军部队渡过黄河西征时,我们唱着战歌,好雄壮啊!”
7月23日下午,慰问团一行驱车沿着河西走廊,向当年红军西路军征战地高台进发,去追寻、探访当年红西路军战斗的足迹。途中,车内播放的长征组歌,把人们的思绪带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6年10月,妇女先锋团随红四方面军总部渡过黄河后,即与其他部队一起,面对密集的战事。她们首战吴家山、大捷一条山、坚守永昌城、攻克高台、山丹城。10月底,妇女先锋团随红30军进至一条山,便与前来堵截的马家军展开激战,妇女团缴获骆驼30匹。11月上旬,妇女团随主力进到古浪的大靖、土门一带,1营、2营安全通过敌人封锁线,3营被阻截。女战士们英勇地与敌人展开搏斗,子弹、手榴弹打完后,便挥舞大刀与敌拼杀。3营100多名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为部队趟开一条血路。
高台攻防战是整个西征中最为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一幕。1937年元旦拂晓,马步芳、马步青部5个骑兵旅、2个步兵团及炮兵团、民团共2万余人向高台城蜂拥扑来。红五军主力被迫全部退守城内。1月20日,敌倾力攻城,城墙被打开好几处缺口,红五军和妇女团战士全部上到城头奋力抗击。女战士们英勇杀敌,刺刀大刀卷缺了,就用石头砸,用牙齿咬,直到最后扭住敌人滚下城墙同归于尽。
在经历5个多月80多次战斗后,妇女团伤亡最为惨重,只存活300余人。陈慧芳老人记得,出发前妇女团有千多人,她说:“名义上是妇女,其实也跟男的一样,除了要一样的参与战斗,西路军没有运输部队,也没有运输车,子弹等武器都是女红军在背。女战友们被俘后,有的吞针自杀,有的越狱逃跑,有的惨遭杀戮,有的被转卖不知所终,最后被营救回到延安的只是极少数。”
“当时我和一些战友被抓进一座大庙,因为是女兵,所以侥幸没有被杀,而是被押去青海,一路上受尽凌辱。到了西宁,我们又被押送到青海一个毛纺厂做工。”陈慧芳老人回忆道。后来,陈慧芳老人九死一生逃离出来,却找不到组织,只好在兰州一家印刷厂当了名装订工。新中国成立后,她的西路军女战士身份得到政府的确认,自己也与一位曾经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转业军人结了婚,二人相依相伴走过了幸福的后半生。
陈慧芳老人一生没有生育,她把爱都给了那些可怜的孤儿,先后收养过多名孩子。目前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是她的养孙朱建华,他也是老人40年前收养的最后一个孩子。老人现在与孙子一家四口居住在由兰州市民政局给她安置的住所里,同享天伦之乐,小屋里常常充满笑声。说到这些,老人满怀感激之情:“党和政府对我们很好,我当年跟共产党走,从来没有后悔过,如果有来生,我还当共产党!”
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陈慧芳和众多红西路军女战士一道,用脚板丈量了甘肃西部的雪山、草地、戈壁,用血汗浇灌了祁连山的雪莲,用生命和意志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
沙渺渺,风凄凄,远离芳草地,只见雪纷飞。稔知死者英灵别,安问生者怎样口,?沙茫茫,风吹吹,心言难听到,精魄将何依?后死荣为先死悼,知为后死悼者谁。
赤胆忠心昭日月唯以英雄百折而不息 ,还历史本来面貌质本洁来最终还洁去。华夏儿女永远铭记红军西征鏖战功绩, 烈士含笑九泉精神英灵永存光照寰宇!
红色记忆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日 程 安 排
08:3009:00
参会人员签到
地点:北京首农香山会议中心一层大厅
09:0009:10
研讨会开幕式
09:1011:40 09:1009:40 09:4010:10 10:1010:40 10:4011:10 11:1011:40 12:0013:00 13:3015:30 13:3014:00 14:0015:00 15:0015:30 15:3016:00 地点:一层大会议室
主
持
人:谭烈飞
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主办方致辞:王铁鹏
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第一单元 口述史理论方法及经验交流
主题发言(每人时间在30分钟以内)
口述史资料收集在纂修方志中的作用
发言人:定宜庄
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口述史与方志编纂
发言人:张英聘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处处长
党史开展口述史的准备、过程与整理加工
发言人: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
口述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发言人:北京市档案局有关负责人
交流互动 自助餐
地点:一层自助餐厅
第二单元 地方志办如何开展口述资料工作
专题研讨
区县开展口述资料工作的举措
发言人:有关区县代表
市志承编单位开展口述资料工作的举措
发言人:市志承编单位代表
《北京志》主编口述史访谈的体会
发言人:韩旭
北京市方志馆副馆长
红色记忆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回望70多年前,那国难当头的岁月,许多历史瞬间永远不能忘却
1931年秋,东三省黑土地上最黑暗的夜,有一支队伍昂着头颅向前冲,尽管这支队伍不仅没有精良装备,而且饥寒交迫,但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这一幕岂止在东北:1934年夏,赣南。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杀出重围,一路向北,高扬的旗帜上写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6年春,黄河边。红军万里长征人未歇,刚刚爬过雪山草地,又爬上木船羊皮筏,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兵锋直指热河、察哈尔、绥远
当山河破碎之际、民族危亡关头,当党派军阀林立之时,是共产党点燃了救亡图存的火炬,是共产党人力挽狂澜,以敢于牺牲担当民族大义,以敢于牺牲赢得伟大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我们来到一处处曾经血染战旗的战场故地,走进一个个述说共产党人流血牺牲故事的纪念馆时,一路见证着一个历史的答案:在国家危亡之际,是共产党人以伟大的牺牲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今天传承这种伟大品格,我们才能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拥有磅礴的力量。 有谁这样视死如归
当木楔子钉进她的胸膛,当鲜血流到最后一滴,一个个共产党人英勇牺牲于人间炼狱那是怎样一种“铁骨铮铮”、怎样一种“大义凛然” 你可曾知道?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雏形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在那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以生命发出吼声的,以血肉筑起长城的,正是率先奔赴抗战前线的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义勇军。
一部抗战史,从浸满血泪的黑土地掀开第一页。轻轻翻动这史册,每个字都渗着共产党人的鲜血。1931年,当国民党十几万军队不放一枪逃离东三省时,北上的共产党队伍里,有一位清秀柔弱的女子赵一曼。她是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她是一位从巴山蜀水走来的女共产党员。5年后,她寄养在亲戚家的儿子8岁,而她壮烈牺牲。
今天走出哈尔滨火车站,迎面就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大街。出哈尔滨向东南沿着牛心山、乌珠河行约数十公里,有一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村。79年前,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赵一曼就在村后的山上被捕。
从被捕到牺牲,赵一曼经历了人间炼狱日寇将她全裸高高吊起,皮鞭抽打,拔掉手指甲,凿光牙齿,粗钢针反复穿刺全身每个敏感部位,电刑器灼透五脏六腑,强心针,樟脑酊,咖啡因盐水,高纯度甲基苯丙胺一次次死去活来的折磨。这位年轻美丽且极富书卷气的女性,经受着“不是人能够想像出来的魔鬼之下流、变态、残暴、狠毒”的拷打,被摧残成刑架上连施刑者都不敢直视的血肉模糊之躯
然而,她惨烈嘶哑的声音只有一个字:“不!”她焦糊溃烂的躯体上,是令敌人畏惧的宁死不屈。她弥留之际的恍忽中,脑际闪过什么?林海雪原深处“密营”里的战斗岁月?和儿子在一起的短暂甜蜜时光?
当时日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的一份档案记载,主持刑讯赵一曼的日军少将林宽重说:“总之,要慢慢地跟这个女人耗,不能停,不能让她有喘息的机会,直到电刑摧垮她反满抗日的意志,撬开她的嘴。”
日寇没能撬开赵一曼的嘴,驱使狼狗吃掉了她的遗体。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赵一曼没有留下一块遗骨。
红色记忆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回望70多年前,那国难当头的岁月,许多历史瞬间永远不能忘却
1931年秋,东三省黑土地上最黑暗的夜,有一支队伍昂着头颅向前冲,尽管这支队伍不仅没有精良装备,而且饥寒交迫,但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这一幕岂止在东北:1934年夏,赣南。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杀出重围,一路向北,高扬的旗帜上写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6年春,黄河边。红军万里长征人未歇,刚刚爬过雪山草地,又爬上木船羊皮筏,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兵锋直指热河、察哈尔、绥远
当山河破碎之际、民族危亡关头,当党派军阀林立之时,是共产党点燃了救亡图存的火炬,是共产党人力挽狂澜,以敢于牺牲担当民族大义,以敢于牺牲赢得伟大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我们来到一处处曾经血染战旗的战场故地,走进一个个述说共产党人流血牺牲故事的纪念馆时,一路见证着一个历史的答案:在国家危亡之际,是共产党人以伟大的牺牲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今天传承这种伟大品格,我们才能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拥有磅礴的力量。 有谁这样视死如归
当木楔子钉进她的胸膛,当鲜血流到最后一滴,一个个共产党人英勇牺牲于人间炼狱那是怎样一种“铁骨铮铮”、怎样一种“大义凛然” 你可曾知道?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雏形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在那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以生命发出吼声的,以血肉筑起长城的,正是率先奔赴抗战前线的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义勇军。
一部抗战史,从浸满血泪的黑土地掀开第一页。轻轻翻动这史册,每个字都渗着共产党人的鲜血。1931年,当国民党十几万军队不放一枪逃离东三省时,北上的共产党队伍里,有一位清秀柔弱的女子赵一曼。她是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她是一位从巴山蜀水走来的女共产党员。5年后,她寄养在亲戚家的儿子8岁,而她壮烈牺牲。
今天走出哈尔滨火车站,迎面就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大街。出哈尔滨向东南沿着牛心山、乌珠河行约数十公里,有一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村。79年前,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赵一曼就在村后的山上被捕。
从被捕到牺牲,赵一曼经历了人间炼狱日寇将她全裸高高吊起,皮鞭抽打,拔掉手指甲,凿光牙齿,粗钢针反复穿刺全身每个敏感部位,电刑器灼透五脏六腑,强心针,樟脑酊,咖啡因盐水,高纯度甲基苯丙胺一次次死去活来的折磨。这位年轻美丽且极富书卷气的女性,经受着“不是人能够想像出来的魔鬼之下流、变态、残暴、狠毒”的拷打,被摧残成刑架上连施刑者都不敢直视的血肉模糊之躯
然而,她惨烈嘶哑的声音只有一个字:“不!”她焦糊溃烂的躯体上,是令敌人畏惧的宁死不屈。她弥留之际的恍忽中,脑际闪过什么?林海雪原深处“密营”里的战斗岁月?和儿子在一起的短暂甜蜜时光?
当时日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的一份档案记载,主持刑讯赵一曼的日军少将林宽重说:“总之,要慢慢地跟这个女人耗,不能停,不能让她有喘息的机会,直到电刑摧垮她反满抗日的意志,撬开她的嘴。”
日寇没能撬开赵一曼的嘴,驱使狼狗吃掉了她的遗体。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赵一曼没有留下一块遗骨。
红色记忆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010级体育教育2班罗艳)
坚持就是胜利!
在这炎热酷暑的夏天,久久才放假的我们,并不是一放假就像高中以前一样提着行李回家,而是踏上社会去参加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对于一个整天待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锻炼一个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暑期社会实践更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暑假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的同时,还可以扩宽我们的交友渠道,为以后步入社会工作的良好的人际圈打下坚实的基楚。
我是大一新生,今年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着激动与好奇的心理参加了摄影协会团支部组的队,摄影协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是一个有着15年历程的老协会,协会的人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个个都是才华出众的人才,这更增加了我对暑期实践热情。
我们社会实践的主题是“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记忆,纪念建党90周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的艰辛,我们团队决定重走雅安市芦山县、石棉县、泸定县红军曾经走过的路线。我们的第一线路是雅安市芦山县,我们首先去了芦山县县政府,与当地政府进行接洽,去的那天运气比较好,遇到政府的一个阿姨,她很和蔼可亲,分别给我们介绍了芦山县相关红色遗址。于是我们开始了走访调查的行程。我们最开始去了芦山县博物馆,那里面遗留的全部是芦山县的古文物,全部都是些珍惜物品,那里面有一个管理博物馆的老人家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
我们7月13号去的芦山县,计划是
13、14号在芦山县走访,主要目的地红军遗址,
15、16号走访雅安市石棉县,主要目的地石棉县安顺场,
17、18号走访雅安市泸定桥,主要目的地泸定桥。
13、14号我们分别走访了芦山县少共芦山县旧址、抗日救国会会址、乐以琴故居、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遗址、红军
桥等地方,
15、16号走访雅安市石棉县,我们去了安顺场,那儿有石碑,大渡桥、石刻像等等红军留下的纪念。我们这次的走访与其他团队的不一样,我们走到是几个地区,所以路途是非常艰辛的,有一小部分是坐车,很大部分是靠步行,在炎炎列热下,每个队员都筋疲力尽,累的气喘吁吁。我们走访的过程很艰辛,并不是我最初想象中的那样,走访过程中,有一顿没有一顿的,走很远很远的地方,很长很长的路,汗水不停的流淌,但是想想红军当年的艰辛,也就都挺过来了,社会实践让自己收获了很多,不论是当年老红军的事迹,还是红色地区保护,红色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国90年来的历程、以及与人交流等,对各方面都了解到了很多,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走访途中,最让自己感受深刻的是庐山县走访结束后去找县政府签字时,由于13号接待我们那个阿姨没有上班,所以其他人都对我们很不支持,对我们百般阻挠,挑出很多借口来拒绝我们,我们15个人在县政府门口一直站了将近3个小时,那时候心里好着急,又只能到处想办法,队长也很焦急,其他队友也很焦急,就在那几个小时,我想了很多,才明白自己要好好努力,什么事都得靠自己的能力才能解决,我心里有想哭的冲动,很难过,因为担心我们团队两天来辛辛苦苦的走访没有一个完美的落幕。也许自己不够成熟,处理应急的事能力还不够,后来那个阿姨来了,也解决了我们的困难。从那次以后,自己才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不要焦急,要静下心来解决问题。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这是自己第一次单独参与团队的实践,学会了团队合作,融合了集体生活,懂得了冷静处理事情,也明白了在大学学习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学好,掌握牢固,才能在实践中运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红色记忆心得体会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