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论文范文
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论文范文第1篇
2、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无机化学题库的建立与应用①
5、无机化学教学中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
6、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7、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方式的研究
8、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9、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
10、中等职业学校无机化学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究
11、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12、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13、大专无机化学课程的有效开展措施
14、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师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15、无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综合性思考
16、中职无机化学实验实践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的尝试
17、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探究
18、高职文科生《无机化学》教学思考
19、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20、基于微信平台的无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研究
21、中等职业学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22、提高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尝试
23、无机化学课程考试改革研究初探
24、无机化学实验课考评体系的探索
25、创新教育视角下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26、传统文化中的化学智慧在元素无机化学教学中的有机融入
27、无机化学框图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8、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研究
29、在中医药院校构建无机化学模拟实验室
30、药学无机化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选择性应用研究
31、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浅析
32、基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无机化学》教学思考
33、浅谈无机化学及固体无机化学物的应用发展
34、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革探索
35、高职无机化学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实践
36、数轴统计法在高中无机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37、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溶液的渗透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8、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探究
39、新工科背景下无机化学教学法改革研究
40、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41、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42、浅谈“无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教育
43、电力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材的探索与改革
44、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①
45、传统无机化学材料使用现状与新材料的发展探析
46、案例式教学在医学院校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47、中职无机化学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
48、例谈无机化学课程与中学化学无机部分的差别与问题
49、中职药剂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的探讨
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前学校过多的注重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终生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和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而生物学科在渗透“心本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为例,根据“心本教育”思想,对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本教育”思想的章节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心本教育 生命教育 生物学教学
1 引言
狭义的心本教育可以理解为对个体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可以表示为:心本教育=心品教育。广义的心本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包括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心本教育是对人性的教育,是以心理学科为辅助,注重对学生终生生存发展所需的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人的品质包括人的生活能力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文化品质等。下面就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为例,就常见的社会现象,从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爱护环境这四个方面对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本教育”思想的章节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内容涵盖心理调节、增加抗压能力、与人相处和适应社会。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科书中可渗透“心本教育”的章节分析
2.1 生命教育,尊重父母
精神病学者麦宁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状况。部分学生因为抗压能力低、不能适应环境、无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选择轻生。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涉及的内容见表1。
“人的生殖”一节涉及男女生殖系统、胚胎的形成以及生殖过程等内容,教师根据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同时珍惜生命。通过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两节的处理,让学生明白呼吸道的结构和作用,学习肺部的结构以及气体在肺部的交换机制。人体呼吸是靠精细的组织完成,极其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引导学生要懂得爱惜身体。“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内容涉及了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以及它的运血机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主要介绍了人体对外部世界的感官器官——眼球。两节都与人体的结构有关,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懂得爱惜自己,适当运动和合理用眼,懂得保护自己,珍惜身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两节涉及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调节机制,教师在讲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时,可以加入残疾人或植物人的生活视频,也可以结合史铁生身体残疾却积极生活最终成为伟大作家的事例来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健康的身体。
2.2 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社会道德出现滑坡,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必须从学生做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可以用于道德教育课程见表2。“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涉及食品安全知识,教师可以在此节加强食品健康教育,课上播放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要指出食品安全事故是不法分子导致的,要求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输血与血型”处于第四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血型和血液含量。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的生命,倡导学生积极献血,从而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提升学生的道德。
2.3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七年级生物下册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章节有“人的生殖”和“青春期”。初中是人生中的关键期,即青春期,这段时期中,人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因此青春期的大多学生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容易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较为薄弱。生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见表3。
2.4 环境教育
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城市环境恶劣,不少市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入环境教育,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见表4。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处于教材的最后章节,体现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人口增长很快,19世纪初的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增加到20亿,到2005年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人类对环境的资源的索取增多,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加大。教师可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做成幻灯片流动放映,激发学生的感情,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保护环境。
3 建议
在当今教育特点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关注较少,较少关注学生生存发展所需技能与品质的教育。教师在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应更多的加入心理品质的教育。
3.1 强调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心本教育”与初中生物课程相结合强调了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完成“心本教育”的渗透就必须要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自身的人文主义情怀,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教师的要求。
3.2 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化的人。狄德罗认同培根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实验科学方法论,并指出“学习和研究知识必須要有正确的方法”。“心本教育”的思想就是培养社会化的人。对学生社会化的培养,教师可结合自身教育经验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与学生终生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品质和能力。
3.3 培养学生抗压、心理调节能力
生物是门自然学科,但又与人文学科相融合。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加强了生物学科在教育上的作用。生物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心本教育”与生物学科的结合,起到了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的作用。
3.4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只有有良好道德的人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心本教育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注重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规范,促进道德教育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吴发科.心本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9.
[2]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52-356.
[4]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5] 郑长龙,梁慧梅.科学方法教育思想的由来及发展[J].化学教育,1998(6):46-48.
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
1.1 利用化学史教学,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在介绍化学学科历史中, 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一些分子、化学药品、生活日用品等等的发掘研究都离不开一些化学家不为艰险的实验和实践, 得到一些最终为我们生活实用的方便。这些成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些前辈们的坚强意志同时会感化学生们求知的热情。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任何成功的。通过以上介绍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研究过程中必定会面临诸多困难, 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及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样, 有助于学生进行实验时逐渐克服畏怯、退缩、盲从等不良品质。
1.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化观念,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 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疑难。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即使问题提得很简单, 也要认真对待, 从不流露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这样的情绪, 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情感, 即使回答得不完全、甚至不对, 也不责怪, 反而要肯定学生的勇气, 使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好习惯, 始终处在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下主动思考问题。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 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 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 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1.3 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努力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学中逐步改进评价方法, 多采用鼓励性评价, 淡化竞争气氛, 提倡生生、师生间的互助与协作,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学从教室走向实验室, 多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 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坚持、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 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学习兴趣, 热爱化学学科。在试验中注重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还能够尝试到试验成功的乐趣, 这样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还能从另一种角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的培养。在做趣味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情绪高涨, 产生了迫切地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需求, 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发挥主导作用, 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分析、推理, 把感性知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增强他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亲自动手的机会越, 他们对化学的亲和力就越强, 就更愿意主动感受体验科学的喜悦, 所以尽量把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 让情感在动手实验中升华。
化学实验本身是有魅力的, 学生都想动手做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 如实验做不成功, 或是害怕实验的危险, 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 就不愿做实验, 甚至不敢进实验室。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 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 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
3 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
课后心理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时, 教师应及时地在课后予以化解。我经常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 及时与学生交流。如对于有创意的解答, 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舞。我在其作业本上注上一个“妙”字, 大大激发了该学生在以后的解答中有更多的创新。对于有错误的, 教师不要一味地打“”。因为学生一般不愿看到“”, 教师应给他找出出错的关键, 并打上“?”或旁边注上启示以利其心理的接受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经常写上:“你最近已有进步, 加油!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 如有学生在作业本上对我说:“老师, 我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 但我也想学好, 我希望老师能帮助我!”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给她回话:“别着急, 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过去没学好, 从现在开始,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你能取得进步!”这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学生反馈信息中, 表明老师的话给他们很大信心的占80%, 特别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更有帮助。
总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 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摘要:通过多年化学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结合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现状, 综合论述了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后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方法及措施。
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世上有件事最难做,最不容易做好,它不但需要人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甚至必须使出全身心的力量去完成,这件事就是学习,学习是我们一直进行的一项伟大的工程,“活到老,学到老”。
记得爱因斯坦曾说:千万不要把学习当成一个任务,而应该看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是的,只要我们不辞劳苦,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你会发现,学习中自有情趣,更有快乐。在校园里,我们快乐地成长,为理想而奋斗!遨游学海,跋涉书山,知识上的满足给我们快乐;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破解难题的柳暗花明给我们快乐;思想境界上的不断开阔,心灵上的不断净化给我们快乐。
化学是一门源于自然、源于生产、源于生活的学科,化学实验更是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精彩纷呈,化学的世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体会,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在享受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同学们要善于动手,细心观察,认真总结分析,在实验现象中体会化学世界的美好,感知现象背后知识的内涵。同时化学基础概念较多,同学们一定做好知识归类,内容识记,概念判断,做好笔记,做一个知学,好学,乐学的好学生。学好化学方法很多,你们一定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论文范文第5篇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高中化学新课改、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施、落实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蓝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探索成为了课改的关键,也成为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部分。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如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的教学设计就是以两个学生实验引出的三个问题为主线来完成的。学生实验1:观察分析铜锌硫酸铜原电池的工作现象,发现问题简单原电池不能产生稳定的电流、负极锌片上有黑色物质析出、抖动黑色物质脱落后电流会增强。这些表面与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怎样解决?联系已有知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锌片不纯、锌片与电解质溶液直接接触发生置换反应等,再次产生困惑怎样解决呢?教师这时抛出本节课的新内容盐桥原电池。学生实验2:观察分析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现象,发现问题虽然产生的电流很稳定可是却很小,为什么电流稳定了却很小呢?这样的原电池有实用价值吗?这时学生心里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迫切的想知道盐桥原电池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的思维会非常活跃,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提出各种假想,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给以准确解答,学生会很好的掌握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同时抛出第三个问题,实际生活中原电池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实用价值的原电池是采取了什么措施克服了盐桥原电池的缺陷呢?学生再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及解决问题的欲望,我向学生介绍实际生活中隔膜的应用,同时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隔膜应用的详细原理留给学生自己找资料查阅解决。
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论文范文第6篇
非常荣幸有机会向您介绍自己!我叫**,是**大学化学专业一名本科生,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本人性格开朗,善于微笑,长于交际;正直和努力是我做人的原则;沉着和冷静是我遇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众多的朋友使我倍感富有!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