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行感悟范文
红安行感悟范文第1篇
在武汉赶往红安的途中,通过导游讲解等形式来学习党的知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里,不断地摒弃自身的缺陷,不断地接受新的事物,不断地融入先进的文化与理念,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始终坚定不移的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并且,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性的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各领域以飞一般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骄世成就。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以自己能够加入这样伟大的党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人打仗,女人送饭。”导游原汁原味的歌声和生动的介绍,将一段生动的“红色历史”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从红安建党到黄麻起义、鄂豫皖根据地建立,以及后来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红安的组建和举世瞩目的长征。大家在赞叹之余,全面了解红安是人民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重要的诞生地;是土地革命战争重要的根据地,是党政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培养地。通过了解这段用鲜血染红的历史,我深深的感到革命传统气节不能丢,革命传统历史不能忘,新时期必须传承先烈们敢于斗争、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突出“公”心,摒弃“私”心,创造性地搞好本职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家以实际行动演译了红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冒着大风、大雨参观者革命的历史。在纪念馆参观了起义时使用过的兵器、旗帜以及传单、来往书信等,看着那矮小阴冷的房屋和自制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斗争兵器,了解到革命先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斗争,遗物在目,却是故人难在,深深的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共产党员。
总之,通过这次红安的革命传承教育,使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得到全面的锤炼。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红安行感悟范文第2篇
1 激趣, 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 教师一上课就要以激“趣”的方式调适课堂气氛, 紧紧抓住学生心魄, 促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曹操的《短歌行》这样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出自什么作品?说到三国英雄, 大家想到哪些人物?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杜甫仰慕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赞美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孙权、周瑜、诸葛亮固然称得上英雄, 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 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堪称英雄, 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品三国》称为“可爱的奸雄”, 你同意吗?今天, 我们来解读他的《短歌行》, 了解其人。接下来, 聆听配乐朗读, 学生“耳醉其音, 心醉其情”, 从字面上就能感受到诗歌气魄雄伟, 情感深沉;感受到诗人渴求贤才, 一统天下的炽热情怀, 教学即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
2 释意, 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意境”是诗人感情与客观事物相契合, 在诗歌中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意象, 是意象的升华。据此, 教师就要点拨引导, 让学生认识诗歌的意象, 思考意象表现的情思, 进而领略意境。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 “落木”“长江”两个意象, 看似平常, 但作者用“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 “萧萧下”加快了飘落的速度让人感到生命短暂;“不尽”形容江水旷远深渺, “滚滚来”渲染出江水汹涌比喻时间的流逝。瑟瑟风中, 树叶纷纷而落;茫茫天际, 江水滚滚奔来, 这正如诗人羁旅之中, 落寞和孤独的心情一样, 推排不尽, 驱赶不绝, 一字一句, 沉郁悲凉, 既深化了苍凉雄浑、恢弘壮阔的深秋意境, 又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幽寂情怀。情景交融, 出神入化, 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不愧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这样释意, 学生读懂了意象, 领会了意境, 自然就能正确解读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3 咀嚼, 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关情”的字句, 抓住点睛传神的“诗眼”, 指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细心揣摩, 把握个性化的语言, 体会其精妙神奇, 进而窥见作者的匠心独运, 悟到作品的不同凡响。例如:南宋江湖诗派大家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 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 淮南极目尽神州。”这首诗前二句写江, 是近看, 作者将“大江流”和“万里愁”并提, 既是望江水生愁, 也是借江水喻愁, 长江万里, 愁亦万里;江流无尽, 愁亦无尽。后二句写山, 是远眺, 借山寄愁, 虽不像以水喻愁那么直白, 但更加含蓄深切, 只因无山遮隔才使中原沦丧之地, 尽收眼底, 触目辛酸, 令人生悲。其中“最苦无山遮望眼”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 写法上别出蹊径:诗人苦恨“无山”而“极目”, “极目”而视通万里, 视通万里而生“万里愁”。充分表达了望之不忍, 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 抒发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用心咀嚼, 学生砰然心动, 体会到了作者在每一个字上所花的心血。
4 比较, 探讨诗歌多样的主题
诗贵创新。相同的主题, 不同的作家, 由于构思不同, 意境各异, 作品就会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比较赏析, 可以让学生有所体验, 有所思考, 有所创造。例如: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但很多的爱情诗, 却别出新意, 自成一格。台湾作家郑愁予的《错误》, 诗中的女子无心装扮, 寂寞哀怨, 相思独守, 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 她的爱情观就是无论是否被抛弃或是遗忘, 依旧忠诚于一人, 执着地守候下去, 直至将自己守候成一座“望夫崖”。而舒婷的《致橡树》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女性, 她否定了传统的爱情婚姻观依赖奉献, 陪衬对方;宣传了现代新型爱情观平等独立, 相依相存。在作者看来, 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 也不是单方的痴恋, 即使是由衷地奉献, 也还是不够的, 正如她在《神女峰》中所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就此老师发疑拓展, 学生探究争辩, 在唇枪舌剑的讨论评价中, 大家深深懂得:两个女人, 观念不同, 追求不同,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大相径庭。学生在理解作品, 因事明理的同时, 通过心灵触动、自我感受、自我内化, 完成了自我教育, 提高了认识, 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 可谓受益终生!
5 感悟, 学习诗歌高超的技法
步入诗歌殿堂, 不但要领悟诗歌的真味, 而且要借鉴写作技法。诗歌的技法很多: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等;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借代等;艺术技巧有借古讽今、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赏析时, 就要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构思别出心裁, 不落俗套。告别的对象西天的云彩, 跳出了人们“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 有清新之感;离别却寂然无声, 排除了“伤别”的沉重感, 增加了飘逸成分;寄情时, 选择了“金柳”“青荇”“星辉”等意象, 避开了人间烟火, 有自然脱俗之美。同时兼有三美。音乐美:韵律严谨、抑扬顿挫;章节和谐、节奏感强;首尾相似、回环复沓。绘画美:运用色彩绚丽和动作性很强的词语, 创造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立体流动的画面。建筑美:每节两句, 单双行错落排列;字数匀称, 结构整齐划一。这样, 学生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 深入挖掘到诗歌意蕴的诀窍, 可以体验创作的过程, 准确把握景物内涵;可以更好地品味诗人的情志和心境, 心灵受到洗礼, 境界得到提升, 可以在迁移训练中“有章可循”, 成竹在胸, 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诗歌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近年来, 各类考试中诗歌鉴赏的比例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 如何务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呢?论文提出“激趣、释意、咀嚼、比较、感悟”的方法, 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阐述, 力图为读者取一瓢饮之。
关键词:激趣,意境,咀嚼,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1] 语文报 (高中版) [M].
红安行感悟范文第3篇
我们本次活动只有一天。但是意义重大。我们早上6点钟从学校出发,7点多到了武昌火车站。然后坐上了通往红安的专列。经过两个小时的专列之旅,9点多我们到达目的地-------红安。
到红安后我们坐上了通往红安烈士陵园的汽车。车上听说了红安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出现了起义,然后历史上出现过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位主席,建国后有223人被封为将军,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将军县,也由此让它们原来由黄安变成现在红安这个名称。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红安县烈士陵园。首先我们在那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揭牌仪式,学院领导红安县长和学生代表上台讲话,然后观看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和《十里送红军》的文艺表演,接着观看了红安烈士陵园纪念馆,参加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里面凝结了红安人民对共产主义和国家不解的奋斗征程。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教育,体会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血与火。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七里坪古街和李先念故居,参加了当时先辈们开会和生活的遗址,领略了李先念主席的人生历程和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一生,都深刻地接受了教育。 读书万卷,行万里路。这次的烘干之旅,让我感受很深。我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先烈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必须永远铭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先进性建设十分紧要,必须始终加强,人民是革命胜利的源泉,必须紧紧依靠。 这次红安之旅意义重大,我们要把所汲取的精神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以高昂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今后的人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安行感悟范文第4篇
为了纪念我国建设党90周年,十万学子进大别山,为了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单位组织全体人员于5月8日上午出发,到红安,麻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两天时间,我们参观了麻城烈士陵园;红安烈士陵园,李先念纪念绾,董必武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绾,将军墓群;再到苏区名镇七里坪,沿途看黄麻起义经过地点,及红安革命史,参观了长胜街,列宁小学,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全国笫一家红军银行,工会旧址,红军中西药局等珍贵革命文物, 革命先烈为追求理想,真理面对牺性的从容大度,老一辈们为了人类解放事业流血战斗,不怕牺牲的情景久久萦回在我脑海、、、、、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也是孕育将军的摇篮。红安(原名叫黄安)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同时也被誉为“将军城”)。这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孕育了两位共和国的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以及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王诚汉、周世忠、谢富治等223位将军。徐向前、叶剑英、许世友、徐海东、陈赓、陈再道、刘华清等我军一代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在我军历史上有五支红军部队在红安成立、重建和改编。
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革命斗争中,红安有14万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10大军区,其中8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治委员由红安籍将军担任。后来10大军区改为8大军区,先后又有6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委是红安人。红安,一个山区小县,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县”,一个孕育将军的摇篮,一座熠熠辉煌的“将军城”,这不仅是一个“中国之最”,而且也一个“世界之最”。
红安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这里先后被中宣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等。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友人来这里考察研究,被外宾称之为“山地游击战圣地”,红安是“一所没围墙的大学”。红安景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见证了红安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同时,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红安行感悟范文第5篇
我们本次活动只有一天。但是意义重大。我们早上6点钟从学校出发,7点多到了武昌火车站。然后坐上了通往红安的专列。经过两个小时的专列之旅,9点多我们到达目的地-------红安。
到红安后我们坐上了通往红安烈士陵园的汽车。车上听说了红安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出现了起义,然后历史上出现过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位主席,建国后有223人被封为将军,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将军县,也由此让它们原来由黄安变成现在红安这个名称。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红安县烈士陵园。首先我们在那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揭牌仪式,学院领导红安县长和学生代表上台讲话,然后观看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和《十里送红军》的文艺表演,接着观看了红安烈士陵园纪念馆,参加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里面凝结了红安人民对共产主义和国家不解的奋斗征程。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教育,体会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血与火。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七里坪古街和李先念故居,参加了当时先辈们开会和生活的遗址,领略了李先念主席的人生历程和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一生,都深刻地接受了教育。 读书万卷,行万里路。这次的烘干之旅,让我感受很深。我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先烈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必须永远铭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先进性建设十分紧要,必须始终加强,人民是革命胜利的源泉,必须紧紧依靠。 这次红安之旅意义重大,我们要把所汲取的精神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以高昂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今后的人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安行感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