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丢三落四范文
孩子丢三落四范文第1篇
一、学生组织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落”过程中的优势作用
(一) 组织优势
高校学生组织包括党小组、各级学生会、分团委、班委会和各类学生社团, 覆盖面广, 种类多, 在学生中具有强大组织力和影响力。通过学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以下简称“三落”) 的重要途径。学生组织成员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受众, 又是可以影响其他学生共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 规范自己言行的示范者。这种榜样示范的力量, 往往要比刻意树立的“典型人物”更容易受学生的欢迎, 影响力更广泛。
(二) 思想优势
学生组织是由志趣相投、具有共同理想和目标的大学生组建,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组织。组织成员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 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组织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指导思想融合于实际生活。此外, 高校的各类学生组织虽然是群众性质的, 但无论是党、团、学生会, 还是各类社团都是在高校的统一领导之下, 因此学生组织的宏观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即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的领导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落”的整体推进。
(三) 效果优势
不同级别的学生组织干部之间具有“传帮带”传统, 把他们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与经验, 分享给每位组织成员, 使大家都能够切实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此外, 学生组织成员中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 他们是有追求有理想的优秀学生, 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起着表率作用, 从而感染其他同学。学生组织作为高校学生中的重要力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和践行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组织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落”过程中的具体途径
近年来, 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但效果不佳, 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忽视学生发展需要, 教育形式过于单调, 在学生眼里是枯燥无味的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利用高校学生组织,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落细、落小、落实。
(一) 以内部建设为先导, 发挥组织作用
学生组织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 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依托, 但目前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存在管理涣散、思想多元化现象, 部分学生干部存在功利主义思想、活动开展敷衍了事等不良风气, 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学生组织的内部建设着手, 这是以学生组织为依托进行价值观重塑的根本手段。在各类学生组织中, 党、团、学生会直接由各级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老师的领导和监督, 其内部思想指导、培训监督和工作机制等组织建设都比较完善。但在有些高校, 作为学生组织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各类社团组织涣散, 缺乏有效管理, 甚至很多社团没有指导老师, 使得社团沦为学生加学分的工具, 甚至存在被不法势力利用的危险。因此, 加强学生组织建设, 最重要的就是加强高校对各类学生社团的领导, 使其在凝聚各类有相同兴趣爱好学生的同时, 也能够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二) 以思想文化为灵魂, 发挥引领作用
为培育与弘扬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以它作为各类学生组织的指导思想, 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组织的凝聚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而且它可以为学生组织提供价值判断标准, 使社员在良莠不齐的活动中, 选择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活动, 为受众群体提供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大餐, 优化校园文化氛围。[2]学生组织可以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为依托, 组织开展相关知识竞赛,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国情的学习与研究, 使大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此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生组织可以开展“学经典、诵经典”等校园文化活动, 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诚信、友善等精神的同时, 加强学生组织成员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从而达到内外兼修,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的心灵。
(三) 以学生干部为抓手, 发挥示范作用
在各类学生组织的发展过程中, 学生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会使该学生组织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对学生组织投入的感情和精力也较多, 其言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组织成员。因此,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 定期对学生干部开展培训。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 一方面,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注意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和典型事件, 把理论说教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注重党性培养和教育。因为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大部分学生干部都是高校党团组织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学生党员还是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要求, 还是思想建设上的要求, 都需要学生干部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情操, 这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四) 以活动为载体, 发挥教育作用
学生组织来源于学生,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落”的理想切入点, 将活动开展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落”的目标。
学生党小组可以开展优秀抗战影片巡展活动, 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会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法制情景剧等教育活动,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班委会可以开展以“时短情长”为主题的班会, 通过讲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 树立团结、和谐、友善的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要实现情感认同, 更要注重学习实践。[3]团委和分团委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党史学习、民生调研、社区服务等为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了解党史民情的基础上, 激发爱国情怀, 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精神, 在实践中磨炼意志, 增长知识, 奉献社会。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其核心价值观念的确立尤为重要。高校学生组织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能够起到目标细化、措施细密、知行合一的效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组织,优势作用,具体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鹏.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的现状、基本理念及现实目标[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3) :108-111.
[2] 谷家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 (4) :59-62.
孩子丢三落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