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数学阅读能力是指一种可以从阅读的数学材料中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具有一定心理特征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养成学生优良的数学阅读习惯和方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进行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指,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来进行互助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应从在合作学习下,以目的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在合作学习下,以趣味性的数学阅读材料来激发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方面,开展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合作学习模式;初中生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价值,他们只认为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很重要的,而数学和阅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系。在这种错误的意识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只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重视学生们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们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学习,第一个听课,第二个是阅读,第三个是解题。其中阅读是实现解题和听课的基础,阅读是对例题的解读、课程中数学知识的定义等进行了解和掌握的重要方法。
一、数学阅读与合作学习模式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阅读是学生们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所要具备的素养之一,正确地理解数学能力的含义和掌握数学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主要是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实现数学教材编者、材料和学生之间三者联系的一个有效的书面交际过程。其是社会交际方式中的一种特殊的方式,除了具有行为方面的社会性,同时还具有主体活动性和活动的实践性。
从文化层面上来看,数学阅读是一种语言活动和认识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数学文化的本质体现和继承,同时也是数学文化的再创作。另外,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看,数学阅读是对数学材料和数学思维进行联系和衔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一些数学方法和理念来对数学文化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并发展成一种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数学阅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而是要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数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力途径。
(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心理性特征。是读者从数学材料中提炼数学知识的一种心理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目的,阅读计划以及阅读进度和阅读方式的有效应用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数学阅读能力的基本构成包括了语言的转化能力、元阅读的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三种。
(三)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明确的学习责任分工下的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一同奋斗,在实现共同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学习目标。
二、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以合作学习模式为基础,培养学生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们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科素养,为学生们今后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该怎样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值得进行思考的重点问题。
(一)在合作学习下,以目的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和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环节,利用一些科学情绪化的渲染、卖关子以及抖包袱等方法来进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激发起学生们对数学阅读的兴趣。首先,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们对一些特定的数学阅读技巧进行掌握;之后,在连续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把这种特定的数学阅读技巧进行迁移,并应用到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形成一种一般性的数学阅读技巧;然后,数学教师再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数学例题来引导学生们开展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合作式的学习来对自身数学思想和观念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学生们数学学科掌握水平,以及对数学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从而获取和积累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形成一种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在合作学习下,以趣味性的數学阅读材料来激发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数学教学材料的编写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学材料的编写者都把培养学生们独立进行数学阅读的方式作为教学目标,比如,在新数学课程教材重要知识编写方面,大多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注解,以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减少学生们的困惑,激发起学生们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是需要选择一些趣味性比较浓厚,具有很强合作性的数学阅读材料,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这些材料进行趣味性的解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很多学生们不愿意对正本数学阅读材料进行学习,只是单纯的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们挑选一些符合学生们兴趣点的材料,或者是以故事的形式对整本数学阅读材料进行讲述和串讲,在讲授的过程中要采用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词语和语言,并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为基础,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合作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数学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门语言教学课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语言教学方式,如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们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同时也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戴长琴.初中数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12):122.
[2]赵红林.核心素养观点下高中数学阅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92.
[3]孙成存.重视数学阅读 培养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30):18-19.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现今教学改革趋势下,初中数学学科授课模式应进行调整与优化。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与知识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让初中生能改变听讲式枯燥学习,将其积极性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交流探讨实现各项能力的提高,并将知识完全理解与掌握。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确保初中生学习质量与数学学科教学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法;初中数学;运用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法对于各个学科而言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不但实用且广受学生喜爱,还能让课堂氛围更加热烈。因此,在初中数学学科中,教师可立足教材基础,以多样方法将小组合作这种高效学习法运用于教学中。让初中生能产生积极高涨的情绪与极大兴趣,在合作学习中掌握好数学知识,并能提高各项能力。
一、以课堂问题为引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由于知识有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既是一门重要学科,也让初中生理解起来更加吃力。因此,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立足教材基礎,通过课堂问题引导初中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能让初中生产生积极、高涨的情绪,并能主动融入合作学习中,让初中生在共同交流中透彻理解并扎实掌握好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从而提高初中生各项能力,促使其学习质量与数学学科教学效率得以实现全面提升。
例如,在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课,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立足教材基础,提出高效的课堂问题。如:任意画出一个ΔABC,如果从B点出发,并沿着三角形的边到C点,一共有多少条线路可供选择?且各条线路的长有哪些关系?如何能证明你的结论?以上问题围绕本课知识点,是初中生必须理解透彻的内容。如此用课堂问题引导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初中生有更加积极的情绪与动力,并自主融入其中,促使初中生通过交流探讨与分享见解,实现全员共同进步,将知识透彻理解并扎实掌握。同时在合作学习中能发散初中生思维,提高其各项能力,确保课堂学习质量与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二、以实践活动为动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开展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做到熟练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初中生过于依赖课堂讲解,让知识有可运用的机会,教师应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可围绕教材内容与知识点开展实践活动,借此组织初中生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学习。既可使其产生极大兴趣,并能在动力驱使下自主融入合作学习,让初中生通过积极思考与分享各自见解汇集更多思路。既能扎实掌握与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初中生多项能力,促使其能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解《直方图》一课,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初中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践活动。然而直方图的绘制必须要有准确、清晰的数据,这将涉及初中生以往所学知识,收集并整理数据。可将初中生分为多个小组,组内分工要明确,部分初中生负责收集数据,他其人员负责归纳与整理,最后再集体绘制直方图。如此能调动初中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并使其在动力驱使下主动融入其中,在交流探讨下扎实掌握及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真正达到熟练运用,促使初中生各项能力与数学学科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三、以有效情境为基础,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学科以其知识的复杂性、抽象性及逻辑性,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致使其缺乏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因此,为了助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与重难点知识,融合不同元素创设有效情境,借此促进初中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此既能使其在高涨的情绪与积极性的带动下融入其中,并在合作学习下实现互相交流与共同进步,让初中生透彻理解并完全掌握知识,得以构建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一课,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知识点创设讨论情境。如:观察任意三角形,并量出内角,能算出内角和等于180°,那为什么还要去证明此结论呢?如果在观察细致、仪器精确且不产生误差情况下,还需要证明吗?以上论点能对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如此能让初中生在积极性及高涨情绪的带动下自主融入小组内,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共同交流与讨论,完全理解与掌握本课数学知识,同时有效加强记忆。促使初中生多项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保障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高效性。
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法适用于各个学科,且效果往往较为显著,也能让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师可围绕教材内容,以课堂问题、实践活动或有效情境等方法,将小组合作这种高效学习法运用于开展教学过程中。让初中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兴趣与积极性,并能通过共同交流探讨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各项能力,让初中生思维得到发展,实现教师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述新.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家长,2021(27):28-29.
[2]恵有盛.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37):201.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课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竞争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合作意识与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探索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总结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实践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论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新时期的教学规律,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学生注定进行学习,并通过交流逐渐丰富完善知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使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历史的丰富内涵。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促进历史教学的效率
初中历史是学生接触历史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历史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教学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对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的输入使学生对于历史的观念固化为偏向教师的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进行。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对学生作出指引,由学生先自主思考,再通过小组交流对自己的知识查漏补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历史观念,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潜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中扮演独特的角色。这种模式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顺利进行。
3.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际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探讨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通过小组任务的分担,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能够通力合作,获得帮助与认可,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初中历史学科涉及范围广,团队合作也能够使学生参与到团队的各种历史活动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问题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过于注重合作导致的形式化与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收效不足。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过于依赖合作学习,没有对课堂知识深入了解就展开了合作交流,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历史课涉及到的内容广泛,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课,对于历史之间的联系不足,阻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小组目标,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就是小组的建立和小组任务分工,小组的组建是否科学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与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分工,保证小组的平均历史能力大致相同,这样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向学生普及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使学习小组能够合理有效地分工,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及时帮助合作与学习效果较差的小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历史学习兴趣。
2.丰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不是要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扮演好一个引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展开丰富的合作模式,如在进行《洋务运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提前给小组布置任务,预习课本内容,并且搜集与洋务运动有关的资料,在展开课堂教学时,要先对课本内容进行初步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对其评价也不一,教师便可以以“洋务运动是否使中国走向富强”为题开展辩论会,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正方论点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开端”,反方论点为“洋务运动并没有实际影响到中国的发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探讨总结出论据,并分别选出代表参加正反方辩手,在辩论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培养历史辩证能力,同时有助于促进小组合作交流,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制定科学的评价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模式,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善,抛弃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与竞争,设立最佳合作奖、最佳默契小组等奖项来鼓励学生,同时也是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小组竞争的模式与他人互相发现优缺点,并取长补短,逐步地完善自我。如学生在完成“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要求小组以“近代化的发展”为题来编辑画报,学生通过小组之间分配任务,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总结—编辑画报—检查作为流程,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可以设置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佳效果奖等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成就感,使学生提升团队荣誉感,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实际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出发点来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吴霖莉. 小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10):93-93.
[2]陈淑华.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7(18):123-124.
[3]李俊贤. 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新课程(中), 2017(2):169-169.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小组合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地理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频次和团结协作精神,培育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在新时期的初中地理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 应用方法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仅仅依靠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实际教学效果有限。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提升读题能力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容易激活初中生的活跃思维,锻炼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树立人本思维,在小组人员分配,小组合作氛围,小组合作质量,地理学习评价等方面做好帮扶,彰显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
一、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区别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一方面,小组合作应该引导学生归纳地理知识,借助于一问一答和思维导图等在小组中展开地理知识的复习,总结,反思,检测等工作,使学生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一方面,地理学习中涉及到的大量图例,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育学生的读题能力,诸如人口分布图,世界气温图,大气垂直分布图等,围绕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整合地理要素知识,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发展。此外,互相纠错,激励,帮扶,也可以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优等生帮助后进生,中等生互相探讨相关内容,使地理学习呈现出分层互补的动态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师生关系科学定位,明确学生主体课堂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分析的学习形式,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只是辅助和引导,维护合作氛围和秩序,引导合作方向,对合作情况进行评估。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就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少灌输,少干预,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比如在学习《认识地球》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相关地理知識之前,先把地球仪发给每一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观察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初步了解海陆分布情况,能够辨识一些重要的大陆板块,认识一些重要的国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在集体学习中感受到地理课堂的乐趣,同时为教师接下来的深入教学奠定知识地理和形象感知。
2、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保障合作分配合理
小组合作在分组上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由于不同学生在个性,交流能力,地理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一方面要给学生自由分组的主动权,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保障合作氛围和兴趣,一方面要注意调控,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能力进行科学分配,保障每一个地理学习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优等生一组,后进生一组的分组模式。在教学《走进国家》时,为了保障分组效果,教师可以首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世界重要国家的认识,对于日本了解兴趣浓厚,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学生,可以成立一个小组,想要了解更多俄罗斯知识的学生可以成立一个小组,对于美国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成立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模式保障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兴趣,同时教师把制作好的相关国家的学习课件发给不同小组,可以丰富小组交流素材,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
3、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
保障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要教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当组员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的时候,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不能随意干扰和打断;当A组员指出B组员的地理学习问题的时候,B组员要虚心接受,同时A组员要帮助B组员打劲加油,不能带有歧视情绪;当组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质疑的时候,其他组员要积极主动的帮助一起研究,不能打消组员的地理学习兴趣,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采取跨组交流,等等。这些方法的落实,需要在每一次的地理合作学习中进行观察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初中生地理知识相对不足,对于地理科目的学习方法尚存在一个磨合阶段,形象化思维往往是主要的学习表现,在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关注合作内容的难度,避免过于抽象,既要保障一定的探究深度,又不能影响学生的探究动力。
4、注重合作的目标性,促进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知识是否变得更加丰富,地理思维是否变得更加活跃,地理综合素养是否变得更加完备,需要教师做出科学的评价。一方面,教师要保障合作学习的目标性,从地理教学内容出发进行合作学习主题的设计,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一方面,在合作学习之后,初中地理教师不能草草收场,要选择一些组员发言,关注他们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对于好的建议注意采纳,不断修正和完善合作学习模式,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和对话兴致。并注意评价的多元性,关注组员对组员的评价,小组对小组的评价,让学生从同学的评价中受到激励,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学生的地理学习潜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5、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地理合作学习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组合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了更宽广的实践空间。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微信和QQ等,组织学生建立一个个地理学习和兴趣小组,各个小组在群主和管理员的带领下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测验,拓展,问答竞赛等,活跃业余生活,教师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并适时提供一些地理探究问题和方向,引导小组主动思考和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把社交平台作为地理教学向课外迁移的重要目标,在预习阶段发送微课视频让各个小组观看,在作业设计中围绕不同学习小组的地理基础进行差异化的作业包推送,让学生下载和完成,有助于实现地理作业的针对性和开放性,对于彰显新时期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性特征裨益良多。
总之,作为一种十分有益的现代教育模式,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勇敢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地理探究潜能,不断提升合作氛围和合作质量,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尚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教师要正视这些问题,把问题作为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向前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添雯.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及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4}(29):102+104.
[2]张爱云.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4}(17):74-75.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开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比如说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此,本文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
一、 前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的发展与国内的发展紧密相连,推动了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而在各项交流与合作活动开展过程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关键,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的人们架构一座交流桥梁,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之下,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社会的这一需求,教育领域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需要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尤其是英语的写作教学,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词汇、语法等,而且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因此,加强英语写作教学,至关重要。
二、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的发展时期带来新的发展因素,其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而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受到多个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为此,这一章节主要针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明确这一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发挥对症下药的效果。
(一) 生活应用性少,学生感到难度系数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第一个方面问题表现在学生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英语在实际生活方面使用较不频繁,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要使用英语会感到难度系数较高,因而导致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不高。英语对于学生而言是属于第二门语言,与本身所使用的母语——汉语不同,英语无论是在句子成分还是表达含义方面,都與汉语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比如说,用汉语表达“我在12月1号的寒冷早上出生”,是以这样的形式,但是用英语来表述这一句话的话,句子格式是要发生不小变化,就变为“I was born on the cold morning of December 1st”,由此可见,学生要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将汉语转换为英语,需要注意句子的格式、语法的使用等方面,对于学生而言难度系数不小。与此同时,由于一门语言的学习跟所处的环境氛围有着莫大的联系,但是在学生日常的周围环境中,英语应用是较少的,这对于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实践更是增添了不少的困难。
(二) 忽视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落后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第二个方面问题体现在教师方面,具体来讲就是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固步自封,在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呈现落后、单一等特点,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在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在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语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并不完全是以英语为主,还需要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一节课程45分钟时间,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法的讲解、单词的朗读等方面,而对于写作教学则予以忽视。第二,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与此同时,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发展。
三、 从创新视角出发探讨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在一张英语试卷的构成比例中,可以发现写作部分单从分值来看还是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英语试卷中的写作部分分值在不断提高,都表明着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因此,加强英语写作教学是符合整体发展趋势。这一章节主要从初中英语写作视角出发,探讨如何采取创新的策略来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策略的提出,能够为实际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 内外阅读相互结合,有效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阅读是输入,而写作是输出,没有一定的输入就无法进行输出,同理没有输出则输入就毫无意义,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想提高英语写作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能采取的措施就可以从阅读入手,而在阅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语教材可以是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过程中的首要选择,因为英语教材的内容是经过教材编委会慎重考虑,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而选定的,无论是选材还是语言表达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对英语教材进行认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合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教材,以此让学生从英语教材中积累有用的写作素材。第二,还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量,在课外阅读训练的帮助下让学生积累更多不同于课本的写作素材,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作者的思维习惯、文化背景、语言惯用表达法等多个方面,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题目是“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就是围绕日常饮食展开,重点词汇包括“hamburger、egg、orange、carrot”等日常的事物,而重点句型以“Do you/Does He/She like ? I like/He/She likes .”为主,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学生积累不少的写作素材,比如说,让学生积累“Habit is a second nature”这样的俗语,也可以让学生积累“Eating healthy food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I have good eating habits, I do not want to be fat,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 明确英语作文的写作格式和题材,掌握写作技巧
正如语文作文可以分为议论文、记叙文等不同方面,英语作文也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写作格式都是不尽相同,如果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过程中,所选用的写作格式不符合要求,不管文笔的好坏,最终的作文得分都会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从英语作文的写作格式和题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确英语作文的写作格式和题材,从而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首先,在现阶段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基本上都会涉及英语写作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单元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地加深写作难度,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英语作文的写作格式和题材。其次,教师还需要从写作技巧训练入手来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原因在于学生是否掌握写作技巧,关系到学生能否写出优秀的文章,而写作技巧训练中最为关键的是巧妙运用各种英语句型和句式,比如说,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强调句It is adj. for/of sb to do sth、too...to、so...that 等,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能够巧妙运用各种英语句型和句式,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使用同一种句型而产生的单调感以及乏味感,从而给英语文章增添亮点。
例如,说明利弊类型的作文,写作的格式往往要求先说明一下现状,再对比事物本身的利弊,最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在作文开头可以通过“Nowadays many people prefer A because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Generally, its advantages can be seen as follows.”这样的句型作为开头,之后在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像图表类作文,在开头必须出现“From the picture, we can see that ...”类似的话语,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写作技巧都是要让学生予以明确的,学生只有在明确這些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才能为写出优秀的文章奠定基础。
(三) 重视写作教学开展,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因教师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概率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水平,需要从教师的教学入手予以实现。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学是由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组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能拎出一部分来进行单独教学,如果采用这样的形式是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通过结合听、说、读、写的紧密结合,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第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在兴趣的驱动下与没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所获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良好开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第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或者是其他闲余时间,以听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采用的听写并不能是按照书本内容原封不动听写的形式,而是要结合书本内容和所教授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以教师报中文,学生写英文的形式来进行听写,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各个方面得到完善发展。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题目是“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让学生根据论点、图片或者是问题,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英语的交流,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
(四) 发挥学生自身作用,促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作用,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之外,还需要发挥学生方面的作用。而学生方面的作用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拥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是做好事情的关键,因此,学生自身要端正态度,以及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在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中要积极的配合教师,跟随着教师的步伐打好写作基础,从而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第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好一篇文章,写作能力不可能就得到明显提升,只有通过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好每一个语句,才能促使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除了要认真遵循教师的指导之外,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比如说可以开展写英语日记活动,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想法记录下来,无论是简单的几句话还是长篇幅的流水账,长期坚持的话,不仅能养成积累好句的习惯,对英语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也能对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方式进行更好的培养,比如,As the saying goes,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s my favorite proverb.等这样的句子,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改变,只要符合作文要求,就可以运用到所写的作文中,会给作文增色不少。
四、 结束语
英语写作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为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加强英语写作教学,对于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从创新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在创新视角下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芳.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校园英语,2015(29).
[2]姜梅,明珠,杨波.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语法教学方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7.
作者简介:
章常春,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进入21世纪,伴随着课改的大潮,合作学习成为教师倡导,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为更多人所接受、研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一种教学策略,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进入我国,我国的研究者多是从理论的层面对合作的价值等问题进行宏观的论述和探讨,他们的这些研究成果只研究了理论方面的意义,在操作性、适应性方面有一定欠缺,很难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而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1)转变教师观念
对教师加强合作学习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全面的了解,掌握合作学习实施的基本过程,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还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向专家学者学习的机会,如教育部门或学校要聘请一些专家教授给教师做相关的报告或讲座。通过对教师的培训,让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心理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要转变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多讨论的机会,不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数学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学生与学生共同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交流探究,一起解决面对的问题,从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
(3)提高教师选择适合合作学习内容的能力
①内容难度要适中。太简单的题目没有合作的必要,自己都能解决,几个人在一起讨论,浪费时间。过于难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半天,没有任何的思路,超出了学生的能力也不行。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建立师生间的合作,层层深入,从而达成对某个概念形成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对3×2、3×(一2)、(一3)×(一2)等运算设置具体问题背景,学生合作完成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的实际意义及结果的探究,从而得出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②内容要有趣味性。初中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是带着自己的观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因此在选题的时候最好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选择一些令学生感兴趣,又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例如:针对这类问题的学习策略:教师可采用学生情景互动,让数学形象化,如在学习数轴及相反数、绝对值概念时,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体验到相反数、绝对值在数轴上的几何意义,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流程
首先,让学生来了解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要熟悉,了解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意义。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次,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数学小组中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必须明确职责,每个人都担任一个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组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所承担的任务要科学适当,如组长的职责是组织本组的认真讨论、协调成员间的协作等。记录员负责本组的讨论意见的记录,其他成员要积极参与讨论,真正的把小组讨论落实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就会避免学生个体责任扩散化,以及“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再次,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合作学习的能力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学生才能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与他人合作,更好的与他人交流,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计算:“ ”时,教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吗?老师就能很快地回答出这个算式的结果,不信咱们试试看.”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当老师很快回答出这个结果时,学生们感到很神奇,产生了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的欲望,这时教师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老师能正确回答此算式的结果,到底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呢?下面,请大家按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看哪一个小组先知道这里面的奥秘.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而且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意识。
三、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第一,要注重以教师评价为主,结合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教师既要对小组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内的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而且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模式.如 “我认为 XXX 同学讲得很好……”、“我觉得 XXX 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是我有补充……”、“我认为 XXX 同学的意见是错的,我的看法是……”、“请问 XXX 同学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倾听和反应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
第二,要注重把对小组评价与对成员评价结合起来。对小组的评价关注的是小组整体的表现,对成员的评价关注的是个体的表现。若只对小组评价,就忽视了对个体的表现情况的评价,有可能打击个体学习的积极性。若只对成员评价,就失去了分组的意义,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只有把对小组评价和对成员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洪新.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J].山西教育,2010,(8)
[2]唐举,李国林.论初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J].数学研究,2010(4)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