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81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2011年财务报表附注

一、公司基本情况

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02年12月20日经xxx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xxxxxxxxxxxxxxx;住所:xxxxxxxxxxxxx;法定代表人姓名:xxx;注册资本:xxxx万元;实收资本:xxxx万元;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汽车配件生产销售,中板销售 。(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除外;涉及需经法律法规审批的凭许可证经营)。

二、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1、会计制度

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年度

公司采用公历制,即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3、记账本位币

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4、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

公司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实际成本为计价原则。

5、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外币业务发生时按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折合为人民币记账,期末将外币账户余额按期末外汇市场汇价中间价折合人民币进行调整,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

6、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现金等价物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 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7、短期投资核算方法

短期投资按取得时的投资成本入账,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2- 提跌价准备。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取得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外,以实际收到时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处置短期投资时,所实现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8、应收款项坏账损失核算方法 坏账的确认标准为: 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款项;或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确实不能收回的款项。

坏账的核算方法:公司对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

9、存货核算方法

A、公司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等。原材料入库按实际成本计价,出库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产成品入库按实际成本计价,出库采用加权平均法。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

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标准和方法: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售价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部分不可回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0、长期投资核算方法

A、长期债权投资:按实际成本计价,投资收益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确认。

B、长期股权投资: 本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者以上,或虽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下,或虽拥有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成本法核算。

C、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标准和方法:期末对长期投资逐项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

并且这种降低在预计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则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账面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11、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A、公司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为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资产。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或法定评估价值入账,折旧按各类固定资产原值和估计使用年限计提并考虑5%的净残值。各类固定资产的估计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3- 使用年限及年折旧率如下:

类 别 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

房屋及建筑物 20 4.75% 车 辆 5 19% 其他设备 10 9.5% B、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的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a、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计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b、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c、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产品的固定资产; d、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e、其他实质上已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12、在建工程核算方法

A、在建工程指正在兴建中的资本性资产并按实际成本计价。在建工程成本包括工程用设备、建筑施工、安装成本以及在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等,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核算。

B、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年度终了,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存在下列情况的,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a、长期停建并且预计未来三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

b、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13、无形资产计价及摊销方法

A、无形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土地使用权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直线法平均摊销。专利权、技术使用权、商标权、软件按10年平均摊销。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4- B、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单项计提减值准备。

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a、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b、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

c、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具有部分使用价值; d、足已证明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14、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方法

A、长期待摊费用是已经支出,摊销期在一年以上(不含1年)的其他各项费用,在费用项目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B、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先在长期待摊费用归集,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计入损益。

15、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A、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

因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其他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其他辅助费用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若辅助费用的金额较小,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B、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

a、开始资本化:当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开始资本化:资本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b、暂停资本化: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

c、停止资本化: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用状态时,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C、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5- 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个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为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与资本化率的乘积。

16、收入确认原则

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公司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相关收入已经收到或取得了收款证据,并且与销售该商品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收入实现。

17、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

18、利润分配政策

董事会提出利润分配方案,经股东会通过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三、税项

公司适用的主要税种及税率:

税 种 计税依据 税率 增值税 销售额 17% 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增值税 5% 教育费附加 应交增值税 3% 地方教育费附加 应交增值税 2%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应交增值税 1%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25%

四、财务报表附注

1、货币资金截止2011年12月31日99,807,762.88元。

项 目 现 金 银 行 存 款 其他货币资金 合 计

期末数 538,612.00 18,769,150.88 80,500,000.00 99,807,762.88

期初数 368,548.00 11,617,809.00 15,000,000.00 26,986,357.00 期初数 15,632,000.00 0.00 15,632,000.00

2、应收票据截止2011年12月31日29,895,041.00元。

项 目 期末数

银行承兑汇票 29,895,041.00 商业承兑汇票 0.00 合计 29,895,041.00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6- (1)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票据。 (2)应收票据全部为银行承兑汇票。

3、应收账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45,470,514.00元。本期末未提坏账准备。

账 龄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合 计

期末数 金额 比例(%) 40,803,987.00 89.74 4,666,527.00 10.26

45,470,514.00 100.00

期初数

金额 比例(%)

29,500,108.00 90.38 3,141,479.00 9.62

32,641,587.00 100.00 (1)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欠款。

(2)应收账款前七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合 计

账 龄 1年以内 合 计

年末余额 5,652,328.00 4,581,265.00 3,657,514.00 3,495,165.00 3,024,957.00 2,986,541.00 2,698,451.00

占总额比例(%)

12.43

10.07 8.04 7.69 6.65 6.57 5.93

备注 货款 货款 货款 货款 货款 货款 货款

26,096,221.00 57.38

期末数 金额 比例(%) 35,103,296.00 100.00 35,103,296.00 100.00

期初数

金额

19,635,154.00 19,635,154.00

比例(%) 100.00 100.00

4、预付账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35,103,296.00元。

(1)预付账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欠款。 (2)预付账款前九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年末余额 占总额比例(%) xxx 5,952,561.00 16.96 xxx 5,891,547.00 16.78 xxx 5,759,735.00 16.41 xxx 4,944,635.00 14.09 xxx 4,901,568.00 13.96 xxx 4,241,555.00 12.08 xxx 1,065,413.00 3.04 xxx 756,065.00 2.15 xxx 560,541.00 1.6 合 计 34,073,620.00 97.07

备注

设备款 设备款 材料款 设备款 材料款 材料款 工程款 电费 模具款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7-

5、其他应收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19,863,504.00元。

期末数 期初数 账 龄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1年以内 19,863,504.00 100.00 7,322,452.88 100.00 合 计 19,863,504.00 100.00 7,322,452.88 100.00 (1)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欠款。

(2)其他应收款前三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年末余额 占总额比例(%) xxx 9,651,618.00 48.59 xxx 9,500,000.00 47.83 xxx 551,652.00 2.77 xxx 126,301.00 0.64 xxx 33,933.00 0.17 合 计 19,863,504.0 100.00

6、存货截止2011年12月31日 60,520,824.00元。 项 目 原 材 料 库存商品 在产品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合 计

期末数 29,865,413.00 17,193,375.00 13,198,535.00 263,501.00

0

60,520,824.00

期初数 18,698,748.00 12,942,839.00

0 0 0

31,641,587.00

备注 临时借款 临时借款 包装押金 代缴款 临时借款

7、截止2011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原值215,075,894.00元,累计折旧28,820,685.00元,固定资产净值186,255,209.00元。 (1) 固定资产

项目 期初数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数 原值

房屋建筑物 21,553,782.00 19,612,155.00 41,165,937.00 机器设备 85,061,241.00 83,386,199.00 168,447,440.00 办公设施及其他 2,242,465.00 3,220,052.00 5,462,517.00 合计 108,857,488.00 106,218,406.00 215,075,894.00 (2) 累计折旧

期初数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数 18,378,780.00 10,441,905.00 0.00 28,820,685.00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8-

8、在建工程截止2011年12月31日8,260,500.00元 项目名称 模具车间 职工公寓 合 计

期末数

3,652,140.00 4,608,360.00 8,260,500.00

款项来源

自筹

自筹

9、短期借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81,000,000.00元。

项 目 期末数

期初数 短期借款 81,000,000.00 40,000,000.00 合 计 81,000,000.00 40,000,000.00 短期借款按借款机构明细如下: 借款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xxx支行 中国银行xxx支行 山东xxx农村合作银行

深发展银行青岛福州路支行 民生银行xx分行 工行xxx支行 合 计

期末数 150,000,000.00 应付票据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xxx支行 恒丰银行xx分行 浦发银行xxxx分行 xx银行xx广场支行 深发展银行xxxx路支行 合计

11、应付账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4,685,974.00元。

账 龄 1年以内 合 计

期末数

金额 比例(%) 4,685,974.00 100.00 4,685,974.00

100.00

期初数 金额 比例(%) 11,365,498.00 100.00 11,365,498.00 100.00

借款金额(元) 15,000,000.00 3,000,000.00 22,000,000.00 10,000,000.00 6,000,000.00 25,000,000.00 81,000,000.00

期初数 25,000,000.00

借款金额(万元) 30,000,000.00 30,000,000.00 60,000,000.00 20,000,000.00 10,000,000.00 150,000,000.00

10、应付票据截止2011年12月31日150,000,000.00元。

应付票据按应付票据机构明细如下:

(1)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款项。 (2) 应付账款前三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xxx xxx xxx

年末余额 1,813,596.00 1,606,257.00 1,266,121.00

占总额比例(%) 38.70 34.28 27.02

备注 材料款 材料款 材料款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9- 合 计

账 龄 1年以内 合 计

4,685,974.00 100.00

12、预收账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2,265,971.00元。

期末数 期初数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2,265,971.00 100.00 9,254,987.00 100.00 2,265,971.00 100.00 9,254,987.00 100.00 (1)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款项。 (2) 预收账款前三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xxx xxx xxx 合 计

期末数 765,241.00 期末数 70,652.00 项 目 增值税

城市建设维护税 企业所得税 合计

期末数 212,634.00 10,631.70 83,258.30 306,524.00

年末余额 占总额比例(%) 960,000.00 42.37 805,971.00 35.57 500,000.00 22.06 2,265,971.00 100.00

期初数 606,258.00

期初数 50,467.00

备注 货款 货款 货款

13、应付工资截止2011年12月31日765,241.00元。

14、应付福利费截止2011年12月31日70,652.00元。

15、应交税金截止2011年12月31日306,524.00元。

16、其他未交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34,508.00元。 项目 期末数

教育附加 17,254.00 地方教育费附加 11,502.67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5,751.33 合计 34,508.00

17、其他应付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354,100.00元。

账 龄 1年以内 合 计

期末数 期初数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354,100.00 100.00 5,962,154.00 100.00 354,100.00 100.00 5,962,154.00 100.00 (1)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款项。 (2)其他应付款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建筑公司

年末余额 265,000.00 占总额比例(%) 备注

74.84 质保金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10- 个人往来

合 计 89,100.00 354,100.00 25.16 100 往来款

18、实收资本截止2011年12月31日62,800,000.00元。

投资单位 期末数 期初数

个人资本 62,800,000.00 32,800,000.00 合 计 62,800,000.00 32,8000,000.00 xxx 投资金额 投资比例(%)

xxx 22,800,000.00 36.31 xxx 16,600,000.00 26.43 xxx 14,200,000.00 22.61 xxx 9,200,000.00 14.65 合计 62,800,000.00 100.00

19、盈余公积截止2011年12月31日10,224,297.00元。

期末数

期初数 10,224,297.00 3,521,477.00 20、未分配利润2011年12月31日172,469,383.38元,年初数112,143,998.88元。

项 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折扣与折让

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减:㈠主营业务成本

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㈢营业费用

㈣其他

加:㈠递延收益

㈡代购代销收入

㈢其他

三、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㈠营业费用

㈡管理费用

㈢财务费用

㈣其他

四、营业利润

加:㈠投资收益

㈡补贴收入

㈢营业外收入

㈣其他

减:㈠营业外支出

㈡其他支出

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本年累计 653,204,416.00 0.00

653,204,416.00 543,163,993.00 831,211.00 14,430,109.00

0.00 0.00 0.00 0.00

94,329,103.00 2,455,568.00

15,088,996.00 7,120,470.00

0.00

74,575,205.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11-

五、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少数股东收益

六、净利润

加:期初未分配利润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七、可供分配的利润 提取盈余公积 分配利润

八、未分配利润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74,575,205.00 7,547,000.00

0.00

67,028,205.00 112,143,998.88

0.00

179,172,203.88 6,702,820.50

0.00

172,469,383.38

21、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度实现653,204,416.00元。

22、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度发生543,613,993.00元。

2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本年度发生831,211.00元。

24、营业费用本年度发生14,430,109.00元。

25、管理费用本年度发生15,088,996.00元。

26、财务费用本年度发生7,120,470.00元。主要为利息支出。

27、所得税本年度计提7,547,000.00元。

28、2011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736,657.88元。

29、2011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7,794,782.00元。 30、2011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879,530.00元。

31、2011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2,821,405.88元。

五、或有事项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公司无需披露的重大或有事项。

六、期后事项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公司无需披露的期后事项。

七、重要事项及承诺事项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公司无需披露的其他重要及承诺事项。

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企业合并指的是某一企业为获取其他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通过吸收其净资产合并成立新企业的交易过程以及相关事项[1]。按照控制对象的不同, 可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前者通常采用的是权益合并法进行企业合并, 后者则采用购买法进行相关处理。企业合并后出于经营管理需要, 对财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 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诸多问题及矛盾。在企业合并过程中涉及到合并政策、合并范围、合并方法、合并日期、合并控制权、合并报表编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一定要着重加强相关政策理论的学习, 逐步提升企业的合并报表编制水平, 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二、最新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相关规定

在2018年财政部所颁发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更加侧重于实体理论, 在确定报表合并范围时也更注重实质性控制, 将集团母公司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均纳入报表合并范围[2]。在新会计准则中, 对企业合并及其分类做出了明确规定, 按照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基本原则, 规范了合并费用处理及信息披露相关程序, 要求企业以实质性控制为基础确定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 并且对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部分份额要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项目下将其作为非控制权益进行单独列示。

三、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一)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质量不高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质量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的合并报表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企业多采用财务软件或ERP系统的报表模块完成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但由于软件或系统功能不完善, 如其自动抵消功能局限于集团内部往来科目的抵消, 而不能实现集团内部交易或者关联现金流部分的抵消, 使抵消的范围不够全面。自动对账功能也仅限于内部往来科目部分, 而不能自动核对其他关联科目数据。二是合并报表的纳入范围存在较大偏差, 多元化的经营策略贯穿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业务范围延伸, 导致企业实际的股权及控制关系复杂, 加大了合并范围的确认难度。如果在合并范围上出现遗漏或者产生错误的抵消分录, 必然导致合并报表结果与实际不符, 对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转产生不良影响。三是关联交易抵消不够充分, 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普遍、繁杂的业务往来没有统一的系统软件对其进行处理, 也未制定关联交易以及常规业务的定价对比规范, 无法确定相关对价是否公允, 仅依靠各下级机构部门的关联交易数据进行抵消可能导致抵消金额与抵消项目存在偏差。四是合并报表的审核不够严谨, 数据口径的不一致、数据归集方式的不同都会对最终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产生较大影响。加上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和相关标准不同, 在调整过程中可能由于关注事项不够全面导致部分财务信息丢失, 使合并报表信息失真。同时又由于企业对一个重要的关联交易环节或重要的财务信息数据缺乏审核监管,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真实性、可靠性难以保障, 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合并报表的决策支持作用。

(二)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内容不合理、不全面

要想在企业合并后迅速将被合并企业纳入自身的发展轨道, 在开展合并工作时就要尽可能完整的了解被合并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要尽量保障信息的完整、全面。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标准, 企业合并报表中除了要记录基本的财务经营状况, 还要详细说明合并差价、企业盈余以及商誉等信息[3]。目前由于还未建立统一的合并差价计量标准, 因此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对这方面的体现较少。企业盈余一般分为投资时的盈余以及投资后的盈余, 但是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时只是简单地将子公司全部盈余与总公司的长期投资项目进行递减, 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盈余状况。企业商誉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 如果能得到有效利用, 可使企业获得超出预期的收益回报。但目前企业对这方面还不够重视,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也缺乏必要的考量。

(三) 合并过程中对实际控制权没有确定的标准

由于对相关政策理论理解不到位或者当前的制度条例对部分问题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 导致企业报表合并的难度加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实际控制权的确定问题。如某企业在合并另一企业后已经完成了相关的交接手续, 开始实际的经营和管理。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导致企业实际的经营时间变短, 就会使企业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具体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确定合并日期时, 企业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被合并方的控制权, 满足了合并日期的确认规定。但由于工商证照不能及时办理入账, 此时是否进行合并会计核算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部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 而不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 使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 容易给不法分子操纵企业利润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新会计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基于控制权确定会计报表合并的范围, 但并未对实质控制权的判断标准做出明确量化的规定, 使一些企业在不满足相关准则规定的情况下仍然掌握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部分企业忽视了控制主体唯一性的要求, 以协议形式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权利划分给其合资企业, 违背了新会计准则的控制权定义。

四、规范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几点建议

(一) 提高合并报表编制质量

为了优化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系统, 要求企业要统一合并报表制度, 完善报表编制细则, 在现有的报表编制系统中增加需要抵消部分的分录生成模块, 对于内部关联交易要尽可能细化到各级科目, 并通过辅助项自动对应到相应单位, 同时在合并报表中增加报表附注的编制, 增设集团公司与各公司的对账模块, 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更加准确、完整、高效地通过合并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同时要摸清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逻辑, 找到合并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减少工作误差, 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质量。要在企业内部实行统一的会计政策, 坚持统一性与重要性的会计报表编制选择, 减少合并报表的编制阻碍, 降低报表编制难度。另外, 还要强化财务报表监控力度, 加强财务报表信息披露, 企业可安排专门的报表监察岗位或部门, 专门负责单体、合并报表的监督检查工作, 确保个体报表按照统一的政策标准进行调整, 各项关联交易也得到了恰当的抵消等。

(二) 完善合并报表内容

企业首先要确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严格遵守实质性控制选择进行范围确认, 结合经营实际, 只要企业对其所合并方产生财务经营控制权利, 需要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其次, 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一般来说, 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情况, 成本法通常适用于非上市企业, 权益法则更多考虑到母子公司的权益变化。为了降低子公司对母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一般根据底稿按照权益法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另外, 为了保证合并报表的完整性, 企业需要对合并差价、企业盈余、购买及非购买商誉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详细的展开说明, 以此明确各方利益的关系, 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合并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促进企业规模效益的提升, 但随之而来的企业报表合并问题却对企业持续的经营运转提出了挑战。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合并报表编制水平完善合并报表编制内容, 提升合并报表质量等措施增强企业合并的竞争优势, 确保财务报表合并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而促进企业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为了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 许多企业开始纷纷采取并购重组战略, 而企业的合并要求其编制相应的合并财务报表。但由于合并财务报表本身的复杂性与该方面的会计人才普遍匮乏, 导致合并财务报表整体的质量水平不高, 制约了企业合并整体效益的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以及最新的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相关规定, 然后结合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详细分析企业当前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给出规范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几点建议, 希望能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 秦雪.关于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的分析[J].经贸实践, 2018, No.227 (09) :125.

[2] 贾平.关于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的分析[J].智富时代, 2017 (7) :83.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升自己利润就必须要重视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运营,就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思路来对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本文首先分析了对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我国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现存问题,再次说明了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基础流程,最后总结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思路。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思路;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能够直接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让管理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来调整自己的决策。合并企业财务报表,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所以说,加大对财务报表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一、对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的必要性

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合并的内容包括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情况,资金流动状况以及形成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统计分析。换句话说,财务报表的合并就是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真实的整体情况来制定综合性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能够直接的反应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实际的利润。给公司管理者的提供了管理的思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使得复杂多样的财务报表变得简单化,立体化,更加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我国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现存问题

1.没有明确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工作准则中没有对持股问题进行明确地划分。首先就是母公司在间接管理子公司时,对于持股问题没有明确出来。财务工作人员往往是按照自己对持股问题的想法来合并编制财务报表。这样一来,合并结果出现了很大差异性。其次就是暂时性控股方面,绝大一部分公司都没有将在其他股份公司暂时控制时间内获得的利益合并到财务报表中,使得财务报表没有规范可言。

2.财务管理不是完全的真实。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就是先要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但是由于一些财务人员在整理财务时出错,使得财务报表出现了错误,影响了财务的合并。另一方面,合并编制中涉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数目过多,部分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有限,这也就使得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达不到。

3.子公司与母公司他们采用的财务管理政策存在差异,给合并编制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虽然我们都知道,当两个公司出现差异时,政策要以母公司为准。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并不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的。母公司涉及面广,往往按照统一规定的政策来进项日常的财务管理。同时,一些子公司也会遵循母公司的管理形式,这必然要求子公司转变自己的工作模式。这也就使得财务信息出现不真实的情况。

4.合并报表中专业用语的措词存在问题,给合报表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很多非企业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的范围都是针对一些“企业”、“公司”来做出的规定,而缺少那些针对“实体”的解释和规定。合并报表是,由于专业用语的措施存在差异,也就使得合并报表成为了空想。所以说,我们的会计准则中要补充对于“实体”的说明,使得会计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更加地准确和完备。

三、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基础流程

1.首先要对财务底稿进行统一的整理。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之前,我们要先对财务底稿进行整理。通过财务底稿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基本经济情况和一些细节问题。整理财务底稿,给财务报表的编制呈现了大量的资料,就能减少工作中一些小麻烦,能够为合并编制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合并编制的工作效率。

2.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要先进行一些合适的处理。将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中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先进行处理,并整合到财务底稿中。这样方便了合并编制时理清公司的各个账目,提升了工作效率。

3.再次进行财务信息的调整和抵消。调整和抵消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成功与否。在调整时,我们要遵循利益法来进行财务工作,要把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相应地调整。抵消能够避免重复记账的情况,也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

4.然后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在另一个财务报表中进行统计,得出相应地结果。

5.最后要把得出的数据正确地填入正式的财务报表中。这样就算真正地完成了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

四、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思路

1.对于企业的报表合并要有一个明确范围。明确要进行合并的财务报表的范围是保证财务报表真正准确的必要前提。正确的范围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还能减少错误的合并行为。因此,相关部门要先明确正确的财务报表范围,要规范合并工作。同时要注意的是,当实际情况与理论出现差异时,我们要一起以实际情况为准,这样才算真正的达到合并报表的目的。特别是有控股的情况的一些企业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合并,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2.坚持一致性和重要性的结合。一致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要坚持财务政策,财务形式以及财务处理的一致性。有了一致性的方向,财务报表合并的结果才会一致,才会更加的真实。坚持合并和编制的一致性,不仅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能提升工作效率。重要性则要求我们把重要的财务信息突出出来,要重点对那些重要的财务进行进行合并编制。坚持一致性和重要性的结合,保证财务报表的合并更加地合理。3.坚持政策的统一性,同时也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当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政策不一样时,往往对财务报表的合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工作更加地便利,我们要尽量来按照母公司的政策来实施。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之下,我们也可以紧着子公司的政策来选择。因此,为了使得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更加地准确和有说服力,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地选择政策,以此来实现母公司与子公司政策的统一性。4.企业要把握好调整的关键点。要想使得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更加地有序进行,就必要要对几个关键点来把握、调整。这几个关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收益额多少的把握、长期股权投资调整额的多少的把握等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更加准确地来把握调整的关键之处,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我们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以此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惠海艳.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思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2、论述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3、合并财务报表若干问题研究

4、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特殊调整探讨

5、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研究

6、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研究

7、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交易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研究

8、合并财务报表中与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消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9、交叉持股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探讨

10、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修订

11、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

12、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13、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化探析

14、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影响

15、浅析新会计准则下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优化对策

16、国际会计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17、合并财务报表调整抵销分录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18、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浅析

19、图表讲解法在合并财务报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21、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探析

22、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探究

23、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24、关于编制建筑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25、浅谈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26、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

27、反向购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28、浅析几种合并财务报表理论

29、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之比较分析

30、针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内容编制的教学思考

31、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及策略

32、刍议新会计准则下国有医药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33、从社会分工角度对合并财务报表抵消的再思考

34、纵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新计量

35、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若干问题研究

36、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

37、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与旧准则的不同

38、浅谈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39、合并财务报表新准则对结构化主体的影响专题探讨

40、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征求意见稿)浅析

41、合并财务报表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

42、关于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关系的探讨

43、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44、谈建筑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

45、解析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控制”概念

46、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问题探究

47、成本法基础下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教学思路

48、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处理

49、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变化及影响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摘 要: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增企业合并准则,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每一种情况下又进一步划分为吸收合并、控股合并及新设合并。对于每一种具体情况下,合并方的会计处理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净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及商誉确认与处理问题,相对较为复杂,难以掌握。

关键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优化

一、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实现自动对账、欠缺自动抵销功能和不能编制报表附注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无法实现自动对账。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中,无法实现自动对账是目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不能识别、分类内部交易和内部往来,直接影响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效率,许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中对账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欠缺自动抵销功能。欠缺自动抵销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中,很多企业集团不能自动做抵销分录,一般软件只能由操作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内部交易事项、性质和金额等情况,在系统中手工录入抵销分录。由上可知,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欠缺自动抵销功能,增大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量,不利于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不能编制报表附注。报表附注的编制是一项繁重琐碎的工作,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不能编制报表附注,使得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陷入困境。报表附注的信息采集量比较大、并且涉及到非财务信息,由于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没有意识到编制报表附注的重要性,当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在编制报表附注环节还比较薄弱,往往都不具备编制报表附注的功能,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颇为可观,无形中增加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量,对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二、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优化

(一)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优化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策略,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是关键。对企业集团而言,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是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实现自动对账的基础,实施合并系统必须按照严格的制度规定进行,规范合并系统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可以为合并财务报表的自动提取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自动对账的实现,使得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可以自动核对所有项目关系和勾稽关系,识别、分类内部交易和内部往来。

(二)健全自动抵销功能。健全自动抵销功能,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中,针对现有的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自动抵销功能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主要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置取数公式。

(三)增加編制报表附注。增加编制报表附注,也是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报表附注的实现,以仿照主表的生成方法进行,即先按照披露的模板的要求自定义成报表,然后按照自定义的报表从各公司提交的附表中去取数,并生成需要抵销的分录,最后通过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合并抵销功能生成工作底稿。对于附注,报表附注涉及的会计及非会计的信息非常多,且信息披露会随着监管部门规定变化而变化,因此合并附注全部实现自动化不太现实,建议暂时采用手工填制模版。由此可见,增加编制报表附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效率。

(四)合并价差应当重分类。合并价差应当重分类 合并价差应当区分股权投资差额及集团内部债券投资形成的差额。集团内部债券投资形成的差额应当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在抵销过程中对这一价差视同赎回债券导致的损益。股权投资差额包含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及合并商誉,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单独计算合并商誉条件还不成熟,为了提高合并会计报表的可解释性,对其应作如下改进:①合并价差不作为长期投资的调整项目,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单列项目反映,以保证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全部抵销;②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应列入合并会计报表的“管理费用”,确保“合并投资收益”能正确地反映合并主体对外投资实现的损益。

总之,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站在整个企业集团角度上得出的报表数据。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对当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使用现状不佳的现象,应结合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加强会计制度建设、健全自动抵销功能、增加编制报表附注,不断探索优化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作用,促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务贤.企业集团内部往来挂账管理问题探讨.商业会计.2011(12).

[2]阎达五,等. 《高级会计学》第四版[M].2007,(8).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第6篇

【摘 要】 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世界各国公认的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之一,其难点在于中外会计学者对合并报表中有些问题的认识始终存有争议,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合并财务报表理论、合并范围、少数股权的处理等,其焦点问题是对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认识。本文在对现有合并报表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颁布新准则的背景,提出对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观点。

【关键词】 合并理论; 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

一、引言

合并财务报表最早出现于美国。早在1888年,美国的新泽西州公司法就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有所规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在税法中强制规定母子公司合并纳税,使得大部分控股公司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规定证券上市公司必须编制和提供合并财务报表,使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成为证券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我国在1995年2月,由财政部颁发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它明确了我国企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范围、内容和程序等,并规定了不重要的子公司和特殊行业的子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直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新准则”),对于我国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才进行了规范,相对于1995年的《暂行规定》,新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思想,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合并理论

(一)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合并报表理论。该理论认为合并报表只不过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延伸和扩展,其所侧重反映的是母公司或控股公司的股东在合并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所占的份额,并不注重少数股东的利益和权益。鉴于此,合并资产负债表实质上是对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修正,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来调整子公司相应的资产和负债;合并损益表则是母公司股东净损益形成情况的报告,即按子公司的营业收入、费用项目替代母公司从子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因而,它把合并报表的重点放在占统治地位的股权上,而把少数股权作为合并报表的次要目标。采用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特点是:1.母公司在用收买法取得控制股权时,对子公司的净资产属于母公司的部分按公平市价(即母公司取得股权日的历史成本)合并,对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则按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计列。该观点认为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并没有被购买,应该保持购买前的账面价值。2.将合并净收益视为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不把少数股权列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部分,将少数股权应享有的净收益份额列为一项费用。3.对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若为顺向交易(下销)则100%消除,冲销合并净收益;若为逆向交易(上销),则按母公司应享有的份额比例抵销。4.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属于母公司。即母公司的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子公司净资产公平价值的比例份额,作为母公司的商誉处理,少数股权不受商誉的影响。

(二)实体理论

实体理论突出强调的观点是:合并财务报表应该为合并主体的全体股东服务,而不应该单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信息。所以,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揭示的是合并主体的净资产,包括少数股东拥有的净资产;合并损益表中的净收益揭示的是合并主体的净收益,包括属于少数股东的净收益。可见,经济实体理论将合并主体中的少数股东和多数股东同等看待了,其合并财务报表正确揭示了合并主体全部的净资产和净收益,比较符合会计理论对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这种理论不论在股权集中的情况下还是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都是适用的,它对多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处理是比较合理和公正的,该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凡是该合并实体所能控制的资源,其计价方法都必须相同。2.子公司净资产的列示,应以母公司购买股权的代价作为基础。也就是说,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账面金额的部分,在分摊给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合并商誉时,分摊的金额必须是各该资产负债账面值与公平市价之间的总差额。3.少数股权净利被认为是合并实体总净利的分配,而少数股权也就是合并实体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子公司的净利和股东权益都应以全体股东的观点来衡量,以便将子公司的净利和股东权益以相同的方法分配给所有股东。

三、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购买法

购买法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方式取得被并企业的净资产的一项交易。这一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并无区别。在购买法下,企业合并看作是一桩买卖关系,因此,对购入企业净资产的计价是用传统会计处理方法按一般购买业务进行处理,对所收受的资产和负债用与之交换的资产或权益的价值来计量。具体地说,实施合并的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把取得被并企业的合并成本,分配到所承担的可辨认资产和债务,合并成本超过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记为商誉,在规定的年限内摊销。被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不能转入实施合并的企业,只有合并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才能包括在实施合并的企业的收益当中。

购买法的优点是:1.购买法易于反映并购业务作为产权交易的经济性质,且符合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即购买资产按购买价格记账;2.在大多数并购业务中,一个企业以支付现金、资产等方式获得了对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权,且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的认定通常是明显的;3.以股票为代价取得被并企业,只是改变了所支付代价的性质,不能成为改变会计方法的理由,因为发出股票也是合并的一种代价,而且是以公允价值衡量的。

购买法的缺点是:1.将购买法运用于主要以发行股票的企业并购,计量被收购公司的成本较为困难,因为股票市价不总是可靠地反映所收购公司的价值;2.在购买法下,企业的商誉仅通过直接计价方法确定的价值进行反映,这样做的不足不仅在于计量的困难,而且它将商誉的产生基于股票的交易,这使商誉的计价不符合资产计价的定义;3.购买法很难客观地确定企业并购发出股票、收到资产和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这增加了购买法运用的难度,也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进一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基于不同的假设,即视企业合并为参与合并的双方,通过股权的交换形成的所有者权益的联合,而非资产的交易,并且合并后,股东在新企业中的股权相对不变。换言之,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主体对一个联合后的企业或集团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资产贡献,即经济资源的联合。在权益结合法中,原所有者权益继续存在,以前会计基础保持不变。参与合并的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继续按其原来的账面价值记入,合并后企业的利润包括合并日之前本年度已实现的利润和以前年度累积的留存利润。权益结合法仅适用于以股权相交换的合并业务,而且账面上不确认商誉。

权益结合法的优点是:1.权益结合法仅仅适用于交换股份或股权的企业合并。通过股权联合,参与合并企业的所有者联合并交换他们的风险和利益,而且对其以前的投资承担风险。既然新企业是原有各企业的继续、股东权益的联合,保持原有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后企业净资产的计价属性也就顺理成章。2.权益结合法符合持续经营会计假设,同时也保证了并购前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3.由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困难,故权益结合法比购买法更易于操作。

权益结合法的缺点是:1.提供有用的信息较少。因为权益结合法提供的仅仅是历史信息,不能反映被并企业的真实信息。因此,它既不能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合并中有关投资额的信息,也不能为他们提供评价合并后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其他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的信息。2.适用权益结合法的有效标准是难以建立的,权益结合法是基于股票交换进行的,这说明它有广泛的应用基础。然而,若没有有效确定应用权益结合法的标准而如此广泛地应用它,会导致权益结合法的滥用。3.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那些能够使用权益结合法的企业与那些只能使用购买法的企业相比,常常愿意为目标企业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使只能使用购买法的企业在企业兼并与收购市场中居于不利地位,并进而影响它们参与企业合并交易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权益结合法下的对价形式是股票,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即企业合并是以主并企业股东权益的巨大稀释完成的。这样,主并企业就把较多的股东权益转让给了目标企业,从而损害了主并企业原有股东的权益。这不仅对其他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四、新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变化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念的变化

新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在《暂行规定》中,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子公司是指被另一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被投资公司,包括由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和通过其他方式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在新准则中,“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同时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如信托基金等)也视同子公司。”可以看出,新准则中是基于“控制”概念对子公司进行定义的,当母公司能够统驭一个主体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藉此从该主体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时,该母公司就具有控制权。

(二)合并范围的变化

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在新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如新准则明确规定母公司应该合并其所有的子公司,除非存在例外情况,如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母公司不再控制的子公司;联合控制主体以及其他非持续经营的或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无论是对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规定,还是对例外情形的规定,新准则所强调的是,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的控制。在某种情况下,虽然某一方具有形式上的控股权,但是根据公司章程或其他协议合同规定,可能这一方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这时就不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相反,虽然某一方没有控股权,但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投资对象却具有实际的控制权且能取得相应的控制利益,这时也应编制合并报表。

(三)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

我国《暂行规定》中指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数额,应当作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之前单列一类,以总额反映,在合并利润表中作净利润之前的扣减项目。而按照新准则第13条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当作为非控制权益。非控制权益应当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股本结构为基础确定,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非控制权益”项目单独列示。此外,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非控制权益的份额,应当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的股本结构为基础确定,在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下以“非控制权益损益”项目列示。

(四)取消了比例合并法

对比例合并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有关合并报表的相关规定中。《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法予以合并。在新准则中,考虑到控制实质上意味着只有一方能够对另一方实施控制,而在联合控制主体中,难找按合同约定同受两方或多方控制的合营企业不完全符合以上对控制的定义,因为母公司方面实际上是控制不了的,如果合并到母公司报表中的话并不具有实际上的意义,因此在新准则中取消了合并比例法的运用,而是规定对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参考文献】

[1] 王治安.企业合并会计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绮.对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4(11).

[3] 梁爽,付波.对我国企业合并方法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2).

[4] 陈信元,陈冬华.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一项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0(2).

[5] 项有志.企业并购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6] 裘宗舜,艾健明.企业合并中的权益结合法利弊谈[J].上海会计,2001(2).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

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2011年财务报表附注一、公司基本情况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02年12月20日经xxx工商行政...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